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旅遊文化產業
1. 青浦這個區域發展怎麼樣,適合投資嗎
1、規劃政策類:區域的經濟、產業規劃,利好政策,以及這些因素對買房的的影響
青浦區是上海唯一一個與江蘇、浙江都接壤的區縣,如果把長江三角洲視為一個經濟體十三五規劃中也把青浦區列為了重點發展新城之一。青浦區整體規劃為一城兩翼,西側為環湖經濟圈,重點發展旅遊業和信息產業;中部為青浦新城,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目前已建成張江高科青浦園和青浦出口加工區兩個國家級科技園;東翼為趙巷、徐涇區域,以商貿為主。
2、土地規劃類:土地市場、拿地計劃(不同開發商拿地的規劃
大片的待開發土地是青浦區的獨特優勢。2015年青浦區土地出讓面積全市第一,意味著將來青浦區將成為新房市場主力。土地出讓頻繁,每次競拍都吸引大量開發商目光,導致地價越拍越高。上海2020年要守住3185平方公里的建設用地紅線,現餘量只有61平方公里,未來得土地者得天下。
3、配套規劃類:
地鐵17號線於2017年底通車,世界外國語學校明年招生,遠大健康城2017年全部建成,崧澤高架2016年底開工、澱山湖新城21公里水系公園2017年啟動、青浦區公路管理署改建外青松公路南段工程項目、青浦區體育文化中心2016年底開工、入選2016全國優選旅遊項目名錄的元祖夢世界開發項目2018年底完工、24平方公里重固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東接上海虹橋站的滬蘇湖高鐵2020年建成、朱家角站打造升級版中國矽谷、百老匯劇場群、虹橋寶龍國際文化藝術城、蟠龍天地、青浦將開建以國家會展中心所在的徐民路為中心的總長約14.3公里的有軌電車、中核建將在西虹橋商務區內打造中國核建上海科創園。
2. 徵集關於旅遊文化節方面的宣傳標語口號 急用 拜託了
水緣古韻秀青浦"振翅欲飛的綠蝴蝶
這是青浦的
還有一些
2006年,旅遊日口號:讓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
歷年世界旅遊日的主題口號
1980年: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heritage and to peace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1981年:Tourism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1982年:Pride in travel: good guests and good hosts
1983年:Travel and holidays are a right but also a responsibility forall
1984年:Tourism fo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peace andcooperation
1985年:Youth tourism: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friendship
1986年:Tourism: a vital force for world peace
1987年:Tourism for development
1988年:Tourism: ecation for all
1989年:The free movement of tourists creates one world
1990年:認識旅遊事業,發展旅遊事業 (Tourism: an unrecognized instry, a service to be released)("the hague declaration on tourism")
1991年:通信、信息和教育:旅遊發展的動力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ecation: powerlines oftourism development)
1992年:旅遊促進社會經濟一體化,是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的途徑 (Tourism: a factor of grow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olidarityand of encounter between people)
1993年:爭取旅遊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wards alasting harmony)
1994年:高質量的服務、高質量的員工、高質量的旅遊 (Quality staff, quality tourism)
1995年:通過負起責任而受益 (WTO: serving world tourism for twenty years)
1996年:旅遊業:寬容與和平的因素 (Tourism: a factor of tolerance andpeace)
1997年:旅遊業:21世紀創造就業和倡導環境保護的先導產業 (Tourism: aleading activit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or job creation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8年:政府與企業的夥伴關系:旅遊開發和促銷的關鍵 (Public-privatesector partnership: the key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promotion)
