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
❶ 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幾種主要模式
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國外一些與鄉村旅遊相關的旅遊主要有:Agrotourism(農業旅遊)、Farm Tourism (農庄旅遊)、Green Tourism(綠色旅遊)、Village Tourism(一般指偏遠鄉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旅遊)和Peripheral Area Tourism(外圍區域的旅遊) 等。 綜合國內鄉村旅遊的現狀和其它學者的研究成果,鄉村旅遊基本類型歸納為以下幾類: ①以綠色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主題的觀光型鄉村旅遊。②以農庄或農場旅遊為主,包括休閑農庄,觀光果園,茶園、花園,休閑漁場,農業教育園,農業科普示範園等,體現休閑、娛樂和增長見識為主題鄉村旅遊。③以鄉村民俗、鄉村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鄉村旅遊。④以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鄉村旅遊。
具體關於更多的鄉村旅遊的內容,你可以上中國旅遊投資官方網站看看,還是很專業的
❷ 我國鄉村旅遊開發都有哪些主要模式
1、森林公園模式。對於那些區位條件好,地形多邊,山巒起伏,溪流交錯,森林茂密,景色秀麗,環境優良,氣候舒適,面積較大的森林地段可開發為森林公署使之成為人們回歸自然,休閑、度假、野營、避暑、科考和驚醒森林浴的理想場所。
2、度假區(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風景優美、氣候舒適宜人、生態環境優良的景觀地帶建成的,以滿足旅遊者度假、休閑為主要目的場所。
3、野營地模式。野營是一種戶外遊憩活動,是暫時性離開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帳篷、高架帳篷床、睡袋、汽車旅館、小木屋等在郊外過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態環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賞優美的自然風光並參與其它休閑娛樂活動的一項旅遊活動項目。森林野營地要求離城市30-160㏎左右,交通比較方便,但必須離開公路干線,具有良好的森林環境,氣候好,空氣潔凈,環境比較幽靜,有水源,避風,面積較森林公園小,但應大於公頃。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選擇地勢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設野營地。也有人將野營地建在農荒地、草原、甚至沙漠邊緣。
❸ 科技助推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都有哪些
農業科技示範園區模式
農業博覽園模式
科技引導產業旅遊模式
高科技農業生態旅遊模式
請採納!!謝謝
❹ 鄉村旅遊規劃模式有哪些
一、城鄉統籌規劃與鄉村旅遊規劃的聯系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貫徹十六大精神,按照城鄉統籌的思路對「三農」工作做出了戰略部署,城鄉統籌是加快改變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需要,是探索構建和諧社會體制的需要,也是探索鄉村旅遊規劃和發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鄉一體化與城鄉總體規劃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其重點和難度是在農村,如果「三農」問題不能合理有效的解決,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統籌城鄉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一項大思路、大舉措,是解決城鄉發展問題的一個重大創新,它把城鄉一體化思想提高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新的戰略地位。城鄉一體化的實質就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按著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去研究和解決我國的發展問題,把城市和鄉村結合為一體,聯系城市研究農村,聯系農村研究城市。
(二)鄉村可持續發展與鄉村發展規劃
鄉村發展規劃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實現過程和手段。在鄉村發展規劃的過程中,要考慮環境、生態和資源的相互協調性,考慮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擴大鄉村的規模,也不能讓鄉村以城市為模板進行復制。規劃的重點是考慮如何有效節約用地,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如何提高鄉村規劃設計水平,改變千鎮一面的狀態等,改變鄉村二元經濟結構的現狀,促進農業人口向非農人口轉變。鄉村發展規劃恰恰是鄉村可持續發展實現的途徑,鄉村可持續發展是鄉村發展規劃的目的和指導,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鄉村創新經濟學與鄉村旅遊規劃
鄉村可以根據本身特點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創造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文化,或根據鄉村建築風格塑造自己的產業發展模式。(鄉村旅遊規劃專家—成都銘智旅遊)如,江南鄉村小巧玲瓏的民居、北方鄉村厚實的四合院、華中鄉村封閉的天井和馬頭牆、西南鄉村的木樓竹樓、西北鄉村的窯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鄉村的特色,鄉村規劃可以根據特有的資源和特色發展旅遊業,這是鄉村創新經濟學理論的應用和實踐。
❺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歷程
(一)國外發展歷程
1.萌芽—興起階段,在19世紀初,城市人開始認識農業旅遊價值,並參與了鄉村農業旅遊,如法國、義大利。
2.觀光—發展階段,在20世紀中後期,鄉村觀光農業發展,形成農業和旅遊相結合的新產業,如西班牙、日本、美國;
3.度假—提高階段,在80年代以後,觀光農業由觀光功能向休閑、度假、體驗、環保多功能擴展,如日本、奧地利、澳大利亞。
(二)國內發展歷程
1.初創階段(自發階段)1980年代中後期-1994年
農家樂興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誕生標志著「農家樂」旅遊模式拉開了鄉村旅遊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國農民旅遊協會」正式更名為「中國鄉村旅遊協會」
