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仍處於發展階段
1. 雲南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在20多年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全省旅遊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雲南省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大體上走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自發發展鄉村旅遊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雲南旅遊的起步發展,雲南鄉村旅遊也開始起步,首先在旅遊發達的地區產生,如昆明石林旅遊風景區旁邊的五棵樹村,大理蝴蝶泉邊的周城,西雙版納的曼景蘭村,德宏瑞麗的大等喊村等,農民依託旅遊景區的建設和發展,自發地開展領略民族風情、體驗農家生活、品嘗民族風味、提供鄉村民居旅館、銷售民族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鄉村旅遊活動,既豐富了這些旅遊景區的旅遊活動內容,又促進了旅遊景區周邊農民的脫貧致富。
(2)倡導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90年代後,雲南旅遊進入培育支柱產業的發展階段,在政府的倡導和指導之下,雲南鄉村旅遊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雙版納召開旅遊發展會,提出積極發展邊境旅遊、民族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依託自然景觀、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發展以體驗自然風光、領略民族風情、感受鄉村民俗為內容的觀光旅遊;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決策之後,又於1997年召開全省五大旅遊區規劃會議,並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旅遊產品,提出要積極開發和發展。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之下,全省鄉村旅遊迅速發展,到90年代末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旅遊點,如昆明西山團結鄉的「農家樂」、香格里拉縣的「藏民家訪」等,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旅遊不僅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旅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拓展,為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為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省政府於2000年召開了全省鄉村(民居)旅遊發展會,在認真總結前一階段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民居)旅遊,帶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多年的培育建設,全省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假日旅遊」的推動下,更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形式「農家樂」為例,2008年,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紅河、臨滄、大理、麗江、迪慶等16州市7100多家農戶開展了「農家樂」,絕大部分農戶年收入超過萬元,部分農戶高達5萬~10萬元。農家樂已成為雲南省新興的旅遊產品,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特別是本省城市居民的喜愛。作為適應市場需要而產生的新興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業已成為雲南省旅遊的又一支點和亮點。
2.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興起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1)第一階段:萌芽階段。這一階段農業生產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從傳統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轉變,一部分農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責任田從事旅遊接待活動。若追溯我國農業旅遊活動產生的歷史,應該說它自古有之。古代文人墨客的郊遊和田園休閑活動等,在很早就已產生,後來出現的城市居民到城郊遠足度假旅遊雖然十分活躍,但這種傳統的郊遊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自助式的休閑和觀光活動,他們外出旅遊多是自發和自助式的,自己選擇旅遊地點,自己選擇或准備交通工具,自己解決旅遊過程中的食宿問題,即一切活動都自己解決。另一方面,他們的旅遊對象也都未經過專門的旅遊開發,處於一種「純自然」狀態。因而,他們的旅遊活動一般也都沒有明確的主題,僅是城市居民的一種休閑方式,不是現代的農業生態旅遊。
(2)第二階段: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發展的指導思想為「先發展後規范」。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步伐大大加快,從事旅遊接待的農戶迅速增加,規模不斷擴大。
真正意義上的農家生態旅遊最早以農家樂的形式興起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友愛鎮農科村。20世紀70年代末,以宗竹林為代表的少數農科村青年農民,在自家的自留地上開始種植花草苗木。隨著經濟效益的顯現,周圍的人們從驚訝到眼紅,再到跟從,農科村人擺脫了思想的束縛,逐漸使農科村成為川西平原上遠近聞名的花草苗木種植和銷售基地。隨著改革開放深入人心和思想不斷解放,到農科村購買花草苗木的人越來越多,好客的農科村人總是熱情地免費招待遠遠近近的客人。由於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農科村地道的農家菜和因種植苗木而形成的自然生態風光,逐漸吸引了一些遊客,於是,1986年,中國首批農家樂在農科村出現了。農家樂這一新鮮事物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的關注,1987年4月,成都日報上第一次出現了「農家樂」這一名詞。一時間,農科村地道的鄉村菜品和原生態的農業觀光傳遍了巴蜀大地。1992年5月,曾擔任四川省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的馮元蔚在考察了農科村之後,為徐家大院題寫了「農家樂」,於是,這一新興事物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此時,整個農科村已有近40家農家樂,主要形式是利用本鄉生態優勢,組織部分農戶利用自家小院接待遊客。遊客在農戶家花十元人民幣吃玩一天,或者十五元吃住一天一宿,深受歡迎。農業旅遊逐步成為大型休閑農家樂和觀光農業基地,並被中央領導肯定。
