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與歷史文化論文

旅遊與歷史文化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10 00:58:39

Ⅰ 請高手幫忙指導一篇關於歷史文化旅遊的手勢論文題目

歐洲風土人情和部分國家簡介歐洲國家有著西方人關於數字、顏色、花卉及動物的許多共同忌諱。西方人普遍忌諱「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於基督教傳說。西方許多國家都把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另外,在中國分別被認為吉祥、喜慶、長壽的大象、孔雀、仙鶴等動物圖案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被列於忌用之列,被分別視為蠢笨(英國)、淫婦(英、法國)和蠢漢(法國)的代稱。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歐洲各國都擁有許多各自的特點。如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表示告別,是把手背向對方招手。因此記住下述關於歐洲國家各自民族文化習俗特點的提示,對於跨國文化經貿活動的展開將是非常有益的。
德國人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奧地利人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法國人給人印象是最愛國的,即使英語講得再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且毫不讓步。對穿戴極為講究,在會談時盡可能穿最好的服裝。
盧森堡人是日耳曼人的後裔。由於國家小,多數人中午駕車回家吃飯,午間是不辦公的。
荷蘭人曾是歐洲最傳統的民族,愛清潔、講秩序,做生意時希望你在到達荷蘭前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面積55.16萬平方千米,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5850萬,主要為法蘭西民族,少數為阿爾薩斯、布列塔尼、科西嘉等民族。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官方語言是法語。法國本土劃分為22個大區,大區下設96個省。境內多平原、丘陵,河流眾多,水量豐富,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充分。法國經濟發達,交通運輸、電信、旅遊、紡織、服裝、化妝品、食品等均具優勢,尤其是香檳酒、白蘭地酒、香水和服裝等世界著名。法國美麗的城市、豪華的王宮、珍藏無數文化瑰寶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阿爾卑斯山的雪峰,以及膾炙人口的法國大菜、醇香甘美的葡萄酒,都令人心曠神怡。名勝有盧浮宮、凡爾賽宮、波旁宮、愛麗舍宮、盧森堡宮、巴黎聖母院、蠟像館、凱旋門、天然動物園、藍色海岸等。其中,科米原始森林、扎莫希希古城、布爾日大教堂、阿爾勒城、加爾橋、斯特拉斯堡和大島、聖米歇爾山及海灣等20多處名勝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首都巴黎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屬歷史名城。街道整潔,綠樹成蔭,到處都有五彩繽紛的花壇和噴泉,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香水馳名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巴黎時裝更是新穎別致,巴黎不愧為「世界時裝城」。市內除眾多宮殿外,還有艾菲爾鐵塔和布洛涅、萬塞納森林,以及426座公園。主要城市有全國最大港口馬賽,陶瓷中心魯昂和以博物館聞名全國的里昂等。主要節日有聖靈節、聖喀德琳娜節、聖誕節和新年等。
盧森堡:
盧森堡大公國位於西歐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2586平方千米,是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人口41萬,主要是盧森堡族。97%居民信奉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通用德語。全國共有3個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樹木稀疏,景觀遼闊。南部河谷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有許多中世紀的古城堡,境內有大小城堡130多個,其中最大的是首都盧森堡。
比利時:
比利時國旗從左到右由黑、黃、紅三個長方形組成。黑色表示悼念在1830年獨立戰爭中犧牲的英雄;黃色象徵國家的財富和豐收;紅色象徵愛國者的生命和熱血。
荷蘭:
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部,瀕臨北海。面積4.15萬平方千米。人口1557萬,主要是荷蘭族。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荷蘭語和費里斯語為官方語言。全國共分12個省。地熱低窪。是世界著名的「窪之國」。境內湖泊星羅旗布,運河縱橫交錯,到處綠草鮮花,整個國家像座大花園,故稱「西歐花園」。這里經濟發達,尤其盛產花卉,所以又有「花卉之國」的美譽。境內風車隨處可見,也有「風車之國」之稱。
首都阿姆斯特丹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50多條運河,縱橫交錯,層次井然,船隻在運河中可自由航行到市區任何地方,素有「北歐威尼斯」之稱。市內有很多古老建築和40多家博物館,如王宮、皇家博物館,梵·高紀念館等。主要城市有「歐洲最大、最美麗的村莊」海牙和「歐洲最現代化的城市」鹿特丹等。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面積35.7萬平方千米。人口8164萬,90%以上為德意志人,其餘為丹麥人、荷蘭人等,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通用德語。全國劃分為16個州。
德國歷史悠久,文化博深,養育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恩格斯,作曲家巴赫、貝多芬、舒曼、理查德;以及科學家愛因斯坦等。主要民俗有「狂歡節」、「啤酒節」等。旅遊名勝有:歷史名城波茨坦、文化古城海德堡、梅瑟爾坑化石遺址以及萊茵河兩岸「葡萄國之路」和眾多具有歷史民俗特色的博物館。其中已有十多處名勝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旅遊的最佳季節為每年的5—10月。德國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首都柏林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市內有著名的菩提樹大街、「柏林牆」、「水晶宮」、亞歷山大廣場等名勝。漢堡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歐洲最現代化的大型港口,慕尼黑工業發達,啤酒聞名世界,每年一度的啤酒節就在此舉行。
瑞士:
瑞士聯邦是位於歐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709萬,主要是瑞士人,還有法蘭西人、義大利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境內多山,地勢南高北低,有「歐洲屋脊」之稱。河流、湖泊、冰川眾多,水力資源豐富,是世界上開發利用水資源最高的國家。經濟發達,以工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為主。工業中的鍾表業歷史悠久,產量居世界前列,又譽稱「鍾錶王國」。境內高山寒冷,谷地溫和,風景優美,環境舒適,有「世界花園」之稱,是世界著名旅遊中心之一。
首都伯爾尼是全國政治中心。城內有1000多家鍾錶店,被譽為「表都」。各國駐瑞士的大使館、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都設在此地。被稱為瑞士經濟之都的蘇黎世,不僅是全國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內有120多家銀行,50%為外國銀行。日內瓦是著名的國際城市,聯合國歐洲總部、國際紅十字會、國際衛生組織等240多個國際機構設在這里。市內有美麗的湖濱大道、富有特色的哥特式建築,以及歷史藝術博物館、大劇院等名勝。
主要節日有牧人節、蔥頭節等。
義大利: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包括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等,它像一隻漂亮的皮靴伸入蔚藍色的地中海。面積30.128萬平方千米。人口5719萬,95%以上是義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全國共分20個區。義大利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曾有過鼎盛的羅馬帝國時代和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現在經濟發達,是西歐四大強國之一。海陸空運輸系統先進,羅馬和米蘭為國際航空港。旅遊業發達,米斯泰爾的本篤會女修道院、卡莫尼卡河谷岩畫、馬泰拉的岩洞、威尼斯及瀉湖、阿爾貝羅貝洛的石頂屋、佛羅倫薩、聖吉米尼亞諾、羅馬、比薩教堂廣場等多處名勝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其次,還有世界著名古跡之一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龐貝古城、聖瑪麗亞修道院等名勝。
首都羅馬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寶庫之一。是義大利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名勝眾多,有「露天博物館」之譽。主要城市有:米蘭、藝術明珠佛羅倫薩、水城威尼斯。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共和國位於亞平寧半島的東北,四周與義大利接壤。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2.5萬,居民主要是義大利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義大利語為國語。首都聖馬利諾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旅遊觀光的勝地。除首都聖馬利諾市外,全國由包括聖馬利諾城堡在內的9個城堡組成。全國多山。氣候溫和,屬地中海式氣候。經濟對義大利有很大的依賴性,主要靠旅遊業和郵票發行業,有「郵票王國」的稱譽。
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西北角的高地上,是著名的「國中之國」和「城中之國」。面積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其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教皇宮、政府大樓、梵蒂岡博物館、圖書館等地。人口1380人,主要是義大利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為其官方語言。梵蒂岡無工農業,郵票業較發達。旅遊業發展快,是歐洲和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天主教堂。首都是梵蒂岡城。

