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化旅遊
❶ 淺談旅遊業發展對策研究
(一)強化旅遊大管理意識
貴州要加快發展旅遊業就必須對旅遊業實施全面、全方位、權威性的管理,覆蓋全行業,對市場的多層次發揮作用,形成調控體系,實現由單一部門管理旅遊向相關部門共同管理旅遊的方式轉變。旅遊的綜合性 和依託性使行業跨度大、行業界線模糊,旅遊市場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門多,旅遊管理部門不可能包攬其它管理部門的職能,對旅遊市場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種聯合管理,應處理好旅遊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管理的關 系。相關部門必須把涉及到本部門旅遊方面的管理作 為自己份內的事來抓.職責到位.形成有效的旅遊管理體制 。
(二)塑造旅遊形象,加強宣傳促銷力度
盡管貴州在塑造旅遊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艱難,而且成效甚微。但筆者認為貴州還是必須堅持塑造出一個鮮明、易記的旅遊形象,因為形象樹立對於貴州旅遊持續發展的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發現幾乎所有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在旅遊開發時都是追求一種將整體而非若干景點作為旅遊吸引力因素來推動市場,依靠形象吸引旅遊者前來旅遊。貴州過去塑造的旅遊形象、打出的宣傳口號變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貴州旅遊形象定位應站在全國這個角度,從旅遊者心理感應和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考慮,貴州旅遊形象設計既要符合自己的資源特色和歷史文脈,又要對市場有吸引力。在對外進行旅遊宣傳時,應在建立一個總體旅遊形象的基礎上再針對客源市場的特徵予以區劃。如貴州的總體旅遊形象可定為「神奇貴州多彩風」,然後針對沿海地區推出「原生態自然風光、五彩民族風情」形象;www.bfblw.com/lw1.asp?ID=177對中原市場推出「綠色喀斯特王國、秀美山水之鄉」形象。諸如此類,讓貴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個深刻旅遊形象後,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場擁有獨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遊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遊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旅遊精品
當前在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下,旅遊經濟注入的文化內涵越多,開發出的旅遊產品檔次和附加值越高,競爭力就越強。貴州的旅遊文化本底是豐富的,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特色文化資源。但現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傳。貴州可在紅色文化、古鎮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讓貴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緊緊纏繞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礎上,要將貴州旅遊文化性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推廣出去。其中,舉辦文化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文化節是結合地方特有人文資源與文化資產所舉辦的節慶活動,喚起民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更成為觀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就是一個成功的示例,它為貴州旅遊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貴州旅遊的文化和品位,但該節目在畫面精緻性、市場運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貴州旅遊品牌,提高貴州旅遊經濟效益,僅憑一個黃果樹瀑布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我們貴州擁有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具有吸引力、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產品。
❷ 淺談中國飲食文化在旅遊業中的應用
給你個提綱吧。
營運手冊
1. 各個崗位的任職要求
2. 各個崗位的職責
3. 不同規模店面的人員配置
制度匯總
1. 員工手冊
2. 員工培訓制度
3. 獎懲單
4. 前廳檢查表
5. 後廚檢查表
6. 安全檢查表
7. 衛生巡視表
8. 安全制度
9. 各類突發事件預案
10. 前廳環境及衛生管理制度
11. 後廚環境及衛生管理制度
12. 采購制度
13. 財務制度
14. 原材料領用制度
15. 設備設施檢查、維護、清潔制度
16. 危險設備操作規程
17. 液化氣、天然氣安全操作規定
18. 投訴處理及追蹤制度
19. 顧客滿意度調查制度
20. 原材料驗收制度
21. 庫房管理制度
22. 蟲害防治制度
(1) 餐飲管理專業(專科)
1、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略)
2、鄧小平理論概論(略)
3、 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略)
4、大學語文(專)(略)
5、計算機應用基礎(含實踐)(略)
6、管理學原理(略)
7、餐飲管理與實務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從剖析餐飲經營、運轉特點入手,進行不同規模、風格餐飲機構設置和經營計劃的制訂;在科學、系統進行菜單設計的基礎上,導入餐飲全面經營運轉管理所涉及的客情、服務、酒水、餐務等各個組成部門及各主要運作環節的組織、控制和管理;再通過餐飲促銷和餐飲成本控制的闡述和實例分析,使考生建立完整的餐飲運轉經營、服務管理系統。
