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棗庄運河申遺發展旅遊

棗庄運河申遺發展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07 22:01:37

㈠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將給牽頭申遺城市揚州帶來些啥

你好,請參考:
在揚州牽頭推動下,經過沿線城市共同努力,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揚州這座城市的驕傲。進入「後申遺時代」,站在新的起點上,揚州如何以世界遺產標准來保護好大運河、如何以申遺成功為契機推動名城建設,以進一步放大「申遺效應」?
審視揚州文化
從「在山看山」到打開國際視野
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海內外華人,提起揚州,都會自然而然在心中將城市與「文化」形成關聯。這種共識,基於2000餘年來揚州在中國歷史中的地位,以及這里形成的各類文化藝術不斷發散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國內罕見的「通史式」城池、廣陵潮、大運河發端、揚州畫派、揚州學派、徽班進京、「天下玉、揚州工」、「南秀北雄」的園林景觀、揚派盆景、「富可敵國」的鹽商巨賈……稍作盤點,揚州的標志性文化符號一個接著一個,令人目不暇接。
很長時間以來,這些城市印記與文化積淀,既是市民的驕傲和自豪,也是城市對外推介時的名片和標志。祖先饋贈的豐富遺產,一定程度上讓揚州人沉醉在歷史的輝煌里。
提升城市品質
把精緻揚州從特色向工作標尺轉變
從古至今,「精緻」是揚州城市的鮮明特色,美食、沐浴、工藝、文藝、學術、生態、景觀,無一不體現精緻內涵,並早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
「城市個性、特徵是經過千百年積淀形成的,通過申遺,揚州更堅定地認識到自己的特色所在,知道如何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而不是別人搞什麼我們搞什麼。」顧風說,現在,政府各個部門已經具備「精緻」意識,並將之轉變為衡量工作的標尺與努力方向,這種自覺一旦形成,對城市的軟實力和競爭力提升作用不言而喻。
改善文化民生
按照世界遺產標准對待遺產,每個市民都將在共建共享中受惠
就世界遺產申報而言,它從來不是任何外來強迫驅使的結果,而是遺產地人民對自己遺產的價值有充分認知,並發自內心地對遺產進行積極保護,以使得遺產獲得尊嚴,並得到永續保存。
客觀地說,申遺成功可能帶來旅遊的增長,這僅僅是遺產申報的副產品,而絕非終極目的。事實上,對於申遺成功可能帶來的遊客暴增,在申遺過程中就已有所預見,並在保護規劃編制過程中做出預警控制,以防止過度旅遊開發對遺產帶來傷害。
「表面看,大運河申遺成功與市民收入增長目前沒有必然聯系,但從實踐和長遠考量,運河保護必定推動城市生態、基礎設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繫上一個台階,這種共建共享的結果將使每個市民都從中受惠。」

