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運瀆文化旅遊

運瀆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1:42:26

㈠ 蘇州木瀆古鎮有什麼好玩的詳細一些

木瀆古鎮位於蘇州西郊靈岩山麓,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其獨特的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位於蘇州城西南15公里處,有「吳中第一鎮」之稱。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盤隱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瀆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木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進士25人,舉人30餘人,其中狀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綉皇後沈壽、台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作為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乾隆的宮廷畫師徐揚繪有一幅反映當時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長卷《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全長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畫了木瀆,木瀆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駐蹕木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今200多年過去了,木瀆古鎮的格局和風貌未變,依然是吳西最大的商埠、姑蘇第一水鎮,鎮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橋流水悠悠,其中胥江為伍子胥所建,乃我國第一條人工運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妝滿河生香而名,木瀆的每一條河,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休憩價值。
木瀆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作為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餘處。其中,嚴家花園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後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築學家劉敦楨、梁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虹飲山房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佔地廣袤,建築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游此園。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榜眼府第是洋務運動先導、著名政論家馮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鎮園之寶。靈岩山館是清代木瀆狀元畢沅的私家別業,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吳中著名山水園林。木瀆私家園林既秉承了蘇州園林的精緻幽深,又有其空曠高遠、山林野趣的個性,充滿了一種大氣和皇氣。在28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我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人參觀了木瀆古鎮私家園林之後,激動不已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文化遺產」。
木瀆美食
木瀆[1]所處的太湖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盛,具有濃郁鄉土風味的果蔬湖鮮飲譽四方。木瀆又是手工藝品之鄉,歷史上有塑繪袁遇昌、銀器朱碧山、琢玉陸子岡、刺綉沈壽等名家高手,其作品均為國家級藏品。如今,木瀆地區的手工藝品後勁不衰,盛產絲綢、刺綉、紅木雕件、澄泥硯、書畫、石雕等,馳譽天下,深受中外遊人青昧。
位於中市街18號,創業於乾隆55年(1790年)。經百年苦心經營,逐漸形成以十大名菜為主的獨特菜餚體系,世有石菜之譽,為蘇幫菜系的代表之一。其中,䰾肺湯更是名滿江南。李根源、於右任、李宗仁、張大千、費孝通、蓋叫天、金聲伯等名人都曾慕名來此品嘗。
可去百年老店石家飯店品嘗䰾肺湯、太湖河蝦。另外,木瀆鎮乾生元產的松子棗泥麻餅非常有名。
木瀆休閑娛
玩法:
體驗古色古香,風俗民情,購物。
節慶活動:
A、木瀆節慶活動板塊,木瀆每年都會推出四大節慶活動
1 、「木瀆歡樂木瀆年」每年的一月分至二月份,看點一:乾隆行宮鑒聖旨、看點二:自己動手做年糕、看點三:民俗婚禮送喜慶、看點四:虹飲格格拋綉球、看點五:有福有運賞牡丹、看點六:御戲台上看大戲、看點七:新春對聯大派送、看點八:系紅「梅」梢祈福運。
2 、「木瀆踏青文化節」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看點一:「姑蘇十二娘伴你游木瀆」幸運大抽獎、看點二:「我到木瀆考狀元」學生現場作文PK賽、看點三:第二屆靈岩「牡丹花會」、 看點四:「清明游木瀆」民俗大聯歡。
3 、「木瀆親子童玩節」每年六月份至八月份,看點一:2008木瀆親子童玩節啟動儀式暨「小小粽子王」 PK賽、看點二:端午民俗文化游、看點三:長三角城市童玩邀請賽、看點四:泥陶坊里捏泥人、看點五:少兒雜技團童玩表演專場、看點六:「快樂童玩節」攝影比賽。
4 、「園林古鎮木瀆旅遊節」每年九月至十一月份,看點一:九九重陽木瀆登高節、看點二:採摘美食游木瀆、看點三:賞天平紅楓,游木瀆古鎮、看點四:我陪父母游木瀆孝心之旅、看點五:乾隆系列表演。

㈡ 2013年春節適合母子二人旅遊的地方大家建議下(海南除外)

可以報台灣環島游,體驗中華原味的春節文化,也可以給孩子以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

