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對旅遊發展的意義
Ⅰ 鐵路出遊將會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嗎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鐵路出遊將會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
在世界范圍內,中國鐵路的快速發展受到廣泛認可,鐵路網路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也體現著強大的國家實力與擔當,未來將有更多中國遊客通過鐵路出遊的方式,游覽世界各地的不同風光。
專家表示,在國內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鐵路出遊必將成為新的發展引擎,推動中國旅遊經濟邁入新的階段。
Ⅱ 鐵路時代對旅遊發展的意義
那就用李白公元758年春因流放被赦,在返回江陵途心情愉悅而寫的 《早發白帝城》描述較合適。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Ⅲ 鐵路時代對旅遊發展的意義
夕發朝至的列車,可以省卻了旅遊者的時間。高鐵的發展,縮短了旅遊的行程,使旅遊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多玩幾個城市。
Ⅳ 鐵路客運的發展趨勢
觀光旅遊市場保持快速增長。 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年旅遊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10年我國旅遊總收入為1.44萬億元,國內旅遊人數為21.5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15萬億元,年均增長10%,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由2005年的68.8%上升至79.9%,到2015年,城鄉居民人均出遊將超過2次。旅遊成了現代社會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提高國民素質和提升生活質量有極大的意義。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我國國內旅遊人數仍將達到9%的年均增長率。到2015年,我國旅遊總人數將達36億人次,其中國內旅遊為33億人次。從旅遊市場的總量及消費結構預期看,旅遊目的出行的旅客仍將呈較快增長。
旅遊流是鐵路客運主要客流成分之一,尤其是高速鐵路的重要客源。2011年國內旅遊者通過公路出行的比例約38.9%,通過鐵路出行的比例約36.4%;(2014年中國鐵路客運市場投資發展趨勢)預計到2016年,通過鐵路出行國內旅遊的比例將進一步上升到38.05%,與通過公路出遊比例基本持平。鐵路擁有如此強大的國內旅遊客源,除滿足旅遊流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外,如何充分利用發達的鐵路網路和既有資源、以優惠的價格主導整合旅遊產品的各要素、成為國內旅遊整體產品的提供者,是鐵路在當前經濟低迷、貨運形勢嚴峻的背景下所面臨的新機遇。
差旅管理市場發展迅猛。與觀光旅遊市場不同,差旅市場是指人們出於商業目的外出公務或參加政治、社會、文化等活動而形成的市場,一般具有目的性、高端性、專業性等特徵,具體又可以細分為商務市場、公務市場、會獎市場、考察培訓市場等。從差旅市場發展規模看,2000年中國商務旅行總開支為180億美元,2010年增至620億美元,2012年中國商務市場規模猛增至2000多億美元,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770億美元。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商旅市場,有望在2015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商旅市場。在高速鐵路客流中,公務、商務客流佔50%以上,對差旅市場的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將極大地促進高速鐵路客運營銷工作。差旅管理是指企業自身或藉助專業差旅管理公司的協助對其差旅活動進行整體規劃,降低差旅成本並提高出行效率。據2011年的調查,全國差旅費用每年達1000萬元以上的公司400~500家,100萬~1000萬元的約3000家,100萬元以下的約1萬家。差旅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航空公司已將差旅管理作為其新的利潤增長點,並且細分為商務、公務、會獎等子市場;鐵路也應以追求客戶忠誠度為目標,進入差旅管理市場,藉助差旅管理的增值服務與大客戶建立長期持續的紐帶關系。
其他競爭方式發展迅速。航空方面,「十一五」期間,航空客運量年均增長14.1%,周轉量年均增長15.6%。從全國民用機場數量看,將從2010年的175個增加到2015年的230個,2020年達到244個;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層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機場體系,同時航線數量也會大大增加,國內的航空出行將日漸普遍,體現了客運市場出行質量的改變。
