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窯灣歷史文化旅遊街區6月18日
1. 窯灣歷史
窯灣鎮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三面環水,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據典籍記載,這座古鎮始建於唐朝初年,素有「東望於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的描述和「黃金水道金三角」及「蘇北小上海」之稱。古鎮西依大運河,東臨駱馬湖,「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明、清漕運和海運鼎盛時期,為扼南北水路之要津。古鎮現存清代和民國初期建築813間,在蘇、魯、豫、皖結合部一帶極為罕見,以有深巷、深宅、大院而為世人所青睞,為蘇北第一古鎮。
窯灣厚重的歷史孕育了窯灣獨特民俗、飲食和商業文化。窯灣古鎮古建築遺產是運河文化的象徵,在整體規劃和建築特點上獨具風格,街區規劃為一個中心區,二條放射狀古街道。古鎮建築既有北方建築的穩實厚重,也有南方建築的秀雅靈巧。體現出街曲巷幽、宅深院大、過街樓碉堡式等特色。窯灣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傳統的早市「夜貓子集」。當地流傳著一首民謠描繪了夜貓子集的盛況:「梆打三更滿街燈,恭候賓客腳步聲。四更五更買賣盛,十里能聞市潮聲。」窯灣綠豆燒酒、甜油等遠銷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窯灣古民居群規模龐大,建築風格精巧,極具保護修復和旅遊開發價值。 徐州市和我市領導對窯灣古鎮的開發都十分重視。2008年10月21日,徐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曹新平來新沂視察指導工作,就窯灣古鎮保護與開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並表示將把窯灣古鎮的建設列入徐州市市政重點建設項目,從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支持。徐州市委常委、我市市委書記陳德榮多次來到窯灣就古鎮開發提出指導意見。
2. 湘潭雨湖公園有些什麼好玩的
韶山是湘潭市最出名的景點,毛澤東同志就是出身在這里。位於湘鄉、寧鄉、湘潭交界處、距湘潭市40公里,距長沙市120公里,人口10萬。相傳舜帝南巡到此,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鳳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現屬湘潭市。湖南省設韶山管理局。 韶山,群山環抱,峰巒聳峙,氣勢磅礴,翠竹蒼松,田園俊秀,山川相趣。韶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色彩神奇;青年水庫融藍天,映青山,碧波盪漾;慈悅庵的六朝松,神秘的「西方山洞」——滴水洞、虎歇坪、滴水洞八景屏等著名景觀,點綴靈秀山川。 如今的韶山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主要景點有毛澤東同志故居、毛澤東銅像廣場、毛氏宗祠、毛澤東詩詞碑林、韶峰,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韶樂,品嘗到毛主席最愛的毛氏紅燒肉。 魯班殿位於湘潭市自治街。清乾隆初年由境內泥木匠所建,作為公所。民國元年(1912)年燒毀,3年後重建。殿為全木結構,上下兩層,廟堂寬闊。門樓正面為八字牆,門額上方為泥塑浮雕《湘潭全城實貌圖》。 圖景由3部分組成。右圖長4米、寬0.6米,為文昌閣至小東門景;中圖長5.2米,寬2.6米,為縣城至窯灣的各街、巷、碼頭;,為楊梅洲全景,背景為黃龍山、仙峰嶺等;近景為湘江,飛舟,街市中房屋林立,雨湖垂柳搖曳,作品細膩逼真。是湘潭泥塑藝術珍品。民另年間曾在此開辦泥木工人的子弟學校。民國25年(1936)維修時,正殿門額懸「天下無敵」木匾。「文化大革命」中毀損嚴重。現已修復並公布為湘潭市文物保護單位。 齊白石紀念館位於湘潭市白馬湖風景區。為紀念傑出的人民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983年中宣部、文化部批准湘潭修建齊白石紀念館,歷時10年,於1993年竣工落成,同年五月二十三日舉行開館慶典。館址用地10000平方米,主體建築2000平方米。館內收藏齊白石國畫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數十件並收藏了近、當代名家書畫作品數百件。紀念館經常舉辦國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展。