(3)第三階段:「品牌化、規范化」階段。經國家旅遊局驗收合格,授予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稱號,標志著農家生態旅遊進入樹立形象和打造品牌的新階段。
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各地、市、城郊及鄉鎮結合自己的農業特點、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相繼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面積的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這些園區內,主要栽植果樹優良品種、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綠化設計和道路規劃方面遵照了園林的規劃原則與要求,有的還設立了一些園林藝術小品和其他娛樂服務設施。整個園子除生產農副產品之外,還可供人們參觀游覽,這就是農業觀光園的雛形。而這些項目的開展,大多是設在農業資源基礎好、特色明顯、交通便利的城郊結合部。如浙江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自摘自炒茶園,建陽縣黃坨鄉蛇園、東山縣「海上新村」、「鮑魚觀嘗村」,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傣族的民舍,廣西柳州水鄉農家生態旅遊區,安徽黃山休寧縣鳳凰山森林公園,山東棗庄石榴園,吉林凈月壇人工林場,四川三台新魯橄欖林公園,海南亞珠庄園,上海浦東「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四川成都市郊區的「小農庄度假村」,富陽縣的農業公園,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觀園,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河南周口市「傻瓜農業園」、睢陽縣的綠雕公園等。這些農業觀光基地大多項目獨特,條件優越,既可觀光游覽,又可度假,還有許多農業節活動相輔,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家生態旅遊基地。
3. 生態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4. 目前,國內的生態旅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遠景設計院談到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5]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5.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家生態旅遊,也就是鄉村旅遊,劃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迅猛的工業化大潮,在解放人類社會生產力、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產生了回歸田園、體味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消費需求。1865年,義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其宗旨就是讓城市中的居民到鄉村去體味農家的自然風情和文化習俗,讓市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別樣的休閑放鬆。工業文明席捲歐洲,也使得鄉村旅遊在歐洲逐漸受到城市人的青睞。至20世紀30年代,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歐洲城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時,鄉村旅遊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鄉村旅遊的概念以及命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村莊旅遊區域和組織方式,幾乎全部的旅遊活動都是由遊客自發組織進行的。旅遊者僅僅是利用鄉村中農家的種植地、養殖區和農舍進行採摘、釣魚、騎馬等放鬆活動,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新鮮出爐的農副產品,借著村莊自然幽靜的環境暫時躲避喧囂、繁忙的都市生活。而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也同樣沒有認識以此可以作為獲取利益的機會,並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收益。很多的村民把城裡來的旅客當作是朋友的造訪,只是適當地收取客人的食宿費用。
(2)發展階段。20世紀中後期,鄉村旅遊在西方國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與此相對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化。農業生產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同時,林業、漁業、果木、特色養殖等為輔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已初具規模,農業景觀煥然一新。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組織各種鄉村旅遊的旅行社,同時農民也發現了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出現了專門負責接待來客的農戶。這標志著鄉村旅遊已區別於單純的農業和單純的旅遊業,成為一個新興的交叉性的產業。
觀光成為了這一時期鄉村旅遊產品的主要形式。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容也日趨豐富,不僅包括觀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畜、家禽等農村特有的產物,還新增了很多關於村莊傳統文化的展示和欣賞活動,例如鄉村聚落的欣賞、傳統老式建築的參觀以及鄉村特有服飾的展示等等。同時,購物、餐飲、游樂、住宿、參與地方節慶、體驗民俗成為主要的活動。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鄉村因為各自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不同,開始分化出各種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鄉村旅遊,以吸引和滿足不同的遊客群體。
