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到晉城有多遠
㈠ 想知道:晉城市 從晉城市客運東站到珏山怎麼坐公交
四會粵運汽車站到凱旋居是沒有直達公交車的,與其坐公交車花花費5塊1個小時轉來轉去,不如如直接花8塊打搭客摩托
舒馗官象廷括券幾六鋼舟袁百愈竺弛屈簧宣攽巳
㈡ 晉城那裡好玩
皇城相府(國家AAAA級景區)Royal Prime Minister's palace (state AAAA Level secenery spot) ,皇城相府(又稱午亭山村)總面積3.6萬平方米,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其建築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築群。「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畫」、更是一座具有強烈人文精神的東方古城堡。央視大型歷史連續劇《康熙王朝》、《契丹英後》重要外景地。距陽城縣東北約20公里處,有一處北枕樊山,西臨樊溪,依山而築的城堡式村落,這就是享譽三晉大地的歷史文化名村-皇城。皇城毗鄰亞洲第一大坑口火力發電廠陽城電廠,是清康熙朝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的故里,為國家AAAA級景區。"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舊院古宅,錯落典雅。綺麗的自然風光同返樸的人文景緻交相輝映,構成了皇城獨具魅力的風采。 1998年10月,「清代名相陳廷敬暨皇城古建學術研討會」在陽城舉行,拉開了打造「皇城相府」旅遊品牌的帷幕。2001年,電視連續劇《康熙王朝》播映,使該處旅遊景區在國內聲名大震。同年3月,榮獲「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區」稱號。10月通過了ISO9002國際質量體系認證。2002年3月,通過國家旅遊局對38個大項,196個小項標準的評審,獲國家4A級景區稱號。
文化巨族:陳氏家族在明清兩代,科甲鼎盛,人才輩出。從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之美譽。在此期間,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個中國為官,並且多人政績顯赫,百姓稱頌,致仕去官時民為立祠。在康熙年間,居官者多達16人,出現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況,堪稱為北方的文化巨族。
內城"斗築居":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依山就勢,東高西低,巍峨壯觀。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牆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並在東北、東南角到高點建春秋閣和文昌閣,維神是借。
城牆內四周設藏兵洞,計五層125間,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內城北部建一高堡樓,名曰河山樓,長三丈四尺,寬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樓分七層,層間有牆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並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戰亂時族人避敵藏身之處。
內城建築分祠廟、民在和官宦邸三類,風格迥異。祠廟建築有陳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樹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外城"中道庄":外城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緊依內城西牆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牆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佔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樹德院:位居內城之東北角,建於明嘉靖年間。該院為東西向的兩個並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廂房和倒座圍合而成,正房為三層樓房,採用"明三暗五"形式,廂房和倒座均為二層樓,院落四角為封閉或開敞的天井。這種建築形制極其獨特,與雲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類似之處。院內地面以素磚枵條石鋪築,主院西北天井辟門與偏院相通,門不設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河山樓:位於內城北部。