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基礎設施問題
Ⅰ 求問:21世紀我國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Ⅱ 旅遊業面臨怎樣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旅遊業蓬勃發展,但是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諸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卻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論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實現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道德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址,為我國旅遊業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旅遊和相當程度的自然生態支持;但我國旅遊業所面臨的實際環境問題卻不容樂觀。在一些地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影響甚至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旅遊城市生態環境惡化。旅遊業的興旺,使旅遊接待地的流卻人口增加。旅遊交通的頻繁`和飛機、汽車、遊艇等交通工具廢氣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遊接待地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質污染加劇。許多穿城而過的河流已遭嚴重污染,水色發黃甚至發黑。另外,旅遊接待地人滿為患的狀況,也加重了當地基礎設施的負擔。水、電、交通等的供應因需求量急增而顯不足。 (二)旅遊者環保意識差,加重了旅遊景點的人為破壞因素,在旅遊景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旅遊者觸摸攀爬名勝古跡,在部分古跡上亂刻亂畫的現象也不時發生,所有這些,都使名勝古跡的本來風貌和存在壽命受到嚴重威脅。一些穿著入時的旅遊者隨手丟垃圾的不良行為,也致使風景區的美觀大打折扣。更有少數旅遊者,竟在旅遊區獰獵、採集、露營、野炊,這既加重了旅遊區的生態負擔,又可能造成物種稀少,甚至滅絕,使旅遊區的平衡受到嚴重破壞。 (三)旅遊資源管理體系不完善,旅遊景點「超負荷」工作屢見不鮮。現階段我國旅遊企業和景區管理部門之間,普遍存在管理人員交叉混編的情況,這使得上層管理者處境尷尬。一方面,作為公司領導,他們要對企業負責,爭取盡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為政府專職機關的行政領導,他們又必須綜合考慮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願做有損景區資源的事,嚴格地說,他們是在良心的制約下做工作,沒有完善的法規制約下的企業化經營,很容易將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推向難以承受的風險之中。 絕大多數的風景區在五一、國慶等旅遊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負荷」工作。景區遊人接肩比踵,空氣污濁,旅遊質量大受影響。我國古文化寶庫「敦煌莫高窟」,因遊客量過多,空氣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許多精美佛雕的顏色已發生變化,內在物理,化學結構也受到影響。還有許多奇山異洞、秀水珍木,也因過多地被人類光顧而面目「猙獰「。 (四)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造成了部分資源的破壞。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雲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緬甸逃跑,就是竄出自然保護區,毀壞莊稼、傷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處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僅剩下長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積還有217.44萬畝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萬畝;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國內外房地產、旅遊開發商加速擠占洪湖水面。還有一些地區,為了追求近期經濟發展,在風景名勝區迅速擴建高檔賓館、飯店、療養所、「培訓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娛樂設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業,破壞了旅遊資源,這實質上危害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針對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現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綜合治理。針對目前我國旅遊城市存在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的多元性,建議採取以下綜合治理方法: 1、對於空氣污染,主要採取減少和切斷污染料源的方法。由機動車輛尾氣所造成的污染,可採用安裝凈化裝置的措施。位於上風向的污染企業一定要責令搬遷或關閉。 2、對於噪音污染,主要採取時空上調配和限制的方法。時間上,在人們午休和夜休期音,建築施工及其它噪音較大的工作應盡量停止;空間上,城市功能分區應明確化,噪音分貝量大的交通站、娛樂區應與行政辦工、文化區,居民區分開,使噪音分貝量降低到國家規定的各種功能區標准。 3、市中水體污染大多為河流污染,因其流動性,污染的治理重點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應堅持「誰污染誰出錢治理」的原則,並立出相應的法規條例,將現在污染的治理落到實處,並限制新的污染出現。 4、對於垃圾污染,更多的是採取宣傳和強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我們應該樹立起環境質量意識,認識到環境質量的優劣是關系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子孫後代生存發展的大事;並且要樹立環境首先意識,為全人類及其後代保護好環境,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另外還要樹立環境公德意識,不為滿足個人私利,不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損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讓人類貼進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完善旅遊資源管理體系,適當限制遊客量。