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地方特色文化旅遊

地方特色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10:30

1. 如何挖掘和培育地方特色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異彩紛呈,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結晶。對於不同地區而言,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既有共性要求,也有個性發展的現實需要。在實踐中,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體現中華文化精神與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由於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地域特點、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每一個地區、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滲透著中華文化的主要精神,又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對於不同地區和民族而言,弘揚中華文化,既應准確把握和體現中華文化的主要精神,又應堅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積極培育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態。山東省東營市是我國古代軍事家孫武的故鄉,也是呂劇的發源地。1925年建立的中共劉集支部,是山東最早的農村黨支部,保存著全國最早的《共產黨宣言》中文譯本之一。此外,東營還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入海的地方,擁有我國暖溫帶最完整、最廣闊、最年輕的濕地生態系統;我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也坐落在東營。底蘊深厚的古齊文化、薪火相傳的革命文化、源遠流長的黃河文化、艱苦創業的油田文化、神奇獨特的生態文化交匯融合,構成了東營特有的黃河口文化。在制定文化發展戰略的過程中,東營市把發掘、整理和發展黃河口文化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既注意歸納其對中華文化發展的普遍意義,又注意彰顯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豐富文化發展內容與創新文化發展形式。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其有機組成部分的地方文化也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在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過程中,我們既應充分發掘、整理和詮釋中華文化與地方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文化發展內容;又應精心選擇文化發展的載體和抓手,不斷創新文化發展形式。近年來,東營市對此進行了一些探索:一方面,通過實施濕地生態旅遊等五大建設工程,以及舉辦黃河國際論壇、首屆黃河口旅遊文化博覽會和孫子國際文化節等,做好中華文化與地方文化的研究、宣傳和普及工作;另一方面,全面推進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扶持發展民間文化藝術團體,初步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有效解決了基層群眾尤其是偏遠地區群眾讀書、看報、聽廣播、看電視、看電影及參與文化活動難的問題,夯實了文化發展的群眾基礎。
發揮黨委、政府主導作用與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各級黨委、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不斷加大財政投入,保障文化建設順利推進。同時,應尊重群眾主體地位,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通過政策引導、財政支持、環境熏陶等,支持群眾性文化組織發展,鼓勵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當主角、唱大戲,形成文化建設的合力。在實踐中,東營市由黨委、政府牽頭,組織群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文明標兵評選活動,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投身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廣大幹部群眾在參與中受教育,在評選中提高文明素質,在典型和榜樣的示範作用下進一步領會中華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涵和要求。

2. 搜集地方特色文化(如旅遊景點,民風民俗,民間技藝,戲曲文藝)

