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全域旅遊旅遊發展規劃
『壹』 張家口名字的由來
張家口名字的由來與明洪武年間的移民有著直接的關系。
從明初到宣德四年這六十年中,能夠使地名發生變化的因素莫過於洪武移民。據《宣府鎮志》記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這一帶因「民戶不足,調山西諸處余丁充之」。
其中有張姓人家遷來在隘口附近定居(這一點可以從《宣府鎮志》關於此處有「張家莊」記載中得到印證),這就使「口」與,「張家」發生了聯系,而賦之以新的社會人文內涵。久之,「隘口」一名遂被人們冠以張姓,稱做「張家隘口」後來又簡化為「張家口」。
(1)張家口全域旅遊旅遊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宣德四年,張文修築城堡,以「張家口」做為堡之專稱,命名為「張家口堡」。據此,可以認定,張家口的得名當在洪武末年到永樂年間,而宣德四年則可看做是官方正式命名之始。
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張家口」名稱的內涵也發生了幾次大的演變。當「張家口」一名被移植為城堡的專稱之後,它便由自然地理實體名稱向社會聚落名稱轉化。
及至清朝辟大境門,人們對東、西太平山之間的山口的稱謂漸被「大境口」所代,至此,「張家口」也就徹底完成了其做為自然地理實體名稱的歷史使命。
經過幾代人口繁衍,居民以張家口堡為中心,不斷向周圍廣闊地區散布,形成日益增多的居民區和村落,「張家口」又被人們用來泛指這一帶地區,而張家口堡的稱謂則被「堡子里」所代替。「張家口」名稱內涵的延伸、擴大,促使其由聚落地名進一步演變為區域地名。
到了1939年,日偽設置張家口特別市,「張家口」又開始成為行政市的名稱。1945年8月,張家口首次解放,張家口市人民政府宣告誕生。從此,雖然張家口市名稱的內涵隨著其管轄范圍及隸屬關系的變更而有所變化,但是,它做為行政市的名稱則一直穩定下來。
『貳』 河北張家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嗎
1.大境門---長城第一門 大境門位於張家口市區北端,東、西太平山之間,是有一座聞名遐邇的長城關隘。
2.清遠樓---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正中,建築藝術價值極高,有第二黃鶴樓之美稱,又名鍾樓。
3.水母宮---位於張家口市區西北3.5公里的卧雲山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其四周榆柳環合,松青柏翠,草木繁茂,因此也稱為森林公園。
4雲泉寺---雲泉禪寺位於賜兒山中。是一做罕見的上道下佛,佛道一體的寺院,雲泉寺以其三絕洞(風、水、冰三洞)、噴玉、舍利佛光、元榆明柳、麒麟印等奇景著稱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