應盡快改變旅遊企業中政企不分的現狀,取消旅遊企業與景區管理部門之間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與政府官員應各司其職。另外,應建立盡可能完善的規范旅遊企業經營和景區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使我國旅遊資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規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針對個別時期,個別景區遊客量過多的狀況,景區主管部門應注意適當限制售票量;同時,開發增設新的景點、賣點(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遊客量,使旅遊資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內接待參觀遊客。 (四)在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資源開發需要各級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公從的廣泛參與和合作,因此,國家應建立全國性的旅遊資源開發規劃和相應的管理法規,以指導和協調旅遊旅遊資源開發,約束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不良行為,把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外部不經濟效應減小到最低限度。同時,政府還應積極組織培養環境資源市場,更多地採取排污收費制度、環境稅、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經濟手段,通過客觀財政和金融措施對那些有利於環境保護和有利於資源活動的或是那些能夠產生正的外部性活動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種優惠貸款、贈款、補貼以及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遊環境問題解決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之中。 總之,旅遊業已不再是人們所說的「無煙工業」,它也同樣會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無論從生態方面考慮,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我們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了,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促進環境和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Ⅲ 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包括什麼
飯店,旅行社,旅遊景區,還有相關交通
Ⅳ 旅遊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分別是哪些區別是什麼求助~
二者分別是:
旅遊基礎設施主要主要包括交通、通訊、水利水電、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
旅遊配套設施是基礎設施的附屬設施,包括主要指旅遊接待設施(包括停車場、酒店、飯店等)、旅遊購物設施、娛樂設施、醫療救護設施等,按組團合理均勻配置。如信息服務、問訊、物品寄存、郵局、快遞、自動取款和外幣兌換、電話、廁所、飲水點、垃圾桶、吸煙點等都屬於旅遊配套設施。
二者的區別:
旅遊基礎設施是指旅遊行為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指為適應旅遊者在旅行游覽中的需要而建設的各項物質設施的總稱,是發展旅遊業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
而配套設施是為了讓基礎設施得到更好服務、發揮更大作用、實現保值增值功能和豐富旅遊生活的設施。
(4)旅遊業基礎設施問題擴展閱讀:
旅遊基礎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兩者間並沒有嚴格的區分,很多設施都具有服務一體化的特徵。
旅遊基礎設施是指為旅遊者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於保證旅遊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具有功能復合性、設施景觀化、服務多群體、承載彈性化的特徵,包括能源供應系統、供水排水系統、交通運輸系統、郵電通訊系統、環保環衛系統、防衛防災安全系統六大體系。
旅遊公共服務是指由政府和其他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為滿足遊客的共同需求,而提供的不以盈利為目的、具有明顯公共性、基礎性的旅遊產品與服務的統稱,是提供社會性結構的設施。它以增強遊客體驗感、滿足遊客公共需求為核心;以整合資源、配置產業要素平衡、突破薄弱環節為導向,以旅遊產業發展及旅遊目的地的快速打造,以及全域旅遊的夯實發展為目標。其體系架構包括硬體服務設施(公共服務中心、交通服務設施、醫療保障設施等)與軟體服務(公共信息服務、安全服務、行政管理)兩大類。
旅遊的本質是消費的搬運,而旅遊消費業態的支撐需要大規模的旅遊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如果說不同的旅遊消費業態是一個個蘋果的話,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則是結出蘋果的大樹,只有大樹基礎深厚、根深葉茂,分支豐滿,才能結出碩大健康的蘋果。因此,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需要增加投入、深化結構,形成與商業服務的良性互動。
Ⅳ 旅遊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旅遊業基礎設施是目的地旅遊發展的基礎支撐之一,根據對旅遊目的地的相關研究,我們認為旅遊目的地的基礎設施應該包括以下幾點:
1、旅遊交通運輸設施
旅遊交通運輸是最重要的內容。並非一切旅遊交通都應該有政府來投資。一般來說,景區以外的交通,應該由政府投資,是公共工程。景區內部的交通,應該由景區的投資商進行自主投資開發。
實際的情況是,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往往會把景區內部的主要交通設施完成,以便達到基本可進入目標,使招商引資更有吸引力。有時,政府會以景區經營權轉讓為砝碼,要求社會投資商建設景區以外的旅遊公路。
2、旅遊接待賓館