紀念館周圍風景秀麗,為湘潭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的建築,宛如江南民居,精巧、典雅,透出一種別樣的平和與親切,成為湘潭市一個新的旅遊觀光點。紀念館大門額上黑石鎦金大字「齊白石紀念館」熠熠生輝。進入館內,你不僅可欣賞到白石老人精妙絕倫的30餘幅繪畫原作及早年木雕、竹雕、石雕作品,也能欣賞到齊氏後人及弟子對老人藝術的繼承與發揚。各個展廳婉轉相連,寬敞明亮,又如在江南農居漫步,與白石老人繪畫藝術的那種稚朴、天真的農家氣息相映成趣。更具匠心的是,在紀念館中間精心設計了小橋流水,棚架漏蔭,使得整個紀念館在清澈的流水中透出一種流動的靈氣。1997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又決定將白馬湖畔的人民路學校更名為白石學校,以增濃紀念白石老人的情意。 湘鄉孔廟,又稱文廟,是湘鄉最古老的宏偉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廟址原在漣水之東仙林岡(今東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後修復、重建、擴建達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廟,邑人黃宜中、蕭衍等因見廟居郭外,臨坍岸,便集銀五千兩,申議移建於黃甲嶺。這就是今天見到的坐落於湘鄉一中校園內的孔廟。孔廟舊時的最後一次修復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許隆阿為首組織。兩百多年後的1994年,經湘鄉一中奔走呼號,多方募捐,籌集資金百餘萬元再度重修,使孔廟這一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重現出金碧輝煌、庄嚴肅穆的絢麗異彩。 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築結構,重檐斗拱,紅牆碧瓦,酷似天安門城樓。大成殿內,過去曾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態畢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後面是崇聖殿,因其珍藏過許多儒家經典等珍貴古籍,故又稱「尊經閣」。今已改造成豪華典雅的小型會議室。兩殿前兩側的四間廂房,已被學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陳列室和教育教學成果展覽室。由大成殿走下台階,穿過庭院,便是大成門。門前懸掛著一塊紅底黑字金邊的橫匾,上書「大成門」三個大字。由大成門往外走,便是雄穩的麻石牌坊——欞星門。欞星門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橫方石樑結構而成,相互對稱。每根直立石柱的頂端都蹲著一小石獅,虎虎有生氣。其雕工不能說精細,但不粗疏,形態不能說偉岸,但不萎縮,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欞星門前,還有狀元橋。狀元橋是一座兩邊用石欄桿圍護的石拱橋,橫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紅粉青磚圍牆護著,內有一塊半圓形的空坪。左右圍牆都有門,平日關閉,只有在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打開。左門外左側牆上嵌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字樣的石碑。相傳只有高中的狀元才有資格登上狀元橋,穿過欞星門,腳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龍出海」圖案上的昂首龍頭,直奔大成殿。如今,狀元橋沒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著400米跑道的標准運動場。這古老的傳說也就成了膾炙人口的歷史軼聞。 數千年來,孔子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文廟就是文明的象徵。歷代封建帝王對孔子無不頂禮膜拜,代代加封。湘鄉文廟正廳的大成殿就曾建有「先師孔子贊」和「四大賢贊」兩座御碑,還懸有多種御賜扁額,計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頒「萬世師表」匾;雍正元年(1723)頒「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頒「與天地參」匾;嘉慶四年(1799)頒「聖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頒「聖協時中」匾;咸豐元年(1851)頒「德齊幬載」匾;同治二年(1863)頒「聖神天縱」匾。