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國酒茶旅遊文化

中國酒茶旅遊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2-11 09:56:30

㈠ 中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異同

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休閑文化,有著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比一下茶文化和酒文內化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挺有意思請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點,都是一種休閑文化,都是一種交際的文化
工作之餘,人們才進入酒店,上茶館全身心的放鬆,物我兩忘,確是別的休閑方式無可比擬的
呼朋引類,廣結善緣,茶和酒都是一種良好的有效的潤滑劑許多生意,許多麻煩,都有可以在茶館酒店加以解決,或者大致談定現代社會中人際交往,外事活動,少不了酒宴與茶話會
迎來送往,聚散離合,是人際交往中普遍不過的無論是古是今,概莫例外但是何時飲酒,何時飲茶,大概有些講究
迎客以茶,送別以酒,這是說茶酒待客的兩種場合其茶酒待客的氣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囂的,茶是靜雅的;酒是發泄的,茶是內省的

㈡ 茶酒文化

茶文化來 http://www.gdsmart.net/
酒文化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zgjwh/node_7028313.htm

樓主問自的范圍太大了。不知從何答起,以上是兩個網站的鏈接。希望有所幫助。

㈢ 煙酒茶文化是一種什麼文化

馬克思主義辯論唯物主義的文化學認為,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它是人類社會形成以後才出現在的一種社會形態。它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是社會經濟政治、思想的反映。同時它反過來為社會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服務抽象地講,文化就是人類精神文明和意識形態的客觀表現,通常它要藉助物質形式來表示,或以物質為載體。
煙酒茶文化,就是人類在發展、生產、利用煙酒茶的過程中以煙酒茶為載體表達人與自然以及人與人之間各種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種文化形態的總稱。
但也有學者從「大文化」觀點出發,認為一切由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現象均稱為文化。而煙酒茶文化的含義應包括煙酒茶業的物質生產、流通活動的精神內涵,包含了有關煙酒茶領域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也有學者認為,煙酒茶文化是經煙酒茶為題材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合。
煙酒茶文化性質
煙酒茶文化既然包含作為載體的煙酒茶和使用煙酒茶的人類因煙酒茶而有的各種觀念形態兩個方面,它就必然具有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的形式與內涵。即圍繞及利用它人的人所產生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習俗的、心理的、行為的現象,均屬於煙酒茶文化的范疇,而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歸納它具有以下四種特性:
1、社會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煙酒茶文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角落和生活的各方面。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富貴之家,「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唐·張文規詩句),而貧困家庭則是「粗茶淡飯」的日子,但都離不開茶。「人生在世,一日三餐茶飯」是不可省的,即便是祭天祀地拜祖宗,也得奉上「三茶六酒」,把茶提到與飯等同的位置。人不可無食,也需要有茶。因此,在人類發展史上,無論是王宮顯貴,還是三教九流,都以茶為上品,只是飲茶方式和品位的不同,對茶的推崇和需求卻是一致的。唐代,隨著茶業的發展,茶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社會文化中一重要組成部分。「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2、群眾性
煙酒茶文化是一種范圍廣泛的文化,它雅俗共賞,各得其所。煙酒茶文化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隨著煙酒茶物質文化的發展,使煙酒茶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向著廣度延伸和深度發展。逐漸形成了固有的道德和民風同情,成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3、民族性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多彩多姿的煙酒茶俗,蒙古族的奶茶、維吾爾族的奶茶和香茶,苗族和侗族的油茶、佤族的鹽茶,主要追求的是用茶作食,茶食相融;土家族打油茶、納西族的「龍虎鬥」,主要追求的是強身健體,以茶養生;白族的三道茶、苗族的三宴茶,主要追求的是借茶喻世,寓意為人做事的哲理;傣族的竹筒香茶、僳族的雷響茶、回族的罐罐茶主要追求的是精神享受和飲茶情趣;藏族的酥油茶、布朗族的酸茶、鄂溫克族的奶茶,主要追求的是以茶為飲,意在示禮聯誼。盡管各民族的茶俗有所不同,但按照中國的習慣,凡有客人進門,不管你是否飲茶,主人敬茶是少不了的,不敬茶往往認為是不禮貌的。再從世界范圍來看,各國的茶藝、茶道、茶禮、茶俗既有民族性,又有統一性,所以說茶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4、區域性
「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廣人多,由於受歷史文化、生活環境、社會風情的影響,造就了中國煙酒茶文化的區域性。煙酒茶文化精精神內涵
煙酒茶文化的發展告訴我們:煙酒茶文化總是在滿足社會物質生活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這一過程中,一些與社會不相適應的東西被淘汰,但有更多的內容產生和發展.它不但使煙酒茶文化的內容得到不斷充實和豐富,而且由低級走向高級,得到提高,進而形成自己的個性。煙酒茶文化的個性,亦可謂煙酒茶文化的精神內涵,主要表現以下「四個結合」方面。
1、物質與精神的結合
煙酒茶作為一種物質,它的形體是千姿百態的,煙酒茶作為一種文化,又有著深邃的內涵。
2、高雅與通俗的結合
煙酒茶文化是雅俗共賞的文化,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一直表現出高雅和通俗兩個方面,並在高雅和通俗的統一中向前發展。如果沒有粗獷、通俗的民間煙酒茶文化土壤,高雅煙酒茶文化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礎。
3、功能與審美的結合
煙酒茶在滿足人類物質生活方面,表現廣泛的實用性。「琴棋書畫煙酒茶」,煙酒茶又與文人雅士結緣,在精神生活需求方面,又表現出廣泛的審美性。 4、實用與娛樂的結合
煙酒茶文化的衫性,決定了煙酒茶文化的功利性。隨著煙酒茶綜合利用開發的進展,煙酒茶的利用已滲透到多種行業。近年來,開展的多種形式的煙酒茶文化活動。就是以煙酒茶文化活動為主體,滿足人們品茗、休閑、觀光、旅遊、飽覽山河美景的需求,同時,與煙酒茶文化活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又達到促進經濟發展,同樣也體現衫與娛樂相結合。

