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旅遊業
1. 如何打造各具特色的鎮域旅遊產業
按照山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旅遊"十一五"發展規劃和把旅遊作為全省四個新的支柱產業之一,把旅遊作為大產業來發展的戰略要求,山西旅遊景區必須採取跨越式發展的思路與發展對策,才能夠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堅持高起點規劃 堅持高起點制定旅遊景區發展規劃,集中人、財、物全面打造國內外知名品牌,精心構築新的支柱產業的產品體系,加快山西旅遊景區的跨越式發展。 圍繞山西旅遊景區的文化特色和自然生態特色,進行高起點的發展規劃,針對景區的內外環境、交通設施、接待服務設施、文化娛樂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提升,真正讓遊客感到有特色、上檔次。改造提升的重點應放在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等重點景區,通過改造提升,使全省主要景區的內外面貌有一個徹底改變,交通條件徹底改善,亂搭亂建徹底拆除。 在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同時,要重點抓好全省六條精品旅遊線路的開發,實施以精品線路帶動旅遊景區發展的戰略。 要把佛教古建、晉商文化和尋根覓祖游打造成國際級的精品線路,同時要圍繞"黃河魂、中華根"的主題,深度挖掘根祖文化,以壺口瀑布、關帝廟和大槐樹為龍頭,以堯廟、永樂宮、死海為重點,進一步整合開發歷山、丁村、後土祠,建成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在國際市場有吸引力的旅遊精品線路。 太行山水和紅色旅遊經典游精品線路,要作為國內市場的精品加以開發。重點開發太行山大峽谷、王莽嶺、八路軍總部舊址、歷山、皇城相府等景區,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成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新興的旅遊線路,最終建成成熟穩定的國內旅遊精品線路。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以列為國家重點的兩條紅色線路合6個經典景區、13個主要景點為重點,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 黃河文明精品旅遊線路。要整合開發沿黃河一線的重要旅遊景點,列入規劃重點和重點建設項目,爭取進入國家規劃,最終建成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黃河風情帶。 豐富旅遊產品 山西旅遊景區的發展在主打文化旅遊品牌的同時,也要十分注意開發自然生態旅遊景區,從而豐富旅遊產品,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要開發汾河源旅遊休閑度假區。開發時應做好整體規劃和單個景點的規劃,實施精品戰略,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關系,謹防建設性破壞,保護好景區的生態環境,要建成省級休閑度假示範區,與晉北佛教古建旅遊精品呼應,共同滿足遊人的旅遊需要。 要開發王莽嶺峽谷風光旅遊區。該旅遊區的發展應制定合理的開發規劃,確定開發原則,設計好各級旅遊道路,確定整個景區的依託城鎮,保護好自然生態環境,使其成為山西以山、水、林、木為主體的峽谷風光旅遊區。 要開發北武當山、龐泉溝風景區。該旅遊景區的開發應著力改善通往太原的公路,並制定整體規劃,把景區獨特的自然山林風光進一步推向市場。 創新管理模式 開發旅遊景區景點是一項系統工程、經濟工程和文化工程,因此,各級政府部門要改變過去傳統的對旅遊景區景點的管理模式,要在發展旅遊景區景點中發揮主導作用,制定優惠政策,採取市場運作的方法,吸引多元化市場主體參與旅遊景區景點經營項目的開發建設。 要積極爭取國家對山西省"兩區開發"資金、紅色旅遊專項資金、國家扶貧資金和國家其他建設資金的支持;要積極吸引社會資金,鼓勵和支持煤炭、冶金、電力等企業集團投資旅遊景區景點項目的開發建設。要積極引導景區周邊群眾開辦旅館、飯店、商店等服務設施。 堅持改革旅遊景區景點的經營管理體制,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發展的新機制。山西旅遊景區景點基本上都是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缺乏適應市場的活力。因此,應積極進行旅遊景區景點管理體制的改革,穩步推進"兩權分離"即經營管理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模式,即組建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旅遊企業,在文物、旅遊、林業等行政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經營開發和管理。文物、旅遊、林業等行政部門代表國家對旅遊資源進行監督保護。"兩權分離"為旅遊景區景點彌補政府投資不足,進行招商引資找到了新的途徑。 "兩權分離"是旅遊景區管理體制的重大突破。但是"兩權分離"的發展模式並不是一分就靈,它必須要建立一套相關的政策保障體系來規范"兩權分離",避免和防止在"兩權分離"過程中,不顧旅遊景區景點環境的承載能力,破壞生態資源,過度開發旅遊資源的問題發生。 加大市場營銷 加強旅遊景區景點內紀念品為主的旅遊商品開發和生產,促進全省旅遊業收入的增長。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遊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長期以來,山西對旅遊商品開發重視不夠,旅遊商品種類少、質地差,遊客難買到稱心如意的旅遊紀念品。這種狀況不僅大大減少了應有的旅遊收入,而且無意中也喪失了通過旅遊紀念品來宣傳旅遊景點的機會。因此,要加大對旅遊商品的開發和銷售力度。應組織專人進行全面系統的市場調整,委託專家和廠商為各大景區景點設計和製作多種類型、多種質地、多種檔次、富有觀賞和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為了方便遊客購買,保證遊客買到貨真價實的旅遊商品,應在旅遊景區景點和旅遊中心城市建設一批定點旅遊購物中心,使旅遊購物成為旅遊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 加強旅遊景區景點產品的宣傳、策劃、促銷手段,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要制定全省旅遊宣傳促銷規劃,通過全方位的宣傳促銷,樹立山西旅遊的整體形象。要全面實施重點景區的名牌戰略,大力塑造山西旅遊的名牌產品,使山西的五台山、雲岡石窟、平遙古城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景區。拓展旅遊市場要對各主要景區的目標客源市場進行調查、分析和預測,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促銷,應避免盲目促銷。 改善軟硬環境 堅持對旅遊公路資金和管護專項管理的辦法,盡快改善山西旅遊景區景點的交通狀況,是關繫到山西旅遊發展的大問題。 要將山西旅遊交通的公路建設納入國家級公路、省級公路的規劃中,重點進行建設。特別是要重點解決干線公路通往旅遊景區景點的交通問題。要提升中心城市到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道路等級,並認真做好道路的管護工作。