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造成的損失占其收益的多少
1. 旅遊業占海南省GDP的百分比是多少
由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和新華社海南分社共同編制的《海南國際旅遊島旅遊發展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海口市發布。
《報告》顯示,海南省旅遊業收入佔GDP比重遠遠高於全球和中國,2014年達到最高值14.47%,較基期增加了1.67個百分點,甚至高於廣州和北京這樣的大都市。也說明了海南旅遊資源的豐富性,也為海南的經濟發展定下一個良好的方向,周邊省區市用了40-50年的時間旅遊才發展到現在的水平,而海南卻用了十幾年時間,旅遊發展就達到了他們的水平。
2. 中國旅遊占日本多少收入
據日本travel voice的2018年1月16日的統計顯示:
訪日的外國人的消費総額,超過了4.4兆日元。其中,中國遊客佔了40%.
據說観光庁的統計,2017年日本國內旅行中的消費額達到了26.7兆日元。
其中:
日本人的消費總額:22.3兆日元。
訪日外國人的消費總額: 4.4兆日元。(中國人的消費總額:1.76兆日元)
---
因此,中國人在日旅遊的消費額,占日本旅遊業總收入的 6.6%
3. 請教下旅遊業占國家GDP比例最高的幾個國家
馬爾地夫,新加坡,希臘等
中國旅遊業增加值佔GDP比重09年—11年都處於:6%到8%遞增之間。
4. 台灣旅遊業占總gtp多少
台灣地區觀光旅遊業產出佔GDP比重不到5%,
以2012年為例,觀光總收入達到6184億元(新台幣,下同),2012年台灣GDP為140350億,觀光總收入佔GDP比重約4.5%
5. 旅遊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多少
2005-2011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重
國內生產總值(現價) 同比增長 中國旅遊業總收入 同比增長 中國旅遊業所佔比重
2011 471564 9.2 22500 20.1 4.77
2010 397983 10.3 14832 11.5 3.73
2009 335353 8.7 12900 11.3 3.85
2008 300670 9.0 11600 5.8 3.86
2007 257306 13.0 10957 22.6 4.26
2006 210871 11.1 8935 16.3 4.24
2005 183868 10.4 7686 12.4 4.18
6. 菲律賓 旅遊占國民經濟收入的多少
菲律賓那種小國家估計大部分收入都得靠旅遊業吧,他們遊客中的1/4都是中國人,如今中國人不去那旅遊了,估計他們損失很大
7. 判斷旅遊業為地區的支柱產業,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重需達到多少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又有需多少
5%以上
8. 濟南市旅遊業占濟南經濟的比重
濟南不是旅遊城市,旅遊業占的比重不大。
還有糾正一下樓上的,濟南經濟的主要來源是重工業,而非輕工業。
重工業是濟南經濟的支柱。
#··回復··#:謝謝mknemo的數據。不過我還要說,重工業在過去以及現在一直是濟南市的支柱產業(將來是否暫且不論)。
今年1—9月份,濟南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7·8億元,同比增長21·1%。從在增加值中所佔比重看,重工業增加值佔73·3%,輕重工業比例是1:2·74。從增長速度看,輕工業同比增長11·23%,重工業同比增長25·29%。重工業增幅高於輕工業14·06個百分點,而且比全市GDP增幅高10·7個百分點。在濟南市的工業企業中,高增長行業與低增長行業間的景氣差距開始不斷加大,汽車、鋼鐵、建材、機械等重工業明顯提速。
濟南輕重工業比例為:1:2.74
諸如中國重汽、濟鋼、濟南二機床等等龍頭企業無一例外均為重工業,種種跡象表明,中國正在進入重工業加速發展的工業化中期階段。而「重工業時代」的到來無疑為以重工業為傳統優勢的濟南帶來難得的發展機遇。面對「重工業時代」的新挑戰,濟南的重工業企業立足長遠,苦練內功。
重工業在濟南經濟的發展中,正在由過去的「不能承受之重」,轉變為承載濟南經濟快速發展厚望的重要支點,其良好的勢頭令人振奮。從難點變亮點,濟南的重工業在自身做大做強的同時,將整體拉動濟南經濟提速、騰飛。
9. 旅遊收入佔西藏GDP的多少
據報道,日前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表示,2012年至2016年,西藏累計接待國內外遊客8236.0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108.33億元,其中旅遊收入佔西藏GDP近三成。
西藏自治區旅發委副主任姬越表示,西藏旅遊業發展邁上了新台階,僅2016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達2315.9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30.75億元,是2012年的2.6倍,旅遊總收入相當於西藏生產總值的27%左右。
10. 請問旅遊作為支柱產業應該佔地區GDP的百分之多少,謝謝
