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對環境的危害

旅遊業對環境的危害

發布時間: 2020-11-23 01:57:08

A. 發展旅遊業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發展旅遊業的最不利影響就是對於環境的破壞,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希望選擇旅遊來排解自己日常的寂寞和讓自己見識更多的自然風光,但是在他們出去旅遊的時候,往往不會關注自身的素質。
現在江蘇烏鎮已經開始限制客流量了,因為每年接待大量的遊客,使得江蘇烏鎮的環境質量直線下降,這就是旅遊業帶來的最直接的不利的影響。

B. 旅遊對當地環境的影響

對社會環境的影響:遊客的增加使得當地的經濟增長,當地居民的收入增加,旅遊業帶來了大量的附屬產業,如民間小吃、藝術品、紀念品等,同時交通量的增加造成當地居民的出入難度增大,交通壓力增大;固體廢物的影響:遊客的大量湧入,造成當地旅館飯店的固體產生量增加,處理難度增加;大氣環境影響:汽車量的增加使得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增加,直接排入大氣,對當地的大氣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地表水環境的影響:同固體廢物的影響;聲環境影響:遊客增多、交通量的增加都會造成環境雜訊值增大,影響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態環境影響:遊客對當地動植物的傷害;人文環境影響:遊客亂刻亂畫。

C. 旅遊業對當地生態環境具體做了哪些破壞

1、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會佔用土地,破壞環境。
2、旅遊人數的增加會加大環境的承載力,影響原有動植物,打破生態平衡。
3、生活垃圾勢必會污染環境等。主要從生態和環境破壞回答!

