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2017年旅遊業產值
A. 內蒙古旅遊業哪個城市最發達
呼和浩特 是一座擁有400年歷史的塞外名城。主要景點有明代大召(伊克召)、小召(席力圖召),清代 五塔寺 ,清真大寺,博物館, 昭君墓 等,呼市北邊有大青山風景,臨近可觀賞 哈素海 風光、桌子山雄姿、 鄂爾多斯草原 ,這里地質奇特、植物珍奇,是旅遊觀光不可多得的地方。這里居住的人們熱情好客,您不僅可觀賞到美麗的草原風光,還可品嘗到真正的內蒙古風味。 呼和浩特市 內有許多喇嘛廟,明清兩代時,已是遠近聞名的「召城」(召在蒙古語里是「寺廟」的意思)。 錫林郭勒 路與中山路交會一帶為呼市最繁華地帶,錫林郭勒路以東的新城高樓林立,以西的舊城景點較多,極富觀光價值。
B. 內蒙古花4.5億打造的草原旅遊度假區,很有特色,為何遊客很少去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很多商業元素融入到旅遊區,大自然的味道越來越少。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去內蒙古的草原度假區旅遊,答案很簡單:商業化氣息嚴重;草原度假區除了草原,其他旅遊資源有限,看點不多;距離太遠,交通不方便;消費高,保持特色但設施簡單。
小建議:大家旅遊前一定要補習一些小知識,入鄉隨俗。而且這里的海拔在1500米左右,氣候乾燥,早晚溫差大,大家要注意保暖和防曬。在旅遊旺季保管好個人物品,帶上常用葯品,還有美顏相機啊。牛肉乾、奶製品及蒙古族工藝品,這些特產,值得推薦哦。
C. 內蒙古的地理環境對旅遊業有什麼作用
內蒙古的地理環境對旅遊業有什麼作用:
根據旅遊資源的本質屬性,一般將旅遊資源分為自內然旅遊資容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其中許多旅遊資源的形成都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緊密相關,內蒙古草原的地闊形貌就是旅遊資源中的自然的資源
D. 內蒙古的旅遊業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一是市場化程度低。這是我們內蒙古發展旅遊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現在還在處在官員旅遊階段,官員旅遊夾雜著會議旅遊。我市每年用於政務接待的費用達380萬元以上,而且還不包括上級和各科局用於接待的費用。今年遊客有40萬人,而門票只賣出5萬張。什麼時候導游帶來的遊客占絕大多數,我們的旅遊才真正發展起來了。旅遊投資主要靠政府投入,還沒有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良好格局。現在阿爾山的旅遊到處能夠看到政府的影子:路是政府修的,賓館是政府建的,節日是政府辦的,客人是政府接待的,旅遊企業是政府補助的。下一步我們要引入市場機制,能交給市場解決的都要交給市場,政府對旅遊業主要是規劃、協調、指導、服務。
二是基礎設施滯後。旅遊旺季的時候,旅客來了住不下,住下了服務不好,質次價高。市旅遊局統計全市(包括個體家庭旅店在內)僅有床位3045張。投入不足還體現在綜合功能不全,遊客來了之後走馬觀花看景點,然後就只能呆在賓館里。購物、遊玩、娛樂等功能不全,遊客感到沒意思,一個地方搞旅遊只靠景點是不行的,還要有許多配套的東西,吃、住、行、游、購、娛各各環節是統一的、配套的。
三是交通瓶頸的制約問題。從海拉爾、烏蘭浩特等方向來的客人大多要沿原路返回,旅遊最忌諱的是走回頭路,來阿爾山的遊客卻要來來回回走回頭路。鐵路是斷頭路,公路是三級路,特別是受制於飛機,飛機進不來,高端遊客就沒有,高端消費也就產生不了。交通仍然是我們發展旅遊業需要解決的重中之重的問題。
四是服務產品檔次不高,質量差。對我們阿爾山市旅遊業的評價是硬體不硬,軟體太軟。城市臟、管理亂、服務差、檔次低。賓館、飯店很多達不到基本的衛生要求。我們是在二十一世紀的旅遊大發展時期起步的,是在人均GDP1500美元的基礎上起步,黃山是在人均GDP500美元的基礎上起步,起步的階段不一樣,初級階段不是說檔次一定要低,如果起步階段的檔次低了,那麼今後的發展檔次就低。阿爾山提出建設休閑度假型的國際旅遊城市,這樣的起點就更不能低了,所以現在就應該嚴要求,要形成一種習慣、一種文化。如果我們現在就要求不嚴,那以後我們想讓它成為高檔次的接待就不可能,因為它已經形成了那種習慣,變成了一種文化。所以在起點的時候我們就要把標準定的高一些,就是初級階段高起點。軟體太軟,有很多遊客對我們的意見很大。一個旅遊城市它的美譽度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提供的是旅遊產品,名聲怎麼樣很重要。特別是旅遊這個產業還有一個特點,一般情況下,一位遊客到一個景點,一般只能來一次,沒有特殊情況很少有機會來第二次。而遊客選擇到什麼地方去,一般也是依據這個地方的名氣,聽別人介紹怎麼樣。遊客又有這樣一個習慣,游覽一個景點後就會評論一番,這樣景點的名聲會一傳十、十傳百。為此,我們的賓館、飯店都要爭取有好的名聲,要力爭傳出去的都是好名。
E. 內蒙古旅遊業SWOT分析案例
景色比較淳樸、比較有吸引力
但是,持續時間短,一般是6-9月份
區域面積廣,但是接待能力不足,接待水平較低
F. 誰知道內蒙古赤峰市這些年的遊客接待量謝謝