丹麥 面積4.31萬平方公里,人口516萬,日爾曼族的丹麥人佔97%,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講英語也相當普遍。首都是哥本哈根,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丹麥位於歐洲北部,是波羅的海出入北海和大西洋的必經通道。屬溫帶海洋性氣候。 工業是丹麥國民經濟主體,石油開采、造船、化工、電子儀器、食品、紡織等部門居重要地位。船用主機水泥生產設備、助聽器、啤酒、酶制劑和人工胰島素等產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丹麥農業高度發達,在世界一流農業國中享有盛譽,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分別居世界第三和第四位。它還是世界最大的貂皮生產國,歐洲第二大漁業國。 丹麥戰後初期以出口農產品為主,目前則以出口工業品為主。主要貿易夥伴是西北歐和美國。 瑞典 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居歐洲第四,人口約890萬,90%為日爾曼族瑞典人,通用瑞典語。國教為基督教路德宗。首都斯德哥爾摩是北歐最大的城市,人口170萬。 瑞典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木材、造紙、電力、冶金、機械等領域均有一定特長。在出口產品中,工業產品佔82%,工業企業以中、小型居多。瑞典擁有大量世界馳名的公司:富豪公司、愛立信公司、瑞典通用電氣公司(ABB)等。 瑞典的農業現代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居西歐前列,糧食、肉類、蛋、奶製品不僅能夠自給,還有部分出口。森林面積占其國土面積的64%,全國每年林木增長量可達8500萬立方米,譽稱"歐洲鋸木場"。 瑞典實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各類學校的教育經費全部從政府財政中支出。著名的大學有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斯德哥爾摩大學、默奧大學、盧利奧高等學校等。 瑞典經濟為外向型經濟,工業生產的一半以上用於出口,不少大公司出口率達80~90%。中瑞兩國於1950年建交。1997年中瑞貿易總額為18.7億美元,瑞在華投資項目299個。 挪威 面積38.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40萬,98%為日爾曼族挪威人,3/4的人口生活在離海不到15公里的地帶,城市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1%,北部廣大地區無人居住。挪威語為官方語言,基督教路德宗為國教。首都奧斯陸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挪威位於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海岸線異常曲折,沿海島嶼達15萬個;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北縱貫全境。挪威屬海洋性氣候。內地山區則氣候寒冷。 挪威躋身於當今世界上最富裕國家之列,人均發電量居世界第一位;90%的漁業生產供出口;石油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挪威著名的景點有奧爾內斯教堂、霍爾門科倫山、海盜船博物館,首都奧斯陸市區的人體雕塑公園、市政廳、赫爾姆倫跳台、滑雪場、及距城220公里的利樂哈默。奧斯陸是1994年冬奧會的舉辦地,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地。 典型北歐風光 挪威譽稱為"萬島國"、"半夜太陽國",擁有世界上最美麗的自然風光。 芬蘭 面積33.8萬平方公里,人口約510萬,93%為芬蘭族,居民的86%信仰基督教路德宗,10%信仰東正教,芬蘭語和瑞典語為官方語言。首都赫爾辛基人口50萬,素有"波羅的海明珠"之稱,芬蘭境內有大小湖泊18.8萬個,占國土面積的10%,素有"千湖之國"之稱。 森林工業和金屬工業這兩大支柱產業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60%;造紙業和船舶製造業有很高的水平。近十幾年來,高科技產業迅速發展。如諾基亞移動通訊電話公司已舉世聞名。 1.強大的國際競爭力。北歐的國際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都是位於前列的。北歐四國——挪威、芬蘭、丹麥、瑞士的人均GDP都高高地列在世界前20位以內,並且排名均在日本之上。而北歐訓練有素的人才、安定的社會環境、技術革新等在世界范圍內備受贊譽。在產業上,北歐也從早前軸承製造等傳統工業中成功轉型,如今的北歐在汽車、IT、醫葯品等諸方面建樹頗豐。瑞典除了有沃爾沃汽車、通信業中的愛立信之外,還有宜家家居、成衣品牌H&M等,而這些都是在全球范圍內很有競爭力的品牌。在全球的手機市場佔了最大份額的諾基亞則更是芬蘭的驕傲。 2.高福利、高負擔國家。北歐諸國的高福利、高負擔是眾所周知的。在這些國家,社會福利制度很充實,但是另外一方面,國民的納稅負擔也很重。例如,在丹麥,國民負擔率(稅收和社會保障費用在GDP中所佔比率)超過了70%(日本2007年的預算是39.7%),並且消費稅高達25%。然而,負擔雖然高,卻有超過七成的國民對這一制度感到滿意。因為在繳納高額的稅金之後,他們能享受到充實的福利。例如在瑞典,國家負責提供經濟保障,省里負責醫療,而市村鎮則負責教育和福利。