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文化旅遊的發展前景
Ⅰ 鄉村文化如何用於鄉村旅遊開發
鄉村文化涵蓋村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旅遊開發規劃過程中應該對鄉村自然生態文化和民俗文化進行提煉,確定鄉村自然生態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表現主題,圍繞著主題對鄉村文化進行放大,形成鄉村品牌形象。
(1)保留當初的風景文化的保護開發——特殊鄉村景觀的保留與環保開發
鄉村景觀,包含因地域環境形成的地域自然風貌、鄉村聚落形態、後天農田景觀等內容,是村民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原真文化的體現,也是鄉村旅遊開發的重要節點之一,在旅遊開發時就應該以恢復和保護為原則。
鄉村景觀的保護與開發中,除了提升基礎的道路交通等基礎配套,最重要的需注意提煉鄉村本土的元素,還原鄉村本土的風格,將原始的鄉村風景保留,將最初的感覺保留,將歷史的文脈保留,將鄉村的味道保留。
(2)回歸原始的情懷縈繞在很多人心中的「鄉愁」,其實是遠離鄉土的人,對於家鄉的一種記憶、一種兒時的情懷。因此,在鄉村旅遊的發展中,需要融入都市客群對鄉村的一種原始記憶,兒時鄉村活動,引起遊客在鄉村旅遊中的一種歸屬感。
鄉村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是最能體現鄉村文化的節點,是鄉村文化的展示載體,同時也是遊客感知一個鄉村的最直接表現,遊客需要一種真實可觸摸的鄉村旅遊;因此,文化的融入可以鄉村農事活動體驗、鄉村農耕技術展示、鄉村民俗活動體驗等形式,參與到鄉村旅遊的建設中,成為遊客感受鄉村,尋找兒時記憶的一種體驗。
(3)還原最初的味道,文化的滲透放大——農副產品的文化包裝與市場營銷
鄉村農產品,是鄉村最真實味道的直接載體,也是涉及到村民最直接的產業經濟問題。在鄉村旅遊中,我們會提出「關注農民、關注農村、關注農田」等內容,會解決農民的再就業問題、鄉村的旅遊要素配置和特色問題,會解決鄉村旅遊核心農田景觀的營造問題……卻忽略了農產品的開發與鄉村文化的融入。有溫度的產品,有文化的包裝,有目的的營銷,才能真正實現「可帶走的記憶」。將農產品變成禮品,提升經濟價值;將商品變成記憶,進行情感營銷;將文化融入農業, 增加產品內涵;農副產品的文化包裝和營銷,不僅實現了產品價值的提升,還可通過遊客,將本土文化進行傳播,增強鄉村的市場影響力。
(4)傳承至臻的工藝文化的傳承發揚——民俗文化/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
Ⅱ 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怎樣結合才會使遊客源源不斷
這兩年通過各種活動,東北地區已經把「冷」從一個單純的漢字演化成了一種文化,「冷文化」、「冰雪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於是,鄉村冬季旅遊和文化旅遊完成了良好的結合,變成了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的綜合體。
如果冬天沒冰雪,只有乾枯的樹枝和瑟瑟寒風呢?其實,鄉村旅遊依然能打文化牌!比如湖南這個看似冬季沒什麼特色的地方,竟然推出了冬季鄉村休閑旅遊節。來這里,遊客只要滑滑人造雪、逛逛燈會,體會一下南方小城的慢生活,也是一種養心養身的享受!再比如貴州省,這里的部分縣市在冬季推出了刺綉冬季游,遊客來這里可以親手做一件衣服,做一床被子帶回家過年,既能讓大家感受到滿滿的親情和文化,又能幫農民在農閑時掙上一筆錢。
所以,冬季鄉村旅遊真的不是開不了門,關鍵是有沒有認真體會屬於我們的鄉村文化,只要真愛你的家鄉,欣賞你的家鄉,就能把家鄉的美好變成文化,讓它在冬季溫暖天南地北的遊客!