2001年~2005年,全區旅遊招商引資協議投資額累計為323.43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20%。僅2007年,全區就接待國內外遊客3057.6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90.77億元。按照自治區旅遊總體規劃,到2010年,全區接待入境遊客將達13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有望達到6億美元;接待國內遊客將達35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有望達到460億元,將直接帶動2000戶以上少數民族和貧困家庭通過開辦家庭旅館、鄉村旅館、家庭生態農牧場脫貧致富。
十五以來,內蒙古的草原、沙漠、邊境、民俗風情旅遊資源得到全面開發,開發規模和檔次有了顯著提高,文化內涵明顯增加,服務質量大為改善,出現了成吉思汗陵、響沙灣等一大批能夠在全國打得響、代表內蒙古草原旅遊形象的精品旅遊景區。此外,溫泉療養、森林、冰雪、文物考古、自然生態等旅遊資源以及紅色旅遊資源的開發正在全面展開,產業聯動效益十分明顯。
G. 我需要有關內蒙古旅遊資源
內蒙古旅遊資內源容
http://news.nmgnews.com.cn/information/column/ly/index.html
H. 內蒙古的所有城市
截至2017年底,內蒙古自治區轄9個地級市,3個盟,合計12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
分別如下:呼和浩特、包頭市、烏海市、集寧市、通遼市、赤峰市、東勝市、臨河市、錫林浩特、海拉爾、烏蘭浩特、阿拉善左旗。
1、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新城區、玉泉區、賽罕區、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武川縣、清水河縣
2、包頭市:昆都侖區、東河區、青山區、石拐區、九原區、白雲鄂博礦區、土默特右旗、固陽縣、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3、烏海市:海勃灣區、海南區、烏達區
4、赤峰市:紅山區、元寶山區、松山區、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克什克騰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寧城縣、敖漢旗
5、通遼市: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開魯縣、庫倫旗、奈曼旗、扎魯特旗
6、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東勝區、准格爾旗、達拉特旗、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杭錦旗、烏審旗、伊金霍洛旗
7、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滿洲里市(代管扎賚諾爾區)、牙克石市、扎蘭屯市、額爾古納市、根河市、阿榮旗、鄂倫春自治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
8、巴彥淖爾市:臨河區、五原縣、磴口縣、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
9、烏蘭察布市:集寧區、豐鎮市、卓資縣、化德縣、商都縣、興和縣、涼城縣、察哈爾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中旗、察哈爾右翼後旗、四子王旗
10、興安盟:烏蘭浩特市、阿爾山市、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右翼中旗、扎賚特旗、突泉縣
11、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二連浩特市、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蘇尼特右旗、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太僕寺旗、鑲黃旗、正鑲白旗、正藍旗、多倫縣
12、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
(8)內蒙古2017年旅遊業產值擴展閱讀:
內蒙古旅遊地點:
1、響沙灣
響沙灣旅遊景區響沙灣地處陝西、山西、內蒙古金三角地帶,景區面積為24平方公里,居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金三角」開發區中心,被稱作「黃河金腰帶上的金紐扣」。
響沙灣於1984年1月被開辟為旅遊景點,2002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1年1月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佔地約5.5公頃,但頗有特色,是我國內蒙古的一處主要旅遊景點。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內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東勝市70公里。
3、滿洲里中俄邊境旅遊區
滿洲里市中俄邊境旅遊區始建於2014年,佔地面積500萬平方米,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建設的品牌旅遊景區之一,於2016年10月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自治區第三家、呼倫貝爾第一家5A景區。
旅遊區由國門景區、套娃景區組成,匯集中國紅色文化、俄羅斯風情文化、蒙元文化、邊貿文化精粹,形成獨具北疆特色的旅遊觀光休閑度假基地。
