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管理條例

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0 11:30:24

『壹』 對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有何具體思路和建議

你好,

對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有何具體思路和建議如下:
1、《規劃》是指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14-2020年。
2、《規劃》涉及水利工程、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城鄉統籌、基礎支撐和民生改善等各類綜合和單體項目超過600個。
3、
《規劃》提出了5大戰略定位:
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突出長江流域和湖泊生態特色,加快構建綠色生態產業與和諧人水新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全國大湖地區綜合保護、治理和開發探索道路;
保障糧食安全的現代農業基地,率先建成中部地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兩型」引領的「四化」同步發展示範區,為全國「兩型」建設和大湖地區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水陸聯運的現代物流集散區,簡稱覆蓋全區域、聯接中西部、對接長三角、面向海內外的現代物流集散區;
全國血吸蟲病綜合防治區,打造血吸蟲病感染零風險區。

『貳』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進入這個名單都有什麼要求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已經公布,想要進入這個名單有哪些要求呢。

以上這些就是要進入旅遊示範區的總體要求啦,總的來說只要用心服務的基本都能進入哦。

『叄』 解讀丨什麼是全域旅遊示範區又要如何構建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肆』 如何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與修復

摘要
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不僅是對地球有限資源的保護,同時其所包含的自然與人文資源也是無法再生的,風景名勝區的資源保護與旅遊開發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而我國大多數景區處在低保護、高開發的層次,過度開發和錯位開發對景區保護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脅。因此保護名勝區資源將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風景資源保護、旅遊開發

引言

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源遠流長、文化遺產豐富,良好地文化底蘊拉動旅遊業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風景區資源的極大破壞,我國休閑旅遊消費的興起,不但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且為風景區這一文化自然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穩定的財源、減輕了保護工作的財政壓力。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保護工作遇到了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壓力,若處理不當,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如何處理好風景名勝區的保護與建設的相互關系是我們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和利用是相輔相成,但又相互矛盾的辨證關系。風景名勝區管理必須把對風景名勝區資源的保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有效保護風景名勝,但不禁止對風景區的開發利用活動,而是要盡量處理好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關系,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風景名勝區資源,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只有嚴格保護風景才能使風景名勝資源不會被開采枯竭,才能夠循環利用,得以長期發展。

