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旅遊發展委員會政府網
❶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人員編制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機關行政編制為115名(含離退休幹部工作人員編制5名),機關用事業編制23名(西部開發處6名、項目稽查辦公室8名、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4名、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處5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5名,省生態保護與建設領導小組專職副主任(副廳級)1名,正處級領導職數25名(含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離退休幹部處、項目稽查辦公室和成本調查監審處各1名,省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3名)、副處級領導職數28名(含離退休幹部處1名、項目稽查辦公室2名、成本調查審計處1名)。
機關工勤人員事業編制17名。
❷ 青海省旅遊業的發展狀況
旅遊業發展狀況及形勢預測
--------------------------------------------------------------------------------
2006-04-19 09:01:09
2003年是青海旅遊業面臨「非典」考驗,在艱難中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省旅遊系統以「三個代表」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外抓市場,內抓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在最大限度減少「非典」造成損失的同時,狠抓了旅遊業的恢復與振興。截至9月底,全省共接待港、澳、,%;旅遊創匯406萬美元,同比下降54%;國內旅遊者334萬人次,同比下降14%;,同比下降11%。,同比下降11%;,同比下降6%;,同比下降5%。
一、2003年青海旅遊業運行情況
(一)服從大局,加強領導,有效防止了「非典」通過旅遊途徑傳入青海
旅遊業是「非典」影響的重災區,是「非典」沖擊最直接的行業。發現「非典」疫情之初,青海雖然沒有發現「非典」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但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青海防控「非典」的部署和要求,於4月中旬在旅遊系統建立健全了「非典」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預防和控制的應急預案,建立和堅持了24小時值班制度,以以會代培的方式對全省各州、地、市和重點縣旅遊局長、西寧地區旅行社和星級飯店總經理近200人進行培訓,並和衛生防疫部門一起對各景區、點,各旅遊企業進行檢查指導。同時為堵住「非典」通過旅遊途徑傳人青海,4月下旬,全面暫停了旅遊經營業務。從4月下旬到5月底,全省各旅行社共取消人境旅遊團隊270個,7100餘人;取消出境團隊38個,1527人;取消出省團隊60個,4 526人;取消省外來青團隊380個,人。塔爾寺、鳥島、互助土族故土園、大通森林公園、循化孟達天池等主要景區(點)先後關閉。全省200餘輛大中型旅遊車輛及青海湖、龍羊峽、李家峽等景區的遊船全部停運。星級飯店的客房出租率也大幅度下滑,%,最低時僅為10%。餐飲業、%、62%、85%。據測算,僅4月下旬至5月底,。雖然自6月份開始,在全國率先放開了青海省內旅遊市場,開展了「青海人游青海」活動。但截至6月底,旅行社組團、接團僅恢復到2002年同期的58%,景區(點)接待恢復到2002年同期的55%,星級飯店人住率也僅達到44%。遊客人數比2002年同期下降65%,旅遊總收入下降76%;境外遊客同比下降86%,創匯下降82%。
為了幫助旅遊企業渡過難關,6月份以後,國家、省政府先後出台了對旅遊行業進行扶持的政策,決定200年5月至9月間,免徵旅行社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稅附加;對飯店業減征30%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星級飯店免繳衛星地面接收站全部收費,對旅遊車輛減免10%客運附加費。省旅遊局配合協助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家、省政府對旅遊行業進行扶持的優惠政策,向各旅行社退還了部分質量保證金。同時,省旅遊協會還免收了2003年會員單位會費,已交納的全部予以退還。這些措施緩解了旅遊企業資金不足的壓力,為「非典」過後旅遊業的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集中精力,重點突破,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景區建設
根據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旅遊部門加大了重點景區的建設力度。進行了青海湖151景區環境整治工作,拆除了7000多平方米有礙景觀的建築物,實施了綠化工程,種植草坪,恢復植被多平方米,初步改變了景區臟、亂、差的面貌,目前正全力進行協調和策劃151景區遊客服務中心、餐飲娛樂中心、白塔等重點建設項目,即將動工興建。貴德黃河景區步行道及附屬設施項目、塔爾寺景區道路、互助北山扎龍溝景區道路也已經竣工。坎布拉旅遊公路已接近尾聲。循化、倒淌河、西海鎮等地的小城鎮建設和舊城區改造初見成效,格爾木、貴德、門源等地的主題公園、城市廣場建設進展順利。民間投資也取得較大進展,按照五星級標准建設、,投資4000萬元的外貿大廈,投資3600萬元的百華大樓都計劃於2003年竣工;萬通大酒店、銀龍大酒店、國華賓館等一批高等級賓館也將於2004年、2005年竣工。互助投資1000萬元的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已完成700餘萬元,部分投入運營;總投資500萬元的河漁民俗村已完成投資300餘萬元。