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論文
Ⅰ 後疫情時代中國旅遊發展的出路有哪些
以新時代中國旅遊發展的出路還是有很多疫情,現在慢慢上去,旅遊業會越來越興旺
Ⅱ 你面對疫情和旅遊行業的變化會有什麼選擇和未來個人發展規劃
面對疫情和旅遊業的變化會有什麼選擇和未來個人發展規劃?我認為全世界的疫情完全消失了的時候,旅遊業還是會興旺發達的,我如果是一個旅遊業的人,我還要繼續干好這個行業。
Ⅲ 後疫情時代鄉村旅遊發展開題報告的選題背景怎麼寫
疫情過後,旅遊事業還是要蓬勃發展的,但是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做好檢測。
Ⅳ 你認為疫情下,旅遊業務該如何發展
其一,完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旅遊業的發展與足夠大的客流量息息相關,無論是湖南的張家界、還是湖北的黃鶴樓等景點都是需要客流量來支撐的。疫情的傳播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因此,怎樣及時地阻斷傳播,怎樣迅速控制住區域傳播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去過很多的景區,發現景區附近的醫療衛生設施還不夠完善。
其二,地方地產業結構要合理調整。有的地區全部依靠旅遊業的收入來發家致富,不發展或者弱發展第一和第二產業的做法有待思考。怎樣促進地區高質量發展是亟需解決的問題。人民的口袋富了,社會才會更趨於穩定。大范圍的停工宅在家,或者復工之後以旅遊業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地區會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恢復當地的經濟。
其三,適當採用互聯網平台+var技術來實現遠程的景觀欣賞。以此來彌補不能出門旅遊的遺憾。雖然不能與親臨其境的感覺相比,但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遊客的好奇心。遊客可以提前感受景區的景色,認為值得一去則會不遠千里奔赴美景。
其四,鄉村旅遊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很明顯的對比就是,在城市的高樓居住的城裡人十分羨慕農村的田園生活。我國農村還未開發的地域非常廣闊,浙江近年來,大力推進「萬村景區化」工程,「環境美、產業旺、文化興」的美麗村莊景區,在浙江遍地開花。據統計,2018年浙江新增A級以上景區村莊2640個、3A級景區村莊46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6個。2019年浙江14個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如果人口不再過於集中於大城市,也許疫情也不會傳播那麼快。
Ⅳ 問題:1、為什麼在疫情影響下,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均大幅度降低,但滿意度達到歷史高位水平
都沒什麼人搶遊玩設施,加上人少,旅遊景區的工作人員也就不那麼忙,所以服務就會周到很多,滿意度自然就高了!
Ⅵ 作為旅遊管理的學生,疫情之下,未來會怎麼樣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旅遊業遭受了重大的打擊,旅遊景點的收入驟減,不少旅遊勝地因為疫情遊客減少導致旅遊景點周邊生意慘淡,比如有些地方的鮮花堆積賣不出去。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隨著疫情的緩和,旅遊又慢慢的開始升溫了,出行旅遊的人數有所增長,旅遊業還是大有可為的。
一、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仍是處於一個紅利期人,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會帶動旅遊業的發展。此外,大自然也是人們放鬆身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審美的能力的一樣好去處,因而,旅遊業在疫情退卻後會慢慢“熱起來”。作為一名旅遊管理的學生,不必擔心未來會面臨失業的困難,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後還是有很多機會噠。
Ⅶ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Ⅷ 受疫情影響旅遊業,對導游職業造成一定困難,作為即將從事導游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將來的職業
這個就要從線下到線上轉變,讓遊客切切實實的體驗好
Ⅸ 疫情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分析及應對措施1000字
1、高校在壓力下服務大學生就業不能慌亂。可以看到,在黨中央的果斷、正確決策和領導下,全國上下對新冠肺炎的認識逐漸加深,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初見成效,疫情高發區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已經在低位運行,多數地區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相信在國家各項配套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各項經濟建設活動都將會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這對於與就業直接相關的經濟活動而言,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2、大學生理智冷靜展開求職就業。那麼,在疫情得到控制後,被暫時中斷的大學生就業活動將重新啟動,被抑制的用人需求將重新釋放出來。因此,對於高校和畢業生而言,要由最初的恐慌、焦慮、哀怨逐漸變得理智、清醒和勇敢,完全沒有必要慌亂,要有充分信心,冷靜、客觀地根據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安排有序開展疫情期間的就業工作。
3、企業及時加強組織網上就業招聘活動。在疫情還沒有得到徹底控制之前,為了防止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各類高校畢業生現場招聘活動已被暫停。在此情況下,高校應大力推進網上就業活動的開展,要有計劃地引導更多企業單位組織更多的網上招聘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應聘機會;學生可以通過瀏覽國家級省級就業平台、高校就業網和社會招聘網站,獲取崗位信息,享受網上就業服務。
(9)疫情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論文擴展閱讀:
求職擇業學生面試、就業壓力陡增。三四月份這一求職擇業的高峰期的沉寂,對大學生就業簽約造成沉重打擊。因為已有學生和用人單位擬定初步意向,需要到用人單位面試,但現在單位無法正常運轉、學生無法出門,一些公司的招聘、面試計劃也隨之更改,學生處於「進退兩難」境地。
受困於時限,求學深造學生左右為難。碩博招生考試復試的推遲,對學生的影響較大,能否通過初試、進入復試後又能否被錄取等不確定性使大部分考研學生變得焦慮,擔心可能落榜後更會錯失有利的就業時機。
Ⅹ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趨勢論文800字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旅遊業的發展不僅給許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為它們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因此,旅遊業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
據世界旅遊組織今年年初發表的年度報告統計,2002年世界各國和地區入境旅遊人數達7.15億人次,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歐洲入境旅遊人數仍居世界第一位,為4.11億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57.5%。近年來,亞洲旅遊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旅遊業最興旺的地區之一。2002年前往亞太地區的國際遊客達1.31億人次,僅次於歐洲。美洲地區也是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2002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21億人次。非洲的遠古文明和原始風光也開始吸引遊客的視線,去年入境旅遊人數達到2410萬人次。
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法國仍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2002年法國接待的外國遊客人數突破了歷史記錄,達7670萬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國和義大利,接待人數分別為5130萬人次、4540萬人次和3950萬人次。中國的悠久歷史、秀麗風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民風民俗以及安全的旅遊環境等,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國入境旅遊者總數達到3680萬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於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一度疲軟。從下半年開始,歐洲旅遊業增長較明顯,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長。亞洲一些地區的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世界旅遊組織樂觀地表示,亞洲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將會在今年年底全面復甦。
目前,世界旅遊業正朝著區域化、多樣化趨勢發展。多年來,世界旅遊業主要以歐洲為主體,現在逐漸形成歐洲、亞太地區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遊方式的選擇上,一些國家採取以「新」、「異」取勝的戰略,除一些傳統旅遊項目外,文化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和網路旅遊等特色旅遊,以其新穎、別致、時代性強和內容豐富多彩等特點吸引遊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由於受世界經濟因素影響,未來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亦將日趨激烈。
如何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吸引更多旅遊者、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和就業機會,已經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許多國家通過頒布旅遊組織法或旅遊基本法、直接投資或減稅、設立旅遊發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實行「低門檻」入境和「低門檻」收費政策等,以保證和支持本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