正文
風景名勝區的合理開發利用,可以增強風景名勝區同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提高地區知名度,提高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文化水平,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當地居民的就業,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減輕社會經濟發展對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的壓力,並能夠為有效保護風景名勝區資源提供資金保證和技術支持,促進風景名勝區的良性循環。
我國休閑旅遊消費的興起,不但促進了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且為風景區這一文化自然遺產的保護提供了穩定的財源、減輕了保護工作的財政壓力。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保護工作遇到了新的問題,帶來了新的壓力,若處理不當,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這些新矛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護與開發的矛盾:
保護強調盡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遺產特徵及其風貌,而當前的旅遊強調開發更便利的交通、食宿及其他娛樂休閑設施。盡管我們可以舉出大量兩者共同發展的實例,如泰山風景區大面積的綠化、殘址的修復、新登山盤道的開發等,但是兩者本質上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即使是偶爾一次處理不當,也會把遺產變成遺憾。
二)、著名風景區的擁擠問題:
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在中國風景區遊客擁擠的程度遠遠超過美國和歐洲。明顯的原因是:(1)、眾多的人口。(2)、相對方便的公共交通。(3)、人們收入水平與娛樂時間的迅速增加(雖然與西方相比還是很低的)。(4)對欣賞風景的渴望。
三)、標准問題:
隨著中國旅遊事業的發展,非常著名的風景區,如黃山、鼎湖山將不可避免地要求較高標準的服務設施。對於這些風景區是否可能為大量遊客提供高標準的服務設施,我是不樂觀的。即使是現在,在黃山風景區內建立和准備建設的旅館已毀壞了風景區自然風光,抵達風景區的交通和服務設施的規劃設計,只能通過風景區和當地的區域規劃相結合才可能解決,但這種協作還沒有在公園外部的區域規劃上體現出來。
四)、風景區經營的經濟問題:
中國有許多盈利風景區的經濟管理系統,然而在西方國家公園和風景區是國家所有,國家投資、國家管理,在風景區和公園中的商店、飯館、小吃和旅遊等服務設施一般是禁止的。建造其它一些服務設施也是非常謹慎的,有時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服務設施,在中國許多公園和風景區的收入來自公園內的小吃、餐館、茶室等服務設施。這種生產方式,按西方的觀點來說,是一種相互沖擊的收益:一方面期望保護公園的資源,而另一方面,為了多收而增加發展公園各種資源的私有性(集體所有)。我對中國的一些風景區,在風景資源管理以及旅遊管理感到特別的興趣。二、怎樣處理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
即要嚴格保護,又要積極開發,在積極開發的口號下,許多景區忘記了嚴格保護,將賓館飯店建到景點旁邊,更有甚者建到景點之內,山峰之上,驪山風景名勝區的華清池景點內建設了賓館,黃山頂峰玉屏樓建了旅館,隨著時間的推移,規劃建設的內容不斷增加,自然環境和原有景觀的面貌怎能保護得住呢?關鍵是如何處理好保護和開發之間的關系,有人說保護是為了開發,我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我認為保護與開發之間有三種關系。
一是保護為了長期保存,並不需要開發,例如黃山的猴子觀海、飛來石等奇石類的景物,遠而望之就可以了,不必近達:再如一個只供觀賞不準攀登的山峰,像桂林灕江風景名勝區中許多山峰不應當讓人攀登,我們觀賞它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不需要在近旁作文章,否則其可貴的特徵就會喪失。保護好長期的,完整的保存下來,就可了長久的供人們觀賞。
二是保護為了部分開發,不是要把保護的內容全面開發出來,例如古遺址,古墓葬,不需要把它全挖掘出來,而是經過研究挖掘它的一部分供人們游覽觀賞,開展科學考察,文化交流等活動。對風景名勝資源同樣應持這種態度,該開發一部分的就不能搞全面的開發。
三是保護就是為了開發,例如八達嶺的長城,保護它的目的就是為了開發出來供人們瀏覽時能攀登上去,象長城這類人工用磚石建造的古代工程或者建築都是需要登臨觀賞的。保護好,以提供游覽。
因此,要對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做具體的分析,根據景觀的實際情況,科學的規劃、慎重的開發,以便風景名勝區的珍貴景觀永久的保護下去。我國的風景名勝區在世界范圍內自成體系,它的特點比較明顯,即有自然景觀,又有人文景觀,環境又很優美,具有觀賞、文化和科學三方面的價值,處理好保護和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就可使我國風景名勝區的特點得到保護和發揚,這是我們搞風景名勝區管理工作者的職責。

總結
風景名勝區內大都存在旅遊設施較為混亂的建設,存在著破壞自然景觀、自然生態、設施配置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缺乏地域特色、形式風格雜亂等問題。無法體現出風景名勝區所應具有的品質。為了改善這種現狀不僅要從以上幾個方面著手,也應借鑒國外國家公園的管理模式,由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直接管理, 並試行特許經營等先進制度, 取得經驗後向其他風景區推行。也要從人民素質上提高,緊抓培養更多的景觀規劃的專業人員,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國家公園管理體系。

『伍』 哪位好心的朋友給提供一份生態園安全制度。有36來個人。 主要工種有養殖君子蘭.觀賞魚.採摘園.綠色蔬菜種

各辦局、三垟街道、直屬單位:
現將《溫州生態園管委會201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部門工作實際,制定工作措施,抓好貫徹落實。