投資500萬元的樂都同樂公園開工建設。青海創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50萬元與海晏縣共同組建了沙島生態旅遊開發公司,正在進行項目策劃工作。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一定進展。在東部企業參與西部結構調整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與江蘇、北京、甘肅及省內部分企業洽談簽約旅遊投資項目6個,。加拿大葉氏基金董事長與青海達成了總投資額為800萬美元的青海湖旅遊基礎設施及互助北山旅遊度假村意向性協議項目;日本國松下茂樹先生與西寧市達成了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的拉脊山溫泉意向性協議項目;四川恆山集團所屬青海西寧鬱金園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與互助縣達成投資7000萬元興建土族民俗風情園協議項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動工。門源縣積極策劃,准備將崗什卡雪峰登山探險、仙米風光等優勢旅遊資源以零元拍賣給具有開發能力的企業開發經營,以帶動全縣旅遊業的發展。
(三)推出重點活動,提升青海形象
為樹立和提升青海旅遊形象,促進旅遊業的恢復與振興,省政府暨相關部門重點推出了中國青海民族文化旅遊節、張健橫渡青海湖、第二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三項大的活動。依託青海豐富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探索旅遊與體育、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子,創出高原旅遊、文化和體育品牌。中央電視台、青海電視台直播了開幕式,新華社、中國體育報、中國旅遊報、青海日報、新浪網等媒體對各項活動分別進行了直播或跟蹤報道。中央電視台一路順風、旅遊風向標等欄目還先後播放了青海專題;中國西安畫院從2003年開始,把青海作為采風繪畫基地,並決定在2004年舉辦青海風光書畫展。這些活動對提升青海知名度,推動青海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組織青海旅遊宣傳大篷車
由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局共同組織青海省、西寧市及旅遊重點縣旅遊局、各大旅行社、星級飯店、民族歌舞表演隊、省內主要媒體組成的青海旅遊宣傳大篷車,於3月6日從西寧出發,經甘肅、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7省(區)對青海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進行宣傳推介。大篷車歷時叨天,行程12 000餘公里,舉辦旅遊說明會6場,座談會6次,歌舞表演和宣傳推介活動11場,散發宣傳資料50 000餘份。400餘家旅行社近百家新聞媒體參加了「青海旅遊說明會」,多名市民觀看了大篷車文藝表演隊演出文藝節目,共與各地旅遊局簽訂合作協議10份,與各地旅行社達成意向性協議150份,沿途各省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達到了宣傳青海、推介青海、讓人們了解青海的目的。同時,西寧市旅遊局也組織了旅遊宣傳大篷車,經甘肅、寧夏、內蒙古、海北、北京等省區進行宣傳,也取得了較好效果。
(五)加強區域合作,走捆綁式發展戰略
2002年青海、西藏兩省區、敦煌寺區旅遊協作會議在西寧召開,達成了加強聯合協作,逐步放開市場,共同打造青藏線旅遊的協議。受非典影響,共同宣傳促銷等諸多工作沒有開展,但在聯合協作、放開市場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青海、西藏兩省區共同爭取青藏鐵路旅遊規劃事宜已得到國家旅遊局同意,並承諾牽頭製作青藏鐵路旅遊規劃,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將於2004年初啟動。在相互放開市場方面,2003年敦煌市共組織敦煌一塔爾寺長線旅遊團隊600多個,12 000多人,直接進入景區,青海組織了格爾木-西藏團隊75個,1265人,到敦煌團隊對個,2645人。2003年8月,西北旅遊協作區第十五屆年會在西寧召開,原則上達成在堅持屬地化管理的前提下,相互放開市場,建立大西北旅遊區及共同宣傳促銷的共識。
(六)「十一」黃金周工作創歷史最好水平
由於「非典」的影響,2003年「五一」黃金周人民群眾未能如願旅遊,被壓抑的旅遊願望在「十一」黃金周被釋放出來。為切實做好「十一」黃金周工作,旅遊部門早部署、早安排,做了精心准備。省政府調整、充實了全省假日旅遊協調會議,制定了《全省旅遊協調會議議事規則及工作職責》,各成員單位協調配合作,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共同治理整頓旅遊市場,建立了良好的旅遊秩序和健康、安全的旅遊環境。2003年「十一」黃金周共接待省內外旅遊者41萬餘人次,較2002年同期增長118%,,同比增長118%;,同比增長115%,,同比增長121%。黃金周過後許多景區仍然遊人不斷,旅遊季節明顯延長。
二、當前旅遊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旅遊業已得到各地區、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青海旅遊業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在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1、招商引資工作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及青海省各級政府都制訂了一些優惠政策,各行業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然而旅遊業直接招商引資數量並不多,沒有取得重大突破。這固然有目前青海旅遊業淡旺季明顯,經營時間短的因素,主要原因還在於個別地區和部門思想不夠解放,工作不夠細致,措施不夠得力,沒能真正為投資方做好引導及服務工作,旅遊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