㈣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酒文化和茶文化的特點

茶文化和酒文化,都是休閑文化,有著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對比一下內茶文化和酒容文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挺有意思請看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一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相同點,都是一種休閑文化,都是一種交際的文化
工作之餘,人們才進入酒店,上茶館全身心的放鬆,物我兩忘,確是別的休閑方式無可比擬的
呼朋引類,廣結善緣,茶和酒都是一種良好的有效的潤滑劑許多生意,許多麻煩,都有可以在茶館酒店加以解決,或者大致談定現代社會中人際交往,外事活動,少不了酒宴與茶話會
迎來送往,聚散離合,是人際交往中普遍不過的無論是古是今,概莫例外但是何時飲酒,何時飲茶,大概有些講究
迎客以茶,送別以酒,這是說茶酒待客的兩種場合其茶酒待客的氣氛也不相同酒是喧囂的,茶是靜雅的;酒是發泄的,茶是內省的

㈤ 茶文化旅遊這個概念什麼時候被提出來的

中國是茶的故鄉,具有4000多年的發展歷史,目前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先輩以茶為載體田,以中國為中心,向世界各國和地區傳播包括茶的品種、茶的栽培和加工、飲茶、茶文化等。
茶作為雅俗共賞的一種事物,有言道:「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又有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一種文化,茶文化既是上層文化,也是一種大眾文化。茶,是連接著各個職業、各個階層、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的紐帶。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茶的利用不單純是沖泡飲用,而是在茶資源的開發、綜合利用、茶文化等方面開展了更深、更廣泛的研究和交流,對茶的研究和喜愛,也不局限於茶學者,廣大消費者對茶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茶文化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等。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與宗教結緣。它融合了儒佛道各家優秀思想,負載著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內涵,形成今天十分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和」為中心的茶道精神。
2、茶與旅遊文化的結緣
從茶的發展歷史演變來看,一種茶之所以成名並發揚光大,主要因素一則是茶本身品質好.二則離不開茶產區的山水人文歷史淵源,杭州的龍井茶如此,武夷岩茶等亦如此。茶文化與旅遊的結緣主要體現在:一是茶產地的名山名寺、茶文化的歷史遺跡、茶區的美麗風光和怡人的氣候環境。吳覺農先生在《茶經述評》中說:高山出名茶,主要由於高山雲霧多,漫射光多.濕度大.有的是晝夜溫差大等等.有利於茶葉有效物質的積累,特別是芳香物質積累較多。茶園山名,放有「名山出名茶」之說。如:大紅袍與武夷山人文自然祭觀、江西廬山雲霧茶與廬山風光及鄱陽湖景觀、華頂雲霧與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二是有觀賞價值的各種名茶採制技巧和各具特色的茶俗茶藝表演。如:雲南白族的「三道茶」、客家「擂茶」、西湖龍井茶的手工炒制等。三是各地區建立的一些以茶文化為內容的旅遊參觀點。如浙江杭州的中國茶葉博物館、福建漳浦的天福茶博物院與石雕園、廣東英德的茶趣園、昆明世博會茶園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遊區。
3、茶文化旅遊
茶文化旅遊則是指在休閑、放鬆的旅遊過程中,細細品味茶的文化、內涵,體味茶的風俗、禮儀,鑒賞茶葉的品質並參與其間的能陶冶旅遊者身心的一種特色旅遊項目。茶文化旅遊是現代茶業與現代旅遊業交叉結合的一種新型旅遊模式即茶葉人文生態旅遊。它是將茶葉生態環境、茶生產、自然資源、榮文化內涵等融為一體進行旅遊開發。通過開展茶文化旅遊、茶產品會展旅遊、茶文化節慶旅遊等使我國傳統茶文化得以繼承與發展,同時由旅遊帶動的旅遊購物、餐飲、娛樂等相關行業,發展以茶文化旅遊為核心的茶消費,這也是弘揚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途徑。

㈥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

打開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幾乎每一頁都可以嗅到茶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由於各兄弟民族的地理環境不同,歷史文化有別,生活習慣也會有差異,就是同一民族也有「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現象。但是在飲茶、嗜茶方面卻有共同的愛好,無論茶的飲用方法有什麼不同,都是中華民族共同珍愛的。
如今,茶夷發展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後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博學的勃萊迪牧師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葯」,是「原子時代的飲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葯,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中國人為什麼愛茶,因為,喝茶有益,喝茶有禮,喝茶有道。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范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 《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茶經》共十章。除四章是講茶的性狀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產區分布外,其餘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講煮茶技藝、要領與規范的。「四之器」詳細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種器皿,包括規格、質地、結構、造型、紋飾、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講烤茶要領,選用燃料,鑒別水質,怎樣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華技巧;「六之飲」詳細規定了飲茶應該注意的9個問題,還提出品名貴之茶每次不要超過三盞以及三人飲茶、五人飲茶和七人飲茶各應如何進行;「七之事」例舉歷史上飲茶典故與名人逸事;「九之略」講述在野外松間石上、清泉流水處和登山時在山洞裡等不同場所進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圖」要求把《茶經》所寫的茶事活動繪成圖,掛在茶席一角,使參加者能在場看明白。對於茶道的思想內涵,《茶經》寫道:「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作者這里提出了「精行儉德」作為茶道思想內涵。也就是說,通過飲茶活動,陶冶情操,使自己成為具有美好的行為〖和儉朴、高尚道德的人。

與陸羽忘年交的釋皎然在題為《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寫到:「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在一首詩中兩次提到了茶道一詞。此後,唐御史中丞封演在《封氏聞見記》「飲茶」一章又寫道:「有常伯熊者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從上述文獻可知:是《茶經》確立了茶道的表現形式與富有哲理的茶道精神;而釋皎然和封演賦予了「茶道」名稱。

