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旅遊業
A. 肇慶和韶關,哪個城市的經濟更發達
這個很難說,如果說是地位的話就韶關高點,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鐵路和公路都非常發達
如果說是工業經濟的話應該是韶關好點,但也好不了多少
如果說是旅遊經濟的話肯定是肇慶好得多
如果說是人民生活水平的話,個人認為還是肇慶好點
B. 廣東韶關是一個怎樣的城市,就經濟發展而言。
地理位置
韶關市地處粵北,位於東經112°50′-114°45′、北緯23°5′-25°31′之間。西北面、北面和東北面與湖南郴州市、江西贛州市交界,東面與河源市接壤,西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惠州市。被稱為廣東的北大門,從古至今是中國北方及長江流域與華南沿海之間最重要的陸路通道,戰略地位歷來重要。京廣鐵路大動脈、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國道南北向貫穿全市、323國道東西向貫穿全市,均經過韶關市區。我國南北公路運輸干線107國道、105國道分別經過本市北部和東南部。
經濟概況
韶關是廣東的重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農業和第三產業也有相當的規模。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國家先後把韶關作為華南重工業基地和廣東戰略後方來建設,建立起韶關鋼鐵廠、韶關冶煉廠、韶關挖掘機廠、凡口鉛鋅礦、大寶山礦、曲仁煤礦等一大批骨幹工業企業,奠定了韶關工業在當地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七十年代,韶關已成為廣東重要的工業基地。八十年代以來,韶關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現全市有工業企業2.1萬多家,已形成了以採掘、有色金屬冶煉、鋼鐵工業、鑄鍛件、建築材料等資源型行業組成的重點產業;以機械製造、輕工、紡織、石油化工、電力等五大行業為主的加工工業;以電子信息技術、機電一體化、新材料、醫葯等行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其中,韶鋼集團年產鋼能力已突破500萬噸,躋身世界鋼鐵企業100強之列;韶鑄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鑄鍛件專業生產企業之一;裝備工業有生產大型建築機械、高空作業車、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新宇公司、工程機械廠和眾力公司等大型企業。
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加快,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50.7億元,比上年增長12.3%,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增長4.8%、14.3%和13.4%;三次產業比例為16.6:44:39.4,比2004年的17.5:49.5:33明顯優化,二、三次產業比重明顯提高,工業化進程加快。全部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136.62億元,同比增長14.3%;規模以上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114.68億元,增長14.6%,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83.9%。工業產品質量顯著提高,共有11個產品獲省名牌產品稱號,3個產品獲國家免檢產品榮譽,注冊商標1579件。全市農業實現增加值達到57億多元,確立了蔬菜、優質稻、優質畜禽、優質魚、特色水果、竹類、煙葉等作為全市農業七大主導產業,形成了韶關農業生產的特點和特色,蔬菜已發展成為繼水稻後的第二大作物;優質稻面積已佔全市水稻總面積的近七成,總產達53萬噸;優質畜禽如三元雜交豬、山地養雞、山上養羊等和優質魚得到很大發展;特色優質水果如沙田柚、三華李、一六李、奈李、青梅、大果枇杷等面積達到22萬多畝,占水果面積近50%;叢生竹、毛竹林和煙葉發展迅速;七大農業主導產業的產值佔全市農業總產值近八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1億元、增長1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6億元、增長14.5%;有水果、蔬菜、糧食、小商品、布匹、水產品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和建築材料、裝飾材料、日用百貨、農副產品、摩托車、野味山貨、舊貨交易、機電產品等商品專業街。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飲食、信息、房地產、中介服務等服務行業呈快速發展勢頭。來韶遊客人數連年高速增長,2005年旅遊業共接待遊客達50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1.4億元。經濟效益顯著提高。2005年,來源於韶關的財政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17.7%,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161%,萬元生產總值佔用金融機構貸款4840元,這些指標在全省均處於較先進水平。2003年綜合競爭力進入全省二類地區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類地區第一位,全市人民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200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 9.8 億美元,其中進口6.2億美元、出口3.6 億美元;進出口貨運量251萬噸;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玩具、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較快。與珠三角地區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個縣(市、區)與廣州、東莞等地的區、鎮簽約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韶關已成為國內外客商的熱點投資地區。