體現在具體的數據方面,國家將49%的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省里將71%的預算用於醫療,而市村鎮則是將80%的預算都用在了福利、教育方面。通過實施這樣的地方自治制度,國家、省、市村鎮各司其職,把充實的社會保障落到實處。 3.人才機制先進。在丹麥,每個教師負責教授的學生人數平均為10.8人(日本為19.6人),丹麥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居世界第二位,瑞典居第六,而挪威居第九。另外,在瑞典,平均萬人擁有的諾貝爾獎得獎者居全球最高。在這四個北歐國家中,原則上到大學畢業都是免收學費的,所以出了社會的人想要再回到學校也很容易。因而這四國國民的學習達成率在世界范圍內處於領先地位。 4.女性的社會參與度高。由於國家小、勞動力不足,並且政府機構比較大,給女性提供了很多工作機會,所以北歐國家中,女性的社會參與度很高。瑞典的國會議員中有45.3%是女性,有6歲以下的孩子但是在工作的母親佔到78%,而日本的這一數字僅為35%,管理人員中有31%是女性,而日本僅為10%。挪威甚至通過法律形式規定,從2008年起,上市公司的員工中女性必須要達到四成以上,否則就取消其上市資格。在兩個瑞典家庭中看到的福利國家的實態 住在瑞典南部烏普薩拉(Uppsala)市的蘭德格瑞夫婦,丈夫是法律顧問,妻子是公務員。兩人月收入為10.2萬瑞典克郎(約合170萬日元)。這是比較高的收入了,但是40%以上要作為稅金繳納出去。 「雖然稅率確實很高,但是與之相應,孩子的撫養費、教育費、以及健康保健方面的費用都是由政府機關負擔的,所以納稅後的收入依然足夠支付生活費用。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夫婦兩個人如此表示。孩子的教育費直到大學都是免費的,晚年以後則可以領取養老金。所以在瑞典,很少有人節衣縮食進行儲蓄。而這對夫婦每月存5000克朗是為了在假期能夠去旅行。 另一個家庭中,艾絲科是大學的在讀博士生。和丈夫離婚後,她獨自撫養著三個孩子。作為博士,她需要參加大學里的本科授課等工作,相應地也每個月從學校領取2.1萬克朗的薪水。納稅後大概還剩1.5萬,而每個月的生活費要超過1.4萬。但是,每個月她還從政府領取三個孩子的兒童補貼,並且第三個孩子有額外補貼。這些加起來後,除了足夠支付生活所需外,還可以在每個假期帶著孩子們在國內探親訪友,四處旅行。 在照顧孩子方面,早上上班之前她把孩子送去市辦的托兒所,下午四點下班以後再去接回來。孩子如果生病的話,她可以不去上班,領取75%—80%的薪水,帶孩子去看病或者在家陪伴孩子。而一般的病基本上也不會需要支付任何醫療費。對於艾絲科來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一個工作著的母親,即便她待在家裡和孩子們一起度過,也要保證她能夠獲得收入。」這一點政府做到了。所以她認為:「雖然國家的稅率很高,但是正因為有這樣的制度,所以我可以一邊工作,一邊獨自一人養育幼小的孩子。」 然而,在考慮到將來時,她也抱有不安。「因為從生第一個孩子開始,已經持續很長時間沒有能領取全額收入了,所以到現在為止自己所積累的退休金積分並不多。」為此,她每個月都會存300克朗作為將來的養老金。北歐模式帶來的啟示 以北歐為代表的福利國家有著許多相似的結構特徵。 在高齡化趨於定型後,對於福利產業的需求就變得很大。而在北歐的這些國家,由於促進了福利產業的發展,使生產和需求保持了一致,所以很少出現失業者。在幼托和看護等福利領域,女性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也能推動了女性的就業率和社會參加度。而由於幼托服務作為社會的基礎服務設施被確定了下來,生育率的下降就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福利產業作為社會保障被提供給國民的同時,作為實施者的政府部門的作用也隨之增加,這其實是容易帶來效率低下的風險的。而北歐則通過徹底的「分工化」成功地避免了這一風險。例如在前文中提到的那樣,瑞典的福利和教育是專門由市村鎮負責的,與之相適應,市村鎮的工作中心也全在福利和教育上。北歐國家的另一個特點就是,由於他們都是一些「小」國家,所以在政策的實施上比較靈活。丹麥就被稱為組合了「柔軟性」和「安全性」的「柔安國家」。在世界平面化的進程中,福利國家還只是一個「變數」。我們所推崇的瑞典,其人口只有東京的一半。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日本的條件與這些北歐國家存在著太大的差異,無法在日本推行北歐模式。但是,當我們在全國一條線地推行同一政策卻遇到阻礙後,是否意味著以地區為單位,因地制宜地推行各地改造政策的時期到來了呢?如果從地區來看的話,北歐離我們並不遙遠。例如,瑞典的人口和大阪基本上是一樣的,而丹麥的GDP和神奈川縣與本州西部的5個縣相近。這樣來看的話,那麼北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北歐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進入了高齡化,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就一直致力於高齡化問題的解決。並且在此過程中創造出了北歐式的智慧和經驗。從北歐身上,我們應該學些什麼,對於他們經驗和智慧我們又該如何應用呢?擺在我們面前考驗就是,對於北歐模式,我們應該如何借鑒,以及我們是否有勇氣去應用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