㈢ 有誰去過木瀆古鎮啊給俄說說…

我去過我去過,先給你一些資料再說感受啊。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岩、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 之稱。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 木瀆古鎮一瞥(20張) 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便由此而來。 三國時,木瀆已是三吳重鎮。東晉時司空陸玩為陸遜後裔,曾建宅於靈岩山館娃宮舊址,後舍宅為寺,木瀆成為佛教勝地。宋代,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北宋設木瀆鎮,屬吳縣,鎮以瀆名。」,當時木瀆已是蘇州城西諸鄉鎮的中心。至明代,木瀆為吳縣六鎮之一。清朝中葉,木瀆已是吳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揚繪有一幅乾隆年間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圖卷《盛世滋生圖》,其中木瀆部分竟佔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瀆,為這里的山水風光而傾倒。民國時為木瀆區公所駐地。 如今,木瀆交通便利,城鎮發展迅猛,為江南首屈一指的旅遊重鎮,被譽為上海的後花園。木瀆還是江南教育重鎮,木瀆高級中學為全國示範高中,而木瀆中心小學更是已有百年歷史。 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木瀆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木瀆人文薈萃,人才輩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進士25人,舉人30餘人,其中狀元2名,榜眼1名。 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詩人、詩選家沈德潛,清末啟蒙思想家、政論家馮桂芬,以及近現代的刺綉皇後沈壽、台灣政要嚴家淦等等。 作為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 乾隆的宮廷畫師徐揚繪有一幅反映當時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長卷《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全長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畫了木瀆,木瀆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 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駐蹕木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如今200多年過去了,木瀆古鎮的格局和風貌未變,依然是吳西最大的商埠、姑蘇第一水鎮,鎮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橋流水悠悠,其中胥江為伍子胥所建,乃我國第一條人工運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妝滿河生香而名,木瀆的每一條河,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古老美麗的傳說,具有極高的觀賞和休憩價值。 木瀆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鄰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橋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園林、名人故居等眾多的人文古跡,因而,木瀆景區名列太湖風景區十三個景區之首。 作為中國唯一的園林古鎮,木瀆在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多處,迄今仍保留了10餘處。其中,嚴家花園乃乾隆的老師、中國最長壽的詩人沈德潛故居,後歸木瀆首富嚴國馨,園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 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現代建築學家劉敦楨、梁思成、童俊等人數次考察此園,倍加推崇,稱其為蘇州當地園林之「翹楚」。 虹飲山房是木瀆文人徐士元故宅,佔地廣袤,建築大氣,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每到木瀆必游此園。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園中雕花樓精雕細琢,與洞庭東山雕花大樓為同一大師作品,堪稱南北姐妹雕花樓。 榜眼府第是洋務運動先導、著名政論家馮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鎮園之寶。靈岩山館是清代木瀆狀元畢沅的私家別業,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吳中著名山水園林。木瀆私家園林既秉承了蘇州園林的精緻幽深,又有其空曠高遠、山林野趣的個性,充滿了一種大氣和皇氣。 在28屆世界遺產大會期間,我國著名文物、古建專家羅哲文、鄭孝燮等人參觀了木瀆古鎮私家園林之後,激動不已地說:「這才是真正的文化遺產」。 走進木瀆,你便走進了唐詩宋詞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鎮,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歷史風雲。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木瀆鎮,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東與蘇州市西南郊相鄰,南與橫涇、越溪兩鎮交界,西與胥口、藏書兩鎮相接,北與楓橋鎮和蘇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相連。東距蘇州市12公里,距蘇州新區10.8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80公里,西距光福機場8公里,西北距無錫市50公里, 北至張家港碼頭70公里。緊靠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和京杭大運河, 為蘇州市西南部各鄉鎮和風景區之交通樞紐。地處長江三角洲,蘇、錫、常經濟開發區和上海經濟區大都市圈內。全鎮東西最大距離7.35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9公里,面積34.50平方公 里。木瀆古鎮依山而築,傍水而居,其獨特格局為江南諸多古鎮少有。木瀆更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明清時有私家園林30餘處,現已修復嚴家花園、虹飲山房、靈岩山館、古松園、榜眼府第等,其深厚的文化蘊積,幽雅的園林環境、膾炙人口的歷史傳說,為現代都市人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陶冶情操的旅遊休閑好去處。 編輯本段悠久歷史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相傳春秋末年, 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以吳國故都設立吳縣,木瀆隸吳縣。三國時,木瀆已是三吳重鎮。東晉時司空陸玩為陸遜後裔,曾建宅於靈岩山館娃宮舊址,後舍宅為寺,木瀆成為佛教勝地。宋代,據《元豐九域志》記載:「北宋設木瀆鎮,屬吳縣,鎮以瀆名。」,當時木瀆已是蘇州城西諸鄉鎮的中心。至明代,木瀆為吳縣六鎮之一。清朝中葉,木瀆已是吳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揚繪有一幅乾隆年間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圖卷《盛世滋生圖》,其中木瀆部分竟佔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瀆,為這里的山水風光而傾倒。民國時為木瀆區公所駐地。 1949年4月解放後,為木瀆區政府駐地。1952 年升為縣直屬鎮。1954年9月劃歸蘇州市郊區。1958年8月,復劃歸吳縣。1985年金山鄉與木瀆鎮合並,遂成為鎮管村的建制鎮。 編輯本段品味木瀆 讓我們走進木瀆,走進數百年前的私家庭園,品味那份失落的古典和悠閑 用文學大師沈從文的一句話來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世界上最詩意的地方——江南。而在江南,在姑蘇城外有一處「秀絕冠江南」的地方,那便是有著「江南第一園林古鎮」之稱的木瀆。 有幽深的小巷,有古樸的石橋,有精巧的亭榭,也有那份令人神往的寧靜和慰藉,這就是木瀆。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岩、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稱。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作為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乾隆的宮廷畫師徐揚繪有一幅反映當時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長卷《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全長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畫了木瀆,木瀆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來到木瀆,其中有乾隆親題的御碼頭,乾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編輯本段園林古鎮 木瀆作為一個著名的園林古鎮,也同樣有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名勝。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嚴家花園:嚴家花園為台灣嚴家淦先生之故宅,佔地十六畝。一株古廣玉蘭冠 幅寬廣,濃蔭蔽日,相傳為乾隆下江南夜宿沈宅所栽;楠木大廳尚賢堂為明代建築,體量寬敞,氣宇軒昂,江南罕見。更有特色的是四季小園布局疏密曲析,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被現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稱為「江南園林經典之作」。 歷史上乾隆曾六下江南,六次來到木瀆,而虹飲山房是他每次必去的地方:虹飲山房是清乾隆年間江南著名私家園林,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林。乾隆六次下江南必到木瀆虹飲山房,在此棄舟登岸,游園看戲;劉墉等隨臣二度下榻於此,留下了一個個傳奇而動人的故事。虹飲山房由秀野園和小隱園二處明代園林聯袂而成,清末,小隱園為一代「刺綉皇後」沈壽故居,秀野園現為木瀆聖旨珍藏館。 編輯本段古松園和榜眼府第 山塘街是木瀆的經濟中心,在那兒也有一處名園,那就是古松園:古松園在山塘街,因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松園乃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磚雕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隻琵琶,以喻「八音聯歡」,如此造型在江南園林建築中絕無二例;鳳凰樓為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築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後園小巧雅緻,旖旎多姿。駐足 雙層長廊,可近攬古松翠色,遠矚靈岩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後園西側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壽傳人----姚建萍刺綉藝術館。 林則徐弟子馮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馮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為前宅後園結構,佔地近十畝,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築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花園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 編輯本段木瀆導游語錄 讓我們走進木瀆,走進數百年前的私家庭園,品味那份失落的古典和悠閑 海德格爾曾說過:人,詩意的棲息。但是哪裡最是詩意地呢?是的,是江南,這 木瀆風景是誰都無法反駁的一個名詞。用文學大師沈從文的一句話來說: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 木瀆圖片 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世界上最詩意的地方——江南。而在江南,在姑蘇城外有一處「秀絕冠江南」的地方,那便是有著「江南第一園林古鎮」之稱的木瀆。 有幽深的小巷,有古樸的石橋,有精巧的亭榭,也有那份令人神往的寧靜和慰藉,這就是木瀆。 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是江南著名古鎮。境內風光秀麗,物產豐饒,又恰在天平、靈岩、獅山、七子等吳中名山環抱之中,故有「聚寶盆」之稱。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作為溝通蘇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樞紐,木瀆是名副其實的太湖門戶,因而在明清時期,木瀆即是蘇州城西最繁華的商埠。乾隆的宮廷畫師徐揚繪有一幅反映當時姑蘇繁華風貌的寫實性長卷《盛世滋生圖》,又名《姑蘇繁華圖》,全長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畫了木瀆,木瀆當年之繁華可見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來到木瀆,與他的老師沈德潛吟詩唱和,與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娛,留下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傳說。 木瀆作為一個著名的園林古鎮,也同樣有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名勝。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嚴家花園:嚴家花園為台灣嚴家淦先生之故宅,佔地十六畝。一株古廣玉蘭冠幅寬廣,濃蔭蔽日,相傳為乾隆下江南夜宿沈宅所栽;楠木大廳尚賢堂為明代建築,體量寬敞,氣宇軒昂,江南罕見。更有特色的是四季小園布局疏密曲析,高下得宜,局部處理精巧雅緻,幽深婉約,顯示了營造者獨具匠心的造園藝術,被現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教授稱為「江南園林經典之作」。 歷史上乾隆曾六下江南,六次來到木瀆,而虹飲山房是他每次必去的地方: 木瀆風景虹飲山房是清乾隆年間江南著名私家園林,其「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遠勝過其它園 木瀆圖片 林。乾隆六次下江南必到木瀆虹飲山房,在此棄舟登岸,游園看戲;劉墉等隨臣二度下榻於此,留下了一個個傳奇而動人的故事。虹飲山房由秀野園和小隱園二處明代園林聯袂而成,清末,小隱園為一代「刺綉皇後」沈壽故居,秀野園現為木瀆聖旨珍藏館。 山塘街是木瀆的經濟中心,在那兒也有一處名園,那就是古松園:古松園在山塘街,因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松園乃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磚雕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隻琵琶,以喻「八音聯歡」,如此造型在江南園林建築中絕無二例;鳳凰樓為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築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後園小巧雅緻,旖旎多姿。駐足雙層長廊,可近攬古松翠色,遠矚靈岩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後園西側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壽傳人----姚建萍刺綉藝術館。 林則徐弟子馮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馮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為前宅後園結構,佔地近十畝,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築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花園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 木瀆還有一處勝景,那就是靈岩山:靈岩山風景區位於「秀絕冠江南」的靈岩山麓。 木瀆風光景區內有吳王姑蘇台、清代狀元畢沅的靈岩山館、清代大詩人張永夫紀念館等名勝,樓台亭榭依山勢而建,九曲長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吳中著名的旅遊勝地。順山而上,可尋訪館娃宮、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遺跡,朝拜東南第一佛教名剎靈岩山寺。 另外在木瀆古鎮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楓「三絕」馳譽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錯的去處。 要真正了解木瀆,她的悠久歷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與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管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木瀆歷史悠長,人才輩出,因此對於木瀆的人文也是不得不提的:木瀆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至清末,共出進士20餘人,舉人27人,著名人物有范仲淹、朱碧山、陸子岡、楊基、吳寬、徐枋、汪琬、沈德潛、馮桂芬,以及現代的沈壽、嚴家淦、王為一等,他們或土生土長,或長期寓居,給古老的木瀆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我想眾多的名人之中,對於范仲淹大家一定是最熟悉的了,那麼哪位同學願意為大家介紹一下呢? 記得在剛才對古鎮名勝的介紹中,我給的大家介紹過一處叫榜眼府第的地方,那麼請問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兒的主人——馮桂芬呢?馮桂芬(1809-1874) 字林一、號景亭。近代政論家、散文家。道光二十年(1840)得中一四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馮桂芬學識淵博、是林則徐的得意門生。 在我國歷史上,長壽詩人十分少見,現在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沈德潛——一 魯迅故居位長壽的詩人:沈德潛(1673-1769) 字確士、號歸愚,是我國歷史上少見 的長壽詩人,著名的詩選家。原居蘇州葑門,57歲遷居木瀆山塘街鷺飛橋西。 蘇綉是蘇州最負盛名的紀念品之一,下面就讓我們請一位同學來向我們介紹一下蘇州的綉聖——沈壽。 在木瀆眾多的名人之中,大多都是後來遷居木瀆的,而接下來我要給大家介紹的嚴家淦可是一個土生土長的木瀆人:嚴家淦(1905-1993) 乳名雨蓀,初名靜波,號蘭芬。生於木瀆。家淦自幼聰慧,生性謙和,少時曾就讀於木瀆小學。 編輯本段靈岩山 木瀆還有一處勝景,那就是靈岩山:靈岩山風景區位於「秀絕冠江南」的靈岩山麓。景區內有吳王姑蘇台、清代狀元畢沅的靈岩山館、清代大詩人張永夫紀念館等名勝,樓台亭榭依山勢而建,九曲長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吳中著名的旅遊勝地。順山而上,可尋訪館娃宮、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遺跡,朝拜東南第一佛教名剎靈岩山寺。 另外在木瀆古鎮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楓「三絕」馳譽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錯的去處。 要真正了解木瀆,她的悠久歷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與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悅西施,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管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 編輯本段天平山簡介 天平山位於蘇州市城西15公里處,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東麓,又名范墳山。北宋皇朝曾將天平山賜給范仲淹,也稱"賜山"。以楓、泉、石為著,並稱「三絕」。這里也是觀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楓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經霜,層林盡染,稱「萬丈紅區」。半山有白雲泉,譽為「吳中第一水」。其西有兩崖,對立如門,俗稱龍門,又稱一線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筆架峰後,岩石環回,挺秀奇偉,人稱「萬勿朝天」。東塢有范仲淹祖墳,俗稱「范墳」。 怪石、清泉、紅楓為天平三絕。山上奇石縱橫錯落,皆危聳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見皇上時手捧的朝笏,故稱此景觀為"萬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雲泉",泉水由竹筒引入雲泉精舍石壁下的缽中,又名缽盂泉,味極甘例,唐代茶聖陸羽品評為"吳中第一水"。紅楓為范仲淹17世孫范允臨從福建移來,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深秋時節,碧雲紅葉,燦爛如霞,瑰麗奪目。 歷史悠長人才輩出 木瀆歷史悠長,人才輩出,因此對於木瀆的人文也是不得不提的:木瀆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至清末,共出進士20餘人,舉人27人,著名人物有范仲淹、朱碧山、陸子岡、楊基、吳寬、徐枋、汪琬、沈德潛、馮桂芬,以及現代的沈壽、嚴家淦、王為一等,他們或土生土長,或長期寓居,給古老的木瀆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天平山門票價格 蘇州天平山門票價格:天平山門票18元 備註: 1、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兒童1.2-1.5米以上半票;老人70歲以上、軍人憑相關證件免票; 2、天平山附近景觀:西山縹緲峰、羅漢寺、明月灣村、古樟植物園、林屋梅海、雕花樓、同里古鎮、木瀆古鎮、木瀆靈岩山、天池山景區; 3、天平山開放時間:7:30-17:00; 4、2009年天平山紅楓節時間10月24日~12月6日。2009年第十六屆天平山紅楓節老年人優惠政策 2009年第十六屆天平山紅楓節大型活動期間(2009年10月24日至12月6日),江蘇省內60至69周歲的老年人,憑本人老年卡或身份證購買半票。 編輯本段木瀆古鎮交通 公共交通信息: 上海出發:乘坐豪華巴士直達木瀆,行程約90分鍾。上車地點:上海虹口足球場2號門、上海八萬人體育場5號門 也可乘火車或高速大巴至蘇州火車站,轉乘公交遊4、502路、38路、63路、64路、69路均可直達木瀆。公交車最晚返程時間22:00。 南京出發:長途客運中心(建寧路5號)乘坐豪華巴士至蘇州北站,或乘坐火車至蘇州火車站,轉乘公交遊4、502路、38路、63路、64路、69路等均可直達木瀆。公交車最晚返程時間22:00。 杭州出發:在杭州集散中心(黃龍體育中心)或汽車東站乘坐豪華巴士至蘇州南站,轉乘公交43路、63路車可直達木瀆。公交車最晚返程時間22:00。 蘇州本地:蘇州市內乘坐公交遊4、502路、38路、63路、64路、65路、69路、58路、312路、511路、505路、506路、2路、326路、512路等均可直達木瀆。 市中心至木瀆行程約20分鍾公交車最晚返程時間為晚上10點。 駕車交通信息: 上海出發:滬寧高速「蘇州新區」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環路高架至勞動路出口下—走索山橋沿竹園路—直達木瀆。 杭州出發:蘇嘉杭高速轉蘇州繞城(東、西山方向)至「西山」出口下—十幾分鍾即達木瀆。 南京出發:寧滬高速「蘇州新區」出口下—上高架走西環路高架至勞動路出口下—走索山橋沿竹園路—直達木瀆。 編輯本段木瀆美食 木瀆所處的太湖流域土地肥沃,物產豐盛,具有濃郁鄉土風味的果蔬湖鮮飲譽四方。木瀆又是手工藝品之鄉,歷史上有塑繪袁遇昌、銀器朱碧山、琢玉陸子岡、刺綉沈壽等名家高手,其作品均為國家級藏品。如今,木瀆地區的手工藝品後勁不衰,盛產絲綢、刺綉、紅木雕件、澄泥硯、書畫、石雕等,馳譽天下,深受中外遊人青昧。 位於中市街18號,創業於乾隆55年(1790年)。經百年苦心經營,逐漸形成以十大名菜為主的獨特菜餚體系,世有石菜之譽,為蘇幫菜系的代表之一。其中,䰾肺湯更是名滿江南。李根源、於右任、李宗仁、張大千、費孝通、蓋叫天、金聲伯等名人都曾慕名來此品嘗。 可去百年老店石家飯店品嘗䰾肺湯、太湖河蝦。另外,木瀆鎮乾生元產的松子棗泥麻餅非常有名。 編輯本段木瀆古鎮娛樂 玩法: 體驗古色古香,風俗民情,購物。 節慶活動: A、木瀆節慶活動板塊,木瀆每年都會推出四大節慶活動 1 、「木瀆歡樂木瀆年」每年的一月分至二月份,看點一:乾隆行宮鑒聖旨、看點二:自己動手做年糕、看點三:民俗婚禮送喜慶、看點四:虹飲格格拋綉球、看點五:有福有運賞牡丹、看點六:御戲台上看大戲、看點七:新春對聯大派送、看點八:系紅「梅」梢祈福運。 2 、「木瀆踏青文化節」每年的三月份至五月份,看點一:「姑蘇十二娘伴你游木瀆」幸運大抽獎、看點二:「我到木瀆考狀元」學生現場作文PK賽、看點三:第二屆靈岩「牡丹花會」、 看點四:「清明游木瀆」民俗大聯歡。 3 、「木瀆親子童玩節」每年六月份至八月份,看點一:2008木瀆親子童玩節啟動儀式暨「小小粽子王」 PK賽、看點二:端午民俗文化游、看點三:長三角城市童玩邀請賽、看點四:泥陶坊里捏泥人、看點五:少兒雜技團童玩表演專場、看點六:「快樂童玩節」攝影比賽。 4 、「園林古鎮木瀆旅遊節」每年九月至十一月份,看點一:九九重陽木瀆登高節、看點二:採摘美食游木瀆、看點三:賞天平紅楓,游木瀆古鎮、看點四:我陪父母游木瀆孝心之旅、看點五:乾隆系列表演.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古色古香的小鎮,很有南方一帶的建築韻味,亭台軒榭都很漂亮,高低錯落有致的園林也不錯,值得一看啊,想當年乾隆都去過幾次了呢。

