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如何發展紅色旅遊

如何發展紅色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2:32:13

⑴ 怎樣將紅色旅遊與農村建設相融合

紅色旅遊是近幾年在我國興起的一種特色旅遊,它以豐富的歷史內涵、生動的實物景觀、特有的紅色文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紅色旅遊在讓遊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感悟歷史文化的同時,也給當地帶來了發展機遇。不少地方的實踐表明,紅色旅遊不僅是旅遊業的亮點,而且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把紅色旅遊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豐富紅色旅遊的內涵,而且可以極大地推進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政策上結合。發展紅色旅遊與進行新農村建設都需要政策扶持,也都屬於政策扶持的范圍。國家旅遊局等有關部門確定的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和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絕大多數位於中西部地區,具體景點大都散布在農村區域。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距,但卻有著得天獨厚的紅色旅遊資源。近年來,中央以及各地區、各部門對發展紅色旅遊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政策。與此同時,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進一步加大了支農惠農的政策力度。目標任務的一致和時間空間的吻合,為在政策上把兩者結合起來創造了條件。因此,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鼓勵發展紅色旅遊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優勢,挖掘紅色旅遊資源的潛力,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資源上結合。目前,多數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經濟結構仍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各種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這決定了當地進行新農村建設可以直接利用的資源相對有限。而這些地區的紅色旅遊資源大多具有唯一性、多層開發性和擴張性。唯一性是指紅色旅遊資源所承載的歷史事件、所蘊涵的文化價值各不相同、不可替代。多層開發性是指紅色旅遊資源在經濟價值、教育價值的開發上是多方面的。擴張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理解:一是從紅色資源本身來講,隨著對中國革命歷史問題研究的深入和人們重視程度的提高,這些資源還在進一步的發現中;二是各地在對紅色旅遊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中,越來越注重系列開發;三是藉助現代傳媒手段,這些資源在國內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正是這種特殊性,使紅色旅遊資源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應加以合理的開發利用,努力走出一條以紅色旅遊為依託、以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的革命老區發展路子。

文化上結合。我國的紅色旅遊資源絕大多數與農村有關系。從歷史上看,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大部分時間是在農村進行的。可以說,離開了農村環境,許多紅色資源將失去原有的文化意義。諸如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與孕育它們的農村環境分不開的。今天,對紅色旅遊資源進行保護和開發也離不開農村。隨著紅色旅遊的發展,地處農村的紅色旅遊資源將面臨被深度乃至過度開發利用的問題。要有效保護和利用這些資源,必須把發展紅色旅遊與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起來。在新農村建設中,應全盤考慮、整體規劃,對紅色旅遊資源進行合理開發,使景點布局、景觀設計、文物保護與周圍農村環境相協調,確保其歷史和文化價值不損失。

⑵ 如何培育紅色旅遊文化

LZ是否要寫個文章,提供一些材料,供參考:
紅色旅遊是指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
發展紅色旅遊應當注重綜合效益,將政治文明建設、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將紅色旅遊的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探索出一條產業良性循環之路。
同時,要構建紅色旅遊產業格局。只有將紅色旅遊內容做豐富了才能吸引遊客,如果紅色旅遊線路做不到精耕細作,沒有眾多遊客的參與和整個社會的認同,紅色旅遊就成了一個空泛的概念,愛國主義教育也相應削弱了效果。
還有,要豐富紅色旅遊品牌內涵,變「單色」為「多色」,讓「孤景」成「群景」。隨著遊客觀念的提高,遊人不可能專門只看烈士陵園或名勝古跡,在移步換景沿途,遊人應該看到什麼呢?如江蘇宿遷在此方面,特別推出「五彩宿遷」的旅遊專線。在旅遊線路的設計上,將「紅色」「古色」「綠色」「藍色」「水色」景點結合起來,搞捆綁式專線。「五彩宿遷」的紅色是指紅色紀念地,古色是指文化遺產,綠色是指遍布城鄉的樹,水色是指得天獨厚純凈清潔的水,藍色則指以洋河藍色經典為代表的宿遷酒文化。
此外,要防止紅色旅遊變味走調。因為紅色景點大都地處偏僻,是經濟欠發達、比較貧困的革命老區,根據其獨有的資源——革命歷史舊址和接近原生態的自然風光,開發紅色旅遊,將革命傳統教育和自然生態旅遊結合在一起,拉動當地經濟發展,這原本不失為一種創意之舉,但一些地區在開發商的鼓吹下,在紅色景點中或附近開發各種娛樂性的項目,修建各種休閑娛樂設施等,不僅與紅色旅遊一點兒邊都沾不上,還改變了革命歷史舊址周圍的初始風貌和原生態環境,甚至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對革命歷史舊址的破壞。
綜上所述,紅色旅遊弘揚紅色精神,是一種優秀的人類文化遺產。發展紅色旅遊,述說那一段歷史,重走長征路,接受思想洗禮,讓靈魂不斷地升華,無疑是給人們的一種先進文化的熏陶。發展紅色旅遊,應結合其革命歷史,將精神財富轉化為社會財富,體現出真正的市場價值,這樣才能使紅色旅遊保持長久生命力。