D. 政府如何解決旅遊業環境污染問題

關於旅遊業環境污染問題,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健全我國旅遊業相關法律法規制度
旅遊業要得到長遠發展,首先要立法,從法律上來明確旅遊業的發展方向,確定旅遊業的法律地位。一方面,政府部門根據當前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例如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森林法、野生動植物保護法等。通過法律的制定約束旅遊產業,規范旅遊產業的開發行為符合法律的規定,並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不斷不斷補充調整。另外,設置專門的環境保護部門專門負責解決旅遊業中的環境破壞問題,切實做到有法可依。
2.對旅遊地區綜合治理
旅遊業要發展,勢必會造成旅遊地區的生態和人文環境的破壞,如果無法避免破壞的發生,我們就應該採取各種措施減少危害。對於旅遊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主要採取的治理措施是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在汽車尾部安裝空氣凈化設備。對於造成空氣污染的企業要求搬遷甚至是關閉。對於旅遊地區的噪音污染,和施工隊協商保證在人們的正常休息時間停止作業。對於河流的污染採用生物手段解決。
3.樹立科學管理理念
要保證旅遊業的科學發展,就要求樹立科學管理理念,在旅遊產業的開發中昂增加科技投入,改變傳統的粗放型開發為現代的高科技開發。讓現代化的技術和通訊手段融入到旅遊業的發展中。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效率。同事還要求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強化環保意識,提倡環保清潔能源的使用,推行綠色產品的消費。通過綜合治理手段,保證旅遊業發展實現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
旅遊業的發展要和環境保護統一起來,兩個之間密不可分,只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才能促使旅遊產業的可續發展,才能實現經濟效益的增長,才能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E. 旅遊對環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這很簡單嘛,「開發意味著破壞」,要搞旅遊,則都得在原基礎上進行開發再造,勢必造成對原有資源的破壞。
<一>旅遊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1. 旅遊對經濟環境的有利影響是最為顯著的,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相比,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相對污染工業而言>的產業,同時,旅遊業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就使旅遊業對於該地區國民經濟收入具有重大的意義.
2. 發展旅遊業,還能增長當地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有業可從,解決了社會中就業的一大難題,降低社會制安事件的發生頻率.同時,各地遊客的進入,增長了當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觸和交往,促進了相互間的文化交流,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文化素養.
3. 旅遊業對生態環境也有明顯的有利影響.隨著旅遊業的日益發展,不斷地開發旅遊資源,其中有不少旅遊資源原來就存在一些生態問題,,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便可採取旅遊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開發出來的旅遊資源比原來的生態環境質量更高,即旅遊開發美化了生態環境.旅遊業還能保持生態環境.旅遊資源開發出來進入利用階段,若能科學地管理,能使當地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二>旅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旅遊對環境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大氣的影響、對水體環境的影響、噪音污染、對動植物的破壞和干擾、對景觀環境的破壞等方面。大量事實表明,旅遊已成為環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於旅遊污染環境的主要途徑及其特殊性做一總結,歸納出旅遊影響環境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從旅遊管理角度加強環境保護提供依據。
旅遊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時刻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同時旅遊文化也在時刻影響環境。旅遊文化的發展對環境的負面作用和消極影響,日益顯現出來,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旅遊文化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近年來頗受重視的研究課題,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此作了相關研究。我們這里介紹的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歸納的八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具體如下:(一)對地表和土壤的影響
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設施開發與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態地區被逐漸分割,形成島嶼化,使生態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鋪面、植被更新、外來物種引入等。無論是陸地還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岩岸、沙灘、濕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蓋都可能承受不同類型的旅遊沖擊,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往往受到最嚴重的沖擊。如露營、野餐、步行等都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人為干擾。土壤一旦受到沖擊,物理結構、化學成分、生物因子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並最終影響土壤上植物的種類與生長,昆蟲、動物也會隨之遷徙或減少。
(二)對植物的影響
人類的旅遊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類。直接影響行為包括移除、踩踏、火災、作為營火材料採集和對水生植物的危害。間接影響財包括外來物種引入、營養鹽污染、車輛廢氣、土壤流失等問題,這些都會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
1.大面積移除
這是人類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直接傷害。比如,為興建賓館、停車場或其他旅遊設施,大面積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還從外地搬來其他土壤進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植物族群抄家滅族的行為。
2.遊客踐踏
旅遊活動對植物的影響中,遊客踐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遊客一踏上公園或綠地,他的雙腳就可能施壓於植物身上。遊客觀賞自然風景區後,勢必產生植物種群的改變,即使是輕度的使用,有時也會造成重大的變化。遊客對植物踐踏行為會引起一系列的相關反應。如會影響到植物種子發芽,因土壤被踩實而導致幼苗無法順利成長;對於已成長的植物,則可能因踩踏而導致其生理、形態等發生改變;步行道規劃設計不合理,也可能影響到瀕危植物物種生長;遊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會留下車痕,造成植物組成的改變。
3.採集
採集也是對植物的一種傷害行為。遊客最常見的採集動機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嘗嘗果實的滋味,或是想帶一部分植物回家種植。此外,許多遊客迷戀植物的神奇療效,一到野外看見葯用植物就摘,使許多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來愈少。
此外,由於旅遊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導致的森林火災,致使植被覆蓋率下降;任意砍伐樹、竹作木屋、竹屋和燒柴等,毀壞了一些幼木,改變了森林樹齡結構;大量垃圾堆積,導致土壤營養狀態改變,還會造成空氣和光線堵塞致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等。
