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旅遊文化的發展
㈠ 桂林棕櫚仟坤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桂林棕櫚仟坤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3月20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文內化旅遊產業項容目投資開發等。
法定代表人:丁秋蓮
成立時間:2015-03-20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50321000103388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桂林市陽朔縣陽朔鎮龍岳路22號
㈡ 准備去桂林、陽朔遊玩,大概15天左右,如何安排線路
第一天至第三天:市內精華游近郊:本線路包含桂林著名的「三山一洞一公園」,此項目為桂林旅遊的首選項目,包含了(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七星公園,蘆笛岩),為全國唯一的能在一個一日遊行程中包含三個國家級4A景區的旅遊線路。夜遊兩江四湖。熊虎山莊、遇自樂園、大圩古鎮、古東瀑布、靖江王陵。
第四天至第六天:灕江、陽朔、遇龍河附近精華游(住在陽朔 )
早餐後乘車赴磨盤山碼頭游覽百里畫卷--灕江風光:途中觀賞望夫石、九馬畫山、黃布倒影,20元人民幣圖案等景點,碧波倒影、翠竹青山、彩崖巧石、綠洲飛瀑,有如一幅幅山水畫呈現眼前,讓您置身於「人在畫中游」的人間仙境。到達陽朔後您就可以充分享受這里的慵懶時光了,可以去--西街找一家咖啡館靜靜的坐著,看書看報紙,或者是看看過路的行人,看著時光從手心裡流過。 晚上可以考慮去欣賞大名鼎鼎的--《印象劉三姐》,在全世界最大的天然劇場感受濃郁的民族藝術風情。 然後去遇龍河體驗一下竹排漂流的樂趣。久居都市的人們,只要走近--遇龍河,一股濃濃的欲罷不能的親近感就會油然而生,恨不得立即跳進河裡與她溶為一體。中午可以在欣賞--月亮山的同時,在月亮媽媽所在農家飯庄,品嘗一下當地口碑頂呱呱的啤酒魚。 一路往回到--世外桃源景區感受陽朔田園風光與山水的完美結合。
第七天至第九天:銀子岩、荔浦豐魚岩、「世界華商國際投資論壇」永久會址(荔浦龍懷景區)
早上睡醒後計劃今天的行程,先前往陽朔周邊的--銀子岩景區看看壯美的喀斯特地貌;荔浦豐魚岩、龍懷。位於桂林荔浦縣城西南16公里,三河鄉東里村,因岩內地下河盛產油豐魚而得名。該溶洞貫通九座大山,全長5.3公里。洞中小廳連大廳,最大廳25500多平方米,縣城有2.3公里地下河可乘舟攬勝,是國內外罕見的奇特大溶洞。
豐魚岩已開放四個部分:洞內陸地觀賞景區,全長2.2公里,洞中石筍、石柱、石幔林立,其中寶塔王國、天堂奇觀、蓬萊仙境等景點輝煌壯麗、燦爛繽紛,令人目不暇接。洞內暗河漂游觀賞區,全長1.3公里,遊人乘舟攬勝,兩岩乳石千姿百態,如禽似獸,栩栩如生,暗河神秘之旅,給人以新奇、神秘、刺激的感受。以洞內大廳為依託,與洞內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文化娛樂景區,洞內歌舞廳堪稱一絕。民族風情、人工湖水上樂園游覽景區,極具民族特色的度假山莊依山而建,民族風情表演參與性極強,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第10天至第12天:龍勝溫泉、龍脊游、資江漂流景區
早上8點左右乘車前往龍勝,游覽天下一絕的龍脊景區,景區山青水秀,瀑布成群,春如層層銀帶,夏滾道道綠波,秋迭座座金塔,冬似群龍戲水,四季各有神韻。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線條行雲流水瀟灑柔暢,規模磅礴壯觀。