2005年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38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60億元,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和省級農科創新中心24個。省級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展到70 戶。
C. 廣東韶關、陽江和梅州,各自有什麼產業發展優勢呢
眾所周知,我國的廣東省是一個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的地方,這里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但是城市眾多,在優秀的城市們帶動下爭相發展,推動著省內經濟實力不斷提高。
今天小編也帶領大家來到廣東省,有這樣三座經濟實力相當的城市被人們寄予了厚望,雖然目前的名次不夠亮眼,但是它們富有突破自我的潛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誰將會是第一個脫穎而出的城市吧。
綜上所述,可見以上這些在廣東省排名靠後的城市經濟實力也不差,經過小編的描述,你認為誰會是第一個突出重圍刷新名次的地方呢?歡迎在評論區踴躍表達你的看法。
D. 韶關有什麼比較出名的風景區和特產
1.韶關籌建東華山旅遊風景區
廣東韶關市翁源縣東華山(東華寺)旅遊風景區籌建工作日前正式啟動。翁源縣政府有意將之建成佛門聖地,以帶動該地區旅遊業的發展。
東華山旅遊風景區位於韶關市翁源縣城龍仙鎮東北3公里,總面積6萬平方公里,1995年由翁源縣政府列為重點保護的自然風景區。風景區由東華山、獅子山、大象山、如珠岩、靈通岩、五指峰等自然景觀和千年古寺東華寺、獅子吼閉關中心、佛緣度假庄、佛緣綠色農庄及採用現代園林藝術景觀設計的天堂居等景區組成。其中東華寺由印度高僧智葯三藏禪師建於公元五世紀,公元八世紀六祖惠能在東華寺隱修15年,1997年萬行和尚亦在此閉關修煉,故有「一洞一僧一袈裟,三次三道三圓滿」一偈,具有深厚的佛文化底蘊。
據悉,該風景區將投資5億元建成集閉關修煉、佛學調研、學術交流、生態環保、旅遊觀光、休閑療養等於一體的佛門聖地。
2.芙蓉山地處韶關市西南郊,
國家旅遊局於2000年10月26日發布的《旅遊發展規劃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定:「地方旅遊發展規劃由地方各級旅遊局編制,在徵求上一級旅遊局意見後,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實施。」據了解,要將芙蓉山開辟為旅遊風景區的設想,在韶關市已議論了多年,但至今仍是一個意向,還沒有正式編制發展規劃,也未由韶關市政府批復。
E. 韶關旅遊業近幾年的發展前景
在第三產業當中,旅遊業拉動能力是最強的。發展第三產業關鍵是有人來,人來了後,食宿、娛樂、商場、運輸、購物才會帶動起來記:韶關還提出要打造廣東旅遊業的航母,目前這方面進展如何?覃:在第三產業當中,旅遊業拉動能力是最強的。發展第三產業關鍵是有人來,人來了後,食宿、娛樂、商場、運輸、購物才會帶動起來。京珠高速公路通車之後,廣州到韶關只需要2個小時。逢節假日來韶關旅遊已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2001年來韶關旅遊的有350萬人,而2002年1月—11月就達到了420萬人。當前,韶關旅遊業要著力提高檔次。我們決心2003年一定要上一個五星級的賓館。在2003年3月—4月,我們還將把丹霞山的總體規劃推向國際招標,盡快以丹霞山為龍頭進行資源資產優化組合,組建股份公司。記:我們昨晚在市區內轉了轉,感受了一下「三江六岸」的旖旎風光,其實,自然風光這么好的城市在省內也不多啊。覃:韶關城歷史悠久,城區內有山有水,自然條件真的是得天獨厚,目前,韶關市區的人口是55萬,面積50平方公里,我們計劃用5年或更長一點時間,讓城區的人口達到80萬—100萬,面積達到80—100平方公里,這樣人口翻一番、面積翻一番,我們可以再造一個韶關城。 點擊韶關歷史名城韶關市至今已有2112年的城市歷史,是廣東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現轄北江區、湞江區、武江區、曲江縣、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和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管樂昌市、南雄市,總面積184萬公頃,2001年末總人口312.63萬人。 旅遊城市韶關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山川秀美,風景名勝眾多,被譽為集華南景觀之大成者,位於當地的全國重點寺廟南華禪寺和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丹霞山等景區更是聞名海內外。
F. 廣東的旅遊業水平怎麼樣
廣東省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城鄉居民比較富裕,出遊能力很強。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我國入境、出境旅遊的門戶,以致廣東在全國旅遊業中具有特殊地位,旅遊業發展水平較高,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和星級酒店數等統計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多項指標佔全國總量的20%以上,是我國名副其實的旅遊大省(詳見表8-1)。
表8-1廣東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廣東旅遊配套條件好,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以生猛海鮮、原汁原味為特色的粵菜,獲得「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花園酒店等一大批高檔酒店為旅遊者提供了舒適的住宿環境;新白雲機場、京廣鐵路、京九鐵路、武廣高鐵及蛛網式的高速公路為旅遊業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人造景觀、溫泉度假為突出特色的A級景區讓遊客流連忘返;北京路步行街、天河城廣場等商場內琳琅滿目的商品令各方旅遊者競相選購;豪華影劇院、夜總會內的粵劇、粵曲等娛樂節目更為旅遊業增添了色彩
到2020年,廣東將建設成為輻射華南、服務全國、影響亞太、面向世界的具有較高國際水準的旅遊目的地,將把珠三角、粵北、粵東和粵西,培育成各具特色、互相呼應的四大旅遊區。其中,珠三角將被打造成亞太旅遊勝地,與國際旅遊業全面接軌,強化粵港澳旅遊協作,重點發展商務游、會展游、美食游、高爾夫游、主題公園游、古城新韻游等六大旅遊精品;粵北將建成廣東山水大觀園,以韶關、清遠為中心,以「青山、溫泉、風情、佛韻」為主題,重點發展以丹霞山、民族風情、溫泉為代表的生態旅遊、「民風游」及民俗文化旅遊;粵東將突出「兩圈一帶」,即潮汕文化圈、客家文化圈與山海旅遊帶,突出文化旅遊優勢,增強客家、潮汕文化的旅遊吸引力;粵西將開發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是海濱和溫泉旅遊,並加強與海南、越南和廣西的聯合。
