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遊業發展現狀
A.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時期
世界旅遊歷史可分為古代旅行和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時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遊(1841年以前)的特徵:
1、古代的旅行、旅遊動機更多的與物質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聯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遊活動往往與通商貿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隸主、封建帝王的巡遊活動相結合,其中,宗教朝聖占遠行游歷的較大比重。
3、以歐洲人為代表的探險、考察旅行相對發達,但具有物質佔有和殖民文化傾向。
二、近代旅遊(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特徵:
1、旅遊者人員構成的多層次。
2、旅遊動機中消遣娛樂成分增多。
3、旅遊活動空間的拓展。
4、隨著旅遊業的問世,在旅遊保障制度層面上也開始全面推進。
5、旅遊業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帶動效應。
(1)世界旅遊業發展現狀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的特徵:
一、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
二、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
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三、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四、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
B. 當前世界旅遊業發展面臨哪些問題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 過去60年來,世界旅遊業發展一直長盛不衰,期間雖然也有波動,但總體上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C.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總體發展還行,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很大。導游的工資因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以及景區的等級而定,不過導游的基本工資都不是特別高,主要靠小費
D.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E. 論述2005年世界旅遊業的發展狀況
2005年全球旅遊業的收入預計將達到60210億美元,佔全球生產總值的10%,從業人員達2.21億。2015年,世界旅遊業的收入將增至107000億美元,從業人數將擴大至2.7億。
WTTC認為,世界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主要是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在旅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及旅遊項目的不斷創新。中國和印度的旅遊業都在以8.9%和8.7%的高速發展,而兩國旅遊業的潛力尚未完全開發出來。到2020年,中國有望超過法國成為全球旅遊的第一目的地國。
至於旅遊項目的創新,WTTC認為獨特旅遊項目的開發仍有很大的空間。目前,遊客對特色旅遊的要求越來越高,各國旅行社都在想方設法推出令遊客有獨特感受的旅遊項目。此外,有些國家的旅行社正在向旅遊、商店、旅館和航空運輸一體化方向發展,遊客不但能享受全程服務,而且還享受最低廉的價格。
F. 結合目前世界旅遊現狀分析世界旅遊客源流向特徵是什麼
世界旅遊業期待中國客源
世界旅遊組織秘書長弗朗切斯科·弗蘭賈利前不久在世界旅遊大會期間感慨地說:「1992年我第一次訪問中國時,適逢中國第一個旅遊年,當年中國接待外國遊客才1500萬人,而去年,僅10年後,竟上升到3700萬人。」這位法國籍的國際旅遊界權威人士動情地說:「這樣的發展趨勢還在繼續。我在宣讀下面的數字時,心裡百感交集。我們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從而超過我的祖國法國。本組織的信息部門告知我,中國還將成為世界主要旅遊客源國之一。」
對於世界旅遊大國來說,中國帶來的首先並非客源爭奪戰,而是前所未有的機會。義大利的生產活動部副部長吉塞朴·蓋拉提說:「中國旅遊業的騰飛及其開放,成為飯店業、航運業、旅行社等行業的共同機遇。從歐洲最大的旅行社,到全球最大的客機生產廠,都在中國遼闊的國土上找到取之不盡的機會。」
日航國際旅行社作為中國第一家外國獨資旅行社即將開業。德國途易集團投資的中國第一家外資控股旅行社即將營業。這些全球一流大型國際旅行社進入中國,充分表明了中國市場強大的吸引力。
塞普勒斯旅遊部部長芬妮·米歇爾說,如果說中國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旅遊優先目的地,讓競爭的夥伴感到一些壓力的話,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迅速成為世界一大旅遊客源的現實,則讓更多國家和地區備感興奮。
來自被稱為「非洲天堂」的辛巴威的環境和旅遊部長弗朗西斯·涅馬甫說:「數千年前,中國人的足跡就曾到過現在的辛巴威,而今我們來到這里向更多的中國朋友發出邀請。」
目前只有不到1萬名中國遊客曾到辛巴威旅遊。涅馬認為這個數字太少了。隨著亞洲旅遊市場的迅猛發展,他希望到辛巴威旅遊的中國遊客能增加5到10倍。
從今年開始,辛巴威旅遊部門將陸續在中國推出一系列面向中國的旅遊宣傳活動,第一步就是在中國設立辛巴威的旅遊窗口。今年8月,辛巴威駐華大使館首次成立了旅遊辦公室。明年,一個辛巴威大型旅遊代表團將遍訪北京、上海、廣州和香港等地,進行一個月的「地毯式」宣傳,通過交流、演出、展覽等方式讓中國公民感受辛巴威旅遊文化氛圍。
涅馬還將未來發展的旅遊目標鎖定中國的在校大學生。他說,中國的各大高校將是他們推介旅遊的重點,因為這些年輕學生將會成為未來的旅遊大軍。
據悉,辛巴威有望在今年年底成為中國公民自費旅遊的目的地國,屆時中國公民前往辛巴威旅遊將更加便利。辛巴威已計劃逐步開通與中國的直航航線。涅馬希望有更多中國投資者到辛巴威投資旅遊業,如酒店經營等。
「我真想對見到的每一個中國人說:歡迎到我們國家來,我們為您准備好了!」馬來西亞文化、藝術和旅遊部秘書長達托·穆赫德·阿茲米·拉扎克說。作為最早成為中國公民自費旅遊目的國的國家之一,馬來西亞去年接待了近60萬中國遊客。
「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從首都機場到中國大飯店,從北京街頭的車流到商場購物,就市容和服務接待水平來言,我並不覺得這里同倫敦或巴黎有什麼區別。」葡萄牙旅遊國務秘書路易斯·科雷亞·達·席爾瓦說,「除了這里的電梯服務人員的英語,要比其他國家服務人員的漢語流利這一點之外。」
「我似乎已經看到了奧運之城,盡管我不是體育官員,但是這兩天我感受到北京市民熱情、好客、好學和干練。有天晚上我忙裡偷閑在街頭逛,竟然有一個中學生來主動帶路並請教英語發音。我認真地說應當向他請教普通話發音才對!」希臘的發展部副部長季米特里斯·耶奧加科普洛斯說。
約旦旅遊和古跡大臣薩米爾·塔維勒高興地說:「可以預見,我們將迎來成群結隊的中國旅遊者。前些年,說起中國,貿易商務部門最起勁,因為同中國朋友忙著做生意。現在旅遊部官員也忙得不可開交,因為中國人正逐漸富裕起來,需要到世界各地去遊玩。」