1994年,「1+2」休假制度頒布並實施。
2.全面發展階段1995-2001年
鄉村假日經濟
1995年5月1日起實行雙休日,1999年又將春節、「五一」、「十一」調整為7天長假。
2000年,國務院46號文明確了「黃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國民俗風情游」旅遊主題與 「中國:56個民族的家」宣傳口號帶遊客深入少數民族風情區;
1998年「中國華夏城鄉游」旅遊主題與 「現代城鄉,多彩生活」宣傳口號吸引大批旅遊者湧入鄉村。
3.縱深發展階段2002-2006
助力「三農」問題解決
2002年,我國頒布了《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准(試行)》標志著我國鄉村旅遊開始走向規范化、高質化
2006年,明確提出「中國鄉村旅遊年」,將鄉村旅遊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時尚」全面推動鄉村旅遊提升發展。
2006年8月,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關於促進農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鄉村旅遊是「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
2005年國家開始實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006年我國健全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
提升轉型與
4.可持續發展階段2007年至今
產品轉型,產業升級
2007年國家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2008年健全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克服了鄉村旅遊發展受土地制度制約。
2007年,「中國和諧城鄉游」和「魅力鄉村、活力城市、和諧中國」的提出帶動了農村風貌大變樣。
2007年,國家旅遊局和農業部聯合發布了《關於大力推進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的通知》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2008年,三次長假調整為「兩長五短」模式及帶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使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和多樣化。
2009年,《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鄉村旅遊富民工程。
❻ 鄉村旅遊發展模式有哪些如何規劃
鄉村旅遊作為新農村建設模式的一種探索,至今已取得了比較大的發展,收入增加的同時,也為農村帶去了新思想新觀念。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道:在規劃設計時,需特別注意因地制宜地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以市場導向配置資源,引導鄉村旅遊向優勢地區集中,深入挖掘鄉村文化體驗性內涵,創造差異化的特色品·牌項目,維護鄉村景觀的原真性,避免出現圍城效應,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❼ 有哪些比較好的鄉村旅遊發展的規劃模式啊,比較適合於當下的鄉村改造
現在的鄉村旅遊規劃模式很多種,我覺得最好是採取「核心拉動、軸線拓展、區域聯動、集群發展」的布局戰略,恆合智業首創的「旅遊風情小鎮、鄉村度假群落、鄉村旅遊綜合體、特色鄉村旅遊項目」鄉村旅遊發展「三層次理論」比較適合於大多數的鄉村開發,希望能幫到樓主
❽ 鄉村旅遊,究竟該怎麼發展
目前,國內對於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並未形成共識,分類的角度有很大不同,如鄉村旅遊資源類型、旅遊地區位因素、旅遊經營管理等,也有從利益導向型視角入手。
由於鄉村旅遊的開發需要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當地居民等各方共同參與,涉及利益體較多,所以可按照鄉村旅遊成長的協調機制,將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政府主導型模式、社區居民主導參與型模式和多利益主體參與型模式。
政府主導型也可稱為政府推動型,該模式最大特點是政府作為鄉村旅遊開發的主要力量,起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作用。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政府主導型模式適用於鄉村旅遊開發早期階段或經濟落後的貧困地區。因為政府主導的優勢十分明顯,可構建相對公正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政府、開發商、農民的利益均衡。
社區居民主導參與型模式又細分為兩類,一類是村民自主開發型模式,另一類是鄉村組織型模式。村民自主開發型模式常見的有有「個體農庄」模式、「農戶+農戶」合作模式、「示範戶帶領」模式等,鄉村組織型模式是由自發組織的協會或部分引導鄉村旅遊發展的模式。
村民自主開發型模式通常缺乏統一、長期規劃,對生態環境保護不力,經營管理制度不完善;鄉村組織型模式則缺乏專業知識,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
多利益主體參與型模式是鄉村旅遊經營模式的發展趨勢,因為鄉村旅遊的綜合性決定了需要多方力量參與開發建設運營,這導致利益相關方眾多,在協同發展要求下產生了該模式。
在該模式下,各方利益主體能夠得到較好的協同合作,避免了過度開發或商業化,也更注重對生態環境、原始風俗文化的保護,維持鄉村旅遊最核心的「鄉村」味道。
總的來說,鄉村旅遊經營模式無絕對好壞之分,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鄉村旅遊發展方式。
❾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有哪些模式可以借鑒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建設內容。構建以農業發展特色,農業功能延伸為生態服務的,具有地域發展特色,統籌城鄉生態經濟發展的農業村鎮一體化規劃是農業規劃的基本內容。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體驗、科普教育、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為項目,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構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美麗鄉村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