本課程針對餐飲行業特點,注重典型案例分析,使學習者在增加學習趣味性的同時,更加深對專業內容的理解和實際管理能力的培養。
自學教材:餐飲管理與實務 馬開良主編
8、餐飲業法規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專業課,也是中國職業餐飲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我國法律制度基本概念、國家關於發展餐飲業的現行政策、涉及餐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國家關於餐飲行業的各項標准、國際餐飲行業有關標準的介紹;注重基本理論知識講解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結合,加深學員對專業內容的理解和領悟。
通過學習使學員能自覺守法、用法,並運用法律知識經營、管理餐飲企業。
自學教材:餐飲業法規 待編
9、消費心理學(略)
10、餐飲市場營銷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市場營銷活動的本質、原理、基本方法、企業營銷觀念、顧客滿意理論;餐飲企業經理人員對餐飲企業營銷管理的原理和方法;餐飲市場營銷戰略制定的方法和對戰略執行全過程管理的方法;餐飲企業目標市場營銷方式的原理和方法;餐飲企業開展市場競爭的基本觀念和市場競爭的原理及競爭戰略選擇;餐飲營銷組合策略的決策原理及營銷組合中包括的產品、價格、渠道和促銷決策的方法。
自學教材:餐飲市場營銷 陳雲川主編
11、現代廚房管理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針對不同規模、不同風格餐飲經營需要,結合先進的管理理念進行廚房機構設置、廚房布局設計和設備配備。系統圍繞廚房生產的過程和環節,逐一研究原料、加工、烹調、冷盤、點心,以及相應的廚房人力資源、衛生和安全管理。
通過學習使學生對廚房具有全面深入的認識,對從事不同規模、不同性質餐飲經營管理具有更加全面、扎實的基礎。
自學教材:現代廚房管理 馬開良主編
12、食品衛生與安全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食品安全與衛生質量的概念、標准與評價方法,影響食品安全性的病原生物、化學毒物的防範與控制、廢棄物排放處理,膳食結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控制,食源性疾病及其預防,餐飲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控制,食品衛生法規和餐飲業衛生管理辦法,綠色食品、綠色餐飲及其國際標准。通過學習,使食品生產經營者在生產過程中掌握食品標准與質量控制、廢棄物排放處理、餐廳中餐具與食品的衛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預防、綠色餐飲業的創建與評定等。
課程內容貫徹理論性、實務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自學教材:食品衛生與安全 汪志君主編
13、烹飪工藝學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選修課。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烹調工藝基礎理論知識;刀工知識和刀法的運用;配菜的原則要求與方法;勺工技術;調味知識及方法,部分常用味型的調制方法與配比;火候的掌握運用;原料的致嫩工藝、上漿與掛糊工藝知識與方法;原料的初步熟處理方法與應用;烹飪制湯知識與方法;熱菜烹調方法;冷盤烹調方法;菜餚裝盤要求與方法;宴席菜餚的設計原則與方法。面點工藝知識等。
實踐課程通過菜餚的製作,加強對理論內容理解和運用,達到職業技能鑒定規范--中式烹調師的要求。
自學教材:烹飪工藝學 待編
14、烹飪原料學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選修課。
本課是建立在生物學、化學、營養衛生學、商品學等學科基礎上的一門應用型的理論科學。主要內容包括:各類烹飪原料的基礎知識,同一類原料的烹制方法及某些特殊原料的烹制特點等, 如:烹飪原料的形態結構、分類體系、營養成分、品質鑒別、貯藏保鮮和烹飪運用規律等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提高識別、選購原料和根據原料特點進行實際操作的基本能力。
自學教材:烹飪原料學 待編
15、餐飲服務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選修課。
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形體基本訓練;餐飲業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中、西餐服務基本技能;中外飲食習俗(主要民族、主要地區、主要客源國等);酒水知識;餐飲服務質量管理等。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夠牢固掌握有關餐飲服務的基本技能、基本服務理論及基本服務原則,能夠盡快適應餐飲實際工作的需要並保持高質量、高水準的服務。
自學教材:餐飲服務 待編
16、酒水知識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專科)選修課。
本課以有無酒精為分類依據,對無酒精飲料和有酒精飲料的品性、製作以及服務方法進行系統介紹。主要內容包括:酒水基礎知識:了解各種酒水的主要品種、特性、飲用法及質量鑒別等;常見飲料的製作方法:介紹牛奶、咖啡、可可、茶、果汁、雞尾酒等常見飲料製作及飲品的裝飾方法;酒水的服務方法:闡述酒吧常見設備用具以及各種酒水的服務操作技巧;酒單的設計等。
自學教材:酒水知識 待編
(二)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
1、毛澤東思想概論(略)
2、政治經濟學(略)
3、英語(二)(略)
4、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略)
5、餐飲經濟學導論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基礎課。
餐飲業是我國第三產業中傳統的服務產業、是典型的勞動力密集型行業。餐飲經濟學以餐飲企業為消費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交往關系及其運用規律為研究對象。課程主要講述餐飲業的功能及特徵、餐飲業勞動力的性質、餐飲業與旅遊業的互動分析、餐飲業的業態、餐飲業與現代零售業的關系、餐飲業的發展方向。