㈦ 找尋關於酒和茶的文化和禮儀

茶作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葯」,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使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茶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葯,提神的飲料,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徵。
在博大精深的中國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備茶品飲之道,即備茶的技藝、規范和品飲方法;二是思想內涵。即通過飲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把思想升華到富有哲理的境界。也可以說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下把當時所倡導的道德和行為規范寓於飲茶的活動之中。這兩個基本點,在唐人陸羽《茶經》中都明顯得到體現。
古代眾多的茶道專著,盡管年代不同,流派不同,在泡飲技藝上卻有一個共同點,即一切外部表現形式都是為反映茶的大自然美,反映茶的「鮮香甘醇」,絕非為表演而表演。因此中國茶道要求:(一)茶具必須清洗潔凈;(二)主張用輕清之水煎茶,有條件時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化水煎茶;(三)講求水沸適度。(四)要求使用名貴優質茶具,並規定首先要將茶碗燙熱或烤熱,以便於茶湯香氣充分升揚。

茶俗是民間風俗的一種,它是 民族傳統文化的積淀,也是人們心態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動為中心貫穿 於人們的生活中,並且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演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內容豐富,各呈風 采:①茶與婚禮:茶與婚禮的關系,簡單來說,就是在婚禮中應用茶作為禮儀的一部分。由於茶性不二移,開花時籽尚在,稱為母子 見面,表示忠貞不移。
②茶與祭腌:我國以茶為祭,大致是在南北朝時逐漸興起的。古代用茶作祭,一般有這樣三種形式:在茶碗、茶盞中注以茶水;不煮泡只放以干茶; 不放茶,久置茶壺、茶盅作象徵。祭祀活動中的以茶作祭品,可以說是茶文化發展過程中衍生出來 的一種帶封建迷信的副文化。但真實地反映了人類的歷史現象。

③飲茶習俗: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眾多,其飲茶習俗 千姿百態,各呈風采。

「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它說明茶與水的關系至深,談茶就要論水。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說: 「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清代張大復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說在茶與水的結合體中,水的作用往往會超過茶,這不僅因為水是茶的色、香、味的載體;而且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快感的產生,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通過水來實現的;還有茶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葯理功能,最終也是通過水的沖泡,經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如果水質欠佳,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污染,人們飲茶時既聞不到茶的清香,又嘗不到茶味的甘醇,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也就失去了飲茶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品茶給人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享受。 近代,不少茶學工作者曾對宜茶水品作過分析測定和試驗比較。以浙江杭州為例,經理化檢測和開湯審評,結果表明: 以虎跑泉水和雲棲水最好,西湖水、錢塘江水次之;城市天落水和自來水再次之,城市井水最差.

中國的飲酒文化

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分布各地的眾多民族,醞釀了豐富多姿的民間酒俗。有的酒俗留傳至今。

一 傳統的飲酒文化根基——酒德和酒禮

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

酒德兩字,最早見於《尚書》和《詩經》,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象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於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並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老奉賓,都是德行。

飲酒作為一種食的文化,在遠古時代就形成了一很大家必須遵守的禮節。有時這種禮節還非常繁瑣。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場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亂的嫌疑。又因為飲酒過量,便不能自製,容易生亂,制定飲酒禮節就很重要。明代的袁宏道,看到酒徒在飲酒時不遵守酒禮,深感長輩有責任,於是從古代的書籍中採集了大量的資料,專門寫了一篇《觴政》。這雖然是為飲酒行令者寫的,但對於一般的飲酒者也有一定的意義。我國古代飲酒有以下一些禮節:

主人和賓客一起飲酒時,要相互跪拜。晚輩在長輩面前飲酒,叫侍飲,通常要先行跪拜禮,然後坐入次席。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也不能先飲盡。

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之德;然後嘗嘗酒味,並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後仰杯而盡。

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時還有說上幾句敬酒辭。客人之間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時還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時,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為度。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的五十六個民族中,除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一般不飲酒外,其它民族都是飲酒的。飲酒的習俗各民族都有獨特的風格。

二 原始宗教、祭祀、喪葬與酒

從遠古以來,酒是祭祀時的必備用品之一。

原始宗教起源於巫術,在中國古代,巫師利用所謂的「超自然力量」,進行各種活動,都要用酒。巫和醫在遠古時代是沒有區別的,酒作為葯,是巫醫的常備葯之一。在古代,統治者認為:「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祭祀活動中,酒作為美好的東西,首先要奉獻給上天、神明和祖先享用。戰爭決定一個部落或國家的生死存亡,出征的勇士,在出發之前,更要用酒來激勵鬥志。酒與國家大事的關系由此可見一斑。反映周王朝及戰國時代制度的《周禮》中,對祭祀用酒有明確的規定。如祭祀時,用「五齊」、「三酒」共八種酒。主持祭祀活動的人,在古代是權力很大的,原始社會是巫師,巫師的主要職責是奉祀天帝鬼神,並為人祈福禳災。後來又有了「祭酒」主持饗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動。