Ⅱ 我要寫論文,歷史文化類旅遊資源開發方面的,怎麼寫較好啊請大家幫幫忙!!!萬分感激!!!

資料提供:論文自己寫喲!權當參考

白元鄉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寶村的清涼寺、水牛溝村的凈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張文德有《春日游凈土、清涼、金山諸寺》詩:「晚來汲露煮茗芽,古寺無人犬護家。座上真文余貝葉,階前雲氣繞曇花。蒲團半納隨藜枝,舍利多珠隱木瓜。為問老僧何處去,白雲深鎖眾峰斜」。三寺所在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從遠處望去,一尊巨型觀世音菩薩仰卧伊河東岸。

伊川名勝古跡觀音凈土的圖片

觀音頭朝龍門,腳登金山,頭部前方有村曰「土門」,按當地口語稱「頭門」,意為佛頭之門。土門遺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繪有日月運行,一年四季的歷法圖案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土門彩陶缸伊川缸的圖片

七千年前畫有太陽月亮一年四季運行圖案的伊川土門彩陶缸

清涼寺位於觀音眼角之下,佛淚下落,清涼無比。觀音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寶」,地方口語即稱「下巴(兒)」。觀音腹部位置是凈土寺,腳的位置是金山寺。凈土寺在隋唐時為皇家寺院,名為東都凈土道場。

隋大業七年(611年),偃師人陳瑋隨其二哥陳素在凈土寺出家,法號玄奘。他於武德九年(626年)離開凈土寺到京都長安,貞觀元年(627年)由長安出發,去西域(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親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有唐玄奘在凈土寺出家的記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筆孤征。」《舊唐書》載:「僧玄奘,娃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於東都凈土道場。」凈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凈土禪寺記》石碑,洛陽各縣寺院主持均有簽名,證明白元鄉的凈土寺就是歷史上東都洛陽凈土寺,目前該寺已修整一新接待遊人。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鄉凈土寺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凈土寺的圖片

4、莊子蝶夢

白元村東的蝴蝶山下,有莊子隱居的蝴蝶洞,《中國文物地圖集》記載,白元村有《莊子洞》和《周漆園吏莊子墓》。莊子墓僅存一小土丘,莊子洞保存完好,洞內有泉水湧出,被稱為「不老泉」。莊子洞內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結核,朦朧看去這些石結核猶如各種姿態的蝴蝶。《莊子•齊物論》記其事:「昔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莊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則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宣傳哲理。風格幽默,想像豐富,具有濃厚浪漫色彩。他講到鯤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寫皰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奇......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有餘地矣。」此外,象「螳螂擋車,不自量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後邊有獵人」、「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莊子》之書。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其學說是治國、齊家、修身的哲學,也是長壽之道。

5、杜康醉牛

葛寨鄉黃兌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頭朝東南,牛首似鑽入山中,據傳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溝水庫,過黃棟樹村,在煙澗村北與明水會合,經雙頭附近入伊河,北魏《水經注•伊水》記載此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隸汝州全志》記「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水經注名康水」。此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煙澗村製作的青銅器精美絕倫,中央電視台《歷史中國》專題報道,聞名中外。

伊川名勝古跡煙澗村青銅器的圖片

相傳杜康避難於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聞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宮,就把頭鑽向山中,從遠處看牛山,確實象一頭鑽頭不顧尾的大牛。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1996年《考古》上刊載,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時期的精美酒器.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洛陽伊川出土公元前1880年的酒器

常川鄉有杜溝、康溝、康莊、土溝水,城關鎮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江左有杜康避難的「綸氏」邑。杜康遺址遍布伊川大地。青牛不醉才怪呢?

