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託產業發展鄉村旅遊
『壹』 發展鄉村旅遊有什麼意義
近年來,我國各地鄉村旅遊發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發展鄉村旅遊有四點重要意義:
1、發展鄉村旅遊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戰略決策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旅遊業是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充分依託和利用「三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是旅遊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2、發展鄉村旅遊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實踐。鄉村旅遊使廣大農民向非農領域轉移,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旅遊業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使傳統農業增添了附加值,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推動了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建設,科技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加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鄉村旅遊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使農村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思想觀念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3、發展鄉村旅遊是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發展鄉村旅遊適應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實現了「大農業」和「大旅遊」的有效結合,加快了城鄉經濟融合和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不僅擴大了城鎮居民在農村地區的消費,還加快了城市信息、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向農村的流動。
4、發展鄉村旅遊是推動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主要力量。鄉村旅遊現實和潛在的消費需求都非常旺盛,不僅符合城鎮居民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而且有利於開拓農民眼界,增強廣大農民的出遊實力,成為中國旅遊最大的客源市場。農村地區是旅遊資源富集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極大豐富了旅遊產業的供給體系,將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的主要支撐。
『貳』 怎樣促進鄉村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隨喔全觸點,讓旅行更完美。
一、建立鄉村旅遊產業賴以生存的政策環境。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外部條件, 鄉村旅遊的農業性質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上述農業產業政策、農業稅收政策、農業金融政策的優 惠,引導扶持當地農民深度參與生態旅遊項目開發;
2.要吸引發達企業、發達地區企業、甚至外資企業開辦生態旅遊實體;
3.對現有的鄉村旅遊項目,要減輕經營者的負擔,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營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經營環境;
4.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在具體實踐中:
1.堅持特色化的發展道路,要在生態和人文的結合上下工夫,把自然資源與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來,走出一條一園一品、一區一景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太倉市的地方特產、地方文化、民間故事都可以作為單獨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各個園區景點。
2.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農業旅遊概念應該先農後游,以「農、林、牧、漁、種、養」帶動「食、住、行、游、購、娛」,先完善農業項目而後植入旅遊休閑項目,各元素均衡發展、相互匹配才能使消費者產生滿意的體驗。
3.大型園區發展休閑旅遊農業,要加強社區參與,可以考慮設立農業社區、成立合作社,加強管理、協調與監督。
四、加快建立健全鄉村旅遊產業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
農業休閑旅遊產業是典型的服務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遠高於傳統農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必將促進我市農民的綜合素質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可以考慮:
1.吸引鄉村旅遊的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人才;
2.選擇農業、旅遊、管理等培訓機構,大力開展鄉村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加大對普通從業人員培訓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
3.運用現代傳媒技術在培訓方面的優勢,做好遠程培訓,充分發揮出信息化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五、著力推進鄉村農業休閑旅遊轉型升級。
1.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
國內目前以民俗村、採摘園、觀光農園、漁家樂、農家樂等為主的鄉村旅遊形式,僅僅滿足了消費者最基本的感官需求,未來可以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向休閑、參與、康體、娛樂等更高層的體驗消費轉型,有氧運動基地、瑜伽館、SPA會所的引進都屬於這一類型。
2.申報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先行區,開始合理的規劃和部署的工作。
六、著力推進農業休閑旅遊的創新。
1.投資開發模式可以做創新性嘗試
目前傳統的農業休閑旅遊的投資主體主要是當地政府,消費也主要是政府購買,缺乏市場機制活力,一旦政府扶持期結束,農業休閑旅遊園區就面臨全面虧損。
