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雨花台文化特色旅遊區

雨花台文化特色旅遊區

發布時間: 2020-12-10 18:07:51

A.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有哪些好玩的

大家印象
一座以自抄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走進雨花台
雨花台,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時,佛教盛行,傳說高僧雲光法師在此設壇講經,因說法虔誠所至,感動上蒼,落花如雨,始得名。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B. 雨花台的代表景觀是什麼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內,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容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雨花台風景區名景點"江南第二泉
這里有氣勢雄偉全國規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群,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鬱郁蔥蔥的山林,四季應時的花草,以及馳名中外的雨花石和聞名遐邇的雨花茶等,已成為集教育、旅遊、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名勝區。

C. 南京雨花台的詳細資料

[編輯本段]簡介
南京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城堡南。它的核心部分是雨花台,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相傳南朝梁天監六年(507 年),金陵城南門外高座寺的雲光法師常在石子崗上設壇說法,說得生動絕妙,感動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時根據這一傳說將石子崗改名為雨花台。高座寺內有清泉二眼,名永寧泉,其水質清洌,飲之甘甜。南宋詩人陸游品其泉水後,稱之為"江南第二泉"。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
[編輯本段]景區景點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近年來,新、復建了雨花閣、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馬冢、甘露井、曦園、怡苑、梅崗等20餘處名勝古跡和樓台亭閣館。
雨花台陵園大門由花崗石砌成,高11.7 米。大門內三面環山的廣場上聳立著一座烈士群雕,雕像高10.3米、寬14.2米,由179塊花崗石拼裝而成,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花崗石群雕。雕像採用了上實下虛的手法,著重刻劃了烈士的面部神態。兩側的環陵大道可直達雨花台主峰,主峰上矗立著一塊4.23 米高的石碑,碑身正面鐫刻著鄧小平親筆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金字,背面刻著紀念碑文。碑前還豎有一座高5.5米的烈士青銅塑像。在紀念碑南邊的山崗上還有一座呈"U "字型,頗具民族風格的花崗岩結構的大型建築--"革命烈士紀念館"。館長94米、寬49米,主堡高26米,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烈士們的遺像、遺書和遺物等。
雨花台風景區的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游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贊賞,品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為後人所加,現在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為木結構,經白蟻常年侵蝕,已成危房。隨著雨花台風景區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雨花台東崗周圍除了江南第二泉外,還有楊邦義剖心處、方孝孺墓、辛亥革命陣亡將士人馬合冢等幾處遺跡。
[編輯本段]特產
雨花台的特產雨花石可稱為一絕。雨花石在地質上稱作礫石。是瑪瑙的別支。它講究質、色、形、紋,其色彩極為豐富,形狀紋路也是千變萬化。根據其天然色調及紋路形象,文人墨客常賦予許多詩情畫意的名字。
[編輯本段]結語
如今,這里有氣勢雄偉全國規模最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群,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鬱郁蔥蔥的山林,四季應時的花草,以及馳名中外的雨花石和聞名遐邇的雨花茶等,已成為集教育、旅遊、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名勝區。
今日雨花台除廣植各類樹木、培植大面積草坪、建花壇苗圃外,還開辟了一個大型茶園,培植造型獨特、品位極高的雨花茶。現又開始了古雨花台和二泉景區的改擴建工程,1997年將建成古雨花台的上山台階、大平台、雲光法師說法浮雕和八角重槽金黃琉璃瓦頂的雨花閣。