㈡ 中國大運河申遺難度大的原因是什麼

自己總結下吧
新華網石家莊10月9日電(記者 白林)將於2014年提交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審議的「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項目,目前已進入全面推進的關鍵階段。它是中國迄今為止涉及部門最多、牽涉地區最廣、協調最復雜的一項申遺工程,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河南和安徽8個省份,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
作為「活態文化遺產」的大運河規模宏大、區域廣泛,8省市35個城市參與聯合申報,涉及10多個部門。
按照2014年大運河申遺成功的時間表,明年1月底前將把正式申報文本報送世界遺產中心;明年6月底前必須全部完成各項申報准備工作。
大運河河北段以其樣態原真、遺址類型齊全、價值較高在中國大運河中佔有重要位置。河北省文物局文物處處長劉智敏表示,大運河申遺時間緊、任務重。河北省有8個遺址點列入申遺點段,目前完成4處遺址點的維修加固,保護工程急需加快進度。
有專家認為,大運河作為仍在使用的活態線性文化遺產,面臨著四方面問題:如何處理好保護文化遺產與維護和發展其水利、航運功能的關系;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保護和整治任務艱巨;申遺經費與實際需求仍有差距。
同時,運河的水污染已成為運河申遺的較大阻力。據了解,由於運河杭州段的水系比較復雜,導致水質治理較難。近年來,運河南段水質已有所改善,但尚未達到相應標准。
此外,大運河申遺工程規模大、地域廣、涉及地區和行業部門多,必然遭遇規章「打架」的尷尬。從10月1日起,文化部出台的《大運河遺產保護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自此大運河有了新的「護身符」。《辦法》結合大運河遺產現狀、特性,以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目標,首次以法規形式明確了大運河遺產的范圍。
針對水利、交通、文物等多頭管理存在矛盾的情況,《辦法》規定,在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劃定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並實行建設項目遺產影響評價制度。
此外,第25屆世界運河大會日前在江蘇揚州舉行。中國35個運河城市的代表專家,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內河航道國際組織等10個國際組織和2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專家共聚揚州,助推中國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遺產。中國35個運河城市還簽署了《大運河遺產聯合保護協定》,承諾將共同協作聯合保護運河遺產。
申遺腳步悄然臨近,很多專家也表示,比起申遺本身,讓老百姓熱愛運河並傳承運河文化更具有現實意義。運河申遺並非終極目的,運河保護必須向更高階段和層次邁進。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表示,如果大運河的價值只停留在歷史和科研價值,公眾無法參與利用與保護,那麼這種保護就可能是一廂情願的。只有真正調動民眾積極性,才能讓大運河流得更遠、更長久。

㈢ 隋朝大運河為何申遺成功

三大因素決定大運河申遺成功
一、 突出普遍價值打動國際專.家
中國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全長達3200多千米,流經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八個省(直轄市)35個城市。它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統.一的水運網,是中.國歷.史上南糧北運、商旅交通、軍資調配、水利灌溉的生命線。內河航道國際組.織主.席大衛·白靈傑說,中.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各國運河之母。
2013年9月16日至2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咨詢機.構——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兩名國際專.家莉瑪·胡賈、姜東辰來華現場評估。兩專.家表示,中.國大運河代.表人類創造精神,是一種建築、建築群、技術整體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現了歷.史重要發展階段。
二、省部聯動建立全線協商機制
大運河於2006年12月被列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宣告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正式啟動。
2007年9月26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揚州為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牽頭城市。
20О8年3月,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在揚州召開,35座城市結成大運河申遺聯.盟。此後每年春季,運河沿線35座城市都相聚揚州。2009年4月,國.家13個部委、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同組成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從更高層面上協調運河申遺相關工作。
這兩個步驟,有效地將大運河申遺從各部門各地區的分散行動,轉變為目標明確、步調一致的統.一協調行動,逐步形成了各部門、各地區間更為緊密的溝通協作機制。

三、 揚州牽頭示範全線合力申遺
成為申遺牽頭城市後,揚州在大運河資源調.查、保護規劃編制、文物本體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迅速行動,各項方案均率先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批。
2009年9月,揚州在申遺聯.盟各城市中率先公布實施《大運河(揚州段)遺產保護規劃》。
2012年9月26日,揚州代.表大運河城市聯.盟向全線發出倡議,共同制定、簽署、遵守《大運河遺產保護聯合協定》。
2013年7月,揚州率先開發大運河揚州段監測預警平台建成。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大運河遺產監測通用平台,實現大運河全線監測聯網。
揚州在大運河申遺中的一個個創新、示範、表率之舉促進了全線城市形成申遺合力。對此,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給予高度評價:「作為牽頭城市,揚州為大運河聯合申遺做了許多很有.意義的工作。」