二○一○年八月八日

溫州生態園管委會2010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2010年上半年,溫州生態園管委會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市委十屆八次全會的部署,圍繞年度重點工作目標,以建設「一園三區」為發展戰略,全力實施「六大行動計劃」,狠抓工作落實,全面推進了各項生態保護建設工作。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抓力度、重實效,加強生態環境整治保護
1.狠抓重點污染源整治。一是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強對已整治畜禽養殖點的監管,整治取締反彈的畜禽養殖6戶,還剩2戶畜禽養殖,已在落實整體取締和政策處理。開展網箱養殖專項整治,完成調查摸底工作,已整治減少130多隻,轄區內現剩網箱577盞。二是加快工業企業整治搬遷,強化日常巡查,開展巡查80餘次,巡查企業235家,發現新增企業18家,取締搬遷企業32家,動員外遷企業4家,涉及廠房面積1128平方米,還有3家企業正在動員外遷中。同時,加強對黃嶼拉絲基地的環保監管,成立拉絲基地管理領導小組,規范企業生產。三是加強河道路面保潔,通過招投標確定河道保潔承包單位,每月定期開展兩次河道保潔檢查,清理河道10條,清理面積5萬多平方米,清理河岸垃圾1000多立方,濕地河面水葫蘆、綠萍情況明顯好於去年。
2.完善村莊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一方面是加快市政道路配套管網建設,目前轄區內各市政道路的配套污水管網工程均已完工,共完成污水網管建設5.05公里。另一方面是加快搬遷村臨時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8個自然村莊生活污水生態化臨時收集處理工程,已經市發改委立項批復,進入政府采購招投標階段,即將進場施工,覆蓋率已達75%。
3.開展違章建築拆除整治。專門成立了環境綜合整治辦公室,加強日常巡查和聯合執法,土地、規劃部門每天進行巡查,聯合執法組每周定期檢查兩次,一有苗頭就立即拆除,堅決遏制現行違章。截至7月底,已組織開展違法建築拆除行動30多次,拆除違章建築53183平方米,完成市政府下達任務數53%,及時制止清理違法佔地5446平方米,完成違章拆後綠化6261平方米,完成任務數125%。
4.大力實施生態修復工程。組織實施了濕地一期公園外部分河道清淤,已完成園底前里後、黃嶼上頭甲等河道清淤2000多立方,完成任務數40%,並對非法侵佔河道行為及時進行清障,完成管家垟、長田岸、夏家牌等垟界清障 8900 立方。完成島嶼河岸生態駁坎工程2053米,完成任務數128%,並制定了濕地島嶼生態駁坎修復工程「以獎代補」暫行辦法,已在樟嶴村率先開展試點工程,加快河岸生態駁坎修復。加快樟嶴月季母本園的建設,已完成月季引種300多種,進一步豐富了濕地物種多樣性。
5.加強大羅山保護管理。召開大羅山生態保護座談會,加強工作交流,制定了溫州生態園大羅山保護目標責任考核辦法討論稿,細化、量化具體相關指標。制定了溫州生態園大羅山生態保護破壞情況調查暨宣傳教育月活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大羅山生態公墓規劃編制,大羅山生態墓地規劃在3月底完成公示後,經規劃、民政部門會簽,已上報市政府審批。
(二)抓進度、促發展,全面加快工程項目建設
1.加快工程施工進度。截至7月底,已累計完成總投資額2.1億元,占年度任務的45%。其中安置房工程,黃嶼西19#地塊已完成投資9400萬元,占土建工程45%,2號、3號樓已在辦理施工許可證;南仙花苑B地塊已完成投資6646萬元,占土建工程20%。市政道路工程,南仙路已完成總工程量73%;三垟大道已完成總工程量85%;黃嶼大道已完成總工程量56%;鐵道南北路已完成總工程量35%。景觀工程,西出入口已完成工程量2865萬元,占總工程量73%,綠化工程已完成91%;南仙堤完成綠化面積3萬多平方米。此外,加快即將開工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黃嶼東7#、東5—1#地塊安置房的套型修改;完成馬嶼垟舊村改造、小水潭體驗基地的工程招標,正在辦理施工許可證;完成中興大道方案設計和環評初稿;完成西出入口、南仙堤亮麗工程立項批復。同時,注重在建工程的質量安全管理,沒有發生工程質量、安全事故。
2. 扎實推進拆遷征地工作。做好黃嶼大道、三垟大道拆遷掃尾工作,完成拆遷協議臨轉正52戶,完成三垟大道加油站安置地徹圍牆工作,落實加油站拆除時間,及時做好拆遷戶和安置套型面積、分套情況數據統計。完成有關征地有償使用費結算、補償安置公告,做好三垟大道企業拆遷安置的供地等工作。