通過宏觀理論的學習,使學生基本掌握餐飲經濟的基本內容和常見規律。
自學教材:餐飲經濟學導論 待編
6、中國飲食文化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
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中國飲食文化概說,飲食文化發展歷程,飲食消費文化,菜點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與禮儀及民俗,飲食文化與語言文學,飲食文化與政治及飲食哲學,飲食文化與科學養生,飲食文化與現代餐飲業發展,未來飲食文化的特點與地位等。
該課程在介紹中國飲食文化發展歷程的同時,側重傳授中國飲食文化對現階段中國餐飲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向自學者介紹在餐飲管理過程中運用飲食文化基本理論樹立餐飲企業形象、打造餐飲文化品牌的各種方法。
自學教材:中國飲食文化 待編
7、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人力資源的概念、人力資源的特點、人力資源的基本構成、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的不同、人才發現與培養的方法、激勵機制的建立等,使企業管理者掌握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知識。
自學教材:餐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李勇平主編
8、餐飲企業信息管理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餐飲企業內部、外部信息的獲取和研究,餐飲企業信息的利用與經營策略的制定,信息擴散和餐飲企業計算機管理系統的建立等。該課程通過對大型餐飲企業成功案例的介紹,體現信息管理在現代管理中的重要性。學生在學完本課程後能夠靈活的運用各種信息管理手段和工具進行有效的管理。
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如何建立餐飲企業的信息系統,掌握常見的信息採集方法,以及合理有效的分析利用。
自學教材:餐飲企業信息管理 楊? 欣?主編
9、餐飲企業財務管理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餐飲企業籌資管理、流動資產管理、長期資產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營業收入稅金和利潤管理、財務預算管理、財務分析等。理論知識和實際運用並重,通過具體案例分析達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餐飲企業從籌措資金到利潤分配全部財務活動的管理。
自學教材:餐飲企業財務管理 楊蔭稚?主編
10、餐飲企業戰略管理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也是中國餐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該課程主要內容包括:餐飲企業戰略管理的過程及戰略管理層次;餐飲企業內部和外部戰略分析的內容和方法;餐飲企業戰略的分類和戰略選擇的基本內容和基本方法;餐飲業基本競爭戰略的原理及主要內容;戰略評價的內容、標准、工具、方法,以及戰略選擇方法;餐飲企業戰略實施活動的內容和組織過程;市場營銷、財務、研究開發、餐飲營運等職能性戰略的制定和協調的基本內容、方法;餐飲企業戰略控制系統和控制方法,業績測定的標准及可能出現的問題。
自學教材:餐飲企業戰略管理 邢? 穎主編
11、餐飲美學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
課程以美學為基礎,介紹飲食活動中美學規律的理論性、實用性。主要內容包括:餐飲美學運用法則、餐飲空間和色彩設計、餐飲環境的美化和布置、飲食器具的選擇和利用、食品造型藝術規律、筵席設計與展台策劃、餐飲風格與審美。
通過學習,增長自學者的餐飲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開拓飲食活動中的美和美的創造
自學教材:餐飲美學 待編
12、食品營養學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專業課。
課程主要內容包括:營養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和基
本實驗技能;各種烹飪原料的營養特點、各種營養素在烹飪製作過程中的變化及合理配膳的原則;營養學的研究方法和發展概況。通過學習,使學生和餐飲經理人員在餐飲管理實踐中,具備判別和控制企業依照營養學的原理和知識提供符合人體合理營養的各種美味可口的餐飲產品的能力。
自學教材:食品營養學 待編
13、國外飲食文化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選修課。
課程通過介紹世界各主要民族的飲食文化特點與生成背景、中外飲食文化與觀念習俗的差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自身的飲食文化修養和餐飲管理質量。
課程主要內容:國外飲食文化概況,亞洲飲食文化發展歷程,歐美飲食文化發展歷程,非洲飲食文化發展歷程,澳洲飲食文化發展歷程,國外食文化,國外茶文化,國外酒文化,各主要民族飲食習俗與禮儀,各主要民族飲食文化與科學藝術成果,國外飲食文化與國外餐飲業發展,未來國外飲食文化發展趨勢等。
自學教材:國外飲食文化 待編
14、宴會設計
該課程是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段)選修課。
課程以宴會的組織安排、布局設計、成本預算、菜單設計和餐桌服務為基本框架,闡述宴會設計作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自學者既能從總體上把握宴會設計的框架,又能掌握宴會設計的操作要領。主要內容包括:宴會基礎理論、宴會廳布局設計、宴會成本控制、宴會作業流程、宴會菜單設計、宴會餐桌服務、宴會組織促銷等。
回答
❸ 淺談旅遊活動與文化現象的關系
一、文化景觀
(1)文化景觀:文化景觀的形成,文化景觀與環境的關系。
(2)文化源地與文化傳播:文化源地,文化傳播、文化擴散的主要途徑。
二、旅遊活動與環境
(1)旅遊活動及其作用:旅遊活動的特點,旅遊活動的作用。
(2)地理環境與旅遊:旅遊資源及其特性,旅遊資源的價值,中國的旅遊資源,旅遊景觀欣賞的基本要求。
(3)旅遊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旅遊活動中的環境問題,旅遊活動中規模應與環境承載力相適應。
【重點難點分析】