真乃「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啊。 現在,湘鄉孔廟因其獨特的建築、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歷史而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褒忠山在距湘鄉市城西約35km陶月山區境內。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蒼穹,雲繚霧繞,朦朧迷離,這就是古稱「湘中第一山」的褒忠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貞女山」,相傳有邱氏二女終身不字,於此山修道成仙。宋末,鄉民劉叔榮起兵抗元,踞山不屈。最後,兵盡糧斷,墜崖犧牲。後人為紀念他,褒獎忠義,遂改名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觀有白雲關、報恩寺遺址、仙女廟舊址、捨身岩、一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雲關最為壯觀。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一巨石上鐫刻著「白雲關」三個大字,此所謂白雲出入之關口。每當白雲「出關」,則關下雲霧迷漫,而山頭晴朗碧透;若白雲「入關」,則山頭雲遮霧蓋,而關下清明如鏡,為褒忠山一奇觀。「捨身岩」如刀削斧砍,巋然聳立,傳說為劉叔榮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岩捨身之處。 褒忠山峰巒重修,修竹搖曳,林木蔭蔽,山花香馨,百鳥囀鳴;山谷間,清泉飛瀑,流溪潺潺,如歌似曲。令人陶醉。有水杉、黑殼楠,潤楠、紅桐等許多珍貴樹種,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植物園,現已辟為褒忠山林場。 石魚山在湘鄉市城西十里的湖山鄉境內,又名石魚屏,曾譽稱「石魚彭鬣」,為湘鄉八景之一。 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這樣記載過:「漣水東入湘鄉,歷經石魚山,山高數十丈,廣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雲母,鑿開一層,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腥,因以名之。」 石魚山的「魚」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來這里游覽、尋覓。六朝名人張正就曾游覽此山,見石作賦曰:「魚躍湘鄉之水」,並鐫石立碑。唐朝時,文學家段成式也曾來過這里,在《酉陽雜俎》中,記述了他在石魚山的見聞。 石魚給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一種石。據考證,在幾百萬年以前,湘鄉的湖山及至蘇坡鄉一帶是一個偌大的湖泊,湖泊里生長著魚和其他浮游生物。後來,由於地殼的劇烈運動,這些生物一批一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長期受著壓力和地心熱力的作用,泥沙形成為岩石,魚經過炭化也就凝膠在岩石層中,成為化石了。 石魚,可以說是一種反映地質演變的藝術珍品。它不僅能給人以古樸純真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知識的啟迪。1958年修建湘黔鐵路時,路基穿過石魚山,曾發現大量的石魚。現在,雖然此山已奠於鐵路之下,但鐵路兩旁仍有魚石披露,倘若開發,動輒有「魚」。 滴水洞是主席別墅,位於韶山沖西邊的角落裡,與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風景中一個著名的景點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龍頭山等自然風光與滴水洞一號等建築組成。滴水洞長約2.8公里,洞內有小溪,曲曲彎彎,幽壑口朝東北而開。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夾雜著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種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長著。 窯灣位於湘潭市十八中附近,是湘潭最大的老城區和棚戶區,從長沙到達湘潭後可在湘潭火車站乘坐18 路公共汽車前往. 窯灣過去有一點點有個類似長沙桔子洲頭的地方,就是楊梅洲.楊梅洲基本上是個燒烤場,河對面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前面不遠有個湘江鐵橋.而楊梅洲的附近有個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俠秋瑾的故居,由於保護不到位,已經比較破舊,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楊梅洲最好看的風景應該是6-7月份的洪水,號稱年年都被水淹的說,現在去可能還好,但是也還是可以看到比較猛的江水.另外還有望衡亭,觀聖殿等等古跡。