4、阿爾山·柴河旅遊景區
阿爾山—柴河景區位於內蒙古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核心位置,與周邊城市之間交通便捷,具有整合滿洲里、海拉爾、扎蘭屯、烏蘭浩特、錫林浩特等地旅遊資源,構建內蒙古旅遊黃金區域的戰略地位。
5、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景區
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景區位於克什克騰旗東北部,在距離大興安嶺最高峰黃崗峰約40公里的北大山上,國家AAAA級景區「阿斯哈圖」是蒙古語,意思是「險竣的岩石」。
景區南北長5.5公里,東西寬3公里,佔地面積約為1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為1700米左右。
6、滿洲里套娃景區
滿洲里套娃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俄邊境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滿洲里和俄羅斯相結合的歷史、文化、建築、民俗風情為理念,集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大型俄羅斯特色風情園。
成功通過了國家5A級旅遊景區評審,成為內蒙古第三家、呼倫貝爾第一家5A景區,為滿洲里乃至呼倫貝爾地區旅遊業發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到具大的推動作用,標志著我市旅遊產業的發展邁向新的台階。
7、滿洲里國門景區
滿洲里國門景區是滿洲里市標志性旅遊景區,是全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同時也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中俄邊境旅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景區包括國門、41號界碑、紅色旅遊展廳、中共六大展覽館、滿洲里紅色秘密交通線遺址等景觀。
其中第五代國門是目前中國陸路口岸最大的國門與俄羅斯國門相對而立,是來滿遊客必到之處。
8、大興安嶺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
大興安嶺根河源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59060.48公頃,各類濕地面積20291.01公頃,濕地率34.36%。
濕地公園擁有森林、沼澤、河流、湖泊等多種生態系統,森林與濕地交錯分布,處於原始或者自然狀態,是眾多東亞水禽的繁殖地,是目前我國保持原生狀態最完好最典型的溫帶濕地生態系統。
9、扎蘭屯風景名勝區
扎蘭屯風景名勝區位於內蒙呼倫貝爾市,包括扎蘭屯市及西北一帶大興安嶺山地。
山上松樺茂密,山巔或有奇峰異石;山谷中溪泉眾多,水量充沛,在密林深谷中有不少飛瀑湧泉;溪水匯集流入雅魯河和綽爾河,河旁草木茂盛,河中又有許多叢林綠洲,自然形成若干處可供旅遊觀光的風景點,組成一處范圍很大的馳名風景區。
10、察罕蘇力德旅遊區
景區以察罕蘇力德為中心,呈現分層環狀分布格局。旁邊美麗的查干寶力格河迂迴蜿蜒,小河兩岸草木葳蕤,牧草滴翠。
一年四季都在查干寶力格河畔開展豐富多彩、民族風情濃郁的旅遊活動項目。
I. 2013年內蒙古旅遊人數多少人
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旅遊業總收入達1403.46億元,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全區GDP的8.34%。
全區國內旅遊人數達到版6612.76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1343.73億元,同比增長24.34%。全區旅遊業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6萬人,同比增加近3萬人,間接從業人數達到130萬人。
入境旅遊市場,全區接待入境旅遊者總數達到161.61萬人次,創匯9.62億美元,其中,接待蒙古國旅遊者79萬人次;接待俄羅斯旅遊者63.85萬人次;接待香港旅遊者26680人次;接待澳門旅遊者10847人次;接待台灣旅遊者25506人次;接待其他國家旅遊者124402人次。
截止2013年底,全區的權A級旅遊景區數量達到了276家,其中5A級2家,4A級65家,3A級96家;全區星級飯店數量達到328家,其中5星級8家,4星級35家,3星級121家;全區旅行社數量達到901家。
J. 內蒙古有多少貧困人員通過旅遊實現脫貧
近年來,內蒙古多措並舉推動扶貧工作,以發展鄉村旅遊為抓手,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積極推進鄉村旅遊重點旅遊項目建設,舉辦形式多樣的鄉村旅遊節慶活動,開展全方位立體式鄉村旅遊宣傳營銷,實現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廣大百姓分享到了旅遊發展帶來的實惠。
截至2016年底,內蒙古共有農業與鄉村旅遊點597家、鄉村旅遊接待戶4317家,2016年接待遊客約3000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0億元,有3.5萬貧困人口通過旅遊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