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的旅遊產品開發
❶ 真正的茶馬古道經過哪些地方
(一)茶馬古道簡介 古代交通路線。茶馬貿易,是以中原地區的「茶」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馬」為載體所開展的貿易活動。作為內地漢族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往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溝通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方面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國家旅遊局魏小安司長曾就「茶馬古道」的旅遊開發作過專題論述,指出:「茶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東南歷史上茶馬互市所形成的一條驛道,在這條古道上,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適度開發,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絕品。茶馬古道旅遊開發也作為區域聯動開發戰略的內容之一寫入了全國「十五」旅遊發展規劃中。 從遙遠的、開放的唐代,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國大西南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網般覆蓋了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南亞次大陸。隨著茶文化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隨著茶馬互市的開展,這條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 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它不僅是連接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成了人類為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徵。 (二)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價值 ★昌都地區蘊藏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神山聖水、地熱溫泉,野花遍地的牧場、炊煙裊裊的帳篷,以及古老的本教儀軌、藏傳佛教寺廟塔林、年代久遠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畫,還有色彩斑斕的風土民情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茶馬古道是昌都地區自然與人文旅遊的一條重要線索,自然界奇觀、人類文化遺產、古代民族風俗痕跡和數不清、道不盡的纏綿悱側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馬古道上。它是歷史的積淀,蘊藏著人們千百年來的活動痕跡和執著的嚮往。 ★茶馬古道穿過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間的民族走廊地帶,是多民族生養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繹歷史悲喜劇的大舞台,存在著永遠發掘不盡的文化寶藏,值得人們追思和體味。 ★茶馬古道上的旅遊是口歸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諧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險和發現之旅。 ★茶馬古道旅遊開發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諸如交通和運輸設施、滿足食宿需要的賓館飯店建設、用電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時大力開發旅遊產品,從而帶動各項事業的發展,使昌都地方的經濟活起來。 (三)茶馬古道的社會經濟價值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最特殊的地域名稱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的陸上交通大動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對外開放的金鑰匙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大開發的重要基石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經濟大繁榮的命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旅遊發展的著力點 (四)茶馬古道旅遊開發的機遇 ☆國內外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 ☆我國加入WTO為昌都旅遊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會 ☆西部大開發為昌都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五)現代茶馬古道 ☆公里干線的修築,替代了過去「茶馬古道」的功能。 ☆「兩橫一縱」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現代「茶馬古道」。 在專家學者眼中,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通過馬幫的運輸,川、滇的茶葉得以與西藏的馬匹、葯材交易。它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五條通道,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地位。 然而,在專家眼中與「絲綢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馬古道,卻在時光的荏苒中沉寂過許多年。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達,茶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 「在絲綢之路受到世界關注,被學者、專家們爭相研究,並引發旅遊熱潮的時候;在絲綢之路已名滿天下時,茶馬古道卻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專門研究茶馬古道的專家木霽弘說,茶馬古道的沉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它的僻遠艱險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雖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馬古道「熱」起來並不是沒有它的理由。 「茶馬古道是中華民族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旅遊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霽弘分析說,「古道本身的歷史、文化韻味且不說,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風光、民俗、文化差異,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為主要特點,茶馬古道成為了一道文化風景線。」北京大學學者陳保亞告訴記者,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如伴隨茶馬古道而生的馬幫文化、藏茶文化、商貿文化,因茶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現在,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❷ 丹鳳縣竹林古道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丹鳳縣竹林古道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位於中國商洛市丹鳳縣竹林關鎮,竹林關鎮為丹鳳縣的東南門戶,是一個「一雞鳴三縣、兩河注一關」的邊貿重鎮,這里曾是「水舟通荊襄,駝馬入藍關」的水旱碼頭,商貿活躍,因竹子居多而得名。由於近年來發展快有名「陝南明珠——竹林關鎮」。加強竹林關古鎮景區旅遊文化業的發展,把竹林關古鎮的旅遊文化業推向國際化。2016年10月我公司成立以來,在鎮政府的引導,扶持之下公司現已入駐竹林酒坊、商山特產坊、果樂多熱飲坊、竹林木坊、雲南人普洱茶5家商戶。帶動了當地30餘人就業,總投資已達150萬元,實現了竹林關古鎮旅遊商業開發的空白。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公司將把布衣坊,特色酒吧,石刻玉雕、青銅器、竹編工藝品、雲南三七粉、石斛、天麻、瑪咖、螺旋藻等特色產品引入打柴廊道商業街。將會帶動當地60餘人就業,並促進竹林關古鎮的旅遊總收入達200餘萬元竹林酒坊用當地糧食自家自釀糧食酒,及生產,包裝,銷售為一體。帶動就業6人,年收入45萬元,實現利潤15萬元。商山特產坊將竹林關境內老樹核桃、野山萸、黃精、野生獼猴桃、紅棗等特產收集,經過包裝、宣傳、網銷平台實現帶動當地10餘人就業,年收入達60萬元,實現利潤20餘萬元。另外果樂多熱飲坊、竹林木坊、雲南人普洱茶等商戶帶動當地20餘人就業,實現年收入50餘萬元隨著近幾年鄉村旅遊的火熱發展中,旅遊收入將會成為當地人民的重要經濟來源。我公司採用免房租、免裝修、免網費等一系列優惠措施吸引更多的特色商戶入駐。所有商戶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定價、所有商品不重樣,衛生安全有保障的整體發展旅遊產業模式,為做強做精特色旅遊項目奠定良好的基礎。
法定代表人:張武
成立時間:2016-10-13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252310000712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竹林關鎮打柴廊道
❸ 張家口市張庫古道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來張家口市張庫古道旅遊開自發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10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旅遊項目開發等。
法定代表人:張延軍
成立時間:2014-10-14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30700000022905
企業類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橋西區四順店街4號通勝德四區一樓101
❹ 如何保護性開發縣域聯動文化旅遊資源——以栝蒼古道為例
栝蒼古道風光秀麗、林木蓊鬱、山靜谷幽。沿途包括蓮都區的岩泉街道版、雙黃鄉、仙渡權鄉和縉雲縣的東渡鎮,位於麗水市城北,縉雲縣西南部,都與城區接壤,是兩區(縣)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麗水市區和縉雲縣城的天然生態屏障,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古代括甌兩地到京都、省城和內地的主要通道。歷時千餘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紅色資源豐富,具有重要的旅遊開發價值。但由於近年來對資源保護意識的薄弱以及缺乏相應的保護機制,沿途許多人文古跡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如何處理保護性的開發跨越麗水市區和縉雲縣兩域的栝蒼古道,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圍繞「栝蒼古道生態景觀,歷史文化資源、紅色資源、區域優勢和特徵」筆者認為應從「保護、修復、整治、美化」八字上做文章,主要措施有:一、保護優先,規劃先行加快旅遊產業發展,規劃一定要先行。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發展之本,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復原性;從栝蒼古道旅遊資源的構成看,人文歷史遺址資源因各種原因,已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當前最為重要的是保護,要把保護放在優先的位置。政府應把栝蒼古道生態廊道建設列為麗水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大旅遊發展的重點,特別是對古道沿線村容村貌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