旅遊接待賓館的床位數量,是目的地接待容量的關鍵門檻。旅遊接待賓館,一般是由社會投資商進行投資的。但為了打造旅遊目的地,前期高星級酒店的建設,往往是由政府招待所改造提升形成的,以便盡快提升接待能力。政府也給予優惠政策,引資建設賓館增強接待能力。
3、旅遊路途中的休憩節點
到達目的地或景點之間的旅遊路途,有時較長,需要設置休憩節點,包括旅遊集散點。這些節點的選擇與建設,一般需要政府進行必要的投資。
4、旅遊夜間娛樂環境設施
旅遊目的地的停留時間,一般超過2夜。因此,夜間娛樂休閑,是游線組合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旅遊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方面。
對於遠離大型城市的旅遊目的地而言,夜間遊客活動的區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夜間娛樂打造,必須政府給予支持,進行系統規劃開發。
5、旅遊餐飲購物環境設施
旅遊餐飲與旅遊購物,大多是在當地居民自發推動下形成和發展的。政府有必要通過規劃,引導餐飲與購物走向集約化、特色化、休憩化的發展。購物餐飲街區化,打造集散節點休憩環境,形成文化深度挖掘,是旅遊目的地從觀光型走向休閑度假型最重要的步驟。
Ⅵ 文化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不夠,規劃不當。
我國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可供觀光的旅遊景區約1萬余處,現在已開發並可以接待國內外遊客的僅有1800餘處,不足1/5,文化旅遊資源價值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時也存在規劃不當的問題。例如:世界文化遺產的「麗江古城」,正是由於對風景區已超常開發,使得其人工化,商業化現象十分嚴重,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族氣息,歷史文化「古城南京」在古城牆邊上架設電梯的計劃更是嚴重的景區開發過度。
2、文化旅遊配套基礎設施落後。
文化旅遊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旅遊交通業、飯店業,也包括融入新技術的旅遊信息化基礎設施。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交通問題、飯店旅店業問題、文化旅遊信息化問題等,尤其在一些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即使它擁有很優秀的文化旅遊資源,但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交通不方便,飯店入住不好等,也會導致文化旅遊業受到限制。
3、發展資金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
文化旅遊業以文化為底蘊,以歷史文物景觀及文化活動的瀏覽觀光服務為核心,涉及到各個方面,它是一個產業集群,因此它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我國目前文化旅遊主要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投入,民營資本介入很少,其他像金融行業也沒有發揮作用,融資渠道單一,而政府所能提供的畢竟是有限的。
4、法規體系不健全。
中國旅遊法律體系應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居主導地位的完整的法律體系。其中除旅遊基本法外,還應當包括旅遊業的各個方面。但目前看來,這一體系的框架結構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同時各項旅遊專業法規也不夠健全,主要是范圍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具有暫時性,後續法規缺乏。由於對旅遊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的法律缺失,導致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以及破壞旅遊資源的等各種違法現象充斥著我國的旅遊市場,例如「香港阿珍」事件,還有眾所周知的「海南三亞宰客」事件,這些都必將導致該地區旅遊業收入的急速下滑。嚴重影響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5、缺乏優秀文化旅遊產業專業人才。
21世紀,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然而我國旅遊業是最近興起來的,在人才的培養上明顯落後與缺乏,尤其是精通以文化為依託的來發展旅遊業的人才,更是稀缺。
文化旅遊業發展的對策分析
Ⅶ 什麼是基礎設施;什麼是旅遊配套設施;並分析他們的區別
1.基礎設施:狹義的基礎設施僅指水、電、路。廣義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交通、通訊、水利水電、城市供排水供氣,供電設施和提供無形產品或服務於科教文衛等部門所需的固定資產。
2.旅遊配套設施是為一切為旅遊業服務的相關設施. 除開起碼的基礎設施外,主要指旅遊接待設施(包括停車場、酒店、飯店等)、旅遊購物設施、娛樂設施、醫療救護設施等。
區別:基礎設施的設計不僅要滿足旅遊地本地居民生活需求,還要滿足旅遊者對基礎設施的需求;旅遊配套設施主要是滿足旅遊的旅遊需求,以旅遊者需求為設計導向。
Ⅷ 旅遊基礎設施有哪些
旅遊基礎設施
旅遊飯店
為旅遊者提供膳食、住宿和服務的場所。它是旅遊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由客房部、膳食部、商品部三部分組成,有的還設有郵電、銀行、理發等服務設施。旅遊飯店是旅遊者臨時居住場所,各種服務設施要求清潔、實用,使客人有舒適、愉快、安全的感覺。服務質量是衡量飯店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內容,優質服務能彌補某些設備不足的缺陷,使旅遊飯店增加客源,提高經濟效益。
建設旅遊飯店,要進行可行性研究,飯店地點的選擇要考慮交通是否方便,客源是否充足。在建築形式上要因地制宜,反映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要和當地的景觀相輝映。飯店的經營管理要採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使信息靈通,有競爭能力。
旅遊交通
指旅遊者從居住地到參觀游覽地和來往於游覽地之間所使用的各種交通工具,是發展旅遊業重要的物質條件。運用先進的交通工具,能夠縮短旅遊者旅途時間,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旅遊交通有航空運輸、海上運輸、內河運輸、陸路運輸等,旅遊者主要是根據旅程的距離和是否安全、迅速、准時、方便、舒適進行選擇。
文化娛樂和各種體育、療養設施
為適應旅遊者不同興趣和愛好而建立,如博物館、游樂中心、網球場、游泳池等。增加各種服務設施和開展多種服務項目,能滿足旅遊者多方面的需求,也能增加旅遊企業的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