D. 雨花台風景區的景區功能區組成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E. 雨花台風景區的景區歷史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因崗上遍布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南朝梁武帝時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雲光法師常在此地高座寺後的山頂設壇講經,有僧侶五百餘人,趺坐聆聽,講得精彩,聽得入神,盛況空前。相傳此事感動了佛祖,遂落花如雨,化作遍地絢麗的石子,雨花台由此得名。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在雨花台上下三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古聖先賢和仁人志士曾在此演繹了壯麗的人生,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雪映山眉紫,煙消樹頂圓」,這些美妙的詩句,正是歷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栩栩如生的寫照。
南朝時盛極的高座寺於洪武初年被廢,後建築也多毀於大火。景泰癸酉(1453年)年間,禮部尚書胡瀅前來進香,該寺的規模尚存,只是破敗不堪。成化年間,僧人照堂廣募錢財,想要加以修繕,到弘治戊申年(1488年)臘月正式動工恢復拓建,丙辰年十月(1496年)完工,先後恢復了葯師、凈業兩大殿以及東室、西堂、鍾鼓樓、廚房等建築,寺後即為古雨花台。
雨花台風景區中,歷史上有著名景點「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古時亦稱永寧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纖湮縷浸,清洌甘美,色味俱絕,南宋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到四川任職時途經建康,登雨花台游覽,用泉水沏茶,備加贊賞,稱之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趙謙為二泉題匾,「江南」二字、及之後的「第」字為後人所加,如今鐫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當代著名書法家蕭嫻題寫。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建築為木結構,經白蟻常年侵蝕,已成危房。隨著雨花台風景區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風景區對二泉茶社實施整體翻修。
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風景區的建設可分為三個時期。從1949至1979年,根據「先綠化、後建設」的方針,主要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陸續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在全長1500米的中軸線上,由北向南,烈士就義群雕、烈士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依次展開。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上,這組巧奪天工的紀念建築群榮獲「藝術創作成就獎」。自9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景區景點建設,修復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館和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陸續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紀念區、名勝古跡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的建設,和游樂活動區、生態密林區的建設。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F. 雨花台風景區的景區簡介

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集體、全國保護旅遊消費者權益示範單位,並通過ISO9001/14001認證。年遊客量達200萬人次以上。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2個緊緊相依的山崗組成:東崗名為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歷史上曾將延伸至安德門外的西崗,與前兩個山崗合稱聚寶山,明朝的南京南門──聚寶門(今中華門),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崗即為石子崗)。雨花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烈士殉難處,在這里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雨花石是這里的特色,但現在,它並不產於這里。
雨花台烈士陵園是雨花台風景區的主要功能區,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聖台。

G. 雨花台有哪些著名風景區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雨花台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雨花台風景名勝區由名勝古跡區、烈士陵園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區和生態密林區六大功能區組成。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環抱的秀麗山崗,高約100 米、長約3.5公里,頂部呈平台狀,由3個山崗組成。東崗又稱梅崗,中崗也稱鳳台崗,西崗延伸至安德門外,無別名。

H. 雨花台區的旅遊

雨花台區歷史遺存眾多,文化底蘊深厚,在古金陵四十八景中,雨花台區獨佔10景。現有國內外聞名的國家4A級風景區—雨花台烈士陵園、汶萊風情園選址—勃泥國王墓等名勝20多處。新開發建設的國家3A級風景區—將軍山風景區,以山深、林茂、水明、古跡眾多而成為南京旅遊佳地。
2012年旅遊營業收入達到0.4億元。全年接待海內外旅遊者624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內旅遊者616.3萬人次;接待入境旅遊者7.7萬人次。年末雨花台區擁有旅遊星級賓館飯店1家。旅遊A級景區4家,其中4A級景區2個。各類旅行社9家。 主要景點簡介景點圖片雨花台三國東吳時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明、清兩代,景區內的雨花說法和木末風高分別被列為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為江南著名風景游覽勝地。如今,這里有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鬱郁蔥蔥的山林,四季應時的花草,以及馳名中外的雨花石和聞名遐邇的雨花茶等,已成為集教育、旅遊、休閑、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風景名勝區。 雨花台烈士陵園雨花台烈士陵園位於雨花台區雨花台丘陵中崗,是新中國規模最大的紀念性陵園,國家首批4A級旅遊區,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面積113公頃。陵園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個山崗,以主峰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軸線,自南向北有南大門、 廣場、 紀念館、紀念橋、革命烈士紀念碑、北殉難處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門以及西殉難處烈士墓群、東殉難處烈士,紀念亭等。 將軍山風景區將軍山風景區位於雨花台區鐵心橋境內,總面積3.5平方公里,與渤尼國王墓旅遊區遙望;西南方與牛首山、大石頭觀光休閑區相銜;近鄰則是龍泉古寺。800年前,岳飛將軍在這里築壁壘,設伏兵,大敗強敵金兀術,一舉收復建康城(南京)。橫亘山脊,連綿數里的故壘工事,便是當年激烈鏖戰的見證,將軍山也因此而得名。景點特色:景區內罕見的水中杉樹林,樹木蔽日,空氣清新濕潤,蜿蜒曲折的杉木小橋,融合成大自然的綠色氧吧。 浡泥國王墓浡泥國王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浡泥國王墓前現有神道碑一塊,卜有碑跌。從陵區正門通往陵寢的神道呈弧形,神道兩側是兩兩相對的石雕像,庄嚴而肅穆。神道兩側排列著石馬一對,馬夫一對,石羊一對,石虎一對,文臣武將各一對。其規制和常見的明代功臣墓一樣。 浡泥國王墓坐北朝南,前臨池塘、遙對牛首山雙闕,東、西、北三面環山,實為「風水寶地」。其墓園環境幽靜、林木蒼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數十個品種的上千株樹木環抱著陵墓。 龍泉寺龍泉寺位於南京將軍山與斷臂崖合抱處的山谷中。始建於唐代,原為鶴林素禪師說法處,因寺內有龍泉而得名。明初重建,改稱通善寺。清嘉慶年間重修,復稱龍泉寺。1995年再度修葺一新。寺院依山而築,前後3進,寺額「龍泉禪寺」為趙朴初題寫。寺前有古臘梅一株,傳為當年鶴林素禪師親手栽種。寺門左側為龍泉,泉水由龍嘴中汩汩流出;泉畔有「龍泉」碑,為民國元老鄒魯30年代在此隱居時題刻。寺右側斷臂崖下有觀音洞,內奉石刻觀音坐像,像下有鄒魯《龍泉雜詩》石詩碑。 三橋濕地公園三橋濕地公園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毗鄰南京長江三橋,是利用江灘濕地綜合治理的景觀,在長江沿岸縱深200米范圍內的濕地及水塘中進行高低錯落的地形改造,種上各種生態植物,營造野生物種棲息、衍生的自然環境,打造濕地生態特色景觀。園區規劃分為四大區:疏林草地區、密林過度區、特色植被區、濕地觀賞區。三橋濕地公園充分體現自然特徵,創造充滿生態情趣的江灘濕地環境,是一個集植物觀賞、生態科普、候鳥棲息、步道游覽濕地景觀為主的休閑區。 蓮花湖公園蓮花湖體育公園位於雨花區板橋新城,金地自在城對面,佔地面積163畝,依託蓮花湖水域面積400畝,園內建有2個室內綜合運動館(30片羽毛球場),一個室內恆溫網球館(4片球場),室外網球場8片,室外並配有12個籃球場,足球場,室外燒烤場和垂釣園等配套運動休閑設
施. 雨花茶
雨花茶是南京特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圓綠,條索緊直,鋒苗挺秀,帶有白毫,猶如松針,象徵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為雨花茶。