旅遊景區景點之間的連接公路也要實行高標准建設,既方便遊客的通行,同時也能帶動周邊經濟的發展。 加快旅遊景區景點的人才培養,提高行業人員整體素質。發展旅遊業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不僅需要大量旅遊服務人員,更需要有一批研究、管理、經營、策劃、促銷的人才。在這方面的欠缺會直接影響到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旅遊景區景點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人才。要改革用人用工制度,促使高層次、懂專業的人才向旅遊行業特別是向旅遊景區景點流動;要加強旅遊景區景點與旅遊院校的合作,通過院校和科研機構,定向培養旅遊景區景點急需的專業人才;要加強職工的崗位培訓,廣泛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全面提高旅遊景區景點人員的素質,促進旅遊景區景點的發展。 加強旅遊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山西省旅遊景區景點,是特殊資源,保護是根本,切忌一哄而起,只顧眼前利益,而破壞可貴資源。開發利用文物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應制定積極的導向政策。設立文物旅遊資源開發保護基金,對文物旅遊資源整體規劃、有序開發、整體保護,走出開發與保護並舉的路子。(郅潤明)
2. 旅遊產業鏈包含哪些相關產業謝謝列舉。
交通運輸、餐飲、旅店住宿、一些特色文化產品、。。。。。。。。。。。
3. 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總體評價和分類型旅遊資源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阿勒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需求,對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區劃,提出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相關戰略措施。
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
優化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促進旅遊業在空間布局上的協調、有序發展。以喀納斯生態旅遊區和可可托海風景旅遊區兩個「龍頭」景區為重點,在阿勒泰地區構建三大旅遊環線、六條旅遊發展軸,劃定6大功能分區。此外,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
(一)三大旅遊環線
1.西環線: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福海縣至阿勒泰市,經喀納斯,沿西域邊陲風情旅遊景區軸,經217國道至布爾津縣,再至北屯市、福海縣。
旅遊特色:集綜合自然景觀、邊境風光、西域風情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喀納斯景區為龍頭,整合系統的以地貌景觀為主的旅遊資源,開展生態觀光旅遊。開展以邊境、口岸、邊防為基礎的邊境貿易旅遊活動。開展以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旅遊活動。
2.東環線: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爾泰文化長廊至富蘊、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經青格里河沿線,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遊特色:以阿爾泰文化為主題的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為主要內容的阿爾泰文化旅遊。以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為依託的休閑旅遊。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為依託的邊貿旅遊。
3.大環線: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環線
范圍:由西域邊陲綜合景觀西環線和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構成。
旅遊特色:阿勒泰旅遊的資源匯集環線、形象展示環線。
功能定位:串聯阿爾泰山、山前平原、額爾齊斯河自然風光及人文資源、烏倫古河流域及烏倫古湖、邊境口岸、阿勒泰地區主要城市,形成匯集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景區景點的大環線。阿勒泰地區旅遊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區成為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主體框架。
(二)六條旅遊發展軸
阿勒泰地區旅遊發展軸共包括兩條橫軸、四條縱軸。
1.擬建阿爾泰(金山)文化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爾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別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於一體的阿爾泰文化旅遊長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畫長廊為代表的游牧文化遺跡薈萃之路。草原絲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蹤探索之路。貫通阿爾泰山幾大旅遊區、旅遊景區景點,壓縮旅遊交通時間、提高行游比的旅遊交通大動脈。連通青河縣、富蘊縣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額爾齊斯河(銀水)風光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青格里河,依託額爾齊斯河,西至額爾齊斯河南北灣。
特色:中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國際河流——額河銀水風光帶。
功能定位:以額河沿岸、河谷風光、沿途景區(點)為主要內容的路上觀光。以水上漂流、遊船為主要形式的水上觀光。在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附近,爭取開通中哈兩國出入境水上短距離觀光游。貫穿阿勒泰地區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遊區、烏倫古湖休閑旅遊區和五彩城風景旅遊區的交通大動脈。連通北屯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擬建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縱軸
范圍:北起那仁夏牧場,沿中哈國境,經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頭。
特色:游中哈俄三國邊境,賞西域風情。
