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示範輻射帶動茶產業發展

旅遊業示範輻射帶動茶產業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08 20:26:46

① 黃山區湯家莊茶產業養生養老旅遊度假綜合開發項目工程招投標

想說明什麼,招標公告在哪裡。養老養生與旅遊度假結合是現今比較流行的一種開發方式,養老養生度假旅遊作為一種保持了最原真需求的休閑度假形式,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遠景設計研究院養老養生規劃專家說道:養老是一種產業,而度假產業在其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用豐富的產品去豐富養老過程中,如老年人度假設施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領域,也是需要關注的領域。進行相關開發不外乎圍繞「養老養生」和「度假旅遊」這兩個關鍵詞進行。

②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茶文化專業好么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是由國家旅遊局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公辦高等內旅遊院校容。
學院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風景旅遊勝地——杭州,佔地580畝,總建築面積20.5萬平方米,校園內碧草如茵,樓宇雋永,與錢塘江畔交相輝映,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理想的求知聖地。
學院前身為1983年創建的浙江省旅遊職工中等專業學校,2000年定名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學院現為全國唯一一所旅遊類「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骨幹高職院校,唯一一所國家旅遊標准化試點院校,同時也是第一所通過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教育質量認證的旅遊院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
截止2014年10月,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0311人,在校留學生44人。「
蔚為大觀,浙旅有成」。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正走在「依託行業、產學結合、接軌國際」的特色之路上,致力於培養有社會之責任、敬業之精神、博愛之胸懷、國際之視野的旅遊英才,努力建設成一所有特色、高水平的示範性旅遊高等院校,打造旅遊教育的「中國品牌」