1999年:旅遊業:為新千年保護世界遺產 (Tourism: preserving worldheritage for the new millennium)
2000年:技術和自然:21世紀旅遊業的雙重挑戰 (Technology and nature:two challenges for tourism at the start of the 21st century)
2001年:旅遊業:為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間對話服務的工具 (Tourism:instrument at the service of peace and dialogue betweencivilizations)。
2002年:經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Ecotourism, the key to sustainabledevelopment)。
2003年:旅遊業:一種消除貧困、創造就業與社會和諧的驅動力 (Tourism: a driving force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job creationand social harmony)
2005年:旅遊和交通——從儒勒·凡爾納的幻想到21世紀的現實。其目的是為了紀念法國科幻小說家凡爾納去世100周年。凡爾納的作品曾激發了世界各地讀者和旅行者的想像。在凡爾納時代,跨國旅行仍然是冒險行為,如今他的作品中大多數幻想都已經變成了現實。
2006年,旅遊:讓世界受益(Tourism Enriches)。
3. 青浦新城的空間布局
此次規劃在把青浦新城定位為具有「水鄉文化」和「歷史文化」內涵的現代化城市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新城功能。戰略發展總體布局形成「三軸、六片、四心」的發展結構。 【東片】同三國道以東,油墩港以西部分。是以居住為主的區域,構建配套設施完善的以多層高密度為主的居住區。居住人口7.9萬人。【中片】西大盈港與同三國道之間部分。中片是青浦區區政府所在地,主要由多層高密度為主的居住區以及行政、文化、商業等公共服務功能集聚區構成,形成鮮明的現代城市風貌。居住人口19.4萬人。
【西片】西大盈港與西九路之間地區,連接朱家角鎮和中片。是高端服務功能集聚區,包括會議、會展、商務、商貿等功能。結合設置低密度居住區。強調生態型和特色型的開發,積極營造「濱水城市」的特徵,構建良好的環境。居住人口9.9萬人。
【濱湖片】西九路以西至澱山湖沿岸部分,以旅遊服務和特色居住為主導功能。強調生態環境和歷史人文環境保護,兼以旅遊開發,營造傳統水鄉古鎮風貌特色和濱湖景觀特色。居住人口23.6萬人。
【北片】上達河以北,外青松公路以西部分,實現產業轉型,提升產業能級,形成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高科技創意研發產業園區。
【工業區片】上達河以北,油墩港以東部分,現狀工業予以保留,規劃進行環境改造和設施完善。 (1)老城商業中心
整合原有公共設施資源,結合護城河與小型綠地,提升功能與品質。
(2)公共服務中心
位於公園路中段,青浦城區主要行政辦公所在地,綜合設置商業、文化娛樂等功能設施。
(3)朱家角旅遊休閑中心位於朱家角鎮,整合古鎮、水體等資源,形成旅遊服務配套中心。
(4)創意研發中心
位於老西大盈港北端,結合水體設置商業、娛樂、景觀設施,服務於周邊生產性服務業。
4. 如何獲得進博會參觀門票
進博會參觀是免費的,不用門票。如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國家綜合展將在11月13日-20日向社會觀眾免費開放,社會觀眾可從10月15日零點起憑身份證或護照等有效證件進行網上實名預約登記參觀。
為確保組展安全有序,同時增強觀眾的觀展體驗度和滿意度,按照「總量控制、網上預約、有序組織、安全順暢」的原則,社會觀眾可從10月15日零點起,憑身份證或護照等有效證件進行網上實名預約登記,屆時憑電子門票入場參觀。
(4)青浦旅遊文化產業擴展閱讀:
展會部分內容:
1、國家貿易投資綜合展區:展示貿易投資領域有關情況,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產業狀況、投資旅遊,以及各國有特色的產品。只展示不成交。
2、消費電子及家電展區:移動設備,智能家居,智能家電,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電子游戲,健康運動產品, 音頻產品,視頻與高清設備,生活科技,顯示技術,在線與家庭娛樂,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等。
3、服裝服飾及日用消費品展區:服裝、紡織品、絲綢產品、餐廚用品、家居用品、禮品、家居裝飾品、節日用品、珠寶首飾、傢具、嬰童用品、玩具、文化用品、美容美發護理產品、運動及休閑產品、箱包、鞋、鍾表、陶瓷和玻璃製品等。
5. 上海所有區分別有哪些優勢
黃浦區:位於上海市市中心,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
南京東路是全國聞名的商貿購物中心.
