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開發模式

旅遊業開發模式

發布時間: 2020-12-11 00:44:59

A. 旅遊資源體驗式開發有幾種開發模式

在進行旅遊資源開發時,可以根據其旅遊資源的特點、生態環境條件、區位條件狀況以及客源市場條件,把湖泊旅遊開發分為五種開發模式。
1、神秘型湖泊開發模式
這種類型的湖泊一般位於自然環境較封閉,或人跡罕至的偏遠地區。這種開發模式要求湖泊由於奇特的成因形成了特殊的湖底構造,或有特殊的水生物,或有異常的現象發生,或有特殊的研究價值,對於探險者和科學考察者是不可抗拒的誘惑力。如喀納斯湖、尼斯湖、新疆的艾丁湖等,都因其具有神秘性的一面而成為探險旅遊者所嚮往的地方。2、觀光型湖泊開發模式
這一類型的湖泊主要是指那些自然風光優美、秀麗或人文景觀豐富,旅遊價值高,且大多數分布離城市較遠的區域。由於區域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敏感性等原因,一般不適宜開發直接進入水體和環境的參與性、娛樂性的旅遊項目,但這類湖泊具有較高的觀賞審美價值,或山水相映、環境優美,或人文歷史深厚。
3、度假型開發模式
這類湖泊自然風光優美,生態環境優良,一般分布離城市較遠的農村或山區等區域。這種開發模式的湖泊要求湖區周圍氣候條件舒適、生態環境優良、水面開闊、水質良好或擁有特殊的有益物質,如溫泉、礦泉等對於某些疾病有特殊療效。對這類湖泊進行旅遊開發,首先是改善交通狀況,解決其可進入性問題。在進行旅遊開發時,應特別注重環境保護,維護生態環境的平衡。同時,在進行項目設計時,應重點利用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段,規劃一些康體保健的項目和活動,如高爾夫球運動、網球、游泳、垂釣、負離子保健。
4、娛樂型開發模式
這種類型的開發模式要求湖泊一般位於市內或城市的近郊,區位條件較好,有大面積的水域,可以開展各種水上或岸邊旅遊娛樂休閑活動。
5、綜合型開發模式
這類開發模式依託湖泊自身具有優美的旅遊景觀、良好的區位條件的特點和多種旅遊開發功能,可以將該類湖泊開發成為集觀光、娛樂、休閑、度假、康體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風景區。

B. 海島旅遊的主要開發模式

區域海島旅遊開發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以舟山市海島旅遊開發為例,從分析海島旅遊開發現狀入手,提出區域整合開發是舟山海島旅
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採用SWOT分析法,評價海島旅遊開發優劣勢,指出要解決舟山市各海島現存的資源破
壞性的過度開發、各海島之間的替代性競爭等問題,必須在外部建立舟山市海島旅遊聯合區、內部進行旅遊
功能分區,發揮各海島的優勢,從旅遊資源開發和產品設計等角度對舟山市海島旅遊開發進行整體定位。
關鍵詞海島旅遊旅遊區區域整合舟山市

