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旅遊業的弊端
『壹』 關於旅遊業發展的利弊的作文怎樣擬題目
開篇先寫個旅遊業的全景。
然後第一部分寫旅遊業帶來的好處:一能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門票收入,在當地的吃、住消費,購買當地的土特產品和紀念品等都能帶來大量的資金)。 二能豐富當地的文化。(四面八方的異域文化融合發展)。 三能提高當地人的生活水平。(旅遊業是服務密集型行業,能增加當地的服務就業機會...)
再後第二部分寫旅遊業帶來的壞處:一給環境帶來壓力。固體廢棄物,汽車排放等等。二是會影響當地消費。人流,物價,房價等一系列的上漲。三是可能對文化遺產造成破壞。對文物的掠奪、踐踏,未經授權的挖掘
最後一段,總結上面的優劣,談談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
『貳』 旅遊業的弊端在哪裡 盡量詳細點吧 我要去參加辯論賽……可以的話舉幾個例子吧
我國旅遊業現存在的問題: (1)、經營管理不善,開發利用不當,監督制約不利,成為制約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素。我國旅遊企業普遍存在單體規模小,實力弱,經營管理水平低的弱點,使得我國旅遊企業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等方面無法滿足未來發展的需要,從而削弱了其進行產品開發、市場拓展、服務質量改善的能力,限制了其在國內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企業失去了競爭力就等於人沒有了生命力,對一個企業的發展是致命的。而且,由於我國旅遊企業資金短缺,技術力量薄弱,長期以來只能依賴於低效率的粗放式經營。 (2)、發展觀念落後,環保意識缺乏成為制約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觀因素。長期以來無論是我國政府及旅遊主管部門還是旅遊理論界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這樣的認識,即認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發展旅遊業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這種認識上的誤區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了政府及旅遊主管部門對旅遊開發的監督、規劃與管理。加上某些經營者的短視和缺乏社會責任感,導致了對旅遊資源的盲目開發與過度利用。另外,由於教育水平及人口素質的差異,我國許多旅遊者缺乏環保意識與可持續發展意識。 (3)、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破壞成為制約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因素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與不合理利用導致許多資源被破壞。四川黃龍九寨溝風景區由於上游和周邊森林的大面積砍伐,造成九寨溝水量減少,使這里的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 厘米;1951 年湖泊面積還有217.44萬畝的洪湖,由於房地產開發,旅遊區開發擠占水面到1987 年僅剩下70.29 萬畝。水污染也日趨嚴重。工業廢水、生活廢水及旅遊區廢水不加凈化和凈化未達標准便排入景區水體,嚴重污染了水體資源。
『叄』 旅遊業對當地文化帶來的壞處都有什麼
1、一定抄程度上破壞當地文化。襲例如出現偽民俗這種現象。簡單的說就是為了配合旅遊,將許多民俗商業話,例如儺戲等。本來只是在特殊的節日舉行的特特殊儀式,現在為了迎合遊客需要,有些景區就開發了這個節目,每天均上演,已失去其原本的含義。
2、一定程度上影響旅遊目的地人們的生活。甚至出現旅遊民族。旅遊民族就是當地人民以旅遊資源作為市場資源進行獲利的一種現象。例如,在雲南某山村,由於旅遊開發,,本來應該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的當地的少數民族人,開始改變其行為,不再耕種,而是為遊客服務,例如,提供合照照相服務。總之,她們變成了旅遊業發展的附屬品,也不是旅遊業發展依託的主體。
總體上來說,旅遊給當地文化帶來的影響是,商業化,盆景化。
如果你想詳細了解的話,可以看看「旅遊文化學這本書」
『肆』 發展旅遊業對經濟的不利影響
1、發展好了就對經濟不存在不利影響。
2、發展不好了,就是盲目投資,重復建設唄。
3、實在要找 不利影響,就是一般發展旅遊業就會限制發展工業。因為工業污染。而工業對經濟的貢獻一般比旅遊業大。所以……
我們主要服務沈陽和想要來東北的遊客,搜 拼團專家 就是了。呵呵,有血有肉80後網友!