6、聚仙泉聲

沿著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白元鄉雙頭村與葛寨鄉雙頭寨村之間有一個「三年兩頭過神仙」的道觀「升仙觀」,又名「聚仙觀」。相傳八仙在此聚會,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們由此越伊河,飛海山,會西王母,各施飛升本領,留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典故。附近還有「呂洞賓戲牡丹」的「牡丹窯」。

聚仙觀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從石縫中湧出,仔細聆聽,似琴聲,似鶴鳴。有時泉音如高山流水,來自天際。俄而又似雨過竹林,龍出深澗。故此泉稱明(鳴)泉,今稱迴音泉。《山海經•中山經》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鳴)水出焉」。《水經注•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東北流與明水會,西南流入於伊水。 」鳴泉水是優質礦泉水,飲之延年益壽。昔日求水者絡繹不絕。如今鳴泉被村裡出租給有人搞礦泉水開發而封閉,遊人只好望泉興嘆了。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7、龍嶺銀光

水寨鎮韋村東黑龍溝古有龍玄寺,玄在漢代四靈中為玄武,即蛇龜,也叫龍龜。蓋因從呂店丁流西河盤龍山普明寺向西,至水寨龍玄寺的地形為一巨型龜狀,稱龍嶺寶 地。在龜背的陽坡上,有後梁太祖朱溫墓宣陵,唐代著名的牡丹園也建在天王院。白沙鄉小王村有九龍洞,石嶺村有唐相姚崇故宅。

古時傳說站在伊河西的山嶺上,有時可見到龍玄寺一帶有銀光閃耀,被稱為寶光,但到實地卻找不到寶光發自哪裡。據說七十年代初,確定秘密軍工158廠址時,在飛機上曾看到龍玄寺一帶閃銀光。

龍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為龍泉寺。中外合資豫港龍泉電力集團和豫港龍泉鋁業公司建在龍泉寺附近。不僅成為伊川縣的支柱產業。而且是花園式工廠和旅遊勝地。千古傳頌的龍嶺銀光,如今成為現實,那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電和鋁不正是炫耀光輝的銀光嗎?

8、萬安盤龍

呂店鄉丁流西河村古有盤龍山普明寺,現寺已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許多古代碑刻。還有古蓮花橋,流傳有「橋上路,路上橋」的傳說。普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繞寺而過。水東為石山,層層斜狀石線紋理如巨龍之紋,故名盤龍山。水的西面為土嶺,以S線分界,極象常見的陰陽圖。惠水又稱湮陽水,諧音即「陰陽水」。

以盤龍山為南北軸線,北邊萬安山下呂店鄉梁溝有魏文帝曹丕陵,南邊半坡鄉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游獵好去處。《水經注》載:「魏文帝獵於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資治通鑒》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此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Ⅲ 歷史文化資源在風景區的作用 論文

