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與旅遊業如何融合
A. 農業與旅遊業如何結合發展具體措施!謝謝
樓主你好:
1、既然是農業首先要有農作物,比如草莓葡萄等,合作化種專植,農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創屬建種植園和商標包裝等,聯系銷路。以採摘節、旅遊節為主題吸引遊客參觀種植園或者採摘。
2、可以進行特色的結合項目,例如種植花卉,建設花園。在園內搞些小型特色建築,西方的、古代的都行,然後以此吸引遊客觀光,接待一些婚紗攝影業務等等。副業可以養蜂釀蜜、提煉香精香皂等。
3、結合當代流行網路思想,建設實體QQ農場,為客戶建立種植承包區,幫助城區的客戶種植無公害蔬菜水果,然後等客戶親自採摘。促進農業發展。
以上鄙人愚見,望採納
B. 如何在旅遊業中運用農業民俗
在旅遊業中運用農業民俗,可以利用民俗節日開展旅遊節的活動,民俗主要可以開展體驗游活動,比如捕撈,放牧,耕地,除草等。
農業民俗是伴隨著中國古代農業經濟生活而產生的文化現象。它具有農業生產的季節和周期性特點,是農民在長期的觀察和生產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的文化產物,既是生產經驗的總結,又是指導生產的手段,具有明顯的傳承性。它涵蓋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包括農業耕作的時序、節令習俗;占天象,測農事的習俗;卜農事豐歉,祈福、禳災的習俗;農業禁忌、祭祀的習俗;祭田神、先農和社神的習俗;農業生產過程的習俗;農業娛樂風俗。
農業耕作的時序、節令習俗。這部分習俗主要以農諺的形式存活在當今生活中,對農業生產起著指導和訓誡的作用。
占天象、測農事的習俗。我國自古以農業立國,因此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傳統社會,靠天吃飯的人們重視自然力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許多諺語里還能窺見舊時這一習俗的概況;具體農諺。
卜農事豐歉、祈福、禳災的習俗。人們還對臆想中的自然力懷著敬畏的感情;常常認為農業的豐歉與否與超自然力相關,所以那時候的人們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觀察他們一向中的超自然神靈。
農業禁忌、祭祀習俗。這一方面是農業不能充分認識自然界規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農業生產經驗的積累,例如在有些地區,正月初十忌風,可以禳風除災,驚蟄在牆角撒石灰,可以避蟲蛇等等。
祭田神、先農和灶神的習俗。
農業生產過程習俗。這類習俗包括農業生產工具的製作和使用,以及具體的生產程序等,如古時候有一個揠苗助長的故事就是譏刺那些不尊重農業生產規律的人。
農業娛樂風習,這一習俗是來源勞動實踐也伴隨生產活動自然形成娛神娛人的具有文娛性質的民俗文化。
農業民俗旅遊是以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農業民俗事象和農業民俗活動為資源,為國內外遊客提供服務的一種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傳承性的社會經濟現象,是人類文明進步所形成的一種文化生活方式,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農業民俗旅遊的特質是:
第一,旅遊者出遊觀賞的主要對象是農業民俗。
第二,旅遊地向旅遊者提供的核心產品是農業民俗產品。
第三,農業民俗產品必須由純正地道的農業民俗開發而成。
第四,農業民俗旅遊既是一種經濟行為,更應該表現為一種文化行為。
第五,農業民俗旅遊產品的主要載體是旅遊地的民眾。
C. 如何把農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國是抄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義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現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
D. 如何把農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的問題
特色田園小鎮規劃應結合現代農業進行統籌規劃,融合農業產業發展,把農業產業的規劃布局,發展方向,重點項目內容,在全域范圍進行城鎮空間協調,市政基礎設施協調規劃。通過現代農業+小城鎮,構建產城一體,農旅雙鏈,區域融合發展的生態發展經濟態勢——新田園特色小鎮(來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觀點)。按城鄉統籌,農業農村一體,打造新型城鎮化範式,以特色小鎮為統領,以農業產業的規模化,特色化,科技、路徑為支撐,以農業休閑旅遊方式經濟模式為內涵,打造成為新型城鎮化典範。統籌區域經濟環境、交通區位,分析小鎮的空間布局,交通規劃;最後,統籌小鎮的發展戰略,立足現代農業發展產業,合理分析配套建設支撐體系、產業鏈發展的內在需求,通過與文化旅遊、休閑產業、農產品加工、公用設施等發展水平相銜接。
E. 經營者如何在保證農業與旅遊業緊密結合的同時,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旅遊業是一項綜合性產業,許多地區的農家生態旅遊開發實踐表明:旅遊業是貧困地區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迅猛發展、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有效手段。旅遊業是關聯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涉及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個方面。一個景區的成功開發,可以帶動當地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商業、娛樂業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有效促進貧困地區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從而使貧困地區農民擺脫對土地與農業的依賴,發揮剩餘勞動力的作用。
在中國,農村地域范圍廣,資源類型多樣,總量巨大,絕大多數農村產業沒能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產業結構與資源結構不配套,生產率低,浪費嚴重。所以,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已經成為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應該要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將現有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優化、拓展和提升,實行區域化布局、設施化種養、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生產、特色化操作、功能化配置、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營銷。這樣做既優化了農業資源要素,提高了農業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又拓展了農業發展功能,提升了農業產業發展層次,從而增強了農業產業市場競爭能力,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而農業的發展必將推動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其實,自從農家生態旅遊開展以來,傳統的種植結構就受到了強烈的沖擊,新的市場需求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產業結構得到了合理調整,新的銷售方式也就應運而生。