(三)對動物的影響
旅遊區的開發可能會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或庇護所。遊客到達旅遊區後,無論是旅遊活動本身或是遊客所製造的噪音都會干擾野生動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遊客總喜歡「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種山珍海味,又偏愛收集各類野生動物製品,以顯示自己的霸氣,這樣野生動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脅。
1.干擾
遊客從事戶外旅遊活動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生存其中的動物尤其是較為敏感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造成干擾。如西雙版納的象谷,由於大規模遊客的進入,影響了野象的生活規律,使經常出沒於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現在只是偶爾有一兩頭到此活動;遊客從事水上活動也可能對水鳥族群造成威脅,使水鳥不能好好孵蛋、導致失溫,天鵝或水禽還可能對被釣客的釣鉤挫傷,或食入釣魚用的小鉛塊而喪命。遊客使用各種旅遊設施時所產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響因素,如手提音響、水上摩托車、汽艇均產生極大的噪音,這對動物的影響相當大;同時,水上各種船舶還可能產生油污污染,從而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遊客在沙灘上的活動也會影響動物的生長,如影響海龜產卵行為等。
2.對野生動物的消費
旅遊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其中遊客對野生動物的消費行為最為嚴重。我國的遊客不僅吃海鮮,更愛吃山珍,各種珍禽異獸只要沒有毒,都有可能成為遊客獵食的目標,造成這些族群數量的下降甚至絕跡。除了吃之外,遊客還喜歡購買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如動物毛皮、象牙等;許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類的貝類,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製成各式紀念品後,貝類的數量銳減。
(四)對水體環境的影響
水體環境在旅遊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旅遊活動對水體環境的影響也是相當廣泛而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遊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遊船隻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灕江,每逢旅遊高峰季節,旅遊船隻幾乎是首尾相接,組成浩浩盪盪的「船隊」,不僅破壞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過灕江的自凈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邊地區,如海濱、泉點、河邊等地為發展旅遊業而修建度假村、休閑中心,其餐廳、賓館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體的污染源。
2.水上運動
隨著度假旅遊活動的日益興盛,湖畔、河邊、泉點等地水上運動項目,如水上摩托艇、劃船、踩水、游泳、垂釣、跳水、潛水、駕駛帆船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度假生活內容,同時也給水體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水上摩托車活動不僅對沙灘及海岸線產生侵蝕作用,而且其產生的渦流也會影響海域生態如珊瑚礁內的浮游生物和魚類,漏出的油污還會污染水體,甚至會散布化學物質威脅水體生物的健康。
(五)對大氣環境的影響
隨著遊客進入旅遊區以及供遊客乘坐的交通工具蜂擁而至,汽車排放的大量有毒尾氣、揚起塵埃和眾多遊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旅遊區內的賓館、飯店等生活鍋爐排放的廢氣,都會對旅遊區的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1.交通工具污染
數以萬計的遊客使用的私人交通工具,是最沒有效率的運輸方式,它不但會消耗更多的資源,也會排放出更多的大氣污染物。這種車輛所引起的大氣污染以光化學煙霧污染最具傷害性,光化學煙霧中存在許多高反應性的光化學物質,不但會影響植物,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光化學煙霧嚴重時會影響視線,降低能見度,造成遊客困頓;它所含的某些物質可能會刺激眼睛,造成流淚等不舒適的感覺。此外,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廢氣還可能含有有毒物質,威脅地球生態的健康。從全球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看,廢氣排放可能導致酸雨,也可能排放使地球增溫的溫室氣體,或是排放誘發臭氧層空洞的物質。
2.垃圾等固體廢棄物
垃圾等固體廢棄物有機含量高,如處理不當,會滋生細菌和病毒,特別是堆放在底層的有機物,因嚴重缺氧,厭氧菌迅速繁殖,病原菌滋生,並產生惡臭;旅遊公廁如管理不善也會產生惡臭,增加大氣含菌數。
3.封閉環境中的大氣污染
如溶洞、餐廳、娛樂場所等,除受外界大氣影響外,還受內部污染物排放影響,如旅遊者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水汽並攜帶病毒和細菌、吸煙增加的二氧化碳和煙霧、使用電子設備釋放出的大量正離子、裝修釋放的有害物質、取暖散發出來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煙塵等,由於空氣流動差,空氣污濁,令人頭痛、氣悶、食慾不振、精神不佳,甚至導致某些疾病傳播和發生。
4.旅遊設施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旅遊賓館飯店是任何一類旅遊形式都必需的生活服務設施,對大氣的污染源主要是供水、供熱、供能的鍋爐煙囪、煤灶的排氣、旅遊地域小吃攤排放的廢氣等,釋放出來的主要是燃燒煤、煤氣和液化氣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煙塵等,總量雖較工業小,但排放源分散、高度低、距景點近,且多無除塵設施,對旅遊地大氣質量影響大。
(六)對環境衛生的影響
旅遊活動對環境衛生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固體廢棄物垃圾污染。在很多風景名勝區,人們隨處都可見到遊客丟棄的各種固體廢棄物垃圾。垃圾污染現已成為我國很多風景名勝地區的一大禍害,是一個十分普遍而又棘手的問題。
我國遊客總喜歡將各種食品,如點心、糖果、飲料等帶到戶外,或是到旅遊區附近的土產店、海鮮店裡大吃大喝,為當地環境製造出了許多垃圾。南嶽衡山每年約有6000噸的經營垃圾、2000噸的旅遊垃圾倒入旅遊區內的溪流和水體中。某些山地的谷地幾乎成為登山遊人丟棄雜物的垃圾桶。山谷垃圾難處理,日積月累,臭氣熏天。此外,這些垃圾的處理也是一大難題,因為「沒有一種廢棄物的處理方法是全然安全的」,如處理設備要耗電、耗能,而且部分污染防治設備會產生二次公害(如焚化爐可能排出含有有毒物質的廢氣),再次威脅環境,甚至損害大眾健康。
(七)對環境美學的影響
旅遊活動對環境美學的不良影響主要在於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和旅遊業的不合理開發建設。
1.遊客的不文明旅遊行為
有的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除了眼看、耳聞、鼻嗅之外,還有在古樹、碑刻、石頭等上刻字畫畫的不良習慣。刻字留念可以說是最常見的遊客惡習,不僅破壞景觀,而且會影響一些植物的生長,降低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比如,我國許多風景名勝區的岩壁上,本可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卻常可見到「××到此一游」,或「×愛×」的心型圖案,給人大煞風景的感覺。再如,我國黃山風景區非常盛行同心鎖,情侶買來同心鎖掛在樹木旁的鐵練上,可憐的巨樹身上圍繞成串的金屬,古木參天的天然意境也全然被破壞了。
2.旅遊業的不合理開發建設
旅遊設施建設項目的規劃不當或開發過度,會使當地原有的景觀環境遭到破壞,即所謂的「開發污染」。旅遊開發的實質是在自然山水或原有風景區的基礎上添加人工建築,使之適應旅遊活動開展的需要。但現今的很多的旅遊開發,只考慮迎合其主觀上認定的旅遊者的興趣所在的審美特點,忽視或根本不顧及該項目建設同周圍景觀環境的協調,從而造成對該地景觀環境的侵害。如山東泰山、北京西山、中嶽嵩山森林公園等,索道懸空,電線桿插天,嚴重破壞了山嶽風景區的原有神態;浙江普陀山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昔日「見屋皆寺庵,逢人盡僧尼」,現在山上山下,攤店林立,現代化娛樂設施遍布全山,流行音樂已淹沒了寺院傳來的梵音,洋樓與寺殿爭高,搖滾與梵音共鳴,此情景,與佛教聖地相去甚遠;黃果樹瀑布下游7公里處的天星景區,其內修了一個體積過大、黃色琉璃瓦屋頂的茶室,與景區的一個天然喀斯特盆景公園特色很不協調,破壞了自然美,違反了自然法則