淺 論 旅遊 景 區 挖掘 和 利 用歷 史 名 人文 化 資 源 的重 要 性 230022 摘 要 歷史名人文化是旅遊景區的靈魂 綜 合競爭力 關鍵詞 歷史名人文化 靈魂 旅遊品牌 挖掘和利用歷史名人文化, 綜合競爭力 求文化之源 追尋人文之根付諸行動 [ 3 ] 挖掘和利用歷史名人文 化資源, 可以吸引遠在異國他鄉的華人 不辭辛苦而來 並可以給 旅遊景區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可以藉助的歷史名人優勢 廣交 朋友 以保證旅遊景區發展渠道的暢通 通過名人資源的開發可 以維系一批人 從而也就使得旅遊景區發展增加了新的紐帶 三 歷史名人文化具有體驗旅遊的價值 越來越多的遊客 特別是文化層次較高的遊客 都不滿足於 象 而要求 實 希 望親身經歷異地的人文活動 親身體驗異地的人文旅遊資源 [ 4] 旅遊從本質上講是就是人們離開慣常環境到其他地方去尋求某種 體驗的一種活動 到海濱去旅遊 是為了體驗海洋的自然環境與 在此環境下形成的社會人文生活 到歷史名城去旅遊 是為了體 驗那裡前人創造遺留下來的人文環境 到國外去旅遊 是為了體 驗那裡的異域風光 異國風情 從這個意義上講 旅遊經濟就是 人們去異地體驗的全過程的服務經濟 旅遊景區通過挖掘和利用 歷史名人文化資源 營造一種獨特的旅遊氛圍 就能讓遊客獲得 一個美好的體驗 遊客在觀賞歷史名人文化景觀的同時 還能從 中感悟到歷史名人的精神世界 它們既能夠大大豐富遊客的人生 閱歷 增加遊客的學識 同時又使遊客遠離了城市的喧囂 而置 身於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和詩情畫意的景區山水風光中 給遊客 以新奇 刺激 震撼 悠閑的生活體驗 四 歷史名人文化具有教育旅遊價值 歷史名人文化具有教 育作用 為了文化方面的原因去旅遊亦稱為修學旅遊 文化型旅 游動機主是為滿足增長見聞 接受教育 擴大視野等求知慾望 [ 5] 他們 指遊客 常有一定的文化修養 注重景點探源和尋覓人 文景觀的文化遺跡 願意參加各種專題旅遊活動 [ 6 ] 組織青少年 到歷史名人故居 歷史事件發生地旅遊參觀 是愛國主義 社會 主義教育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發展起來的紅色旅遊更能體現旅 游的教育價值 歷史名人文化猶如一面旗幟 主導著人們的思維 決定著人們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 她能鼓舞人 激勵人去熱愛 自己的國家 熱愛自己的家園 並且盡力為其做出自己的貢獻 五 歷史名人文化具有學術旅遊價值 歷史名人文化的內 涵極為 豐富 這些文化 對人們有極大的 影響 是旅遊景 區的精 具百折不撓之精神 張學良的青年人格素養觀是建立在對歷史 的考察 對當時社會現狀的分析以及對青年群體成長發展的特點 和規律的認識的基礎之上的 當然也包括張學良自身的切實感受 和直覺體悟 由於歷史環境的差異和個人因素的影響 他的青年 人格素養觀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濃厚的個人特徵 綜上 青年價值觀 青年教育觀 青年人才發展觀 青年 人格修養觀是張學良青年觀思想中最主要的幾個方面 這些觀點 相互關聯 相互滲透 相互補充 有機互動 內在統一 形成了 一個嚴密而科學的青年觀思想體系 這里有張學良對前人思想的 繼承 也是這位愛國將軍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對青年問題的 理性思考 研究其基本內容並賦予其現代價值 對於我們今天加 強青年工作必定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 1] 畢萬聞 [ 2] 唐德剛 2002 301 有助於打造具有特色鮮明的旅遊品牌 有助於提高旅遊景區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閑暇時間的 增加 人們出行旅遊的形式正發生著質的變化 即從傳統的觀光 旅遊向現代休閑旅遊轉變 旅遊的目的也從傳統的開闊眼界 增 長 見識 向通過旅 游使身心得到休 閑放鬆 陶治 生活情趣等轉 變 旅遊過程中的文化色彩 文化意韻日益濃厚 旅遊文化正逐 漸成為旅遊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要素 成為各國或地區旅遊業參 與旅 游市場競爭成敗的關鍵 一 歷史名人文化是旅遊景區的靈魂 與物質產品不同的是 雖然旅遊文化產品要進入消費領域一 般必須具有物化形態 但起決定作用的 還是產品中所包含的文 化價值等非物化形態的東西 這是旅遊文化產品的本質 人們去 旅遊 主要是注重旅遊景區內在文化價值 消費其蘊含的觀念形 態的文化價值 這是 與物質產品的根本區別 歷史名人實在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 [1 ] 歷史名人代表的歷 史名人文化 是旅遊文化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借用歷史名人效 應把歷史文化再現在遊客面前 使歷史文化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與 今天的遊客對話 這是文化資源商品化的產物 一個旅遊景區的 輻射和吸引力 主要是靠文化 尤 其是歷史名人文化 一 歷史名人文化具有觀賞旅遊價值 已故作家王小波曾 經說過 真古跡使人留戀之外 在於它歷史滄桑直至如今 在它 身邊生活 你才會覺得歷史還活著 [ 2] 旅遊景區都有豐富歷史名 人文化 物化形態的歷史名人文化 如地面文物 祠堂 古建築 古牌坊 古街鎮 古村落 古巷裡更是比比皆是 這些物化形態 的歷史名人文化不僅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 而且具有很高的藝術 觀賞和科學研究價值 能夠很直觀地滿足遊客的視覺享受和緬懷 歷史 抒發懷古之情 思古之幽的精神追求 因而具有極高的旅 游 觀光價值 二 歷史名人文化具有尋根旅遊價值 當終於走了這個無 奈的階段之後 人們便急匆匆踏上了旅遊的路 看過了許多的山 山水水 體識了不同的風土人情 算是有了一些旅遊的閱歷之後 當再盤算新的旅遊目的地時 便會尋求更高的境界 這就是把尋 解決國家問題 如果國家問題不能解決 則個人問題永無解決之 日 這種辯證的 將青年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統起來的觀點 充分體現了張學良的救國思想和救國要求 也體現了張學良對救 國人才的迫切渴求 他的這一思想 從根本上說 是其青年價值 觀思想在青年人才發展領域的擴展和延伸 這一思想指導下 以 大 力弘揚愛國主 義教育為特色的 東北大學培養 出一大批救國人 才 許多東北大學的學生 在國家危難的關鍵時刻 毅然投筆從 戎 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張學良努力培養救國人才的教育理想 也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書寫了獻身於民族解放事業的華美篇章 四 青年人格修養觀 人格修養是指個人的道德品質 思想達到的一定水平 張學 良具備高尚的人格修養 堪稱是人世的楷模 在注重加強自身人 格修養的同時 張學良對青年人格修養方面也尤為關注 張學良 主張對青年學生推行人格教育 在五育並重的辦學方針中 他非 常重視對青年學生的品德教育 1929 年 7 月 1 日張學良校長在東 北 大學首次畢業典 禮上發表講話 談了他對畢 業生的六大希望 一勿自滿 二學與德俱進 勿懈怠 三打破嚴劣環境 努力奮 斗 四做事有恆 五本良心做事 為社會服務 六為東大爭光榮 張學良文集[ M . 北京 新華出版社 ] 王書君 張學良世紀傳奇[ M . 