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入旅遊
Ⅰ 簡要說明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意義。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對於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旅遊是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其實質是體驗文化、尋找文化差異,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文化密不可分。據亞太旅遊組織「遊客願意支付的額外項目」調查結果,有60%的人願意為「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文化體驗」買單。文化和旅遊融合是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其次,文化資源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世界旅遊組織將文化旅遊定義為:「人們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發生的旅行。」濃郁的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區域性最符合旅遊的本質特徵,成為旅遊發展的生命和靈魂所在。
再者,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都具有強關聯性、高滲透性、邊界模糊等特點。兩個產業互有交叉,文化產業為旅遊產業提供豐富的內容產品,旅遊則為文化消費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為文化保護傳承提供有力支撐。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在全球所有旅遊活動中,由文化旅遊拉動的佔40%,在歐洲超過50%。這說明,兩大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堅實的市場基礎。
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就是要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形成新的文化旅遊發展業態,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拓展文化市場空間,促進文化消費和文化傳播。
(1)文化融入旅遊擴展閱讀:
構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構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文化與旅遊部門的機構整合,有利於形成協同發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體制機制。
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台產業集群打造、龍頭企業培育、品牌項目開發、復合型人才培養、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旅遊區域合作,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把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整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資源,規劃發展空間布局。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年)》已編制;
規劃設置了「兩核、三帶、三區、多點」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形成「兩核引領、三帶同進、區域聯通、特色鮮明、資源互補」的文化產業發展新局面。
第三,合理利用文化和旅遊資源創新發展模式。發揮新疆旅遊資源富集優勢,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傳媒、數字娛樂、動漫遊戲、數字音樂、互聯網服務等相關產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
通過虛擬旅遊、場景再現等數字化體驗服務、互動服務,提升旅遊參與感。通過文化創意改造轉型升級現有的各類文化旅遊項目,加快智慧旅遊發展,延伸文化旅遊產業鏈,增強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和營銷能力。
Ⅱ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回型升級提質增效答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Ⅲ 從經濟生活角度,簡要說明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意義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實踐證明,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大趨勢和國內外許多文化旅遊業發達地區的成功做法。
二是進一步樹立互促共贏理念。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是現代服務業中兩個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門類,兩者的內涵外延、功能作用具有明顯差異,但同時又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都是為人們提供精神消費服務的,兩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提升旅遊內涵,旅遊實現文化價值。旅遊是文化消費的重要形式、文化傳承的重要渠道、文化形象的重要載體和文化繁榮的重要支撐。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可以在融合發展中達到互促共贏,產生疊加放大效應。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應是一個以文化帶旅遊、以旅遊促文化的過程,是一個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的過程,是一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互惠共贏的過程。所以,在推動兩者融合發展過程中,不能只強調或偏重文化內容向旅遊產業的植入,也不能單方面強調旅遊產業向文化產業的空間拓展。樹立互促共贏的理念,有助於兩大產業的決策者和從業者以更加開放和積極的心態,主動自覺地推動兩個產業的深度融合,而不必擔心一個產業被另一個產業取代或吞並。