(八)對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
1.對文物古跡的破壞
首先,由於部分遊客的文化修養不高,認識不到文物古跡的珍貴和不可替代性,盲目地在文物上刻畫或坐卧在文物古跡上拍照等不文明行為,會造成文物古跡不同程度的損耗和破壞。其次,眾多的遊客在游覽過程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使文物古跡受到侵蝕,特別是一些古老洞穴、佛教石窟中的壁畫和雕像等文物古跡表現得非常明顯。由於洞穴和石窟中原本濕度就高,再加上眾多遊客呼吸作用所帶來的大量水分,加快了珍貴的壁畫和雕像的腐蝕速度。另外,照相機的閃光燈,數以百萬計遊客的汗水、指印,也會使得壁畫和雕像受到腐蝕。如著名的敦煌石窟,因受照相機閃光燈及數以百萬計遊客的汗水、呼吸(二氧化碳)和指印的破壞和腐蝕,許多壁畫的逼真細節已失去光澤,變得暗淡模糊,紅色和肉色逐漸變為黑色。
再次,眾多遊客的腳踏也會損害文物古跡。如我國的萬里長城長期以來由於大量遊人的攀登,造成擠踏破壞,很多地方已受到嚴重損害;北京的故宮由於遊人川流不息,碰肩抵足,曾將大殿內的金磚踩出凹坑,廣場和通道的金磚也損害得很厲害,有人估算,故宮鋪地的「金磚」,每年磨損達10~20毫米;頤和園蜿蜒700餘米的彩飾長廊,路面的磚,幾年就要更換一次。
2.對當地居民的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影響
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者不可避免地會將自己的生活方式帶到旅遊目的地。具體表現在:有些人通過對來訪旅遊者行為的觀察,逐漸在思想和行為上產生消極變化。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傳統生活方式感到不滿,嚮往來訪旅遊者的生活方式,先是在裝束打扮和娛樂方式方面盲目模仿,繼而發展到有意識的追求,從而使賭博、賣淫、投機詐騙、貪污受賄、走私販毒等犯罪和不良社會現象增多,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全。此外,由於受西方自由思想的影響,傳統的道德觀念、價值標准受到沖擊,其結果是導致婚姻破裂的增多和離婚率的上升等。
3.傳統文化的過度商業化
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慶典活動都是在傳統特定的時間、傳統特定的地點,按照傳統規定的內容和方式舉行的。但是,很多這種活動隨著旅遊業的開展逐漸被商品化,它們不再按照傳統規定的時間和地點舉行,為了接待旅遊者,隨時都會被搬上「舞台」,為了迎合旅遊者的觀看興趣,活動的內容也往往被壓縮,並且表演的節奏明顯加快。因此,這些活動雖然被保留下來,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傳統上的意義和價值。如傣族的潑水節被搬到昆明「郊野公園」作旅遊文化活動項目開發時,卻成了「倒水節」:遊客各自拿著水桶、水盆,將水從對方的頭上澆到腳底,或是將人推到水池中,一圈人圍著「潑」,完全失去了「柳枝灑水」,以示祝福的文化意境。
4.誘發主客矛盾
在開展旅遊的過程中,伴隨旅遊者與當地居民接觸的日益頻繁,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些心理上的沖突和矛盾,尤其是對當地居民來說,這種不適和矛盾會更明顯。如當一個旅遊區出現遊客過度擁擠現象時,或者遊客行為太過粗魯以致於對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時,居民就會產生抱怨的情緒,常會聽到的抱怨有:個人隱私曝光、停車場不足、塞車、擁擠、噪音、環境變臟、垃圾增多、當地物價上漲、小偷變多等