山東 ] 1992 友誼出版社 現代企業教育 M ODERN ENTERPRI SE EDUCATI ON 157 學 術 論 壇 對當前我國高校 圈地 熱的理性思考 541004 本文首先對高校熱衷圈地 杜啟平 熊 霞 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廣西 桂林 摘 要 高校飛速擴招必然導致其校園佔地面積的增加和邊界的擴張 其直接表現形式即所謂的 圈地 興教的現象進行描述 然後對其背後的動因進行剖析 以期引起人們對這一現象有一個更加理性的思考 關鍵詞 高校 圈地 動因 理性思考 九十年代末以來 我國普通高校連續的擴招使我國的高等教 育在今天已從步入了大眾化的時代 隨之高校的 圈地 熱現象 也似乎進入了 大躍進 的時代 僅從 1999 年到 2001 年 全國普 通高校新增校舍建築面積 1 億多平方米 相當於新中國成立後高 校校舍建築面積總和的 1. 1 倍 初步分析表明 普通高校僅從 1998 華 是靈魂 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通過研究歷史名人文化 就 可以了解與弄清當時中國社會的真實情況 此外 旅遊景區保存 了大量的歷史名人文獻資料 擁有別處無法替代的物化的人文景 觀 研究歷史名人文化 就不能不身臨其境 因此 歷史名人文 化具有極高的學術旅遊價值 二 挖掘和利用歷史名人文化資源, 打造具有特色鮮明的旅 游品牌 現代旅遊競爭的實質就是品牌的競爭 研究 挖掘歷史名人 逐漸形成歷史名人文化旅遊品牌 對旅遊景區的發展尤為重要 毫無疑問 深厚的歷史名人文化底蘊是旅遊景區最為悠久和最為 顯著的品牌優勢 對旅遊市場來說 品牌是一種商品的標志 在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品牌代表著一種商品的質量 性質 效用 文化內涵 市場定位和消費者的程度 鑄造旅遊休閑業品牌 應 該重視旅遊景區的歷史名人文化挖掘和利用 歷史名人文化有助於旅遊景區形成鮮明的個性 旅遊文化 尤其是歷史名人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 持本民族 特色的必然要 求 同時 由於歷史 名人文化具有 地域 性 民族性 傳承性等特點 很難為他人所模仿和復制 因此 在競爭中就減少了可比性而具有壟斷性 這一特徵使歷史名人文 化易成為一國或地區旅遊業中的核心競爭力 並因此而形成自己 的特色和 品牌效應 從而使 該地旅遊業更 有吸引力 更具競 爭 性 更有持久力 景區根據本景區人文資源的不同 尤其是歷史 名人文化資源不同 為每個景區確定一個明確的主題 使之具有 獨特的個性 這些景區蘊含的文化個性 為景區打造具有特色鮮 明的旅遊品牌提供了保證 挖掘和利用歷史名人文化 追求個性 講求品質, 是打造旅 游品牌的關鍵 品牌需要精心打造 要精心設計 歐洲的旅遊景 區 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們文化底蘊厚重 風格各異 很少見到 雷同抄襲現象 無論是古羅馬 佛羅倫薩 威尼斯 還是國際大 都市巴黎 布魯塞爾 座座堪稱為文化藝術宮殿 建築博物 館 走進這些地方 就彷彿走進歐洲歷史 各個時期 各種流派 的建築交相輝映 旅遊景區都存在獨特的歷史名人文化資源 各 個旅遊景區如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文旅遊資源 特別是歷史名人 文化資源 就能使旅遊景區個性突出 魅力無窮 只有這樣 才 能打造出景區的旅遊品牌 三 力 當今時代 文化與經濟 政治日漸共融 文化在提高旅遊景 區綜合競爭 力和增強旅遊 景區發展後勁中 的地位和作用 愈顯突 出 文化發展已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 看一個旅遊景區是否 有吸引力和競爭力 最重要的是看它的文化資源 文化氛圍和文 化發展水平 從某種程度上講 旅遊景區應以文化論輸贏 歷史名人文化能夠提升旅遊資源的品味 為旅遊景區注入新 的活力 旅遊是歷史名人文化開發的有效載體 能促進歷史名人 挖掘和利用歷史名人文化資源, 提高旅遊景區的綜合競爭 年到 2001 年學校佔地面積總和增加了 80 校舍佔地面積增加了 [ 1] 各地高校爭相在校園面積和規模上大做文章 70 在一些人的 心目中 所謂的大學就是一味的求大 有讓人嘆為觀止的校園占 地面積和令人羨慕的高樓大廈 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 大勢的擴 張邊界 圈佔地盤 使高校佔地面積如同滾雪球一樣 越滾越大 文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歷史名人文化和旅遊是相互依存和 促進的 它們之間的互動與整合有利於景區的文化 經濟 社會 的協調發展 旅遊景區要體現地方文化的內涵 挖掘歷史文化名 人的含金量 要加大歷史名人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 充分發 掘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打造富有特色的歷史文化景觀 凸現燦 若群星的歷史名人效應 只有這樣 才能讓歷史文化與旅遊景點 交相輝映 讓遊客留住旅遊景點的記憶 歷史名人文化是旅遊景區發展的推動力 在旅遊景區發展進 程中 凡是歷史名人文化和自然景觀能夠得到很好結合並弘揚光 大的時候 旅遊景區便出現昌盛繁榮 反之 則會走向沒落衰敗 毋庸諱言 一個社會一個時代之需要歷史名人 在於其文化與 精神的倡導與追隨者怎樣發掘這些歷史名人之底蘊並巧妙地與時 代與社會相吻合 一旦歷史名人被賦予了這種時代之文化視角 它便往往具有一 種燭照與啟人 心智的魅力 其 所釋放的文化 素 養 便能很好地被吸收與借鑒了 [ 7 ] 歷史名人文化挖掘使旅遊景 區充滿旅遊活力 歷史名人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保護不夠 不僅 使旅遊景區魅力不夠 還留不住遊客 只有將旅遊開發根植於歷 史名人文化的土 壤之中 才能使 開發出的旅遊 產品受到遊客歡 迎 只有賦予歷史名人文化內涵的旅遊景區才更具魅力 才能留 住遊客 歷史名人文化和旅遊需要互動和整合 構築大旅遊的戰略格局 必須依託歷史悠久 底蘊深厚的文 化 獨具風格的 歷史名人文化是 發展旅遊的品 位極高的人文資 源 有著較強的開發價值和觀賞價值 把歷史名人文化與豐富的 自然景觀融為一體 科學組合 對國際國內旅遊者有很強的吸引 力 歷史名人文 化與旅遊景區兩 者只有相互交融 才能相輔相 成 相得益彰 構成難得的形神兼備 風骨神韻渾然一體的旅遊 資源 要以大文化 的視野審視歷 史名人文化 把 握歷史名人文 化 注入新內容 注意挖掘歷史事件 歷史人物背後的旅遊價值 增加自然景點的旅遊魅力 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廣大遊客中具 有深廣的影響 一旦與旅遊景區景點聯系起來 便會產生出意想 不到的吸引力 增添了旅遊的氛圍情調 使旅遊具有更多的文化 內涵 吸引更多遊客 參 考文獻 1. 陳家興 歷史名人的幽思 百家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1年01月03日第十版) 2. 暮賓 主編 中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助游 代序 石 油工業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3. 成有子 許志宇主編 中國歷史文化尋蹤游 代序 海天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4. 曹詩圖主編 旅遊文化與審美 武漢大學出版社 第 268 頁 5 6. 陳琦 陳紅主編 旅遊心理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 68頁 69 頁 2006年出版 7. 陳家興 歷史名人的幽思 百家談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01年01月03日第十版) 158 現代企業教育