⑶ 對於如何發展延安的紅色旅遊,提出建議

[摘要]延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從延安紅色旅遊開發的現狀來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公共設施落後和服務質量較低,將是較長一段時期里制約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過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力度等推動延安紅色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紅色旅遊可持續發展對策

自20004年下半年始,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的紅色旅遊熱潮席捲全國,紅色旅遊日益成為新形勢下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我們黨領導人民的創業史、革命史、奮斗史,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日益成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全民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工程。與此同時,延安紅色旅遊也獲得巨大發展。2006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56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81%,旅遊綜合收入25.61億元,增長26.03%。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遊人數650.12萬人次,增長15.2%,其中:海外旅遊者2.23萬人次,增長33.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5.01億元,增長36.7%。然而,在紅色旅遊業發展的整體情況、旅遊內涵的挖掘和旅遊層次的提升等方面延安尚存在不足,亟待提高。

一、延安紅色旅遊開發存在的問題

1.紅色旅遊資源缺乏有效整合,未發揮其輻射作用

為適應中國革命的具體國情,紅色革命根據地大多建立在幾省交界處,新中國建立至今,許多革命老區仍然隸屬不同行政區管轄,有的甚至跨越數省。行政區劃分割形成的行政壁壘阻礙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對地處行政區交界的紅色景區也產生較嚴重的負面影響。就延安而言,紅色旅遊資源尚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開發,整體規劃不足,周邊各縣也僅從本地出發,將延安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革命遺址孤立地開發,資源整合不夠,各自為政,往往忽視景區間的差異,阻礙生產要素的跨行政區的流動,造成影響旅遊業發展的一系列矛盾。使延安旅遊的遊客大都僅以參觀延安城區內的景區景點,且停留時間較短,「紅色之都」向周邊的輻射作用發揮不足,延安周邊各縣的紅色旅遊資源遊客光顧較少。

2.紅色旅遊資源保護面臨挑戰

盡管延安市已從發展條件、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項目、交通規劃、形象定位、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方面對未來紅色旅遊開發進行了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但從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現實情況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怎樣兼顧,資源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否分離,以及如何分離,資源特色如何挖掘,旅遊開發層次和重點如何確定,旅遊開發方式如何選擇,怎樣避免決策失誤和投資風險,以及如何正確認識政府與市場兩種力量在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中的作用等都是延安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面臨的問題。

3.旅遊整體功能較弱,產業發展滯後

目前,紅色景區的旅遊功能主要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兼具觀光游覽和療養的功能,開發旅遊資源時,強化了旅遊的革命教育功能,但忽視了與當地的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資源相結合,發展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風光游覽、療養避暑、科學考察與探險旅遊等旅遊項目,致使旅遊功能比較單一,綜合功能不強。旅遊功能的單一化決定了遊客類型較狹窄,遊客大部分是國內遊客且是來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外國遊客和成年遊客所佔比重低,青少年遊客多為組團或團體遊客,停留時間不長,平均每個人的支出能力和實際支出有限,人均消費低,因此經濟效益不高,旅遊收入的總量較少。

4.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游覽形式以靜態參觀為主

多數紅色旅遊景區的開發沒有融入到當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未深挖紅色文化內涵,沒能展現歷史文化發展的傳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獨特性,帶有顯著的政治色彩,表現為旅遊主題單一和低水平重復建設,消費群體和時間都受到一定的局限,並受革命紀念日和政治活動影響明顯,紅色旅遊主題活動過後,難以吸引遊客,時效性較強。