3.啟動舊村整治搬遷工作。繼續深化4個保留村的舊村整治規劃,已基本完成園底、沙河舊村整治規劃編制。全面啟動張嚴馮村整體搬遷工作,已完成拆遷前期調查、面積測算、拆遷計劃、安置初步方案等工作。同時,積極爭取落實濕地剩餘村莊搬遷安置用地。
4.做好規劃策劃工作。啟動生態園總體規劃修編,正在初稿編制階段。調整確定三郎橋控制性詳細規劃路網,完成大羅山—天河秀垟保護性規劃初稿。做好金澤流芳文化策劃和南仙堤「九仙飛練」文化策劃工作,努力提升三垟濕地形象。
5.加快休閑旅遊開發。加強對濕地旅遊的水上監管,在節假日、雙休日期間切實加強了對五福源景區的值班管理,未發生水上安全事故。做好水上手劃船項目的規范運營管理,加強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完成了五福源景區游步道兩側籬笆、濱水區域護欄以及夜間探照燈安設等工程。加強物業管理,完成與銀都大酒店的交接。
(三)抓民生、促和諧,加強街道社會事務管理
1.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扎實推進三垟街道教育衛生、計劃生育、社會保障、民政等公共社會事務,深入推廣農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完成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民第二輪免費體檢。加大計生工作力度,制定落實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簽訂村級計劃生育責任書,抓好計生信息大排摸、四項節育措施等工作落實。
2.加強安全生產管理。簽訂企業安全生產責任書1521份,完成整治隱患企業37家,排查「三合一」隱患企業35家,已完成整改30家;檢查無證無照經營單位18家,發現隱患12家,查封10家,取締食品加工點1家。開展「重劍」行動,檢查出租房2000多次,整改群租房75家,簽訂出租房責任書率97.3%。
3. 抓好社會綜治工作。簽訂基層綜治工作管理責任書,做好世博會期間安保工作,全面部署開展了「八類重點人員」的排查和穩控工作。高度重視人民調解工作,每月定期開展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排查,調處各類民間糾紛18件。加大禁毒工作,簽訂禁毒責任書,開展社區矯正,積極引導民間劃龍舟活動,保證了今年龍舟活動安全、文明、有序開展。
4. 切實解決民生實事。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完成園底、上垟、池底、應潭4個村的文化牆建設,修繕沿河民房立麵粉刷1.5萬平方。加強危橋管理,對轄區內的危橋、危房進行了全面的排查,完成「D級危房」第一批原拆原建審批27戶。
(四)抓作風、優環境,切實提升綜合工作能力
1.大力開展「轉作風、優環境」專項活動。自2月3日市裡召開「轉作風優環境」專項活動動員會以來,我委便以此為契機,結合生態園實際,大力開展「轉作風優環境」專項活動。一是制定實施方案。成立了專項活動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制定了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和具體要求。把這次專項活動列入管委會對各部門年度目標的共性內容進行考核,並作為黨風廉政責任制的重要內容,簽訂責任書,真正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加強動員宣傳。召開動員大會,傳達貫徹全市會議精神,並通過理論中心組學習、輔導講座等形式開展了有關學習會、討論會,組織學習相關文件精神,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三是扎實推進「一線工作法」。根據年度工作目標,提出了黨組成員每人領辦一件重要工作,形成《「一線工作法」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分解表》,化解基層矛盾,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四是整治庸懶飄浮惡習。嚴格制度管理,認真執行機關考勤、會議、財務、車輛管理等制度。加強對機關內部的效能督查,不定期對各部門開展紀律檢查,已開展12次全面督查和2次會議紀律檢查,把督查情況以《督查通報》形式予以通報。