Ⅳ 關於河南傳統與歷史的論文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歷史上, 河南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和商城鄭州。

悠久的歷史為河南留下了極為珍貴和豐富的文物古跡,歷史學家稱河南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這里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以少林武術發源地名揚四海的「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分別於2000年和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 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蘇秦、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司馬光,佛學家玄奘等等。他們都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驕傲。河南是中國姓氏發源地最多的省份,是台灣70%的客家人,48個姓氏的祖居地。近年來,海內外華人來豫尋根者絡繹不絕。

此外,蘊含著豐富文化內容的鄭州少林武術節、洛陽牡丹花會、開封菊花節影響巨大,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客商的到來。......

Ⅳ 求一篇旅遊文化的論文.

游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Ⅵ 如何看待中國歷史文化論文

你是想寫歷史給我們帶來的啟發還是單獨寫什麼時期的歷史?多看幾篇歷史書籍或者論文,給你舉個例子像歷史學研究、等,結合幾篇的精華,自己總結思考。

Ⅶ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進程論文 3000字

文章摘要: 我越來越憂思:中國傳統文化正日益受到現代化的威脅!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在其歷史進程中不斷建構而成的。是數千年來無數先賢達人大智慧的結晶。所蘊涵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現代社會的進步。正是藉助於傳統文化的基礎而成就的。高樓、汽車、網路……(還有擁擠和污染),在人們日益追求現代化的同時。那遠古的、能給人啟迪的、創造了實際價值的傳統文化,愈來愈被淡化了,甚至快被部份人遺忘了。 文章關鍵詞: 中國傳統文化 歷史進程 現代化 文章快照: 諾索夫約1O0年,考察的內容及范圍也遠超過18世紀以前的任何一位地理~.Zl-學家。60多萬字的《徐霞客游記》,其篇幅遠超過世界巨著《馬可-波羅游記》。其成書時間早成洪堡《新大陸熱帶地區考察記》約15O年,早於斯文赫定《亞洲腹地旅行記》約200年。他對岩溶洞穴的考察及形成原因的探索,比雷米索夫早約70年;對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以及使用專門的地質學名稱描述地質現象,早於愛士培爾約150年,早於羅曼約200年;對火山及火山噴出物浮石的考察,比莫洛對雄茨威火山的考察早了70年.比哈頓提出岩石起源的火戎論早了一個世紀……他是一位傑出的、了不起的地理學家、探險旅行家、游記文學家。他在地理方面的貢獻,可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包括那些開著越野四驅、肩扛現代高科技設備的地理工作者)!上述所言的地理地貌地質等奇觀.在邊陲雲南均存在,現在已全部開發成旅遊景點。他嚴謹踏實的地理探究,給雲南人民帶來了實惠,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紅土地上的人們深深緬懷他,到處都有他的塑像,並借各種方式紀念他的豐功偉績。這些年,我痴迷於摩托車,更喜歡獨自駕車長旅,也正是追隨徐公的足跡,意在地理知識上有所獲;也和徐公一樣,白天背著設備旅行,夜晚則走筆為記……徐公探究地理,我則側重「人文地理」的寫作,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獲益不淺f通讀《徐霞客游記》,我不得不說的遺憾是:徐公對現在從上海到西藏樟木長達5000多公里的318國道線周圍數百公里的人文地理探究太少了,尤其是「大香格里拉」。最初我心中始終有一個結,這個本應由徐公提出的命題,卻由18世紀的西方外國人提出……318線,這是一條中國、乃至世界美景高度集中的景觀長廊,盆地、高山、湖泊、海子、冰川、雪山……優美壯麗同在.幽景曠物並存。而處於橫斷山區的「大香格里拉」.則是中國一個獨特的地理單元,大自然賦予了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風貌:氣勢磅礴的雪山、巍峨聳立的峽谷、浩盪奔騰的大河、如鏡似玉的湖泊海子、蒼涼雄奇的城堡、古樸獨特的民居……然而在明代,徐公只能騎馬、乘船或步行,對於殺機重重的318線,他或許不知有這些佳境,自然也不可能做細致入微的探險工作。他也是人!假如當初他了解這些.那麼他的「滇游」記載會更加生動.他會在滇池呆更長時間。《徐霞客游記》文風朴實,文字清新.最感人處在於對當地的地質等描述全是真實的記錄一「滇游」中的地方,我大多去過,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也許是行前仔細再讀《徐霞客游記》的緣故吧。我也讀過不少摩托車愛好者的旅行文章,他們最愛用的詞是「征服」二字。我替他們難過,面對冰雹、雪崩、泥石流等等,人在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多麼無助與無奈。「征服」應屬偉大的壯舉之范疇,這與徐公的治學嚴謹比起來.是在吹牛了——起碼不實在!我自小苦練形意、Jk.~l-、少林等功夫.身體壯得像牛——至今不知感冒為何物,也常自比為匈奴族的後代.可在雅山的洪災面前,我手足無措,也只能仰天長嘆!與紀念館毗鄰的「升庵祠」里,曾住過一代「名囚」楊升庵,徐公是地理史上的奇人,卻對楊公恭敬有加,喻為「導師」。在建水,楊公所居為福東寺(小桂湖),徐公駐足在接待寺(兩寺相鄰)。徐公也數次到過高蟯,這就是政府為何要將紀念館建在「升庵祠」旁的原由。徐霞客不僅開了近代地理學的先河,其探求真知的科學精神,誠摯的愛國情操也成為我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傑出典範。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要發揚徐公的探究精神。既不能以犧牲人類古老、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為代價去發展經濟,也不能犧牲各民族群眾的物質利益去孤立地談「保護」。統籌兼顧,協調發展,這是一件大事!我無為,卻視楊公、徐公為先賢達人……@ [2] 關於加快達州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06期 [3] 民間文化的精華與糟粕 《漢字文化》2007年05期 [4] 柏林藝術論壇:貧窮但性感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藝術當代》2007年06期 [5] 藝術北京的亞洲企圖 《藝術當代》2007年06期 [6] 剪紙收藏迎來春天 《西部論叢》2007年11期 [7] 淺談機關文化建設 《鞍山社會科學》2007年05期 [8] 後現代主義文化思潮的發展軌跡 《理論參考》2007年10期