紅色資源的開發存在簡單化、程式化等缺點,景點都是雷同或相似的形式。這些紅色資源的影響往往受到這種開發簡單重復的影響,在一些大型的主題活動過後,其繼續受教育的影響難以持續。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與其開發方式有關。紅色旅遊作為主題性旅遊,沒有圍繞「紅色」特色來整合產品,把紅色旅遊的特色滲透到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突出紅色主題,提升遊客體驗。

二、延安紅色旅遊開發的對策與建議

延安紅色資源有著數量多、品質高、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的特點,由於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其開發利用取得了豐碩成果,並形成了紅色資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了讓品牌成為精品,必須重視開發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措施,深度開發,從而使紅色資源的社會價值達到最大化。

1.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紅色旅遊資源

根據《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圍繞「紅色」主題,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制訂延安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整合當地紅色旅遊景點資源,構建「紅色旅遊」體系,不斷推出「紅色旅遊」精品和線路,並逐步輻射到其他「紅色旅遊」區(點),制定當地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相關政策,確立今後發展紅色旅遊的目標和任務,打造當地紅色旅遊整體形象。建議結合制定全國紅色旅遊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各有關職能部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盡快研究、推出本地促進紅色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在資金投入、硬體改造、文物保護、交通安排、宣傳推廣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2.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

要充分利用紅色品牌效應,從制約本地旅遊發展的食、住、行問題入手,以項目為載體,以優惠政策為前提,優化投資環境,採取各種靈活方式,拓寬資金來源渠道,抓住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極好機遇,依託特有紅色旅遊資源優勢,加大旅遊投入力度,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景區旅遊公路、步行游道及旅遊景區停車、環保環衛、供水供電、安全等旅遊配套設施。以旅遊業發展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達到「吃、住、行、游、購、娛」等三產業要素的最佳整合,逐步優化提升區位條件,打破制約本地紅色旅遊發展的瓶頸,完善旅遊產業發展體系,推動旅遊經濟協調持續發展。
3.宣傳先行,主題鮮明

要充分利用主流傳媒和強勢傳媒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重點策劃紅色教育主題活動。要結合建黨、建軍、建國等重大革命紀念活動和著名歷史人物紀念日、節假日,進行重點宣傳,精心策劃和組織具有本地特色的紅色主題系列活動,增加紅色資源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同時,在人類信息化時代,網路發展日新月異,可以充分憑借這一快捷的傳播方式,創建紅色教育網站,為傳播紅色旅遊服務。應不斷充實完善紅色內容,辟專欄、專訪、專報、專版等形式全面深度宣傳紅色旅遊,並組織拍攝紅色宣傳片,結合迎峰度夏、暑期旅遊及先進性教育活動,抓好紅色旅遊的線路組織和宣傳促銷,進一步推出紅色旅遊主題線路,組織開展青少年巡訪紅色旅遊基地活動,製作紅色旅遊紀念品。

4.開發與保護並舉

應針對延安紅紅色旅遊資源的類型、特色、價值、區位條件、發展階段,以及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現狀和問題,依據國內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理論、實踐和經驗教訓,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使紅色文化遺產成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進行適度的開發,將是促進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最好途徑。保護與開發,必須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

從旅遊開發的一般理論看,紅色文化遺產的旅遊開發,也存在著資源的等級層次與旅遊市場范圍和規模之間的對應關系。必須對各種紅色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價值及其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行客觀的評價,從整體上把握延安紅色文化遺產的開發層次和重點。按照旅遊資源與旅遊產品共生型開發理論,紅色文化遺產開發的重點在游覽線路、景區(點)解說、交通與旅遊服務設施的規劃與建設,主要解決旅遊者的可達性、游覽、食宿、娛樂等問題,而不需要過多地考慮作為吸引物的景區景點的建設問題。紅色旅遊景區的建設必須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條件,實事求是地確定重點建設項目,把握好建設規模和標准,嚴格控制寬馬路、大廣場建設,做到樸素實用,確保紅色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5.整合紅色旅遊資源