2.全面提升綜合工作能力。一是爭取市政府批復建立溫州生態園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出台溫州生態園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已被列入市委市政府2010年重要工作責任制。目前,該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批復同意。二是實行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根據年度工作任務,制定了各辦局、三垟街道年度績效考核目標任務計劃表,將年度各項工作任務按部門職責逐項分解、責任到人。三是加強綜合協調工作,加強機關黨建工作,注重機關幹部思想、組織、作風、黨風廉政等各方面建設,切實提高全體幹部隊伍的綜合素質,增強科學發展本領。認真做好今年承辦的人大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目前已全部完成4件人大建議和2件政協提案的答復,面商率100%。四是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及時准確公開29條政府信息,其中文件17條,其他信息12條。未收到來自公眾的舉報、投訴、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件,並規范編制目錄備案,對擬公開信息進行嚴格的保密審查,做到本年度無一涉密文件被公開。
3. 切實加強財務保障工作。積極謀劃建設資金籌措,完成了3億元的銀行貸融資工作,其中以貸還貸2.3億,新增貸款8000萬元,落實市財政返回土地出讓金8000萬元。此外,還編制2010年工程用款計劃和總體預算,做好審計決定書有關存在問題的整改,完成固定資產賬務和工程履約保函的清理等工作。
4.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一是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出台了《生態園管委會2010年黨風廉政建設組織領導和責任分工》,將黨風廉政責任進行了全面分解細化,通過「三書兩報告」制度,形成「一崗雙責」的工作機制。二是加強黨風廉政教育,全面推進廉政文化建設,組織開展了「第五個黨風廉政教育月」活動,通過召開反腐倡廉教育大會、觀看廉政教育宣傳片、聽取服刑人員「現身說法」、組織廉政勤政討論會等活動,引導廣大幹部職工加強思想道德修養,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取得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三是啟動「排查崗位風險、健全防控機制」活動,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和工作安排,採取可行的舉措,明確責任分工,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任務得到落實,取得實效。
二、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2010年上半年我委生態保護建設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是生態保護管理難度較大,生態保護、修復工作還需加大力度。據調查,三垟街道範圍內共有60多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築,濕地內有工業企業、家庭小作坊700多家,網箱養殖500多家,嚴重影響三垟濕地環境質量。大羅山違章建築、違法建墳現象也層出不窮,這些問題都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二是個別工程進度相對緩慢,工程管理有待強化,征地拆遷工作還要加快推進。一些前期項目和在建項目,盡管有客觀原因,但施工組織不力,現場管理不力,政策處理不力。根據規劃,三垟濕地內4個保留村要進行舊村整治,但還在規劃階段;5個村要外遷,但工作還剛剛啟動一個張嚴馮村的整體搬遷,剩餘三個村的外遷安置用地尚未落實;今年要完成4.5億元的工程投資額,但目前只完成全年任務的45%;征地、拆遷安置工作要抓緊研究,休閑旅遊項目開發要早做策劃。一些工程要抓緊竣工,盡快出形象。
三是一些事關生態園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點工作未得到實質性突破。管理體制機制,雖然生態園財政分局已經市政府批復,但還未掛牌運作,與甌海區的關系目前還比較協調,但整體體制還未突破;大羅山開發利用工作更是困難重重,如何加快推進,還需進一步研究明確。
四是幹部隊伍建設的力度還有待加強。一些辦局、街道的幹部甚至是領導幹部主體意識不強,貫徹執行不力,一些幹部作風不實、辦事效率不高問題仍存在,良好工作氛圍還不濃厚。我們每個幹部都要靜下心來、撲下身子,深入一線,把目標定在每一個環節,把任務分解到每一個人頭,把措施落實到每一個步驟,堅決杜絕「上熱下冷、上急下怠、中層梗阻、力度遞減」的現象,要敢啃難的、敢碰硬的、敢抓亂的,真正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三、下半年工作計劃