『伍』 旅遊組織給旅遊業帶來了什麼弊端
我這么理解吧,你所說的旅遊組織是旅行社吧,就是帶團的!
讓我說說他的弊端吧。
其一,走馬觀花,難得觀賞到名勝之全貌。旅遊者要游歷的是名山大川,故都古跡,觀賞觀賞祖國的大好風光,了解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但隨團旅遊,為了節省時間,往往一天要走好幾個景點,只能是走馬觀花,到這個景點還沒站穩腳,就要到下個景點。雖有導游解說,但解說速度太快,人也太多,即跟不上導游的腳步,也跟不上導游的聲音。每個景點只能留下一些零碎印象,知道個大概情況,無法觀賞到景觀的全貌。
其二,勞苦奔波,難得體會到旅遊之樂趣。跟團旅遊是件很辛苦的事。時間有限,每個景點停留的時間很短,總是跟著導游的小旗馬不停蹄地跑來跑去,根本沒有休息及自由觀光的時間。年輕一點的還好,年紀大一點的,只好放棄該去的一些小景觀,自找機會休息。一天下來,疲憊不堪。如果到張家界等地去游山,從山上下來,腰酸腿疼,還沒等休息過來,第二天還得拖著僵硬的雙腿繼續攀登,不難得出「花錢買罪受」的結論。
其三,喧鬧混亂,難得求一時心耳之清凈。節日休假,應是在長時間繁忙的工作之後,找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休息休息,調整一下緊張的神經。比如在湖邊山中沐浴一下清風,在海邊沙灘享受一下海水陽光。跟團旅遊這一切都無法做到。每個景點都是一片喧囂和忙亂,只見一群一群的人奔來跑去,一些舉著小旗的人用喇叭筒不停地高喊:「某某團的到這里集合!」「某某團五分鍾後出發!」「某某團開始點名,趙某某、錢某某……」本來是很清凈的風景區搞得比鬧市還喧囂。眼前鬧哄哄,耳邊鬧嚷嚷,只有回到住地才能得到暫時的寧靜。
其四,購物受騙,難得使內心快樂平衡。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旅遊和購物聯系在了一起,走了幾個景點之後,必然拉你去購物。購物點一般建在旅遊景點附近或來去的路上。先是導游用花言巧語來哄騙,說本地特產如何好,要去的商店東西如何真,價錢如何便宜,其他地方都是如何騙人。後是購物點用各種手段來引誘,或者小姐先生煞有介事地搞點驗證真偽的表演,或者讓你免費品點茶、嘗幾口特產,吊足你的胃口,然後讓你去購物。凡旅遊者,都想帶點土特產回去孝敬老人或贈送親友,但你一買必定上當無疑。其不知旅行社和購物商店是一家,導游好心的回報就是從你被騙的錢中得回扣。等你發現同樣的物品旅遊商店比街里一般商店要貴得多時,已悔之晚矣。旅遊本是快樂的事,卻因為購物受騙惹出了種種不快。
其五,大路飯菜,難得品嘗到真正的地方風味。出去旅遊,除了看看風景名勝外,每到一地,都想品嘗品嘗地方小吃,體味一下地方風味。隨團旅遊,都是集體安排飯菜,量足可以裹腹,質沒有中毒之虞,價錢也不算高,但都是大路飯菜,也常有一兩盤帶點地方特色的東西,因為是大鍋炒燉,難得地方真味。如果你想品嘗品嘗地方風味,另拉山頭,到別家去吃,絕對不被允許。所謂定點飯店,是旅行社所定之點,旅行社和導游都有切身利益在。旅遊回來,說是去了某地某地,但提起某地的什麼名菜名吃,自己沒有品嘗過,不能不是個遺憾。
當然,隨團旅遊方便,緊湊,也比較省錢,對於人地兩生的外地遊客無疑還是首選。但其弊端也十分明顯,實際是有旅無游,有觀無償。提起某地,只能說我去過,深入了解則無從說起。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和票子,還是全家或三五知己搭伴自主隨意旅遊為佳,線路不要太長,一次只去那麼三兩個地方,游一個地方就游足游夠。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多看多聽多問。而且隨性之所至,情之所生,想看就看,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使旅遊真正成為一種休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陸』 中國發展旅遊業的利弊
旅遊產業在中國屬於朝陽產業,地大物博的優勢使中國擁有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並且旅遊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很多其他產業的發展,促進第三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但是中國很多旅遊地的旅遊設施不完善,因此旅遊業發展受到限制,而且旅遊產業發展的不健全和保護的不完善也使旅遊資源遭到破壞,增加了環境的負擔,商業化使原生態的一些文化失去了最初的意義等。
『柒』 中國旅遊業對環境造成的利弊
加強旅遊城市生態環境保護 推動旅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桂林市副市長 康天保
一、必須認識和處理好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系
旅遊業作為一個依靠自然秉賦和社會遺贈的資源產業,它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共生、相互促進的關系,同時,與其他產業相比,旅遊業具有所費資源少,環境代價低等優勢,因此使得旅遊業成為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新興的替代產業。