資江漂流景區:漂流風光旖旎的資江,猶如步入一條長長的山水畫廊。兩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雲煙縹緲,竹木蔥籠,山花爛漫,水鳥低飛,鶯啼婉轉。江面魚鷹竹筏穿梭於清澈江面;江畔竹籬茅舍,掩映於翠綠叢中,屋舍儼然,雞犬相聞。倒影映水底,彩石鋪河床。江流水急,清澈見底,魚游水中,歷歷可見,白浪撲面,清風徐來。乘舟或漂流而下,山隨水轉,舞伴舟行,三彎九折,舟移景換。遠望,「山重水復疑無路」;近前,「柳暗花明又一村」,浪拍衣衫,亦驚亦喜,船在江上行,人在畫中游,令人心曠神怡,愜意莫名。沿岸景物琳琅滿目,奇觀迭出,「風帆石」、「玉屏山」、「三娘石」、「神象飲水」、「萬馬飲江」、「美猴王醉卧沉香寨」、「大將軍騎馬鎮天門」……千姿百態,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妙趣橫生,令遊人擊掌叫絕,嘆為觀止,頓生「資江歸來不游江」之感。
五排河漂流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專家確認為目前國內最為理想的、唯一能夠滿足世界急流回漩運動所有6個級別訓練的比賽要求的河段,被體育總局定為「國家水上運動訓練基地」,2001年成功舉辦了五排河全國漂流邀請賽,2005年舉辦了全國首屆自然水域漂流大賽,2006年舉辦了第一屆大眾漂流節。八角寨景區分布范圍80多平方公里,其發育豐富程度及品位之高,世所罕見,被有關專家譽為「丹霞之魂」、「世界丹霞奇觀」。整合八角寨景區有「降龍岩」、「群螺觀天」、「龍頭香」、「龍脊天梯」、「幽谷棧道」等130多處景點,完全出自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第13天至第15天:「中國迪斯尼」樂園——樂滿地主題樂園,享受中國城的歡樂祥和;體驗美國西部區淘金者的樂趣,驚險刺激的鬥牛士,在科羅拉大峽谷與激流搏鬥;感受海盜村令您心跳加快,頭暈目眩——海盜船,進入夢幻世界區:陶醉在太平異國風情,挑戰自我成為超級勇士——蹦極(費用自理),引領您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游樂園區..........
興安水街是指古運河靈渠穿過興安縣城的一段,俗稱水街,長約1公里。水街景區由古代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石雕木雕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是廣西境內獨一無二的、既繼承了秦漢文化、又融合中原漢文化與嶺南百越文化的一條歷史文化古街,是大桂林旅遊圈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萬里橋: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一萬里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歷史上稱「楚越要津」,橋邊立有明代才子吳玉所撰《萬里橋記》一文石碑。
磚雕照壁:磚雕照壁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一座雙面人物陶塑磚雕,它高5米,長6.8米,共塑有344個神態各異的人物,反映了興安二千多年的歷史文化。
石刻文化:水街大量的古石刻,反映了水街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秦文流觴景區:秦文流觴景區是興安古北門的所在地,也是水街的入口。觴是古代的酒杯,「流觴」是中國古代一種趨吉避災的祭祀儀式。秦文流觴取「代承秦漢文化、祝願百姓吉祥」之意,它由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組古建築群組成。
世紀冰川靈佛洞景區位於桂黃一級公路的興安縣嚴關鎮梳子鋪路段,南距桂林市區50公里(車程1小時),北距興安縣城僅4公里(距樂滿地車程6分鍾)。
水陸相連的溶洞因驚現遠古時期冰川活動遺跡以及一尊巨大的鍾乳石佛而得名。洞內空氣清新、濕潤,凝聚了數百萬光年的天然暗河九曲十八灣,彌勒顯靈、夜明珠、冰河世紀、航空母艦、靈龜悟憚……等30餘處佳景,將總長1.5公里的石階和地下暗河鋪灑得玲瓏有致。目光流連之間,「世界上罕見的冰川紀岩溶地質公園」已徹底地改寫了桂林的地質歷史。
山體內蜿蜓流動的地下暗河上接靈渠,下通灕江。兩側清泉,飛瀑水花四濺,柔軟的光影在游魚的嬉戲下搖曳生姿。河道旁,時空交錯的雄渾與細膩不可思議地水乳交融,故有「天下第一水洞,驚世自然奇觀」的驚嘆!