I. 南京雨花台風景區的歷史沿革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韻,一部青史鑄千秋聖台。
中華門外的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咽喉之地,前人曾有雨花台旁「冢累累」,「其下藏碧血」一說, 同時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紀念聖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和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是一個集教育、旅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江蘇省級紀念性風景名勝區。雨花台是一面鮮艷的旗幟,是一座不朽的豐碑。
它位於南京中華門外1公里處,佔地面積153.7公頃,有各類林木30餘萬株,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
從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這一帶傳禮授農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築「越城」起,雨花台一帶就成為江南登高攬勝之佳地。三國時,崗上遍布五彩斑斕的石子,又稱石子崗、瑪瑙崗、聚寶山。
雨花台還是歷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將相吟詠之地,從李白、王安石、陸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魯迅、田漢、郭沫若、劉海粟,都留下了吟詠雨花台的優美詩篇。由於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東晉豫章太守梅頤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將岳飛在此痛擊金兵;此後的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台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決定在此興建烈士陵園。
風景區的建設可分為三個時期。從1949至1979年,根據「先綠化、後建設」的方針,主要進行大規模的綠化造林工作;自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又陸續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在全長1500米的中軸線上,由北向南,烈士就義群雕、烈士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紀念館、忠魂亭等依次展開。1999年在北京舉行的「國際建築師協會第20屆大會」上,這組巧奪天工的紀念建築群榮獲「藝術創作成就獎」。自90年代中期至今,進行大規模的景區景點建設,修復和新建了乾隆御碑、二忠祠、木末亭、木樨苑、怡苑等景點,新建了雨花石博物館和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完成了中心紀念區、名勝古跡區、雨花石文化區、雨花茶文化區、游樂活動以及生態密林區的建設。
如今的雨花台,已是一座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J. 雨花台風景區的介紹

雨花台風景區又名雨花台風景名勝區,亦簡稱雨花台。位於南京市中華門版外1公里處,面積為153.7公頃權,綠地覆蓋率達90%以上。以自然山林為依託,以紅色旅遊為主體,融和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全國獨具特色的紀念性風景名勝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