一方面,生態環境是旅遊產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外出旅遊總是希望能夠達到怡悅身心、回歸自然、療養保健的目的,因而只有那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得到有效保護,生志環境處於良勝循環的旅遊目的地,才能激發人們前往旅遊的慾望並最終將轉化為現實的旅遊消費需求,特別是在旅遊消費心理更趨成熟,人們紛紛走向自然、享受綠色的今天,一流的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某些旅遊城市最響亮的旅遊品牌,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前往觀光游覽。
另一方面,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旅遊產業做支撐。表現為:首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了本地區經濟的增長,增強了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投入能力,直接促進了環保工作的開展;其次,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提高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增強環保意識,減少環境破壞和污染行為的發生;再次,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優化了旅遊城市的經濟結構,替代了污染嚴重和資源消耗大的傳統產業,推動了本地區環境質量的改善。
對於桂林市而言,以灕江風景為代表的桂林山水自然資源,天設地造的環境,得天獨厚的優勢,既不能再生,也無法人工創造,天生的珍貴。桂林旅遊因環境而起,與環境共存,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天然的耦合關系,密不可分。環境保護是桂林旅遊的生命線,大自然億萬年來所造就的優美環境獨特山水如果慘遭破壞,桂林旅遊也就不復存在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中央、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的關懷和指導下,桂林市為了保護自己的母親河灕江,先後關停並轉了27個有嚴重污染的工廠、車間,減少了數千萬元的工業產值,逐步恢復了桂林山青水秀的自然風貌。從此以後,桂林市長期堅持不懈地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來抓,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
一是把環境保護納入了國民經濟計劃,建立了污染源與環境目標的定量關系,根據環境容量來確定桂林的經濟發展的方向和速度,以總量控制,優化決策等手段,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容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堅持少物耗、低能耗、少污染、高技術、高效益的原則,堅決拒絕重污染產業。
二是嚴格執行環境管理的八項制度,對老污染源實行限期治理,逾期達不到要求的,依法關停並轉,到去年 11月底前,桂林市的1058家企業將全面完成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成為廣西最早完成國務院「一控雙達標」任務的城市;對新建項目,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先後否決了多個在風景區內興建大型旅遊設施和灕江上開發水上游樂園等大型旅遊開發項目,有力地保護了灕江風景保護區的生態環境。
三是大力建設和完善了城市供水、供氣、排水及污水、廢氣、垃圾處理系統,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0%,廢氣處理率達97%,生活垃圾清運率100%,處理率達81.1%。
四是圍繞灕江兩岸綠化、河岸整治和沿岸活氣生態工程等三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旨在保護灕江風景區生志環境的工作,控制灕江旅遊船隻數量,加強旅遊船隻的排污管理。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桂林的環境質量越來越好,旅遊業與此同時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1999年全市共接待旅遊者898.53萬人次,增長11.76%,其中,入境遊客60.53萬人次,增長46.81%,增幅名列全國第二,總量名列第六位。去年1-9月份,全市共接待入境遊客70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61.3%,增幅名列全國第一,接待總量在全國的排位,比上一年又進了一位,名列第五。