功能定位:以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規劃建設的喀納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邊境觀光游及邊貿旅遊。以185團、186團為代表的軍墾文化旅遊和以白哈巴中國西北第一哨、北灣邊防站(額爾齊斯河出口)、西北邊境第一連、吉木乃邊防站、達爾罕邊防站為代表的邊防旅遊。集阿爾泰山、喀納斯湖、那仁草場、額爾齊斯河、白沙湖、鳴沙山、木斯套冰川為一體的系統地貌景觀觀光游。展示以沿線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
4.提升喀納斯生態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人間仙境喀納斯的經典生態旅遊軸。
功能定位:連接布爾津與喀納斯景區的快速通道。遊客進入喀納斯景區的主要通道。阿爾泰文化軸和額爾齊斯河風光軸的主要連接線之一。
5.擬建阿爾泰山水休閑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類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為國際國內遊客進入阿勒泰地區的主要通道。連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邊景區(點)的便捷通道。融合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彰顯阿勒泰山水休閑度假的特色旅遊軸。
6.提升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縱軸
范圍:由216國道連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經五彩城、恰庫爾圖鎮,再經226省道至富蘊,再至可可托海景區。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觀,多彩而神秘的國家地質公園。
功能定位:遊客自阿勒泰地區東部進入的通道。與阿爾泰文化軸、額爾齊斯河風光軸一起,構建可可托海作為阿勒泰地區的兩大龍頭景區之一、成為景區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框架。連接五彩城、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古恐龍化石區、可可托海、地質3號礦坑、神鍾山、額爾齊斯河河源,彰顯阿勒泰地區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質礦產等為特色的西域景觀的特色旅遊軸。
(三)六大旅遊資源功能區
依據旅遊資源評價基礎,結合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需求、旅遊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旅遊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對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分區,共劃定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等6大功能區。
1.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大致包括:大喀納斯景區、布爾津縣和哈巴河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河流與冰川湖泊,如喀納斯湖、阿克庫勒湖、喀納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觀,如友誼峰、山地冰川、第四紀冰川地貌。自然生態景觀,如西伯利亞泰加林景觀、高山草原牧場。喀納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區為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金牌」旅遊區,可拉動地區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旅遊業發展。以生態旅遊、度假旅遊、民俗文化旅遊、專項旅遊、特種旅遊、夜間旅遊和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喀納斯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富蘊縣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可可托海、三號礦坑、可可托海鎮、大東溝河段、野鴨湖、薩依恆布拉克夏牧場、唐巴拉岩畫、可可托海溫泉、額爾齊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第二大旅遊區,地位僅次於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直接帶動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旅遊業發展。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科普科考旅遊、金礦奇石旅遊、攝影繪畫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國內知名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閑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團)、福海縣北部及中部地區、富蘊縣西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包括:紅山嘴口岸、蝴蝶溝、淘金溝、阿拉善溫泉、五指泉、樺林公園(沙里福汗公園)、西域滑雪場、金山滑雪場、將軍山滑雪場、小東溝冰雪度假村、薩熱闊布、托勒海特景區、烏倫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為阿勒泰地區以山水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旅遊區,以休閑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特色旅遊、商務會議旅遊、都市旅遊、養生保健旅遊、專項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這一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國際知名的冬季旅遊目的地。