剛於6月底結束的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要堅持生態省建設方略,不斷優化生態環境,努力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即將召開的市委全會,也將對溫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專門部署。我們全體幹部職工一定要堅定信心,克服困難,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生態園保護建設。2010年下半年,我委的主要工作思路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各項方針部署,圍繞年度工作目標任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定不移地實施「六大行動計劃」,努力把溫州生態園早日建設成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和生態功能示範區、低碳經濟休閑區、生態品質居住區。
(一)全力以赴狠抓環境整治
根據全市工作部署,深入開展溫瑞塘河綜合整治「攻堅200天,決戰811」活動,扎實推進「四大整治」。一要強化重點污染源的整治。全面取締畜禽業養殖,呂家岸村養殖點要在8月底完成整治,張嚴馮村養殖點要在10月底完成整治;開展網箱養殖專項整治,劃定禁養區、限養區,規范網箱養殖。加強對企業的巡查和監管,加快工業企業搬遷,仙岩工業園區地塊要有實質性的突破。加強市容環境整治,強化河道保潔管理,深化流動攤販和戶外廣告整治。二要加快市政管網系統建設。加快市政道路配套管網與城市主幹道的排污管網的連接,確保納管,進入全市排污管網,這項工作由建設管理局負責落實;完成黃嶼工業園區、園底村的污水管網建設工程2000米,這項工作由三垟街道負責落實;加快村莊生活污水處理化工程建設,其中沙河、丹東等保留村的生活污水接管,由總工室負責落實,搬遷村中的8個自然村生活污水臨時收集生態化處理工程要在8月完成招投標進場施工,年內完工,由資源保護局負責落實。三要完成年度拆違工作任務。強化聯合執法,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全年10萬平方米的拆違任務數。加強日常巡查,一有苗頭就立即拆除,堅決遏制現行違章。注重拆後鞏固管理,堅決防止出現反復、反彈現象。四要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加強月季母本園的建設,在三垟濕地一期公園范圍外開展部分河道人工清淤修復工程。深化「以獎代補」政策,推廣河岸生態駁坎工程。加強河面巡查,對非法侵佔河道行為及時進行清障清理。
(二)千方百計加快工程建設
加大政策處理,倒排時間推進工程施工,確保完成年度4.5億元的投資額。一要加快施工進度。年底,要竣工一批項目,具體要完成西出入口、三垟大道、黃嶼大道、南仙堤、鐵道南路、鐵道北路等6個工程的竣工;推進一批工程建設,重點是抓好安置房工程,黃嶼西19#地塊要完成1號、4-10號共8幢樓的結頂,2號、3號樓的6層以上結構;南仙B地塊部分樓完成10層以上結構;開工一批項目,年內要開工建設馬嶼垟農家樂、小水潭生態體驗基地、東5-1#地塊、東7#地塊安置房,北出入口、三郎橋安置房、中興大道要進場培方填土;加快一批項目前期工作,完成中興大道擴初批復,做好三郎橋片、黃嶼片安置房的前期工作。二要加快拆遷征地。加快拆遷協議臨轉正進度,做好拆遷掃尾工作,完成黃嶼大道裁決戶房屋拆除和宗祠拆遷,完成三垟大道加油站拆遷協議簽訂及房屋拆除,做好四個安置地塊的套型統計工作,啟動安置房摸墳前期工作。召開征地村工作會議,做好1000畝的土地徵用工作。三要加強工程管理。加強對施工場地的檢查督促,深入落實工程建設領域有關問題專項治理,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及時對安全隱患進行認真排查,注重施工進度、質量和安全,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確保工程安全施工,順利竣工。
(三)扎實推進舊村整治搬遷
一要深入推進張嚴馮村整體搬遷啟動工作。做好房屋評估、年限查證、拆遷補償款預算、政策制定等工作,要有實質性的突破。二要積極落實搬遷安置地塊。根據市領導召開的協調會議精神,積極與有關部門銜接協調,做好方案規劃控制,積極爭取落實新安置地塊。三要深化四個舊村整治規劃。完成園底村整治規劃批復,完成沙河村、丹東村、垟河村規劃初稿,並上報審批。推進濕地外黃嶼村、呂家岸村的舊村整治工作。