三是進一步強化一體化發展理念。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動兩個產業長期持久的融合發展,必須要進一步強化一體化發展理念,實現兩個產業基礎資源、生產要素、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有效融合,實現理念、載體、市場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管理體制、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體化發展理念一方面要求立足當下,增強緊迫感,爭取融合發展取得現實的實際效果,另一方面要求立足長遠,持之以恆地推動融合發展,使兩者不斷地在發展中融合,在融合中發展,最終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強化一體化發展理念,要求進一步增強自覺性和緊迫感,不斷在深度和廣度上促進文化旅遊相融合,既要將文化內涵貫徹到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用獨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詮釋旅遊,使旅遊更具有吸引力;又要將旅遊產業作為挖掘文化、優化文化、豐富文化和保護文化的重要途徑,以旅遊獨特的宣傳方式,更好地傳播特色文化,藉助旅遊市場提升文化軟實力。
Ⅳ 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特色旅遊成功融合
傳統文化是鄉村旅遊的靈魂。要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旅遊吸引力,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同時,注重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在實踐中摸索繼承和發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路子,使鄉村旅遊成為弘揚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渠道,防止將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庸俗化。
(一)制定鄉村旅遊的總體發展規劃
鄉村旅遊的消費者更多追求一種休閑情趣,他們大多有較豐富的旅遊經驗,追求是原汁原味的鄉村韻味,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鄉村旅遊開發要以鄉村文化為核心,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品位和檔次,避免鄉村旅遊產品結構雷同,提高產品競爭力。在規劃中要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注重保護農村文化的本色,強化經營特色和差異性,突出鄉村天然、淳樸、綠色、清新的環境,強調閑情和野趣。
(二)積極引導社區民眾參與鄉村旅遊發展
鄉村旅遊是在鄉村社區展開的活動,鄉村社區作為鄉村旅遊活動的重要依託地,村民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關繫到鄉村旅遊地鄉村文化的保護與發展,關繫到旅遊活動真實性的實現,更關系鄉村旅遊目的地的未來發展。在鄉村旅遊發展中,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區參與在鄉村旅遊文化資源開發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 旅遊發展要充分尊重當地村民的傳統文化心理和民俗習慣,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鄉村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旅遊發展能獲得當地居民認同與支持,並積極地參與到旅遊開發中來。
(三)深入挖掘旅遊地特色鄉村文化資源
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要切實挖掘傳統文化載體表象下蘊含的深層內涵, 提升鄉村旅遊地的傳統人文氣息,如反映人與自然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反映數千年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或是有著濃厚傳統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等,盡可能再現歷史文化氛圍和場景,努力實現傳統文化與鄉村旅遊的和諧共存、協調發展。從這些特有傳統文化旅遊資源的表象和深層底蘊中,將傳統文化內涵充分挖掘出來,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富於觀念和情感溝通,並具有鄉村環境特色的產品,彰顯鄉村文化的獨特魅力。
(四)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
傳統文化的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政府、企業、社區、居民以及旅遊者都應積極參與其中。首先,通過對旅遊資源調查和評估,掌握可用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核心傳統文化資源,找到本地鄉村旅遊的特色及核心吸引力;其次,圍繞主要目標市場的需求,結合本地傳統文化的特色,規劃、設計和開發鄉村旅遊的輔助產品,使鄉村旅遊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再次政府通過制定鄉村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的政策,構建公共平台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包括加大資金和人才的投入,對農家樂免稅等。
Ⅳ 如何將民族文化融入旅遊
楊紹斌「思想有多遠路就有多遠」,文化與旅遊融合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融合。恩施的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都很豐富,我們不能坐擁「金山」不識「寶」,一個勁地打瞌睡,而是要將恩施的文化優勢和旅遊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核心競爭優勢。從恩施的實際出發,發展文化產業的最佳業態是大力發展生態觀光、休閑養生的健康旅遊產業,讓文化產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平台和空間,使旅遊產業有一個持續永恆的「助推器」。縱觀近幾年文化與旅遊發展現狀,雖然旅遊持續火爆,文化產品精彩紛呈,但現狀仍不容樂觀,文化和旅遊這兩大集團軍仍然是各打各的鑼,各吹各的號。怎樣讓兩者融合在一起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作用?首先要具備的是融合的理念。比如,恩施市建設「仙居恩施」,打造「八大生態走廊」,筆者認為,要科學制定文化與旅遊同步發展的規劃,建立文化與旅遊同步發展的機制,大膽地探索文化與旅遊共同發展的新思路,可以將部分體育運動和戶外運動項目與景區的健康基地接軌,將文化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項目有機結合,整合文化和旅遊資源,真正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恩施可借鑒外省的先進經驗,把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納入地方整體發展戰略,讓重大文化旅遊項目進重點工程的「籠子」,重要文化旅遊基礎建設資金進財政預算的「盤子」,重點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建設進政府經濟發展標志性工程的「圈子」,努力實現文化旅遊產業審批優先、政策優惠、服務優良的最佳狀態。