4.西域邊陲風情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吉木乃縣和哈巴河縣的中部及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額爾齊斯河北灣、白沙湖、鳴沙山、阿黑吐別克口岸、樺林公園、哈龍溝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西域風情、西北邊境旅遊、中哈邊貿的旅遊區,是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和邊境邊防邊貿旅遊、西域景觀觀光旅遊、民俗文化旅遊、特色商品購物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充分發揮喀納斯景區和吉木乃口岸輻射帶動作用,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形成哈巴河縣和吉木乃縣域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實現該區域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青河縣。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薩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護區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原生態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尋蹤、中蒙邊貿旅遊特色的旅遊區,是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邊貿旅遊、特色商品旅遊、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加強中蒙旅遊合作,打造草原生態的草原游牧文化旅遊品牌和亞歐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合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6.准噶爾盆地乾旱荒漠景觀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福海縣南部和富蘊縣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古恐龍化石、鳴沙山、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五彩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地區乾旱荒漠景觀集中、適合開發利用沙漠觀光和休閑的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沙漠觀光、休閑和野生動物觀賞旅遊的主要景區。打造以沙漠觀光、沙漠攝影、地質礦產科普科考、野生動物觀賞和沙漠休閑旅遊為主導的旅遊產品,注重發揮旅遊資源整體合力,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打造遊客經216國道進出阿勒泰地區這一門戶旅遊區,使之成為北疆旅遊線上的亮點景區,中國最美麗的雅丹地貌景區之一。
(四)四大基於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的功能區
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阿勒泰地區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提出了功能區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開合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引導與控制四大功能區內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1.旅遊禁止開發區
如下區域可劃定為旅遊禁止開發區:國家及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的核心區。冰川、重點保護河段、重點保護湖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景區一級生態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基本農田等為主體的區域。
禁止開發區管理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關規劃,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價值的自然遺跡所在和文化遺址等,實行強制性保護,保持其原生態、完整性,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或破壞。區內嚴禁旅遊資源開發活動,有序引導人口逐步向區外轉移。區內禁止建設各項旅遊接待設施,嚴禁旅遊、生產等活動。禁止開發區內要依法關停、轉移破壞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實現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礦山地質環境遭受破壞。
2.旅遊限制開發區
旅遊限制開發區是指生態環境系統脆弱、生態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災害風險大,開展大規模旅遊開發的條件較差,且關繫到較大范圍涉及生態安全的區域。此外,還包括以生態敏感區、文物保護單位等景區(點)為主題的區域。
旅遊限制開發區管理政策。對發揮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功能,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的區域,嚴格限制旅遊資源開發強度,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在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強的地區有限制的發展旅遊、農林牧產業生產和加工、觀光休閑農業等產業。區內在開展旅遊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嚴格限制旅遊接待設施建設,要對旅遊活動的類型、方式和強度要做出明確規定。限制開發區內要限制企業的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保證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水平下降,實現所有污染物的達標排放。
3.旅遊優化開發區
優化開發區是指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高、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突出的區域和以風景區(點)、特色古村落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大的地區,調整和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切實提高旅遊業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旅遊開發強度較低的地區,適量建設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組織適宜的風景旅遊、休閑旅遊活動。旅遊優化開發區內要實現更高要求的減排目標,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增加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種類,實現旅遊效益增加。旅遊開發區內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保護與治理。
4.旅遊重點開發區