③ 武夷山的旅遊業怎樣發展起來的

振興茶產業讓大紅袍「紅」起來將山水風光和茶產業捆綁營銷,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武夷山茶產業紅紅火火!從傳統的茶葉到茶飲料、茶食品、茶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一個綠色、環保的茶產業集群正在形成采訪前,先坐下泡上一壺茶,聊什麼話題都伴著淡淡茶香……在茶文化藝術之鄉武夷山,采訪顯得另有一番韻味。大紅袍是武夷山一張響當當的金名片,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然而3年多前,武夷山的茶產業並不那麼紅火。2006年春茶上市時,茶青一公斤只賣1.2元,一畝茶園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當時武夷山的茶產業是分散式家庭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後,茶農不了解市場信息。」武夷山市發改局局長林明生說。怎麼讓大紅袍真正「紅」起來,讓武夷山特有的茶葉資源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引擎?2006年,武夷山市下決心把茶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成立茶葉產業領導小組,設立茶業局,制定《茶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全面分析了全市茶產業發展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增加面積、擴大規模、提升質量、提高附加值等13個環節提出了未來3年茶產業的發展規劃。一套壯大茶產業的組合拳開始出擊———首先抓品牌,改變武夷岩茶「有名茶無名牌」的現狀。武夷山確立了主打大紅袍的品牌戰略。2007年10月8日,最後一次採制的母樹大紅袍茶葉送藏國家博物館,成為該館收藏的惟一現代茶葉,使大紅袍名氣大振。其次抓品質,建立質量監管體系。要求企業嚴格按照標准生產,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賬,設立茶企質量檔案,產品茶上市前強制送質量監督部門檢驗合格後,才允許貼上武夷岩茶地理標志保護專用標志,同時制定扶持政策,鼓勵茶企創建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基地。第三抓營銷。將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和茶韻之香有機結合起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在全國打響大紅袍品牌。今年,茶產業3年規劃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很多農戶式小作坊已經成長為正規企業,武夷山獲得國家QS認證的茶企業136家,擁有「武夷星」、「戲球」、「元正」等6個茶葉類省著名商標,「武夷山大紅袍」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武夷山已建立4.8萬畝綠色食品岩茶基地,已有10萬余畝無公害茶園基地,涉茶產業總產值達8.05億元,茶企(農)的直接經濟效益提高了30%。現在,武夷茶更跳出大山闖入國際市場。在武夷山最大的茶葉出口企業凱捷公司,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國外的茶商。「以前,茶農是挑著擔子來送茶,慢慢地變成開著摩托車來,後來開起了『皮卡』,現在很多坐上了小轎車。」武夷星茶葉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劉益寧笑著說。持續升溫的茶產業不僅富了茶農,還招來了金鳳凰,越來越多看好武夷山茶產業的企業前來投資。武夷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當年到閩北山區投資設廠,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我們有信心,這么好的茶葉不可能賣不出好價錢。經過10年的發展,2008年武夷星公司銷售額達到2億元。」劉益寧說。和一般茶飲料不同的是,大紅袍罐裝茶水是不添加任何輔料的純茶飲料。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善明告訴記者,「這個產品成功解決了罐裝茶水保質期短的技術難題,計劃投入1.5億元建廠生產,初期規模預計年產4000萬瓶。」如今,武夷山的茶產業鏈條已經延伸至茶飲料、茶食品、茶枕等保健用品、茶味牙膏、茶工藝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在仙店工業園區內,形成了一個綠色、生態、環保的茶產業集群。「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茶葉深加工企業對周邊縣市的茶葉企業發揮吸納作用,將這里打造成為高附加值茶的窪地,並進一步帶動茶機械、包裝等相關產業集群的發展。」林明生說。岩茶村裡話「鬥茶」武夷山大紅袍如雷貫耳,但是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卻不多。走進種植正宗岩茶的岩茶村,處處飄盪著濃濃的茶韻。一進余盛良的家,偌大客廳里只見一張巨大的根雕茶案,案上茶壺、茶杯、茶勺、各色茶葉和茶食等一應俱全。「我給你們泡點陳年的岩茶嘗一嘗。岩茶越陳越好,去掉茶葉的火氣,更潤澤。」余盛良邊說邊煮上了水。落地玻璃窗外,一側是竿竿翠竹,一側是鬱郁蔥蔥的茶山。什麼是岩茶?「因為武夷山的茶樹是長在岩石上。」身為高級評茶師的余盛良說,「你看,那邊茶樹根部泥巴下面沒多深就是岩石,是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頭經過漫長風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別處不一樣。在這樣土壤里的茶樹是長不大的,茶葉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我們稱之為『岩韻』,也就是『岩骨花香』!」余盛良家做茶的歷史相當悠久,「到我已經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歷史更長,有800多年。宋代范仲淹寫過一首鬥茶的詩,說的就是這里鬥茶的故事。」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對武夷山岩茶的品質贊譽頗高,「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近幾年,這一民間鬥茶的習俗搞得更熱鬧了,已經成了標准化的賽事、技術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廣的渠道。今年8月18日至22日,150多戶岩茶村的茶農帶著327個優質岩茶茶樣參賽,比去年增加了近65%。岩茶村裡,樹蔭下,數十張長條木桌擺放起來,品茶杯一字排開,分為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品種4個系列,評委由特邀茶葉專家評審和送樣者、市外茶商等組成。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茶商紛紛慕名而來。連續舉辦5屆的鬥茶賽「斗」出了經濟效益,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岩茶不僅打開了銷路,價格更是一路走高。以前茶葉積壓賣不出去的大有人在,現在是供不應求,8月份今年的茶葉已經基本售完。現在岩茶村有一半以上茶農辦起自己的茶廠,年收入最多的茶農達到幾百萬元。今年4個系列的鬥茶狀元被福州君越茶葉有限公司以72萬元的高價收購。多次獲獎的余盛良辦起了擎天岩茶廠,也從簡單的人力勞作升級到機械化製作,現在有綜合搖青機6台、大型烘乾機1台、小型烘乾機1台、提香機2台,每年採茶季節還要聘請40多名工人。「我覺得鬥茶賽最重要的效益體現在生態上。」余盛良說,「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非常大。通過麻雀、茶毛蟲等生物鏈治蟲,茶葉就能達到有機食品的標准;山上植被增加了,過強的日照就可以被樹木遮擋,保證茶樹生長的潮濕度,負氧離子含量也高了。」「為了賣出好價錢,村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了,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少了,自覺施用有機肥,採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殺蟲。武夷山的山更綠、水更清、動植物更多了。」余盛良望著「種」在屋裡、三棵碗口粗的竹子笑著說,「我蓋房子時,特意把這幾棵竹子包了進來,捨不得砍掉它們嘛。」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