㈣ 開漁節的歷屆精彩回顧

時間:2005年12月24日
地點:縣城五岔路口主會場隆重開幕
由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范汝坤致開幕辭,副市長李洪雲致辭 ,省政協副主席、工商聯會長蘇正國宣布開幕。
12月20日至23日,首屆中國雲南高原湖泊淡水魚烹飪邀請賽在江川隆重舉行。此次比賽有來自昆明、玉溪、曲靖、楚雄、文山、紅河、大理、麗江及縣內等二十二家餐飲服務單位參加,並特邀五位國家高級烹飪技師、雲南烹飪大師擔任評委。經過品鑒、點評,與會專家一致認定銅鍋蘸水魚、鹽水魚、瀆魚(紅燒魚)、干焙小干魚等四個傳統魚餚菜品為江川特色魚,認定三道菜飯店的豆腐魚、大頭魚酒店的荔枝魚丸、家鄉園酒店的魚躍歡歌、花苑酒樓的鴻運當頭、名師飯店的地方味魚、江川賓館的清蒸魚等二十二道菜為金牌菜並頒發證書。同時,明星魚洞、家鄉園飯店獲得此次比賽的最佳組織獎。頒獎儀式後,各參賽單位還向安化彝族中學的貧困學生踴躍捐贈了二萬元獎學金。
江川縣成功舉辦了首屆開漁節,40多萬外地客商紛至沓來,接待遊客30.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509萬元;全年魚交易量達1萬余噸,開漁節頭三天就實現交易2450噸,佔全年交易量的33%。名貴魚競賣活動中,價格最高的一條魚賣到了8000元,推動了江川漁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打響了雲南江川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中心的品牌。今年,江川縣第二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由江川縣委、縣政府主辦,雲南玉泉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承辦,採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群眾參與」的方式,旨在挖掘漁文化內涵,不斷繁榮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推動江川水產品加工、營銷及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 2006年25日清早,江川星雲湖上千舟競發,萬人捕魚,拉開了中國雲南江川第二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的序幕。市委書記孔祥庚、縣委書記李宏、縣長張延明等領導親臨現場,觀看了入湖捕魚儀式的壯觀場面。
12月25日晚,中國雲南江川第二屆開漁節開幕式暨大型文藝晚會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中心徐徐拉開帷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田欣代表省委宣傳部並以個人名義發來賀信。省政協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孟繼堯宣布開幕。縣委書記李宏在開幕式上致歡迎辭,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延明主持開幕。晚會邀請了眾多當紅明星參與演出,如祖海等,氣氛極其活躍,並有極富古滇國色彩的文藝表演節目,由市委書記孔祥庚作詞的《撫仙湖戀歌》在晚會上首次演唱,動人的歌聲傳遍了江川縣城,全縣人民沉浸在載歌載舞的歡樂中。新華社、中央電視台一頻道和七頻道、《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新浪網、《玉溪日報》等44家媒體集中對江川第二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進行了報道。 2007年12月25日凌晨,全縣1295艘漁船紛紛起航駛往星雲湖中實施捕魚作業,形成了千舟競發的壯觀畫面,標志著江川縣第三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正式拉開帷幕。
12月25日下午,江川縣第三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開幕式在怡心園文化廣場隆重舉行。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李東林在開幕式講話中指出,舉辦開漁節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發揮江川文化資源優勢,實施旅遊活縣、文化興縣戰略的具體體現;是推進江川生態縣建設,塑造江川新形象的具體行動。李東林希望「開漁節」的舉辦讓更多人走進江川、了解江川、熱愛江川、投資江川,讓更多的信息、文化在活動中得以傳播、交流,真正把「開漁節」辦成展示江川風貌的窗口,對外交流的平台,為全縣文化旅遊產業的興起壯大注入生機和活力,帶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8年12月25日,中國.雲南.江川第四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隆重舉行。敬邀四海賓朋,觀千舟競發、萬人捕魚之壯景,賞滇國故里、高原水鄉之漁文化;看民間文藝表演,品星雲湖鮮香美味,謀高原湖泊淡水魚保護與開發之大計。
12月24日下午,中國雲南江川第四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開幕式和江川縣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第四屆「開漁節」文藝演出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中心隆重舉行。
某集團軍副軍長張兆垠,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興榮,市委常委夏立洪,市人大副主任孔繁喜,市政協副主席錢開楨,省農業廳、省計生委、市文化局、市計生委等部門領導以及江川縣縣級領導出席了開幕式並觀看了演出。
開幕式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興榮宣布中國雲南江川第四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開幕。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延明致開幕詞,並代表江川縣委、縣政府和全縣27萬人民,向出席開幕式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江川改革開放事業的各級領導、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張縣長指出,江川歷史源遠流長,文化璀璨,是青銅文化源頭、古滇王國中心,是鑲嵌在彩雲之南的一顆高原明珠,是一塊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投資潛力巨大的熱土。江川自古以來因湖而聞名,美麗的星雲湖和神秘的撫仙湖養育了世代江川人民,也孕育出古樸、深厚的漁文化,「開漁節」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重要節慶活動。舉辦開漁節,是江川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響應市委、市政府建設生態市的號召,發揮江川漁文化優勢,推進旅遊活縣、文化興縣戰略的重大舉措,是藉助江川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推進生態縣建設,塑造江川新形象的具體行動。通過舉辦開漁節,讓更多人認識江川、走進江川、熱愛江川、宣傳江川、建設江川,讓更多的信息在節日中得以傳播和交流。今後,江川縣將不斷提高「開漁節」的水平,豐富文化內涵,把「開漁節」辦成展示江川風貌的窗口,對外交流的平台,經濟文化的載體,生態建設的品牌,提升江川文化旅遊業,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真正把江川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特色突出、社會和諧、適宜人居住的高原湖泊生態縣。
江川縣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暨第四屆「開漁節」文藝演出在優美的《水鄉歡歌》歌聲中拉開序幕,整場演出內容豐富,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漁文化特點突出,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30年以來江川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示了生態江川、和諧江川的新風貌,鼓舞全縣人民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全面開創江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
駐江某部隊部分官兵以及部分學生、群眾等參加了開幕式並觀看了演出。 第五屆中國雲南江川開漁節於2009年12月25日正式拉開了帷幕。與以往開漁節不同的是,今年的江川被21國的駐華外交官們授予了「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高原水產第一縣」牌匾,更讓熱鬧的開漁節增添了喜慶色彩。
12月25日是江川漁民歡慶的日子,一年一度的開湖已經形成了地方特色較為濃厚的地方性傳統節日,自2005年舉辦首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以來,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年平均交易量達1萬余噸,交易額上億元。去年開漁節期間,鮮魚交易量達6000多噸,遊客50多萬,帶動收入2億元。江川開漁節被評為「全國十佳縣域節慶」活動,成了江川對外開放的平台。
未來幾天將有大型焰火晚會、鮮魚展銷、商品展銷及民間文藝演出等活動,各國外交官在開漁節期間拍攝的影視圖片將被製作成《駐華使節眼中的「中國高原湖泊生態縣」—江川》「國際攝影集」,面向世界宣傳,推薦江川的生態、文化和旅遊資源。 中國·雲南·江川第六屆「開漁節」於2010年12月24日開幕,包涵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和隆重的焰火晚會。
12月24日晚上7點整,開幕式暨《古滇夢·星撫情》大型文藝演出在漁文化廣場舉行,文藝演出內容包括古滇青銅文化,民間、民俗、民族文化,高原水鄉漁文化,同時兼備生態建設元素、流行元素、江川人文元素等,韓磊、何紓、王紅星、土土等將登台獻藝。文藝演出後舉行了熱鬧非凡的焰火晚會,飛珠濺玉、瑞氣萬千,空中禮花將在這里爭奇斗艷。12月25日早上8點30分在前衛鎮三家村龔河頭舉行開漁儀式,遊人觀看「千舟競發、萬人捕魚」壯觀場面;從12月25日開始在仁和街舉辦鮮魚展銷活動。
江川素有「滇國故里」、「高原水鄉」、「魚米之鄉」的美譽,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麗,薈萃了豐富奇特的漁文化和青銅文化。江川開漁節是一個建立在漁民、漁村、魚米之鄉豐收喜悅之上的盛大節日,從25日起,無數觀漁、買魚、品魚的食客遊人雲集古滇國故里,歡度這個以「魚」為主題的傳統節日。
中國·雲南·江川第六屆「開漁節」由江川縣委、江川縣人民政府主辦,旨在依託江川縣特有的水資源、自然風光和高原水鄉文化、古滇青銅文化、漁文化,突出民間性、民族性、民俗性和特色性,加快推進高原湖泊生態縣、現代宜居高原湖泊生態城、國際高原湖泊生態休閑旅遊度假目的地和中國生態美食名縣建設,提升江川旅遊特色產業影響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高原水鄉,人歡魚躍;星雲湖畔,賓朋滿座。2011年12月24日,「中國雲南江川第七屆開漁節」大型文藝演出在江川縣漁文化廣場開幕。
本屆「開漁節」暨高原湖泊水產品交易會,從12月24日至27日,其間將有傳統的千舟競發萬人捕魚儀式、開漁節大型文藝演出、大型焰火晚會、鮮魚展銷和民間文藝演出等活動,以展現江川高原水鄉文化、古滇青銅文化和具有特色性、民俗性的漁文化。 2012年12月24日下午,中國雲南江川第八屆開漁節大型文藝演出《漁村歡歌》在漁文化廣場上演。
為突出生態美麗江川特色,本屆開漁節文藝演出主要由縣內文藝團體、協會和江川籍在外藝人參演,演出節目具有鮮明的江川地方特色,得到了江川群眾的好評。
演出在《魚躍中天》歡快歌舞聲中正式拉開帷幕,文藝演出分為魚歡躍、浪廣風、水鄉情、好風光四個篇章。舞蹈《魚趣》、花燈《漁家的日子唱著過》、滇劇《浪廣謠》、獨唱《大頭魚》、非物節目《賽撒弦》等節目,生動表現了江川縣高原水鄉特色,展現了江川群眾勤勞善良、熱情大氣的精神風貌。據悉,25日中午,江川縣還組織各鄉鎮(街道)、村組文藝團體開展自娛自樂的文藝匯演。
江川「開漁節」是江川人民生產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江川對外宣傳、樹立形象、打造品牌的重要窗口,是江川綜合展示經濟社會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載體。自2005年舉辦第一屆「開漁節」以來,江川連續舉辦了七屆,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江川的古滇青銅文化、高原水鄉文化、漁文化和飲食文化,大大提升了江川形象。2009年10月,「江川開漁節」還被評為了「全國十佳縣域節慶活動」,為江川「高原湖泊生態縣」建設營造了氛圍,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即將舉辦