世紀冰川靈佛洞景區佔地面積300畝,是集地質考察洞穴探秘、冰川科普、田園風光、甲骨印象、碑林博覽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景區與樂滿地、靈渠、貓兒山、紅軍突破湘江烈士碑園一同地處「中國十大魅力名鎮」——興安,是桂林山水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華南第一峰貓兒山。
㈢ 遊玩陽朔文化古跡山水園需要多少時間
桂林市區玩的地方不多 而且就你的時間看去龍勝梯田也不可能 陽朔還可內以 我一直認為陽朔比容較符合深圳人的口味 快餐式旅遊 機場到陽朔沒車,可能現在有也不一定 打車的話應該在200多不會到250 可以打車(20多)去市區或者機場大巴去市區 火車站有。
㈣ 山水桂林國際旅遊度假區的真偽
廣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她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東經 45'-109'104'40' ,北緯 24'18'-25'41' ,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 27809 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565 平方公里。
人口和民族
桂林市現有總人口 476 萬人,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壯、回、苗、瑤、侗等 28 個少數民族佔全市總人口的 8.5% 左右,共有少數民族 68 萬人。
自然條件
地形條件: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 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遊資源。
氣候條件:桂林市地處低緯,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條件十分優越。年平均氣溫為19.3°C。
土壤條件:桂林土壤屬紅壤土帶,以紅壤為主。土層深厚,耕作性好,宜發展水稻、蔬菜、旱地作物和林業。
動植物資源:桂林市有1593種動物種類,隸屬60目295科。陸棲脊椎動物有雲豹、黃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400多種; 水生物有娃娃魚、鰻鱺等144種。有包括銀杉、紅豆杉、竹柏、銀杏在內的高等植物1000多種。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
礦產水利:桂林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褐鐵礦、鉛、鋅、錫、鎢、鋁、鈮、錳、滑石、重晶石、螢石、花崗岩、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種。其中17種位於全國前列。桂林境內河流密布,有灕江、湘江、洛青江、潯江、資江5條江,另有集雨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條,平均總水量403.81億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資源豐富。建有亞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頭電站——全州天湖水電站等一批水電站。
桂林歷史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唐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有著舉世無雙的喀斯特地貌。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山多有洞,洞幽景奇,瑰麗壯觀;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滿目,於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絕」,而自古就有「山水甲天下」的贊譽。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思想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在漫長的歲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使他們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和文章,刻下了兩千餘件石刻和壁書,另外,歷史還在這里留下了許多古跡遺址。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讀史,看山如觀畫」的贊美。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成為中國著名的文化城,眾多的愛國作家、藝術家會集在這里,譜寫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悠久的歷史,為這塊古老而美麗的土地孕育了富饒的文化。
千百年來,桂林一直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寶地。現在,一個以桂林市為中心,包含周圍12個縣的風景區已經形成。這里有浩瀚蒼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險峻的峰巒幽谷,激流奔騰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絕的高山梯田......在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著壯、瑤、苗、侗、仫佬、毛難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大桂林的自然風光、民族風情、歷史文化、深深地吸引著中外遊客以及國家元首紛至沓來,流連忘返。
地理位置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市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十二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城市建設