文化與文化景觀的命題,從內容上看涉及許多不同地域的人類文化景觀和歷史遺產,與人文社會學科有密切聯系,綜合度高。就文化地理方面而言,可重點關注文化景觀與地理環境的關系,理解文化景觀形成中的環境因素影響,從文化源地和文化擴散各種類型分析,解釋文化的地理分布和動態發展,注意對某些特定地域的典型文化景觀圖、分布地圖和資料的信息提取、分析和判斷,結合文化地理相關理論進行解釋和說明。
復習這一內容時還要注意理解下面的問題。
一、文化空間的擴散與擴散類型
1.要理解文化擴散的含義,在空間上某種文化事物或現象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為文化空間擴散,由一代人傳給下一代人為文化傳承,兩者一起構成文化傳播:
2.文化擴散的主體是人,區別是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化擴散,要依據擴散中人的空間移動距離。閱讀教材中文化擴散類型示意圖,加深對兩種不同類型文化擴散的理解。利用教材對擴展擴散劃分的三種類型進行比較區分,並聯系實際思考除了教材中所舉實例,還有哪些屬於這三種不同的擴散類型。
3.本節文化擴散實例分析是對文化擴散類型的具體印證,學習中要對實例進行歸類,同時要注意兩點:第一是不能將某種文化事物或現象擴散的形式絕對化,即一種事物或現象的擴散可以兼有多種擴散形式;第二是將復雜的文化事物或現象簡化後,才易於確定它的擴散形式,如中國文化屬於復雜的文化體系,其中造紙、印刷術向西方的傳播為遷移擴散,而農耕技術通過少數民族傳到緬甸則屬擴展擴散。
4.學習文化擴散的形式還要明確文化擴散的作用,沒有文化擴散,就沒有文化的發展,眾多語言技術的普及擴散均說明文化擴散的作用。廣播電視、通信衛星等媒體的發展,對文化擴散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文化景觀與文化現象有何區別
區別二者的重要特徵之一是看其是否具有空間位置的固定性,例如,鐵路和火車都是人類創造的文化要素,由於鐵路在空間位置上具有固定性,它是文化景觀,而火車在功能性質上是運動的,因此,它不是文化景觀。此外,有許多民俗活動、文化活動,由於不具有空間位置的固定性,所以不屬於文化景觀,而是一種文化現象或事物。
旅遊活動受其在區域經濟中的影響力的迅速提高而日顯重要。旅遊資源在開發利用上的特殊性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的問題,以及「假日經濟」等時事熱點問題都是本單元重點關注的。而且由於旅遊景觀的多樣性將涉及與歷史文化有關的方面、旅遊業發展的經濟規律等問題,因此自然會涉及多學科綜合理解和分析闡述,具有較高的學科綜合性。旅遊活動具有動態、線路的特點,涉及區域發展、區域間差異和交通運輸聯系等方面,也是地理學科內綜合的重要素材領域。
【這部分要注意下面兩個問題】
一、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1.游覽價值:首先是資源的質量(是否具備較高的審美或歷史文化價值);其次是旅遊資源集群狀況;第三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2.市場距離:旅遊經濟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與旅遊消費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經濟距離越長,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需求越低;靠近發達地區的旅遊資源,其開發價值要優於遠離發達區的旅遊資源。
3.交通位置及通達性:直接影響其開發價值。
4.地區接待能力:除旅遊資源本身的開發外,還要建設旅遊活動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5.旅遊的環境承載量:是指一定時間條件下、一定空間范圍內的旅遊活動容納能力。超過環境承載量會對旅遊資源和背景環境產生破壞,使旅遊環境惡化,如果達不到承載量,可能造成資源浪費。
二、掌握我國的重要旅遊資源的分布
1.自然風光:長江三峽、桂林山水、黃山、日月潭、西湖、白頭山天池、「天涯海角」。
2.古代文化藝術寶藏:萬里長城、秦陵兵馬俑、明孝陵、避暑山莊、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布達拉宮。
3.革命紀念地:廣州、武漢、南京、上海、南昌、井岡山、遵義、延安、北京。
4.民族風情:漢族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舞龍燈、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苗族和侗族的蘆笙節、彝族的火把節。
5.十大風景名勝:北京故宮、八達嶺長城、承德避暑山莊、秦陵兵馬俑、長江三峽、桂林山水、蘇州園林、杭州西湖、台灣日月潭、安徽黃山。
【範例分析】
[例題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安門廣場是一種文化景觀
B.火車不是文化景觀,但剛剛進入博物館的我國最後一台蒸汽機車是一種文化景觀
C.泰山和泰山頂上的南天門都是自然景觀而非文化景觀
D.文化景觀中的物質文化景觀和精神文化景觀都有物質表現形式
分析:景觀可分為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兩大類。前者是自然界原有的事物,很少受到人類的直接影響或者未受人類的影響;後者是指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加以創造,並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天安門廣場是人類生產、生活和精神活動的產物,屬於文化景觀;火車因為是運動的,所以不屬於文化景觀,而我國最後一台蒸汽機車放進博物館,這台機車就不再作為運動的工具而使用,而作為反映人類利用自然物質要素進行改造,並附加在自然景觀上,就屬於文化景觀;泰山是自然景觀,而南天門是人類創造並附加在泰山頂上的古建築,它屬於文化景觀。
答案:C
[例題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有關問題:
黃河流域在歷史上本是一個宜農宜牧的地區,滔滔黃河橫貫東西,兩岸草原、森林、農田交織,到處是青山綠水。所以黃河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兩岸富饒的大地哺育我們炎黃子孫茁壯成長。在黃河流域已經發現仰韶、龍山以及新石器時期的其他各種文化遺址1600多處。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我們的祖先已在這片沃土上從事過許多名垂青史的生產和社會活動。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雄辯地說明,黃河流域曾是我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商丘、鎬京、長安、洛陽、開封等,都是封建帝王的都城。但是,由於我們的祖先不懂得生態平衡,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消耗的木材、糧食日益增加,加速了土開墾地、森林砍伐、草原毀壞,年復一年,嚴重破壞了黃河流域的生態平衡,使昔日的肥田沃土逐步變成了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據不完全統計,在方圓一公里的土地上,溝道總數達30萬條以上,地面支離破碎,黃土裸露,水土流失日益嚴重,使黃河由中華民族的搖籃,變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水害最嚴重的河流。
(1)黃河流域成為中華文化源地的主要自然條件是_______________,這說明文化源地的產生與_______________密切相關,按文化源地的分類,黃河流域屬於____________源地。
(2)如今的黃河流域有著與歷史上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觀,主要是在土地的_________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者說是農業景觀的_____________與歷史明顯不同,
(3)黃河由中華民族的搖籃變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水害最嚴重的河流,主要是由於人們不懂得___________,隨著___________的不斷增長,加速____________,導致黃河流域____________日益嚴重,這說明文化景觀不順應____________規律,必然不能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並且會對_____________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4)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前期,黃河流域的商丘、鎬京、長安、洛陽、開封等,都是封建帝王的都城,在文化上它們都屬於____________,從屬於___________文化體系。
(5)按地區分布,黃河流域的文化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區中的( )
A.西部游牧文化地區 B.東部農業文化地區
C.西南少數民族農業文化地區 D.北部草原文化地區
(6)該地區文化景觀的變化蘊含的辯證唯物主義原理是__________。
分析:該題涉及文化源地、文化景觀、文化區等眾多知識內容;考查我們聯系實際的分析、比較以及將地理、歷史、政治等學科知識進行綜合歸納的能力。鄂爾多斯和黃土高原等黃河流經的許多地區森林覆蓋率在春秋戰國時代在60%以上,由於人類破壞,水土流失加劇,荒漠化面積擴大,物質文化景觀發生了很大變化。
答案:(1)黃河橫貫東西,植被茂盛,土壤肥沃 自然環境 文化系統
(2)利用功能 功能
(3)生態平衡 人口開墾土地、砍伐森林、毀壞草原 水土流失 自然發展 自然資源 自然環境
(4)文化綜合體 中華
(5)B
(6)人們改造物質文化景觀(客觀世界)時,必須尊重客觀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
[例題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徐霞客在考察了廣西、貴州、雲南後,對這一帶發育的峰林地貌作了總結:「峭峰離立,分行競穎」,「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奇勝」。他還指出這「磅礴數千里」的岩溶地貌,並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各省有各省的特點:廣西之山的特點是「有純石者,有間石者,各自分行獨挺,不相混雜」;雲南之山,「皆土峰繚繞,間有綴石,亦十不一、二,故環窪為多」;貴州之山,「則界於二者之間,獨以逼聳見奇」。又說:雲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渾濁」;廣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至貴州則「界於二者之間」。
❹ 淺談挖掘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
內容摘要: 拉薩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而有特色,要高起點進行規劃,明確長遠發展目標;深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旅遊資源。通過文化與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既凸現資源優勢,也形成文化業和旅遊業互動共進的良性循環,應整合各種資源,開辟科學合理的旅遊路線。
西部大開發十年來,拉薩市旅遊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09年,拉薩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20萬人次,實現收入32.8億元,旅遊業總收入佔全市GDP比重超過20%。
近年來,拉薩市又開始著力打造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國際旅遊城市。眾所周知,拉薩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但是生態環境脆弱。要讓民族文化繼續發揚光大,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必須保護好生態環境,使經濟、效益、生態平衡發展,旅遊也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拉薩擁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同時也是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生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拉薩旅遊開發必須注重高原生態環境的保護。要堅持規劃先行、實現科學開發,堅持保護為先,堅持精品路線,堅持科技創新和生態文明建設。從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市場宣傳促銷、旅遊服務等多渠道多層面加強旅遊環保宣傳教育,做好道路沿線和重點旅遊景區(點)的垃圾污染清理整治工作。在景區景點周圍禁止採石、采礦、挖沙、開荒、狩獵和採伐林木等破壞景觀的行為。遵循旅遊環境承載力規律,加強旅遊資源的保護。著力推進生態旅遊和綠色旅遊,積極推廣生態旅遊產品,如徒步旅遊、鄉村生態旅遊,使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親身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