2.經營理念的創新
傳統鄉村旅遊的農業休閑園區是靠旅遊人士的購買、外帶和將產出的農產品外運進行銷售和推廣。
『叄』 發展鄉村旅遊有哪些積極的帶動作用
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有利於增加農民收益,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而且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村整體文明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具體而言,銘智旅遊認為發展鄉村旅遊的積極作用主要有:
1、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
2、增加農民受益,讓農民脫貧致富
3、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4、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促進鄉村整體文明的提高
5、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科學發展觀要求
6、有利於鄉村自然環境向著鄉土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7、有利於鄉村傳統文化的挖掘和保護
8、有利於農村選擇城鎮化的方式
『肆』 發展鄉村旅遊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一)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旅遊資源可持續利用
鄉村生態旅遊需要良好的農村生態環版境基礎,它是權一種與生態環境保護沖突最小、目標最為接近的「農業產業」和「生態產業」。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將促進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利用,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相關文獻
(二)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轉移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
(三)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建設和諧社會作為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鄉村生態旅遊可以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旅遊區集中在城郊和旅遊景區周邊,都是在未來城鎮發展的方向,對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和諧社會具有特別的意義。
(四)豐富旅遊內容,增強旅遊吸引力和競爭力作為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鄉村旅遊不僅豐富了旅遊內容,還增強了旅遊的吸引力。優越的區位和交通,較好的農業產業基礎,原生態鄉村環境,鄉村旅遊將會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主打產品。
『伍』 雲游佳鄉發展鄉村旅遊產業都是指哪些方面
鄉村旅遊來具有的一般特點是:自
1、鄉村性。鄉村旅遊活動發生於鄉村及附近地區,以田園風光,農事活動,農業技術,農業產品,鄉土民情等旅遊資源為依託。
2、參與性。鄉村旅遊重在體驗。
3、差異性。表現為地域和季節兩個方面。
4、目標市場是城鎮居民。
5、費用低。鄉村旅遊的成本低,消費價格低。由於大眾旅遊消費觀念的轉變、現代生活壓力的增加、收入水平的提高、產業政策與制度法規的推進,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將非常廣闊。
鄉村旅遊產業主體:
隨著鄉村旅遊市場需求的旺盛,我國鄉村旅遊這一產業也不斷的壯大。鄉村旅遊產業中涉及的主體主要有以下幾個:
1、鄉村社區,鄉村社區的居民是鄉村民俗文化,傳統習慣,家事生產活動的載體,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同時社區居民也是鄉村旅遊的重要開發者與受益者。
2、旅遊企業,包括旅遊的經營商、交通的經營者、零售商、開發商、供應商、旅行社及咨詢公司等。旅遊企業直接參與鄉村旅遊的資源保護和開發,直接影響鄉村旅遊各方面。
3、政府是制定和實施鄉村旅遊的保護與開發規劃行動的核心。
4、非政府組織是依法建立、非政府、非營利性、自主管理、非黨派性質,並具有一定志願性質、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的社會組織。
『陸』 如何推動產業融合,創新促進鄉村旅遊業發展
1、鄉村旅遊與農業科技相融合
一是展示農業新品種。
充分利用生物的多樣性和人工培育的優勢,挖掘開發新穎的農作物蔬菜園藝等新品種,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體現不同鄉村旅遊景點的差異性。
二是展示農業生產新工藝。
無土栽培、高架立體等現代園藝栽培新方法會給遊客帶來新的感受。
三是展示農業新產品。
農業科技使餐桌上的食品更加豐富和多彩,水果蔬菜、葯材蔬菜、野生蔬菜讓遊客大開眼界,迷你瓜、超大果、創意葫蘆等讓遊客愛不釋手,跑山雞、烏嘴鴨、藏香豬等讓遊客讒饞涎欲滴。
2、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相融合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典型代表,為鄉村旅遊的智慧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通過與移動互聯網融合,開發微博、微信、網路社區、易信等自媒體平台,可以提升鄉村旅遊信息咨詢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遊客提供導游、導購(團購)、導覽、導航等智慧化服務。
鄉村旅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僅是信息的推送、新的營銷推廣平台,更要創新服務、產品、市場。如通過可穿戴移動終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世界的畫面相融合,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開發鄉村旅遊動漫、游戲等產品,將旅遊信息和文化嵌入到游戲中去,讓遊客玩游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當地鄉村文化和歷史,從而增加遊客黏性。
伴隨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精準定位鄉村旅遊消費者地域分布、消費特徵,進行精準營銷、跨界營銷。可以通過移動終端產生的大數據對鄉村旅遊進行客源分析和流量預測,幫助相關部門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提高監控和危機管理能力。
3、鄉村旅遊與鄉土文化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根本在於「鄉村性」,要從旅遊要素出發,深度挖掘並融合鄉土文化、休閑文化、創意文化,突出生態、綠色、環保、休閑特色,抓住文化、資源、生態和生活差異,滿足市場需求。