城市特色:桂林山清水秀文物古跡眾多。岩溶地貌發育典型,轄區內洞穴、石峰數以千計。灕江依山流轉蜿蜒,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歷代都在桂林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如興安靈渠、恭城文廟、靖江王陵、桂海碑林、八路軍桂林辦事處等。市區有文物古跡552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21處。這些文物古跡都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市政建設:城市基礎設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有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廠4座,處污能力居全國領先地位。自來水廠3座,年供水量達8854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氣能力6000噸,用戶54666戶。公共汽車285輛,運營線路23條。市區道路400公里。人均綠地面積6.13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5、7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9、51%。
規劃管理:注重山水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以「重兩頂桂冠,促經濟發展,保生態環境,跨世紀決策」為指導原則,以「保護山水名城,建設園林城,發展生態城」為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合理,形式新穎,形成了富有桂林特色的城市發展基本空間布局模式。
經濟金融
產 業:桂林是一座基礎較好的新興工業城市。已逐步形成了以醫葯、食品、汽車、電子為支柱,產品、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的現代工業體系。
金融保險: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均在當地設有分支機構,本地銀行為桂林市商業銀行,中國人民保險、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平安保險、新華人壽等在當地設有分支機構。
交通、通訊
公 路:四通八達的公路直通廣西各地和臨近省份,國道322、323線穿境而過,其中市境內322線已改造成高等級公路。擁有桂柳高級公路、桂黃一級公路、桂陽二級公路等一批公路網路,實現100%鄉鎮通車。
鐵 路:鐵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火車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桂林火車站,俗稱南站,目前為桂林最主要的客運火車站,車站於2005年翻新,接待吞吐能力大大加強;桂林火車始發站,俗稱北站,目前擁有桂林始發,開往北京和深圳(正准備延長到香港九龍)等方向的線路。
航 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混凝土鋪築面積65萬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已於2005年升級為4E),跑道長2800米。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年旅客吞吐量500萬人次。目前擁有國際國內航線44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可通航29個國內城市、港、澳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
水 運:水路有湘江和灕江,沿灕江經梧州與珠江相聯,可直達廣州,香港和澳門。
郵 電:本地電信電力網全部建成,程式控制電話覆蓋全市及各縣,全部開通了行動電話、無線尋呼、計算機互聯網業務。本地郵政形成了以郵遞業務為主體 金融類和集郵類業務為支撐,信息類為補充的多元化郵政業務體系。全市22個郵政儲蓄網點與全國31個省市間50多個城市計算機中心主機聯網運行,所轄5000多個營業窗口通存通取。與世界130個國家、國內200多個城市開辦了特快郵遞業務。
文化教育、衛生、體育
文化事業: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0個,文化站119個,公共圖書館13個,市圖書館館藏信息已上網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全自治區文化設施精品工程。廣播電波覆蓋率95%,電視覆蓋率20%。
科 技:有獨立的科研院所14個,國有單位科技人員8.6萬人,縣以上政府部門科研開發機構30多個,在光電子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400多家中外企業在區內投資。
教 育:現有中小學校2105所,在校學生85.95萬人; 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62個,在校學生3.83萬人; 普通高等院校13所,在校學生2.64萬人。1997年全市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3%。
醫療衛生: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個,病床1.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萬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6個,衛生技術人員619人。擁有全身CT、超聲波儀等一批先進設備。
體 育:桂林市的體育運動水平較高。技巧、體操、舉重、跳水等項目久負盛名,歷年來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優秀運動員600名,其中有王維儉、顏偉霞、莫慧蘭、唐靈生、肖建剛等世界著名運動員。1994年被自治區命名為體操城。全市擁有體育場地1000示個,業余體校10餘所,可舉行多種國際國內單項比賽。在各類體育比賽中, 桂林籍運動員先後獲5個世界冠軍,54個國際(亞洲)冠軍,168個全國冠軍。全民健身運動健康發展並取得了顯著成績。
桂林小吃
桂林地處嶺南要沖,自古官宦商旅雲集,飲食習慣南北交融,粵、川、湘、浙、贛、閩均有承傳。近世紀以來,粵、川飲食影響大,同時融入地方習慣,又因旅遊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獨特的風味遠近聞名。其做工考究,先將上好大米磨成漿,裝袋濾干,揣成粉團煮熟後壓榨成圓根或片狀即成。園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其吃法多樣。最講究鹵水的製作,其工藝各家有異,大致以豬、牛骨、羅漢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濃郁。鹵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鹵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等。