3. 湘潭窯灣古街在哪
沒有查到具體的地址
只知道在湘潭市河西沿江
位於湘潭市河西的窯灣古街沿回江而建,有古老的歷史答遺跡,與之一水之隔的是湘江的江心島楊梅洲。
比較著名的景點:唐興橋、唐興寺、望衡亭、老汽車站、江山勝跡、陶公墓、楊梅洲······
4. 湘潭這邊哪裡有好玩的地方 求大神帶
湘潭實在沒有什麼特別好玩的……看你想玩什麼……看風景的話龐龍大觀園可以去版看看,逛商場吃權東西建設路口步步高可以逛逛,免費的公園九華德湖公園,菊花塘公園,白石公園可以看看,其他昭山有個大型水上樂園,韶山毛主席故居……
5. 湘潭窯灣都有哪些景點可以看
窯灣古街,楊梅洲
不是旅遊景點,是古跡
游覽
郊遊的好地方。
湘潭市河西沿江內而上容
距離一大橋3km左右
坐公交可以坐15路車
唐興寺
下
經石嘴腦
(望衡亭,江山勝跡、陶公墓在)
過
唐興橋
就到了
窯灣古街全長3km左右
老汽車站、距唐興橋500m
游覽完窯灣古街沿江而上過楊梅洲大橋
就到了楊梅洲
州上有一些古建築
有野炊營地
水上公園
非常適合春天
夏天
郊遊
6. 湘潭適合郊遊的地方。
韶山是湘潭市最出名的景點,毛澤東同志就是出身在這里。位於湘鄉、寧鄉、湘潭交界處、距湘潭市40公里,距長沙市120公里,人口10萬。相傳舜帝南巡到此,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鳳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現屬湘潭市。湖南省設韶山管理局。 韶山,群山環抱,峰巒聳峙,氣勢磅礴,翠竹蒼松,田園俊秀,山川相趣。韶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一,色彩神奇;青年水庫融藍天,映青山,碧波盪漾;慈悅庵的六朝松,神秘的「西方山洞」——滴水洞、虎歇坪、滴水洞八景屏等著名景觀,點綴靈秀山川。 如今的韶山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主要景點有毛澤東同志故居、毛澤東銅像廣場、毛氏宗祠、毛澤東詩詞碑林、韶峰,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韶樂,品嘗到毛主席最愛的毛氏紅燒肉。 魯班殿位於湘潭市自治街。清乾隆初年由境內泥木匠所建,作為公所。民國元年(1912)年燒毀,3年後重建。殿為全木結構,上下兩層,廟堂寬闊。門樓正面為八字牆,門額上方為泥塑浮雕《湘潭全城實貌圖》。 圖景由3部分組成。右圖長4米、寬0.6米,為文昌閣至小東門景;中圖長5.2米,寬2.6米,為縣城至窯灣的各街、巷、碼頭;,為楊梅洲全景,背景為黃龍山、仙峰嶺等;近景為湘江,飛舟,街市中房屋林立,雨湖垂柳搖曳,作品細膩逼真。是湘潭泥塑藝術珍品。民另年間曾在此開辦泥木工人的子弟學校。民國25年(1936)維修時,正殿門額懸「天下無敵」木匾。「文化大革命」中毀損嚴重。現已修復並公布為湘潭市文物保護單位。 齊白石紀念館位於湘潭市白馬湖風景區。為紀念傑出的人民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983年中宣部、文化部批准湘潭修建齊白石紀念館,歷時10年,於1993年竣工落成,同年五月二十三日舉行開館慶典。館址用地10000平方米,主體建築2000平方米。館內收藏齊白石國畫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數十件並收藏了近、當代名家書畫作品數百件。紀念館經常舉辦國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展。紀念館周圍風景秀麗,為湘潭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的建築,宛如江南民居,精巧、典雅,透出一種別樣的平和與親切,成為湘潭市一個新的旅遊觀光點。紀念館大門額上黑石鎦金大字「齊白石紀念館」熠熠生輝。進入館內,你不僅可欣賞到白石老人精妙絕倫的30餘幅繪畫原作及早年木雕、竹雕、石雕作品,也能欣賞到齊氏後人及弟子對老人藝術的繼承與發揚。各個展廳婉轉相連,寬敞明亮,又如在江南農居漫步,與白石老人繪畫藝術的那種稚朴、天真的農家氣息相映成趣。更具匠心的是,在紀念館中間精心設計了小橋流水,棚架漏蔭,使得整個紀念館在清澈的流水中透出一種流動的靈氣。1997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又決定將白馬湖畔的人民路學校更名為白石學校,以增濃紀念白石老人的情意。 