靜安區因境內古剎靜安寺而得名,地處上海市中心,地段優勢極為明顯。
6. 青浦鎮的經濟發展
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產業能級有所提高。初步測算,2009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21.6億元,比上年增長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億元,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305.7億元,增長4.7%,其中工業增加值295.7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207.4億元,增長16.4%。
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比重繼續上升。2009年全區三次產業比重為1.6:58.6:39.8。與上年1.8:61:37.2相比,第一產業下降0.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下降2.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上升2.6個百分點,體現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新特點。
財政收入穩步增加,超額完成全年預定任務。2009年全區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6.2%;區級財政收入4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全區結算財力78.7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全區財政支出78.6億元,比上年增長7.9%。 青浦歷來是以糧食種植為主的農業區。長期以來,農民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水稻育種、栽植、灌溉、管理等方面的生產經驗。在元代開始了棉花的種植。由於地勢低平,縣境中部和淀泖地區偏於低窪,常易受澇。加之明代以來賦稅、地租特重,農諺有「九年三熟,喝湯吃粥」說。解放前,水利失修,天災人禍,農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解放後從50年代起,治水改土,進行農田基本建設,至1985年底全縣為興修水利投資1.3億元,建成了大片旱澇保收的豐產田,加以推廣先進生產技術,農業生產持續增長。1949年糧食畝產181.5公斤,油菜籽畝產21.5公斤,棉花畝產皮棉7公斤,到1985年,糧食畝產增為603.5公斤,油菜籽畝產109.5公斤,棉花畝產42公斤,分別增長2.3倍、4.1倍和5倍。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受極「左」思想干擾,農業生產一度徘徊不前。「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農村人均分配,每年遞增不到1%。1983年起,農村全面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逐年上升,鄉村工農副三業全面發展。同時,充分利用本縣水鄉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水產、水禽、水生蔬菜的「三水」生產,成為本縣致富的重要門路。1985年全縣水產品上市1.33萬噸,家禽上市347萬羽,鮮蛋上市1100萬公斤。隨著生產發展,農業收入逐年增多。1985年農民人均產值3439元,人均生產性純收入為786元。1986年後,農業生產規模開始向綜合經營方式發展,農副產品實行多渠道流通,各類專業戶不斷涌現,從1985年的1777戶增至1987年的6135戶。種田大戶集中了全縣2%的土地,養殖專業戶提供了70%以上的產品。
農業結構繼續優化,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出台了農業優惠扶持政策,制定了《青浦區2009年農業產業化扶持意見》,為進一步促進青浦農業科學發展,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創造了有利條件。
農田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區累計已建成設施糧田8萬畝,設施菜田10013畝。1.68萬畝土地治理項目年內完成,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旅遊穩步發展,以舉辦茭白、草莓和漁業捕撈3個「旅遊節」為抓手,農業旅遊項目不斷增加新亮點。 青浦解放前工業十分薄弱,民間僅有紡織、編結等副業,市鎮有釀造、染紗、榨油等作坊。清宣統三年(1911年),朱家角鎮創辦光華電燈公司。辛亥革命後油糧加工業有所發展。據解放時統計,全縣個體手工業427戶,私營工廠(工場、作坊)58家,年產值825萬元。50年代初期,私營工業仍有發展。1954年,全縣個體手工業增為3479戶,私營企業為83家,年產值1680萬元。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全縣組成手工業合作社(組)54個,工業企業32家,年產值為2128萬元。1958年曾興辦社鎮工業,行業也隨著產品的種類而不斷增多。60年代初,社辦工業大多下馬,至70年代初,社鎮工業又重新掀起,1983年後,鄉鎮工業發展迅猛。1985年,全縣有縣辦工業116家,鄉鎮工業298家,村辦工業922家,另有聯戶工業80家,個體工業366家,總產值為7.22億元,1987年為15.34億元,成為經濟繁榮的主要支柱。主要行業有服裝、絲織、箱包、輕紡、電器、儀表、化工、建材等數十種,有許多產品已打進國際市場,博得較高聲譽。
工業向園區集中度進一步提高。「1+2」工業園區(包括原白鶴工業園區和朱家角工業園區)全年實現規模產值711.4億元,比上年增長2.6%,速度高於全區規模水平1.6個百分點,佔全區規模產值比重65.6%,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青浦工業園區完成規模產值528.2億元,增長3.8%,高於全區規模水平2.8個百分點。
「4+1」主導產業(現代紡織、精密機械、信息電子和印刷傳媒四大支柱產業及文體類(休閑)用品製造特色產業)全年實現規模產值557.4億元,比上年下降1.9%,佔全區規模產值比重51.4%。