延安,除350多處紅色旅遊資源外,同時擁有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秦直道等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風情民俗等其他類型的旅遊資源和有其他種類的旅遊產品。因此,必須抓好資源整合,要把紅色旅遊開發置於旅遊發展的大局之下,立足於當地實際,研究市場,融合紅色旅遊資源與當地其他旅遊資源。應以在海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紅色旅遊資源為重點,同時加大黃土風情文化、黃河壺口瀑布及延安退耕還林所形成的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力度,做到「以紅色旅遊為主軸」,與周邊其他類型的景區聯合發展,科學規劃設置多樣的線路組合,豐富游覽內容,擴充游覽路線的可選擇性,努力增加遊客的停留時間,根據季節不同向市場推出不同的應時線路組合。形成「紅」、「黃」、「綠」旅遊的「多色組合」,以紅色旅遊為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黃土風情、綠色生態旅遊,優勢互補,克服單一性,豐富紅色旅遊的內涵,增強對遊客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李悅錚:區域旅遊市場發展演化機理及開發.北京:旅遊教育出版社,2005

[2]葛全勝:西部開發旅遊發展戰略.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2

[3]羅來武:旅遊市場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⑷ 紅色旅遊的如何發展

在處理老少邊窮地區和富裕地區的關系中,紅色旅遊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各類世界組織都關注貧困問題,「減貧旅遊」(PPT)的概念在國際上比較流行,就是用旅遊的辦法來減輕貧困,使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改善,文化、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就業。旅遊業是綜合性、關聯性極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旅遊業將推動革命老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一些旅遊專家認為,在我國,每接待20名國外遊客,就可為我國創造一個就業機會,每接待150名國內遊客,也為地方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例如在井岡山,紅色旅遊開發使茨坪鎮吸納就業人口近6000人。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收入。 只要利益分配得當,旅遊開發完全可以給景區內的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區,由於旅遊業的開發,1995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經達到3000多元,周圍鄉村農民達到1600多元,比景區開發前增加了10餘倍和6~7倍。井岡山小井村,村民們原來人均年收入不過300元,現在家家戶戶開農家樂旅遊餐館,銷售土特產、旅遊工藝品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在井岡山山下的泰和縣橋頭鄉,當地農民發揮毗鄰井岡山的優勢,辦起了度假村,年納稅額達30餘萬元。 開闊老區農民視野,提高農民素質。農業是相對封閉的產業,與外界的物質交流、人員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對較少。隨著紅色旅遊的開展,外地遊客的湧入,革命老區的農民得以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打交道,可以促進農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觀。 促進老區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發展紅色旅遊,首先要大力改善旅遊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對外聯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覽的舒適度。通過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的建設,可以將老區的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吸引發達地區的投資,帶動商貿服務、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培育老區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為了大力發展井岡山的紅色旅遊,江西新修了井岡山機場,使老區對外交通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⑸ 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應該怎麼做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有什麼原則

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應該怎麼做?紅色旅遊景區規劃有什麼原則? 綠維創景在一系列紅色旅遊景區規劃項目的實踐中,總結以下四大經驗:
一、在產品聯動上,紅色為引,但不局限於紅色旅遊產品,而是以紅帶多種旅遊產品類型和多種遊憩方式;
二、在展示方式上,跳出原有的「博物館式陳列」思維,而是採用各種手法恢復和強化「歷史現場感」,出現很多的經典創新精品,如斥資2000萬元的井岡山「全景畫館」情景再現工程與引進投資8000萬元的大型實景演出《井岡山》;
三、在區域合作上,紅色旅遊地具有成片分布的地域特點,且紅色旅遊地之間存在著緊密的歷史演進邏輯關系,因此,各紅色旅遊地間存在著很多天然的游線合作空間,形成了若干經常性的聯動發展機制;
四、管理體制上,克服「多頭管理、多頭開發」的弊端,從旅遊資源整合化經營的市場要求出發,構建一體化的經營管理結構——「權屬不變,統一開發,統一經營,統一運作」,如副廳級規格的井岡山管理局、「大歸一統」的遵義紅色旅遊集團公司、瑞金市旅遊開發公司等。