㈤ 范蠡築城與秦淮河建設是在什麼時期

公元前473年,那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命手下謀臣范蠡去古金陵江上鎮建築新城。

范蠡千里迢迢來到江上鎮,此時的江上鎮地處淮水的東面。范蠡經過實際勘探,他最終確定在古長干里之南約800米處築城。這里地勢較高,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公元前472年,一座壯觀的新城就在這里矗立起來了。新城周長1000多米,佔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城的東南側有一扇大門,名叫「望國門」。城內建有范蠡府第。因新城是范蠡所建,故稱「越城」,又稱「范蠡城」。

越城是後來南京地區有確切可考年代的最早古城,是後來南京城建設的開端。

至公元前333年,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威王又在清涼山開始築城,稱為「金陵邑」或「石頭城」,自此這里稱為「金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統一的秦帝國,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改金陵邑為「秣陵縣」。

金陵是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時期都建都於此,先後經歷了39帝,共332年,史稱「六朝」。其後,南唐、明代朝廷也曾建都於此,歷史文化十分深厚。

淮水又稱「小江」,本名「龍藏浦」,有兩個源頭:一個源頭是東源,源頭在句容城北的寶華山;南源在溧水東南10千米處的東廬山。東南兩個源頭在方山附近匯合,全長約110千米,流域面積達2600多平方千米。

傳說秦始皇東巡到會稽,當他巡行至天印山時,陪同的幾個望氣術士,見四周山勢險峻,地形險要,就對秦始皇說:「金陵有天子氣」。

為了破壞金陵的「王氣」,秦始皇就命令鑿開方山疏淮水,以泄王氣。

古代地理學文集《輿地誌》這樣記載:

秦始皇時,望氣者雲「江東有天子氣」,乃東游以厭之,又鑿金陵以斷其氣。

從此以後,淮水被稱為「秦淮」。

據史料記載,在東吳時期,對秦淮河進行了大量開挖整治。

245年,東吳國君孫權派校尉孫勛率30000屯田兵開鑿崗瀆,與原有的江南內河相連接,溝通了秦淮與太湖流域之間的交通航道,使三吳地區的物質不需逆江而上便能運來都城建康,建康就是金陵。

秦淮河是六朝宮城南面的天然屏障,是軍事防守的要沖。在東吳時期,為了加強防禦,從江口緣開始築堤,稱「橫塘」,並夾淮立柵,稱為「柵塘」。

秦淮河北岸建有大航門,大航門正對吳宮城的南門。南面大航門的淮水上建有大航橋,史稱「吳南津大橋」。在東晉時期,又在秦淮河南北兩岸設有籬門56所,稱「效門」,又稱「籬門」。

從東晉時期至陳時期的兩三百年間,秦淮河上曾先後建有24座浮航,稱為「二十四航」。浮航中最有名的是朱雀航、驃騎航、丹陽後航、竹格渚航等,均在秦淮河上。

378年,在晉孝武帝時期,尚書僕射謝安為皇帝建設新宮時,在朱雀門重樓上修建了高大城樓。

新城樓最上層叫「朱雀觀」,兩只銅孔雀懸掛門頭上,木雕的龍虎置於門楣左右,樓內彩繪藻井。整個建築秀麗精美,蔚為壯觀。

480年,設置了六門都牆,仍稱「籬門」,其中南籬門、三橋籬門均在秦淮河南岸。

秦淮河既是六朝都城南面的門戶和軍事要沖,也是重要的交通運輸線。秦淮河東通吳會,西達長江,都城范圍內匯入秦淮河的水系有落馬澗、青溪、運瀆。

據史籍記載:「金陵之水以淮為經。」秦淮河與青溪、運瀆互相溝通,形成了六朝時期都城的水道網系。

六朝時期的秦淮河,流量很大,河面很寬,朱雀航處的河面就有130多米寬,四方的貨物都可以經秦淮河運至建康。皇宮所需的糧食、物資,從秦淮河經運瀆,可以用船直接運抵宮城。

秦淮河經青溪與珍珠河、進香河諸水系相連。水路運輸的暢通便利,既適應了六朝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又促進了京都的工商業繁盛。秦淮河沿岸有大市小市100多個,交易十分興旺。

西晉著名文學家左思在《三都賦》中的《吳都賦》對此做了生動描述:

水浮陸利,方舟結駟,唱棹轉谷,昧旦永日……樓船舉帆而過肆,果布輻輳而常然……貨殖之選,乘時射利,財豐巨萬。

937年,南唐建都金陵後,把城牆跨修在秦淮河兩岸,秦淮河及其兩岸經濟繁盛地區都圈入了城內。從此金陵城中心南移,其范圍為:南至聚寶門,北至北門橋,東至大中橋,西邊至水西門。

南唐時期又在後來的東水關處,建了上水橋。又在後來的西水關處,建了下水橋,引秦淮河水自上水橋入城,經鎮淮橋、新橋至下水橋出城。這段河道長約10千米,因此稱之為「十里秦淮」。

秦淮河被圈入城內,成為金陵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十里秦淮及其兩岸與南唐都城中軸線相交叉,構成了金陵水陸繁華之區。