一個地區的旅遊吸引力主要來自其旅遊資源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拉薩歷史文化底蘊濃厚,民族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而有特色,要高起點進行規劃,明確長遠發展目標;深化體制改革,整合文化旅遊資源。
拉薩的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但是這些資源尚未得到合理的開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要向產業領域拓展,把文化優勢放到旅遊市場加以發揮,把廣闊的旅遊市場作為發展文化事業和產業的平台。旅遊業要將文化、文藝隊伍作為發展、繁榮旅遊產業的有生力量,充分發揮專業、民間文藝人才和開發商的作用,把文化推向旅遊市場,挖掘獨特的文化資源,活躍旅遊市場。通過文化與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既凸現資源優勢,也形成文化業和旅遊業互動共進的良性循環,應整合各種資源,開辟科學合理的旅遊路線。
❺ 淺談如何提高中職《旅遊文化》的教學效果
在我的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教師,我總認為要做個有心人,讓數學真正成為專學生願學、樂學的屬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
❻ 淺談日喀則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及開發 論文日喀則文化
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要求扼要地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專、研究方法和最終結論等,屬重點是結論,是一篇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廣。
關鍵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❼ 淺談作為導遊人員為什麼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一流的導游應該是博士水平」。現實情況是,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導游只能千篇一律的復述相同的導游詞,很少導游能真正深入了解旅遊目的地風俗習慣、文化淵源。這些現象的出現直接導致了遊客感觸不深,更別說獲得某種終身難忘的旅遊經歷。旅遊者越來越趨向於追求旅遊活動中的文化內涵,想通過旅遊來增長知識、增加閱歷和開闊眼界,文化旅遊已經成為旅遊形式中的一種重要方式,人們的出遊除了放鬆心情,陶冶情操,還想通過旅遊來增長知識,擴大閱歷,獲取精神的利益。在整個旅遊過程中,遊客可以通過與導遊人員的導游講解和日常交談來獲得一定的知識。實踐也證明了導遊人員的導游講解和日常交談,是遊客特別是團體遊客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為了適應遊客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一名導遊人員,需要提高我們本身的文化修養,才能給遊客提供最好的服務,能夠更好的展現我們的風采和品位。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本地區文化都不甚了解,很難想像他如何能夠向異地的遊客更好的介紹我們的景點文化,也無法有足夠的信心應對遊客的各類問題。導遊人員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做一名有較高文化修養的導游。
一、導游的文化素養是影響帶團水平差異的重要因素
一個好的導游員講解質量和服務質量很重要,但本人覺得一個導遊人員的文化素養更重要,它決定著導游服務質量的好壞,是導遊人員提高導游帶團水平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導游員,沒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是萬萬不能的,即使我們服務再好,嘴巴再能講,但最後還是會遭到遊客的投訴,原因是什麼?假設遊客遇到了一個文化修養較低的導游,滿嘴亂七八糟的瞎吹噓,換作我們是遊客,會不會產生不滿而去投訴呢?人們常說:「祖國山水美不美,全憑導游一張嘴」這里提到的這個「嘴」字,有人會誤解是當導游很容易,只要口齒伶俐,就可以胡亂瞎編,蒙騙遊客。其實不然,我們說的「嘴」是指導游員在帶團過程中,講解介紹必須從歷史史實為依據,加上地方美麗的傳說,方能使得遊客心服口服。這就要求導遊人員平時多積累歷史地理文學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導游員不僅要滿足旅遊者求新、求美、求樂的旅遊目的,還要在消遣之餘,幫助他們增長知識,獲取教益。實踐證明,導游員的導游講解和日常交談是旅遊者,尤其是團隊旅遊者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甚至是唯一源泉。因此,旅遊者對導游員的期望甚高,希望他們的導游員是一位無事不通、無事不曉的「萬事通」,是一位什麼都知道的「導游藝術家」。神州大地如書卷,旅程萬里是考場。這些都說明了,無論從哪一方面哪一個地方都是對導遊人員文化素養的一個嚴峻考驗。
二、文化素養是導游服務的前提和必備條件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導游服務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智能的藝術服務工作。不再是簡單的保姆型服務工作。就導游服務來說,講解是主要服務內容。我們的導游講解想成為遊客難忘的旅遊體驗的亮點必須以淵博的知識作後盾,要言之有物,有真切的內容;要有感而發,而不能無病呻吟;要實事求是,而不要胡編亂造。也就是說要求導遊人員有真才實學,知識面要廣,內容豐富也可以說比較雜,並且要能融會貫通。也就是說講解才能一定以淵博的知識做後盾,才能做到內容豐富、言之有物。
那麼,導游員的較高的文化素養包括哪些呢?
