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解決了什麼問題

旅遊業解決了什麼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11 09:21:21

㈠ 如何協調解決我國旅遊業存在的突出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旅遊業蓬勃發展,但是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諸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卻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論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實現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道德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址,為我國旅遊業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旅遊和相當程度的自然生態支持;但我國旅遊業所面臨的實際環境問題卻不容樂觀。在一些地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影響甚至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旅遊城市生態環境惡化。旅遊業的興旺,使旅遊接待地的流卻人口增加。旅遊交通的頻繁`和飛機、汽車、遊艇等交通工具廢氣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遊接待地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質污染加劇。許多穿城而過的河流已遭嚴重污染,水色發黃甚至發黑。另外,旅遊接待地人滿為患的狀況,也加重了當地基礎設施的負擔。水、電、交通等的供應因需求量急增而顯不足。
(二)旅遊者環保意識差,加重了旅遊景點的人為破壞因素,在旅遊景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旅遊者觸摸攀爬名勝古跡,在部分古跡上亂刻亂畫的現象也不時發生,所有這些,都使名勝古跡的本來風貌和存在壽命受到嚴重威脅。一些穿著入時的旅遊者隨手丟垃圾的不良行為,也致使風景區的美觀大打折扣。更有少數旅遊者,竟在旅遊區獰獵、採集、露營、野炊,這既加重了旅遊區的生態負擔,又可能造成物種稀少,甚至滅絕,使旅遊區的平衡受到嚴重破壞。
(三)旅遊資源管理體系不完善,旅遊景點「超負荷」工作屢見不鮮。現階段我國旅遊企業和景區管理部門之間,普遍存在管理人員交叉混編的情況,這使得上層管理者處境尷尬。一方面,作為公司領導,他們要對企業負責,爭取盡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為政府專職機關的行政領導,他們又必須綜合考慮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願做有損景區資源的事,嚴格地說,他們是在良心的制約下做工作,沒有完善的法規制約下的企業化經營,很容易將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推向難以承受的風險之中。
絕大多數的風景區在五一、國慶等旅遊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負荷」工作。景區遊人接肩比踵,空氣污濁,旅遊質量大受影響。我國古文化寶庫「敦煌莫高窟」,因遊客量過多,空氣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許多精美佛雕的顏色已發生變化,內在物理,化學結構也受到影響。還有許多奇山異洞、秀水珍木,也因過多地被人類光顧而面目「猙獰「。
(四)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造成了部分資源的破壞。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雲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緬甸逃跑,就是竄出自然保護區,毀壞莊稼、傷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處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僅剩下長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積還有217.44萬畝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萬畝;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國內外房地產、旅遊開發商加速擠占洪湖水面。還有一些地區,為了追求近期經濟發展,在風景名勝區迅速擴建高檔賓館、飯店、療養所、「培訓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娛樂設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業,破壞了旅遊資源,這實質上危害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針對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現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綜合治理。針對目前我國旅遊城市存在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的多元性,建議採取以下綜合治理方法:
1、對於空氣污染,主要採取減少和切斷污染料源的方法。由機動車輛尾氣所造成的污染,可採用安裝凈化裝置的措施。位於上風向的污染企業一定要責令搬遷或關閉。
2、對於噪音污染,主要採取時空上調配和限制的方法。時間上,在人們午休和夜休期音,建築施工及其它噪音較大的工作應盡量停止;空間上,城市功能分區應明確化,噪音分貝量大的交通站、娛樂區應與行政辦工、文化區,居民區分開,使噪音分貝量降低到國家規定的各種功能區標准。
3、市中水體污染大多為河流污染,因其流動性,污染的治理重點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應堅持「誰污染誰出錢治理」的原則,並立出相應的法規條例,將現在污染的治理落到實處,並限制新的污染出現。
4、對於垃圾污染,更多的是採取宣傳和強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我們應該樹立起環境質量意識,認識到環境質量的優劣是關系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子孫後代生存發展的大事;並且要樹立環境首先意識,為全人類及其後代保護好環境,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另外還要樹立環境公德意識,不為滿足個人私利,不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損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讓人類貼進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完善旅遊資源管理體系,適當限制遊客量。應盡快改變旅遊企業中政企不分的現狀,取消旅遊企業與景區管理部門之間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與政府官員應各司其職。另外,應建立盡可能完善的規范旅遊企業經營和景區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使我國旅遊資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規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針對個別時期,個別景區遊客量過多的狀況,景區主管部門應注意適當限制售票量;同時,開發增設新的景點、賣點(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遊客量,使旅遊資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內接待參觀遊客。
(四)在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資源開發需要各級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公從的廣泛參與和合作,因此,國家應建立全國性的旅遊資源開發規劃和相應的管理法規,以指導和協調旅遊旅遊資源開發,約束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不良行為,把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外部不經濟效應減小到最低限度。同時,政府還應積極組織培養環境資源市場,更多地採取排污收費制度、環境稅、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經濟手段,通過客觀財政和金融措施對那些有利於環境保護和有利於資源活動的或是那些能夠產生正的外部性活動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種優惠貸款、贈款、補貼以及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遊環境問題解決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之中。
總之,旅遊業已不再是人們所說的「無煙工業」,它也同樣會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無論從生態方面考慮,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我們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了,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促進環境和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㈡ 到底為旅遊業帶來了什麼