Ⅲ 鄉村旅遊,如何在文化和旅遊時代創新
鄉村旅遊想要得到全面升級,各方面都應該考慮到。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出以下幾點:首先是鄉村交通設施升級——生態綠道、內外通暢。
鄉村外部交通升級:好的路面硬化是首要問題,以此來保證道路的通暢和整潔;除此之外,還要完善警示避讓標識系統,綠化也是重要環節。註:材質一般為瀝青、水泥
鄉村內部交通升級:鄉村內部道路的升級打造可以結合「美麗鄉村」的建設,完善內部路網。要做到道路兩旁沒有違章建築和其他雜物的亂堆亂放,確保道路的暢通河整潔;此外,還要設置機動車系統(獨立的消防通道、觀光車專用道)和步行系統(自行車專用道、步行專用道)等,還可以提供代步租賃服務。註:可選擇與鄉村風格一致的水泥、鵝卵石、石板等材質。
鄉村環衛設施升級——數量充足、衛生方便
鄉村環衛設施數量缺乏是鄉村旅遊一直存在的問題。衛生間和垃圾桶「數量充足、衛生方便」是最基本要求,所以在鄉村旅遊建設過程中要配備數量充足的廁所、垃圾桶。這樣在旅遊旺季時也能滿足遊客的需求,讓景區給遊客一個好印象。
鄉村住宿設施升級——種類豐富,滿足需求
住宿是限制鄉村旅遊發展的因素,尤其在旅遊高峰期更是一床難求。住宿接待設施可以各種各樣,不必要千篇一律的農家樂。度假公寓、酒店、客棧、休閑農庄、鄉村會所、原生態民居、森林小木屋等都可以作為開發建設的模式,從而形成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鄉村旅遊住宿體系。
Ⅳ 怎鄉做好鄉村旅遊規劃
什麼是鄉村旅遊規劃?
銘智旅遊策劃認為:鄉村旅遊規劃,是以村落、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託,通過對鄉村自然、農業、人文等資源的分析、對比,形成一種具有特色的發展方向。鄉村旅遊往往是和新農村建設聯系在一起的,因地制宜,實事求是,依據特有的資源條件發展鄉村旅遊業是鄉村發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目前,我國各地鄉村旅遊可謂遍地開花,鄉村旅遊規劃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規劃設計隊伍質量參差不齊,很多規劃項目創新性不夠,項目雷同,規劃思路和規劃原則通用,發展思路與理念近似,區域旅遊形象、目標、定位、產品同化,失去了個性和特色等等。
那麼,如何做好鄉村旅遊規劃呢?銘智旅遊策劃經過調研與實踐,總結出應重點圍繞這么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開發主題
突出鄉村旅遊的特色,需要主題化打造手法。用一個核心主題,體現整個鄉村旅遊的文化靈魂的主題特點,這是常規的手法,但主題文化不一定是單一主題,可以通過梳理文化,以打造主題文化為重點,多元文化整合,多種文化整合延伸形成鄉村旅遊,把多元文化景觀化、建築化、娛樂化。
2產業布局
需求導向功能,功能導向產品。鄉村旅遊需具備觀光、休閑、住宿、商業、娛樂、生活六大主體功能,功能是鄉村旅遊用地布局以及旅遊產品設計的依據。鄉村旅遊的功能分區,產業布局要圍繞著休閑活動及休閑游線展開。合理的功能分區,產業布局,搭建出鄉村旅遊的骨架,塑造出鄉村旅遊的形態,結合文化主題的歷史和地域特徵,形成鄉村旅遊獨特的肌理結構。
3景區設計
鄉村旅遊作為一個景區,有若乾的景點。景區化在鄉村旅遊裡面怎麼做?入口景觀、公園景觀、節點廣場,大型中心廣場或者集散廣場,這些都是景點。這些景點之間的關系,景點布局,游線關系,把整個鄉村旅遊構成了一個景區概念。水系、綠植、林蔭道、游步道等把景點串聯起來,整體形成一個愜意輕松的環境,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節奏也慢了下來。而點綴其間的城市傢具如燈箱、座椅、鋪裝、廣告牌等,也應該充滿著詩情畫意。
4休閑業態
休閑業態能聚集帶動鄉村旅遊的人氣與商氣。目前,在休閑時代大趨勢下,各種商業業態逐漸從傳統趨向休閑,從時尚用品到戶外運動裝備,從休閑餐廳到主題酒吧,從SPA美容到健身俱樂部,從休閑畫廊到數字娛樂,從旅遊服務到度假酒店……休閑已不再只是消費行為的點綴,而是成為商業業態發展的大勢所趨。
5特色體驗
鄉村旅遊與旅遊景區的一大區別是鄉村旅遊作為一個在美麗鄉村建設體系中的內容,其休閑體驗延伸出多維的美麗鄉村體驗項目,針對性強的特色化生活體驗方式也是對受眾的城市消費者的最大吸引力。可以通過對文化主題在鄉村旅遊衣、食、住、行、勞動工作、休息娛樂、社會交往、待人接物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各個角度的延伸,營造和展示不同的生活體驗模式,吸引遊客並將生活體驗方式形成新的景觀。
6經營管理
信息化是當前各行各業發展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在鄉村旅遊資源整合、設施建設、項目開發、市場開拓、企業管理、營銷模式、咨詢服務等領域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從而引發鄉村旅遊發展戰略、經營理念和產業格局的變革,帶來產業體制創新、經營管理創新和產品市場創新,改變鄉村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式。總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使鄉村旅遊目標明確,為鄉村旅遊注入了新的活力。
