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旅遊文化意義
Ⅰ 陝西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11年4月15日,陝西省旅遊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015年12月28日,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陝西省旅遊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3日,公司名稱由「陝西省旅遊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陝西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冰
成立時間:2014-12-1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000100626373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市雁塔區南二環西段64號凱德廣場寫字樓21層05號
Ⅱ 以絲綢之路為例簡述陝西文化的開放性
2018年12月6日,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正式落戶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兩百多名來自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絲綢之路國際劇院聯盟、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貿促會陝西分會、陝西省對外友協、西安市自貿辦的相關代表以及陝西省文化界知名人士出席中心揭牌儀式,共同見證了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落戶西安高新區。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在揭牌儀式上說:「『一帶一路』不只是簡單的物質的交流,更是包涵著文化、藝術、民俗等多方面的交流。陝西是古絲路的起點,我們與陝西絲路文化交流中心的合作,將以此為中心,推動『一帶一路』人文和藝術更廣泛的交流合作。」
據了解,交流中心落戶後將以「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為宗旨,以實現民心相通為目標,著力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文化交流中心,未來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將在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西安高新管委員會業務指導下開展工作。
據活動組織者介紹,2019年,交流中心將帶領相關理事單位,文化藝術機構及有關企業走進哈薩克、匈牙利、保加利亞,並與相關單位聯合在俄羅斯作為2019年絲博會主賓國期間,舉辦陝西文化年相關活動。
期間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將與中東歐國家有關單位,就融入「一帶一路」和陝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在文旅、非遺及經貿等開展系列活動。同時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還將聯合省內外有關機構舉辦絲路文旅、陝西自貿試驗區轉型升級等專題講座。
揭牌儀式上,同時還舉辦「絲路畫語weiwei道來」畫展,展出了5位畫家60餘幅山水畫作品,吸引了與會者的關注。
陝西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是經由陝西省民政廳批準的民辦非企業組織,於2014年12月在西安成立。以「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為宗旨,以實現民心相通為目標,著力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的文化交流中心。
(2)陝西旅遊文化意義擴展閱讀:
陝西用文化旅遊打通「絲路」。
以「打通新絲綢之路,探索旅遊業新機遇」為宗旨的2015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於9月11至13日在西安舉辦。
「一帶一路」戰略給陝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使現代長安重現國際大都市風采。放眼三秦大地,絲路建設在蓬勃生發。
一、打造絲路旅遊中心。
陝西處在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首要位置,並被國家賦予了打造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和「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的重要使命。
隨著陝西旅遊對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旅遊業持續快速發展。首批50億元的陝西旅遊產業投資基金也已經正式成立運行。
圍繞「一帶一路」戰略,陝西率先在全國舉辦了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際旅遊博覽會,成功舉辦了絲綢之路旅遊部長會議暨第七屆絲綢之路旅遊國際大會,叫響了絲綢之路起點旅遊品牌。
陝西圍繞打造交通物流、科技創新、產業合作、文化旅遊和金融合作5個中心,將建成絲路經濟帶最大物流集散中心,設立500億元絲路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基礎設施、人文旅遊、產業合作、科技創新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
二、文化旅遊顯著升溫。
「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開通並實現了常態化運營,西安至莫斯科、巴黎等4條國際航線開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獲批「72小時過境免簽」。
打開陝西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成績單,無論在構築絲路大通道、對外開放合作方面,還是文化旅遊、經貿往來等領域,都有著顯著的推進。
一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陝西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邁上新台階,絲路文化旅遊開發明顯升溫。陝西與絲路沿線9個國家共同發布《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形成了沿線國家共同推進的共識,在基礎設施、能源資源、產業合作、人文合作等領域策劃了100多個重大項目等。
絲綢之路申遺成功後,陝西新增的7處世界文化遺產點的旅遊參觀人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別是到訪張騫墓和大佛寺的遊客數量成倍增長,遺產點的知名度以及遊客的認同感也得到提升。
以此為契機,陝西省文物局制定規劃,將漢唐帝陵、漢傳佛教祖庭、秦直道等14處60個文物點列入陝西下一步申遺的重點對象。
三、往西發展文化先行。
在「一帶一路」火熱推進的歷史機遇面前,陝西應該怎樣盡快與之對接。
陝西省社會科學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燕: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面大、路線長,在實際共建中,文化對接是第一位,其次是旅遊。文化上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化解政治上的敵對或者防範意識,用文化旅遊打通絲路,往西發展文化先行。東西方文化有了交流認知,才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隨著「長安號」常態化運營,西安市的地緣優勢得到進一步認可。全國的貨源都可聚集到西安港務區運往中亞,西安正在成為「一帶一路」最大的陸地國際中轉樞紐港,成為歐洲和中亞進入中國市場的出入口和集散地,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商貿物流集散中心和綜合物流樞紐平台。
四、辦旅博會尋新機遇。
中國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遊博覽會是中國首個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國際性大型旅遊展會,為國內外旅遊業者搭建了一個進行交易的一站式平台。
據介紹,本屆博覽會將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開展多項精彩活動。目前,確定參展的國內外展商比去年增多,新增美國國際旅遊公司、俄羅斯旅遊公司、菲律賓旅遊部、冰島大使館等政府機構和旅遊單位,消費展區還新增了文化旅遊名鎮、大型歡樂世界等特色展商。
