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甘肅禮縣旅遊業發展的威脅

甘肅禮縣旅遊業發展的威脅

發布時間: 2020-12-08 01:19:20

A. 為什麼甘肅禮縣的河水是倒流呢

為什麼甘肅禮縣的河水是倒流的這個英文是覺得影響其實他並不是倒流

B. 甘肅禮縣都有什麼名勝古跡

【玉泉觀】

俗稱城北寺,又名崇寧寺。在甘肅天水市北天靖山麓。建於元大德三年(1299年)。現存建築為明清時重建。緊依城垣,順山勢升高。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大門、通仙橋、青龍殿、白虎殿、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側有雷祖廟、三官殿、諸葛祠、托公祠、三清閣、選勝亭、靜觀亭、蒼聖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神仙洞傳為元代陸、馬二真人羽化處。三清殿樑上墨書題記」明嘉靖叄拾陸年歲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書題記「嘉靖叄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鬱,曲徑深幽。登觀遠眺,山川城廓盡收眼底。

【伏羲廟】

俗稱人祖廟在甘肅天水市西關。建於明弘治三年(1490年),嘉靖三年(1524年)重修。相傳古時伏羲、神農部落聚集在渭水流域的天水,後人修廟祭祀。廟臨街,兩門三進,自南向北有:牌坊三間,單檐歇山頂,矗立在高3米的台基上,周圍以磚砌勾欄;大門五間,通長17.6米,進深兩間,懸山式,中央置寶瓶;儀門面闊五間,進深兩間。主體建築為太極殿,屹立於長26.4米、寬13米、高1.8米的月台上,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通長26.6米。重檐歇山頂,琉璃瓦頂,飾螭首。脊飾纏枝牡丹、龍、獸、鴉尾,斗栱五鋪,三抄,三平昂,刻卷雲和龍頭。門扇怖透花金線艾葉紋。圓窗透花,刻二龍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圖,雕刻精美。殿身為雙槽十架椽減住結構,內有金柱兩排八根,上部繪河圖,藻井頂棚等分六十四格,繪六十四卦。內有伏羲泥塑彩繪像。後有先天殿,原把神農,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通長19.4米,單檐歇山頂。側有朝房、碑房、廡殿、鼓樂亭。廟原東北有池,跨池有橋,池畔有亭,名曰見易。院內植古柏、古槐幾十株,綠蔭蔽天,生氣蓬勃。

【李廣墓】

在甘肅天水市南1公里南山麓石馬坪。封土高約兩米,墓碑刻「漢將軍李廣墓」,據傳是李廣的衣冠軍,葬寶劍衣物。墓前有石獸石馬,造型生動,故得石馬坪之名。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生於天水。善騎射。為西漢名將,文帝時,參加反擊匈奴貴族攻掠的戰爭,轉成朔漠四十餘年,歷經七十餘戰,屢建奇功,匈奴人稱為飛將軍。元狩四年(前119年),隨大將軍衛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責,自殺。

【南北宅子】

在甘肅天水市內,明朝舉人胡來縉的住宅。南、北宅隔街對峙。南宅子東北角大門三間,硬山頂,高懸「副憲第」匾額。照壁西側門匾「桂馥」,四合院,正廳坐南朝北,闊五間,進深四檻,懸山頂單檐,灰筒板陰陽瓦,磚木結構,門窗有簡單浮雕,旁有小四合院,原是佛堂、書房、客廳。照壁東側三合院,南為正房,闊三間,進深兩間,懸山單檐,門窗已改建。胡來縉曾任縣令、戶部郎中,山西按察副使,廉潔奉公,不畏權勢。其子胡忻,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直言上諫。原有牌坊座落大街,高懸「父子鄉賢」木匾。北宅子亦是胡氏舊居,僅存二層樓房,樑上墨書「大明萬曆四十三年乙卯夏四月十五日建」。雕花欄板華麗,每塊浮雕花飾各異,雕工精細,彩繪古樸,為明代佳作。明代民宅甘肅只此一處。