2、行業管理水平較低,深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制度建設和宏觀指導不夠,一方面制約與監督力度不夠,旅遊市場還存在無序競爭,景區臟、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尾隨遊客等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存在部分重點景區多頭管理和旅遊企業小。散、弱的狀況,不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3、景區建設及配套設施滯後。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青海旅遊知名度不斷提高,而景區開發層次低、缺乏旅遊精品的矛盾日益突出,景區策劃和建設性詳規落後於形勢的發展,包括重點建設項目青海湖151景區的設計及建設性詳規仍在進一步完善中。
三、2004年發展形勢與對策
(一)2004年青海旅遊業面臨的形勢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經出現並將進一步擴大旅遊的普及化、大眾化特徵,旅遊將逐步成為社會各階層的消費時尚和日常生活需要,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家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並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西部的支持,使西部地區交通、通訊條件進一步改善,內外交流進一步增加,對民族文化、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等優勢旅遊資源開發的影響能力明顯增強。
隨著青海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青海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旅遊業作為青海重點培育的5大優勢產業和擴大就業的重點產業之一,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青海旅遊業的基礎設施、景區建設都有了很大改善,全社會辦旅遊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青海旅遊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旅遊業已經具備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條件。但是,由於旅遊業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制約因素多,和青海經濟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二)預計目標
根據青海旅遊業的發展實際,,比2003年增長30%;旅遊創匯達到611萬美元,同比增長30%;國內旅遊者472萬人次,同比增長20%,,同比增長20%。
(三)思路與對策
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加快建設、強化管理,擴大宣傳、拓展市場,推動青海旅遊邁上新台階。
1、發展思路:規劃並建設好「一個中心」、「一條線路」和一個突破口:
(l)一個中心:即以西寧市為中心,發展環西寧旅遊圈。突出避暑、休閑和省會城市特色,把涼爽氣候作為亮點,逐步把塔爾寺、青海湖、貴德、李家峽、互助、門源、同仁、循化、樂都等景區(點)
❸ 青海發展旅遊業面臨的問題
魅力青海湖,靈秀三江源。暢游浪漫夏都,縱覽神奇天路。數字顯示,過去的一年,青海省接待國內外遊客首次突破了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也有大幅增長,青海旅遊業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
然而,與此同時,旅遊的人均消費、遊客的停留天數等能夠反映旅遊質量和效益的指標卻
增長緩慢甚至明顯下降。有關專家指出,數字升降的背後,折射出青海旅遊業近年來的快速增長,還是一種低質低效的增長。
旅遊收入量增利薄
西部大開發以來交通基礎設施的長足發展,特別是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使青海這個過去似乎遙不可及的地方已不再遙遠。據青海省統計局的統計,2007年青海省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1001.6萬人次,接近全省人口的2倍,實現旅遊總收入47.3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和32.8%。數字還顯示,青海旅遊業從1999年起步至今,不足10年的時間里,旅遊人數和收入都快速攀升,分別增長了5倍和11倍。
然而,在旅遊人數和收入雙雙快速增長的同時,人均消費水平和停留天數卻是雙雙下降的。1999年,青海旅遊人均消費為250元,到2007年人均旅遊消費為473元。權威部門稱,如果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人均旅遊消費收入在近10年間是不升反降的。統計部門有關人士說,即便排除統計口徑差異等因素,至少可以說,人均消費水平沒有明顯的增長。
雲南城市科學研究所所長、青海旅遊規劃院院長孫平說,青海以500多萬人口接待了1000多萬遊客,規模確實已經不小了。但問題是旅遊收入太低,還不及全國的平均水平,也不足雲南人均旅遊收入(1000元)的一半。
同時,衡量旅遊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指標——遊客停留天數僅為1.4天,同比還下降了0.3天。
「這說明遊客的流量增加了,但消費降低了,遊客的停留時間也縮短了。」業內人士如是說。這好比企業一年內生產產品多了,價格卻降低了,利潤也薄了。