冒熱米粉:把燙熱的米粉濾干,再配以鍋燒豬牛肉片,鹵牛膀、牛肝等,加鹵水、花生油、酥黃豆或辣椒、蒜蓉,攪拌入味。這種米粉吃起來拂拂作響,聲色味俱全。
原湯米粉:把切好調味的豬牛雜,放入小鐵鍋中煮熟,倒進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蔥花、味精、胡椒、麻油。這種米粉味道十分鮮美。
醋水米粉:這是一種無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經濟爽口,婦女特別愛吃,夏天最受歡迎。
桂林米粉有許多種,最有名的是馬肉米粉。它用特製的紅燒馬肉作配料,馬肉鮮嫩味香,壯陽補腎。過去吃馬肉米粉多用特製小碟來盛,米粉僅供一箸,上面有幾片薄薄的馬肉,再加以幾粒油炸花生,拌以桂林辣醬,風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現在已改用大碗,滋味不變。
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會仙樓的最為馳名,據說它開設於清代道光年間,原來設備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興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後來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現在則不同了,顧客日夜盈門。此外,桂林的街頭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攤,遊人逛了秀麗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飽享眼嘴之福,實在是一大樂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軒粉店、石記米粉、味香館最為有名。
特色小吃
桂林最有名的食品莫過於桂林米粉。此外,民間手工製作的馬蹄糕、板栗粽等也頗受歡迎。十二縣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產荔蒲芋製作的扣肉、陽朔的啤酒魚和靈川狗肉等。
桂林三寶 桂林三寶是指桂林享譽海內外的三種製品,即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
現在又有「桂林四寶」的說法,即在「桂林三寶」的基礎上加西瓜霜。
文章:
《桂林山水》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盪漾在灕江上,來觀賞桂林的山水。
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
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到下來。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㈤ 桂林哪些小鎮有歷史文化
桂林有歷史的小鎮是:大圩古鎮、興坪古鎮
興坪古鎮:
興坪素以山水秀麗、景甲天下而著稱,是「中國旅遊名縣」陽朔縣的旅遊重鎮。位於陽朔縣城東北部,距陽朔縣城25公里。世界著名的灕江蜿蜒流於該鎮西南部,境內江段長達20多公里,兩岸群峰連綿,如劍芒排扦,奇特怪異,萬態千姿,綠水瀅回,青山環列,倒影幢幢,翠竹成林,垂柳如茵,泛舟江心帆星點點,相映成趣。興坪,桂林山水之精華,這里有著名的九馬畫山、黃布倒影、僧伲鬥嘴、朝板山、榕潭攬勝、霧繞青螺,這里有兩個總統游過的神秘、古樸村落——漁村,這里有堪稱世界岩溶奇觀的——蓮花岩,這里有被印製在1999年版貳拾元人民幣背景圖案上的興坪大河背秀麗風景。古往今來,興坪秀麗的山山水水,引得無數騷人墨客為之陶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葉劍英元帥曾在1963年暢游興坪時寫下了「春風灕水客舟輕,夾岸奇峰列送迎。馬躍華山人睇鏡,果然佳勝在興坪。」的不朽詩篇。
興坪古鎮歷史悠久,該地三國時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起即為熙平縣治,治所設在今興坪鎮獅子嵅村。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熙平縣治由獅子嵅遷往陽朔鎮,此處僅作圩集,「熙平」經年深日久便漸訛傳為「興坪」,至今已有1730多年歷史。
興坪鎮地屬丘陵,地勢東高西低,鎮西為岩溶地貌,群峰如劍芒排插,分列於灕江兩岸,東半部屬蒿坪龍山脈,山高坡陡,海拔多在400米以上,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數以百計,最高峰是蒿坪龍,海拔1701米,是陽朔縣最高點,境內有灕江、大源河,湖家源流經境內。
興坪鎮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灕江興坪段素有精品畫廊之稱,自然風光十分秀麗。近年來,興坪鎮旅遊業得到快速發展,已初步形成山水自然風光、民居民俗風情、宗教人文三大主線的旅遊格局,即以灕江精華風景段徒步游為代表的山水自然風光游、以「總統」漁村游(民國「非常大總統」孫中山先生和美國時任總統柯林頓分別於1922年、1998年造訪漁村)為代表的民居民俗風情游以及以騰蛟庵燒香還願活動為代表的宗教人文游;形成灕江游線,以九馬畫山、興坪古鎮、總統之旅為中心的旅遊服務區;形成以蓮花岩為主的岩溶風光區;形成以大源林場避暑山莊、西塘釣魚山莊的休閑度假區;形成以地方傳統民居特色為主的漁村風景區。
全鎮有九馬畫山、螺絲山、蓮花岩、天水寨、靈寶閣、興坪古街、老寨山「友好亭」、總統漁村、黃布灘、羅田大岩、西塘天湖、崧坪龍、騰蛟庵、大源林場、二十元人民幣背景——大河背風光等八大景區、24個風景點。目前,興坪擁有各類飯店、旅社13家,床位240多個。旅遊工藝品、畫店攤位10家,供遊客乘坐的船隻21 艘,民居旅遊已初具規模,已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體系。
大圩古鎮:
桂林大圩古鎮在灕江東岸,父子岩東南,磨盤山北,距桂林23公里水程。史載,古鎮始建於北宋初年,中興於明清,鼎盛於民國時期,距今已有千年歷史,遠在600年前,大圩以其「大」,成為廣西四大圩鎮(賓陽的蘆圩、蒼梧的戎圩、貴縣的橋圩)之最。
桂林大圩是水路交通樞紐,更是著名的集市貿易集散地,東有潮田新河,與福利的馬河相接;西連相思河,可至永福;北面的灕江貫串著桂林、興安、陽朔、平樂、梧州,可上達湖南,直下廣州。
桂林大圩還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始建於明的單拱石橋萬壽橋,仍雄跨鎮南;清代建築的高祖廟、漢皇廟和廣東、湖南、江西會館等,以及長達5里的青石板路,鎮上的青磚青瓦樓房,都成為古老圩鎮的見證。
大圩四周有社公山、景山、磨盤山。鎮西毛洲,四面環水。大圩還是盛產柑橘橙袖的大果園,風景優美,田園如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