湘鄉孔廟,又稱文廟,是湘鄉最古老的宏偉建築之一,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廟址原在漣水之東仙林岡(今東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後修復、重建、擴建達七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廟,邑人黃宜中、蕭衍等因見廟居郭外,臨坍岸,便集銀五千兩,申議移建於黃甲嶺。這就是今天見到的坐落於湘鄉一中校園內的孔廟。孔廟舊時的最後一次修復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台許隆阿為首組織。兩百多年後的1994年,經湘鄉一中奔走呼號,多方募捐,籌集資金百餘萬元再度重修,使孔廟這一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重現出金碧輝煌、庄嚴肅穆的絢麗異彩。 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築結構,重檐斗拱,紅牆碧瓦,酷似天安門城樓。大成殿內,過去曾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態畢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後面是崇聖殿,因其珍藏過許多儒家經典等珍貴古籍,故又稱「尊經閣」。今已改造成豪華典雅的小型會議室。兩殿前兩側的四間廂房,已被學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陳列室和教育教學成果展覽室。由大成殿走下台階,穿過庭院,便是大成門。門前懸掛著一塊紅底黑字金邊的橫匾,上書「大成門」三個大字。由大成門往外走,便是雄穩的麻石牌坊——欞星門。欞星門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橫方石樑結構而成,相互對稱。每根直立石柱的頂端都蹲著一小石獅,虎虎有生氣。其雕工不能說精細,但不粗疏,形態不能說偉岸,但不萎縮,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欞星門前,還有狀元橋。狀元橋是一座兩邊用石欄桿圍護的石拱橋,橫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紅粉青磚圍牆護著,內有一塊半圓形的空坪。左右圍牆都有門,平日關閉,只有在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打開。左門外左側牆上嵌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字樣的石碑。相傳只有高中的狀元才有資格登上狀元橋,穿過欞星門,腳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游龍出海」圖案上的昂首龍頭,直奔大成殿。如今,狀元橋沒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著400米跑道的標准運動場。這古老的傳說也就成了膾炙人口的歷史軼聞。 數千年來,孔子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文廟就是文明的象徵。歷代封建帝王對孔子無不頂禮膜拜,代代加封。湘鄉文廟正廳的大成殿就曾建有「先師孔子贊」和「四大賢贊」兩座御碑,還懸有多種御賜扁額,計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頒「萬世師表」匾;雍正元年(1723)頒「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頒「與天地參」匾;嘉慶四年(1799)頒「聖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頒「聖協時中」匾;咸豐元年(1851)頒「德齊幬載」匾;同治二年(1863)頒「聖神天縱」匾。真乃「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啊。 現在,湘鄉孔廟因其獨特的建築、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歷史而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褒忠山在距湘鄉市城西約35km陶月山區境內。一山拔地而起,直插蒼穹,雲繚霧繞,朦朧迷離,這就是古稱「湘中第一山」的褒忠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貞女山」,相傳有邱氏二女終身不字,於此山修道成仙。宋末,鄉民劉叔榮起兵抗元,踞山不屈。最後,兵盡糧斷,墜崖犧牲。後人為紀念他,褒獎忠義,遂改名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觀有白雲關、報恩寺遺址、仙女廟舊址、捨身岩、一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雲關最為壯觀。