我國各民族普遍都有用酒祭祀祖先,在喪葬時用酒舉行一些儀式的習俗。

人死後,親朋好友都要來弔祭死者,漢族的習俗是「吃齋飯」,也有的地方稱為吃「豆腐飯」,這就是葬禮期間的舉辦的酒席。雖然都是吃素,但酒還是必不可少的。有的少數民族則在吊喪時持酒肉前往,如苗族人家聽到喪信後,同寨的人一般都要贈送喪家幾斤酒及其大米,香燭等物,親戚送的酒物則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來斤白酒,一頭豬。喪家則要設酒宴招待吊者。雲南怒江地區的怒族,村中若有人病亡,各戶帶酒前來吊喪,巫師灌酒於死者嘴內,眾人各飲一杯酒,稱此為 「離別酒」。死者入葬後,古代的習俗還有在墓穴內放入酒,為的是死者在陰間也能享受到人間飲酒的樂趣。漢族人在清明節為死者上墳,必帶酒肉。

在一些重要的節日,舉行家宴時,都要為死去的祖先留著上席,一家之主這時也只能坐在次要位置,在上席,為祖先置放酒菜,並示意讓祖先先飲過酒或進過食後,一家人才能開始飲酒進食。在祖先的靈象前,還要插上蠟燭,放一杯酒,若干碟菜,以表達對死者的衰思和敬意。

三 重大節日的飲酒習俗

中國人一年中的幾個重大節日,都有相應的飲酒活動,如端午節飲「菖蒲酒」 ,重陽節飲「菊花酒」,除夕夜的「年酒」。在一些地方,如江西民間,春季插完禾苗後,要歡聚飲酒,慶賀豐收時更要飲酒,酒席散盡之時,往往是「家家扶得醉人歸」。

過年,也叫除夕,是中國人最為注重的節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年夜飯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酒席,即使窮,平時不怎麼喝酒,年夜飯中的酒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飯,有的人還有飲酒守夜的習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們一般是不出門的,從正月初二開始,才開始串門,有客人上門,主人將早已准備好的精美的下酒菜餚擺上桌子,斟上酒,共賀新春。

新年尹始,古人有合家飲屠蘇酒的習俗,飲酒時,從小至大依次飲用。據說飲此酒可以避瘟氣。

朝鮮族的「歲酒」:這種酒多在過「歲首節」前釀造。歲首節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歲酒」以大米為主料,配以桔梗、防風、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葯材,類似於漢族的「屠蘇酒」,但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於春節期間自飲和待客,民間認為飲用此酒可避邪,長壽。

哈尼族的「新谷酒」: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雲南元江一帶的哈尼族,按照傳統習俗,都要舉行一次豐盛的「喝新谷酒」的儀式,以歡慶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所謂 「新谷酒」,是各家從田裡割回一把即將成熟的谷把,倒掛在堂屋右後方山牆上部的一塊小篾笆沿邊,意求家神保護莊稼,然後勒下穀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內泡酒。喝「新谷酒」選定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家家戶戶置辦豐盛的飯菜,全家老少都無一例外地喝上幾口「新谷酒」。這頓飯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飯飽。

「菊花酒」由來已久,《西京雜記》曾記載:「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

四 婚姻飲酒習俗

南方的「女兒酒」,最早記載為晉人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說南方人生下女兒才數歲,便開始釀酒,釀成酒後,埋藏於池塘底部,待女兒出嫁之時才取出供賓客飲用。這種酒在紹興得到繼承,發展成為著名的「花雕酒」,其酒質與一般的紹興酒並無顯著差別,主要是裝酒的壇子獨特,這種酒壇還在土壞時,就雕上各種花卉圖案,人物鳥獸,山水亭榭,等到女兒出嫁時,取出酒壇,請畫匠用油彩畫出「百戲」,如「八仙過海」,「龍鳳呈祥」,「嫦娥奔月」等,並配以吉祥如意,花好月圓的「彩頭」