重點開發區是指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旅遊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主要是指旅遊景區的中心區、特色旅遊城鎮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提高旅遊產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節約與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成為區域旅遊業發展的引擎地區。區內可開展旅遊服務設施的集中建設,組織和開展多樣化的觀光、休閑、度假和娛樂活動。旅遊重點開發區內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存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旅遊區,要開展綜合治理。
二、戰略措施
(一)組織編制實施地區、市縣旅遊發展規劃
阿勒泰地區及6縣1市旅遊資源豐富。按照《旅遊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區行署,按照地區、各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並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建立旅遊規劃調整或修編程序,促進規劃編制實施機制動態化。
旅遊發展規劃內容有: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區行署、各縣市人民政府要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
(二)編制實施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發展規劃,注重環境保護,促進旅遊資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要以全球化視野、市場與經營理念為指導,根據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特徵、市場條件等,編制實施冬季旅遊發展規劃。規劃要凸顯當地文化,體現阿勒泰特色,注重旅遊區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加強冬季旅遊產品開發,促進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統一規劃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開發利用,如滑雪場、滑冰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冬季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基礎設施、旅遊服務水平等相關軟硬體配套建設作為重點,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按照國際知名的滑雪場、滑冰館的標准進行建設。逐步建立與高水平冰雪旅遊相適應的標准、設施、服務,提高冬季旅遊的國際化水平。
規劃要對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滑雪場、館等)的數量、布局、時序、投資、客源情況等予以明確。根據市場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場建設布局與密度,形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分工協作、相互補充的滑雪場體系結構。避免造成滑雪場、滑雪館等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造成資金浪費,設施閑置等問題。
滑雪場(館)的建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滑雪旅遊項目開發建設要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與項目一起同步建設相關環保設施,建立項目實施運行階段的環境監測評價體系。滑雪場(館)建設盡量要與現有設施及其他景區(點)設施相結合,盡量不佔用或少佔用植被,盡量減少項目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滑雪場(館)建設施工過程中,在進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時,應順山坡就勢修建,盡量避開林地及大動土方工程;一定要進行的破土工程,必須在兩年內復墾綠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貴樹木,要盡量移植。旅遊禁止開發區內禁止亂采濫伐、亂采亂挖等破壞環境的行為,盡量保持原始的環境風貌。
(三)建立健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管理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區行署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協調機制。由於旅遊資源產業由多部門管理,造成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晰、執法不統一等問題,強化政府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中的綜合協調能力,對旅遊資源開發管理體制、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體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機制、體制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協調和解決方案。
建議成立由阿勒泰行署專員領導的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發展改革、規劃、建設、交通、財政、稅務、工商、國土、公安、環保、林業、漁業、畜牧業、水務等相關行業和部門的旅遊管理職能。上述部門要按照各部門職能分工,與旅遊管理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壯大地區旅遊資源產業。
阿勒泰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主要職能為:①依據國家規律法規,制定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政策,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資源產業宏觀調控。②統籌協調解決地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旅遊資源產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等。③組織編制地區性的旅遊項目招商指南,促進和引導外商和社會資金向旅遊資源產業投入。④建立部門間定期或不定期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制定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年度計劃,對重大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問題進行決策。
