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陝西省文化旅遊產業總產值

陝西省文化旅遊產業總產值

發布時間: 2020-12-07 21:36:45

Ⅰ 2018年陝西省將打造多少個文化旅遊名鎮

從陝西省旅遊發展委獲悉,今年將精心打造35個省級重點示範鎮和31個文化旅遊名鎮,多層回次推進小城鎮建答設,發揮小城鎮對貧困人口就業的帶動作用和對縣域經濟的產業牽引作用。

陝西省2018年將繼續精心打造35個省級重點示範鎮、31個文化旅遊名鎮,抓好5個沿黃小鎮建設,突出黃土風情和濱水景觀,指導編制景觀規劃等專項規劃,提高建設特色。同時在中心城市周邊和沿黃生態城鎮帶培育以產業為主要特徵的小城鎮,盡快形成一批形態各異的產業牽引型小鎮。

Ⅱ 陝西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11年4月15日,陝西省旅遊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2015年12月28日,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陝西省旅遊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3日,公司名稱由「陝西省旅遊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陝西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周冰
成立時間:2014-12-19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10000100626373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國有控股)
公司地址:西安市雁塔區南二環西段64號凱德廣場寫字樓21層05號

Ⅲ 陝西省的自然狀況、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考試用

陝西地處我國內陸腹地,是大西北的門戶,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優勢。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人口3748萬,轄10個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106個縣(市、區)。全省地形南北狹長,由北至南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黃土高原,約佔全省面積的45%,人口的15%,畜牧業比較發達,能源資源富集;中部是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約佔全省面積的19%,人口的60%,是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和科研教育基地;南部是秦巴山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6%,人口的25%,水力、礦產和生物資源豐富,被譽為「生物基因庫」。
一、陝西是一個資源豐富,科技實力強,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
陝西是資源大省。全省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42.61萬億元,約佔全國礦產資源潛在總值的33%,居全國第一位。在全國探明的主要礦產中,居前10位的我省有50多種。特別是能源資源富集,煤炭儲量1676億噸,石油探明儲量14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6-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萬多億立方米。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熱量的優質環保動力煤田,陝北有條件成為我國本世紀現代化建設一個重要的能源接續地。
陝西橫跨溫帶、暖溫帶、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復雜多樣的地形,差異明顯的氣候,形成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特別是陝南秦巴山區處於南北氣候交匯帶,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被譽為中國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有野生種子植物3700餘種,珍稀植物37種,葯用植物近800種,大熊貓、金絲猴、朱繯等珍稀動物80種。陝西還是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陝西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對緩解黃河水土流失、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意義十分重大。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全國重要的歷史文化中心。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陝西建都,歷時1180年,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在近代史上,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在陝北領導中國革命歷時13個春秋,革命聖地延安保存著一批革命舊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陝西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全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0個,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兵馬俑、唯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門寺、西安古城牆等馳名中外。陝北黃土高原、陝南山水風情令人神往,西嶽華山、壺口瀑布、秦嶺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陝西是科教強省。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是我國航空、航天、機械、電子、農業等領域重要的科研和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有專業技術人員110萬人,兩院院士49人。有各類科研院所1061個,其中設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有8所高校已進入國家「211」工程,3所高校進入國家「985」工程。以西安、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骨乾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已經形成,西安高新區是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楊凌示範區是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均躋身於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列。
陝西是實力雄厚的老工業基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陝西作為重點建設區域,進行了大規模投入。「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先後在陝西擺布了一批大型骨幹項目,全國156項重點建設項目有24項在陝西落成,佔15.4%,居全國第二位,從而奠定了陝西製造業和軍事工業的基礎,並確立了國民經濟的框架和產業結構。通過幾十年的建設,陝西已經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軍工企業規模居全國第一。新型電子元器件、通信及網路設備、計算機軟體、數字化家電等研製能力在全國具有優勢。機械裝備產業承辦全國電力建設1/3的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具有技術先進的重型汽車變速器和驅動橋等關鍵零部件及總成生產能力,是我國重要的機床工具加工生產基地。工程機械在推土機、液壓挖掘機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研製能力和競爭優勢。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具有全國唯一的集飛機設計研究、生產製造、試飛鑒定、教學為一體的航空產業體系,擁有佔全國航空工業1/3的人員和1/2的總資產,科研生產能力強,產業配套齊全,綜合實力在國內航空工業中優勢明顯,具有國內發展民用飛機最好的研製條件。
二、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陝西出現了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保持了11.6%的增長速度。200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536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地方財政收入474.5億元,加上上劃中央稅收收入共891.6億元,增長27.8%。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企業利潤大幅度增長。全省經濟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正處在上升階段。
二是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98億元,是「九五」的2.4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64公里,以西安為中心連接周邊省份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750公里,「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骨架網正在建設形成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辟了通往國內外70多個城市的130多條航線,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和輸變電能力既可滿足省內需求,又能向中國華北、西北其他省區輸送。陝西通信網路的裝備水平、技術層次已與世界接軌,基本建成了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為輔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傳輸網,綜合通信網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日臻完善,70%以上的大中城市實現了城市氣化,城市空氣質量不斷提高。隨著黑河引水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的建成,西安等主要城市和重點投資地區的供水有了可靠保障。
三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陝西一直在為改善生態環境而不懈努力,近年陸續啟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到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改造3209.5萬畝,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加到37.26%,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特色經濟發展勢頭較好。高新技術產業、果業、畜牧業、旅遊業、國防科技工業和能源化工工業等六個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以西安、寶雞、楊凌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迅速崛起,連續幾年技工貿總收入增長速度超過20%。果樹種植面積已達1327萬畝,其中蘋果727萬畝,總產量居全國第一,果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業發展方興未艾,鮮奶產量居全國第6位。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了全省服務業快速發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三個轉化」勢頭良好,一大批產業化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五是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5.6%,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內資的總量大幅增長,外向型經濟格局正在形成。
三、發展前景展望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部強省的宏偉藍圖。「十一五」期間,陝西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l.7萬億元,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超過300億美元。到2012年生產總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到2020年生產總值超過20000億元。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4000億元。為了實現發展目標,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中率先發展,陝北跨越發展,陝南突破發展」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六個戰略」,即項目帶動、工業強省、科教興陝、人才強省、城鎮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四大基地」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陝西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經濟非均衡發展的規律,按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的原則,提出了在全省三大區域建設四大基地的區域經濟布局。四大基地建設即「陝北煤油氣、關中高科技、陝南中草葯、渭北優質果」。具體講,就是以「一線兩帶」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陝南現代中葯(綠色產業)產業基地和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實現全省三大區域優勢互補,攜手並進,協調發展,夯實陝西經濟全面振興的根基。
陝西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綜合指標