關鍵在於留不住人
「關鍵的問題在於留不住人。」專家指出。數字顯示,省外遊客中只有三成多是過夜遊客,遊客在青海的停留天數和人均消費均遠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如一日游遊客的花費僅為100元。
著名的「彩虹之鄉」互助土族自治縣,每年遊客不少,但旅遊的內容多是「喝青稞酒、看安昭舞,再吃一頓飯」,半天的工夫就走人了。雖然縣城附近就有北山國家森林公園,風光妖嬈,但由於沒有賓館,也沒有娛樂項目,遊客多半與之擦肩而過。就是王牌景區青海湖、塔爾寺,也都是在一天甚至半天就可以游覽結束。
同時,單純數量增長、走馬觀花式的低端旅遊還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旅遊旺季「虛火過盛」,景區車水馬龍,一房難求、一票難求、一車難求,甚至帶來糧油副食等價格在一段時期的上漲;在一些景區,遊客的大量湧入,還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面臨破壞的問題。
青海旅遊亟待轉變發展方式
「留不住人」的背後,是青海旅遊產品開發層次低,景區建設落後,遊客滿足感差。作為一個產業,青海旅遊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旅遊的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及其產業發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2007年青海旅遊的人數高於西藏1倍多,但收入卻低於西藏。孫平認為,個中原因首先是青海缺乏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分析比較人均旅遊收入的構成,吃住行佔了7成之多,而「購」這個重要環節的消費少得可憐。並且,即便是在食、住、行等環節,仍然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青海旅遊業還存在著許多「短板」,如旅遊開發程度低,目前資源的利用率不足10%;特色旅遊品牌少,來青遊客人均花費水平低,接待入境遊客數量小,僅5萬人次,旅遊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也有待大幅提升。
有識之士認為,青海旅遊的發展中,仍然帶著濃厚的政府行為的色彩。西寧市幾個大賓館中,有的仍然是政府主管;諸多的景區沒有一家是真正完全的按照企業化模式進行建設、管理和運營的;155家旅行社,沒有一家躋身全國百強旅行社。在建設旅遊名省的過程中,政府應著力在搞好規劃、營造環境上下工夫。
孫平說,青海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環境容量有限,大片地區被劃定為自然保護區,在旅遊開發過程中,要避免低層次、破壞性開發,把對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青海發展旅遊不能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張,而要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控制遊客的數量。
❹ 青海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青海的旅遊景點有:青海湖、茶卡鹽湖、塔爾寺、祁連山、三江源等。
1、青海湖
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面積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頂峰的2倍。湖水最深處為32米。湖中有鳥島(海西山、海心山,海西皮),三槐石和沙島。
2、塔爾寺
塔爾寺位於距省會西寧西南27公里的湟中區魯沙爾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地。建於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歷史。香火鼎盛,影響深遠。全寺建築格局與眾不同由許多獨立的佛塔,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經堂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尤為著名。
3、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位於青海烏蘭縣茶卡鎮,蒙古語為「達布遜淖爾」,是青海省的主要鹽產地。與國內其它鹽湖不同的是,茶卡鹽湖是固液並存的鹵水湖,鑲嵌在雪山草地間而非戈壁沙漠上。鹽湖水域寬廣,銀波粼粼。漫步湖上,猶如進入鹽的世界。
4、三江源
長江源頭景色秀麗,幾十米高的冰塔林聳入晴空,綿亘數十里,婉如一座水晶峰巒,千姿百態。黃河源頭風光宜人,水草豐美,湖泊,小溪星羅棋布,甚為壯觀。江河源頭是探險,考察勝地,在這里你會領略到那袒露無遺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之酶。
5、祁連山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素有「萬寶山」之稱,蘊藏著種類繁多、品質優良的礦藏。
❺ 2017年青海旅遊人數和收入實現增長了嗎
今年以來,青海省旅遊系統努力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樹立「全域旅遊」「全季旅遊」新理念,打造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一流品牌,推動青海全省旅遊業發展全面提檔升級,全域旅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未來青海全省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建設,打造茶卡、龍羊峽、東峽、拉加、俄堡等青海全省10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著力推進鄉村旅遊和名鎮建設,深挖鄉村旅遊資源,拓展全域旅由景區向鄉村、由城市向農村廣泛覆蓋。
希望青海的旅遊經濟可以持續增長!