一是與鄉土文化有機融合。
挖掘村落文化,對傳統村落保護的同時合理改造,優化布局,培育以美麗田園為代表的鄉村文化游。
挖掘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文化內涵,形成與觀光、體驗相結合的旅遊業態。
舉辦農味鮮明的鄉村旅遊節慶或鄉村美食節,營造出有別於城市的鄉村文化旅遊氛圍。
二是與休閑文化融合。
培育知識型鄉村休閑旅遊、休閑型鄉村休閑旅遊、養生型鄉村休閑旅遊,形成不同層次的鄉村休閑文化游,實現引人、怡人、動人、養人目的。
三是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
培育鄉村文化旅遊創意項目,如形成鄉村演藝、影視等創意案例。用創意升級鄉村旅遊產品,用創意強化鄉村旅遊營銷,用創意文化引領鄉村旅遊消費。
4、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建設相融合
鄉村旅遊的發展能拉動和提升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的建設,而後者又能為前者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及資金積累,加快其發展。
應積極推進以鄉村旅遊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專業村建設,形成鄉村科技旅遊社區、鄉村景觀旅遊社區、風景名勝旅遊配套服務社區、農家樂服務群旅遊社區等,從而實現鄉村旅遊與特色專業村的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特色村應堅持產業集聚、差異化布局,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發展模式。
建設中須強調城鎮特色與文化氛圍,尊重鄉村風貌、記得住「鄉愁」,打造特色、注重體驗;
注重引導、強調社區參與,多模式共建;整合資源、塑造品牌;
強調土地利用的適度集約,堅持保護優先、注重智慧平台構建,建設資源型鄉村旅遊小鎮、鄉村旅遊服務型小鎮,發揮其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獨特作用。
5、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相融合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鄉村旅遊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之間存在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
一方面,鄉村旅遊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同時,旅遊市場的開發、創意產品的營銷更新了農民的市場觀念;
另一方面,農民素質的提高有利於提升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進一步做大做優旅遊產業,實現良性發展。
因此,有效推動兩者的融合創新,既能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也能促進鄉村旅遊的健康快速發展。
『柒』 如何通過美麗鄉村建設來發展鄉村旅遊
一、發展鄉村旅遊對建設美麗鄉村的推動作用。
一是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旅遊能夠有效促進當地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產業鏈的延伸,帶動農副產品、交通運輸、房地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如鄉村旅遊特色鎮尤溪依託江南大峽谷景區的鄉村旅遊,帶動了當地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和生態農業,磨豆腐、做年糕、搗麻糍、釀米酒等傳統產業重新興起,蔬菜、水果、禽蛋、肉類這些農副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目前我市已建成湧泉柑橘、羊岩茶葉、嶺景葡萄、括蒼大白桃等各類遊客嚮往的特色農業觀光園。
二是有利於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旅遊使許多農民成為旅遊從業者,農民既可以通過辦旅館、擺小攤、開餐館、加工紀念品等方式增收,還可以通過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入股分紅增收。如尤溪鎮指岩村的李彩女,她原來在江蘇打工,見老家發展旅遊業就回來在江南大峽谷景區擺了個小攤,專賣紅糖薑茶,2元一杯,生意出奇的好,每天凈賺好幾百元,相當於她在外地打工10天左右的報酬。一些在家無事的老人到山上挖蕨菜、野菜、摘蕃薯梗,或到農家樂幫忙做鍾點工,每天也能收入四五十元。
三是有利於促進鄉風文明建設。鄉村旅遊帶來的許多新信息、新理念,對農民素質和鄉風民俗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文化、學技術成了一些農民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了農民素質。如小芝、括蒼等鎮的大批農民自辦了旅遊服務館店,還通過互聯網做起生意,住房、用餐均實現網上預訂。
四是有利於促進環境保護。鄉鎮通過開發和保護旅遊資源,使廣大農民兄弟有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促進了當地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增強了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尤溪下漲村,有了軍事探險漂流項目後,村裡除了建起大型停車場、公園等,還將村民的房前屋後都進行了綠化,以往垃圾亂扔的現象已一去不復返。
五是有利於推進基層管理民主。鄉村旅遊具有現代服務業的特性,它的發展為農村引入了現代管理理念。一些農村在基層組織的引導下,農村管理、決策更民主了;一些農村還成立了各種協會,民主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尤溪鎮率先在台州市成立了鎮級農家樂協會,協會定期舉辦經營戶經驗交流、培訓、考察等活動,實現了農家樂的自我管理、和諧發展。
二、發展鄉村旅遊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間的密切配合和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當前,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為:
一是項目規劃過程中沒有很好地考慮旅遊元素。小流域治理、新村建設等項目在規劃時欠考慮旅遊元素,尤其是原先具有比較豐富的旅遊資源的村鎮,等項目實施完畢後想到旅遊又去重新建設,造成投資浪費。
二是村莊整治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護古村古建築。村莊整治按照建設部門的政策要求,農村建房必須「拆老屋、建新屋」,一戶只允許有一處住宅。因此,一幢幢水泥樓房拔地而起,而一大批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被拆除,目前老房子已為數不多。有些村莊因人口稀少或地處偏辟,向中心村、中心鎮進行整體搬遷,更是全村拆除。