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一巨石上鐫刻著「白雲關」三個大字,此所謂白雲出入之關口。每當白雲「出關」,則關下雲霧迷漫,而山頭晴朗碧透;若白雲「入關」,則山頭雲遮霧蓋,而關下清明如鏡,為褒忠山一奇觀。「捨身岩」如刀削斧砍,巋然聳立,傳說為劉叔榮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岩捨身之處。 褒忠山峰巒重修,修竹搖曳,林木蔭蔽,山花香馨,百鳥囀鳴;山谷間,清泉飛瀑,流溪潺潺,如歌似曲。令人陶醉。有水杉、黑殼楠,潤楠、紅桐等許多珍貴樹種,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植物園,現已辟為褒忠山林場。 石魚山在湘鄉市城西十里的湖山鄉境內,又名石魚屏,曾譽稱「石魚彭鬣」,為湘鄉八景之一。 一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這樣記載過:「漣水東入湘鄉,歷經石魚山,山高數十丈,廣十里,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雲母,鑿開一層,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腥,因以名之。」 石魚山的「魚」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們來這里游覽、尋覓。六朝名人張正就曾游覽此山,見石作賦曰:「魚躍湘鄉之水」,並鐫石立碑。唐朝時,文學家段成式也曾來過這里,在《酉陽雜俎》中,記述了他在石魚山的見聞。 石魚給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一種石。據考證,在幾百萬年以前,湘鄉的湖山及至蘇坡鄉一帶是一個偌大的湖泊,湖泊里生長著魚和其他浮游生物。後來,由於地殼的劇烈運動,這些生物一批一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長期受著壓力和地心熱力的作用,泥沙形成為岩石,魚經過炭化也就凝膠在岩石層中,成為化石了。 石魚,可以說是一種反映地質演變的藝術珍品。它不僅能給人以古樸純真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知識的啟迪。1958年修建湘黔鐵路時,路基穿過石魚山,曾發現大量的石魚。現在,雖然此山已奠於鐵路之下,但鐵路兩旁仍有魚石披露,倘若開發,動輒有「魚」。 滴水洞是主席別墅,位於韶山沖西邊的角落裡,與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風景中一個著名的景點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龍頭山等自然風光與滴水洞一號等建築組成。滴水洞長約2.8公里,洞內有小溪,曲曲彎彎,幽壑口朝東北而開。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夾雜著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種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長著。 窯灣位於湘潭市十八中附近,是湘潭最大的老城區和棚戶區,從長沙到達湘潭後可在湘潭火車站乘坐18 路公共汽車前往. 窯灣過去有一點點有個類似長沙桔子洲頭的地方,就是楊梅洲.楊梅洲基本上是個燒烤場,河對面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前面不遠有個湘江鐵橋.而楊梅洲的附近有個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俠秋瑾的故居,由於保護不到位,已經比較破舊,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楊梅洲最好看的風景應該是6-7月份的洪水,號稱年年都被水淹的說,現在去可能還好,但是也還是可以看到比較猛的江水.另外還有望衡亭,觀聖殿等等古跡。
7. 湘潭窯灣古跡有哪些
一座老城最深的氣味往往來自日子的背面,來自那些最陰暗的背光面,來自那些最老舊、殘回破的街答巷,它們才是城市的守望者,被時光不斷打磨,被歷史不斷滲透。想要看清一座城市,首先得去一條老街,不看那條街,不可能了解這城市,因為它不僅是一條街,它更是這里曾經的全部。