【雙玉蘭堂】

舊稱甘泉寺,在甘肅天水縣東南20公里甘泉鎮南街。《秦州志》載:「東南七十里佛殿中有泉湧出」,「泉在廈前檐下,名曰春曉泉,東流入永川,其水極盛,旱不竭,冬不凍,士人引以灌田,作寺覆其上,號甘泉寺」。杜甫客居秦州賦名泉:「山頭到山下,鑿井不盡土。取共十方僧,香美勝牛乳。」泉清不濁,潺潺緩流,味甘而純。寺舊時已毀。現存側院,坐西向東,解放後立為雙玉蘭堂紀念館,西殿門上懸齊白石書「雙玉蘭堂」匾額。殿前左右兩棵玉蘭樹,相距5米,高18米,枝頭花開如白玉雕琢,高潔雅麗,盛開半月,相傳樹齡已一千二百歲。

【石門】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50公里隴南山區,兩峰對峙,形如門,故名。相傳有虎豹出沒,俗稱卧虎台。《秦州志》載:「石門山東南百餘里,其山壁立千仞,蒼翠欲滴。四周峭壁無徑,中通路若門,因號石門,蓋天險也。」陡岩峭壁,犬牙交錯,千奇百怪,林木藤蘿遮天蔽日。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三清殿、無量殿、玉皇殿和鍾樓,峰間架通仙橋亭,從山門登山,沿小徑盤旋10餘里至山頂,北眺隴山、渭水,山環水繞。南望秦嶺起伏,峰巒深遠,煙波浩渺中的麥積山隱約可見,狀如雲海中島嶼。中秋夜,皓月彷彿從石門縫中徐徐升起,變幻無窮。石門月夜,意趣盎然,為天水一景。

【仙人崖】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40公里。以傳說有神仙出沒而得名,每到盛夏夜,火光從崖面飛出,名曰仙人送燈。東西走向約3公里,分為東庵、西庵、南庵、寶蓋山和■珠山,面山帶水,群峰環峙,清幽絕俗。山腰藤蘿掩翳天然洞穴,奇形怪狀。西庵長約90米,深10多米,穴內起平台,建殿宇樓閣十四座共三十六間,可容萬人。東庵長約70米、深8米,內有明代建築蓮花寺,又名羅漢堂,塑佛、十八羅漢。側有僧房,左有高梯通蓮花洞,內鑿石蓮、石桌、石凳、石爐、石灶、石棋盤,塑披發仙人坐石上,傳為劍客修煉處。兩庵間,■珠山孤峰突起,羊腸小道,曲折盤旋,至頂約80米,古柏茂密,野花幽香。頂峰前建望雲樓,後建無量殿,旁有鍾樓,懸永樂鐵鍾一口。對面突起一峰高約70米,四面絕壁。山腰有南天門,上有燃燈閣,頂是玉皇閣。南庵殘存魏晚期影塑四身和宋代塑像及壁畫。野草蒙茸,奇花異樹,清幽險峻。壑中平曠處原有寺廟。泉涌清流,氣候宜人,為隴右林泉佳境。