7保障體系
依託於鄉村旅遊的多樣性功能,設置鄉村旅遊的保障體系,如鄉村發展保障、旅遊資金保障、規劃設計保障、旅遊安全保障、醫療救援保障、營銷體系保障、資源與環境保護等。
Ⅳ 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Ⅵ 鄉土文化與鄉村旅遊有著什麼樣子的關系
鄉土旅遊的興起和發展一定是要以鄉村文化為依託的。可以說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沒有鄉土文化的存在,俺么鄉土旅遊簡直就是一個空談,沒有人會願意去鄉村;同樣如果沒有鄉村旅遊業現如今的發展,鄉土文化也只存在於文學作品中。所以如果要發展鄉土旅遊,那麼鄉村文化的振興一定是重中之重。
正是因為這么多年鄉土文化的存在,才有了如今的鄉村旅遊的興盛。其實沒有人是忘本的,大概很多人往上到三輩兒都是農民吧,其實現如今的農村已經不是十幾年前的農村了。農村不僅有了平坦的馬路,甚至都開始有了清潔工人掃街,安裝了垃圾桶。農村的整體環境越來越好,也有利於鄉村旅遊業的發展。
Ⅶ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發展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三)深入挖掘旅遊地特色鄉村文化資源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要切實挖掘傳統文化載體表象下蘊含的深層內涵, 提升鄉村旅遊地的傳統人文氣息,如反映人與自然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或是有著濃厚傳統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等,盡可能再現歷史文化氛圍和場景,努力實現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從這些特有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表象和深層底蘊中,將傳統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富於觀念和情感溝通,並具有鄉村環境特色的產品,彰顯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以及旅遊者都應積極參與其中。首先,通過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估,掌握可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傳統文化資源,找到本地鄉村旅遊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圍繞主要目標市場的需求,結合本地傳統文化的特色,規劃、設計和開發鄉村旅遊的輔助產品,使鄉村旅遊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再次政府通過制定鄉村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政策,構建公共平台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對農家樂免稅等。
Ⅷ 農村旅遊究竟如何吸引到城裡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鄉村旅遊已經不能再像20年前了。到鄉村去僅僅是吃一個農家飯,睡一下農家炕,已經不是城裡人周末想做的事了。鄉村旅遊必須在模式上不斷創新。前瞻產業研究院專家認為,做到以下四點,才算的上是真正的鄉村旅遊。
第一,鄉村旅遊+生態的模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優良的生態環境是發展鄉村旅遊最根本的價值所在。說白了,城裡人去親近的鄉野,就是想逃離城霧霾、遠離喧囂,到鄉村呼吸清新的空氣,放鬆身心,在比城市開闊的天際線下漫步,望著星星入夢。
第二,鄉村旅遊+文化的模式。傳統的歷史文化和質朴的鄉土文化是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源泉。挖掘古老的民居、廟寺、祠堂、書院的歷史文化,並做活傳統的飲食文化、街市文化、茶文化、民俗文化等,讓城裡人得益歷史文化的熏陶,才能把他們留得住、留的久。
第三,鄉村旅遊+家園的模式。南懷瑾先生曾說過:「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中國人最終歸宿追求的是夢一般的田園,其實也是骨子裡鄉愁情結的的家園眷戀,有很多人都希望能夠回到鄉村養老。所以說,讓鄉村旅遊成為「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打造環境優越、配套完善、交通方便、宜養宜居的度假農庄,發展潛力巨大。
第四,鄉村旅遊+康養的模式。近幾年來,鄉村旅遊與健康療養、體育運動、健康產品等聚合起來,與健康、養生、養老、休閑鏈接起來的溫泉小鎮、康養小鎮、民宿小鎮養老小鎮等越來越受青睞,特別是隨著我國進入人口快速老齡化階段,康養鄉村未來必將越來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