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從旅遊活動社會文化屬性

從旅遊活動社會文化屬性

發布時間: 2020-12-09 22:39:31

①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經濟屬性、休閑屬性、地域屬性。

② 簡述旅遊的基本屬性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經濟屬性、休閑屬性、地域屬性。

「旅」專是旅行,外出,即屬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

(2)從旅遊活動社會文化屬性擴展閱讀

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在試衣試鞋時,最好請同團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

③ 旅遊對社會文化的積極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

1.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吸收農村剩餘勞動力。旅遊業作為勞動密集型、服務型的第三產業,具有就業門檻低、數量大、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等特點,使本地區存在著巨大的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據專家測算,發達國家旅遊業每增加3萬美元收入,即能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第三世界國家每增加3萬美元的旅遊收入,將增加2個直接就業機會和5個間接就業機會。

2.增加外匯收入。旅遊不僅吸引了國內遊客,還吸引了大量境外旅遊者,成為重要的創匯方式,對於提高外匯儲備、彌補貿易逆差、平衡國際收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通過大力發展旅遊業來增加外匯儲備,對提高我國經濟實力和國家的國際支付能力顯得極其重要。西藏1995年國際旅遊業利潤達到2598萬元,超過工業、建築業、交通業三個行業全年的利潤總額。

3.帶動關聯產業的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提供了許多直接就業機會,還刺激著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著許多間接的就業機會。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資料顯示,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就可以增加收入4.3元。因為旅遊的活動本身包括「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所以它一方面給交通運輸、飯店賓館、餐飲服務、商業網點等帶來客源,另一方面也帶動影響了輕紡工業、建築業、加工製造、郵電通訊、房地產、金融保險業、文體事業等的發展,起到了「一業帶百業」的作用。同時,旅遊還增加了農產品的需求量,使農產品可以跳過購銷體制不暢的難題直接面對消費者,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

4.帶動改革開放,擴大國際交流。旅遊吸引了許多外國旅遊者,他們通過旅遊活動了解各地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建設成就、政策法規,因此,旅遊在客觀上促進了對外開放,為吸引外部資金和對外貿易創造了機會。同時,與工礦業相比,旅遊業沒有原料消耗,資源可以持續利用,是「無煙工業」,在本質上與環境保護有著內在一致性。此外,旅遊對環境保護還可起到經濟支撐的作用,旅遊收入增加了維護和美化環境的資金。要保護生態優勢,減輕自然環境壓力,發展旅遊業是很有效的方法。

5.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與保護。旅遊業是經濟文化型產業。通過旅遊業,民族文化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當地居民認識到了歷史文化的價值,增強了自豪感,促使本民族自覺地去保護、傳承、弘揚民族文化,同時政府有關部門在鄉村旅遊的開發中也會積極深入地挖掘、拯救、復原、宣傳民族文化,由此可見,發展旅遊業,可以使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傳承得以發揚光大。

6.促進文明建設。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消費活動,在滿足人們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同時,也成為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最佳結合點。一方面,旅遊者在進行旅遊的過程中,通過領略這些地區的秀麗山河、民俗風情、歷史文物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另一方面,旅遊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信息、新的思維,使當地居民開闊了眼界,促進了當地居民物質生活水平及精神文明的提高。此外,旅遊對文化層次的高要求能夠激發當地居民自覺學習文化知識的熱情,有效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

7.促進了科學技術和文化交流。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人們通過旅遊,特別是國際旅遊,促進了各種文化、學術信息及先進科技成果的傳遞。旅遊的客源大多來自於國外或國內發達地區,這必然會推動本地區與外地的科技文化交流。

旅遊文化屬性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旅遊文化屬性
從邏輯上說, 既然旅遊活動本身具有文化性, 那麼, 作為旅遊對象的旅遊資源和作為旅遊消費對象的旅遊產品也必然具有文化屬性, 但這種邏輯結論似乎說服力不強, 因此, 我們還試圖從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特徵方面入手, 來進一步分析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文化性及其表現。
我們知道, 在旅遊學中最常用的分類法是按成因、屬性將旅遊資源分成人文旅遊資源和自然旅遊資源兩種。但無論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資源, 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旅遊資源、成為人們旅遊的對象,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們能夠「使遊人獲得知識和美感, 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與樂趣, 這便是旅遊資源的文化屬性的具體表現」。例如高山峻嶺令人感到雄偉壯觀, 江河湖海使人心情奔放, 森林草原給人濃郁幽靜的感受, 植物園、動物園、科學館向人們揭示自然的奧秘, 博物館、文物古跡則給人以教育或提供科學研究資料等等。可以說, 任何沒有文化內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為旅遊資源, 人類社會中任何資源都不如旅遊資源具有那樣顯著的文化屬性。
當然, 對於不同旅遊者來說, 對旅遊文化內涵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這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每一種具體的旅遊資源所蘊涵的文化深度和豐富程度不同; 二是每一個具體的旅遊者因受教育程度、生活閱歷、文化素質和職業的不同對文化內涵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因為如此, 旅遊活動的文化表現和文化影響及文化關系才有了不同的特徵:
1. 東道文化對客源文化的影響會因旅遊者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程度, 甚至會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顯著差異;
2. 即使是產生於同一客源文化背景下的旅遊者也會因自身的差異而對東道社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影響, 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差異;
3. 東道文化與客源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受制於兩種文化的差異程度和價值取向。東道文化與不同的客源文化交流、融合會形成不同特徵的旅遊文化;
4. 東道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源文化( 特別是人文旅遊資源) 、區域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文明等, 它們共同對外來旅遊者產生綜合的文化影響。