一般來講,旅遊區指含有若干共性特徵的旅
游景點與旅遊接待設施組成的地域綜合體,它不
僅包括旅遊資源,也含有為旅遊者實現旅遊目的
而不可缺少的各種基礎設施。旅遊區作為一個地
域綜合體,在旅遊景觀方面即在自然風景發生的
自然地理基礎方面和歷史文化景象和氛圍形成的
人文基礎方面,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和共同聯系;
它在現代旅遊業的形成和發展中具有經濟上的密
切聯系,以某些城市為旅遊經濟中心形成相對獨
立的旅遊網路。
現今,海島旅遊主要是按旅遊資源特徵劃分
的旅遊類型。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海島旅
游開發逐步開始,如海南島度假旅遊、浙江普陀
島觀光旅遊、山東劉公島戰爭遺跡觀光旅遊等。
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近年來,舟山市海
島旅遊逐漸成為國內新的旅遊熱點。然而由於國
內海島旅遊開發處於起步階段,海島旅遊核心資
源「4S」的同一性使海島旅遊競爭屬於高替代
性競爭,相鄰海島間產生了強烈的「陰影」效
應,惡性競爭和過度開發造成海島自然資源和人
文資源的嚴重破壞。
1舟山市海島旅遊開發現狀
舟山群島是我國最大的群島,共有1 383個
島嶼,景點1 000餘處。從區位條件來看,舟山
群島位於區域經濟發達地帶,接近長江三角洲,
背後有上海、寧波等大中城市為依託(見圖1)。
舟山群島旅遊資源類型多,品位較高,有海
天佛國普陀山和列島晴沙嵊泗兩處國家級風景名
勝區,岱山和桃花島兩處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定海。以普陀山為中心,以朱
家尖、沈家門和桃花島組成的「普陀旅遊金三
角」,集佛教朝拜、山海觀光、海鮮美食、濱海
運動、環境療養、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等多種旅
游功能於一體。
舟山主要大島服務設施都有開發。舟山本島
具有絕對優勢,賓館檔次結構組合較好,而岱山
島和嵊山島設施結構單一,檔次也相對較低。各
島在飲食購物方面幾乎都有專門的場所,舟山本
島有各類購物商場,飲食和旅遊商品都以海產品
為主,但各島旅遊紀念品樣式雷同、缺乏特色。
從交通開發來看,舟山本島可以通過上海市
和寧波市直達,其餘海島可以通過在舟山本島換
乘到達。但舟山本島通往嵊泗列島、六橫島的航
線較少,通常每天一班;通往大、小洋山、花鳥
山、綠化島、枸杞島等島的航班更是受到諸多條
件的限制,其交通設施的開發急待解決。
從產品開發來看,除普陀山外,其餘各島資
源開發以傳統主體資源為主。各島都僅限於在本
地區開辟旅遊路線,跨地區的旅遊路線較少。從
客源開發來看,國內客人以省內和港、澳、台客
人為主,國外客人以華僑為主,對於客源細分市
場的開發還很欠缺。
2 舟山市海島旅遊開發SWOT分析
2.1開發優勢
2.1.1擁有一批獨特的高品位旅遊資源。舟山
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以及悠久的歷史文化
造就了一批高品位的旅遊資源,對舟山旅遊打造
精品和形成競爭優勢起著重要作用。
2.1.2東亞、東南亞市場佔有率較高,歐美市
場潛力較大。2002年來自東亞、東南亞地區的游
客人數占總外國遊客的77.6%,這可能是由於
舟山是著名的佛教勝地,對香客有著強大吸引
力。舟山市的歐美客源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將
是舟山旅遊發展的一個新機遇。
2.1.3政府支持力度加強,旅遊發展具有後發
優勢。近年來,舟山市各級政府對發展旅遊產業
給予了相當的重視,提出了把舟山建設成為海洋
旅遊強市的目標,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
策保障。此外,舟山市各縣都已將產業發展政策
向旅遊傾斜,為旅遊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
件,旅遊產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階段。
2.2開發的劣勢
2.2.1旅遊項目開發雷同。總體規劃滯後、旅
游規劃城市化,加上以行政區域為單位的招商活
動過度依賴傳統旅遊資源等問題致使許多項目開
發出現了重復建設,資源嚴重浪費和惡性競爭,
這種狀況短期內尚難解決。

2.2.2海上旅遊交通滯後。舟山海上交通一直
是旅遊發展的瓶頸問題。隨著旅遊市場需求的不

C. 旅遊開發的開發模式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模式
1、為保護而保護。這是消極的,已是被實踐所否認的。為保護而保護,這是文物部門的職責,而不是地方政府目的,特別不是旅遊業的目的。
2、為開發而開發。這是盲目的,是小農意識。
3、為保護而開發。如果這個景觀是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必須是通過保護來開發的。
4、為開發而保護。可以選擇在政府嚴格規劃的前提下,以企業為主體進行開發。