【麥積山石窟】

在甘肅天水縣城東南約30公里山中。崛起一峰,高150餘米,如農家積麥之狀,因有此名。據文獻記載,後秦時開窟造像,創建佛寺。西魏文帝時,再修崖閣,重興寺字,魏文帝皇後乙弗氏薨,鑿麥積崖為龕而葬。北周保定、天和年間,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造七佛閣。隋文帝曾建寶塔「敕葬神尼舍利」。山頂現存舍利塔為清代重建。歷代開窟造像在距山基20—30米、70—80米高的懸崖峭壁上,層層相迭,上下錯落,密如蜂房。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地震,崖面中間塌毀,窟群分成東崖和西崖。現保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代洞窟一百九十四個(東崖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泥塑像、石雕像七千親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泥塑有高浮塑、圓塑、粘貼塑、壁塑四種。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端莊的佛,猶如頭上無冕旒的世俗帝王,側侍的菩薩、弟子,有的低眉含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或眉開眼笑,有的俊俏活潑,向人招手致意,還有聰慧虔誠的少年和天真的男女兒童形象。從高約16米的阿彌陀佛,到10餘厘米小的影塑,從神聖的佛到天王腳下「金角銀蹄」的牛犢,均精巧細膩,栩栩如生。把神人格化,生活氣息濃厚,令人感到親切,而不神秘。泥塑上彩而不重彩,被譽為塑像館。抬頭仰望,凌空飛棧。攀行其上,驚險陡峭,五代《玉堂閑話》雲:「其青雲之半,峭壁之間,鐫石成佛,萬龕千窟,雖自人力,疑是神功。」在群眾中有「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積木成山,拆木成功」的傳說。石窟形制完全按照我國民族建築形式開鑿,方型、平頂,前壁開門,兩側開龕的房屋建築為崖閣式。麥積山是秦嶺山脈西端的奇峰,冬暖夏涼,秋季細雨霏霏,雲霧繚繞,《廣輿記》譽為「秦地林泉之冠」,「麥積煙雨」為天水八景之首。登上高70多米的上七佛閣(俗稱散花樓),居高臨下,揚手撒花,花隨著上旋氣流越飄越高。峰巒重迭,碧波如海,與藍天相接。解放後加以管理保護,使古老的藝術寶庫倍增光輝。

【祁山岩關諸葛亮廟】

在甘肅隴南山區的禮縣境內,漢水源頭,南面臨水,拔地而起,獨做群峰,素有「祁山暮雨」勝景。岩石奇特,古柏蒼翠。上有清代重修諸葛亮廟,內有塑像、影祠,尚存歷代名人書寫匾額三十餘面、楹聯五副、碑石二十餘通,對諸葛亮畢生事跡和功業概述甚詳,字跡勁秀,古趣盎然。

【大地灣遺址】

在甘肅秦安縣城東北40公里邵店村。屬仰韶文化遺址,距今七千八百年。1978年開始發掘,共發掘房屋238座,是研究建築新石器時代的實物例證。在此出上陶、石、骨器數千件。石器製作粗糙,有刀、鏟、斧、敲砸器。陶器均為夾砂紅陶,火侯低,質地較松,陶色不均勻,全部手制。四足鼎,造型奇特。此遺址器形和紋飾與寶雞北首嶺下層差別較大,但和華縣老官台、元君廟下層則近似。為研究仰韶文化的分期問題提供了大批資料。其中一件人頭形器口的彩陶瓶,是研究當時人的發式、服飾、風俗等的珍貴資料。另有一方地畫,為我國已發現的最早原始繪畫藝術,對研究繪畫起源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還出土一對口徑51厘米的六千年前的變體魚紋彩陶大盆,製作正規,圖案精美,筆法流暢,是彩陶中的精品。 </FONT>

C. 李四光猜出甘肅,西和,禮縣交界什麼地方有大地震

所謂的李四光預言,是指李四光身前預測中國4個有可能發生的地震帶:就是有內過大地震容的三個城市加上城市X,X根據不同版本的主要流傳地點而變化

「整個所謂的『李四光』預言是個誤傳。」國家地震局發言人在多年前就曾經解釋,通過翻閱大量李四光生前文章資料、會議講話等並沒有找到這個預言材料,是一個誤傳。此外,根據國家的規定,惟一有權發布地震預報的部門是省市人民政府,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對社會直接發布預報(包括中國地震局等各級地震部門都無權發布)。

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難題,即使是科技實力強勁的美國也不能做地震短期預報、臨震預報。因此凡是傳說國外預報境內地震的,一般可判為地震謠言,因為跨國預報是不允許的。凡是傳地震要素(時間、地點、震級)十分精確的,也可判為地震謠言,因為這是目前地震預報水平所達不到的。

