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商品
❶ 文化旅遊的定義是什麼它和旅遊文化有何區別謝謝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❷ 如何打造文化旅遊產品
如今國內復的產品,幾乎所制有的古鎮古街及旅遊景區的商品都是從義烏大規模生產出來的,產品製作粗糙、設計千篇一律、缺乏文化內涵。而一些有文化和民族底蘊的文創商品,如「蜀綉」「羌綉」等,做成的產品只能叫「藝術品」,不實用、價格也不親民,非常不貼合普通大眾。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打造文化旅遊產品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1、文化必須接地氣,旅遊文創產品要重視實用功能,貼近百姓生活。
2、旅遊文創產品必須要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反映該旅遊區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3、旅遊文創產品要依託現代科技,宣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多一分時尚的氣息。
好的文創旅遊商品,歸根結底,還是接地氣的實用的,同時也能夠提高生活品質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品。不能只重視文化輕創意,也不能只有創意沒有誠意,產品製作精美,好的設計與包裝,同時還有故事的商品,才是真正好的文創旅遊商品。
❸ 文化旅遊和旅遊文化的分析
(一)旅遊和文化的關系
旅遊和文化兩者之間是相互包容、協作統一的,旅遊是基於文化的衍生,文化是發展旅遊的基礎條件。換而言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整個旅遊活動進行的主線。目前,人們開展各種旅遊活動的目的,是解讀和發展文化,通過開展旅遊活動,實現文化發揚,同時旅遊活動的進行還能夠提高文化傳播速度,促進文化發展,這對於保護文化和傳承文化更加有利。
(二)兩者混淆的現象
現階段,我國旅遊界對旅遊文化和文化旅遊兩者進行研究時,特別容易把旅遊文化和文化旅遊混淆,導致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疑惑的地方,因此,旅遊學者非常重視這兩者的研究。雖然旅遊文化是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內容,但對於它的概念,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而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的,由於兩者字面上沒什麼不同,但是對這兩個詞的概念以及內涵並沒有嚴格界定。雖然兩者字面上的意思非常相似,但是兩者的內涵還存在很大差別,這讓很多人難以區分。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經常發生混淆,因此,為了明確兩者的區別,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和作用。
(三)兩者的研究現狀
就旅遊文化而言,我國早期對旅遊文化的觀念比較片面和籠統,把旅遊文化外在物化;到了後期,開始強調旅遊文化的核心是旅遊者和開展的旅遊活動。在研究旅遊文化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國旅遊界把旅遊對象的文化和旅遊文化等同,這是對旅遊文化的一種誤解。大多數人都用總和的概念來界定新的旅遊文化概念,並沒有借鑒國外這個領域的相關研究,因此我國的研究稍微落後於國際研究。就文化旅遊而言,我國把文化旅遊理解為一種旅遊類型,具有文化色彩和旅遊產品的旅遊過程、民俗旅遊以及旅遊者對外地文化的求知和憧憬等。通過這些理解,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對於文化旅遊的研究和理解存在不足,幾乎沒有深入研究,僅停留在文化資源開發上,一系列的系統理論研究沒有足夠的實踐驗證。有時候,還經常把文化旅遊等同旅遊文化,把文化旅遊看作設計產品的觀點和思路,從廣義的層面上,強調旅遊產品的文化性,例如民俗旅遊等觀點。顯然,這樣的研究結果讓文化旅遊更加狹隘,沒有概念的理論行定義。
❹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4)旅遊文化商品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❺ 關於旅遊文化方面的論文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❻ 為什麼文化旅遊商品會缺乏特色
文化旅遊產業是旅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學術界和一些省市政府部門對文化旅遊產業的認識存在泛化現象,許多人把旅遊業主體都作為文化產業的組成部分,包括旅遊交通企業、旅遊住宿企業、純自然的觀光型景區等。 以中國如今的經濟實力和製造能力,為遊客提供優質的旅遊商品,實不在話下。然而,現實情況卻令人感到尷尬。最為遊客所詬病的是,多數文化旅遊商品缺乏創意,設計粗糙。更糟糕的是,同質化現象使旅遊商品對遊客失去了吸引力。比如,各地的土特產商店、紀念品商店看似琳琅滿目,但其中所出售的旅遊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在全國各大景區皆大同小異。這樣以來文化商品便缺乏了特色。
❼ 旅遊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旅遊文化其特徵是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滿足遊客文化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規定性,促使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
相關介紹:
任何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產生、發展和完善,都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化發展到相當水平的結果。隨著旅遊業在經濟領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它對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和依賴也越加明顯。
(7)旅遊文化商品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1990年10月召開的首屆中國旅遊文化學術研討會提出:「旅遊文化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生活過程中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是人類在旅遊過程中(一般包括旅遊、住宿、飲食、游覽、娛樂、購物等要素)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總和。」
主體說與客體說都是從旅遊的基本要素出發界定旅遊文化的。客體說是產生旅遊文化的基礎,但僅有這個基礎還不能揭示旅遊文化的本質內容。與之相比,主體說明確指出旅遊文化與旅遊客體之間的包含關系,這是認識上的一大進步。總和說開始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文化
❽ (2)如何處理旅遊商品化與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關系
1.旅遊商品化是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必然,但是要處理好與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關系,即在做好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前提下,追求旅遊商品化最大效益;
2.文化傳承和保護是第一位的,在做好這些工作的前提下,容許旅遊商品化的最大化;
3.要做到兩者並重、協調發展、相得益彰,共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