❻ 旅遊委員會與旅遊局的區別是什麼
旅遊管理委員會是由旅行社成員組織的,並且專門負責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機構,沒有什麼實權,就是一個協會類的組織吧。
旅遊局是國家的直屬機構,負責對旅遊目的地的推介,制定出入境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推廣活動。指導駐外旅遊辦事機構的工作。向部門綜合聯動轉變,改革後除旅遊局原有職能不變外,綜合協調職能將進一步增強。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國家旅遊局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綜合協調司)、政策法規司、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司、規劃發展與財務司、質量規范與管理司、人事勞動教育司、老幹部辦公室。國家旅遊局有6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國家旅遊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報社、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
主要職能是
(一)研究擬定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研究解決旅遊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旅遊業的法規、規章及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協調各項旅遊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特別是假日旅遊、 旅遊安全、旅遊緊急救援及旅遊保險等工作,保證旅遊活動的正常運行。
(三)研究擬定 國際旅遊市場開發戰略,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推廣活動,組織指導重要旅遊產品的開發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國內旅遊市場,研究擬定發展國內旅遊的戰略措施並指導實施,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遊者投訴,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五)組織旅遊資源的普查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開發建設,組織旅遊統計工作。
(六)研究擬定旅遊涉外政策,負責旅遊對外交流合作,代表國家簽訂國際旅遊協定,制定出境旅遊、邊境旅遊辦法並監督實施。
(七)組織指導旅遊教育、培訓工作,制訂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制度和等級制度並監督實施。
(八)指導地方旅遊行政機關開展旅遊工作。
(九)負責局機關及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對直屬單位實施領導和管理。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2內設機構
國家旅遊局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綜合協調司)、政策法規司、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司、規劃發展與財務司、質量規范與管理司、人事勞動教育司、老幹部辦公室。國家旅遊局有6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國家旅遊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報社、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
國家旅遊局在1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6個駐外機構,分別是:駐東京旅遊辦事處、駐 大阪旅遊辦事處、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駐 加德滿都旅遊辦事處、駐 漢城旅遊辦事處、亞洲旅遊交流中心(香港)、駐紐約旅遊辦事處、駐洛杉磯旅遊辦事處、駐 多倫多旅遊辦事處、駐倫敦旅遊辦事處、駐巴黎旅遊辦事處、駐 法蘭克福旅遊辦事處、駐 馬德里旅遊辦事處、駐 蘇黎世旅遊辦事處、駐 悉尼旅遊辦事處、駐 莫斯科旅遊辦事處。
❼ 旅遊委員會與旅遊局的區別
旅遊管理委員會是由旅行社成員組織的,並且專門負責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機構,沒有什麼實權,就是一個協會類的組織吧。
旅遊局是國家的直屬機構,負責對旅遊目的地的推介,制定出入境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推廣活動。指導駐外旅遊辦事機構的工作。,向部門綜合聯動轉變,改革後除旅遊局原有職能不變外,綜合協調職能將進一步增強。
❽ 青海省旅遊局現在發展有哪些旅遊景點
青海可以去的景點有很多啊,我也是跟熊媽媽戶外去的,覺得去的茶卡鹽湖非常漂亮,當然還要有其他地方也是很漂亮的,像去青海湖看日出,七彩丹霞看日落等
❾ 青海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設17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息、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工作;承擔機關財務、資產管理、內部審計等工作。
(二)發展規劃處。
提出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規劃生產力布局的建議;提出國民經濟和社會中長期發展、總量平衡及結構調整的目標和政策;組織擬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主體功能區規劃,並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測與評估;提出推進城鎮化的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統籌協調及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專項規劃和區域規劃。
(三)國民經濟綜合處(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辦公室)。
擬訂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包括年度計劃的總量平衡、發展速度、結構調整的目標。研究分析和預測預警全省宏觀經濟,組織委機關年度經濟社會發展重要課題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承擔省國防動員委員會國民經濟動員具體工作。
(四)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處(政策法規處)