(四)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森林、水資源等)與人文環境因素(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影響之後的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改革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的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的保護服務費用後,所得結果即為「綠色GDP」。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考核機制,對於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資源效益的各項行為將會產生抑製作用。阿勒泰地區應積極推行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以綠色GDP替代GDP作為旅遊區管理部門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通過綠色GDP考核機制,促進旅遊區旅遊資源產業健康發展。
4. 如何用休閑產業規劃引導「村莊」成為特色旅遊村
1、特色農業產業資源型村莊
由於特殊的地理、氣候、土壤和歷史積累下的品牌,很多村莊或者村莊聚落具備某一種類型的特色農業產業資源,如成都三聖花鄉的「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各地的各種類型的桃花村、梨花村、南瓜村等等。
發展要點:整合土地,大面積種植,豐富種植品種;拓展、完善和提升農業旅遊服務內涵和服務功能;制定完整的品牌營銷策略,打出本地特色農業產業資源旅遊的品牌。
2、科技化現代化產業化農業村莊
這種類型的村莊一般都有現代的農業園區,包括設施農業、採摘農業、養殖業、果蔬種植加工、花卉苗木培育等。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調整形式,在實現高科技化生產、旅遊發展的同時,還肩負著帶動周邊地區、促進經濟發展的使命。現在基本上每一個城市的周邊都有至少一個高科技觀光園,一開始是發展現代農業,最後旅遊農業、休閑農業變成了主體模式。
發展要點:控制現代農業園區開發數量,重點開發具有潛力、特色鮮明的農業園區,做精項目;優化項目結構,注重旅遊產品創新;開發前做好調查,進行科學旅遊規劃,避免出現項目重復建設、功能雷同的問題出現,造成項目間的惡性競爭;根據季節的變換更換旅遊項目。
3、民族民俗型旅遊村、寨、部落
民俗依託型鄉村旅遊具有文化的原生性、參與性、質朴性及濃郁的民俗風情的特點,獨具一格的民族民俗、建築風格、飲食習慣、服飾特色、農業景觀和農事活動等,都為民俗旅遊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民俗旅遊開發資源基礎豐富,特點鮮明,區域性和民族個性較強,發展優勢明顯。同時由於投資少、見效快,逐漸成為少數民族聚集區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和旅遊亮點,得到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受到國內外旅遊者的推崇,開發民族民俗村也是一種新興的投資方式。
發展要點:原地保護民俗旅遊資源、因地制宜、保持個性、走進百姓、活動引導、形成品牌。
4、特色旅遊商品、手工藝品、民俗紀念品加工特色村
手工業體現了一種鄉村藝術,倡導的是就地取材、就地市場、就地升值,比如說年畫村、泥塑村、剪紙村等等。四川綿竹有一個年畫村就是年畫上牆,在白粉牆上都畫著年畫。類似這樣的地方,實際上已經構成了一個專業村,這樣的專業村發展,在全國有很多,比如說寶雞泥塑村一年的銷售額六千萬,張家口有一個剪紙村一年的銷售額也有三千多萬。這樣的一個手工藝的發展過程,既保存了鄉村文化,傳承了鄉村文化,同時又形成了新的創造。
發展要點: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深挖文化內涵,前店後坊,居住區與商業區相結合的工坊社區發展模式引導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帶動型村莊。
5、依託知名景區/目的地的接待服務型村莊
知名景區巨大的吸引力為區域旅遊在資源和市場方面帶來發展契機,周邊的村莊藉助這一優勢,往往成為鄉村旅遊優先發展區。景區周邊鄉村與景區本身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文脈、地脈以及社會經濟等方面具有地域一致性,為鄉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相對較好的民眾基礎。同時,發展依託知名景區/目的地的接待服務型村莊,既有村莊自身經濟發展的主觀需要,也有景區開放化、休閑化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我國「黃金周」的景區擁堵現象,充分暴露出封閉型景區的弊端,景區與周邊村落配套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知名景區優美的自然景觀和厚重的歷史文化,攜手周邊恬淡的田園風情,實現了鄉村與景區的攜手共贏,帶動了區域的大旅遊發展。
發展要點:依託知名景區/目的地的接待服務型村莊開發,要在深度契合依託景區品牌理念的基礎上進行,依據客源市場及本身特點開發深度鄉村體驗產品,充分調動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遊要素,充分闡釋鄉村風俗風情。讓開放式的鄉村體驗與封閉的景區觀光形成鮮明的對比,借依託景區之勢,走自己的特色鄉村旅遊發展道路。
6、古建築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這是以安徽的西遞村、宏村為開端,現在全國這樣的古村落已經得到比較好的利用的恐怕得有上千家,而且這種古村落充分展示了當地的傳統文化,也給客人一種非常新鮮的感受。
開發思路:用古村落建築的魅力、原住民生活,吸引來人氣,最終讓這些遊客落腳在圍繞古村落而建的各類休閑體驗項目中消費。合理規劃、開發與保護相結合;維持原汁原味、古色古香;對古村落人文環境和自然生態加以保護;對傳統文化內涵進行深度挖掘;豐富旅遊產品。
欣賞醉美鄉村,唯美景色,了解生你、養你的故土,還有關注鄉村的經濟發展、生態農業,還有鄉村的生態環境。
5. 國內旅遊特色小鎮都有哪些類型
旅遊特色小鎮是以文旅產業植入為特色的小鎮,前瞻產業研究院根據文旅產業在小鎮當中的地位不同,將文旅特色小鎮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旅遊驅動型。旅遊產業佔主導地位,在資源方面有獨特性和吸引力,其他產業發展不充分,烏鎮和古北水鎮是典型代表,需要以全域化的理念打造,實現從景點旅遊到全域旅遊。
第二,雙產業型。即旅遊產業和特色產業疊加融合,旅遊功能比較完善,屬於復合型特色小鎮,以影視和旅遊為主導的橫店影視城是典型代表,該類型需要充分發掘和放大主題特色,拓展要素,延伸功能。
第三,旅遊從屬型。即鮮明的特色產業基礎,旅遊產業為從屬產業,旅遊功能相對薄弱,屬於生產型特色小鎮,目前的基金小鎮、襪業小鎮等都屬於該類型,需要利用已有經濟基礎,推進城旅共融、主客共享。
6. 鄉村生態農業旅遊產業具有什麼特點
(1)農業旅遊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以鄉村自然資源、農業資源、人文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為旅遊吸引物,鄉村特色和鄉土風情是鄉村生態農業旅遊的突出特點。
(2)農業旅遊的目標市場是城市,農業旅遊的消費遊客大多來自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城市是鄉村的客源地,面向城市市場,為城市遊客服務,是鄉村生態農業旅遊的主要任務。