F. 在互聯網時代,鄉村旅遊要如何融合發展更好
鄉村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三大驅動因素推動發展
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升級行動,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建設美麗鄉村、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滿足居民休閑消費為目標,推動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為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到2020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力爭超萬億元。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規模有望超萬億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政策層面對鄉村旅遊發展大力支持,將進一步引導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進入鄉村。到2020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營業收入持續增長,有望超萬億元。
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文件將出台
國家發改委人士2日表示,要制定出台一個促進鄉村旅遊提質升級的專項政策性文件,並做好後續的推動實施工作。
農業農村部官網8月2日也發文表示,將按照「統籌謀劃、上下聯動、突出特色、重點推進」的思路,在各地上報的基礎上,遴選出66個「夏納涼」主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向社會推介。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繼續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升級行動,推介宣傳精品景點和線路。同時,將不斷開拓創新,加強與傳統媒體及新媒體的合作,構建線上線下推介的長效機制,提升行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推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三大驅動因素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主要驅動因素有三個:旅遊需求、旅遊資源、要素價格。
1、旅遊需求方面,國內旅遊人次年增速維持在雙位數水平,連年挑戰承載力上限,亟需發展鄉村旅遊
2、旅遊資源方面,與城市相比,鄉村的空氣質量、水污染、雜訊污染、光污染等指標有明顯的優勢;
3、要素價格方面,隨著交通便利程度的快速提升,鄉村與城市的實際距離正在被迅速壓縮,鄉村生產要素的價格優勢會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這種估值落差是吸引資本湧入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創新的農村發展模式並結合當地的旅遊資源,開發出特色的旅遊產品是鄉村旅遊成功發展的重要手段。預計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會有更多的鄉村旅遊景點走進眾人視野。
G. 家庭農場與農業旅遊如何融合發展
家庭農場與農業旅遊融合發展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路徑,需要以目標市場為導向,依據家庭農場的資源特點,提升融合發展的綜合接待能力。家庭農場與農業旅遊經營者和地方政府及其他相關的機構與企業,需要規劃和建設家庭農場與農業旅遊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在家庭農場與農業旅遊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方面,至少需要研究解決以下十大問題:(1)旅遊目標市場的選擇。例如,是選擇到農場參加修學旅遊的學生,還是選擇到農場享受生態環境的養老者?(2)旅遊吸引物的設計。如春花、夏蔭、秋色、冬青的自然環境的營造。(3)旅遊交通的安排。特別要安排好從市區到農場最後500米的交通。(4)旅遊餐飲的提供。如農家菜、農家魚、農家雞、農家酒的提供。(5)旅遊住宿的配備。如向台灣的民宿學習,提供具有當地民俗風情與現代衛生條件的民居。(6)旅遊娛樂體驗活動的安排。插秧、除草、施肥、收割、採摘、養殖、製作米酒等各種農業生產活動的參與和農業、生態知識的學習。(7)旅遊購物活動的安排。深度開發作為最好旅遊紀念品的當地土特產品。(8)旅遊價格的可接受性。總的價格與每一部分的價格都要讓遊客感到物有所值。(9)家庭農場旅遊活動形象與信息的傳播。政府主管部門、相關機構、協會與企業要積極合作推廣。(10)季節性波動的管理。在春夏秋冬四季都要設計與推廣適合目標市場需要的農業旅遊活動。
H. 鄉村旅遊怎麼與現代農業融合
鄉村旅遊和農業現代化有七大融合發展路徑:一、生態治理與大地景觀的融合版;二、新農村建設與鄉土風權情的融合;三、科技創新與旅遊業態的融合;四、原鄉文化與旅遊體驗的融合;五、生活方式與旅遊行為的融合;六、公共服務與旅遊服務的融合;七、農業產品與旅遊商品的融合。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要實現農業產品到旅遊商品的轉化,還需要完善鄉村旅遊商品供銷銷售體系,各地應組織篩選一批具有突出鄉土特色、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的農產品、手工藝品進行重點扶持。
從鄉村的發展上來講,未來鄉村的功能應該是綜合的,能為城市提供多功能的服務,而鄉村旅遊和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則有條件成為帶動鄉村經濟優化、保護鄉村文化傳統、建設宜居宜業新農村的主要動力。
I. 「旅遊+農業」如何「加」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農業+旅遊發展應唱好「兩部曲」。第一步:旅遊加快發展階段由於旅遊業對經濟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因此第一步首先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在該階段要借旅遊發展優勢,形成人群集聚效應,加大旅遊商品品牌的宣傳力度,使項目地形成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地。第二步:農業產業運營期當旅遊規劃的發展將農產品品牌正式推入國內市場後,「農旅雙鏈」就會步入第二個階段——農業產業經營期。在這個階段,農業產業成為農民生財的第二條主渠道,品牌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正式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特色農業的發展反過來也能夠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實現旅遊、現代農業兩種產業互相促進和共同發展的聯動效應。
J.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
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
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
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