⑹ 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發展紅色旅遊意義的認識

如何抄認識發展紅色旅遊的意義

對於紅色旅遊的政治意義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意義,各地都有充分的認識。但還有三個層面的意義值得關註:一是發掘紅色旅遊的文化意義,紅色精神是一種共同的人類文化遺產,是塑造國際形象的新窗口;二是紅色旅遊是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也是轉變執政方式的一個重要體現;第三,發展紅色旅遊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新樣板,是我國進入綜合轉型期的一個典型示範工程。

簡單地說,紅色旅遊就是紅色+旅遊。對於這一概念,對其政治性都有較高的認識,但對其人文性、綜合性、國際性、時代性的認識卻還明顯不足,有待提高。

⑺ 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需要哪些思路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紅色旅遊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原址觀光模式、紅綠結合模式、紅古結合模式、綜合開發模式是目前紅色旅遊市場開發較為主流的四大模式,下面艾肯機構便以專業角度為各位展開說明,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可以怎麼思考。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⑻ 紅色旅遊發展狀況

今年,延安以紅色旅遊等為主的文化旅遊產業年綜合收入將達25億元。圖為延安市安塞縣一處「農家樂」接待點的農民在給客人上菜。 李曉果攝

自「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我國的紅色旅遊發展已經走過了3年歷程。3年中,各地通過大力保護紅色旅遊資源、建設紅色旅遊產品、加強旅遊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開發管理體制創新等手段,使我國的紅色旅遊穩步發展,紅色旅遊各項工作全面展開。日前,在貴州省遵義市召開的全國紅色旅遊持續健康發展座談會上,來自10個省份旅遊局的領導以及紅色旅遊景區的負責人會聚一堂,暢談3年來各地發展紅色旅遊工作的經驗,並對未來紅色旅遊的發展目標進行了詳細規劃。

作為紅色旅遊發展基礎的紅色旅遊資源,大多分布在地理位置偏遠、經濟條件落後的革命老區,交通不便成為制約紅色旅遊發展的瓶頸。為解決這一問題,各地大力改善紅色旅遊交通條件,加強紅色旅遊的配套設施建設。如江西全省已建成高速公路2200公里,改造縣鄉公路2萬多公里,還建設了10條景區公路。井岡山旅遊機場開通了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航線;井岡山鐵路也開通了九江—南昌—井岡山「紅色之旅」列車。貴州遵義至重慶、貴陽的高速路相繼開通;遵義至茅台的高速公路正在抓緊建設;開通了遵義至北京、上海、廣州的始發列車;完成了烏江、赤水河險灘整治建設,通航里程已達513公里;遵義機場的啟用工作也在抓緊進行。

為豐富紅色旅遊產品,吸引更多遊客,很多紅色旅遊地都充分整合資源,將紅色旅遊產品與休閑、觀光游相配套,走出了一條發展紅色旅遊的新路。

貴州省旅遊局局長楊勝明說,「為了使紅色旅遊成為貴州旅遊發展的新亮點,我們將培育6個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重點紅色旅遊區』,配套完善6條『紅色精品旅遊線』,重點開發建設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點)』,全面實現以『紅』帶『綠』、以『紅』促『彩』的發展戰略。通過發展紅色旅遊,帶動觀光游、度假游、生態游、鄉村游等的協調發展。」遵義開發出以紅色旅遊為重點,生態旅遊、國酒文化、地域文化、休閑度假、鄉村旅遊、工業旅遊為組合的7個旅遊產品系列。陝西省也充分發揮現有資源的特點,推動紅色旅遊與歷史文化的「紅古結合」、與生態旅遊的「紅綠結合」、與黃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紅黃結合」,形成了陝西紅色旅遊的獨特優勢。同時,陝西省還積極構建紅色旅遊相關產業鏈,開發紅色旅遊紀念品,開辦「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等配套服務項目,帶動了關聯產業的發展。