(四)積極謀劃大羅山保護開發
一要組織開展聯合執法大行動。充分發揮監督協調職能,落實大羅山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協調「兩區一市」組織開展一次聯合執法大行動,堅決打擊生態破壞行為。二要完成大羅山生態公墓規劃編制審批和大羅山地質遺跡調查以及評估初步方案。三要加快大羅山開發利用工作。做好環大羅山區塊和核心區塊開發規劃,組建投資開發建設公司,啟動項目的招商引資和政策處理。
(五)努力加快休閑旅遊開發
一要做好旅遊規劃。加快編制生態園旅遊規劃,在「十一」期間正式推出濕地旅遊短線,「元旦」期間推出濕地旅遊長線,並做好「水上、島上、晚上」文章。二要加強五福源景區管理。加強五福源景區的衛生、安全和物業規范化管理,加強手劃船管理,確保水上旅遊安全。三要提升區域整體形象。完成西出入口和南仙堤燈光亮化工程政府采購,進場施工。
(六)切實維護街道和諧穩定
一要推進社會事業和諧發展。深化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完善社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開展計劃生育專項治理突擊月活動,努力完成年度各項考核指標。二要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加大消防、安全生產隱患整治力度,開展聯合執法行動,提高C、D類隱患企業的轉化率,確保年內轄區不發生重大消防、安全生產事故。三要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重視信訪維穩工作,加大轄區不穩定因素排查力度,及時掌握社會動態,確保年內不發生群體性事件。四要狠抓基層組織建設。建立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研究部署好村兩委換屆選舉工作,抓好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千村整治、百村示範」工程創建和文明生態村建設。
(七)不斷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一要完善體制機制。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盡快理順委託管理體制,健全財政管理體制,進一步完善內設、派駐機構職責。落實好溫州生態園生態補償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制定專項資金的運作、申報、補償程序。制定《浙江省溫州生態園保護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充分做好政策調研,爭取完成《條例實施細則》初稿。二要加快規劃編制。做好生態園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爭取年底完成初稿。完善三郎橋片控規編制,啟動創建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的方案計劃。三要謀劃資金籌措。加大力度進行融資,積極爭取土地出讓金的返回,落實銀行貸款,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的溝通,爭取納入國開行授信融資范圍,保障工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四要強化作風建設。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深入開展「轉作風優環境」專項活動,加強教育、監督、制度建設。組織開展「排查崗位風險、健全防控機制」活動,健全權力運行監督和制約機制。大力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強化長效規范管理,加大對制度執行和效能監察的力度,不定期地開展監察,確保長效規范管理。五要加強內部規范管理。完善內部管理制度,規范人事和崗位管理,強化履職、效率意識,嚴格獎懲機制。認真開展機關黨建和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建設工作,健全信訪工作機制。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整體隊伍的綜合素質,增強科學發展本領。在幹部隊伍中廣泛開展「雙爭一滿意」爭先創優活動,大力增強爭先創優意識,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服務水平,打造幹事創業的團隊。

