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與歷史文化的關系
1. 自然風光游和歷史文化游的區別
基本區別:
對接部門:風景區規劃-建設部-國務院旅遊規劃-旅遊局
所需資質:風景區規劃-城市規劃資質旅遊規劃-旅遊規劃資質
主要規劃規范:風景區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旅遊規劃-旅遊規劃通則
從這些區別中可以看出,風景區規劃由於直接對接建設部門,其通過評審後,就可以直接建設,建設要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旅遊規劃由於對接的是旅遊部門,如果是成立為風景區的區域,旅遊規劃是不能直接用於項目報批,也就是說不能直接建設的,最終要報批還得用城市規劃資質做的規劃進行報批,也就是要變成風景區規劃。
規劃性質的區別:
風景區規劃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在風景區大力發展旅遊(雖然甲方一般有這樣熱切的願望),而是在保護與利用好風景資源的前提下,進行開發活動。也就是說風景區規劃從其本質上來說,是個保護性規劃。所以其在所提到旅遊開發活動,是用「游覽」一詞,游覽並不等同於旅遊(在此不多做辨析),這個游覽的意思相當於現在流行的「遊憩」的意思。因為風景區是按照美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其目的也就是使其成為一個國民遊憩地,具有社會公益性,而不是一塊旅遊經濟區。
旅遊規劃的目的是為旅遊區發展旅遊事業,提高旅遊經濟收入提供依據,旅遊規劃的本質是個開發規劃,其注重市場、注重效益。不管事實上旅遊規劃是不是真的能夠帶來更多的收入,至少其所提倡的理念,在中國這個經濟轉型期還是受到廣大甲方的歡迎,因為這個轉型期,只是收益才會受到歡迎。
規劃理念的區別:
風景區規劃的理念就是資源保護優先,發展服從保護。這個理念在實際中也是得到很好的體現,每個規劃都要確立風景區界線、風景區保護等級劃分、保護級別等,可以說,整個規劃都是在體現保護優先的理念。雖然,在開始時,風景區規劃走入了死保護的誤區,現在的風景區規劃已經走出這種誤區,在資源開發、項目設計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由於風景區特殊的環境,具有特殊的設計要求,所以其項目設計沒有旅遊規劃那樣堆砌太多,而是挑選符合風景區特殊環境的項目。
旅遊規劃的理念是什麼?不是很明確,但是大體的共識就是旅遊規劃注重經濟效益,保護是服從開發的,雖然有學者稱為在開發中保護,也有人認為人的創造力在破壞某種東西後,有更好的東西可以代替原來的東西,這個提法最大的錯誤就在於對風景資源價值不清楚,風景資源最大的價值就是其自然性和完整性,如同古董一樣,雖然可造出同樣的東西,但此物非彼物,價值已然不同。
2. 談談中國歷史文化與旅遊的關系的認識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3. 歷史文化,有關風景人文民俗的與旅遊之間的關系和影響的一篇文章,要長長長長!!!要以寫歷史文化為主的
說實話,你這也太不靠譜了。老師布置個作業你跑來問網路,你那學費交給誰了?上課都去網吧玩游戲去了吧,你這問題去圖書館泡一上午全解決了。年輕人別什麼都來問網路,肚子里有點貨,別上班了老闆問你個問題你還得等一會先網路一下。
4. 如何處理好歷史文化街區和旅遊的關系
李霞、朱丹丹編寫的這本《》,不僅從理論基礎角度綜述了國內外這一領域的研究進版展,而且引用權介紹了本身曾經實際編制的旅遊街區規劃設計案例,或者總結提煉其他機構開發、管理的旅遊街區發展案例,為讀者提供了較為系統的旅遊街區八大開發模式,基本上概括了各種情景下的城市街區開發旅遊景區的多種途徑和成功經驗,為其他街... 顯示全部信息
5. 中國歷史文化對旅遊業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旅遊資源,其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有助於吸引遊客。
6. 對歷史旅遊文化的認識
你的論文可以這樣寫:
一、歷史旅遊文化相關概念界定和國內外研究情況
二、對你所選的景點及其發展狀況,還有前人對這個景點歷史旅遊文化研究的概況(有的話就寫)
三、存在的問題
四、解決思路
五、結語
這種論文很好寫,框架建立以後,就是多找資料,可借鑒相關論文,比如多查一下CNKI,然後要再在網上收集相關新聞以充實論文實例的新鮮感。一千多字,很好寫的。我大四的時候代寫論文兩天出一篇呢
7. 結合歷史談談中國旅遊文化的特點
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8. 如何結合歷史文化因素,說明發展旅遊事業
(1)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有利於發展文化生產力,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加劇了對文化資源的爭奪;一些地方文化創新力弱,發展文化產業的辦法不多。
(2)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業,尊重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從而取得成功。脫離實際,靠虛構歷史文化名人等來搞文化旅遊,無視客觀規律的制約,不可能取得成功。
(3)發掘歷史文化資源蘊含的民族精神,打造優秀旅遊文化產品;堅持保護優先,防止破壞性開發。
9. 試論旅遊文化與歷史文化的關系
歷史文化可以成為開拓旅遊文化的基礎,進行好好建設,好好發展,合理安排,能吸引大量人員,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 歷史文化與旅遊系是干什麼的
培養歷史學和旅遊學專業人才的大學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