⑤ 「旅遊文化屬性」是什麼意思

每一種的旅遊 它都有它相應的價值,這正如每一種文化都有它的歸屬性 一樣。。

⑥ 論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顧名思義,包括旅行與游覽兩種行為。通常以為,旅遊是個人或團體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到他鄉異國往從事觀光的活動,以此為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或精神上的放鬆。可見,旅遊是人們有目的、有價值的活動。在現代社會中,從旅遊者的角度來說,有觀光型旅遊、度假型旅遊、生態旅遊、特種旅遊(包括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專項旅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 自旅遊活動產生以來,它就與文化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歷史上很多有名的人物,其文化上的巨大成就,或多或少與旅遊活動有關系。孔子周遊列國,傳播儒家思想、治國理念,成為萬世師表;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逢人便問,寫成《史記》名著;詩人李白寫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等千古名句,沒有親身的體驗,怎會有如此優美的詩句。地理學家徐霞客,到處出遊,細心觀察,撰成《水經注》一書。近代的康有為、譚嗣同,本來熟讀經書,茫然於外部世界。但當康有為從廣東到北京、從北京到上海,又到香港游歷,看到西人治國有術,則激起變法之決心;譚嗣同游覽各地,體察民情苦難。在上海,他看到化石標本,以為天地都在變,社會也應當隨時而變。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旅遊在開闊視野、增長見聞的作用。固然,今天的我們,有電腦、互聯網,信息來源與古人相比,其條件不可同日而語,但代替不了人們自身的體驗和感悟。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涉足於自身文化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受到有形或無形的文化熏陶,並在這些活動中得到身心的享受。人們看山,山各有不同;人們看水,水各有其狀;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體驗,賦予了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旅遊是滿足旅遊者的需求、進步其生活質量的必然選擇,也是旅遊向深層次發展的必然。據專家調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國的旅遊者,無一例外地把「與外地人交往,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當作出境旅遊的重要動力之一。在各國往歐洲的旅遊者中,有65%的人是進行文化旅遊。可以斷言,旅遊是是一種文化行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21世紀將是一個文化旅遊的世紀。 既然,文化旅遊是現代社會旅遊主體,或者說旅遊就是一種文化旅遊,那麼,形成文化旅遊的物質條件,即旅遊資源的文化屬性,應當成為我們深進了解和研究的重要題目。對某個城市或地區的旅遊業來說,能否快速發展、繁榮興旺,主要取決於其旅遊資源是否豐富,是否具有價值。總的來說,凡是能吸引旅遊者的以山水名勝、自然風光為主的自然資源和以歷史古跡、文化遺址、革命紀念地、名人遺跡為主的人文資源,均是旅遊資源。除了自然風光外,人文景觀、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都以文化為主體。也就是說,都以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如古戰場遺址、古城牆、古廟寺塔等。以山西平遠為例,固然只是一個4.2萬人口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城,但卻是全國保護最完整的古縣城。1997年底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後,致力於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公道開發,大力發展旅遊業,「黃金周」期間,曾有逐日遊客突破五萬人次的記錄。

⑦ 旅遊的基本屬性對旅遊管理有何啟示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1旅遊是一種審美活動,是綜合性的審美實踐。
2旅遊是人類一種積極而專健康的是社會交往活動。
3旅遊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和高層次的消費活動。

旅遊的屬性包括:社會屬性,經濟屬性,文化屬性和 政治屬性。
本質屬性目前還在爭論中,只要自圓其說即可。我認為是經濟屬性。
原因:首先,旅遊是一種基本物質需求得到滿足後而採取的愉悅身心的休閑活動。寬裕的生活條件是旅遊的前提;其次,旅遊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旅遊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不可小視;最後,旅遊是一種投資收益的經濟鏈條,商者投資,消費者的收益在於身心的放鬆,同時為商家帶來經濟效益,實現共贏。

從A地轉移到B地,一個人所產生的非日常工作的移動,就可以算是旅行了,但出差例外,出差是旅行的一種。旅屬行的屬性可以是,觀光,休息,飲食,商務,探親,學習等移動。旅行的本質就是,玩樂,尋找快樂和休息。也許周末和朋友去一個沒去過的餐廳吃飯,這也算是一種旅行,聚會本來就是輕松的。所以說不攜帶工作任為的出行(出差除外)已經可以算是旅行了。

⑧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旅遊的社會屬性!旅遊的文化屬性!旅遊的消費屬性!旅遊的經濟屬性!

⑨ 什麼是旅遊的本質什麼是旅遊的社會屬性

旅遊的本質可參考下面了解:
http://www.cndss.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91712
旅遊活動的本質和社會屬性。旅遊是以經濟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性的社會活動,同時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它不僅對社會經濟產生影響,而且也對社會政治和文化發生作用,它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因此,旅遊者、旅遊企業經營者、旅遊主管部門應自覺認識和正確對待發展旅遊業所帶來的各種社會效果,發揚其積極作用,控制其消極影響;在制訂旅遊發展計劃時能綜合考慮到各種因素,從而保證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http://www.shu.com/book/10005967/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