結合恩施實際,推動文化與旅遊的互動融合,主要應把恩施雄奇壯美的自然山水旅遊資源與現代化健康養生以及戶外運動融合起來;把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與參與性強的娛樂項目結合起來;把紅色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結合起來,把恩施紅色旅遊的功能發揮出來。突出實施文化旅遊產業大項目、大整合。打破傳統的結構單一的旅遊產品體系,把已成型的景區連片成塊、一線串珠,達到旅遊「一票通」。提升文化旅遊品位。將農業生產、農村生活與農牧、農耕文化、民俗文化有機結合,大力發展鄉村休閑觀光旅遊。建設一批旅遊專業村、專業鎮,將文化創意與工農業生產相結合。扶持一批旅遊產業的龍頭企業,如恩施玉露茶的加工生產、貢米基地建設、恩施白酒等特色產業,民俗文化類的根雕、菊花石、西蘭卡普等手工藝品,興建一批展示民俗文化特色的展館,以此轉化一產業,提升二產業,帶動三產業,滿足各地遊客和市民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發揮文化旅遊品牌優勢。大力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民俗文化資源,建設民俗文化博覽園;發揮生態文化品牌優勢,強力推進「八大生態走廊」建設;建設一批在國內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戶外運動基地和健康養生場館會所;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實現紅色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利用有機結合。培養和起用文化旅遊人才。大膽起用一批文化旅遊全能人才,在招賢納士時敢於打破傳統用人觀念。定期舉辦文化旅遊培訓班,培養一批文化旅遊專業管理人才,並將培養文化旅遊人才作為一項長效機制。恩施的文化旅遊發展藍圖已繪就,實現目標主要靠人才。加強文化與旅遊資源的互動融合,使文化因旅遊而傳播,旅遊因文化更精彩。
Ⅵ 淺析旅遊與文化的關系
文化是旅遊業的靈魂,縱觀世界旅遊業發達的地區,其文化特徵無不十分突出。旅遊與文化的關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旅遊具有文化屬性,旅遊者是依賴於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產生的,旅遊資源是一定社會文化環境的化身,旅遊設施和管理服務是一定社會文化環境的自我表現形式:相反,旅遊是文化傳承的載體,通過旅遊,文化得以傳播和發展,同時帶動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這要求我們在大力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要增強市民保護文化資源的意識,增強文化認同感,同時健全相關法規,加強相關管理,保持旅遊的文化靈魂,使旅遊業可持續的發展。
Ⅶ 如何加強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我國的旅遊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遊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現階段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價值需求,從而提升產業價值,獲得可持續發展。
但我國文化旅遊業發展目前面臨著一個主要難題:即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如何挖掘文旅資源?
我國是旅遊古國,旅遊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包括國家的整體與區域地理環境、歷史變革、風俗人情、遺址、審美觀念、經濟社會發展等。
在中國大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獨特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價值理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審美趨向、情感模式、風俗習慣等。挖掘這些文化內涵、發揮其獨特優勢,顯得非常緊迫。
明確旅遊文化的重要地位,樹立先進的發展理念,需要充分發揮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優勢,創造整體性的文化氛圍。
整合旅遊文化資源,提升文化內涵,使人們能夠體驗、理解、領悟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與魅力;進而形成中國整體文化、區域文化、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局面。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與城鎮化建設的持續加快,必將會引起旺盛的旅遊休閑需求!
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發揮要素優勢,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產業競爭力必將會大力提升。
Ⅷ 文化和旅遊未來如何深度融合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並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來做旅遊,也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轉化為回有文化影響力、有市場答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和品牌。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文化做旅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夠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有多大,市場吸引力就有多大,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這個人物是有正面導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於活化為產品。文化轉化為產品有三種路徑,文化需要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傳說中走出來,這是一個文化物態化、活態化和業態化的過程。
深入挖掘文化元素,打造旅遊文化精品。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人們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到旅遊產業之中;結合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形地貌,打造特色鮮明的旅遊文化景觀,豐建設旅遊文化街區、文化創意旅遊園區、旅遊文化綜合體。
Ⅸ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Ⅹ 如何把歷史文化融入旅遊
一、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旅遊在發展的初期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發展到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的轉換關系。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