D. 我家在甘肅禮縣的一個山區,很貧窮,我們一直在外打工六年,現在老人生病,孩子也要上學了,想回城鎮做點

看你們哪有什麼特產,根據情況,發揚你們那的特產,用網路傳播信息,在網上買東西。

E. 甘肅 禮縣 金礦

禮縣李來壩、金山金礦是由一系列礦源體群組成,礦床內已經探明的黃金儲量約52185千克,遠景儲量前景看好。從2003年4月開始,甘肅省有色地質勘查局發布探礦權轉讓信息以來,經過對國內外十多家公司的考察和多方努力,最終擇優選擇了澳大利亞對華投資發展理事會和海特姆投資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作為受讓方達成了協議,並組建了中澳合資企業隴金、隴澳公司,對李壩、金山金礦進行勘查開發。據了解,該項目的投資中方以探礦權作價入股共出資6700多萬元,澳方共投資6500萬元,共計投資達1.32億元,投產後,兩礦分別年生產黃金量將達18萬盎司(5.6噸),總計年產值預計可達10.9億元,為國家年上繳稅收將達1.73億元。

F. 投訴甘肅省禮縣永平鎮牟間村領導的電話

直接打電話到縣紀委辦公室。進行匿名投訴就可以了。

G. 我是甘肅隴南禮縣三峪鄉吳佩浮,因我有幾個問題向上級提問一下,我們這兒有幾項民間大困難需要幫助一下...

發到禮縣吧里,會有領導看到的,或者直接去縣政府說

H. 甘肅禮縣怎麼樣

禮縣屬於傳統的農業大縣,在歷史上,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長期占統治地位。各類資源相對豐富,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制約和開發而表現出不均衡局面。近年來,隨著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開發,禮縣資源優勢逐漸呈現,各項資源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禮縣工業起步較晚。解放初期,只有「五匠四坊」的個體小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產品種類較少。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禮縣的工業企業經過整頓,實行集體承包責任制,擴大企業自主權,工業企業及鄉鎮企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工業門類也由解放初單一型發展為涵蓋建材、化工、修造、印刷、冶金、果品加工等行業門類。黃金產量位居全省前列,化工廠生產的導火索、炸葯遠銷省內外。
禮縣土地面積寬廣,有史以來就是一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大縣。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洋芋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向日葵、大麻、煙草等,經濟林蘋果、核桃、梨、花椒等。永興蘋果、八盤梨、雷壩花椒、銓水大黃等是禮縣著名特產,其中八盤梨被列為「甘肅八梨」之一,銓水大黃已獲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保護認證,被譽為「中國銓黃」,出口量佔全國的56%。
全縣森林面積125萬畝,森林覆蓋率21.9%,森林覆蓋地區主要在本縣南部和西北部。在上坪鄉境內有20餘萬畝草原,這里水草豐茂,為禮縣的牧區所在,在草原上還建有馬場,繁育著優良馬種。
禮縣的交通運輸主要以公路為主,S208線、S306線貫穿縣境內,已形成東連天水、北達武山、蘭州,南抵武都、宕昌的公路運輸格局。
禮縣的旅遊資源豐富,有古文化遺址、自然風光等。禮縣地處秦人發祥地,古文化遺址遍布全縣,其中有聞名海內外的大堡子山秦公陵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代詩人王仁裕故里,省級文物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書趙世延家廟碑、高寺頭、石溝坪仰韶文化遺址,諸葛亮「六齣祁山」之地祁山堡及全國五大武侯祠之一——祁山武侯祠,三國古戰場遺址——鐵籠山。此外還有翠峰觀、赤土山園林、大香山、紅河湖、洮坪原始森林、上坪大河邊草原等一大批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I. 甘肅的禮縣好還是會寧那個地方發展好

兩地相比較的話,從交通方面來說,會寧的發展更加的好。它本來就是一個狀元縣,人才儲備強。發展是無窮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