窯灣古街,一個幾乎淡出湘潭這些年輕人憶的老街。知道窯灣古街這個地名,是因為看了一本湖南旅遊雜志才知道的,上一次去湘潭找嘻嘻玩,由於時間原因,所以就沒去成,這一次,趁著有時間,我們兩個再次一起聯手,尋找湘潭的古街——灣窯古街。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古街與之一水之隔的是湘江的江心島楊梅洲。傳說曾國藩曾派彭玉麟在楊梅洲安營紮寨操練湘軍水師,並在楊梅洲上建造戰船。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江邊上的的幾個古渡口和幾條船,可以看得出當時的繁華和現在的冷清,很顯然的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對於窯灣,它有太多的古巷,有太多的悲傷與感嘆,有太多的歷史沉浮興衰,不禁讓人發問,他是一座什麼樣的古鎮,它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窯灣老街
在江邊的人家房子旁,很多這樣閑置的船
8. 湘潭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小吃街特色菜古建築等
湘潭是歷史文化名城。人才輩出。
窯灣,萬樓 ,昭山,韶山,水府廟,昭山水上樂園,盤龍大觀園。
湘潭大學美食街,燈芯糕,檳榔 ,
9. 大運河的世界文化遺產
2011年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獲悉,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正式出爐,會議由國家文物局主辦,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方茂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袁秋年,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副巡視員肖向紅,省文物局副局長劉謹勝出席會議,國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長關強主持會議。
全國65項遺產點入選申遺預備名單
2014年,「中國大運河」將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申遺報告,經過多次論證、現場考察和集體評審,形成了專家推薦的大運河申遺預備名單,共包括132個運河遺產點和43段河段,其中遺產點有65個立即列入項目和67個後續列入項目;河段有31個立即列入項目和12個後續列入項目。
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
據介紹,大運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也是世界運河史上的里程碑,被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在《國際運河古跡名錄 》中列為最具影響力的水道。涉及8個省(直轄市)35個地市的大運河遺產整體申報世界遺產,關繫到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2006年,國務院將京杭大運河整體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了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法律地位。
據了解,按照2014年申遺成功的要求,我國要在2012年9月將申報文本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審,在2013年8月前完成全部申遺准備工作並接受專家評估考察。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共包括中國8個省、直轄市,27座城市,大運河河道遺產27段,以及運河水工遺存、運河附屬遺存、運河相關遺產共計58處遺產,河道總長度1011公里。 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第一部分:立即列入項目
一、遺產點(共65項)
【北京】1、昆明湖及綉漪閘2、廣源閘、高梁閘、澄清上閘(含萬寧橋)、澄清中閘(含東不壓橋)3、南新倉4、平津上閘
【天津】1、天妃宮遺址
【河北】1、紅廟村金門閘2、馬廠炮台及軍營遺址3、捷地分洪設施(含捷地分洪閘、乾隆御書《捷地、興濟壩工紀事詩碑》、清代憲示碑、1933年德國西門子啟閉機)4、東光碼頭沉船遺址5、連鎮謝家壩6、華家口夯土險工7、鄭口挑水壩8、油坊碼頭遺址及險工
【山東】1、德州蘇祿王墓
2、德州四女寺樞紐3、臨清片區(磚閘<別名二閘>、會通閘<別名會通橋>、臨清閘<別名問津橋>、鰲頭磯、臨清運河鈔關)4、東昌府運河大小碼頭5、阿城鹽運司6、濟寧樞紐(天井閘、堽城壩遺址、金口壩)7、南旺樞紐(戴村壩、十里閘、邢通斗門遺址、徐建口斗門遺址、運河磚砌河堤、柳林閘、寺前鋪閘、上泉古泉群、南旺分水龍王廟遺址)8、濟寧東大寺9、會通河節制閘群(含23座閘:戴灣閘、土橋閘、梁鄉閘永通閘<辛閘>、李海務閘、周家店船閘、七級下閘、七級上閘、阿城下閘、阿城上閘、荊門下閘、荊門上閘、陶城鋪閘、戴廟閘、安山閘、靳口閘、袁口閘、通濟閘、仲淺閘、師庄閘、棗林閘、南陽閘、利建閘)10、通惠閘11、微山縣乾隆御碑