二、加強旅遊城市環境保護應重點做好的幾項工作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工業化影響和旅遊業的發展,區域內的生態環境壓力逐年增加。要保證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旅遊城市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進一步增強旅遊城市的環保意識
要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加大對全社會的環保宣傳教育力度,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和決策部門的環保意識,使他們在實踐工作中,重視環保,不以權代法、主觀武斷,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來規劃、設計旅遊城市的環境與發展藍圖,盡可能地避免因不尊重生態規律的決策失誤而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挽回損失的現象的發生;使旅遊經營單位和個人認識到,生態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他們自己的飯碗,在旅遊經營中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使旅遊區周邊的群眾意識到,保護環境發展旅遊業,可帶動當地農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使他們能夠早日實現脫貧致富,進而使他們以實際行動自覺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當中去;使旅遊者認識到,保護環境是地球上每個正常人應盡的義務和應具備的文化素養,旅遊過程中要愛護旅遊區的一草一木,自覺做一些有益於生態保護的事,讓旅遊者從「污染源」轉變為「環境保護衛士」。
(二)要正確處理好資源開發和資源保護的關系
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在旅遊資源開發問題上,一方面要積極開發資源、發展旅遊業,為人類造福;另一方面又要確保資源能永續利用。應遵循「科學評價,會理開發,綜合保護」的原則,把保護與開發有機地統一起來,實施保護性開發。此外,開發與保護的利弊分析不能單憑經濟效益的高低作為標准,而應把資源和生忘的可持續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對於那些經過綜合評價,不具備開發能力或開發條件暫不成熟的,要採取有效措施,實行嚴格的封閉性保護;對於那些開發條件已經成熟的,要在保護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適度開發,以建立起旅遊開發和環境保護良性的互動關系,進而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同步發展。
(三)進一步理順生態環保的管理體制
生態環保是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領導,注重協調,相互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打破部門分割,實現各部門對生態環保工作的共同參與、聯合管理,已經成為各旅遊城市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在這方面,桂林已經進行了成功的嘗試。2000年初成立的由旅遊、環保、規劃、交通等十幾個部門為成員單位組成的「桂林市旅遊產業發展指導委員會」,充分調動了各有關單位參與旅遊管理、共促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單一部門管旅遊向相關部門共同管理旅遊、共同關注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轉變。
(四)加強環境執法力度
生態環保行政執法,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處於核心的地位,起著關鍵的作用。一是要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已經出台的有關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實際,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的地方性行政法規;二是要切實加強環保行政執法隊伍建設,要通過強化業務培訓等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提高環保行政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三是要切實加強生態環保工作的執法監察力度,切實採取法律手段避免、減少或控制木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對那些違反有關規定、對環境造成破壞和污染的行為,要依法採取行政的、經濟的、直至活律的手段進行強制性的干涉和懲罰;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要逐步加大環境保護投入