G. 韶關目前的經濟趨勢
2011年1月19日,汪洋書記在該報告上親筆批示:「我贊成實行差別化的扶持政策,使一部分勢頭好的轉移園加快發展,形成『增長極』。」「雙轉移」是廣東省委、省政府為破解科學發展難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發展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自2009年初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下稱莞韶產業園)批准成立以來,韶關市大力推進「雙轉移」進程,實現了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經濟指標特別是人均指標在全省山區市中名列前茅。莞韶產業園建設取得的成效,為全省「雙轉移」戰略的推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全省其他產業轉移園的建設具有普遍的借鑒意義和啟示作用。 1、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依託優良的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從而催生生態產業,這應當是「生態發展」應有之義。韶關市要深入實施綠色戰略。一是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打造山區宜居城市。通過實施「森林生態市」、「林業生態縣」、「生態示範鄉(園、村)」、「國家文明城市」等創建活動,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加大重點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積極推進北江、武江、湞江等主要河流綜合治理,打造「暢通、清潔、生態」母親河,把韶關市打造成綠水青山宜居城市。二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積極實施優質農產品認證制度,實施農產品品牌帶動戰略,加快建設「以生態為基礎、以科技為主導」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重點開發蔬菜、優質稻、優質畜禽、煙草、優質魚、特色水果等優勢主導產業,提升發展花生、蠶桑等特色產業,優化開發園藝花卉等新興產業,重點培植休閑觀光農業。加快粵北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粵台農業合作示範區等現代農業(林業)示範區、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努力把韶關市建設成為珠三角及港澳地區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三是加快發展生態旅遊業、打造旅遊休閑基地。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創新發展機制。抓好「大丹霞、大南華、大南嶺」三大景區和旅遊圈的建設。大力開發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推進「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三大體系建設,打造旅遊服務中心。利用高鐵做好韶關旅遊資源的南延北拓,成為全省旅遊休閑的首選地,把韶關市建設成為區域性旅遊服務中心,最終形成以大旅遊為龍頭,帶動第三產業繁榮發展。 2、利用豐富資源,優化發展方式。一是積極發展現代林業產業。立足本市豐富林業資源,培育特色食品、葯材以及經濟林新品種,構建開發、培育、加工、出口的林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良種油茶種植,建設廣東省重要的油茶生產基地。二是立足礦產資源優勢,發展重點產業。抓好有色金屬工業的開發和精加工,提高附加值,力爭形成年產鉛鋅金屬100萬噸的生產能力。三是努力開發水資源。加大水力資源開發力度,提高水力發電量在韶關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充分利用韶關市水質優良的特點,開發飲用水產業,做大做強藍松天泉、大禹等韶關飲用水知名品牌。 3、利用交通區位優勢,積極培育現代物流業。我們要圍繞將韶關建成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的總目標,大力推動各項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在緊緊抓住韶贛高速、廣樂高速建設的同時,積極做好大廣高速、昆汕高速、粵湘高速公路韶關段建設。在抓好高速公路以及農村公路建設的同時,積極打造市區環路的公路網路。武廣高鐵路客運專線,有利於韶關成為區域中心城市,提高產業集聚度。要搶抓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機遇,引進知名商貿和物流企業,積極建設大型物流項目。培育現代物流業龍頭企業。推進區域交通樞紐中心建設,著力打造現代物流服務平台,建設商貿中心城市。 4、發展基礎工業優勢,轉變工業發展方式。一是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進一步調整優化工業布局,以節能、降耗、減排為目標,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後產能,發展高效、節約、循環的現代產業,促進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在冶金、電力、有色金屬、機械等新興製造業開展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的清潔生產活動,創建一批高標准、規范化的循環型企業,促進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加快做好韶關發電廠「上大壓小」項目、韶關核電項目、華電韶關南雄熱電冷聯供等項目建設,把韶關市打造成為廣東省重要清潔能源基地。並利用省三年內投資1000億元對1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進行重點技術改造的政策,扶強扶優,培育一批優勢企業,力爭進入省「五個100」項目計劃。二是重點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打造新興製造業基地。圍繞打造產業集聚中心,重點推進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玩具等比較優勢行業與珠三角配套協作,打造珠三角先進製造業配套基地。