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㈠ 中國現代旅遊業起源於那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前身是1964年成立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是國務院管理全國國際、國內旅遊事業的職能部門。1993年,國務院決定國家旅遊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1998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旅遊局開始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的名稱和印章,原名稱和印章停止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英文: Na
㈡ 中國最早的旅遊業起始於那一年
中國旅遊行社創辦於民國時期,以服務社會為宗旨,積極開展旅遊業務,創辦《旅遊雜志》,傳播旅遊文化,對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極其重要貢獻。標志著中國旅遊業的興起.
㈢ 旅行社起源於哪個國家
應該是英國,叫托馬斯·庫克旅行社
相關資料來源:托馬斯·庫克(1808-1892),英國專旅行商,出生於英格蘭墨爾屬本。近代旅遊業的先驅者,也是第一個組織團隊旅遊的人。1828年庫克成為一名傳教士,後來是一位積極的禁酒工作者。庫克組織了歐洲范圍內的自助游,向自助旅行的遊客提供旅遊幫助和酒店住宿服務。19世紀中期,托馬斯·庫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即:通濟隆旅行社),標志著近代旅遊業的誕生。19世紀下半葉,在托馬斯·庫克本人的倡導和其成功的旅遊業務的鼓舞下,首先在歐洲成立了一些類似於旅行社的組織,使旅遊業成為世界上一項較為廣泛的經濟活動。
㈣ 近代旅遊業最早的創始人是誰創始於何時
托馬斯.庫克開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們出行,而且為他們訂火車票,派出同行人員,還找了當地的人作介紹,這些都是具有現代旅遊的特點,而且也是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1841年,托馬斯庫克在英國正式創辦了通濟隆旅行社,專門經營旅遊業務,從而標志了近代旅遊業的誕生! 1845年夏,托馬斯·庫克自任領隊,組織了350人的消遣觀光團去利物浦旅遊,並編發了第一本導游手冊。
㈤ 旅遊業的起源
旅遊業的起源?
這個我只能說個大概了
具體誰我真忘記了
就是那個美國老承包了一列火車
從美國東部去美國西部轉了一圈
並且在火車上提供了食品
從此旅遊就誕生了
㈥ 旅遊一詞最早起源
早在殷周之際,人們已經開始注意旅行的類別,殷人和周人慣用「旅」字,專指當時最活躍的一種旅行——商旅。《易經》中,專講行商客賈的一卦就稱為「旅」卦。
「旅」字之所以用於商旅,一是「旅」本來就含有行走之意,二是「旅」常被古人假借為「廬」,與「廬」字相通的「旅」字便成了當時商業旅遊的專稱。
東周時期,旅行分類更加清楚,東周人除了沿用殷周以來的說法,以「旅」稱商旅,以「征」稱軍旅,以「歸」稱婚旅,以「巡」稱天子之旅,以「遷」稱遷徙之旅,特別是他們用「旅」字為中國旅遊史引進了現代「旅遊」的概念。
(6)旅遊業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旅遊種類:
1,國際旅遊
國際旅遊是指跨越國界的旅遊活動,分為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入境旅遊是指他國公民到該國進行的旅遊活動,出境旅遊是指該國公民到他國的旅遊活動。
2,國內旅遊
國內旅遊是指人民在居住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包括該國公民在國內的旅遊活動,也指在一國長期居住,工作的外國人在該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從旅遊發展的歷程看,國內旅遊是一國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國際旅遊是國內旅遊的延伸和發展。
㈦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新中國建設以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的起始時間為新中國建國至改革開放前。當時主要是對那些來華的外賓所展開的。中國旅行和游覽事業管理局與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步入正軌和全面振興的發展時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哪裡有並行發展的階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的階段。
(7)旅遊業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㈧ 中國近代旅遊業最早產生於哪裡
中國的上海
㈨ 中國近代旅遊業是如何產生的
20世紀前,近代的工業經濟來到中國,新的陸上交通體系的構建,但是伴隨著的確實帝國主義堅船利炮的入侵。那麼中國在被踢開國門的同時自身產生了旅遊行為嗎?我們只能通過社會的二元結構來看待:首先進入的帝國主義不僅僅是大兵,還帶來了西方世界為數眾多的傳教士、商人、學者,他們在中國從事的一種半職業半殖民的活動。他們的活動就是要好好審查中國的各種"寶貝",這樣就出現了各地涌現的外國群人別墅。其中現代保留的規模較大的是廬山的洋人別墅。他們選擇這樣風景好的地方,一方面進行職業工作,一方面就無償擁有了這塊風景區。對於此時中國的廣大百姓,其旅遊活動(具有現代意義的旅遊活動)也同時廣泛的存在。首先對於周期性的廟會活動,可以看成一種旅遊目的地(因為廟會經產會出現賣藝的現象,而看客一旦付錢並觀看就是一種旅遊行為)。其次,對於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會在一些重要的節日到郊外進行賞花觀鳥,這是中國廣泛存在的生活行為,所以可以定義為現代意義的生態旅遊。再有就是皇親國戚的巡遊、獵獸等活動就屬於旅遊。一個典型的例子,承德避暑山莊就是專門為皇帝的遠行的旅遊設立的觀景點。
在20世紀30年代之間,中國沒有自己的旅遊業務公司。由於洋人享有開放口岸的通航權,所以在當時的很多重要城市的旅遊中介服務全為洋人操縱。只在1923年,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雨在該銀行下創辦一個旅遊部,為國人辦理旅遊業,經北洋政府批准,於1923年8月正是成立。
1927年,旅遊部從銀行中獨立出來,成為中國旅行社,這是中國自身最早的旅行社。在艱苦的創業過程中,終於贏得了華東、華北、華南的旅遊業務。在之後相繼踴躍了,出現了如鐵路旅遊經理處、公路旅遊服務社、航空訊美空游、浙江名勝團。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旅遊中介公司。
1949年之後的旅遊業發展
1949到1977年的政治接待時期。如在1949年成立新中國第一家國營華僑服務社,於廈門。華僑旅行社於1952年開始興辦。主要從事接待回大陸探親旅遊的海外華僑、港澳同胞和外籍華人。在1952年,"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回憶"在我國召開。這次事件引起我國因公務出差和旅遊的外賓逐漸增多。在周恩來總理的號召下,1954年,中國國際旅行總社成立,並成立了15家分社。主要從事涉外的嘉賓及友人的接待。
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逐漸從政治接待轉向國民新興的部門。在這種結構轉變下出現了旅遊的繁榮,表現在:l、在1978年原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改為"管理總局",後改為中國國家旅遊局;滯後在各省市區成立了相應的旅遊管理部門。2、設立8個駐外旅遊辦事處,並在香港設立了中國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1983年,我國被世界旅遊組織接納為會員,成為該組織第106個成員。3、國內旅遊興盛。隨著出門旅遊人數的增加,使得旅遊帶動的相關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年提高。4、促進旅遊業人才的培養。隨著旅遊業經營管理專業化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