國家旅遊局1990年編的《導游業務》一書中指出:「一定的文化知識修養,是導游員的最起碼條件。具有豐富的知識,首先是導遊行業之需要。因為導游員接觸的面既廣又雜: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特別是中外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建築、藝術、宗教、美學、心理學、法律、民俗,都得懂一些,所以有人講『導游員首先應當是位博學多才的雜家』。」導游所以要知識豐富,還因為他們的接待對象不是單一的:上至退休總統、會議,下至在職行李搬運員;有紳士派頭十足的上層人士,還有潛心家務的家庭婦女。所接待的旅遊者的身份、階層、職業、年齡、志趣、愛好、生活習慣、民族性格都有很大差異,沒有豐富的知識,是難以接待好客人的。」
對於導游要掌握的具體知識面,我們來作個簡單概括:
1.語言文學知識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導游員是靠嘴巴吃飯的,他們要「利」的「器」便是過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扎實的語言功底。語言文學功底雄厚的導游員講解起來會自然流暢、委婉動聽,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2.心理學和美學知識
導游員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形形色色的旅遊者,還要與各旅遊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打交道,導游工作集體三成員(全陪、地陷和領隊)之間的相處有時也很復雜。導游員是做人的工作,而且往往是與之短暫相處,因而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導游員要隨時了解旅遊者的心理活動,有的放矢地作好導游講解和旅途生活服務工作,有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服務,從而使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在精神上獲得享受。事實證明,向旅遊者多提供心理服務遠比功能服務重要。
旅遊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審美活動。導游員的責任不僅要向旅遊者傳播知識,也要傳遞美的信息,讓他們獲得美的享受。一名合格的導游員要懂得什麼是美,知道美在何處,並善於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向不同審美情趣的旅遊者介紹美,而且還要用美學知識指導自己的儀容、儀態,因為導游員代表著國家(地區),其本身就是旅遊者的審美對象。
3.史地文化知識
史地文化知識包括歷史、地理、宗教、民族、風俗民情、風物特產、文學藝術、古建園林等諸方面的知識。導游員要努力學習,力爭使自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對本地及鄰近省、市、地區的旅遊景點、風土人情、歷史掌故、民間傳說等了如指掌,並對國內外的主要名勝亦應有所了解,還要善於將本地的風景名勝與歷史典故、文學名著、名人軼事等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史地文化知識的貧乏是我國導游隊伍中又一個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1)有些導游員的知識平平,只會死記硬背一些導游詞,照本宣科,似和尚念經,平淡無奇;更為嚴重者則為「百病一方,一視同仁」,不管旅遊者干差萬別,導游講解詞只有一種;(2)有些導游員只會用枯燥的、乾巴巴的語言,幾個呆板的數字介紹旅遊景點,令聽者昏昏欲睡,自己也無精打采,不知所雲;(3)不少導游員對所介紹的景點一知半解,講解時常常三言兩語,敷衍了事,只起引路和代替游覽點上簡單說明牌的作用,對遊客的提問往往一問三不知,自己尷尬,遊客不快;(4)導游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通過導游講解傳播中國文化,要求講解的內容必須有根有據,而且應該是精華。然而,有的導游員卻不求踏實上進,而是走入。歪門邪道,導游講解時或以「虛」代實,或誇誇其談、空洞無物,嘩眾取寵;更有甚者,竟杜撰史實,張冠李戴,胡言亂語,欺騙旅遊者。這種行為為導游員的職業道德所不允。我認為,目前存在的最嚴重問題是很多導游員的知識面太窄,而且只求一知半解。這將嚴重影響我國導游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不利於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所以導游員必須不斷提高這方面的知識。
❽ 淺談旅遊英語翻譯的幾個誤區
旅遊英語翻譯存在的誤區之一:翻譯的目的性
旅遊英語翻譯的目的性最初就是定位於方便國外遊客,起到指示和提醒遊客。其實翻譯的目的性是幫助國外遊客理解景點的同時,更多的應該能夠帶給他們更深層次的的感受。很多遊客是帶著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心態來旅遊中國的。我們也應該是展示中國文化,展示中國歷史細節的態度來翻譯和宣傳景點。由於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長期的文化積淀,每一個景點名稱都包含一個或者多個傳說、軼事、典故,所以,旅遊景點一經開發就已經深深帶上了當地文化的烙印,都成為的文化載體,而這正是吸引遊客觀光旅行的重要元素和賣點。尤其是對於外國遊客而言,他們更希望領略到異域文化風情,增強文化交流,此時景點文化信息和內涵的翻譯和傳達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在進行英譯時,譯者不僅要准確理解源語言的基本信息,最大限度的使其正確傳遞,達到源語言和目的語之間的對等,同時更重要的是正確把握源語言的歷史、文化內涵,准確傳遞相關信息,以達到文化交流、增強讀者對文化多樣性的了解和認識的目的。
旅遊英語英語翻譯的誤區之二:翻譯的專業性