F. 為什麼旅遊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近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獲得空前發展。現已公認,旅遊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項新的積極因素,因而被稱之為「無煙工業」、「無形貿易」。但是,旅遊業也對環境帶來了種種影響,首先是污染。由於車輛通行和能源的使用,造成了空氣污染和雜訊污染;遊船和摩托艇排出的廢水和廢渣,造成了水的污染;還有,各種各樣的旅遊設施和混凝土建築往往大煞風景,破壞了純朴幽靜的山林和大自然風光。其次是破壞和糾紛。大批遊客紛至沓來,車水馬龍,不僅會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亂,而且使名勝古跡和野生動植物區系遭到破壞性的災難。當地居民和「入侵」的遊客之間,經常發生不可避免的沖突。為此,世界上有些著名的旅遊勝地對遊客給予種種限制,甚至使遊客「吃閉門羹」。例如,英格蘭吊石碑的圓形巨石已禁止游覽,這是4000年來第一次;雅典衛城的巴台農神廟,現在只有學者和維修人員才能進去;歐洲幾個著名的史前石窟壁畫,現已不接待參觀了;英格蘭的坎特伯雷教堂5英寸厚的石砌地面,現在被踩得只剩下1英寸了。再有,由於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人體溫度,以及各種微生物、藻類、苔蘚、地衣等低等生物,隨著人群帶到文物古跡地區,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小氣候,從而危害了文物古跡本身。如法國著名的拉斯戈石窟壁畫,是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傑作。石壁上畫著處於運動狀態的動物,既是平面畫,又有立體感,色彩繽紛,蔚為壯觀。但是,石窟向旅遊者開放15年後,洞內小氣候遭到破壞,壁畫的顏料發生冷凝作用,洞內出現滴水現象;隨後生長起藻類、苔蘚等低等植物,壁畫開始消失,不得不於1970年關閉了。西班牙著名的阿爾塔米拉石窟,也由於同樣的原因,於1977年遺憾地關閉了。