環保工作范圍大、任務重,需要足夠的資金投入。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環保資金籌措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環保經濟政策,隨著經濟的發展,逐步提高環保資金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通過多種渠道增加環保投入,真正扭轉環保投入偏低的狀況。同時要加強對環保資金使用的管理,確保做到專款專用,使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六)要推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旅遊產品
摒棄傳統的粗放式大眾旅遊,而應積極推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為遊客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且還能給旅遊地帶來最大經濟社會效益的旅遊模式。例如,積極開發、推出生態旅遊、鄉村旅遊、自然旅遊等這些親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這是由於這些旅遊項目提倡保護資源的完整性,尊重旅遊地的文化和自然環境、歷史傳統、生活方式和社會體制,不會對生態環境構成損蝕和破壞;另外,這些游覽項目一般都具有較強的生態科教和生態科普色彩,旅遊者在游覽過程中往往會被大自然優美的生態環境所感染、啟迪和熏陶,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環保意識增強,進而自覺成為環境保護的重要角色。正因為如此,這些旅遊項目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被國際公認為是解決旅遊與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矛盾最理想的方式。
『捌』 發展中國家發展旅遊業利弊
從GDP和GNP來說利大於弊
從自然環境、文化等方面來說弊端也不少
看看現在的麗江跟以前的麗江,利和弊都很好從這可以見到
『玖』 跪求:發展旅遊業的利與弊各是什麼
您好!歡迎觀看1986年度亞洲大學生辯論會。今晚,我們是舉行大決賽,相信大家都認為前兩場的辯論是非常精彩的。以此類推,今晚上這場決賽,其精彩程度更不在話下,大家可以大飽眼福了。我們非常榮幸能夠邀請到許多貴賓,到廣播局來為雙方打氣。讓我們以掌聲歡迎社會發展部政務部長庄日坤先生、交通與新聞部高級政務次長何家良先生、大華銀行集團主席黃祖耀先生以及廣播局副主席鄭東發先生,何次長將為我們主持頒獎禮,在比賽規則方面,大家都了如指掌,在此,我不重提。好,讓我正式宣布:1986年度亞洲大專辯論會大決賽正式開始。 今晚對壘的隊伍是:香港中文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現在介紹今晚參賽的代表,在我右手邊的是正方的香港中文大學代表,第一位是繆莉莉同學,繆同學是工商管理系一年級學生;第二位是黃越同學;第三位是金嶺同學,金同學是英文系第二年級學生;最後一位是周宇同學,周同學是企業管理學系第三年級學生(掌聲)。在我左手邊的是反方的中國北京大學代表,第一位是李玫同學,李同學是經濟管理第二年級學生;第二位是楊金嶺同學,楊同學是國際經濟系第四年級學生;第三位是王雷同學,王同學是國際經濟系第三年級學生;最後一位是馬朝旭同學,馬同學是國際經濟系研究生。現在是為大家介紹大會不可缺少的人物,我們的評判團:第一位是來自澳門東亞大學的程翔輝副教授;第二位是陳榮肇博士,陳博士是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第三位是陳長明教授,陳教授是我國南洋理工學院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系主任;第四位是張毅飛博士,張博士是我國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主任;最後一位是祝開錦博士,祝博士是ibn研究所研究員。(掌聲)今晚的辯題是:「發展旅遊業,利多於弊」。今晚正反兩方的立場全由抽簽決定的。好,現在讓我請正方第一位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的繆莉莉同學表明立場,時間是4分鍾,請。 正 方:反方同學,如果發展旅遊業是弊多於利的話,那麼為什麼世界上那麼多國家,包括今日參加比賽的中國、新加坡、澳門和香港都不抑制旅遊業的發展呢?主席先生、評判先生,各位,今天的辯題是「發展旅遊業,利多於弊」,我方是正方,我將首先說明發展旅遊業的定義,以及所帶來的各項利益。我方下一位同學將闡述發展旅遊業的一些問題。旅遊基本上是一種吸引外國人來本國消費的行業,它的發展幫助國家吸取外匯。一個旅客到外地旅行肯定是要花錢的,他首先必須解決他衣食住行的根本問題。所以,上至旅社,下至街邊的小販都幫助國家賺取外匯。在1985年,香港的旅遊業就幫助香港賺取了近20億美元的外匯。再看看斯里蘭卡,旅遊業每一元的投資,都幫助該國賺取了6毛7分的純利。這里外匯的增加,正幫助了國家,國際收支平衡。另外,在今日這個存在著貿易保護主義的世界中,旅遊業是比較不受貿易保護主義影響的。