至1034年的北宋時期,在秦淮河畔,建設了祭祀孔子的文宣廟,後來改稱為「夫子廟」,還建了彝倫堂,就是後來的明德堂。

南宋期間,很多建築在秦淮河沿岸修築起來,很多名士慕名來此,並寫下了許多歌頌秦淮的詩詞名篇。

明代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建都於金陵,並取名叫「南京」。

明王朝用了21年時間建設都城,城牆用巨磚砌成,城周30多千米。通濟門、聚寶門、三山門在原來城牆的原基上重建,城門都是四道門券,為秦淮河增添了宏偉壯麗的景色。

明成祖朱棣在聚寶門外修建大報恩寺,用了16年時間建成,周圍達4000多米。同時,在大報恩寺內費時19年建成了九層琉璃寶塔。此外,明王朝在南京還新建了不少建築。

清朝時期,秦淮河兩岸也陸續建設了很多建築,秦淮河及其兩岸達到了鼎盛時期。

㈥ 南京 常州 揚州那個城市好玩呀

當然是南京了啊!南京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古都及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長江不僅孕育了長江文明,也催生了南京這座江南城市。南京襟江帶河,依山傍水,鍾山龍蟠,石頭虎踞,山川秀美,古跡眾多。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著名文學家朱自清先生游歷南京後,寫下的《南京》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評價:「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你可以憑吊,可以悠然遐想……」 一、基本概況南京市。簡稱寧。轄區
13個。南京共轄11個市轄區、2個縣。
街道
全市共有74個街道辦事處。地位
南京是副省級城市,江蘇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國家重要創新基地,區域現代服務中心,長三角先進製造業基地,濱江生態宜居城市,長江三角洲承東啟西的國家重要中心城市。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生產基地。南京的電子、化工生產能力在國內城市中居第二位,車輛製造規模居第三位,機械製造業的技術、規模居國內領先地位,家用電器業、建材工業也都具有較大規模。南京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大運量的交通運輸網路,鐵路、公路、水運、空運、管道五種運輸方式齊全,擁有現代化的通訊體系。南京是全國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擁有一批國內一流的高校和科研機構。被國家9個部委列為中國投資硬環境 「四十優」城市之一。先後被評為中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第五名、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興市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十佳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環境保護和國家衛生城市等稱號。南京地處遼闊的長江下游平原,瀕江近海,「黃金水道」穿城而過,南京港作為天然良港已成為遠東內河第一大港,城市發展也定位於江濱港口城市,目前已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以電子、汽車、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重要的交通樞紐和通訊中心。
南京贏得了聯合國人居獎特別榮譽獎和2008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獎」,前不久成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位居2009年中國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中國最具軟實力城市、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行列。 三、環境資源 ⒈氣候
南京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15.4°C,年極端氣溫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夏熱冬寒」是南京較之其它江南城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顯著氣候特徵,通常12月份下雪機會最多,如果您有緣在南京遇上大雪,那也是令人神往的,江南的雪景更顯嫵媚動人。
⒉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地貌區域為寧、鎮、揚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長度約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為南京市境內兩條主要的長江支流,其河谷平原為重要農業區。水面佔全市總面積11.4%,平原、窪地佔24.08%。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濱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種類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於鼓樓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於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於高淳東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濱湖平原為南部石臼湖與固城湖湖濱地區,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沿江洲地分布在上新河——板橋一帶,浦口沿江,六合瓜埠以南和江寧營防鄉等;江心洲有八卦洲、江心洲、新濟洲、興隆洲等十多個大小江心洲;海拔大部在4~7米。
⒊山脈
在城區外圍,六合區境內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岩為主的方山、靈岩山;浦口境內分布著東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脈;城郊和江寧區是寧鎮山脈西段的分布地,沿江邊第一列(即 鍾山 北支)分布著棲霞山、南象山、 幕府山 ,第二列(即鍾山中支)有靈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鍾山南支)的山最多,有 湯山 、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縣境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有名稱的小山丘外,還有許多無名崗地間雜其中。其實,像紫金山、九華山等山,都是句容茅山的余脈。
南京城區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余脈向西延伸,在太平門旁為富貴山,進城為小九華山、北極閣,繼續向西連接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下蜀黃土崗地,把南京城一分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在城北銹球公園附近還有獅子山(又名盧龍山),城西有馬鞍山,城南有石子崗(又名瑪瑙崗、聚寶山)。四周群山環抱,有紫金山、牛首山、幕府山、棲霞山、湯山、青龍山、黃龍山、方山、祖堂山、雲台山、老山、靈岩山、茅山等,另有富貴山、九華山、北極閣山、清涼山、獅子山、雞籠山等聚散於市內,形成了山多水多丘陵多的地貌特徵。
⒋河流
南京城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從江寧銅井鎮南開始,至江寧營防鄉東為止,境內長約95公里。秦淮河全長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門外分兩股,一股為幹流,稱外秦淮河,繞城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又一股稱內秦淮河,由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為「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幹流匯集,北支即古運瀆、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幹流。
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幹流全長110公里,河道彎曲,集水面積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運河和天生橋河。
⒌湖泊
南京市區主要有玄武湖、琵琶湖、紫霞湖和莫愁湖等,湖泊水面積分別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五、交通運輸 ⒈鐵路
充滿民國風味的時尚1912酒吧一條街火車站:南京有南京站、南京西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4個客運站。
目前,京滬鐵路(北京至上海)、寧蕪鐵路(南京至蕪湖)、寧啟鐵路(寧啟鐵路目前只通到南通)、寧西鐵路(南京至西安)以及合寧鐵路(南京至合肥)交匯於南京,使南京成為連接華北、華東和華中的重要鐵路交通樞紐。建設中的南京南站將成為京滬高速鐵路的重要中轉站。已經開工建設的城際鐵路有寧杭鐵路(南京至杭州)、滬寧城際鐵路(南京至上海)、寧宜鐵路(南京至安慶, 規劃中的鐵路有寧淮鐵路(南京至淮安)。
位於玄武湖北岸的南京火車站始建於1968年,與南京長江大橋同年建成。1999年11月12日凌晨,南京火車站的候車大樓被一場大火全部燒毀。2002年,南京火車站作為十運會重點工程項目在原址重建,到2005年9月1日完工,相比原車站建築,現代化程度已有大幅提升。
另外,南京南站新址(江寧區)正在規劃建設當中。
南京市規劃局江寧分局副局長張超表示,南京南站整體是一個高架站,站台層在12.4米的高度,而候車廳區域在22.4米的上一層。地面則分布了公交、長途客運等公共交通,此外還有軌道交通從地下通過。根據規劃,將來南京南站地區四周將形成一個交通「內環」,包括北側的繞城公路、東側正在進行快速化改造的寧溧路、西側的機場高速,而南面的宏運大道將來也會進行相應改造。最終在四個角形成四處立交橋,而北面的花神廟立交和雙龍街立交也將進行改造。
⒉航空
祿口國際機場距南京市中心直線距離為35.8公里,目前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40萬噸;總體規劃為年飛行3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00萬噸。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06年航班起降6.44萬架次,旅客吞吐量626.9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5.2萬噸, 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15位,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10位。南京機場已開通了42個國內主要城市、19個國際和2個地區城市的近120條航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包括南京至新加坡、韓國首爾、日本大坂、泰國曼谷、香港、澳門、德國法蘭克福等城市的定期直達客運航線,以及經北京中轉至洛杉磯、倫敦、莫斯科、溫哥華的定期虛擬國際航線;同時還包括南京至吉隆坡、普吉、沙巴等地的不定期包機。國際(地區)貨運航線包括南京至洛杉磯、芝加哥、阿姆斯特丹、曼谷、首爾、新加坡、莫斯科、馬爾莫等國際定期貨運航線和南京至香港、南京—澳門—台北等地區航線,同時包括南京至列日、達卡等不定期包機航線。
⒊公路
以南京為中心,有寧滬、寧連、寧通、寧合、寧馬、寧高、寧靖鹽、寧淮、寧蚌、寧常、寧杭等高等級公路呈放射狀通往本省及周邊省市。全市有8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和虹橋旅遊汽車站。
南京長途汽車站、長途汽車北站、長途汽車東站、中華門客運站(其中中央門車站是全省發車規模最大、客流量最大的客運站)。
⒋公交
票價:南京市公交車基本為無人售票,普通車單一票價1元,空調車單一票價2元。
南京市公交車編號規律:
1-174路為市區線路;
301-318路為市區小型巴士;
801-823路為市區的夜宵線;
游1-游5路為市區旅遊線;
601-637路為浦口區、六合區公交線;
區1-區22路為江寧區內公交線;
夜1路為江寧區內公交夜宵線;
以起訖站名首字命名的為連接市區和郊區的郊區線路。
⒌地鐵
南京地鐵一號線於2005年9月3日試運行,一年後轉入正式運營。二號線業已動工。根據最新規劃,到2050年南京市的軌道交通線網將由10條地鐵線、4條輕軌線構成共計655公里的網路。根據規劃,南京未來市內交通主要靠地鐵,以維持2020年將達1060萬的城市人口。
1號線
奧體中心站、元通站、中勝站、小行站、安德門站、中華門站、三山街站、張府園站、新街口站、珠江路站、鼓樓站、玄武門站、新模範馬路站、南京站站、紅山動物園站、邁皋橋站
1號線南延線(在建)
安德門、寧丹路站、共青團路站、花神廟站、南京南站站、岔路口站、河定橋站、勝太路站、百家湖站、小龍灣站、竹山路站、天印大道站、城東路站
2號線(在建)
汪家村、中和村站、元通站、向興路站、所街站、集慶門大街站、茶亭站、莫愁湖站、漢中路站、上海路站、新街口站、大行宮站、逸仙橋站、明故宮站、苜蓿園站、小衛街站、孝陵衛站、鍾靈街站、馬群站
2號線東延線(在建)
馬群站 、紫金山站、仙鶴門站、仙鶴中站、南師大站、仙鶴東站、南京大學站、體育大學
5過江通道
長江南京段現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長江二橋、南京長江三橋三座跨江大橋。1968年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是公路鐵路兩用的雙層鋼木形梁橋,下層鐵路橋將津浦線與滬寧線連接為京滬鐵路,是蕪湖以下長江幹流上唯一的鐵路過江通道,從南通、泰州、揚州發往上海及浙江的列車均須繞道經過該橋。
南京長江四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和南京長江隧道將在2007年開工。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於2007年全面開工,預計將在2010年通車,是建設中的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和南京城市輕軌的共同過江通道。
為更好地推進跨江發展和區域統籌發展,南京市遠景規劃建設13條過江通道,目前有長江大橋(建成)、長江二橋(建成)、長江三橋(建成)、長江四橋(在建)、南京長江隧道(在建)、京滬高鐵大勝關長江大橋(在建)、長江緯三路過江隧道(即將開建)、長江五橋(即將開建)。六、飲食文化 ⒈簡述
南京菜稱為京蘇大菜,廚師則自稱「京蘇幫」。
南京的飲食以京蘇菜(金陵菜)和清真菜著名。金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魚、蛋燒賣、美人肝、鳳尾蝦。製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館有綠柳居菜館、馬祥興菜館等。
由於南京人嗜食鴨、鵝,南京最受歡迎的食物是各種以鴨、鵝製作的食品,包括桂花鹽水鴨、南京板鴨、鴨血粉絲湯、鴨肫干、東山燒鵝等等。南京人飲食的另一特點是各種野菜大受歡迎,包括蘆蒿、菊花腦、馬蘭頭、枸杞頭、薺菜、馬齒莧、鵝兒腸、香椿頭(又稱為旱八鮮)。此外還有所謂水八鮮,是指魚、菱、藕、茭瓜、茨菰、雞頭果、蓮蓬、水芹。南京小吃的品種也比較豐富,包括旺雞蛋、活珠子、鴨血粉絲湯、牛肉粉絲湯、鴨油酥燒餅、開洋干絲、雞汁回鹵干、鹵茶雞蛋、尹氏雞汁湯包、糯米藕、五香鵪鶉蛋、梅花糕、桂花糖芋苗、豆腐腦、桂花赤豆元宵、涼粉、五香豆等等。南京小吃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廟、獅子橋(在湖南路附近)、甘家大院等,其中夫子廟地區的奇芳閣、魁光閣、蔣有記、永和園、六鳳居都是南京小吃的傳統名店,製作的特色小吃稱為「秦淮八絕」。劉長興面館則是南京著名的面館。百年老字型大小韓復興是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板鴨店。
⒉南京鴨餚
南京的制鴨技術久負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時期就有記載。南京的鴨餚是聞名全國的,除金陵烤鴨外,板鴨、鹽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咸鴨肫、金陵片皮鴨等也各具特色。