主要旅遊景點介紹:清東陵 位於唐山所轄遵化市馬蘭峪鎮昌瑞山下,西距北京125公里。陵區面積原為2500平方公里,現為48平方公里,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寢建築群。陵區內共葬有清代帝、後、妃、嬪、福晉、格格等157人,其中帝陵五座,葬有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同治五位皇帝。現開放八陵四宮三館一廟,其中開放地宮面積500平方米。2000年,清東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唐山古長城 萬里長城在唐山境內蜿蜒220公里,東接山海關、老龍頭,西接慕田峪、八達嶺,有名關險隘29處,敵樓603座,烽火台82個,薈萃了明長城的精華。水下長城、大理石長城、72券樓、監獄樓、水門、長城磚窯、養馬圈、屯兵營等皆為長城沿線獨秀。沿線旅遊景區眾多,有清東陵、鷲峰山、景忠山、靈山、白羊峪等,接待設施完善,並可以住農家院,吃農家飯,充分體味民俗民風。它巔連起伏,氣勢恢弘,城堡、峰火台據險而布,關寨、水口因地而設,歷經數百年仍完好地保持了原貌。其中「潘家口」、「喜峰口」水下長城,由於其兼具北方雄奇和南方秀麗之美,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完整融合之奇,尤為世人矚目,成為長城景觀中一枝獨秀的旅遊熱點。景忠山 位於遷西縣城西北15公里處,海拔611米。主峰突起,山勢雄偉,風景綺麗,被清代康熙皇帝御封為「天下名山」。從山下直達山頂有石徑1700餘級,中間經三道茶棚。山頂有三忠祠和碧霞宮,均為明清建築。景區面積15平方公里,大小景點30餘處,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樂亭三島 樂亭98公里的海岸線風光旖旎。菩提島、月坨島、金沙島相映成趣,成為生態旅遊的天成寶地。菩提島面積2.09平方公里,為華北第一大島,是河北省生態旅遊開發示範區,國際觀鳥基地,有「孤懸於海上的天然動植物園」美譽,具有「大島、沙島、海島、綠島、鳥島、荒島、日月島、佛家島」八島特性,草木茂盛,原始植被保存完好,覆蓋率達98%以上,有各種植物260多種,野生動物種類很多,其中鳥類就有400多種。島上菩提樹樹影婆娑,蘆葦盪蘆絮飄飛,有「三日同輝」、「島靄蜃氣」等十大勝景,有潮音寺、朝陽庵等文化古跡。大海、古剎、清風、明月、小舟、蝦蟹,涉目成歡,令人玩味無限。月坨島因呈彎月狀而得名,是天然的浴場和生態旅遊度假區。這里沙潔水凈,較菩提島景色更野、更幽、更原始。由銀安實業集團開發的荷蘭風情園,植異國情調於荒島,集中西方文明之精粹,木屋、風車、鬱金香吸引眾多遊客流連忘返。紅頂小屋情趣淡雅,歐陸風情,其情也真,其情也切……金沙島位於樂亭西南渤海灣中,島嶼長約12公里,面積約10平方公里,沿海岸一側坡度平緩,水深不超過1.5米,寬度約500米,海水水質為一級,是優良的天然浴場。鷲峰山 以「山名、寺古、樹奇、石怪、崖絕」聞名遐爾。有棲雲寺,「重建在唐天寶,重修在大遼」。「兄弟柏」、「齊石松」、「鑽天銀杏」、「龜石」、「猴石」、「飛來石」等景觀令人稱奇。昔日高僧跳懸崖「捨身成佛」,流傳千古。山頂長城最窄處僅為七十厘米,可稱窄城之最。凈覺寺 始建於唐,重修於清,素有「京東第一廟」之稱。其建築藝術具備明清兩代風格,融會宮廷與民間兩種特色。正殿兩側龍門樓和鳳門樓上的龍鳳圖騰民間少見。寺內各建築結構獨特,形式奇異有別,彩繪、壁畫精工細作,技藝高超。喜峰湖 景區水縱深達60公里。似鑲嵌在燕山深處的一顆璀璨明珠。在這里,你能領略到北方群山的粗獷,又能品味出江南水鄉的俊秀,堪稱「北國三峽,塞上灕江」。反映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萬里長城與展示現代文明成果的引灤工程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的融為一體。萬里長城蜿蜒於山水之間,形成了萬里長城沿線一處絕景——水下長城。李大釗故居 位於樂亭縣城東15公里的大黑坨村,建於1881年,坐北朝南,佔地1010平方米。建築形式為典型的唐山農村穿堂大院,分前、中、後3個進院,均為磚木結構平房。李大釗1889年在這里誕生,青少年時期及婚後曾長期在這里居住。現陳列有李大釗生平事跡資料。李大釗紀念館 位於樂亭縣新城區,1997年建成。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4680平方米。館中陳列有展示李大釗一生革命活動的照片、手稿、書刊、遺物等珍貴資料。唐山地震遺址 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經國務院批准在唐山市區內保留唐山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唐山礦冶學院圖書館、唐山十中廁所、唐山鋼鐵公司俱樂部、唐山陶瓷廠辦公樓、唐柏路食品公司倉庫、吉祥路樹行錯動7處地震遺址,列為重點保護項目。這些遺跡展示了當年大地震的慘烈程度和地震對各種建築物及地面的破壞情況

3. 地方文化特色是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遊資源,地方文化特色可以推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結合梅州實際,

客家山歌最具梅州特色,該特色是最有吸引力、最具魅力的旅遊資源,有利地推動了當地的旅遊業發展.故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4.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憑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民俗文化旅遊給予了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旅遊享受,從而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當前旅遊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文旅項目。

民族文化起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現已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構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開發資源,具有相當高的旅遊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的興起,在於其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首先,民俗文化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其次,民俗文化中包含各種獨具特色的娛樂活動,能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促進遊客融入當地民風民俗;最後,民俗文化維系著各民族情感,能夠滿足社會的精神需求,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正因此,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從開發現狀來看,民俗文化旅遊呈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其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國家政策加大對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的傾斜,不斷推動民俗文化旅遊邁向新階段。

其二,形式愈加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國民俗文化旅遊取得顯著成效,表現形式多樣,皮影、剪紙、民歌等內容越來越豐富。

其三,區域旅遊不斷加強合作發展。區域旅遊合作是提升旅遊形象、增強旅遊文化軟實力、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民俗文化旅遊在這點上成效顯著。

盡管近年來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但在開發過程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例如,過度開發問題,對稀缺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再如,商業氣息過重,失去了民俗文化旅遊的原真性,背離了了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初衷,無法實現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資源的目的。除此外,外來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傳統民俗文化遭到嚴重沖擊,甚至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俗特色。