G. 中國旅遊業對環境造成的利弊

加強旅遊城市生態環境保護 推動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桂林市副市長 康天保
一、必須認識和處理好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
旅遊業作為一個依靠自然秉賦和社會遺贈的資源產業,它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共生、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與其他產業相比,旅遊業具有所費資源少,環境代價低等優勢,因此使得旅遊業成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興的替代產業。
一方面,生態環境是旅遊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外出旅遊總是希望能夠達到怡悅身心、回歸自然、療養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有效保護,生志環境處於良勝循環的旅遊目的地,才能激發人們前往旅遊的慾望並最終將轉化為現實的旅遊消費需求,特別是在旅遊消費心理更趨成熟,人們紛紛走向自然、享受綠色的今天,一流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某些旅遊城市最響亮的旅遊品牌,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前往觀光游覽。
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旅遊產業做支撐。表現為:首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本地區經濟的增長,增強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進了環保工作的開展;其次,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增強環保意識,減少環境破壞和污染行為的發生;再次,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優化了旅遊城市的經濟結構,替代了污染嚴重和資源消耗大的傳統產業,推動了本地區環境質量的改善。
對於桂林市而言,以灕江風景為代表的桂林山水自然資源,天設地造的環境,得天獨厚的優勢,既不能再生,也無法人工創造,天生的珍貴。桂林旅遊因環境而起,與環境共存,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天然的耦合關系,密不可分。環境保護是桂林旅遊的生命線,大自然億萬年來所造就的優美環境獨特山水如果慘遭破壞,桂林旅遊也就不復存在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指導下,桂林市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河灕江,先後關停並轉了27個有嚴重污染的工廠、車間,減少了數千萬元的工業產值,逐步恢復了桂林山青水秀的自然風貌。從此以後,桂林市長期堅持不懈地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來抓,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把環境保護納入了國民經濟計劃,建立了污染源與環境目標的定量關系,根據環境容量來確定桂林的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以總量控制,優化決策等手段,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容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堅持少物耗、低能耗、少污染、高技術、高效益的原則,堅決拒絕重污染產業。
二是嚴格執行環境管理的八項制度,對老污染源實行限期治理,逾期達不到要求的,依法關停並轉,到去年 11月底前,桂林市的1058家企業將全面完成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成為廣西最早完成國務院「一控雙達標」任務的城市;對新建項目,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先後否決了多個在風景區內興建大型旅遊設施和灕江上開發水上游樂園等大型旅遊開發項目,有力地保護了灕江風景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三是大力建設和完善了城市供水、供氣、排水及污水、廢氣、垃圾處理系統,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廢氣處理率達97%,生活垃圾清運率100%,處理率達81.1%。
四是圍繞灕江兩岸綠化、河岸整治和沿岸活氣生態工程等三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旨在保護灕江風景區生志環境的工作,控制灕江旅遊船隻數量,加強旅遊船隻的排污管理。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桂林的環境質量越來越好,旅遊業與此同時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1999年全市共接待旅遊者898.53萬人次,增長11.76%,其中,入境遊客60.53萬人次,增長46.81%,增幅名列全國第二,總量名列第六位。去年1-9月份,全市共接待入境遊客70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61.3%,增幅名列全國第一,接待總量在全國的排位,比上一年又進了一位,名列第五。
二、加強旅遊城市環境保護應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工業化影響和旅遊業的發展,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壓力逐年增加。要保證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旅遊城市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進一步增強旅遊城市的環保意識
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加大對全社會的環保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決策部門的環保意識,使他們在實踐工作中,重視環保,不以權代法、主觀武斷,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來規劃、設計旅遊城市的環境與發展藍圖,盡可能地避免因不尊重生態規律的決策失誤而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挽回損失的現象的發生;使旅遊經營單位和個人認識到,生態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他們自己的飯碗,在旅遊經營中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使旅遊區周邊的群眾意識到,保護環境發展旅遊業,可帶動當地農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早日實現脫貧致富,進而使他們以實際行動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去;使旅遊者認識到,保護環境是地球上每個正常人應盡的義務和應具備的文化素養,旅遊過程中要愛護旅遊區的一草一木,自覺做一些有益於生態保護的事,讓旅遊者從「污染源」轉變為「環境保護衛士」。
(二)要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和資源保護的關系
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在旅遊資源開發問題上,一方面要積極開發資源、發展旅遊業,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確保資源能永續利用。應遵循「科學評價,會理開發,綜合保護」的原則,把保護與開發有機地統一起來,實施保護性開發。此外,開發與保護的利弊分析不能單憑經濟效益的高低作為標准,而應把資源和生忘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對於那些經過綜合評價,不具備開發能力或開發條件暫不成熟的,要採取有效措施,實行嚴格的封閉性保護;對於那些開發條件已經成熟的,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適度開發,以建立起旅遊開發和環境保護良性的互動關系,進而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同步發展。
(三)進一步理順生態環保的管理體制
生態環保是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注重協調,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打破部門分割,實現各部門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共同參與、聯合管理,已經成為各旅遊城市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這方面,桂林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嘗試。2000年初成立的由旅遊、環保、規劃、交通等十幾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組成的「桂林市旅遊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充分調動了各有關單位參與旅遊管理、共促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單一部門管旅遊向相關部門共同管理旅遊、共同關注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四)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生態環保行政執法,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處於核心的地位,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是要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已經出台的有關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實際,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行政法規;二是要切實加強環保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要通過強化業務培訓等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提高環保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三是要切實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執法監察力度,切實採取法律手段避免、減少或控制木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對那些違反有關規定、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的行為,要依法採取行政的、經濟的、直至活律的手段進行強制性的干涉和懲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要逐步加大環境保護投入
環保工作范圍大、任務重,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環保資金籌措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經濟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環保資金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通過多種渠道增加環保投入,真正扭轉環保投入偏低的狀況。同時要加強對環保資金使用的管理,確保做到專款專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六)要推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產品
摒棄傳統的粗放式大眾旅遊,而應積極推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為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且還能給旅遊地帶來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旅遊模式。例如,積極開發、推出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自然旅遊等這些親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這是由於這些旅遊項目提倡保護資源的完整性,尊重旅遊地的文化和自然環境、歷史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體制,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損蝕和破壞;另外,這些游覽項目一般都具有較強的生態科教和生態科普色彩,旅遊者在游覽過程中往往會被大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所感染、啟迪和熏陶,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環保意識增強,進而自覺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角色。正因為如此,這些旅遊項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被國際公認為是解決旅遊與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矛盾最理想的方式。