建設粵北鋼鐵生產基地、粵北世界鋅都、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韶關基地、裝備基礎零部件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將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打造成全省一流的示範性產業轉移園,支持縣域產業轉移園區發展,形成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加大「雙轉移」力度,增強區域經濟活力 1、加大「雙轉移」力度。繼續掀起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兩個高潮。狠抓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招商,不僅要注重引進大項目、好項目,而且要著力引進產業鏈項目和龍頭項目,特別突出抓好高新技術項目,結合韶關市重點培育打造的主導產業進行招商選資,找准產業配套對接的切入點,積極溝通、主動攻關,引進更多大項目進入「廣東現代產業500強」。務實推進區域合作。加強與珠三角、泛珠三角、紅三角、長三角、港澳台等地合作,促進相關產業項目加速向韶關市轉移落戶,加快打造先進製造業配套基地。緊緊圍繞實現園區跨越式發展這一主題,促進莞韶、東莞石龍(始興)、東莞東坑(樂昌)產業轉移園建設上規模、上水平,推進南雄精細化工、樂昌鍾表製造、仁化有色金屬循環經濟、乳源氯鹼化工(600618,股吧)及生物制葯、始興制筆研發製造、新豐華夏生態建陶和翁源華彩化工塗料等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力爭比亞迪汽車等一批重點承接項目盡快建成投產,加快產業優化升級。 2、提升「雙轉移」質量。提高「雙轉移」質量是韶關市2010年要打的一場硬仗。因此,必須把「招商引資」切實轉向「擇商選資」上,不斷提高招商引資質量。積極培育引進總部企業,總部經濟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堅決做到「四個不引」,即破壞資源的項目、污染環境的項目、危及安全的項目和高耗低能的項目不引。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產業化。 3、加速城鎮化進程,增強區域經濟活力。城鎮建設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是近代以來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加快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村人口向非農轉移,根據市場需求導向和國家產業政策,抓住製造業梯度轉移的機遇,推動工業的聚集發展和優化升級,增強縣域經濟的整體實力。一手抓縣城的發展,一手抓小城鎮建設,實現縣城與城鎮、城鎮與農村的協調發展,增大區域經濟總量。 (四)加大獎懲力度,營造良好環境 去年,韶關市按照省生態發展區類型的考核辦法和要求,建立了《韶關市縣處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及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及《考核評價實施細則》、《韶關市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辦法》、《韶關市招商引資責任制考評獎勵辦法》,制定了《韶關市2010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方案》,將污染物削減任務分解到各縣(市、區)。因此,必須真正加大獎懲制力度,加強目標責任考核。通過健全體現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成效的考核,並以此為依據考察使用提拔幹部。二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改進機關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加大力度精簡審批事項,提供上門服務,做好項目跟蹤與服務工作,全面推行「馬上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積極協調解決園區建設過程中的項目謀劃、用地、資金、人才等問題。加強加強督促檢查,落實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切實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營造促進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以此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五)加強政府引導,加大財政投入 從韶關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必須有效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企業主體作用和市場調節作用,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改善基礎條件,使經濟增長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向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和環境生態需要轉變。 1、實施以加強薄弱環節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戰略。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努力構建公路、鐵路、水運等交通網路。公路建設方面。加快推進曲江至南雄、廣樂等高速公路建設;鐵路建設方面。加快建設韶贛、韶關至賀州鐵路,適時啟動韶關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快建設樂昌峽、灣頭水利樞紐等工程。實施韶關至清遠段航道綜合治理。推進「數字韶關」建設,加快「無線城市」建設進程。總而言之,增加投入,加快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優化城鄉區域發展環境。 2、實施把自主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戰略。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產業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首先,增強企業「科技興企」意識。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大中型企業和集團的骨幹作用,鼓勵其自主開發,加大R&D投入。積極探索建立由企業牽頭的重大科技項目研發機制,不斷增強自主創新對經濟的驅動力。