以往一些紅色旅遊景點多為事業單位,市場意識不強,展品陳舊、缺乏吸引力,服務水平不高,配套服務設施也不完善,等客上門的思想比較嚴重。為了改善這一狀況,目前很多紅色旅遊景區都在積極創新,引入市場體制,建立激勵機制,推進企業集團化進程。江西的井岡山、瑞金、南昌組建了綜合性旅遊企業集團或股份制公司。遵義市依託遵義會議紀念館,建立了遵義紅色旅遊集團公司,其具有代表性的開發產品當屬「紅軍街」了。據遵義市旅遊局局長黃天舜介紹,紅軍街佔地面積17000多平方米,擁有商鋪176間,原為遵義會議時紅軍的駐扎地,現在成為中國第一條匯集商業、休閑、文化、娛樂、餐飲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紅色旅遊商業街,已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紅軍街上設立了紅軍一、三、五、九軍團等紅軍部隊陳列室,在繼續開發中還將復原紅軍郵局、蘇維埃幣兌換點,推出紅軍歌舞,放映革命電影,上映紅色戲劇,修建紅軍雕塑,出售紅軍草鞋、竹筒、服飾等紀念品,推出小米飯、南瓜湯「憶苦飯」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載體,形成鮮明的「紅色」主線、濃郁的文化氣息,充分體現了遵義革命老區獨特的紅軍文化和鄉土文化。

⑼ 發展紅色旅遊,從經濟角度看有何意義

在處理老少邊窮地區和富裕地區的關系中,紅色旅遊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各類世界組織都關注貧困問題,「減貧旅遊」(PPT)的概念在國際上比較流行,就是用旅遊的辦法來減輕貧困,使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改善,文化、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就業。旅遊業是綜合性、關聯性極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旅遊業將推動革命老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一些旅遊專家認為,在我國,每接待20名國外遊客,就可為我國創造一個就業機會,每接待150名國內遊客,也為地方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例如在井岡山,紅色旅遊開發使茨坪鎮吸納就業人口近6000人。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收入。 只要利益分配得當,旅遊開發完全可以給景區內的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區,由於旅遊業的開發,1995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經達到3000多元,周圍鄉村農民達到1600多元,比景區開發前增加了10餘倍和6~7倍。井岡山小井村,村民們原來人均年收入不過300元,現在家家戶戶開農家樂旅遊餐館,銷售土特產、旅遊工藝品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在井岡山山下的泰和縣橋頭鄉,當地農民發揮毗鄰井岡山的優勢,辦起了度假村,年納稅額達30餘萬元。
開闊老區農民視野,提高農民素質。農業是相對封閉的產業,與外界的物質交流、人員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對較少。隨著紅色旅遊的開展,外地遊客的湧入,革命老區的農民得以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打交道,可以促進農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觀。
促進老區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發展紅色旅遊,首先要大力改善旅遊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對外聯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覽的舒適度。通過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的建設,可以將老區的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吸引發達地區的投資,帶動商貿服務、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培育老區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為了大力發展井岡山的紅色旅遊,江西新修了井岡山機場,使老區對外交通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⑽ 如何提高紅色旅遊景點的經濟效益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一、背景;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二、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三、原則;1、體現特色;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2、休閑體驗;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3、就地取材;開發
淺談周山紅色旅遊發展經濟效益
一、背景
周山,全稱周佳山或周家山,位於福鼎市東北部的佳陽鄉,距城關28公里,坐落於閩浙交界的天湖山下,西北與「世界礬都」浙江蒼南礬山鎮接壤,東北與蒼南馬站鎮為鄰。周佳山因周姓族人聚居於此而得名,系閩浙邊界千年歷史文化名村,素有「進士村、秀才村」、「邊界延安」、邊界「紅色堡壘」、「南國牡丹之鄉」等美譽,是「福鼎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小記者福鼎實踐基地」。
周山鄉村旅遊區核心區是周山村和西坑村為核心的區塊。景區距縣城車程28公里,交通較為便利,旅遊資源相對豐富,是福鼎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優先開發項目,是福鼎市環太姥山旅遊帶的重要節點。
二、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貫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方針,貫徹休閑度假與觀光相結合的規劃理念,通過對景點的整理修繕和重新設計以及旅遊活動項目和服務設施的建設,讓遊人多方位、多層面地接觸周佳山,體驗牡丹文化、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獲得愉悅身心的旅遊體驗,把周山鄉村游打造成為閩浙交界地區的鄉村旅遊知名品牌。同時,充分考慮投資方企業經營的機會和風險,以費用——效益理念為基點,讓投資方的投入產出比達到最佳,幫助政府達到招商引資的目標,促進周山鄉村游迅速啟動,快速發展。
三、原則
1、體現特色
以保護好現存風景資源為前提,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出「鄉村旅遊」的個性特色。在尊重歷史傳統的基礎上,以概括性、藝術性的手法,加工提煉牡丹特色文化,再賦予時代的新內容,創造一個富有個性魅力的文化鄉村窗口的形象。
2、休閑體驗
景區建設緊扣休閑度假的發展方向,在景觀營造和服務設施配置中,以鄉村休閑度假為主導功能,融入鄉村旅遊活動的開展和旅遊項目的體驗。
3、就地取材
開發中充分利用當地建材,不求華麗,不求排場,但求質朴、韻味、自然。廣場、園路、坡坎的鋪砌、美化亦提倡逐步完善。以地方化和低成本原則為核心,由骨至肉有序開發,滾動發展。
4、美化環境
堅持綠化先行,加強自然生態、水土保護和環境保護的原則,盡量依山就勢進行景觀設計。同時,重點做好周山村和西坑村的環境整理,把旅遊區建成一個旅遊功能設施較為完善的旅遊村。
四、范圍與期限
1、范圍
工作范圍集中於近期開發目標中的「周佳山古村落旅遊核心區和西坑古村落生態休閑區」,具體為周山行政村管轄的周山自然村和西坑自然村所轄范圍,面積約31.04公頃。
2、期限
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5-2018年;遠期2019-2020年。
五、依據
《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農家樂經營服務規范》、《旅遊規劃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旅遊安全管理暫行辦法》等指導文件和法律法規。
《太姥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福鼎市旅遊發展規劃》、《福鼎市城市總體規劃》、《周山村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等和其它有關規劃等。
六、目標
規劃區以「歷史文化、牡丹文化、紅色文化」為靈魂,實施旅遊扶貧戰略,調整鄉村產業結構,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功能,延長遊客的逗留時間,提升整體經濟效益,把周山鄉村旅遊區建設成環太姥山旅遊帶上的一顆新星、在閩浙邊界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紅、綠、古」相融合的省級鄉村旅遊示範點和國家3A級旅遊區。近期2015年遊客量達到8萬人次,遠期2020年遊客量達到20萬人次。