旅遊英語翻譯一直以來是比較隨意的,尤其是漢譯英方面,更多的是非專業領域的翻譯公司或者導游,學生之類的翻譯作品。因而經常遇到各景點的翻譯語法錯誤,生硬翻譯,音譯,甚至還有拼寫錯誤,各街道,賓館或導游的口頭翻譯就更不用說了。其實旅遊英語的翻譯涉及到大量的中文典故、經典和歷史。同時也涉及到英語世界的經典,聖經故事,典故等。需要有機結合,合理對等的翻譯。這需要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需要專業性。
旅遊英語翻譯誤區三:翻譯的隨意性
很多人認為,旅遊英語翻譯,就是讓對方理解所要介紹的對象,言無定法,只要能介紹明白,讓對方理解,都是好的翻譯。其實不然,英語翻譯雖很有隨意性,但仍是有章可循的,除一般遵循「功能對等」理論(尤金.奈達)外,規范化,通用化,簡練,清晰的翻譯才是最好的翻譯。因此旅遊英語的翻譯是需要策略的。如紐馬克( Peter Newmark) 把翻譯文本分成三種類型: 即表述型( expressive) , 信息型( inform2ative) 和誘導型( vocative) , 認為不同的文本應該採用不同的翻譯策略。因而不是隨意而為。也有學者把翻譯步驟大致分為剖析、表述和校核三個階段。諸如此類,國內外有很多系統化論述或分類,這些都讓旅遊英語翻譯在一定的規范內,可以更高效的達到原文對等,原意再現的效果。
因此,旅遊英語不是隨意而為,是需要訓練和專業的。
❾ 淺談旅遊線路開發應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民族文化旅遊的本質是一種旅遊產品。以產品開發為中心,從資源條件、產品包裝、線路設計和文化保護等角度開展相應的研究,是近幾年來學者們逐漸摸清的一條道路。在有效保護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前提下,開發出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旅遊產品,是一個地區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由於民俗文化是旅遊地民族文化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旅遊者較為直接而方便地接觸旅遊地本土文化、社區居民生活和心態的主要方式,因此民俗旅遊這種特殊的產品形式成為旅遊者廣泛接受的一類活動「, 民俗風情游」「、民俗旅遊村」等民族文化旅遊與民俗旅遊產品的開發研究,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注意。
①民俗風情具有很強的獨特性,山水有形、文物有跡,而民俗和風情則主要體現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情趣上。因此,促進民俗風情的產品化,營造民俗氛圍,比山水風光游和文物古跡游更需要創造性的表現形式,更應該重視產品的創新,利用特定的技術,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專項旅遊。對此,不少學者發表文章進行了分析研究,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②民俗節慶活動是少數民族文體娛樂活動的精華,為了向旅遊者展示濃郁的民俗風情大觀,應精選民俗節慶,將少數民族主要節日的主會場和節期固定下來,堅持長期辦下去,形成定時定點的旅遊產品。夏耕農提出要結合各地民族民俗特點,推出一批生活氛圍強、參與性強的旅遊產品,包括民俗風情旅遊產品、民族歷史旅遊產品、民族宗教旅遊產品、民族建築旅遊產品、民族貿易旅遊產品、民族仿古旅遊產品等。
③ 羅明義根據雲南民族文化的特點,提出要著重發掘、提煉和開發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旅遊資源,形成具有民族文化內涵的、特色鮮明的民族文化旅遊產品,如依託各地民族文化特色鮮明的村落或模擬村落,開發集民族建築、民俗活動、民族飲食、民族風情為一體的綜合性或專業性的民族文化風情園(村) 型的旅遊產品;依託各民族民俗文化博物館,開發以展現雲南各民族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民族文化和風格各異的民族風情為主的觀光旅遊、科考旅遊、民族風情旅遊等特種旅遊產品;開發以雲南地方名特小吃、民族風味餐飲為主的,並與雲南各民族獨特的茶文化、酒文化等相結合的民族飲食文化旅遊產品;開發以民族歌舞、民族體育、民族節慶、民風民俗、民族宗教等活動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遊產品。
④中國各少數民族向以能歌善舞而著名,民族舞蹈的強烈節奏感和歡快的氛圍特別適合於開發為多種多樣的旅遊產品。應該注意的是,旅遊開發中如何處理好現代審美心理與民族舞蹈文化傳統的關系,在發揚繼承民族文化傳統、保持民族舞蹈的特色和滿足現代旅遊者審美需求之間找到一個有機結合點,是需要研究和切實解決的問題。對此,李堅曾撰文進行了探討。
他認為民族民間舞蹈自然、純朴的本質,與現代人們的回歸自然的意識不謀而合;它的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特點也符合現代生活節奏快速、風情變幻的審美要求;它所具有的個性化、狂放豪邁的民族氣質與現代人追求情感宣洩和個性構築的追求相呼應。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民族民間舞蹈在一些方面也還存在著與現代遊客審美心理需求不相適應的方面。作者指出,民族民間舞蹈不排斥現代生活意識的審美包裝;相反,民族民間舞蹈只有現代精神的浸潤,才能在現代生活中健康地向前發展。但在這樣作時,必須嚴格遵循民族民間舞蹈的本質、內涵和藝術表現手法與現代審美、現代藝術有機融合的原則。
旅遊線路是旅遊產品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是向旅遊客源市場推銷的主要內容。許多研究者結合區域實踐對旅遊線路進行了設計,如李彬設計的「山西尋根祭祖節」旅遊線路、陶偉等設計的「伊斯蘭宗教節日」旅遊線路等。一些地區也推出了民族民俗旅遊線路,如雲南推出的滇西北「香格里拉」民族文化旅遊線、貴州推出的黔東南苗族侗族民族風情旅遊線、無錫推出的古運河游旅遊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