「喜酒」,往往是婚禮的代名詞,置辦喜酒即辦婚事,去喝喜酒,也就是去參加婚禮。

滿族人結婚時的「交杯酒」:入夜,洞房花燭齊亮,新郎給新娘揭下頭蓋後要坐在新娘左邊,娶親太太捧著酒杯,先請新郎抿一口;送親太太捧著酒杯,先請新娘抿一口;然後兩位太太將酒杯交換,請新郎新娘再各抿一口。

滿族人在舉行婚禮前後的「謝親席」:將烹制好的一桌酒席置於特製的禮盒中,由兩人抬著送到女家,以表示對親家養育了女兒給自家做媳女的感謝之情。另外,還要做一桌「謝媒席」,用圓籠裝上,由一人挑上送到媒人家,表示對媒人成全好事的感激之情。

達斡爾族的「接風酒」和「出門酒」:送親的人一到男家,新郎父母要斟滿兩盅酒,向送親人敬「接風酒,這也叫」進門盅「,來賓要全部飲盡,以示已是一家人。爾後,男家要擺三道席宴請來賓。婚禮後,女方家遠者多在新郎家住一夜,次日才走,在送親人返程時,新郎父母都恭候門旁內側,向貴賓一一敬「出門酒」。

「會親酒」,訂婚儀式時,要擺的酒席,喝了「會親酒」,表示婚事已成定局,婚姻契約已經生效,此後男女雙方不得隨意退婚,賴婚。

「回門酒」,結婚的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回門」,即回到娘家探望長輩,娘家要置宴款待,俗稱「回門酒」。回門酒只設午餐一頓,酒後夫妻雙雙回家。

「交杯酒」:這是我國婚禮程序中的一個傳統儀節,在古代又稱為「合巹」 (巹的意思本來是一個瓠分成兩個瓢),《禮記·昏義》有「合巹而醑」,孔穎達解釋道「以一瓠分為二瓢謂之巹,婿之與婦各執一片以醑(即以酒嗽口),合巹又引申為結婚的意思。在唐代即有交杯酒這一名稱,到了宋代,在禮儀上,盛行用彩絲將兩只酒杯相聯,並綰成同心結之類的彩結,夫妻互飲一盞,或夫妻傳飲。這種風俗在我國非常普遍,如在紹興地區喝交杯酒時,由男方親屬中,兒女雙全,福氣好的中年婦女主持,喝交杯酒前,先要給坐在床上的新郎新娘喂幾顆小湯圓,然後,斟上兩盅花雕酒,分別給新婚夫婦各飲一口,再把這兩盅酒混合,又分為兩盅,取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之意,讓新郎新娘喝完後,並向門外撒大把的喜糖,讓外面圍觀的人群爭搶。

婚禮上的交擘酒:為表示夫妻相愛,在婚禮上夫妻各執一杯酒,手擘相交各飲一口。

五 其它飲酒習俗

「滿月酒」或「百日酒」,中華各民族普遍的風俗之一,生了孩子,滿月時,擺上幾桌酒席,邀請親朋好友共賀,親朋好友一般都要帶有禮物,也有的送上紅包。

「寄名酒」:舊時孩子出生後,如請人算出命中有剋星,多厄難,就要把他送到附近的寺廟里,作寄名和尚或道士,大戶人家則要舉行隆重的寄名儀式,拜見法師之後,回到家中,就要大辦酒席,祭祀神祖,並邀請親朋好友,三親六眷,痛飲一番。

「壽酒」:中國人有給老人祝壽的習俗,一般在50、60、70歲等生日,稱為大壽,一般由兒女或者孫子,孫女出面舉辦,邀請親朋好友參加酒宴。

「上樑酒」和「進屋酒」:在中國農村,蓋房是件大事,蓋房過程中,上樑又是最重要的的一道工序,故在上樑這天,要辦上樑酒,有的地方還流行用酒澆梁的習俗。房子造好,舉家遷入新居時,又要辦進屋酒,一是慶賀新屋落成,並志喬遷之喜,一是祭祀神仙祖宗,以求保佑。