公路方面,根據《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預計到「十二五」末,公路總里程達到450萬km,國家高速公路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總里程達到10.8萬km,覆蓋90%以上的20萬以上城鎮人口城市,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達到65萬km,國省道總體技術狀況達到良等水平,農村公路總里程達到390萬km。2012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2億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9309萬輛,2015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5億輛。居民消費能力的增強和道路交通的發展,一方面讓汽車消費成為人民群眾的日常消費,另一方面也讓自主性的公路中短途自駕出行成為新趨勢,特別是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政策實施後,公路自駕出行量迅猛增加。
《交通運輸「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以高速鐵路、軌道交通等建設為契機,建成100個左右鐵路、公路、城市交通等多種運輸方式於一體有效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在綜合運輸通道資源的合理配置上,注重綜合運輸大通道與經濟發展主軸的有機銜接,體現對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基礎支撐作用。優化各種運輸方式在運輸通道內的資源配置,發揮各自比較優勢。
Ⅳ 泛亞鐵路修建給東南亞旅遊業帶來哪些好處
鐵路的修建以利於改善交通條件,增加東南亞的旅遊的客源
Ⅵ 鐵路題材游記以旅遊的形式記錄鐵路線路,小站的歷史。風土人情
鐵路是供火車等交通工具行駛的軌道。鐵路運輸是一種陸上運輸方專式,以機車牽引列屬車車輛在兩條平行的鐵軌上行走。傳統方式是鋼輪行進,但廣義的鐵路運輸尚包括磁懸浮列車、纜車、索道等非鋼輪行進的方式,或稱軌道運輸。鐵軌能提供極光滑及堅硬的媒介讓列車車輪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滾動,使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適,而且它還能節省能量。如果配置得當,鐵路運輸可以比路面運輸運載同一重量物時節省五至七成能量。而且,鐵軌能平均分散列車的重量,使列車的載重能力大大提高。
鐵路有時指某鐵路「線」如京廣鐵路,有時指鐵路線的集合而包括舊線新線或一線二線,如某鐵路擴改名義下新建一條還是屬於某鐵路系統。
Ⅶ 鐵路運輸的出現何以會刺激人們的旅遊需求
其實鐵路運輸的出現並不能明顯刺激人們的旅遊需求,只是高鐵發展起來以專後,縮短的空間的時間差,能夠快屬速達到目的,讓人覺得很方便,空間距離感也縮短了,人們也因此乘坐高鐵去旅遊。實際上刺激人們的旅遊需求的根本是生活富足了,擁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之後,就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於是旅遊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了。
Ⅷ 近五年高鐵對我國旅遊業、工業、能源消耗以及飛機、汽車、普鐵客流量數據
當今社會,高速鐵路依託其速度快、效率高的優勢已成為交通運輸業的新寵。2009年12月26日,武廣客運專線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中國擁有了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運營速度最高的高速鐵路。作為京廣高鐵的一部分,武廣高鐵只是開始。根據《中國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12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將由目前的八萬公里增加到11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建成 1.8萬公里。屆時,中國將建成以北京為中心的八小時高速鐵路交通網:除烏魯木齊、拉薩等個別城市外,北京到全國各省會城市時間都將在控制在八小時以內。而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省會城市與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運通道以及四個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形成「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基本框架,高鐵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
如此龐大的交通建設,對於我國旅遊業發展來講,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由於高速鐵路是現代交通運輸業新的衍生物,在我國的發展只是近幾年的事,對於其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前瞻性研究則顯得極為緊迫和審時度勢,這對於中國旅遊業的未來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飛機 、汽車、普鐵近五年的客流量你可以登錄相關網站查詢。
Ⅸ 青藏鐵路的開通,促進了青藏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積極影響
第一:青藏的鐵路開通,加快了兩地之間的旅遊業發展。
第二:青藏的鐵路開通,加快了西部經濟建設的一步棋。
第三:青藏的鐵路開通,帶動周邊的就業形勢,商業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