⒊秦淮八絕
所謂「秦淮八絕」,指南京八家小吃館的十六道名點:
魁光閣的五香茶葉蛋、五香豆;
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開洋干絲;
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麻油干絲;
六鳳居的蔥油餅、豆腐腦兒;
奇芳閣的什錦菜包、雞絲面;
蔣有記的牛肉鍋貼、牛肉湯;
瞻園面館的薄皮包餃、紅湯爆魚面;
蓮湖糕團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夾心小元宵
⒋特色小吃
夫子廟的大石壩街和湖南路的獅子橋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鴨血粉絲、獅王府獅子頭、尹氏雞汁湯包、蓮湖糕團店、「忘不了」 酸菜魚、綠柳居等。此外,散布在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眾多美食店也為不少網友口碑推薦。
⒈春節元旦
圖中的紅色建築是南京地鐵大廈以前稱元旦,俗稱過年。南京人過年要灑掃庭除,張燈結綵,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
南京人過年大門上貼春聯或門神,還有文人雅士在大門貼一幅畫雞,取「雞日相長」之意。這是他處所沒有的。初一早上必飲屠蘇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寧府,在詩中詠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此俗始於南朝,千百年來,南京人一直飲用,而且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後飲,取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親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來時,雙手合揖,並以茶點相待。還獻二枚元寶蛋,稱「進元寶」。現在人們過年相見,互祝「恭喜發財」,並敬遞茶煙,以時尚糕點相待。
⒉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元夜,夜與宵同義,便稱元宵。元宵節最初由祭祀而起,漸演為隆重熱烈異彩紛呈的娛樂節慶。古時為一日,唐代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節一下延長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燈。食品也由食豆粥,改為品嘗元宵(湯圓),南京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俗。
明清兩代,南京元宵燈會,有玩龍燈和掛紗燈之俗。玩龍燈不但老百姓玩,軍人也玩,長度也為他處所不及,短的十餘丈,長的百餘節,玩起來多則上百人。紗燈有楮練紗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畫,愈是高手價值愈高。商家屆時也在店前舉辦猜燈謎活動,吸引眾多遊客,猜中者即獎所售物品。有一種由南京人首創的「走馬燈」,外罩燈籠,內點蠟燭,利用空氣熱脹上升的原理,帶動燈面轉動,燈面上畫著各種姿勢的駿馬疾馳,宛如萬馬奔騰。英國學者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人的一項發明。龍燈氣勢磅礴,紗燈精美絕倫,五光十色,萬象爭輝,引得長居逗客傾城出,歡歌笑語動地來,「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燈人」。近幾十年來,夫子廟元宵燈會越辦越紅火,利用新工藝、新材料,聲光電控,五花八門,維妙維肖,斑斕奪目。燈會自春節起,為期一月。期間,每天吸引四方遊客達二三十萬人之多。
⒊清明踏青
清明節自古以來由於注入掃墓祭祖的習俗,受到歷代朝廷和民間的重視。民間屆時上墳祭掃、祭灑、燒紙、挖蓋墳帽、插柳以表達慎修追遠的情思。並帶茶點到看墳地者門上看望,看墳者亦留食茶飯,互稱「墳親家」。
此時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攜酒游山,謂之踏青」。有諺雲「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經修葺增設景點,並與附近新開發的將軍山聯成一線,成為遊人觀賞郊野自然風光的絕佳之處。此外,城南雨花台、東郊梅花山也是遊人常到之處。近十多年來,梅花山造萬畝梅園,還舉辦國際梅花節。每到春暉融融,萬花爭放,雲蒸霞蔚,暗香浮動,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連忘返。
⒋中秋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此夜,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趕回家團聚。南京人喜合家賞月,叫「慶團圓」,團坐聚飲稱「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皆為遊人賞月之所,而以遊玩月橋為最盛。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為舊院所在地。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遂漸衰落,後人有詩雲:「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玩月橋。
清以下,賞月之風仍盛,人們祭月,陳列鮮果、月餅,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紙斗,叫斗香),講《嫦娥奔月》故事,然後分食月餅。月餅以瓜埠「賴月」,民國時期以「金陵套餅」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園「摸」(以摸「偷」瓜果取樂)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戲盛傳頗久。近20年來,人們又重視中秋節,登台城賞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廟秦淮河劃船賞月。自購或單位贈發月餅頗為盛行,圓月之夜情意融融。
⒌端午游秦淮
夏歷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稱端陽。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綠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雜炒)、莧菜和雄黃豆,飲雄黃菖蒲酒,以求免災。用經過曝曬的水洗眼,謂之「破火眼」,說可免一年眼疾。還用菖蒲、艾葉蘸水灑地而後插門楣,用以「禳災」。懸掛鍾馗圖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蠍子、蜈蚣、壁虎)形圖,「驅鬼避邪」。兒童頸項掛五色絲絡,絡中裝咸鴨蛋;臂系五色絲挽成的絲絛,叫「長命縷」,穿虎頭鞋,背虎頭披,用雄黃酒在額上畫王字。婦女鬢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飯後,全家人去夫子廟觀看秦淮河龍舟競渡。金陵龍舟向有「三幫」,有河幫、江幫、木幫,龍舟之多,規模之大,別處也不多見。各船均飾以彩箏;有少兒扮戲中人物在上作種種游戲。當舟過之時,河岸人家擲銀角、銅錢或放鵝鴨,為龍舟競取之以為樂,謂之「奪標」。岸邊男女蟻集,羅綺如雲,金鼓齊鳴,歡聲雷動。富庶人家還事先訂租遊船,泛舟覽勝。秦淮遊船自唐朝興起,明清直至民國前期為盛。畫船簫鼓,槳聲燈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斕奪目的亮麗風光。這在顧起元《客座贅語》、孔尚任《桃花扇》和余懷《板橋雜記》中均有生動記述。近20多年來,秦淮河又進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換水,增添畫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兩岸萬家燈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遊人置身遊船中,船在景中過,人在畫中行,自有別樣情趣。
九、旅遊景點·天王府
原為朱元璋所建的漢王府,清王朝把這里辟為兩江總督署衙門。1853年3月,太平軍定都南京,5月開始在原兩江總督衙門的基礎上修建天王府。1864年7月,湘軍曾國荃部攻陷天京,放火燒了天朝宮殿,中心建築五間八架的「金龍殿」與西花園內的石舫等等保留了下來。
·朝天宮
是江南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一組古建築,佔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依山而建,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5世紀,在今朝天宮所在的冶山上就曾建築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冶城,此後歷朝歷代,均在此地建有名樓佳構,成為名士登臨之地。
·鼓樓
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清時康熙皇帝南巡曾登臨四望,次年,地方官在鼓樓基座上樹碑建樓,並更名為「碑樓」,故有「明鼓清碑」之稱。
·棲霞山景區
棲霞山位於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困此得名。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又名鳳翔峰;東北一山,形若卧龍,名為龍山;西北一山,狀如伏虎,名稱虎山。
棲霞山馳名江南,不僅因為有一座棲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構舍利塔,還因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棲霞,紅葉如火,層林盡染,南京人尢喜舉家游覽,民間有「春牛首,秋棲霞」之俗。
棲霞寺坐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後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築。
·南京總統府
總統府內總統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明朝初年曾是歸德侯府和漢王府。清朝為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均以此為「行宮」。1853年3月太平軍佔領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興建了規模宏大的太平天國天朝宮殿(天王府)。清軍攻破南京後,焚毀宮殿建築,於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兩江總督署。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等均任過兩江總督。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後,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處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並組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制的國家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㈦ 江蘇鹽城有什麼特色

1、伍佑醉螺

伍佑醉螺是鹽城市地方漢族傳統名吃,伍佑鎮特產,始於明代。酒香濃郁、咸甜適宜、清脆爽口、細嫩鮮美。伍佑醉螺是佐餐下酒的佳餚,賓朋饋贈的禮品。

2、伍佑糖麻花

伍佑糖麻花是鹽城伍佑鎮漢族傳統名特產,狀如雙龍盤旋,小巧玲瓏。以香、甜、酥、脆著稱,是居家饋贈佳品。

3、阜寧大糕

阜寧大糕,糕片白如雪,薄如紙,甜如蜜,柔如雲,上口香甜、滋潤,主要以糯米粉精製而成,寓意大吉大利、步步登高。

4、建湖藕粉圓子

建湖藕粉圓子是鹽城市著名的漢族特色小吃。其清甜爽口,沁人肺腑,細嚼魚香不絕,避肥膩之諱,營養豐富。

5、濱海香腸

濱海香腸作為鹽阜地區傳統地方名產之一,選用優質豬腿精肉,採用傳統工藝,結合現代科學方法,經天然風蠟乾燥精製而成,口味醇香獨特,鹹淡適宜,營養豐富,不含任何防腐劑,在濱海乃至全國屬獨有的地方性肉製品,獨具特色。

㈧ 幫忙寫南京旅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概述

南京簡稱寧,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地處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臨長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連太湖水網,北接江淮平原;「黃金水道」長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連揚州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總面積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43平方公里。
區域地理可分為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與文化兩部分。自然環境包括海陸分布、地形、氣候、水文等方面,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
南京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地貌區域為寧、鎮、揚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長度約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為南京市境內兩條主要的長江支流,其河谷平原為重要農業區。水面佔全市總面積11.4%,平原、窪地佔24.08%。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濱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種類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於鼓樓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於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於高淳東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濱湖平原為南部石臼湖與固城湖湖濱地區,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
南京山脈
在城區外圍,六合縣境內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岩為主的方山、靈岩山;江浦縣境內分布著東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脈;城郊和江寧縣是寧鎮山脈西段的分布地,沿江邊第一列(即鍾山北支)分布著棲霞山、南象山、幕府山,第二列(即鍾山中支)有靈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鍾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縣境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有名稱的小山丘外,還有許多無名崗地間雜其中。
南京城區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余脈向西延伸,在太平門旁為富貴山,進城為小九華山、北極閣,繼續向西連接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下蜀黃土崗地,把南京城一分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在城北銹球公園附近還有獅子山(又名盧龍山),城西有馬鞍山,城南有石子崗(又名瑪瑙崗、聚寶山)。
南京地理優越,風景佳麗,贏得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贊譽。諸葛亮曾贊嘆說:「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贊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南京是江蘇省省會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本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1.47億立方米,但南京市承接了長江、水陽江、滁河的大量客水,入境水量達9162億立方米。河流方面,南京城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從江寧銅井鎮南開始,至江寧營防鄉東為止,境內長約95公里。秦淮河全長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門外分兩股,一股為幹流,稱外秦淮河,繞城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又一股稱內秦淮河,由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為「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幹流匯集,北支即古運瀆、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幹流。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幹流全長110公里,河道彎曲,集水面積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運河和天生橋河。
湖泊方面,南京市區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根據實例,分析後得知水資源特點:(1)本地水資源量少,客水資源量豐富:我市地處兩江兩河下游,過境水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9000億m3,2000年過境客水資源總量為9311億m3,其中長江客水9266億m3,佔99%,水陽江客水29.57億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億m3。
(2)本地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部分丘陵山區缺水較嚴重;
(3)城區地表水水質較差,丘陵山區地表水水質較好。
但是,南京年實際用水量已超過56億立方米。這就引發了人們關於水資源供需平衡的討論與分析。根據《南京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匯總分析》報告:本地水資源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須依靠客水資源補給,通過利用長江水,基本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頻繁,遇乾旱年份,丘陵山區連人畜飲水都發生困難;沿江地區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縣在中等乾旱年、特殊乾旱年缺水嚴重,只能靠從外地提、引水。
所以,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更應該做好水資源保護的工作,平衡水資源供需。
南京擁有較豐富的氣候資源。在氣候區劃上,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南京處於西風環流控制之下,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影響較深,天氣晴朗、寒冷、乾燥。夏季受歐亞大陸低壓區影響,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乾燥涼爽天氣為主。
歷年平均氣溫:14.4℃,年均最高氣溫20.4℃,平均最低氣溫11.6℃,極端最高溫43℃(1934.7.13),極端最低氣溫-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時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長連續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6%,最大月均相對濕度為81%,最小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3%,年內變化6、7月大,4、5、8、9月小。
風向、風速:年均風速3.6米/秒,最大風速27.8米/秒(1934.7.1N.W),極大風速39.9米/秒(1934.7.1N.W),主導風向為東北西南向,夏季以東南風為主。
霜凍期:全年無霜期達200~300天。
但是仍舊有不少氣候資源方面的劣勢,例如災害性氣候。災害性氣候有: 台風:南京受台風影響,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的天氣)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現次數最多。南京從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氣出現。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現機率較高,各為33%。
炎熱高溫:日最高氣溫≥35℃的高溫天氣,全市從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現,並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現較多。
長江流域是我國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時,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也可能是我國為患最嚴重、頻率最高、抗災費力最大、迄今還無法根治的自然災害,是中國的心腹之患。近些年長江大洪水高頻發生,除湖泊圍墾等人類活動因素外,全球變暖所引發的長江流域氣候、水文特徵的變化是主要原因。
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總的說來,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㈨ 江南的八大園是那幾個

