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民俗文化旅遊開發
① 重慶有哪些民俗
巴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一部分。
巴渝人千百年來形成的春節拜年、十五回觀燈、清明答祭祖、中秋賞月以及懸酒幌、趕廟會、坐花轎、放風箏等民風民俗,涵蓋婚喪嫁娶、文娛游戲、鬼神觀念、崇拜禁忌、歲時節令、工商交易等各個范疇,與中國其他地區比較,無不大同小異。
三千多年來,重慶處處留下中國傳統文化的印痕。
渝鄂交界處,有屈原、王昭君的故里;涪陵周易園,是程朱理學的發祥地;大足石刻,匯集了中國唐、宋時期石窟藝術的大量珍品;合川釣魚城,保存著南宋軍民抗擊蒙哥軍隊入侵的古戰場遺址。歷代詩人如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陸游、郭沫若等,都在這里寫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
② 重慶風土文化人情特色
重慶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城,翻開老城重慶的文化,每一頁都閃爍著中華文明的光芒!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線、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更多的還是那些在城市獨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環境中誕生出的一個個城市符號,更是記憶,是生活,也可能是嚮往,是一些歲月的殘片。
重慶有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水深浪平,是天然港口。曾經,江邊停滿各種各樣的船舶,真是檣桅如林、船篷相連,擠得密密匝匝,甚至里三層外三層的,把江河都塞滿了。岸邊是各種各樣的街市,真是店鋪相依、人來人往,把那青石板小路磨得光潤發亮,日日都是趕場天,天天都是廟會節。
天還未亮,碼頭上就油燈閃閃,炊煙繚繚,賣早食的就開始吶喊叫賣。到深夜了,那小街上的酒館、茶館、煙館、妓館還燈影閃爍,招徠著南來北往的行人,久久平息不下來。碼頭就像重慶城的嘴,不停地吞吐著,重慶城也就在這樣的吞吐中發展起來。
重慶的茶館遍及城鄉、大街小巷,坐茶館吃茶,成為土農工商,男女老幼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
舊重慶,大碼頭,茶館遍布大街小巷,人們喜歡坐茶館,也不僅僅是為了喝一盞茶解渴提神,茶館對市民的吸引,還在於它在那個信息不暢的年代具有信息交流與傳播的功能:市井奇聞,官場秘聞,大至皇帝下台,小到寡婦嫁人,在茶館里都能聽到真真假假的消息。
還有買賣人在茶館里談生意,袍哥大爺在茶館里吃講茶,川劇、評書、金錢板……你方唱罷我登場,茶館里好不熱鬧。
重慶人「乾燥」,爽直中帶幾分魯莽,熱情中夾幾分狡黠,幽默中又有一些兒土氣,寬容中有幾分排外,好打抱不平,好看熱鬧。
重慶人出門就上坡,擠公交車猶如沖鋒陷陣,夏天持續的高溫把桌椅板凳都烤熱了,冬天綿綿不盡的大霧使重慶人性格煩躁,他們動手不動口,性格剛烈而火辣。這是重慶人很獨特的性格特徵。
沒有假裝的深沉,沒有人性的裝飾,有的只是真誠和熱情,請客說一不二,不會虛情假意,體現出人性的本色、飲食的本味、生活的原生態。這就是重慶人「火辣」性格的來源。
(2)重慶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擴展閱讀
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屆中國(重慶)火鍋美食文化節開幕式上,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重慶市「中國火鍋之都」稱號。以「火鍋之都」命名一個城市,這在中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考察組認為,重慶火鍋以其餐飲規模之大、就餐人數之眾、層次之豐富、菜品之齊全、民俗風情之濃烈、文化積淀之深厚,在全國首屈一指。
「中國火鍋之都」重慶當之無愧。火鍋作為重慶的代表食品,既是是重慶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承載著這座城市厚重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記憶,堪稱是重慶生活的一種縮影。
重慶地下是空的,因為全市約有110萬平方米的防空洞。抗戰爆發之初,國民政府還未正式決定遷都重慶前,蔣介石即致電剛成立的重慶市防空司令部,令其負責指導、協助民眾挖築簡易的防空壕溝,並明確要求防空壕須深6尺,寬2尺,上蓋木板並厚加土層。
國民政府修建公共防空設備,民眾也自建防空洞。這張當時世界上最龐大的防空工程網,是數以萬計的民工、石工、木工、鐵匠、泥水匠、磚瓦匠以最原始的工具、最笨拙的土法,風餐露宿、肩挑背磨、一錘一撬、一手一腳打出來的、挖出來的、炸出來的。