泰國旅遊和體育部旅遊發展辦公室主任薩斯塔瑞·皮查卡那容說:「此次來中國肯定要購物,但是我基本不用換匯。周圍親戚朋友不少是做生意的,他們平時就喜歡用人民幣結算。第一因為強勁的中國經濟使人民幣穩定可靠,第二因為我們那裡中國遊人實在是太多了!」去年泰國接待了70萬名中國遊客,並希望盡快突破百萬大關。
世界旅遊組織特別顧問傑弗瑞·利普曼說:「上世紀七十年代,飛往世界各地的航班上幾乎都能見到日本人,那一度成為日本經濟奇跡的具體表現之一。而現在,世界各大機場上隨處可見中國人的蹤影。我覺得對於世界旅遊業內人士來說,全世界旅遊景點一定程度上都在成為『中國村』。」
肯亞旅遊和新聞部長圖朱表示,肯亞和中國在旅遊業的合作潛力巨大,肯方希望加強與中方的合作。他說,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令世人矚目。希望更多的中國人前往肯亞觀光旅遊,特別歡迎中國企業到肯亞以合資或獨資的方式開辦旅行社和賓館。他表示,一俟中國批准肯亞為中國公民的自費旅遊目的地國,肯亞將在北京設立旅遊辦事處,並推動肯亞航空公司開通到北京的直飛航線。
「從飲食到服裝,中國旅遊者可以在印尼到處發現中華文化的痕跡,印尼華人2000多年的影響肯定能使中國朋友產生親切之感。」印尼旅遊部部長高級助理愛德華·司徒毛讓說。
統計表明,最近幾年來,中國遊客對印尼風光的愛好有增無減。1999年至2001年,中國赴印尼旅遊的人數年均增長超過33%。2003年,在非典疫情和伊拉克戰爭之後,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同印尼鷹航開展合作,目前每周有4班飛機往返雅加達和廣州。
萊昂·貝特朗是法國設備、運輸、住房、旅遊和海洋部負責旅遊事務國務秘書。他表示,中國是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旅遊市場潛力巨大。法國希望加強同中國政府和旅行社之間的合作,並願意就文物保護、人員培訓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交流。法中兩國正就具體事宜進行協商,以期吸引更多中國遊客到法國或其他歐洲國家旅遊。他說,到北京後參觀了長城和故宮等著名旅遊景點,當地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發展的努力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法國和歐洲遊客來中國旅遊。
瑞士旅遊局東南亞區主任菲德·索馬汝加表示,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加入世貿組織後迅速走向國際的現實以及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都將促進其旅遊業的發展。中國遊客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每年3個更長的黃金周假期,以及未來更多的度假方式等,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旅遊業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索馬汝加說,瑞士於1998年提交了希望成為中國公民自費旅遊目的國的申請,並正與中國國家旅遊局接觸,希望能在阿爾卑斯山迎來更多的中國客人。2007年中國遊客有望持申根簽證赴瑞士旅遊。他對中國旅遊業在本世紀的發展充滿信心,中國公民出境游也將更加便利。據預測,到2005年,中國公民在瑞士的過夜數將達到25萬間夜。
G. 全球旅遊業是如何興起和發展起來的全球旅遊業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旅遊業自古以來就是國家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來源,進入21世紀人們的旅遊需求向多層次方向發展因而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將成為新的熱點。
工業旅遊就是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20世紀工業旅遊起源於法國。當時雪鐵龍公司讓遊客參觀其生產流水線欣賞其汽車生產工藝。後來世界各地著名現代化工業企業紛紛仿效,汽車、鋼鐵、飛機、釀酒、飲料、陶瓷等行業先後開放生產製作過程讓遊客 一飽眼福。
H. 海洋旅遊的世界海洋旅遊發展現狀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為了搶占海洋時代的新優勢,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相繼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如韓國制訂了「海洋韓國——21世紀戰略」,日本大力實施「海洋立國」規劃。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總產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紀的一萬多億美元。僅以美國為例,作為海洋大國,美國海洋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公里,海洋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以來,美國海洋直接相關的產業總產值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在200萬個以上,美國沿海地區每年經濟產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約十分之一的比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趨海性也進一步增強,約65%集中在海岸帶地區。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遊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遊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海洋旅遊業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海洋旅遊在世界旅遊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遊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遊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重要。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遊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熱帶和亞熱帶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遊中佔主導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遊的新熱點。這些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並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大多數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都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從地中海、加勒比海、東南亞、南太平洋到美國夏威夷和南亞的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傳統文化積淀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不僅成為最有魅力的旅遊吸引物,而且成為了旅遊目的地的獨特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