D. 旅遊業傳統模式是什麼

傳統的旅遊業是作坊式的,往往是一盤散沙,沒有一條線把它穿起來

E. 民俗旅遊開發有那些形式

民俗旅遊開發六種形式
通過對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進行精選和加工,激發人們前來觀賞民俗、了解文化的旅遊開發行為可以概括為六種基本模式:
1 集錦薈萃式
指將散布於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典型民俗集中於一個主題公園內表現出來,如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和美國佛羅里達州錦綉中華、北京中華民族園集中表現了中國的民族民俗文化,台灣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現了高山族、格魯族等分布於台灣附近的九個民族的民俗文化,雲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現了雲南境內的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這一模式的優點是可以讓遊客用很短的時間、走很少的路程就領略到原本需花很長時間、很長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點是在復制加工過程中會損失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信息內涵,如果建設態度不夠嚴謹,可能會歪曲民俗文化。
2 復古再現式
它是對現已消失的民俗文化通過信息搜集、整理、建設、再現,讓遊客了解過去的民俗文化。如美國的「活人博物館」中,員工作為幾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現,身著十六、十七世紀美國勞動人民的服飾,向遊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擔挑水、用原始農具耕作、用獨輪車運輸等古老的傳統習俗以及各種民間舞蹈,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杭州和香港的宋城、無錫的唐城、吳文化公園也屬此類。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可以令時光「倒流」,滿足遊客原本不能實現的願望,但也存在著與集錦舉蘋式共同的缺點。
3 原地濃縮式
一些少數民族村落或民俗文化豐富獨特的地區由於時代的發展已在建築、服飾、風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或者民俗文化的一些重要活動(如節慶、婚嫁)原本在特定的時期才會呈現,令遊客不能完全領會當地民俗文化的風韻,故當地政府或投資商在當地覓取合適地段建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園,集中呈現其民俗精華,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塞風情園均屬此類,其優點是便利了遊客充分了解當地或該民族的民俗文化精髓,其缺點是在真跡旁邊造「真跡」,令遊客自然形成對比,對有些遊客不能構成吸引力。
以上三種形式可以歸並為一個大類,即博物館類,以豐富的民俗文化知識為特徵,其員工都是專門的旅遊業從業人員。
4 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個民俗文化相對豐富的地域中選擇一個最為典型、交通也比較便利的村落對旅遊者展開宣傳,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產和村落的自然型態為旅遊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外幾乎沒有加工改造,如廣東連南三排瑤寨、夏威夷毛利人村落等,其優點是投資很少,讓遊客有真實感,能自然地與當地居民交流,甚至親身參與勞作,有很大的活動自由度,缺點是難以將旅遊開發帶來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給村民,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受到干擾後可能產生抵觸或不合作,難以保證村民們在接待遊客時保持熱情、友好、不唯利是圖。
5 主題附會式
指將民俗文化主題與某一特定功能的旅遊業設施結合起來,形成相得益彰的效果,如蘇州名園「網師」傳統上僅白天對外開放,讓遊人欣賞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和文化內涵,夜間不對外開放,但近期網「師園」推出了「古典夜園」活動,利用園內各廳堂分別表現一兩段蘇州評彈、崑曲等各種類型的地方民俗文化藝術,遊客同時可以領略蘇州園林在夜景下的意境,很受好評。
6 短期表現式
以上五種模式均為長期存在、旅遊者可隨時前往欣賞的旅遊開發形式。但也有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於很短時間.激發短暫的旅遊人流。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出於民族民俗傳統的節慶活動,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等,其本意並非為了發展生旅遊業,故不會長年存在,但在節慶期間會吸引大量的旅遊者;二是流動性的民俗文化表演活動,如貴州組織民間表演隊到國外演出松桃苗族花鼓、灘堂戲、下火海等,展現了民間文化港捷的藝術風采,每到一處也吸引了不少外國民眾遠途而來欣賞(這本身即是旅遊行為),進而吸引遊客前往貴州旅遊。

F. 簡要分析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的幾種主要空間布局模式

1、旅遊資源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2、旅遊資源單體
可作為獨立觀賞或利用的旅遊資源基本類型的單獨個體,包括"獨立型旅遊資源單體"和由同一類型的獨立單體結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遊資源單體"。