江南文化園是安徽省「861」計劃重點項目和銅陵市「十一五」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其東臨銅文化園,南接天井湖,西臨長江和笠帽山,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名勝區天井湖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江南文化園建築面積約16萬平方米,四周環水。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為22.6萬平方米,計劃投資為16.6億元,分三期建設。共有中心廣場、中國青銅文化展覽館(銅官府)、江南文化美食街、江南茶文化城、江南古玩文化城、中國皖南古儺民俗展覽館(戲樓)、中國江南書院、皖南印廊等八大景區。
項目一期建築面積6.3萬m2,投資3.2億元。由青銅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休閑文化、婚慶文化、美食文化、金石文化、火車文化八大文化元素組成。一期自2008年10月投入運行至今,共接待遊客達100萬人次,其中接待國家及部委、駐外使節、歸國華僑和省、市領導人參觀考察200餘次。在改善市容景觀,提升城市形象和旅遊接待檔次,解決就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弘揚地域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項目二期建築面積約8.4萬m2,總投資8億元,由水上休閑文化、酒吧文化、影視文化、素食文化、動漫文化、鳳丹文化、民俗文化村等七大文化元素及安徽銅雀台開元國際大酒店組成。項目二期已於2009年8月份動工建設,於2011年12月全部投入運營。作為兩屆「中國安徽民俗文化節」的舉辦地,更是匯集了七大文化元素及民俗風情古戲台、美食街、元辰殿、百工坊、五福園、五行樓等文化休閑單元,節日中江南文化園民俗文化村開園,已被授予「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安徽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成為全省推動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播的又一個重要平台。
項目三期建築面積8.3萬m2,概算投資5.4億元,由商埠文化、驛站文化窄院式酒吧街及正在規劃中大型購物賣場和大型養身休閑綜合會所等元素組成,預計2013年底建成。

㈩ 公選課論文,關於「中國民俗旅遊」的,衣食住行任何一方面都可,可百度,但文章要流暢,2千字以上

兩篇,不同方面,自己挑,不行我再找。

題目:鷹潭民俗旅遊路線設計

鷹潭市,位於江西省的東北部,信江中下游。鷹潭因「漣漪旋其中,雄鷹舞其上」而得市名。鷹潭地理位置優越,史稱「東連江浙,南控甌閩,扼鄱水之咽喉,阻信州之門戶」,下轄月湖區、貴溪市和余江縣。全市通行贛語。
《水滸傳》開篇重筆描繪的龍虎山是道教發源地和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世家」的世居之地,號稱「中國道家第一山」。龍虎山以其道家祖庭、丹霞地貌、春秋戰國大型崖墓群珠壁聯合為特色。所以鷹潭又稱為「道都」。2010年8月2日,龍虎山成為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龍虎山風景區是2009年經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自然遺產中心推薦的中國丹霞,是2010年中國唯一申遺項目。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召開的第34屆世界遺產大會把「中國丹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9年龍虎山還入圍「中國大學生最喜歡的旅遊景區」金獎!
鷹潭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公元前16~11世紀的商代中晚期已成中國陶瓷生產個重要基地(角山窟址群的發掘曾在中國考古界引起巨大凡響),秦至秦至唐代一起由余汗縣(今余干縣)管轄(中間曾一度劃入晉興縣管轄),唐代稱鷹潭坊。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越崖墓懸棺已成千古之謎。一代理學宗師宋陸九淵在貴溪創辦了「象山書院」。明代宰相夏言和現代著名新聞先驅鄒韜奮先生就誕生在這里。當代「木雕之王」企業家張果喜、「蛇王」舒普榮、「蟻王」楊思齊享譽中外。余江縣是鄒韜奮先生的故鄉,是全國血防工作的一面紅旗。1958年,毛澤東同志欣聞余江縣消滅血吸蟲,夜不能寐,揮毫寫下著名的七律《送瘟神二首》。月湖區還發現了迄今3000多年的商代古窯址,把中國的陶瓷生產歷史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該發現被評為2002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鷹潭站是江西省唯一一個特等站。特等站是中國鐵路車站中最高等級的車站。全國擁有此殊鷹潭站榮的特等站如下:黑龍江牡丹江站、河北山海關站、豐台站、河北石家莊站 、山西大同站、 甘肅蘭州西站。鄧小平同志稱贊鷹潭「是個好口子」!,就是因為鷹潭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交通非常便捷。
初到鷹潭旅遊,肯定是要去龍虎山,「中國道教第一山」可謂是享譽中外。龍虎山離鷹潭市區大概16公里,如果您是自駕游旅客,那會是相當便捷,但不是自駕游也不用發愁,鷹潭火車站早以開通了一趟K2城際公交,票價3元,發車時間是每天的5:30—17:30,半小時即可到達龍虎山景區正大門的接待處。
進入接待處,在售票處可以購得龍虎山旅遊一日的全程票,票價275。所有票種包含龍虎山游覽門票(150元/人)、龍虎山觀光車票(50元/人)、龍虎山竹筏漂流(或仙水岩遊船)(75元/人)遊船、竹筏項目只能選擇一項游覽,遊客可自行選擇龍虎山竹筏漂流或仙水岩遊船游覽。
進入景區之後,乘坐在觀光車上的您可以領略到龍虎山丹霞地貌的特色景點,新建設好的象鼻山棧道也很值得你去走一走,看一看。
觀光車的下一站將會是竹筏漂流或者仙水岩遊船,在這里你可以先去神秘的無蚊村逛逛,然後在竹筏或是遊船上欣賞到龍虎山景區的標志性表演節目—懸棺。
無蚊村位於瀘溪河東岸仙水岩景區的許家村,共有50來戶人家200餘人,據載為許真君的後裔。歷來靠打魚、種田為生,村中人多長壽,所以又有長壽村之稱。該村依山傍水,峰巒秀麗,村內樹木蔥蘢,村前碧波盪漾、舟楫穿梭,這里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可是村裡卻有一奇特現象,就是沒有蚊子,因此被稱為「無蚊村」,是極為理想的避暑勝地。
該村為何沒有蚊子?至今仍是個謎。一說該村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二說該村周圍種滿了桉樹有驅蚊功能;三說距村莊不遠處有一山洞,洞內有成千上萬只蝙蝠,一到夜晚便進村捕食蚊蟲;四說和這里流傳的「張天師驅蚊孝母」有關。
據傳說,有一代天師的母親心情好動,喜歡遊山玩水。而這代天師也格外孝敬母親,唯母命是從。這日,張天師陪伴母親來仙水岩遊玩,沿路之上,看不盡水秀山青,奇峰異嶺。不覺紅日西沉,夜幕降臨。於是借宿許家村。時值初夏,天氣乍熱,村內成群結隊的山蚊子特別大,咬起人來就是一個大包,村裡人有順口溜說:三隻蚊子一盤菜,三隻老鼠一麻袋,老鼠尾巴做腰帶。
天師母親剛住進來不久,便被蚊子咬得全身紅腫,氣得直罵天師無能,成天只知道擒妖捉怪,連只小小的蚊子都對付不了。天師滿臉羞愧,對母親道:「請母親息怒,我以為有什麼大不了的事,只不過是幾只蚊子,區區小事,何勞母親大人動怒,我把它們趕走不就是了」。說著抽出寶扇,問母親要扇幾下。張母不知其中緣由,便問天師祥情。天師說:「我這寶扇扇一下,全村無蚊、扇兩下,方圓十里無蚊……」,「好啦,別處我可管不了啦……」,天師母親被蚊子咬急來,只想把身邊的蚊子趕走,未等天師把話說完,便搶過話頭說。天師點頭稱是,口念法咒,輕輕地一扇,立時但見:
蚊公蚊婆,哼著小歌;
拖兒帶女,逃出山窩。
這便是「無蚊村」的由來。
仙水岩的懸崖峭壁上散布著數百座距今兩千六百多年的崖墓,這些洞穴大小不一,裡面陳放著古棺,有單洞單葬、單洞群葬和聯洞群葬。現已發掘出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種陶器、青瓷器、絲麻織品、樂器、木竹器200餘件,有些是稀世珍品。經鑒定,這些墓葬都是戰國早期的墓葬。仙水岩的懸棺奇跡吸引著國內外考古工作者濃厚的興趣,已成為中國民族學、民俗學、文物考古學的科研基地。
見過懸棺的人,第一感覺都是特別的神秘,而神秘之中的神秘,就是古代人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是怎麼把這些沉重的棺木放到高高的懸崖峭壁之上的。這個問題也是懸棺千古之謎的核心,大家提出了種種猜測,堆土法、漲水法、地質變遷和絞車……
然而這些方法似乎都無法合理地解釋這個謎中之謎。這個懸了幾千年的懸棺懸謎究竟何時能揭開?
一個秘密的揭開引發了更多的神秘。這些崖墓的主人是誰?這些棺木又是怎樣被放上去的?
江西龍虎山,沿著盧溪河順流而下,兩岸的千尺絕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龍虎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洞裡面藏著無字天書和金銀財寶。但是,由於這些洞穴都在距離水面20米到100米的懸崖峭壁上,因此人們無法上去看個究竟。20世紀70年代,一些風化後的木板掉落,洞里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來,這是一種崖墓葬。隨著更多的封門板跌落,越來越多棺木重見天日。有的是群葬,一個洞穴放置了十幾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獨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里,而且都選擇了朝陽的一面。
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專門的龍虎山崖墓懸棺考古工作隊。怎麼樣能進入絕壁上的崖洞?成為工作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最初工作隊設計了一個汽油桶方案,但是成本太高。汽油桶的方案被否定後,考古隊決定用毛竹搭架子試一試。高高的竹架讓現代人終於有了與懸棺對視的機會。考古隊首先選擇了懸棺較多的13號洞。但是,誰敢徒手沿著幾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
當地幾位經常攀岩采葯的葯農自告奮勇。葯農從崖洞帶下來一些壇壇罐罐和篾片,這些在葯農眼裡的破破爛爛很快被送往文物鑒定部門,整個考古隊邊整理其它的棺木,邊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經過國家文物局鑒定,懸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
國家文物局經過碳14鑒定,發現這些文物已經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13號洞的懸棺主人生活在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
根據諸多的陪葬品,考古隊判斷,13號洞懸棺的主人是我國古代的百越民族。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龍虎山一代。他們遇水而安,擇水而居,死後也選擇臨水而葬。
考古隊一共發掘了18具棺木,這些棺木都是獨根的楠木製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種樣式,大的有一千多斤重,最輕的也有300多斤重。放置懸棺的地方,上至峰頂、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數十米甚至一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異常陡峭的石壁。一直以來,懸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霧之後,而如何把幾百斤重的棺木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始終是這個千古之謎的謎中之謎。
懸棺如何被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引發種種猜測。
1997年開始,龍虎山旅遊集團面向社會懸賞30萬人民幣,招募破解龍虎山懸棺懸謎的智慧之士。
有人猜測當時使用了熱氣球。兩千多年前,有沒有熱氣球還尚待考證,試想,古人駕駛著熱氣球,拉著數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就算他能用熱氣球帶著棺木飛到幾十米的高空,那他怎麼樣才能把棺木放進去?
還有一種方法是堆土說。從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進去後,然後再把土運走。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數專家的反對,尤其是龍虎山地區,懸棺大多在臨水的懸崖上,顯然,堆土法無法實現。
堆土法不成立,有人提出了地質變遷說。兩千多年前,盧溪河的水位比現在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來高高在上的洞穴當時距離水面很近,人們用船把棺木運到洞口,很輕松就放進去了。
看完了讓人瞋目結舌的懸棺表演,接下來你就可以自行的去觀賞龍虎山的其他魅力景區了,諸如上清宮,正一觀等道教聖地,又如香爐峰,金槍峰等神奇山體,定會讓你大飽眼福,流連忘返
玩了一天你也該累了,更是餓的不行,那就讓我來給您介紹我們鷹潭人民的特色風味小吃吧
首先是上清豆腐,鷹潭上清豆腐歷史悠久,為上清古鎮的一大特色菜餚。這里的豆腐行銷四方,在龍虎山中可稱一絕。無論是豆腐還是豆腐乾,都獨具風味。不光營養豐富,還具有多種醫療效用。其次是貴溪燈芯糕,早在清乾隆年間貴溪雄石鎮龍興鋪燈芯糕就已很有名。再有就是江西余江縣的特色小吃茄子干,尤以錦江鎮的最為出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原料主要有茄子,糯米,紅砂糖,芝麻,干辣椒,甜酒,醬油等。做法非常復雜:將茄子蒸熟,乘熱撥開攤平,曬干成茄子干.糯米蒸熟後乘熱入缸,到入煮開的甜酒紅糖等十幾種料熬成的汁,迅速不聽的調勻,甌一晚,第二天還要打捶,這就成了餡料.將茄子干放入甜酒和紅塘熬的汁中入味上色後,兩塊茄子干中間包入餡料,拍平,攤出去曬干,一兩周後就可以吃了。
不到鷹潭不知「道」,鷹潭絕對算是一座宜居城市,希望你在工作繁忙之餘,能有機會到我們鷹潭做客,享受自然風光的同時,讓身心得到最大的放鬆與愉悅。