因為旅遊業的產品,是要顧客自己上門來取的,並沒有出口品,所以,如果我們要對旅遊業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話,就只有阻礙自己國家的人民到外地去旅行,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一般國家都不願意採取這種政策的。此外,旅遊業是一種可以靈活發展的行業,我們只要用一點腦筋,便可以配合自己國家的特點,獨特的文化、工業和自然環境,甚至一種獨特的節日去發展旅遊業,使其具有特色而吸引大批的遊客前來消費。這門行業是不必依靠某種特別的天然條件,也不必和自己本地的文化工業或者生活特色發生沖突的,而最重要的是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交通、通訊和水電工藝設備等等的發展,這些往往是發展工商業的基本條件。所以旅遊業的發展,正是幫助一個國家以外資來替自己國家將來種種發展鋪路的長線投資。此外,旅遊業也帶來了其他有利的作用,像促進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增進人民間的相互認識。我方並不否認,發展旅遊業是有利,有弊的,只是認為,利是多於弊的。但是衡量利弊是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利弊的多少,除了數量之外,還包括了強弱的問題。一個大利就抵銷了好幾個小弊了。我們還要注意是深發性的問題,一個可以帶來其他很多利的利,就遠遠地勝過了一個不能帶來附帶利益的利。而最重要的,就其必然性的問題,一個必然的利,就比十個可能的利重要得多。權威經濟學者在《亞洲旅遊業的經濟影響》一書第337頁有如下的結論:像任何工業一樣,旅遊業有利有弊,可是仔細衡量,便可以發現,旅遊業的利,尤其是在經濟上的利,是遠遠超過於弊的。以上的見解,正與我方不謀而合……
建議從 發展旅遊業的意義,為主切入點。
真正需要我們認真關注的,是發展旅遊及旅遊產業的重要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是我們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和諧社會當然有著豐富的內容,人的精神層面的和諧,應該是和諧社會題中的應有之義。從社會經濟發展的歷程來看,旅遊活動的開展以及旅遊產業的發展,是以社會經濟的一定程度的發展為前提的。只有社會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才有能力從事旅遊活動,旅遊產業也才會產生。改革開放初期,不可能有今天如此大規模的旅遊,也不可能會實行「黃金周」長假制度;而近年來旅遊活動的大規模興起,也恰恰說明,經過近三十年來的不斷發展,我們在經濟方面已經具備了從事旅遊活動的實力;在精神層面,已經產生了這一方面的需求。從這個方面來說,促進旅遊活動的開展,大力發展我國的旅遊產業,應該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從產業的角度來分析,大力發展我國的旅遊產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旅遊產業是新興的產業,不同於傳統產業的是,旅遊產業能耗低、環境污染小、能夠吸納較多的就業人員、產業關聯度高、創造附加值的能力強。因此,可以說發展旅遊產業,也就是發展國民經濟。而從整個經濟的角度來看,由於經濟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的經濟運行中,存在著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這樣的經濟結構,不利於可持續的發展,需要調整。調整的方法,一是改造傳統的產業,再有就是大力發展新興的產業,比如說旅遊業。
金融業當然不是旅遊的旁觀者。旅遊活動本身就已經為銀行業、保險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市場,目前金融業對於這一市場開發的深度與廣度都不夠;而旅遊作為一個產業,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金融業可以著力的方面也很多,也需要金融進一步開發。
先說好處
一方面拉動當地的內需(人們有了外快),另外帶動當地的服務業的發展,經濟上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當然就提高了,當地的生產總值也就提高了,可以用來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美化環境。
另一方面,旅遊業被稱為第三產業,他有他獨特的優點,如吸收勞力,對人們的技能要求不高,不像第二產業那樣。然後是旅遊業在以前被稱為無煙工業,就是說他們有污染,或者說污染很少,且污染容易被處理,不像工業污染。
再說壞處
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對一些自然風景或人文遺產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因此要在開發旅遊資源的基礎上保護它,使得不被破壞或者破壞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