H. 旅遊對環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旅遊對環境積極影響:

1、使歷史建築和古跡遺址得到維護、恢復和修整。

2、使休閑和娛樂場所及相關設施的數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運輸服務燈基礎設施得以改善。

4、使旅遊接待地區的環境衛生得以重視和維持

旅遊對環境消極影響:

1、對地表和土壤的影響: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遊活動的開展,無論是陸地還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岩岸、沙灘、濕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蓋都可能承受不同類型的旅遊沖擊,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往往受到最嚴重的沖擊。

2、對植物的影響:人類的旅遊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類。直接影響行為包括移除、踩踏、火災、作為營火材料採集和對水生植物的危害。間接影響財包括外來物種引入、營養鹽污染、車輛廢氣、土壤流失等問題,這些都會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

3、對動物的影響:旅遊區的開發可能會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或庇護所。遊客總喜歡「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種山珍海味,又偏愛收集各類野生動物製品,以顯示自己的霸氣,這樣野生動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脅。

(8)旅遊業對環境的危害擴展閱讀:

為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在體制、機制方應完善:

1、有關部門應強化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制定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與地方各類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並報批,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協調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經營職能相分離,建立旅遊收入的反哺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有效返還保護區,並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開展。

4、加強監測,量化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承載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釐清不同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交叉重疊情況,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I. 旅遊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有哪些

近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獲得空前發展。現已公認,旅遊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一項新的積極因素,因而被稱之為「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但是,旅遊業也對環境帶來了種種負面影響,首先是污染。由於車輛通行和能源的使用,造成了空氣污染和雜訊污染;遊船和摩托艇排出的廢水和廢渣,造成了水的污染;還有,各種各樣的旅遊設施和混凝土建築往往大煞風景,破壞了純朴幽靜的山林和大自然風光。其次是破壞和糾紛。大批遊客紛至沓來,車水馬龍,不僅會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亂,而且使名勝古跡和野生動植物區系遭到破壞性的災難。當地居民和「入侵」的遊客之間,經常發生不可避免的沖突。為此,世界上有些著名的旅遊勝地對遊客給予種種限制,甚至使遊客「吃閉門羹」。例如,英格蘭吊石碑的圓形巨石已禁止游覽,這是4000年來第一次;雅典衛城的巴台農神廟,現在只有學者和維修人員才能進去;歐洲幾個著名的史前石窟壁畫,現已不接待參觀了;英格蘭的坎特伯雷教堂5英寸厚的石砌地面,現在被踩得只剩下1英寸了。

再有,由於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人體溫度,以及各種微生物、藻類、苔蘚、地衣等低等生物,隨著人群帶到文物古跡地區,影響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小氣候,從而危害了文物古跡本身。如法國著名的拉斯戈石窟壁畫,是舊石器時代的藝術傑作。石壁上畫著處於運動狀態的動物,既是平面畫,又有立體感,色彩繽紛,蔚為壯觀。但是,石窟向旅遊者開放15年後,洞內小氣候遭到破壞,壁畫的顏料發生冷凝作用,洞內出現滴水現象;隨後生長起藻類、苔蘚等低等植物,壁畫開始消失,不得不於1970年關閉了。西班牙著名的阿爾塔米拉石窟,也由於同樣的原因,於1977年遺憾地關閉了。

J. 為什麼旅遊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是破壞和糾紛。大批遊客紛至沓來,車水馬龍,不僅會造成交通阻塞,秩序紊亂,而且使名勝古跡和野生動植物區系遭到破壞性的災難。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