【河南】1、含嘉倉遺址2、回洛倉遺址
【安徽】1、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江蘇】1、龍王廟行宮(不含御碼頭和御馬路遺址)2、窯灣鎮歷史街區3、雙金閘4、清江大閘5、清口樞紐(洪澤湖引河堤防:臨湖堤、圈堰;濟運設施:濟運壩、塘河<含左右堤>遺址;御黃束清設施:御黃壩、御黃二壩、束清壩、束清二壩、御壩及其順水堤、臨清堤;中運河堤壩:中運河北岸縷堤、中運河南岸縷堤、中運河頭壩、中運河二壩、中運河三壩;黃河故道堤工:黃河北岸格堤、縷堤、黃河南岸縷堤、汰黃堤、順黃壩堤;里運河舊道堤壩:里運河左右堤遺址、蓋壩、頭壩、二壩、三壩、四壩、五壩;轉水墩:康熙舊大墩、新大墩、乾隆新大墩;碼頭三閘:惠濟正越閘、通濟正越閘、福興正越閘;御制重修惠濟祠碑)6、洪澤湖大堤(包括險工、救生樁、水志、信壩、碑刻等)7、吳公祠8、鎮水鐵牛(高良澗鐵牛、邵伯鐵牛、三河鐵牛、高家堰鐵牛、馬棚鎮灣鐵牛)9、瘦西湖10、普哈丁墓11、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衙署(僅門廳)12、揚州鹽業歷史遺跡13、高郵盂城驛14、邵伯古堤15、邵伯老船閘16、邵伯碼頭17、清晏園18、總督漕運公署遺址(不含博物館)、淮安府衙正堂、鎮淮樓19、豐濟倉遺址20、清江浦樓21、淮安鈔關遺址22、天寧寺行宮(含重寧寺)23、西津渡古街24、清名橋歷史街區25、盤門
【浙江】1、分水墩、落帆亭(不含杉青閘)2、長安閘3、南潯鎮歷史街區4、杭州鳳山水城門遺址5、杭州富義倉6、洋關舊址7、通益公紗廠舊址8、杭州拱墅運河歷史街區(橋西歷史街區、杭州小河直街歷史街區)9、水利通判廳遺址(含乾隆御碑)10、西興過塘行及碼頭11、清水閘(不含管理設施)12、永豐庫遺址13、寧波水則碑14、寧波慶安會館
二、河道(共31項,其中需要細分的14段河段用*註明)
1、通惠河段主線
2、玉河故道 3、長河 4、北運河段主線* 5、南運河段主線* 6、會通河段主線* 7、小汶河 8、中河段主線* 9、淮揚運河段主線* 10、寶應宋涇河11、寶應明清運河故道 12、高郵明清運河故道13、邵伯明清運河故道 14、古邗溝故道(邗溝東道,揚州城區段) 15、鎮江城區運河故道 16、常州城區運河故道 17、無錫城區運河故道 18、現京杭運河無錫至蘇州段* 19、蘇州城區運河故道 20、現京杭運河蘇州至吳江段* 21、江南運河吳江-嘉興-杭州段* 22、杭州中河-龍山河*23、頔塘東段(平望-南潯,含頔塘故道)* 24、浙東運河主線* 25、衛河(永濟渠)段主線* 26、通濟渠—滎陽故城段 27、汴河遺址商丘南關碼頭遺址段 28、汴河遺址百善老街及柳孜碼頭段 29、汴河遺址宿州段 30、汴河安徽泗縣-江蘇泗洪段* 31、淮河口段* 第二部分:後續列入項目
一、遺產點(共67項)
【北京】1、永通橋(含御制通州石道碑)2、通運橋3、匯通祠4、什剎海5、白浮泉
【天津】1、十四倉遺址2、石家大院
【河北】1、朱唐口險工2、泊頭清真寺3、大名府故城
【山東】1、德州碼頭(含碼頭、德州倉儲)2、會通河古橋(月徑橋、迎春橋)3、臨清舍利寶塔4、河隈張庄明清磚官窯遺址5、聊城山陝會館6、太和橋7、漕井橋8、濟寧河道總督府遺址9、台兒庄月河段古碼頭群10、濟寧浣筆泉遺址和泉林
【河南】1、雲溪橋2、合河石橋3、枋城堰遺址4、百泉和衛源廟5、滎陽故城6、北宋東京城遺址7、洛口倉遺址8、商丘古城
【安徽】1、柳孜鎮遺址2、花石綱遺址3、濉溪縣百善鎮運河河道遺址剖面
【江蘇】1、宿遷大王廟2、清江清真寺3、揚州城遺址4、茱萸灣古閘5、高郵南門大街歷史地段6、高郵平津堰遺址7、高郵鎮國寺塔8、鎮江虎踞橋9、常州飛虹橋10、常州文亨橋11、常州新坊橋12、常州廣濟橋13、蘇州下津橋14、蘇州上津橋15、蘇州吳門橋16、蘇州滅渡橋17、吳江三里橋18、吳江安民橋19、吳江安德橋20、寶帶橋(蘇州)21、十里亭22、無錫黃埠墩及西水墩23、蘇州覓度橋水文觀測站24、吳江古纖道
【浙江】1、長虹橋(嘉興)2、拱宸橋(杭州)3、廣濟橋(杭州)4、長安鎮歷史街區5、嘉興文生修道院和嘉興天主教堂6、杭州運河古橋(隆興橋、歡喜永寧橋、桂芳橋)7、龍山閘舊址8、三塘五壩遺址9、八字橋(紹興)10、大小西壩11、紹興曹娥江兩岸堰壩遺址12、虞余運河水利航運設施(含五夫長壩及升船機、驛亭壩、西陡門閘壩遺址)二、河道(共12項)
1、陶城鋪運河
2、儀揚運河3、子嬰河4、丹徒河5、古新河6、餘杭塘河(倉前—杭州)7、永濟渠遺址8、百泉河9、通濟渠—洛河隋唐洛陽城段10、通濟渠—洛河洛口段11、汴河遺址北宋東京城段12、汴河濟陽鎮段 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列入申遺范圍的大運河遺產分布在中國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首批選擇了58個遺產點和27個遺產段,總長度101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