其次,完善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和社會環境。地方政府應運用自己的財力,專門對處於起步或爬坡階段的高新技術企業予以扶持,針對新興產業的技術研發,實行特殊的扶持政策,把資金向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項目傾斜,在經濟政策和資金貸款等方面予以優惠和支持,營造一個鼓勵扶持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並為企業拓寬技術成果和科技信息的交流和聯系渠道,實現自主創新助推產業升級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 3、重視抓好科技人才的培育、引進和使用。高素質的科技人才是推進企業自主創新的關鍵。要解決好當前我市科技人才缺乏、素質不高的狀況。第一要大力加強培育現有的科技人員,提高他們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第二大力引進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依託高等院校、企業博士後工作站等基地,加大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力度。要把引智創新作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戰略措施加以實施。各級政府要為企業吸引人才提供支持,為人才的住房、社會保障、子女上學、就業等生活進行周到安排。改善就業環境築巢引鳳,使韶關市「人才公寓」真正成為各類人才集聚的「棲息地」。第三要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改善科技人員福利待遇,對出成果的給以表彰和獎勵,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滿意請採納
H. 韶關歷史文化有哪些
韶關歷史文化具體如下:
1、石峽文化
韶關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 。舜帝南巡曾經過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樂,動聽的樂曲使周圍的山石也為之動容。
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以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唐代詩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磷、清代文學家廖燕。
鐵軍創始人張發奎、為傑出代表的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
韶關民間文化藝術種類豐富,包括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山歌、說書、快板、粵曲、舞龍、舞獅等民間歌舞以及木雕、編織、刺綉、剪紙等民間工藝。
2、客家文化
韶關作為中原南遷進入廣東的門戶,容留了越來越多的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客家文化底蘊豐富,是我國內地客家人四大聚集地之一,被稱之「嶺南客州」。
全市300多萬人口中,擁有近280萬客家人,佔全市總人口的80%。如今四川儀隴縣的客家人也多半是來自粵北韶關地區,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書中,開宗明義告知世人:「我家是佃農。祖籍廣東韶關,客籍人。」
3、特色的習俗風俗文化
韶關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畲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漢族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
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經商貿易講究擇吉開張、注重招牌,有趕墟日(定期集市)、賒銷等習俗。
在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
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
瑤、畲兩族有各自獨特的風情習俗,在姓名稱呼、起居飲食、衣冠服飾、喜慶禁忌、社會風尚等各方面富有當地民族特色。
4、宗教文化
韶關宗教歷史久遠,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較多。一些宗教廟會如南華誕等影響至今,信徒在飲食、服裝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5、人文自然文化
韶關旅遊資源豐富,是廣東的旅遊航母,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旅遊資源,成為無數海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休閑目的地。韶關擁有世界級、國家級景區景點17處和省級及以下景區景點100多處。
包括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丹霞地貌命名地)、廣東乳源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車八嶺華南虎保護區、珠璣巷、梅關古道、滿堂客家大圍、必背瑤寨等大批旅遊景區。
梅關古道是國家4A景區、廣東省紅色旅遊示範基地、「中國四大賞梅地」之一。古道存世2000多年,是古代中原通往嶺南及東南亞的咽喉之地,連接長江、珠江兩水系最短的陸上交通要道,是當今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
I. 廣東韶關那裡富還是窮
粵北地區比較發達的城市,但是相比珠三角就相差太遠了,按珠三角的標准就是窮,但是窮富標准每個人定的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韶關市是典型的山區城市,旅遊業是支柱產業(丹霞山,廣東第一峰是知名景點),也是國家級資源枯竭型城市。如果按去年2014的GDP,在全省(21個地級市和順德區)排名第17名(全年GDP1111.54)(珠三角是9個地級市和順德區,最低排位的肇慶2014年GDP1845.06排全省第12)
J. 韶關和湛江這兩個城市哪個經濟比較好
當然是湛江了,湛江市是沿海城市,一直以來沿海城市都比山區要發達的多,而韶關就是山區,山區普遍。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所以,湛江要比韶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