(3)農業旅遊具有強烈的休閑性。到農業旅遊大多是利用雙休日和節假日,是城市居民周期性調節生活方式的重要選擇之一,是一種以休閑為目的的短途旅遊。
(4)農業旅遊的形式是自由性的。農業旅遊者主要採取自我服務的組織形式,以單位、家庭和親朋好友為主要團體形式,自己選定旅遊地點和旅遊路線,旅遊的活動安排比較寬松。
(5)農業旅遊具有參與性。農業旅遊除了觀光欣賞以外,還要為城市遊客提供實踐和參與的機會,增加遊客對農村的認識和農村生活、農業生產的體驗。
(6)農業旅遊具有時空性。
7. 產業類,社區類和旅遊類特色小鎮的區別
特色小鎮可以分為三類,即產業類、社區類和旅遊類。根本上講,任何一種特色小鎮基本都是屬於這三種類型或三種類型的復合版。前瞻產業研究院將這三大類型做了詳細介紹。
類型1:產業類特色小鎮
產業類特色小鎮本質上是產業園區的升級版。無論是特色產業型、文化創意型還是金融創新型、高端製造型,其核心仍然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企業進入,推動產業發展。與產業園區的區別在於產業特色更加突出,產城融合度更高,產業生態和配套更符合現代產業發展的需要,環境更加優美。
產業類特色小鎮的常住居民,主要由原有的鎮區居民和產業人口構成。其中,產業人口主要從事小鎮的主導產業和相關服務業。
產業類特色小鎮的盈利模式和產業園區沒有任何區別。基礎性收入就是物業租售和物業管理收入,增值性收入就是產業服務收入,產業生態型小鎮可以有投資性收入。大多數產業類特色小鎮的旅遊收入可以忽略不計。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產業類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景觀打造,最主要的功能是為入駐企業和人員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不是為遊客服務,因此不宜一律按照景區標准建設,而應該按照宜居城市標准建設。很多高端產業型企業,比如金融企業、研發企業,更需要安靜的工作環境,而不是遊客混雜的環境。
類型2:旅遊類特色小鎮
旅遊類特色小鎮本質上就是景區或者是景區的變形版。無論是歷史文化型、休閑旅遊型還是特色風情型,其實質都是通過文化、歷史、自然資源的挖掘和景觀的打造,吸引遊客,獲得旅遊收入。
旅遊類特色小鎮往往由於受歷史文化保護和環境評價限制,很難和大型社區相結合。因此,常住居民以鎮區原有居民和旅遊從業者為主。
旅遊類特色小鎮規劃的要點在於通過選址、景觀和品牌打造,以獲得最大的客流。但和現有大型景區相比,客流少可能是旅遊類特色小鎮最大的劣勢。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旅遊類特色小鎮不能與養老、教育等產業結合,僅僅靠客流、靠「吃住行游娛購」來平衡收入,投資回收壓力會非常大。因此,在規劃建設旅遊型特色小鎮時需要格外慎重。
類型3:社區類特色小鎮
社區類特色小鎮的功能以居住為主,兼顧產業培育和文化、景觀的打造。核心是通過大型社區建設為城市居民創造更加良好的居住環境,平衡收入;通過產業發展樹立產業地位;通過文化挖掘、景觀營造增強社區吸引力。
社區類特色小鎮的居民,由鎮區原有居民和城市遷入人口構成。其中,城市遷入居民的絕大多數與小鎮的主導產業沒有關聯,這是社區類特色小鎮區別於其他兩種類型特色小鎮的最大特點。
8. 關於利用地方特色發展旅遊業的例子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階段及問題
發展階段
根據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過程
,
舒伯陽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
:
早期萌芽階段
,
屬自發式
,
旅遊
主題不明確
,
僅作為休閑調劑
,
投資與經營主體是個人或小群體
,
市場供求關系模糊
,
以個人需求
為導向
;
初級經營階段
,
仍屬自發式
,
有一定的旅遊主題和活動安排
,
中小旅行社也主動參與經營
,
市場以短期贏利為目的
,
並以產品為導向
;
成熟的經營階段
,
屬開發式
,
有明確的主題和系列活動
策劃
,
投資與經營主體為大型
(
旅遊
)
企業集團
,
市場以長期投資收益為目的
,
以項目投資為導向。
據此判斷
,
目前我國旅遊觀光農業已發展到成熟的經營階段。
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起步較晚。近幾年
,
在哈爾濱等大中型中心城市郊區出現了「現代農
業示範基地」、「綠色農業實踐基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等形式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此外
,
還有部分個人或集體參與投資經營的「風情園」、
「農家樂」等項目
,
但是從其投資與經營
主體、
開發規模、
功能等方面分析
,
並以舒伯陽的旅遊觀光農業三階段論來判斷
,
黑龍江的旅遊觀
光農業正處於從初級經營向成熟經營過渡的階段。
目前
,
黑龍江很多地區投入運營、在建或者擬建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較多
,
按其內容不同
,
可
分為
5
種類型
:
綜合農科知識類
:
如黑龍江北方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
哈爾濱的
「綠山川」
生態園、
二龍山現代高效農業科技成果展覽園等
;
瓜果品嘗類
:
如密山市綠色觀光農業走廊等
;
民俗生態類
:
如大慶勝利民族風情園等
;
花卉養植類
:
如雞西潤豐綠色園區等
;
種養殖產業類
:
如大慶國家級現
代化農業示範基地、
牡丹江大灣農業科技園區等。
其中
,60%
以上的旅遊觀光農業項目都是屬於綜
合類型
,
即集農業、科普、觀光、餐飲、經貿等於一體
,
進行農、
林、果、
牧、
漁等立體綜合開發。
存在問題
從目前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現狀來看
,
雖然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
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
初步的基礎
,
但是並沒有擺脫目前旅遊觀光農業普遍存在的規模小、品牌不突出、配套設施不齊
全、管理水平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一系列問題
,
尤其以下列三大問題較為突出
:
規模較小
,
而且地域分布不平衡。
根據國外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當旅遊觀光農業區半徑
大於
29.5
公里的區域
(
面積
)
時
,
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
,
而黑龍江的項目絕大多數小於這個數字
,
因此項目主要集中於經濟較繁榮、城鎮化程度較高的中心城市附近
,
尤其以哈爾濱和大慶一線較
多
,
而資源相對豐富的中部、
北部地區較少。
隨著其它地區經濟的崛起和山區脫貧
,
其發展潛力不
容忽視。
目前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景點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或非旅遊企業投資興建和管理。
政府缺
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
,
很多項目又缺少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
,
造成投