Ⅷ 寫一篇關於漢字與歷史文化的論文

論朝鮮文化與儒學的關聯
摘要:中朝兩國文化源遠流長,儒學傳入朝鮮後,對朝鮮的政治統治、思想觀念、教育制度等方面產生了深遠
的影響,而朝鮮立足本國國情,從多角度、多側面與儒學發生了融合,並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朝鮮儒學。
關鍵詞:朝鮮文化;儒學;關聯
一、儒學何時傳入朝鮮釐正
春秋末期,中國處於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
時期。孔子以「治世」、「行道」為己任,總結歷史經
驗,創立了儒學。儒學歷經封建統治階級及其思想
家們的不斷加工改造,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主幹,深
刻影響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著名歷史學家楊昭
全認為,「自春秋末期由孔子創立,至清末,歷數千年
之儒學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歷史階段,即春
秋末期至隋唐時的儒學、宋元時期的理學和明清時
的實學」。[1]本文主要探討儒學發展的第一個歷史階
段對於朝鮮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影響。
儒學產生和發展以後,不僅在中國產生了深遠
影響,而且還傳播到朝鮮、日本、越南等東方國家,與
這些國家的傳統思想相結合,成為該國思想文化的
有機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朝鮮和日本,儒學思想成
為思想文化的主流而形成特殊的「東亞儒學文化
圈」。據史料記載,儒學最先傳入的國家是朝鮮。古
代朝鮮地處亞洲東部,與我國山水相連,由於地理上
的這種原因,中朝兩國很快就開始相互往來,思想文
化交流也日益深入。儒學傳入朝鮮後,經過朝鮮學
者的理解消化,儒學已深深融進朝鮮的傳統文化中,
影響了朝鮮的社會發展,並形成了其具有本民族特
色的朝鮮儒學。
對於儒學傳入朝鮮的時間,中外學者觀點不一。
主要觀點有:商末箕子東走朝鮮時引入;由戰國燕與
秦末中國移民引入;漢初,衛滿率眾避難至朝鮮時傳
入;漢四郡建立時引入;朝鮮百濟、新羅時期傳入。
而筆者較認同楊昭全學者的觀點:儒學傳入朝鮮以
漢四郡的建立(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為
宜。其一,公元前135年(西漢武帝建元六年),漢武
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儒學開始成為全國占
統治地位的獨尊思想,為其對外傳播創造了前提條
件。其二,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元封三年),西漢滅
衛滿朝鮮,並於其地設立樂浪、臨屯、真番郡,翌年復
設玄菟郡,即漢四郡。漢四郡設置後,封衛滿朝鮮原
官員為侯。漢武帝在衛滿朝鮮故地封五侯,立四郡,
標志著體現儒學思想的儒家政治制度進入朝鮮。其
三,在漢四郡建立儒家政治制度,俎谷、朝服、鼓吹等
體現儒家思想的中華文物隨處可見。因此,在漢四
郡建立起的體現儒家思想的政治、禮儀制度,標志著
儒學已傳入朝鮮。
二、儒學朝鮮化的系統性
由於儒學符合百濟、新羅和高麗王廷的利益,又
符合朝鮮封建社會的發展需要,致使百濟、新羅和高
麗封建王朝對儒學採取了積極、主動的態度,在發展
中儒學逐漸對百濟、新羅和高麗的統治理念、道德秩
序、教育制度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朝鮮理念體系的構建
中國漢代董仲舒的天命論標志著儒學的進一步
發展,其學說的最高范疇是「天」。天是宇宙的最高
主宰,萬物非天不生,同時又是最高的神靈。「天者,
百神之大君也。」[2]他認為宇宙萬物皆天之產物,人
類社會一切也是天意之安排,君主貫通天地人,是上
天在人世間之代表,具有絕對的權威。他的這一理
論論證了封建專制的合理性,君王統治地位乃天之
意志,即君權神授論。儒學這種君權神授和秉承天
意治國的理論自然符合朝鮮歷代國王的需要,因此
成為維持與鞏固其封建統治的護身符。而宣揚其統
治地位乃天之意志與安排,其治國治民秉承天之意
志,實質是藉助天界之權威強化人間之權威。這就
致使朝鮮歷代國王與王廷信奉天命、信奉君權神授。
再者,朝鮮歷朝統治者提出以德治國。所謂「道」,即
儒學,意即用儒學治理國家,以道德治理國家,即德
治。同時,《書經》指出,要以德治與武功結合並重來
治理國家。高句麗太祖東明王將自己一生的政治經
驗概括為「以道與治」,這是德治思想的最初提出。
此後,高句麗歷代國王都把它作為重要的社會政治
理念,並努力加以實施。
孔子創立的仁學體系的核心內容就是仁者愛
人。從對人的關懷出發,孔子反對統治者執政之窮
奢極欲,要求他們貫徹仁愛原則,關心百姓生活,使
其安居樂業。朝鮮歷代王朝也將「仁」,即「愛民」作
為重要的社會政治思想,如公元676年新羅統一半
島後,新羅文武王為此頒令減輕百姓負擔。公元
681年,文武王「欲新京城。問浮屠義相。對曰『雖
在草野茅屋,行正道則福業長。苟為不然,雖勞人作
城,亦無所益。』(文武)王乃止役」,[3]從而減免了百
姓的徭役。
(二)朝鮮道德秩序的完善
「三綱五常」是儒學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
范。朝鮮歷代王朝的國王都利用儒學的倫理理論來
維護和鞏固其統治地位,完善國家的道德秩序。朝
鮮固有「子孝於父」的孝道思想,與儒學倫理理論相
結合,進而提出了子女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事,
將孝道提高到人倫的最高原則。這就使得孝道深入
民間,成為人們事親的行為規范。《三國遺事》中記
載的「貧女養母」、「孫順埋兒」就是很明顯的事例。