一方面鄉村旅遊內容逐漸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兩地的文化差異越發明顯,農村對城市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農村干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使得遊客開始不滿足於短期暫時性的遊玩,他們更願意把周末和假日安排在鄉村中度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完整地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生活。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村莊,農戶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將其改裝成具有鄉村氣息的旅店來接待過夜遊客。一時間,鄉村成為周末度假、老人休養的最佳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旁觀式的欣賞遊玩,更要求積極加入到農村勞作的體驗生活中去。於是,鄉村旅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動項目,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而且也拓寬了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在很多國家,遊客想要參與到農活中去,不但不會得到酬勞,反而要交納一大筆費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價值的一種新取向。這一時期,很多的鄉村度假小屋以酒店旅館的經營方式運作,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農村婦女成了管理者的中堅。
(3)成熟階段。無論是度假旅遊還是參與式的活動抑或是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都能讓遊客既獲取愉悅的心情,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所以鄉村旅遊在更大的范圍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在成熟階段,鄉村旅遊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為了尋求區域整體的良性發展,開始注重農村整體環境的營造,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調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生活改善,鄉村旅遊開始具有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特點。
6. 如何理解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
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淺談淺談淺談淺談
生態旅遊是一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生態旅遊是可持續發展原則的一種實現方式——為旅遊者提供積極的體驗,同時做到經濟上可靠、環境上適宜、社會文化上可以接受。沒有積極的體驗,旅遊者就不會再來;經濟上不可靠,旅遊者所需要的設施和服務就沒有人提供,生態旅遊對提供者和當地人的潛在經濟收益也就無法實現;如果環境沒有得到保持,就破壞了生態旅遊賴以存在的基礎;如果不是文化上可以接受,就很難得到當地人的支持,他們甚至會對旅遊產生敵意,加以抵制。
人們對旅遊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尚缺乏科學理解,那種「旅遊業是無煙」的觀念還比較流行,生態旅遊的發展大多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強調到大自然中旅遊,強調對旅遊資源的開發而忽視了旅遊本身對環境的和資源的破壞。
實際上,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已經給環境帶來較嚴重的污染,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遊資源的粗放式開發和盲目利用 許多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遊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與規劃,便匆忙開發。特別是新旅遊區的開發,開發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論證與總體規劃的條件下,便盲目地進行探索時,粗放式的開發。開發種種開發,請保護,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貴重旅遊資源的損害與浪費。如:被譽為「童話世界」的九寨溝,如今,由於上游和周邊森林大面積砍伐,使這里原湖泊水為每年降低6-30厘米,只是黃龍還劃地一開始退化,面色。如再不採取保護措施,這里的岩溶胡將會過早衰亡。更令人費解的是有關部門為了大量攬客,在九寨溝內大量建造賓館,嚴重破壞了景觀的自然氛圍。 我國旅遊冬天開發利用還處於無計劃狀態。許多地區已發現好的冬天,就匆忙施工
7. 生態旅遊資源的發展過程
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1)立法保護生態環境。例如1916年,美國通過了關於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法案,國家公園的管理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在英國,1993年就通過了新的《國家公園保護法》,旨在加強對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保護。自1992年裡約會議以後,日本就制定了《環境基本法》。1923年芬蘭頒布了《自然保護法》。(2)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美國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適應遊客對生態旅遊日益增長的需求。澳大利亞斥資1000萬澳元,實施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遊面向21世紀規劃」,生態旅遊是該規劃的重點推介項目。肯亞政府就制定了許多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其中特別將生態旅遊視為重點項目。(3)進行旅遊環保宣傳。