『陸』 目前我國旅遊方面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

國家有關旅遊業部分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一覽表
一、與旅遊法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旅遊法》
二、與旅遊景區管理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2.《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 3.《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規劃編制審批辦法》 4.《景區等級評定標准(評分細則)》 5.《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 6.《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管理暫行辦法》 7.《旅遊景區遊客中心設置與服務規范》 8.《生態旅遊區管理暫行辦法》
三、與旅遊規劃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9.《旅遊規劃通則》實施細則 10.《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 11.《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
12.《旅遊規劃設計單位資質等級認定管理辦法》 13.《旅遊扶貧試點村規劃導則》
四、與旅遊資源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及標准
14.《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 15.《旅遊資源保護暫行辦法》
五、與星級酒店、綠色飯店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16.《旅遊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17.《旅遊涉外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 18.《綠色飯店等級評定規定》
19.《綠色旅遊飯店評定標准(附附錄A、附錄B)》
六、與旅遊基礎設施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20.《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1部分:通用符號)》
(function() { var impMonitorUrls = []; var clickMonitorUrls = []; function visitUrl(url) { var img = new Image(); img.src = url; return img; } function visitAllUrls(urls) { for (var i = 0; i < urls.length; i++) { visitUrl(urls[i]); } } function addEventListener(node, event, func, useCapture) { node = node || document; useCapture = useCapture || false; if (node.addEventListener) { node.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 useCapture); } else { node.attachEvent('on' + event, func); } } function init() { var imgLink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mg_link'); if (imgLink) { addEventListener(imgLink, 'click', function() { visitAllUrls(clickMonitorUrls); }, false); } } function req_imp12() { visitUrl("https://ead..com/impression/wenku_post_json?p=-dbpOcYUoE_-YV--OZeVyswn_H_FMp9gMHSBRZEBcHmgUqGz3b_AVGTgmW7j5XK0O8T8HSD04w7EsICN-_TM9GlF8atpnuSgO3aTrRBzt-hexwo3rLh4-bLfVAdlnvKK9rlwE1ei2p255d1csY_BjrtFuZZys04Z1HCd2kbVvVq-ndjJ2AvLw7II-CGIun1eh9wMi3cT3miigfv_CN47Ptj3z-Av3l2MwfCe3croyr6b_hSULs_j9cIS_&price=0"); visitAllUrls(impMonitorUrls); init(); } if (window.attachEvent) { window.attachEvent('onload', req_imp12); } else if (window.addEventListener) { window.addEventListener('load', req_imp12, false); } }) (); .proct { position: relative; } .adv-logo { position: absolute; bottom: 1px; z-index: 100; } .ad-label { left: 1px; } .dsp-logo { right: 1px; }
21.《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2部分:旅遊設施與服務符號 )》 22.《旅遊廁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 23.《旅遊購物場所服務質量要求》 24.《旅遊滑雪場質量等級劃分及其評定》 25.《旅遊景區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規范》 26.《綠道旅遊設施與服務規范》 27.《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 28.《無障礙設計規范》
七、與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法律法規及標准
29.《美麗鄉村建設指南》
30.《民族民俗文化旅遊示範區認定》 31.《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
八、其他
3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3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35.《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范》 36.《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准》
37.《中國旅遊強縣標准(試_行)國家旅遊局》 38.《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檢查標准》

『柒』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規劃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鑒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來召開了多次高規格現場會和工作會,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開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即規劃與落實的關系、省與市州(林區)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系。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盡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優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系,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系,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系;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系。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宏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陽市襄城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余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斗,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佔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佔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組織機構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辦公室,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經頒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辦法》。《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產業優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後續政策已經起草完成,正在廣泛徵求意見,擬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陸續審定出台。

『捌』 和旅遊相關的法律法規

1、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行政許可辦法

2、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安全管理辦法

3、文化和旅遊部 旅遊法

4、文化和旅遊部 大陸居民赴台灣地區旅遊管理辦法

5、文化和旅遊部 導游管理辦法

(8)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以下是規范性文件,非法律法規,均來自於文化和旅遊部:

1、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加強旅遊誠信建設實施失信聯合懲戒的通知

2、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出境游市場監管的通知

3、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換發電子導游證相關事宜的補充通知

4、辦公室關於加強出境旅遊管理規范出境旅遊經營的緊急通知

5、國家旅遊局關於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維護遊客合法權益的通知

6、國家旅遊局辦公室關於領隊管理工作有關事宜的通知

『玖』 全國首批低碳旅遊示範區有哪些家

19家被遴選為低碳旅遊示範區的旅遊景區,分別是安徽·黃山風景區、陝西·華山風景區、陝西回曲江大雁答塔·大唐芙蓉園、江蘇水鄉·周庄景區、江蘇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江蘇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江蘇常州·春秋淹城景區、江蘇無錫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上海野生動物園、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區、四川·九寨溝風景區、四川峨嵋山·樂山大佛風景區、山西·平遙古城、山東威海·劉公島風景區、廣東深圳·觀瀾湖度假村、河南·港中旅嵩山少林寺風景區、吉林·通榆向海景區、黑龍江伊春·梅花河山莊度假村、寧夏·沙湖旅遊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