研究全省經濟體制改革問題,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經濟體制改革;擬訂綜合性經濟及體制改革方案;參與研究和銜接委內擬訂的專項經濟體制改革方案,協調推進專項經濟體制改革;協調解決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按分工指導和協調招投標工作。起草有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法規規章草案;承擔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工作,承擔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五)固定資產投資處。
監測分析固定資產投資狀況,擬訂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和投資結構的調控目標、措施;研究提出安排中央和省財政性建設資金建議;按規定許可權,審核重大建設項目;指導全省工程咨詢業發展。
(六)利用外資處(財經貿易處)。
提出利用外資和境外投資的規劃、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的目標;承擔全口徑外債總量控制、結構優化和監測工作;會同有關方面組織擬訂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貸款規劃並提出重大備選項目,會同有關方面擬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按規定許可權,提出外商重大項目、境外資源開發類重大投資項目和大額用匯投資項目。擬訂重要農產品、工業品和原材料進出口總量計劃並監督執行;擬定現代物流發展規劃。 (七)地區經濟處(西部開發處)
擬訂全省區域經濟發展規劃;協調國土整治、開發、利用和保護政策,參與編制水資源平衡與節約規劃、生態建設與環境整治規劃;組織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指導地區經濟協作;編制扶貧開發計劃和以工代賑計劃,安排以工代賑資金並監督管理。按照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戰略規劃,提出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重大項目布局等建議並協調實施。承擔全省退耕還林工作的綜合協調;承擔省西部開發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八)農村牧區經濟處。
提出農村牧區經濟發展規劃、體制改革及有關政策建議,協調農牧業和農牧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銜接平衡和編制農業、畜牧業、林業和生態、水利、氣象等發展規劃、計劃。提出重大項目布局建議並協調實施。承擔省生態保護與建設領導小組具體工作。
(九)能源局。
研究提出能源發展政策建議;擬定並組織實施能源發展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擔煤炭、電力等預測預警工作,提出對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能源的管理意見;研究提出能源節約、能源綜合利用、發展新能源的政策措施。
(十)基礎產業處。
統籌交通運輸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組織編制交通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指導計劃;承擔核報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工作;參與指導交通運輸相關產業體制改革工作;綜合分析交通運行狀況,協調有關重大問題,提出有關政策建議。
(十一)產業協調處
綜合分析工業和服務業發展重大問題,組織擬訂綜合性產業政策,研究提出綜合性政策建議;統籌工業、服務業的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協調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和重大產業基地建設;會同有關方面擬訂服務業的發展戰略和政策,協調服務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十二)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處
組織擬訂能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地方性規劃、政策措施並協調實施,參與編制環境保護規劃;協調環保產業和清潔生產促進有關工作;組織協調重大節能減排示範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組織編制並實施生態立省建設規劃。綜合分析氣候變化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組織擬訂應對氣候變化重大戰略、規劃;協調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對策工作。
(十三)高技術產業處
擬訂高技術產業發展、產業技術進步的規劃;做好相關高新技術產業化工作,組織重大產業化示範工程;統籌全省信息化的發展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計劃的銜接平衡;組織推動技術創新和產學研聯合。 (十四)社會發展處(就業和收入分配處)
綜合提出全省社會發展戰略,組織擬訂和協調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協調人口和計劃生育、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播電視、旅遊、政法、民政等社會發展政策;綜合分析就業與人力資源、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的情況,提出促進就業、調整收入分配、完善社會保障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
(十五)價格處(收費管理處)
監測預測全省價格總水品變動,提出價格總水平調控目標、政策和價格改革的建議;組織起草有關價格、收費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出政府價格管理的范圍、原則、辦法和修訂政府定價目錄的建議;擬訂重要商品價格、收費政策和調整省政府管理的商品價格及收費標准。
擬訂和調整全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性收費和中介服務收費的相關辦法;擬訂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性收費和中介服務收費等項目的作價原則和管理辦法;指導州縣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收費管理工作。
(十六)價格監測處
組織、指導和協調全省價格監測工作,對重要商品、服務價格與市場供求情況和非常時期市場價格的變動情況進行調查、預報和分析;負責對國家重要經濟政策在價格領域影響進行跟蹤和反饋;負責對商品和服務價格實施預測、預警和協調,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及時發布價格信息,正確引導生產和消費;儲備信息資源,為研究改進價格調控和管理提供條件。
(十七)人事處。
負責機關和所屬單位人事管理、機構編制、隊伍建設等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機關所屬單位的黨群工作
離退休幹部處:負責機關離退休幹部工作,指導所屬單位的離退休幹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