民俗旅遊開發與欣賞結課報告

民俗旅遊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的文化旅遊行程。民俗文化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由於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而,從某種意思上來講,俗旅遊屬於高層次的旅遊。通過開展民俗旅遊活動,親身體驗當地民眾生活事項,實現自我完善的旅遊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遊玩境界。目前民俗旅遊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一、民俗文化及民俗文化旅遊的含義。
民俗文化,是產生並傳承於民間的、世代相襲的文化事項,是在普通人民(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而民俗文化旅遊則是指人們以觀賞、了解、領略、參與風土人情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動。民俗作為無形文化資源,在現代旅遊中的價值正日益展現出來,民俗文化旅遊目前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之一。
二、民俗文化在民俗旅遊中的價值。
1.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遊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漢族和各少數民族的服飾飲食、婚喪嫁娶、待客禮儀、節慶游樂、民族工藝、建築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觀。這些民俗文化現象,以其豐富的內容、濃厚的地方色彩、鮮明的民族特點,吸引著大量的國內外遊客,構成我國民俗旅遊開發的豐厚資源,具有極高的旅遊價值。
國內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來華美國遊客中主要目標是欣賞名勝古跡的佔26%,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最感興趣的卻達56.7%。目前,無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民俗旅遊均已蓬勃發展。
2.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多種需求。
(1)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審美需求。我國各種民間建築、民間服飾、民間工藝品,都自然流露著純真質朴之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民俗旅遊的開展,為旅遊者提供了體驗民俗審美文化的良好機會,常使旅遊者獲得終身難忘的審美感受。
(2)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娛樂需求。我國各地許多的民俗活動,如蒙族的那達慕大會、壯族三月三歌會、苗族的花山節、蘆笙舞等等,都帶有濃厚的娛樂性質。在旅遊活動中,開展這些各具特色的傳統民俗活動,可以很好地滿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求娛、求樂的心理需求。
(3)民俗文化能夠滿足旅遊者的精神需求。民俗作為一種傳承文化代代相傳,保持著社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維系著該民族成員的民族情感。通過參與、體驗民俗旅遊活動,對於國內遊客來說,可以深入了解偉大祖國不同的民族、地區所呈現出來的特色各異的民俗風情,感受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風貌,在游覽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我國目前民俗文化旅遊的現狀。
民俗文化變遷總的現狀是:表層變化迅速,深層觀念盡管變遷緩慢,但很多傳統觀念也都面臨被打破的命運。傳統民俗文化發生變遷或變革或消失,這是民俗發展的一種正常趨勢,而且,在一些民俗文化的變遷過程中,我們的確感受到了現代化的魅力。但不管物質層面還是觀念層面,民俗文化的變遷還有一些負面的效應。
1.傳統文化價值流失。
2.民俗文化旅遊開發中的不足。
雖然我國在民俗旅遊開發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應,我們採用「人創民俗文化村、實地民俗文化村、民俗博物館、節慶活動方式、民族生態博物館、民俗專題旅遊」等民俗旅遊開發模式,使民俗旅遊健康穩步發展。但在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不容樂觀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保護力度不夠,保護方式不完善。在保護民俗文化的立法不足,使得民俗文化「無法可依」,沒有培訓好民俗文化接班人,使民俗文化面臨「後繼無人」的尷尬境界,大部分保護措施都據有「滯後性」,即民俗文化遭受破壞後才採取保護措施。
二是把民俗文化當成「搖錢樹」。採取「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開發模式,使民俗文化和經濟建設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有了民俗文化商業化的趨勢。這種開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弊大於利,正如馮驥才所說「繼續拿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產生的危害可能在10年以後才看到」。
三是民俗文化開發中偽造、破壞、同化嚴重。為了吸引廣大了旅客,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有的地方不斷模仿經典民俗文化創造文化,有的地方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有的地方竟然表演一些低俗的文化。
四是粗俗文化遺毒未盡,把糟粕當精華,甚至有封建迷信活動,損害地區民俗文化形象,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四、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策略。
1.全面發掘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旅遊產品的品位。
全面發掘民俗文化,就是運用調查取證等方法,有步驟地對民俗旅遊開發的各個景點或其組成部分進行考察,以掌握大量有利於開發的第一手資料,從全方位的角度了解民俗文化的發展動態。根據人們的需求提高產品的娛樂性和參與性,突出民族特色,改變民族村單一歌舞表演的局面,從宗教、社會、經濟、游藝競技等方面對民俗進行合理、綜合的開發,賦予民俗旅遊產品更深的內涵以提高其品位。
2.豐富民俗文化旅遊形式和內涵。
現有的游覽方式多以民俗設施、民俗陳列為主。如桂林的灕江民族風情園、劉三姐景觀園都屬於以靜態游覽為主的項目。這類文化村具有重要的審美價值和學術價值,可使遊客大開眼界,增長知識,有效保護傳統文化的完整性,避免了人為的破壞。但隨著現代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單純觀賞性的游覽式已遠遠不能完全滿足遊客求新求奇的心態。因此動態的、參與性的游覽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通過這一類型的游覽方式可以使遊客從中親身感受到當地的風情,在別開生面的活動中得到身心的充分愉悅和熏陶,大大提高了游覽的趣味性和參與性。
3.採取保護措施,防止民俗文化被同化。
要使民俗文化不受到異地文化的沖擊和淡化,可以從旅遊地居民、旅遊者兩方著手採取保護措施:教育並引導旅遊地居民自覺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首先,政府或有關部門要對一些逐漸失傳的傳統、風俗、習慣、慶典、節日、宗教儀式等,進行挖掘和再現,使民俗文化得到完整的保護和流傳下來,並以此作為旅遊教育資料用。其次,政府或有關部門要與旅遊地居民多溝通,讓他們知道本地傳統民俗文化的價值,激發他們對自己生活文化的自豪感和文化自覺意識,促使他們主動維護自己的民俗文化,而不是去盲目接受外來文化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最後,政府及有關部門也可以使用行政或經濟手段來鼓勵和扶持某些特色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政府可以為旅遊地各種歲時節慶活動提供各種便利條件,甚至可以參與組織協調,創造節日氣氛,使民俗文化活動的傳承得到鞏固和加強。教育並引導旅遊者減少對旅遊地民俗文化的影響。
4.注重民俗文化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的有機結合。
民俗作為一種文化資源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可移性。民俗活動除了在本地開展活動,吸引遊客,還可以移到自然風情區和其他旅遊城市進行表演、交流,從而實現更高的社會經濟效益。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有機結合,可利用現開辟的民俗旅遊線和建成的民俗文化村、民俗風情區、民俗博物館、民俗娛樂城等形式帶動民間絕技絕活、民間歌舞、民間小吃、民間蠟染、刺綉、編織等手工藝品的綜合開發,將獨具特色的民俗旅遊項目引進著名自然風景旅遊區,以及國內外旅遊城市,作為固定或流動性項目,參與到觀光旅遊和文物古跡游中,使它們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5.加大力度宣傳民俗旅遊。
要堅持有的放矢供需對應。多開發有市場需求的項目,成立專門的專家部門對旅遊客源市場進行有效的因素分析。通過電視、廣播、網路等多媒體對民俗風情進行宣傳和推廣還可以藉助一些展覽和博覽會對相關的信息展現給大眾。
6.高品位開發和利用民俗旅遊資源,防止「庸俗化」
民俗旅遊開發要保證具有魅力的民族文化能真正得以弘揚和保護,就必須杜絕肆意褻瀆和歪曲旅遊地民俗風情資源的現象。因此,高品位開發利用民俗資源是舉棋之關鍵。高品位開發指旅遊地在民俗資源開發上,要正確瞄準本地區的資源特色,結合本地區及周邊地區旅遊環境,把獨特的風情民俗展示出來,開發建設民俗旅遊資源,就應當對當地民俗資源充分地調查和研究,在此基礎上,選擇開發方向,確定文化定位,盡最大可能挖掘出當地民俗資源的潛力。
綜上言之,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蘊涵豐富的旅遊價值,對其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實現民俗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能實現其旅遊價值,也能帶來一定的社會、文化及經濟效益。積極開發民俗文化旅遊將成為民俗旅遊業今後發展的又一新出路。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