3、旅遊資源開發
為發揮、提升旅遊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使得潛在的旅遊資源優勢轉化成現實的經濟效益,並使旅遊活動得以實現的技術經濟行為。

4、旅遊資源地域分異規律
指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異或分布的規律性現象,它表明旅遊資源的空間分布差異性。

5、非逆性原理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形成過程是不可逆轉的,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到原來的狀態。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區域,旅遊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體色、觀賞遊憩價值或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最大的旅遊資源決定,這一規律被稱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營養級移動時,逐級遞減,後一營養級只能是前一營養級能量的1/10左右,該定律即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遊資源評價
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及取得最大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運用某種方法,在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對一定區域的具有一定旅遊資源價值特徵、環境氣氛及開發利用基礎的社會經濟條件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過程和結論。

9、舞台化
以旅遊為舞台,在經濟等關系的作用下,旅遊主題成員間充分交流,從而賦予旅遊地以「故事」,使得成員以旅遊地為道具和載體,獲取經濟關系以外的收獲。

10、文化的物化
是將客源市場對旅遊目的地的認識中尚未有具體形態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質的形式在旅遊地表現出來。

11、旅遊資源承載力
在保證旅遊環境系統的一定生態功能和民族歷史文化不至於消失的前提下,通過科學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遊業規模及接納遊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場法
可以直接運用市場價格對可以觀察和度量的旅遊資源價值變動進行測量的一種方法。

13、替代性市場法
當所研究的旅遊資源本身沒有市場價格來直接衡量時,可以尋找替代物的市場價格來衡量。

14、假象市場法
在替代性市場難以找到的情況下,以人為創造假想的市場來衡量旅遊資源的價值,這種方法稱為假象市場法。

15、初始原風景
是對人們成年之前所居住環境的總體概括,它影響著旅遊者選擇旅遊地的取向。

16、旅遊資源的三個特點。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會創造的,其存在是客觀的;
2) 與旅遊者直接相聯系的,能激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是旅遊者旅遊活動的對象物,能滿足旅遊者的特定需要;
3) 與旅遊業直接相聯系,能為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產生一定的效益。

17、簡述《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的旅遊資源的主類。
可以分為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文活動等八大主類。

18、旅遊資源分類的原則
1) 同質性與差異性原則;
2) 對應性原則;
3) 第次性原則。

19、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20、人文旅遊資源的景觀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顯著的時代性
3) 豐富的文化性

21、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徵
1) 木構架為主的框架式結構;
2) 優美柔和的輪廓造型;
3) 整齊而靈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豐富絢麗的建築裝飾;
5) 天人合一的環境藝術。

22、簡述園林景觀的構景原則和造景手法
構景原則有:
1) 貴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對景、漏景

23、人文活動類旅遊資源的主要特點
1) 非物質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樣性;
5) 體驗性。

24、旅遊資源普查的意義
1) 有利於掌握資源賦存現狀;
2) 有利於明確資源開發方向;
3) 有利於資源的科學保護;
4) 有利於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25、旅遊資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遊資源普查表格;
2) 旅遊資源普查報告;
3) 旅遊資源信息查詢系統;
4) 相關圖件等。

26、旅遊資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針和「五定」原則分別是什麼
「十字」方針指科學、客觀、准確、量化、簡潔;
「五定」原則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級、定影。

27、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和原則
評價的目的:
1) 明確旅遊資源的質量;
2) 確定旅遊地的性質;
3) 提供開發利用的科學依據;
4) 反映旅遊資源的演化發展情況。
評價的原則:
1) 全面系統原則;
2) 動態發展原則;
3) 客觀實際原則;
4) 綜合效益原則;
5)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原則。

28、《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旅遊資源評價的內容包括哪些?
1) 觀賞遊憩使用價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規模、豐度與幾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響力;
6) 遊憩期或使用范圍;
7) 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29、簡述「三三六」評價法
即「三大價值」、「三大效益」、「六大條件」。
三大價值指歷史文化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三大效益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六大條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旅遊資源的類型和地域組合條件、旅遊資源的容量條件、客源市場條件、旅遊開發投資條件和施工難易條件。