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它的開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隋朝大運河始建於公元605年,隋煬帝利用已有的經濟實力,征發幾百萬人,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動用百餘萬民工挖通濟渠,連接黃河淮河,同年又用十萬民工疏通古邗溝,連接淮河長江,構成下半段。三年後,用河北民工百萬余,挖永濟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構成上半段。又過兩年,疏通江南河,直抵餘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餘萬民工,費時六年,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兩千七百餘公里,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運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通的。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河流,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運河的開通,對我國以後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㈣ 大運河申遺有何現實意義

第一,有助於世界了解中國,了解我們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 第二,有助於國民了解自己歷史,激發民族自豪感,進一步改革開放開拓進取建設中國夢的熱情。 第三,有助於對大運河遺址的更有效保護。

希望採納

㈤ 中國大運河在哪一年申遺成功

2014年6月22日,卡來塔爾首都多哈召自開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宣布: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從南到北全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穿越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道。

㈥ 大運河經過的城市有哪些地方可以申遺

33個運河城市中,有8個來自河南: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鶴壁、新鄉、焦作和商丘。河南一度是大運河申遺的「棄子」。

大運河申遺涉及6省2市,是我國涉及省級區域最多的一次聯合申遺行動。33個城市既有聯合又有競爭,
公元581年,楊堅(即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今西安),設洛陽為陪都。楊堅在兩個都城之間開鑿了廣通渠。其子楊廣(即隋煬帝)繼位後,全國進入運河大建設時期。

他以洛陽為中心,征上百萬百姓開挖至江蘇的通濟渠,同時又征10萬百姓疏通了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修的邗溝。其後5年,楊廣又先後兩次征發百姓,修通北至涿郡(今北京)的永濟渠以及江蘇鎮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由此,南北大運河始成,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公里。

據文物部門考證,是時河南的水上交通十分繁忙,「漕船往來,千里不絕」,「公家運漕,私行商旅」,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頻繁,運河沿岸一大批城市也迅速興起,如商丘等地商業極為發達。

南宋時期隨著政治中心南移,通濟渠的漕運地位逐步減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此段運河逐漸淤塞斷流。

但是,永濟渠仍能通航。元滅南宋以後,貨物由長江船運至淮河,然後逆黃河(當時改道,由淮河入黃海)而上達河南封丘,陸運90公里後,從河南浚縣進入永濟渠水運至通縣,再陸運至大都(今北京)。

這條運輸路線不僅繞道過遠,且要水陸轉運。於是,元朝花10年時間開挖了洛州河、會通河和通惠河,連接隋唐大運河的江南運河段與永濟渠中北段,如此一來,大運河裁彎取直,不必繞道河南。這便是今天的京杭大運河。

運河改道使河南省內大運河失修,加之黃河水患,到明代末期,隋唐大運河基本從地面上消失,被泥沙掩埋了。

最終,搖擺不定、多次改道的黃河也將京杭大運河「腰斬」。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考決口,改道山東入海,曾經養活北京的千年漕渠就此中斷。

33個運河城市競爭激烈

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會議在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揚州落幕,33個運河城市達成共同保護與申遺的揚州共識,確定了申遺時間表,力爭5~6年使大運河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在未來5年,河南8個城市將面臨重重關卡,33個城市也使大運河申遺的競爭更為激烈。

㈦ 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是

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是揚州。「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有區別:大運河有回一段彎曲至洛陽,與常答識中的京杭大運河不太一樣。
在揚州牽頭推動下,經過沿線城市共同努力,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揚州這座城市的驕傲。

㈧ 已經流淌了2400多年的京杭大運河是獨特的線性活態文化遺產,目前大運河申遺工作已進入倒計時。回答題。小


小題1:C
小題2:D

㈨ 京杭大運河申遺

如果申遺成功了,大運河將被重點保護,運河邊將出現花鳥魚專香,田園無線的一片絢麗風屬景
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2011年4月,在揚州召開「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會議」,大運河的申遺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大運河沿線的北京、河南等8個省35個城市的大運河遺產將整體申報世界遺產,並爭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這樣可以么?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