③ 重慶巴渝民俗文化村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巴渝民俗文化村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7年04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版無)巴渝民俗文物權存列,旅遊服務,民俗文化活動有償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周先鳴
成立時間:1997-04-14
注冊資本:6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12180013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兩路鎮雙龍大道
④ 重慶市秀山縣雅江鎮特色的民俗文化
秀山位於重慶市東南邊陲,面臨湘、鄂,背負黔省,為渝、湘、黔、鄂四省往來之通道。東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保靖、花垣三縣毗鄰,南和東南、西南部與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西北部與本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相連,東北角距湖北省來鳳縣二十餘公里。縣境有319、326兩條國道與外界溝通。
秀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山川秀麗,風光迷人,美麗的田園風光象一幅巨大的潑墨畫和民間風情畫,身臨其境,尤入畫屏,令人心曠神怡。
秀山是一塊神聖的土地,清代章愷有「蜀道有時盡,春風幾處分;吹來黔地風,捲入楚天雲」的詩句,生動地描繪了秀山的地理位置,秀山的2462平方公里的土地,恰似一片牡丹葉鋪在武陵山區中段。壩子、山蓋、丘陵、河谷相互連接,在這塊熱土上,土家族、苗族、漢族等多民族雜居,民風民俗獨具特色,非常適宜發展旅遊業,是一塊尚待開發的處女地。
秀山縣域自然生態環境好,但人文景觀相對缺乏。從98年旅遊資源普查的情況來看,旅遊景點較分散,缺乏奇特精品旅遊資源,加之縣財政拮據,沒資金搞開發,功能不能配套,旅遊業要形成產業尚待時日,暫時還不能夠對遊人產生強大的吸引力。由於秀山建縣歷史比較短。清乾隆元年(1736年)才納入中央王朝版圖,建縣才二百多年歷史,交通閉塞,經濟落後,為官者不多,由於文革的破壞,現存有價值的人文景觀較少。但我們也有優勢:一是秀山地處旅遊大環線節點:重慶--武隆(芙溶洞)--黔江(小南海)--秀山--張家界旅遊熱線;二是渝懷鐵路的建設,會極大地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三是秀山的大環境不錯,土家族、苗族民風民俗很有內涵,地域文化「秀山花燈」獨具特色,對遊客具有吸引力。
⑤ 材料一、重慶區域文化(黔秀文化、巴渝文化、山城文化等)在飲食、民居、民風、民俗、方言、學術、戲曲和
(1)①重慶區域文化存在的巨大差異,表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徵;②重慶區域文化相互借鑒,融合與趨同體現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並蓄;③「重慶文化地圖」成為重慶文化名片體現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有利於傳承、弘揚重慶地域文化,促進重慶文化繁榮;④打造重慶文化名片,加速重慶發展,體現了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反作用於經濟。
(2)合理建議: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重慶經濟持續健康、科學發展。②深化改革,變革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上層建築。③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步伐。④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發揮財政在促進公平改善民生方面的作用。 基本觀點:①「敢為天下先」勇於創新,大膽實踐,把握發展機遇體現了世界是永恆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樹立創新意識。②審時度勢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③把自主創新作為轉型發展的核心環節體現了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要集中力量抓住主要矛盾。④試驗區試點體現了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互連聯結,要堅持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⑥ 重慶還有那些民風民俗 重慶有很多土家族的風俗,如哭嫁,跳喪,年節等。 ⑦ 重慶文化有哪些 重慶屬巴渝文化,其中主要包括:
⑧ 重慶人身邊的民俗文化資料
重慶有漢族、苗族、土家族等。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