30、旅遊資源分類的步驟
1) 在大量收集各種旅遊資源資料的基礎上,確定旅遊資源分類的目的和要求;
2)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建立分類系統,把各類旅遊資源歸入不同類型;
3) 通過補充、調整,完善分類系統;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礎上,寫出分類說明。

31、旅遊商品的主要特點是什麼,針對每一種特點,我們在旅遊資源開發中應注意什麼?
1) 相對可移動性。一方面導致了美食旅遊和購物旅遊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導致全國各地美食和旅遊紀念品日益趨同的現象。因此,從開發旅遊商品的角度來看,應該有意識地限制旅遊商品的移動,使其始終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沒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壟斷性且容易被市場所淘汰。因此在旅遊商品開發過程中,一定要依託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特徵,開發壟斷性強、地域特色突出的旅遊商品。
3) 再造性。相關的旅遊開發不是受到旅遊資源本身容量的約束,而是受到旅遊市場發展規模的限制。為此,作為比較成熟的旅遊目的地,需要重視旅遊商品的開發,提高購物、飲食在遊客消費中的比重,為地方旅遊收入增長開辟一條新的途徑。

32、試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角度談談旅遊資源的開發模式
根據開發規模、開發對象功能,以及開發組織形式不同,對開發類型的劃分是不同的。從旅遊目的地的規模來看可以分為跨區域開發、區域開發和小區域開發,甚至產品開發。
1) 跨區域開發涉及空間范圍巨大,應在高位政府主導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協作下進行。為避免出現重大失誤,必須進行規劃研究,並在開發過程中對規劃對調整。
2) 區域開發是指市級開發。由於管理機構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因此區域開發是政府指導並控制下的開發。根據旅遊資源的等級、區位條件和區域經濟背景的組合,對區域旅遊開發方向進行判定。
3) 小區域開發是指村鎮級別的開發。確定開發方向,注重與周邊村鎮的差異性發展,提倡差異競爭。小區域開發所涉及的空間有限,對開發資金規模要求不高,當地可自主開發。開發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決定於開發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試述地質地貌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開展地學專業旅遊
此類資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學意義,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學教育功能。
2)開展觀光旅遊
一要保持地質地貌原貌,盡可能避免人為的修飾和改動;
二要向遊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務,滿足遊客的各種旅遊需要;
三要注意對資源及環境的保護。
3)開展體育健身旅遊
利用地表的地勢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過旅遊者自身運動,達到體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線路的選擇、設計,同時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危險因素,最大限度保證遊客的人身安全。
4)開展療養和度假旅遊
在一些地質地貌景觀奇特、優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區,可建成療養院或度假區。
5)發揮地質地貌在風景區中的襯景作用
有些風景區雖然不是以地質和地貌風景為主,但它離不開地質地貌這個基礎,所以如何充分發揮地質地貌的襯景作用是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一個重要技巧。

34、試述遺址遺跡類旅遊資源的開發要點
1)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選擇開發的具體對象
要以考古發掘及其科研成果為依據,分析遺址遺跡的全貌和內涵。
就某一地區而言,應從宏觀上把握遺址遺跡的分布狀況、類型、特徵、蘊藏量及相應的聯系與區別;從微觀上選擇重點遺址,弄清其時代、類型、文化屬性、文物藏量和歷史科學價值,為選擇具體開發對象提供依據。
2)確定開發目標,因地制宜進行開發
a對自成系列的遺址群的開發:在遺址群所在地建立綜合性的游覽區。
b對范圍小、獨立存在的遺址的開發:可建立專題博物館。還有些價值重大、特點突出,但尚不具備單獨開發條件的獨立遺址,則以保護為主,對其價值與范圍樹立標牌,作為參觀點納入該地的旅遊產品中。
c對廣泛分布的同類遺址的開發:開辟為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旅遊產品。如三國旅遊線路
d對歷史文化名城內的古遺址的開發,應納入名城總體建設規劃之中。歷史文化名城的開發有再現型和展示型兩種
e對革命軍事遺址的開發:以國內旅遊者為重點,以向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教育為中心任務,貫徹寓教於游、寓教於樂的方針,根據具體對象因物而異,採取不同方式進行開發。
3)遺址遺跡的開發應該融入遊客的體驗
如北京順義區焦庄戶地道戰遺址將實施新保護規劃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閑旅遊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遊客們在這里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斗生活。