另外,儒學三綱中的「夫為妻綱」實是男尊女卑,朝鮮
歷代深受其影響。高句麗著名實學家金富軾就曾強
烈地抨擊過新羅曾有的善德、真德兩位女國王。他
曾寫到,「新羅扶起女子,處之王閏,誠亂世之事,國
之不亡,幸也」。[4]又如,公元861年(新羅憲安王五
年)新羅國王憲安王病危時,曾囑其臣下說:「寡人不
幸,無男子有女。吾邦故事,雖有善德、真德二女主,
然近乎牝雞之晨,不可法也。甥膺廉年雖幼少,有老
成之德,卿等立而事之,必不墜祖宗之令緒,則寡人
死且不朽矣」。[5]可見,當時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十
分普遍,也十分嚴重。
(三)朝鮮教育體制的確立
儒學對於朝鮮文化教育思想方面的影響也尤為
巨大,也成為朝鮮教育體制確立的影響因素。公元
682年新羅於禮部下屬設置主要講授儒學思想的教
育機構———國學。公元747年,新羅在國學設置諸
業博士和助教。公元759年,新羅改國學為大學監。
但其後繼位的惠恭王又將大學監恢復為國學:「惠恭
王復故」,[6]把《論語》、《孝經》作為共修之科目,目的
是強調儒學的實踐意義。公元992年,高麗在首都
開京設置國家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招收貴族兩
班子弟學習儒家經典。除朝廷官辦的儒學教育機構
外,高麗還出現了私人興辦的儒學教育機構,推動了
儒學的發展,出現了一批著名的學者,其中朝廷重
臣、學術泰斗崔沖被譽為「海東孔子」。此後,高麗歷
代國王都十分重視儒學教育。
公元788年,新羅設立讀書三品科的科舉考試
制度,即從國學之學生中選拔官吏。考試的內容為
儒家典籍。這一制度的設置,充分表明新羅王廷對
精通儒學思想的人才的需求。同時,新羅國王由於
親幸國學,曾多次聽講儒學經典,這一舉動進一步表
明了王廷對儒學思想的重視與渴求,從而更促進了
儒學思想在新羅的傳播與發展。公元958年,高麗
國王光宗採納中國後周人雙冀的建議,「始設科舉。
試以詩、賦、頌及時務策,取進士兼取明經醫卜等
業」,且「大抵其法頗用唐制」。[7]高麗科舉考試的內
容也基本為儒學經典,科舉的實行使學習儒家典籍
成為熱潮。儒學與仕途的結合,使儒學具有了特殊
地位,使其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和發展。同時,唐太
宗還大力擴充國學和太學,這為新羅等國派遣大量
貴族子弟入唐求學創造了條件。新羅派遣王族子弟
入唐宿衛也是來唐學習儒學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金仁問為武烈王的次子,於公元651年奉王命入
唐宿衛。又如金嗣宗為聖德王之弟,公元728年奉
命入唐獻方物,同時「兼表請子弟入國學」,[8]唐帝應
允。新羅不僅派王族子弟入唐宿衛,還經常派遣貴
族子弟赴唐求學。公元837年新羅在唐求學的學生
為216人,公元840年,新羅自唐回國的學生達105
人。除新羅王廷派出貴族子弟赴唐求學者外,新羅
也有不少一般平民子弟赴唐求學,如崔致遠、崔承
佑、崔承 等皆為自尋途徑赴唐求學者。高麗從建
國初就派遣學生赴中國求學,學習儒學思想,高麗學
生不僅在中國可以應試,還可以在中國任官。公元
976年,高麗派金行成入宋國子監求學。翌年,金行
成擢進士弟,授官,後官累至殿中丞。公元980年,
在宋求學的高麗兵部侍郎康允之子康戩參加科舉及
第,並任為官吏,官至工部郎中。公元1115年,高麗
派遣金端、甄惟底、趙奭、康就正、權適等五人入宋太
學。高麗赴宋求學的學生應試中舉後任宋吏者眾
多。另外,新羅還通過多種形式大量輸入儒學典籍。
公元686年,新羅遣使赴唐,「奏請《禮記》並文章」,
武則天應允,「令所司寫吉凶要禮,並於《文館詞林》,
采其詞涉規戒者,勒成五十卷,賜之」。[9]公元743
年,唐玄宗遣使嘉獎景德王,「並賜御注孝經一
部」。[10]此外,不僅赴唐學成歸國的新羅學生回國時
攜帶儒學典籍,而且新羅的商人也自唐購買書籍,其
中有大量的儒學經典。到了高麗前期,隨著高麗與
宋、元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擴大,儒學典籍也大量
輸入高麗。其輸入方式與途徑更是多種多樣,有奏
請宋、元皇帝賜與的,有高麗使者、學生帶回來的,這
使得儒學典籍廣為傳抄和翻刻。
三、結論
朝鮮文化在與儒學的融合中逐漸形成其本土文
化。在發展的過程中,百濟、新羅對峙時期為朝鮮儒
學的萌芽期;統一新羅時期為朝鮮儒學發展期;高麗
前期為朝鮮儒學的進一步發展期。在每個時期,對
於朝鮮的政治方面、教育方面及社會生活都產生了
重要的影響,在朝鮮社會變革的各個時期,儒學都因
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而顯現出來,成為有利於封建
統治階級維護與鞏固其統治地位的精神法寶。而朝
鮮文化在與儒學不斷融合的基礎上,結合了本民族
文化特色,逐漸使儒學本土化,最終演化為與儒學相
近同時又有所差異的朝鮮儒學,並使其成為朝鮮思
想文化發展、進步不可或缺的深層動力。
[參考文獻]
[1]楊昭全.中國—朝鮮、朝鮮文化交流史[M].北京:昆侖
出版社,2004.
[2]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Z].
[3][朝]三國史記·卷7·新羅本紀第7·文武王下[Z].
[4][朝]三國史記·卷5·新羅本紀第5·善德女王條[Z].
[5][朝]三國史記·卷11·新羅本紀第11·憲安王條[Z].
[6][朝]三國史記·卷38·雜志第7·職官上·國學條[Z].
[7][朝]朝鮮史略·卷3·高麗史[Z].
[8][朝]三國史記·卷8·新羅本紀第8·聖德王條[Z].
[9][朝]三國史記·卷8·新羅本紀第8·神文王條[Z].
[10][朝]三國史記·卷9·新羅本紀第9·景德王條[Z].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