「開業酒」和「分紅酒」:這是店鋪作坊置辦的喜慶酒。店鋪開張,作坊開工之時,老闆要置辦酒席,以誌喜慶賀;店鋪或作坊年終按股份分配紅利時,要辦 「分紅酒」。

「壯行酒」,也叫「送行酒」,有朋友遠行,為其舉辦酒宴,表達惜別之情。在戰爭年代,勇士們上戰場執行重大且有很大生命危險的任務時,指揮官們都會為他們斟上一杯酒,用酒為勇士們壯膽送行。

六 獨特的飲酒方式

飲咂酒:這是古代遺留下來的獨特的飲酒方式,在西南,西北許多地方流傳,在喜慶日子或招待賓客時,抬出一酒壇,人們圍坐在酒壇周圍,每人手握一根竹管或蘆管,斜插入酒壇,從其中吸吮酒汁,人數可達五、六人甚至七八個人。飲酒時的氣氛熱烈。這種獨特的飲酒方式,可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

「轉轉酒」:這是彝族人特有的飲酒習俗,所謂「轉轉酒」,就是飲酒時不分場合地點,也無賓客之分,大家皆席地而坐,圍成一個一個的圓圈,一杯酒從一個人手中依次傳到另一人手中,各飲一口。這個習俗,據說來自一個動人的傳說:在一座大山中,住著漢人、藏人和彝人三個結拜兄弟兄弟,有一年,三弟彝人請兩位兄長吃飯,吃剩的米飯在第二天變成了香味濃郁的米酒,三個兄弟你推我讓,都想將酒留給其他弟兄喝,於是從早轉到晚,酒也沒有喝完,後來神靈告知只要辛勤勞動,酒喝完後,還會有新的酒湧出來,於是三人就轉著喝開了,一直喝得酩酊大醉。

七 勸酒

中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瀝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中國人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主人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和有失面子。有人總結到,勸人飲酒有如下幾種方式:「文敬」、「武敬」、「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面,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也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

酒席開始,主人往往在講上幾句話後,便開始了第一次敬酒。這時,賓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並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在席間,主人往往還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回敬」: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互敬」: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尋找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代飲」:即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敬酒的方式。本人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達敬意,這時,就可請人代酒。代飲酒的人一般與他有特殊的關系。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酒量必須大。

為了勸酒,酒席上有許多趣話,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個夠」, 「感情淺,舔一舔。」

「罰酒」:這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藏族人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後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和拇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青稞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喝酒時,藏族人民的約定風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後再斟滿。往後,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乾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藏民族敬酒時,對男客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壯族人敬客人的交杯酒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主人這時還會唱起敬酒歌:「錫壺裝酒白連連,酒到面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成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

西北裕固族待客敬酒時,都是敬雙杯。主人不論客人多少,只拿出兩只酒杯,在場的主人輪番給客人敬雙杯。 八 酒令(觴令)

飲酒行令,是中國人在飲酒時助興的一種特有方式。酒令由來己久,開始時可能是為了維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設立「監」。漢代有了「觴政」,就是在酒宴上執行觴令,對不飲盡杯中酒的人實行某種處罰。在遠古時代就有了射禮,為宴飲而設的稱為「燕射」。即通過射箭,決定勝負。負者飲酒。古人還有一種被稱為投壺的飲酒習俗,源於西周時期的射禮。酒宴上設一壺,賓客依次將箭向壺內投去,以投入壺內多者為勝,負者受罰飲酒。《紅樓夢》第四十回中鴛鴦吃了一鍾酒,笑著說:「酒令大如軍令,不論尊卑,唯我是主,違了我的話,是要受罰的」。總的說來,酒令是用來罰酒。但實行酒令最主要的目的是活躍飲酒時的氣氛。何況酒席上有時坐的都是客人,互不認識是很常見的,行令就象催化劑,頓使酒席上的氣氛就活躍起來。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文人雅士與平民百姓行酒令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文人雅士常用對詩或對對聯、猜字或猜謎等,一般百姓則用一些既簡單,又不需作任何准備的行令方式。