本屆博覽會將針對出入境市場舉辦專題研討會,開展多場以產品設計、銷售服務為主題的培訓會,為買賣客商提供務實服務等,並從今年起將設立主賓國日,進一步促進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旅遊交流與合作。
Ⅲ 我有個朋友說想去陝西兵馬俑旅遊,說陝西兵馬俑旅遊他很感興趣,也想去領略一下歷史藝術文化的內涵,
是的,你說得很對,我們在兵馬俑博物館所見,兵馬俑列隊的景象已經非內常壯觀,秦容兵馬俑號稱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有人認為不到兵馬俑博物館一游,不算到過西安,近日終於有機會一睹兵馬俑這一小支軍隊的風采。原來所謂世界第八大奇跡是兵馬俑與秦始皇陵一起分享的榮耀,不過說來亦有點矛盾,因為已出土的兵馬俑只是秦始皇陵周邊的一小部分,無非是小配角,秦始皇陵才是真正的主角。
西安是中國最重要的古都,地下的文物比北京還要多,除了秦始皇陵之外,唐太宗的昭陵、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干陵都不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開發,只能留給後代子孫。兵馬俑玩一天的時間的時間已經夠了。
Ⅳ 陝西省的自然狀況、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考試用
陝西地處我國內陸腹地,是大西北的門戶,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優勢。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人口3748萬,轄10個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106個縣(市、區)。全省地形南北狹長,由北至南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黃土高原,約佔全省面積的45%,人口的15%,畜牧業比較發達,能源資源富集;中部是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約佔全省面積的19%,人口的60%,是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和科研教育基地;南部是秦巴山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6%,人口的25%,水力、礦產和生物資源豐富,被譽為「生物基因庫」。
一、陝西是一個資源豐富,科技實力強,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
陝西是資源大省。全省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42.61萬億元,約佔全國礦產資源潛在總值的33%,居全國第一位。在全國探明的主要礦產中,居前10位的我省有50多種。特別是能源資源富集,煤炭儲量1676億噸,石油探明儲量14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6-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萬多億立方米。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熱量的優質環保動力煤田,陝北有條件成為我國本世紀現代化建設一個重要的能源接續地。
陝西橫跨溫帶、暖溫帶、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復雜多樣的地形,差異明顯的氣候,形成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特別是陝南秦巴山區處於南北氣候交匯帶,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被譽為中國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有野生種子植物3700餘種,珍稀植物37種,葯用植物近800種,大熊貓、金絲猴、朱繯等珍稀動物80種。陝西還是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陝西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對緩解黃河水土流失、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意義十分重大。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全國重要的歷史文化中心。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陝西建都,歷時1180年,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在近代史上,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在陝北領導中國革命歷時13個春秋,革命聖地延安保存著一批革命舊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陝西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全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0個,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兵馬俑、唯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門寺、西安古城牆等馳名中外。陝北黃土高原、陝南山水風情令人神往,西嶽華山、壺口瀑布、秦嶺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陝西是科教強省。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是我國航空、航天、機械、電子、農業等領域重要的科研和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有專業技術人員110萬人,兩院院士49人。有各類科研院所1061個,其中設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有8所高校已進入國家「211」工程,3所高校進入國家「985」工程。以西安、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骨乾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已經形成,西安高新區是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楊凌示範區是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均躋身於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列。
陝西是實力雄厚的老工業基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陝西作為重點建設區域,進行了大規模投入。「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先後在陝西擺布了一批大型骨幹項目,全國156項重點建設項目有24項在陝西落成,佔15.4%,居全國第二位,從而奠定了陝西製造業和軍事工業的基礎,並確立了國民經濟的框架和產業結構。通過幾十年的建設,陝西已經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軍工企業規模居全國第一。新型電子元器件、通信及網路設備、計算機軟體、數字化家電等研製能力在全國具有優勢。機械裝備產業承辦全國電力建設1/3的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具有技術先進的重型汽車變速器和驅動橋等關鍵零部件及總成生產能力,是我國重要的機床工具加工生產基地。工程機械在推土機、液壓挖掘機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研製能力和競爭優勢。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具有全國唯一的集飛機設計研究、生產製造、試飛鑒定、教學為一體的航空產業體系,擁有佔全國航空工業1/3的人員和1/2的總資產,科研生產能力強,產業配套齊全,綜合實力在國內航空工業中優勢明顯,具有國內發展民用飛機最好的研製條件。
二、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陝西出現了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保持了11.6%的增長速度。200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536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地方財政收入474.5億元,加上上劃中央稅收收入共891.6億元,增長27.8%。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企業利潤大幅度增長。全省經濟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正處在上升階段。