高新技術產業(電子信息領域、生物和醫葯技術、光機電一體化和新材料)全年實現規模產值427.9億元,比上年下降0.9%,佔全區規模產值比重39.4%,其中生物醫葯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1.5%。 青浦商業之盛始自唐天寶五年建青龍鎮。那時,船商雲集,市井繁榮。至宋代商業仍然十分鼎盛。青龍鎮「島夷、閩、粵、交、廣之途所自出,風檣浪楫,朝夕上下,富商、巨賈、豪宗、右姓之所會」。「市廛雜夷夏之人,寶貨當東南之物」。對外貿易也十分發達。據《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熙寧十年(1077年),青龍一鎮的稅收達15879貫400文,占當時華亭一縣之半。明代建縣時,地處縣境中部的唐行鎮和珠街閣(今朱家角)亦相繼興起。本世紀30年代全縣大小集鎮40多處,有坐商、行商、攤販3000多戶。抗戰勝利後,又創辦了30個消費合作社。解放後,興辦國營商業,組建供銷合作社和開放農副產品貿易市場,形成了商品流通的三條渠道,市場活躍,購銷兩旺。「大躍進」時,商業網點合並,商品流通受到影響。進入80年代,改革商業體制,全面開放集市貿易,發展商品生產,開發外向型經濟。1985年社會商品零售額達到3.94億元,比1978年增長1.5倍,其中國營和集體商業佔93.6%,集市貿易佔3.7%,個體經營佔2.7%。1987年又比1985年上升40.6%。物資管理部門供應國家統配物資和計劃外物資5600多種,1985年全年銷售額達8159萬元。對外貿易和橫向經濟合作的規模日益擴大。1985年出口商品撥交額為1.2億元,創匯3000多萬美元。1987年增至2.5億元,其中重點發展深度加工的產品為2.37億元。1985年有22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僑胞、港澳同胞,計68批600多人次來縣參觀訪問、洽談經濟合作和技術交流項目。至1987年,全縣有中外合資、合作企業5家,補償貿易企業6家,農貿聯營企業20家,外貿定點加工企業56家,共吸收資金590多萬美元。
青浦近40年的經濟發展,經歷了時起時伏的過程。有恢復和穩步發展的階段,有生產停滯徘徊的階段,有持續協調發展的階段。1985年社會總產值15.22億元,國民生產總值為6.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1.59億元(工農業總產值按198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工業產值(含村辦工業)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2.3%,農業佔17.7%。國民收入人均1363元。1987年社會總產值24.3億元,國民生產總值9.14億元,工農業總產值17.74億元,分別比1985年增長59.7%,38.5%和53.1%。工業產值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5%,農業佔13.5%。國民收入人均達1818元。青浦縣逐步從單一的農業縣發展成為以工業經濟為主體的貿、工、農全面發展的縣。財政收支發展也較快,1953年財政收入374萬元,1985年增加到15367萬元,增長40倍。1953年至1985年,全縣財政總收入中的66.6%上繳國家。1985年財政支出3660萬元,為總收入的23.8%,其中基本建設投資、支農費用和文教衛生事業費為總支出的62%。1987年財政收入16444萬元,比1985年增長7%;財政支出5334萬元,占收入的32.4%,其中基本建設投資、支農費用和文教衛生事業費佔75.4%。1978年以來信貸規模和城鄉儲蓄都不斷增長。1985年末貸款余額1.34億元,為1978年的8倍,1987年為2.87億元。1985年存款總額為1.58億元,為1978年的3.6倍;其中城鄉人民儲蓄7649萬元,比1978年增長10倍,人均儲蓄174元。1987年存款額為2.86億元,比1985年增長81%;其中城鄉人民儲蓄1.67億元,比1985年增長1.18倍,人均儲蓄374元。1985年全縣職工3.7萬人,人均年收入1151元。
解放以來,本縣的城鄉建設面貌一新。公共交通鄉鄉通車,村鎮道路連接溝通。城鄉住房逐年更新。至1985年,縣屬三鎮新建住房49.1萬平方米。1979至1985年,農村累計有4.5萬戶建房20多萬間、515萬平方米,1986、1987年又新建250萬平方米,農民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達到26.6平方米,大多為兩層樓房。城鎮居民用水大有改善,多數集鎮和部分農村建有自來水廠,有80%的居民和17.6%的農民飲用了自來水。1984年,青浦鎮始建管道煤氣工程,至1987年全鎮有4000多戶居民用上煤氣。 堅持實施「四個聚焦」。全年新批准外資項目86個,增資項目76家,合同外資5.2億美元。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新批項目6家,合同外資1.9億美元,佔新批項目合同外資的72%;增資合同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8家,合同外資1.5億美元,占增資合同外資的56.6%。
全年實到外資3.9億美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31.2%。2002年至2009年,全區累計利用合同外資57.9億美元,實際到位外資31.4億美元。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貿進出口增幅明顯回落。2009年(1-11月)全區有進出口業務企業1152戶,實現進出口總額8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2%。其中出口額49.2億美元,下降14.3 %。進口額36.4億美元,下降6.5%。外貿進出口總額前三位的國別(地區)分列是美國(21.7億美元,持平)、日本(13.8億美元,減19.3%)和歐盟(12億美元,減10.4%),佔全區進出口總額的55.5%。
7. 青浦新城的介紹
青浦新城是上海市市域空間布局結構中「多核」的一個節點,是上海市「1966」城鎮建設體系中九個新城之一,位於青浦區中心、區政府所在地,是全區的交通匯聚點和產業集中點。青浦新城是由現青浦老城、青浦新區(東部)、向西延伸區域和朱家角鎮區四部分組成,它具有居住生活、產業、旅遊等綜合功能,是全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具有水鄉文化與歷史文化內涵的現代化中等城市,服務長三角的上海西部綜合性生態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