G. 什麼叫做旅遊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TORD模式)

旅遊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TORD模式)-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認為,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專發展屬,旅遊成為了提升城市化質量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化中具有產業、居住支持雙重價值的要素,為其發展提供了產業支撐。中國的旅遊開發,已經與區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全面結合,並在產業上趨於融合,形成了旅遊產業導向下泛旅遊產業聚合的區域經濟與城鎮化綜合開發模式,這種以旅遊為引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我們稱之為「旅遊引導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Tourism-oriented region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簡稱TORD模式)。
旅遊具有引擎效應,能夠推進服務產業進行聚集發展、形成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提升、帶動土地升值、延伸商業房地產及休閑度假房地產等高利潤項目,實現開發的快速回報。依託「服務產業聚集、土地升值、房地產高回報」這三要素,形成了旅遊引導下區域綜合開發的模式,並已經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主流模式。

H. 我國鄉村旅遊開發都有哪些主要模式

1、森林公園模式。對於那些區位條件好,地形多邊,山巒起伏,溪流交錯,森林茂密,景色秀麗,環境優良,氣候舒適,面積較大的森林地段可開發為森林公署使之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野營、避暑、科考和驚醒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2、度假區(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良的景觀地帶建成的,以滿足旅遊者度假、休閑為主要目的場所。

3、野營地模式。野營是一種戶外遊憩活動,是暫時性離開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帳篷、高架帳篷床、睡袋、汽車旅館、小木屋等在郊外過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態環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並參與其它休閑娛樂活動的一項旅遊活動項目。森林野營地要求離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較方便,但必須離開公路干線,具有良好的森林環境,氣候好,空氣潔凈,環境比較幽靜,有水源,避風,面積較森林公園小,但應大於公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選擇地勢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設野營地。也有人將野營地建在農荒地、草原、甚至沙漠邊緣。

I.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有哪些模式及特點

模式:

民俗旅遊資源開發一般以特定的民俗環境、民俗載體、民俗情境和民俗活動為基礎,通過一定的現代技術方法,將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轉變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相當吸引力的民俗旅遊景觀、設施和服務。

特點:

原則性導向鮮明、文化性特徵顯著、地域性限制不強、參與性體驗突出。

(9)旅遊業開發模式擴展閱讀

傳統民俗文化景觀是民俗旅遊資源開發的核心,是旅遊地形象的基礎。由於民俗旅遊資源多種多樣,形式內容千差萬別,個性特色各有千秋,開發范圍、開發規模、開發重點、開發條件也不一樣,民俗旅遊景觀開發的對象也有較大的差異。

只有配套開發建設,才能使純粹的民俗旅遊資源開發有了背景、情境、氛圍和支撐而取得成功。民俗旅遊屬於專項旅遊,民俗旅遊資源開發因此成為專門的旅遊資源開發。在開發的內容上,既要強調主題,又要照顧全面。

J. 旅遊地產開發模式有哪些種類

從產業功能劃分
旅遊地產在未來發展中分為四種模式:
第一是作為城市功能內區模式。
第二是旅容游產業經濟區模式。
第三是旅遊小城鎮的模式。
第四是鄉村旅遊綜合體模式。

從開發模式來分,旅遊地產可分為
一:賣地滾動發展模式
二:旅遊先行帶動房地產發展模式
三:房地產先行帶動度假地模式
四:大開發商整體操盤模式

從盈利模式來劃分,旅遊地產可以分為
一:銷售地產項目盈利模式
二:經營旅遊項目盈利模式
三:樹立項目品牌盈利模式
四:升值項目價值盈利模式
五:進入資本市場盈利模式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