二是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98億元,是「九五」的2.4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64公里,以西安為中心連接周邊省份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750公里,「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骨架網正在建設形成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辟了通往國內外70多個城市的130多條航線,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和輸變電能力既可滿足省內需求,又能向中國華北、西北其他省區輸送。陝西通信網路的裝備水平、技術層次已與世界接軌,基本建成了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為輔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傳輸網,綜合通信網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日臻完善,70%以上的大中城市實現了城市氣化,城市空氣質量不斷提高。隨著黑河引水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的建成,西安等主要城市和重點投資地區的供水有了可靠保障。
三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陝西一直在為改善生態環境而不懈努力,近年陸續啟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到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改造3209.5萬畝,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加到37.26%,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特色經濟發展勢頭較好。高新技術產業、果業、畜牧業、旅遊業、國防科技工業和能源化工工業等六個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以西安、寶雞、楊凌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迅速崛起,連續幾年技工貿總收入增長速度超過20%。果樹種植面積已達1327萬畝,其中蘋果727萬畝,總產量居全國第一,果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業發展方興未艾,鮮奶產量居全國第6位。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了全省服務業快速發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三個轉化」勢頭良好,一大批產業化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五是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5.6%,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內資的總量大幅增長,外向型經濟格局正在形成。
三、發展前景展望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部強省的宏偉藍圖。「十一五」期間,陝西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l.7萬億元,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超過300億美元。到2012年生產總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到2020年生產總值超過20000億元。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4000億元。為了實現發展目標,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中率先發展,陝北跨越發展,陝南突破發展」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六個戰略」,即項目帶動、工業強省、科教興陝、人才強省、城鎮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四大基地」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陝西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經濟非均衡發展的規律,按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的原則,提出了在全省三大區域建設四大基地的區域經濟布局。四大基地建設即「陝北煤油氣、關中高科技、陝南中草葯、渭北優質果」。具體講,就是以「一線兩帶」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陝南現代中葯(綠色產業)產業基地和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實現全省三大區域優勢互補,攜手並進,協調發展,夯實陝西經濟全面振興的根基。
陝西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綜合指標
指標 計算單位 2006年 2007年
絕對值 增長% 絕對值 增長%
一、生產總值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工業
第三產業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4523.74
488.48
2440.5
2094.02
1594.76
12138 12.8
7.4
14.3
14.5
12.4
12.4 5369.85
594.69
2916.97
2599
1858.19
14350 14.4
6.7
17
18
13.1
14
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房地產開發投資 億元
億元 2610.22
394.86 31.7
32.1 3641.88
535.32 39.5
35.6
三、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億元
億元 696.77
821.55 31.7
28.6 891.6
1050.71 27.8
27.5
四、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268 12 10763 16.1
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元 2260 10 2645 17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1522 15.1 1800.91 18.3
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1.8 1.8 105.1 5.1
八、進出口總額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億美元
億美元
億美元 53.6
36.3
17.3 17.1
18
15.3 68.88
46.72
22.16 28.5
28.7
28.1
九、外商直接投資 億美元 9.25 47.2 11.95 29.2
十、國際旅遊人數
國際旅遊收入
國內旅遊人數
國內旅遊收入 萬人
億美元
萬人
億元 106.11
5.10
6950
378 14.3
14.3
16.06
19.5 123.13
6.12
8015
458 16.0
20.0
15.3
21.2
十一、人口自然增長率 ‰ 4.04 4.05
十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城鎮登記失業率 萬人
% 26.52
4 28.15
4.02
Ⅳ 陝西旅遊文化展廳設計說明怎麼寫
書畫藝術展廳的設計說明通常以個性,獨特為主。例如深圳的展緝供光佳叱簧癸偽含鐮廳設計說明以精緻貴族的時尚舞蹈為主,以黑色玻璃條外牆設計在亮色的天花與地板,整體營造出一種時尚之風。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
Ⅵ 2018年陝西省將打造多少個文化旅遊名鎮
從陝西省旅遊發展委獲悉,今年將精心打造35個省級重點示範鎮和31個文化旅遊名鎮,多層回次推進小城鎮建答設,發揮小城鎮對貧困人口就業的帶動作用和對縣域經濟的產業牽引作用。
陝西省2018年將繼續精心打造35個省級重點示範鎮、31個文化旅遊名鎮,抓好5個沿黃小鎮建設,突出黃土風情和濱水景觀,指導編制景觀規劃等專項規劃,提高建設特色。同時在中心城市周邊和沿黃生態城鎮帶培育以產業為主要特徵的小城鎮,盡快形成一批形態各異的產業牽引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