三是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沒有很好地保留農村韻味。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新農村建設的方向。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搞千篇一律。目前,各村村莊改造沒有很好體現本地文化特色,建築風格大同小異,「走過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走過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此外,鄉村旅遊帶來的商業氣息使農村原有的「農韻」逐漸消失,如很多農家樂辦得像城市酒店,還專門聘請廚師掌勺,農家菜成了點綴。
三、以發展鄉村旅遊來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旅遊具有「興一業,旺百業」的作用,在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有條件的村鎮要把發展鄉村旅遊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的同時,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注意各規劃銜接。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宜認真調研分析本地旅遊資源,結合行政村調整,明確域內空間布局,形成縣城、中心鎮、一般鄉鎮、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結合的「重點突出、梯次合理、特色鮮明、相互銜接」的村莊布局規劃體系,要避免無潛力可挖的地方人為造景和有潛力可挖的地方卻視而不見,要強調對一些有歷史和人文底蘊的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且市內各規劃在制定時要相互銜接,確保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鄉村之美,固然在於鄉村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則也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因此,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因地制宜,尊重生態,培育地域特色和個性。對旅遊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把一個市當作一個大景區來規劃,把一個鎮當作一個功能區塊來建設,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小品來改造。要善於挖掘當地的生態資源與人文資源,利用當地的歷史古跡、風土人情,給鄉村建設注入人文內涵,展現獨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現鄉村的文化品位,也讓綿延的地方歷史文脈得以有效傳承。此外,還可從產業發展、景觀改造等方面入手,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
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各渠道項目建設的整合。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發展鄉村旅遊前期的基礎設施投入同樣需要資金投入。兩者在資金投入時,尤其是基礎設施投入上可以共享。各村鎮在建設項目包裝上報時,要積極爭取上級立項支持。各級職能部門也要多為村鎮出謀劃策,幫助爭取資金支持。村鎮一級也要發揮主動性,多方籌措資金,不能「等、靠、要」。
四是突出農民主體,注重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做好引導,通過讓農民得實惠,從內心來激發農民共建美麗鄉村的主動性。同時,充分挖掘農村現有的自然、人文和產業等資源,串點聯線,推進鄉村旅遊常態化發展。如積極落實旅遊惠民工程,創新推出鄉村趕集游活動,把鄉村旅遊與農村集市日有機結合,鄉村趕集游擴大了旅遊惠民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各農家樂經營戶、土特產購買點、種養基地,乃至各小商小販,均能從中得益,農民得到實惠了,他們的積極性自然而然就調動起來了。
『捌』 如何發展鄉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建設內容。鄉村是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其文化內涵厚重,歷史悠久,價值獨特。美麗鄉村的建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再現鄉村傳統藝術,使其煥發新的生機。積極與鄉村旅遊發展相結合,發展傳統文化的演藝、體驗和產品開發、品牌打造,在實現鄉村文明傳承、加強鄉村文化遺存保護的同時,增加地方收入,踐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各地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生態農業的發展,其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安全、衛生、優質的綠色農產品,通過推廣精耕細作,使用有機肥,嚴格監管高毒劇毒農葯的使用,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具有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也是實現望得見的鄉愁的重要途徑。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體驗、科普教育、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為項目,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構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美麗鄉村綜合體。
『玖』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如何發展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近幾年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遊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形式。它包括傳統鄉村旅遊和現代鄉村旅遊。雖然二者的內容都與農事有關,但是卻各有側重,鄉村旅遊偏重鄉村風情,而農業旅遊則是依託農事活動,離不開農場或農庄。我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以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
鄉村振興的大幕已拉開,農村創業創新風生水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什麼作用,應該如何開展。近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推進思路上,要堅持「一個圍繞,兩個緊扣,三個突出,三個著力提升」,落實抓好四個措施,處理好三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