5. 怎樣讓傳統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活起來」

中國傳統文化要真正走進年輕人就要貼近年輕人. 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與傳遞. 如通過有中國風的流行歌曲,有中國特色的MV,現在已有很多歌手朝這面發展靠近. 再如服飾T恤的中國文化情節圖案,中國文化旅遊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教育,去培養

6. 地方文化特色對當地的旅遊有什麼樣的影響

就是長沙的湘綉為主題的文化特色街。這種商業點子不錯,優勢比較明顯。結合傳統文化做旅遊項目,政府主導。後期政府資源集中,宣傳一下,加上本來的特色,火的機會很大。

7. 關於利用地方特色發展旅遊業的例子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發展階段

根據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
,
舒伯陽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
早期萌芽階段
,
屬自發式
,
旅遊
主題不明確
,
僅作為休閑調劑
,
投資與經營主體是個人或小群體
,
市場供求關系模糊
,
以個人需求
為導向
;
初級經營階段
,
仍屬自發式
,
有一定的旅遊主題和活動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動參與經營
,
市場以短期贏利為目的
,
並以產品為導向
;
成熟的經營階段
,
屬開發式
,
有明確的主題和系列活動
策劃
,
投資與經營主體為大型
(
旅遊
)
企業集團
,
市場以長期投資收益為目的
,
以項目投資為導向。
據此判斷
,
目前我國旅遊觀光農業已發展到成熟的經營階段。

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起步較晚。近幾年
,
在哈爾濱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區出現了「現代農
業示範基地」、「綠色農業實踐基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此外
,
還有部分個人或集體參與投資經營的「風情園」、
「農家樂」等項目
,
但是從其投資與經營
主體、
開發規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並以舒伯陽的旅遊觀光農業三階段論來判斷
,
黑龍江的旅遊觀

光農業正處於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

目前
,
黑龍江很多地區投入運營、在建或者擬建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較多
,
按其內容不同
,

分為
5
種類型
:
綜合農科知識類
:
如黑龍江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哈爾濱的
「綠山川」
生態園、
二龍山現代高效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園等
;
瓜果品嘗類
:
如密山市綠色觀光農業走廊等
;
民俗生態類
:
如大慶勝利民族風情園等
;
花卉養植類
:
如雞西潤豐綠色園區等
;
種養殖產業類
:
如大慶國家級現
代化農業示範基地、
牡丹江大灣農業科技園區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都是屬於綜
合類型
,
即集農業、科普、觀光、餐飲、經貿等於一體
,
進行農、
林、果、
牧、
漁等立體綜合開發。

存在問題

從目前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現狀來看
,
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礎
,
但是並沒有擺脫目前旅遊觀光農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
全、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
尤其以下列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

規模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據國外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當旅遊觀光農業區半徑
大於
29.5
公里的區域
(
面積
)

,
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
而黑龍江的項目絕大多數小於這個數字
,
因此項目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繁榮、城鎮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爾濱和大慶一線較

,
而資源相對豐富的中部、
北部地區較少。
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山區脫貧
,
其發展潛力不
容忽視。

目前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景點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遊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
,
很多項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
,
造成投
資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題開發重復、
雷同或近似
,
景區缺
少總體布局規劃
,
往往同一景區中各個旅遊景點不相協調。這給今後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埋下了隱

,
同時
,
造成後期農業旅遊經營和管理的困難
,
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項目的市場定位、建設主題定位不夠准確
,
缺少鮮明的北方農業特色和傳統的文化基礎。許
多項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評估審查
,
投資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模式
,
並沒有
將種、養品種的新、奇、特和傳統文化底蘊做實、做強、做大
,
是造成市場范圍狹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沒把旅遊觀光農業看作是建立在農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與旅遊業的
有機結合
,
單純依靠旅遊或門票的收入來維持園區的發展
,
而客源的組織又以當地散客和學生為

,
與旅遊組織聯系不緊密
,
許多參觀學習都是免費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遊項目入不敷出、
舉步維
艱。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

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發展的基本思路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
,
應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整體規
劃和宏觀調控
;
應從發展大旅遊的角度來實現黑龍江特色鮮明、
種類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整合
,
實現
旅遊觀光農業產業鏈的拉伸
;
應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
,
堅持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
顧的原則
,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提高綜合效益
;
應以農業為核心
,
以生產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項
目之路
;
應以科技進步為動力
,
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保障
,
穩健地發展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
,
既為
把旅遊業發展成為黑龍江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
,
也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起到長足的推進、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項目模式

根據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優勢資源
,
並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其旅遊
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主要可採用以下幾種模式
:

農業主題公園

農業主題公園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
,
以大農業或農業的某一領域為題材
,

農業生產場所、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遊場所結合於一體
,
以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建
設項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糧油、
果品、
花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將作物的觀賞、
採摘、製品及其有關的文藝活動、節慶活動等融為一體
,
提高其經營效益
,
豐富游覽樂趣。

農業生產基地

有先進生產水平的、
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
本身隱含著較高的觀
光游覽價值
,
廣闊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產流程等
,
都是看點。
例如密山的綠色觀光農業
走廊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50
萬畝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產基地、西紅柿示範區、綠色水稻示
范區、
果園示範區等。
這種項目的旅遊服從於生產、
服務於生活
,
利用現有的生產項目開展旅遊
,
並利用旅遊客流對企業的形象、產品、理念等進行宣傳推廣
,
相得益彰。

農業科技示範區

農業科技示範區是一個集科研、開發、創新、示範四個方面主體功能於一
體的農業綜合大學科。
在示範區自身的科研、
生產設施的基礎上
,
開發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並把農
業科技普及工作溶匯到游覽中去
,
是現階段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爾濱農業
高新技術園區
,
不僅擔負著
「設施綠色蔬菜生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等科研任務
,
還被哈爾濱市
委宣傳部和市教委聯合確定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綠色農業實踐基地」。

8. 民俗文化旅遊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民俗旅遊是指人們離開慣常住地,到異地去體驗當地民俗的文化旅遊行程。民俗文化作為一個地區、一個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發展的結晶,蘊含著極其豐富的社會內容,由於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靈魂,具有獨特性與不可替代性,因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民俗旅遊屬於高層次的旅遊。旅遊者通過開展民俗旅遊活動,親身體驗當地民眾生活事項,實現自我完善的旅遊目的,從而達到良好的遊玩境界。民俗旅遊的內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中文名
民俗旅遊
意思
民俗的文化旅遊行程
開始
1990年代以來
性質
旅遊、文化
快速
導航
集錦薈萃式

復古再現式

原地濃縮式

原生自然式

主題附會式

短期表現式
民族文化
1990年代以來,在很多場合下,民俗文化不再被權力政治一味地貶損為「落後」、「迷信」、「原始」、「蒙昧」,而是被發明為宏揚民族傳統文化、向外來旅遊者展示本土形象的旅遊資源。一時間,中國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園數不勝數,位於邊疆地帶的少數民族地區打破了昔日的寧靜古樸,一批批來自國內外的遊客穿梭往來,許多已經消失的民俗事項被知識分子挖掘發明出來,策劃、包裝成為動態性、參與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遊產品

民俗旅遊2
文化旅遊
據旅遊研究者的說法,民俗旅遊是一種高層次的文化旅遊,由於它滿足了遊客「求新、求異、求樂、求知」的心理需求,已經成為旅遊行為和旅遊開發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內一次抽樣調查表明,來華美國遊客中主要目標是欣賞名勝古跡的佔26%,而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最感興趣的卻達56.7%。如此看來,民俗風情旅遊不僅僅成為政府部門發展經濟、吸引外資的重要文化資源,而且也已經成為滿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國人生活方式的一種途徑。但是,當我們懷抱全球化的語境聯想,以此審視中國當下文化情境中的民俗旅遊的時候,當我們考慮到民俗作為一種生活文化所具有的生態性原則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憂慮的是,民俗風情的旅遊越來越拋離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語境,已經徹底儀式化了。當民俗生活失去其生存土壤,被拋置於戲劇化、儀式化的場景之中,成為觀賞和被觀賞的對象,不是一種自然的、原生態的生活狀態的時候,我們需要追問的是,民俗文化曾經被現代性話語斥之為「落後」、「迷信」的被改造的對象,曾經代表著現代化的過去,是古老天真、混沌蒙昧的代名詞——盡管在當下中國的文化情境中,民俗文化在很多情況下依然被想像成為天真蒙昧的代名詞——但是,在人們的潛意識中被如此界定的民俗文化是如何納入到民族國家的現代化話語之中?在全球化的語境下,民俗文化又是如何被編織為民族文化的主要象徵?民俗文化旅遊事業的興旺,其背後所支配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意識形態與權力?我們不得不承認,民俗文化旅遊由於權力政治與資本的原因而注入了意識形態與商業經濟的因素,作為一種具有獨特文化意蘊與價值的符號體系,越來越成為空留下承載原有意義的形式外殼。不僅如此,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旅遊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種表徵,越來越成為人們娛樂休閑、擺脫生活壓抑的一種方式,民俗風情旅遊已經成為發達地區人們尋異獵奇的對象,是滿足西方人對中國社會的想像之途徑,隨著民族國家內部地區間經濟文化的差距日益凸顯,也已經成為地區間文化想像的文化符號。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