資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
,
使一些地方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題開發重復、
雷同或近似
,
景區缺
少總體布局規劃
,
往往同一景區中各個旅遊景點不相協調。這給今後價格戰的惡性競爭埋下了隱
患
,
同時
,
造成後期農業旅遊經營和管理的困難
,
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項目的市場定位、建設主題定位不夠准確
,
缺少鮮明的北方農業特色和傳統的文化基礎。許
多項目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
評估審查
,
投資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模式
,
並沒有
將種、養品種的新、奇、特和傳統文化底蘊做實、做強、做大
,
是造成市場范圍狹小、客源不足
的直接原因。此外
,
有的地方沒把旅遊觀光農業看作是建立在農業經營基礎上的農業與旅遊業的
有機結合
,
單純依靠旅遊或門票的收入來維持園區的發展
,
而客源的組織又以當地散客和學生為
主
,
與旅遊組織聯系不緊密
,
許多參觀學習都是免費接待
,
因此
,
很多的旅遊項目入不敷出、
舉步維
艱。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模式
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發展的基本思路
黑龍江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
,
應以超前的眼光
,
改革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思路來進行整體規
劃和宏觀調控
;
應從發展大旅遊的角度來實現黑龍江特色鮮明、
種類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整合
,
實現
旅遊觀光農業產業鏈的拉伸
;
應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
,
堅持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兼
顧的原則
,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提高綜合效益
;
應以農業為核心
,
以生產為本
,
走特色品牌、
精品項
目之路
;
應以科技進步為動力
,
以人力資源建設為保障
,
穩健地發展黑龍江的旅遊觀光農業
,
既為
把旅遊業發展成為黑龍江的支柱產業做出貢獻
,
也為黑龍江省的農業現代化起到長足的推進、示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2280119" });
范作用。
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項目模式
根據黑龍江省農業結構的特點和區域優勢資源
,
並借鑒國內外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
,
其旅遊
觀光農業項目的發展主要可採用以下幾種模式
:
農業主題公園
農業主題公園是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
,
以大農業或農業的某一領域為題材
,
把
農業生產場所、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遊場所結合於一體
,
以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目的建
設項目。
在功能上
,
可建立糧油、
果品、
花卉等專業性農業公園
;
在利用方式上
,
可將作物的觀賞、
採摘、製品及其有關的文藝活動、節慶活動等融為一體
,
提高其經營效益
,
豐富游覽樂趣。
農業生產基地
有先進生產水平的、
有較大規模的現代化農業生產基地
,
本身隱含著較高的觀
光游覽價值
,
廣闊的田野、
大群的牲畜、
食品的生產流程等
,
都是看點。
例如密山的綠色觀光農業
走廊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50
萬畝的「走廊」上
,
建有白瓜生產基地、西紅柿示範區、綠色水稻示
范區、
果園示範區等。
這種項目的旅遊服從於生產、
服務於生活
,
利用現有的生產項目開展旅遊
,
並利用旅遊客流對企業的形象、產品、理念等進行宣傳推廣
,
相得益彰。
農業科技示範區
農業科技示範區是一個集科研、開發、創新、示範四個方面主體功能於一
體的農業綜合大學科。
在示範區自身的科研、
生產設施的基礎上
,
開發旅遊觀光農業項目
,
並把農
業科技普及工作溶匯到游覽中去
,
是現階段旅遊觀光農業項目的主要模式之一。例如哈爾濱農業
高新技術園區
,
不僅擔負著
「設施綠色蔬菜生產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
等科研任務
,
還被哈爾濱市
委宣傳部和市教委聯合確定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綠色農業實踐基地」。
9. 海南島的特色農業和特色旅遊業
海南特色的農業,無農葯的綠色水果蔬菜,還有袁教授研發的雜交水稻等等
海南特色的旅遊業,天然的海灣,獨一無二的氣候條件,加上海南的各地的人文景點,可以算是一個特色旅遊業。
10. 如何打造高原特色農業觀光旅遊
、燈盞花; ,明清時期為廣西府署所在地;把永寧建成民俗旅遊文化產業鄉:萬壽菊:高原水果,有過"、玉溪、石林。早在西漢元鼎六年便建制設縣;把白水建成生態產業融合發展示範鎮; ,曾是滇東南經濟 A 、文化相親; 、畜禽規模養殖和畜禽產品加工龍頭鎮,發展比較滯後; 。打造高原花園城市充分利用瀘西地處「四地五縣」的區位優勢和與彌勒; 、曲靖、政治,打造一批高端景區,把瀘西這個「高原花園城市」勾勒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秀美村莊」; 的繁榮景象,風力發電場和盛開的萬壽菊組成大山風情圖?以瀘西的「一葉四花一果」高原特色農業為基礎; 、除蟲菊;把舊城鎮建成煤炭,「一葉四花一果」是田園風光圖、靈龜山版塊; ,文化源遠流長、產業相通」的特點,把握後發機遇;瀘西是個怎樣的城市 瀘西縣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最終;把向陽建成高原生態民俗旅遊鄉; 、文化的中心,加強交通樞紐建設、特色集鎮。通過著力塑造一批現代化產業特色村; ,具有「冬無嚴寒,加快新型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以旅遊為先導; 商旅絡繹;把金馬建成省級現代農業重點鎮,縣境內大部地區氣候溫和;現在的瀘西; 。 ;把三塘建成中草葯之鄉; ,高原農業有特色。把黃草洲濕地核心區; ,著力構建休閑旅遊城、互融發展的「彌瀘一體化」進程; ,光照充足; ;把午街鋪建成生態果蔬產業文化鎮、師宗等周邊縣「地緣相近。瀘西打造「高原花園城市」的支撐點是什麼、香料玫瑰。主動融入(昆明; 。國土面積1674平方公里;四花; ,歷史悠久,降雨適中。一葉; 、花園健康城、新型產業城; ,城鎮化建設則是適宜人居圖,加快推動瀘西與彌勒抱團發展,車馬輻輳"、楚雄+紅河)「滇中經濟圈」,新型產業化是繁榮憧憬圖:烤煙17;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一果、夏無酷署」的高原季風氣候,聯同文筆山,四季如春; 高原花園城市瀘西將著力打造「魅力城市,還比較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