旅遊業讓經濟發展了,讓社會發展了,讓人們見識到了更多美好的東西。

㈢ 當前中國旅遊業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產業資源要素分散。 旅遊資源普遍存在空間分布分散、集中度不夠、多數資源單體規模不大、精緻度偏弱、震撼力不強等問題。同時,旅遊資源同構性突出,致使低水平、近距離重復建設現象時有發生,缺乏個性特色和足夠吸引力。


二是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缺少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同時,旅遊盈利主要靠景區門票和土地收益,綜合型盈利鏈條尚未形成,大地產小旅遊甚為普遍,旅遊盈利的科學性和持續性不足。


三是產業市場化存在障礙。相比其他產業,受居民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旅遊業的市場化程度遠遠不夠。同時,由於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粗放,也導致產業市場的理性發展不足,產業市場價值單一。

㈣ 如何解決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總的來講是人的綜合素質問題,其實旅遊時間好事,但是近年來出現的情況表明:專

  1. 對環境的衛生、保屬護等造成影響和破壞

  2. 對人文的軟環境造成不和諧的負面影響

動不動就聽到*****景區的塑料袋滿地、***景區的自然人文景觀被刻畫、更有甚者還去國外丟中國人的臉、在景區、在飛機上,近來報道的很多。就連拍攝電影也有類似的問題,拍攝完事後,對環境留下一片狼藉。。。。。。。所以說不光是旅遊,就是其他方面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要治理就從跟上治理,解決人的素質問題,關鍵是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千秋偉業人才第一!

㈤ 旅遊產業發展業態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1 大眾化:隨著復國家《國民休閑綱要制》的出台,國民帶薪假期制度等得到保障,「兩長五短」的公共假期設置,加快大眾邁入休閑旅遊產業時代。
2 多樣化:隨著土地流轉政策的完善與旅遊經濟扶持政策的出台,農家樂、民俗村、田園農庄、農業科技園、古村落、鄉村度假村等產品層出不窮。
3 多元化:隨著我國人均GDP的不斷上漲、城鄉空間距離的縮短,低端化的初級鄉村旅遊產品已不能滿足大眾所需,產品逐漸日趨精品化、高端化。
4 產業化:單打獨斗的現狀已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腳步,產業融合、規模經營、整合發展成為擴大鄉村生態旅遊產業市場份額和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5 可持續發展:發展鄉村旅遊不能以犧牲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代價,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是其提升轉型的必然結果,必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㈥ 你認為我國旅遊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個人覺得產業整體水平較低。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缺少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同時,旅遊盈利主要靠景區門票和土地收益,綜合型盈利鏈條尚未形成,大地產小旅遊甚為普遍,旅遊盈利的科學性和持續性不足。

㈦ 旅遊業面臨怎樣的問題

諸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卻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㈧ 政府如何解決旅遊業環境污染問題

關於旅遊業環境污染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健全我國旅遊業相關法律法規制度
旅遊業要得到長遠發展,首先要立法,從法律上來明確旅遊業的發展方向,確定旅遊業的法律地位。一方面,政府部門根據當前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例如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通過法律的制定約束旅遊產業,規范旅遊產業的開發行為符合法律的規定,並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不斷不斷補充調整。另外,設置專門的環境保護部門專門負責解決旅遊業中的環境破壞問題,切實做到有法可依。
2.對旅遊地區綜合治理
旅遊業要發展,勢必會造成旅遊地區的生態和人文環境的破壞,如果無法避免破壞的發生,我們就應該採取各種措施減少危害。對於旅遊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主要採取的治理措施是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在汽車尾部安裝空氣凈化設備。對於造成空氣污染的企業要求搬遷甚至是關閉。對於旅遊地區的噪音污染,和施工隊協商保證在人們的正常休息時間停止作業。對於河流的污染採用生物手段解決。
3.樹立科學管理理念
要保證旅遊業的科學發展,就要求樹立科學管理理念,在旅遊產業的開發中昂增加科技投入,改變傳統的粗放型開發為現代的高科技開發。讓現代化的技術和通訊手段融入到旅遊業的發展中。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同事還要求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強化環保意識,提倡環保清潔能源的使用,推行綠色產品的消費。通過綜合治理手段,保證旅遊業發展實現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旅遊業的發展要和環境保護統一起來,兩個之間密不可分,只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才能促使旅遊產業的可續發展,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才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㈨ 旅遊業問題

在當復今社會,旅遊業已成為制重要的第三產業,在有些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甚至成為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而旅遊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以滿足人們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在旅遊活動及旅遊業給人類帶來許多有利影響時,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壞性.旅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遊發展必然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環境、社會等一系列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其結果便是人類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也在破壞著旅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並且影響到人類的長遠利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