指標 計算單位 2006年 2007年
絕對值 增長% 絕對值 增長%
一、生產總值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工業
第三產業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4523.74
488.48
2440.5
2094.02
1594.76
12138 12.8
7.4
14.3
14.5
12.4
12.4 5369.85
594.69
2916.97
2599
1858.19
14350 14.4
6.7
17
18
13.1
14
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房地產開發投資 億元
億元 2610.22
394.86 31.7
32.1 3641.88
535.32 39.5
35.6
三、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億元
億元 696.77
821.55 31.7
28.6 891.6
1050.71 27.8
27.5
四、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268 12 10763 16.1
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元 2260 10 2645 17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1522 15.1 1800.91 18.3
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1.8 1.8 105.1 5.1
八、進出口總額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億美元
億美元
億美元 53.6
36.3
17.3 17.1
18
15.3 68.88
46.72
22.16 28.5
28.7
28.1
九、外商直接投資 億美元 9.25 47.2 11.95 29.2
十、國際旅遊人數
國際旅遊收入
國內旅遊人數
國內旅遊收入 萬人
億美元
萬人
億元 106.11
5.10
6950
378 14.3
14.3
16.06
19.5 123.13
6.12
8015
458 16.0
20.0
15.3
21.2
十一、人口自然增長率 ‰ 4.04 4.05
十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城鎮登記失業率 萬人
% 26.52
4 28.15
4.02

Ⅳ 陝西文化產業該如何發展

有個網站也是做文化產業,叫三秦游網,你可以借鑒下。不過它是從旅遊著手的,人文旅遊開始做起,這樣更容易深入身心點,後面再結合一些其他相關產品。

Ⅳ 陝西省文化創意產業都有哪些,謝謝大家,幫幫忙······

在新形勢下,陝西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通過大力開發文化旅遊資源帶動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歷史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作為我國的旅遊資源大省,陝西的文化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具有絕對優勢,是陝西旅遊資源的主體。陝西省文化旅遊資源等級較高,擁有國家風景名勝區3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座,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5處、國家森林公園11處、世界遺產1處、國家優秀旅遊城市2座。陝西的文化旅遊資源幾乎涵蓋了人文旅遊資源的所有類別,如秦始皇兵馬俑、乾陵、黃帝陵等歷史古跡,法門寺、大佛寺以及佛教摩崖、石窟等宗教類資源,以及西安古城、特色街區、民俗風情、飲食文化等現代人文旅遊資源。 陝西作為中國歷史上十三朝古都的所在地,歷史遺存豐富,文化底蘊豐厚,如何站位於高端,又立足於實際,結合目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依據現實因素,為傳統文化尋找時代走向,無疑是一項舉足輕重的重大課題。基於陝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礎在文物,做大在文化,擴展在會展,做強在旅遊,支撐在金融」的戰略性思路,陝西旅遊將更加著眼於文化旅遊產品的催生和拉動作用,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進一步拉動陝西經濟的復甦。 佛教文化資源的重大發掘 法門寺作為唐代皇家寺院,是歷代帝王供奉「護國真身舍利」的場所,是天下名寺中獨一無二的榮耀,獨具唯一性的文脈和「絕對權威性」資源,值得世人潛心挖掘。法門寺文化景區的開發建設作為陝西省「十一五」重點文化旅遊項目,是陝西省的「重大文化標志工程」。2007年3月,陝西省統一部署,做出了「重新規劃法門寺及其周邊歷史、文化、自然等資源,由西安曲江新區組建法門寺文化景區開發建設團隊,並將其打造為中國佛文化創意產業的典範,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文化世紀工程,進而發展成21世紀世界佛文化中心」的重大舉措。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平和圓融。法門寺文化景區的建設,堅持以「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相統一的原則,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兼顧,短期利益與長遠發展相結合,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環境效益有機統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相契合。 文化產業效應的重大示範 法門寺文化景區位居經濟發達的關中地區西部,東鄰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屬於以西安為中心的大旅遊商圈的第一個層次,是集世界僧眾朝拜、文化交流、觀光旅遊、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旅遊景區。作為一個旅遊勝地,法門寺文化景區將極大地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促進當地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總量的提升,成為促進周邊產業良性開發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助推器,形成陝西新型的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地,從戰略格局上完善陝西的文化產品和旅遊產品結構。 因此,充分發揮法門寺佛教文化景區旅遊業的關聯作用和乘數效應,促進旅遊業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打造以法門寺為龍頭的佛教文化創意產業鏈條,將促進法門寺特色文化城鎮的發展,形成社會各方互利互惠的多贏格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