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同數」,現在一般叫「猜拳」,即用手指中的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後,相加後必等於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之和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

擊鼓傳花:這是一種既熱鬧,又緊張的罰酒方式。在酒宴上賓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擊鼓,擊鼓的地方與傳花的地方是分開的,以示公正。開始擊鼓時,花束就開始依次傳遞,鼓聲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則該人就得罰酒。因此花束的傳遞很快,每個人都唯恐花束留在自己的手中。擊鼓的人也得有些技巧,有時緊,有時慢,造成一種捉摸不定的氣氛,更加劇了場上的緊張程度,一旦鼓聲停止,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接花者,此時大家一哄而笑,緊張的氣氛一消而散。接花者只好飲酒。如果花束正好在兩人手中,則兩人可通過猜拳或其它方式決定負者。擊鼓傳花是一種老少皆宜的方式,但多用於女客。如《紅樓夢》中就曾生動描述這一場景。

酒之最

人類最先學會釀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國最早的麥芽釀成的酒精飲料:醴。

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酒:黃酒和白酒。

我國最早的機械化葡萄酒廠:煙台張裕葡萄釀酒公司。

我國最早的啤酒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最早的酒精廠建於1900年,哈爾濱。

我國第一個全機械化黃酒廠:無錫黃酒廠

記載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葯酒生產工藝記載: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養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記載:司馬遷的《史記·大宛列傳》。

麥芽製造方法的記載: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現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後期(距今約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現存故宮博物院。

目前產量最大的飲料酒:啤酒。

目前國產價格最貴的酒:茅台酒。

傳說中的釀酒鼻祖:杜康、儀狄。

最早提出釀酒始於農耕的人:漢代劉安《淮南子》,「清盎之美, 始於耒耜」。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發酵產物的人:晉代的江統《酒誥》。

現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釀酒器具:山東大汶口文化時期。

現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釀酒全過程的圖像:山東諸城涼台出土的《庖廚圖》畫像石。

已發現的最早的蒸餾器:東漢時期的青銅蒸餾器(現藏上海博物館)。

最早的釀酒規章:周代,見《禮記·月令》。

古代學術水平最高的黃酒釀造專著: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經》。

最早記載加熱殺菌技術:北宋《北山酒經》。

古代記載酒名最多的書:宋代張能臣的《酒名記》

古代最著名的酒網路全書:宋代竇蘋的《酒譜》。

最早的禁酒令:周代的《酒誥》。

最早實行酒的專賣:漢武帝天漢三年(公元前98年)。

酒價的最早記載:漢代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官賣酒,每升四錢。

最早的賣酒廣告記載:戰國末期韓非子《宋人酤酒》:「宋人酤酒, 懸幟甚高」,幟:酒旗。

㈧ 酒文化和茶文化有什麼異同

酒文化和茶文化有什麼區別呢?酒為百葯之長,醫學的醫的繁體字「醫」下面專是個「酉」字,這個屬字代表酒,所以古代對酒的評價很高,酒為百葯之長後面還跟著一句話,飲必適量。
飲酒過量酒精濃度達萬分之四就進入了孔雀狀態——興奮多語,想要展現自己,猶如孔雀開屏。飲酒過量酒精濃度達萬分之八就進入獅子狀態——進入戰斗狀態。飲酒過量酒精濃度達萬分之十二高級神經活動全抑制了,低級神經活動全興奮了。就進入猴子狀態了——上躥下跳。
大冬天喝白酒禦寒,貴州茅台鎮出品萬舟酒,口感好,傳統佳釀10年醬香型53度,想要的朋友可以打電話或者是撥打下面的訂購熱線哦!

那麼茶文化呢?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為「茶的祖國」

㈨ 比較中國傳統茶文化和酒文化的異同

作為正宗茶文化的精神,茶和酒是對相對的文化類別:
一是茶靜而酒躁;
二是茶淡而酒烈;
三是茶慢而酒快;
四是茶內而酒外;
五是茶收而酒放;
六是茶精而酒豪;
七是茶簡而酒繁;
八是茶崇文而酒尚武。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