基礎概況
一、文物古跡
周山千年的歲月積淀,呈現出周族的榮光和生生不息的文脈。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跡,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乾隆皇帝、宰相蔡新、刑部尚書孫希旦、四庫全書編撰者陳科捷、翰林院侍讀學士阿肅、大理寺卿藍應元題匾、溫州知府張慎和、福寧府郡守李拔等重要題匾。乾隆皇帝御賜「牡丹」、精巧的「木雕、石雕、磚雕」、明清「書法、詩詞、繪畫」 、清代石獅欄桿、明清古墓等。
傳統建築有周氏宗祠、明清古戲台、古戲台、土地宮、明清古民居、古代水渠等。
二、生態環境
周山的祖先注重風水,也注重樹木的種植和保護,在周氏家譜「族訓規則」中規定:「??周圍樹木,原以培護闔族風水,如敢盜砍強伐者,雖一枝之微,必從重懲治」。所以,使得現在的周山綠樹成蔭,古樹名木眾多。周山的古樹主要有:千年古樟樹、西坑古樹群、後門山楓樹林等。
四、革命傳統
周山是閩浙邊界紅土地,鼎平革命的發祥地。20世紀三十年代,閩東革命迅速發展。1933起,在本村周建生、周欽明、周廣達、周招黨等進步青年的推動下,周山也融進了革命浪潮中。為進一步開展閩浙邊革命斗爭,閩東特委於1935年6月在周山成立中共鼎平縣委(轄今福鼎、平陽、蒼南一帶),周建生擔任委員。同年,上東區蘇維埃政府也在周山成立,組織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1936年初,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粟裕、劉英的領導下挺進鼎平地區,革命力量不斷壯大。懾於形勢的發展,國民黨八十師曾在周山建起炮台長期駐扎清剿,共有87戶人家113間民房先後被燒毀,周山根據地人民慘遭嚴重摧殘。戰火紛飛,周山革命先輩,繼續奮戰在閩浙邊區,為中國革命作出偉大貢獻。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