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號和倡議,例如英國發起了「綠色旅遊業」運動,日本旅遊業協會召開多次旨在保護生態的研討會,並發表了「遊客保護地球宣言」。(4)重視當地人利益。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肯亞,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就提出了「野生動物發展與利益分享計劃」。菲律賓通過改變傳統的捕魚方式不僅發展了生態旅遊業同時也為當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來源。(5)多種技術手段加強管理。在進行生態旅遊開發的許多國家都通過對進入生態旅遊區的遊客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並不斷監測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利用專業技術對廢棄物做最小化處理,對水資源節約利用等等手段以達到加強生態旅遊區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亞聯合旅遊部、澳大利亞旅遊協會等機構還出台了一系列有關生態旅遊的指導手冊 。此外,很多國家都實行經營管理的分離制度,實施許可證制度加強管理。
8. 生態旅遊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起步萌芽階段:世紀70年代:生態旅遊只是未加檢驗的概念
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環境運動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旅遊環境和社會的各種影響,開始探討如何正確利用自然,如何實現旅遊、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70年代肯亞所作的研究(Thresher, 1981)證明了野生動物旅遊的經濟收益遠遠超出狩獵,很顯然,當時人們對於生態旅遊的認識還僅僅局限於對自然環境的友好利用。
2)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生態旅遊作為一種經營創新
80年代,有遠見的旅遊經營者們看到旅遊大眾對那些老生常談的旅遊地日感淡漠,相反,對於新的旅遊目的地,他們則興趣盎然。於是,一些旅遊企業家從當地人那裡租賃或者購買土地,建立了生態旅舍(ecolodge),提供導游服務。
在發達國家,戶外活動成為周末外出和每年兩周帶薪假期的首選,企業家們逐漸意識到生態旅遊的潛在利潤,生態旅舍和生態旅遊經營商紛紛推出旅遊線路,前往偏遠的地方旅遊度假。
欠發達國家也開始意識到,生態旅遊一方面可以賺取外匯,另一方面比伐木和農業等其他資源利用方式對資源本身的破壞性小,生態旅遊能夠將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將滿足旅遊者需求與改善當地社會福利相結合。
3) 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後:生態旅遊是保護和發展的工具
隨著生態旅遊在一些國家落地生根,當地社會也開始認識到這給他們的長期生存帶來了機會,發現生態旅遊在沒有帶來負面影響的前提下給他們帶來了財富。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政府部門、研究人員、企業、當地居民、非政府組織等介入生態旅遊的實踐與探索,生態旅遊的概念不斷清晰、完善,各種原則和框架也不斷建立,在對諸多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人們對生態旅遊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2002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態旅遊年」,世界各地為此召開了各種研討、培訓活動,在正確認識生態旅遊,探尋生態旅遊的合理發展模式方面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9. 我國旅遊處於什麼樣的發展階段
請參考下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國旅遊經濟總體上平穩運行,消費需求旺盛,投資持續增長,產業運行相對景氣,發展方式加速轉變。中國對國際旅遊市場增長的貢獻已超過30%。2014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已達到3.38億元。2015年上半年我國旅遊業逆勢上揚,呈現旅遊消費和投資兩旺的良好態勢。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2015年1月,再發布《〈國務院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從國家層面為旅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為我國對外開放的先導型產業,我國旅遊業加快推動旅遊要素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民間資本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投資主力。我國旅遊業新產品、新業態層出不窮。生態旅遊、紅色旅遊、文化旅遊、海洋旅遊等新業態正在成為引領旅遊消費增長的重要領域。
在內需啟動、消費升級以及國民收入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中國旅遊業正步入黃金發展期。中國政府將多策並舉,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國內旅遊行業政策環境持續改善,行業也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6-2020年中國旅遊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共十四章。首先介紹了旅遊行業的定義、特徵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接著分析了我國旅遊行業的發展環境。然後對我國旅遊業市場的運行及投資狀況進行了詳實全面的分析。隨後,報告對旅遊產業做了子行業發展分析、細分市場分析、區域及重點城市發展分析、重點企業運營分析、投資機遇分析和投資風險預警。最後對旅遊行業的前景趨勢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及預測。
本研究報告數據主要來自於國家統計局、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研究院、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中投顧問市場調查中心、旅遊行業協會以及國內外重點刊物等渠道,數據權威、詳實、豐富,同時通過專業的分析預測模型,對行業核心發展指標進行科學地預測。您或貴單位若想對旅遊業市場有個系統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旅遊相關行業,本報告將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