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建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當時正值明末戰亂風起雲涌之時。樓平面呈長方形,長15米,寬10米,高23米,共七層(含地下一層)。樓外牆整齊劃一內部則逐層遞減。整個河山樓只在南向辟一拱門,門設兩道,為防火計,外門為石門,門後施以杠栓。樓層間構築棚板屯貯人員物質。暗層內有井、有碾、有磨。樓頂設垛口和堞樓便於瞭望敵情,拋擲矢口。 作為一個防禦性的堡壘,河山樓之設計是非常科學又考慮周全的,而它所實際產生的作用,更是顯而易見的。據《河山樓記》載:"……崇禎五年……七月……賊近……備矢石、糧米、煤炭少許……於是晚閉門以守。樓中所辟大小男婦,約有八百餘人。"十月內賊連犯四次……數次所全活者啻萬計。"河山樓雖因辟戰亂而興建,但其在和平時期,卻仍可作觀賞攬勝之用,幫而又名"風月樓"。登樓四望,遠近風情盡收眼底。
石牌樓:建於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樓四柱三樓式。樓柱兩側置夾桿石,下枋上雕二龍戲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飾吉祥圖案,高浮雕。各枋間施牌匾和字牌。正樓主牌"冢宰總憲",邊樓分刻"一門衍澤"、"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陳氏一門的官職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構斗棋屋檐,正脊兩端設吻獸,脊剎飾麒麟。整座牌樓雄偉莊重,製作精美。建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的兩柱一樓式小牌樓,規模和裝飾雖較遜色,但在大牌樓建成之前,仍不失為陳氏家族敬宗耀族、傳世顯榮的一個主要標志。
御書樓:"中道庄"西門外有御書樓一座,是陳廷敬三子陳壯履為炫耀其陳家皇恩浩盪而特建。據新編《晉城金石志》載,該樓建成時,上有康熙帝御筆親書賜陳廷敬及陳壯履詩近二十首、楹聯四副和其它題記等,瀟灑飛逸蔚為壯觀。現樓內僅存康熙御匾"午亭山村"及聯"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匾、聯均為原來之實物。
龜城:縱觀皇城相府(午亭山村),總面積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座,房屋880餘間,設9道城門,四通八達,有關卡可守,形成了外城抱內城,內外連環套,穩固保安全的堅固堡壘,城牆總長1700餘米,平均高度12米,寬2.5-3米不等,城樓、堞樓、角樓相互關照,垛口星羅棋布,組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禦線。
整個皇城,包括內城"斗築居"和外城"中道庄"從整體平面來看,似一頭北尾南的神龜,雖不能說惟妙惟肖,卻也輪廓鮮明,因而又有"龜城"之說,寓千管水固之意……
紫雲阡:陳廷敬墓地名曰"紫雲阡",佔地1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御書輓詩碑亭、十通高大的甬道碑等。後山靜坪紅葉如畫,是舊時皇城八景之一環境幽雅,肅穆壯觀。
皇城古八景:石壁飛魚、南宅觀書、樊溪春曉、靜坪紅葉、土垸流泉、黃閣青山、梅庄杏花、午亭山莊。
門票價格:60元/人
海慧寺,位於陽谷縣城東50華里今已有近三百年的歷史。據寺碑記載,清朝康熙年間所建,至今仍堅固如初。寺院佔地近百畝,由劉公祠、海慧寺、運司會館三部分組成。原有殿堂、僧房、樓閣200餘間,現存81間。海慧寺作為寺院建築,結構完整嚴謹。沿其中軸線從南往北依次為山門和前殿、中殿、大殿、三大殿及三進院落。山門三間,額匾上寫「海慧寺」三字。山門外原有二個大石獅,其上建亭,稱為獅子亭。山門內有泥像哼哈二將,高約一丈五尺。進山門即是前院,院內東西兩側建有鍾鼓二樓。前殿三間,內有二個佛龕,關帝與韋馱二神像南北相背而立,東西山牆分別立著四大天王。中院有中殿三間,為穿堂式建築。殿中南向供彌勒佛,靠背北向供觀音菩薩。院內各有平頂配房五間。後殿是正殿、即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木結構、磚登頂、是寺內主體建築,比前殿、中殿都高大寬敞。正中供奉三尊木雕池佛坐像,中間一像是釋迦牟尼、俗稱西天如來佛。海慧寺後院落兩面三刀旁各有小院,以中軸線為准左右對稱。西院為大悲閣,東院主體為方丈閣。海慧寺是陽谷現存的古代文化寶貴遺產。
莽河自然保護區 蟒河旅遊風景區位於山西省陽城縣城南33公里的桑林鄉與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面積5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72米。蟒河景區有「秀、險、幽、奇」四大特點,享有「北方小桂林」的美譽。這里一年四季均有迷人勝景,尤以秋天看層林盡染最為賞心悅目。蟒河水從蟒河村東流過,水清如碧玉,奔流似巨蟒;莽山又在蟒河村東流過, 水清峰錯列,鬼斧神工,妙境天成,有千峰擁黛,萬壑雲飄之象。景區內懸崖飛瀑直瀉,深谷流水淙淙,百鳥啼鳴林間,野花競相開放。起源古老的珍奇植物青檀、蘭草、山萸樹、領春木、牛鼻酸、紅豆杉星散其間,獼猴、大鯢、麝、金貓、金雕、金錢豹等或嬉驃林莽,或翱翔藍天。望莽孤峰拔地而起,狀如巨塔,水簾洞飛珠成簾、集水萬狀;試劍峰如干將出鞘,鋒芒逼天,蟒湖上碧波漣漪、白帆點點;鍘刀縫好像天斧劈開,石人峰酷似雲遊行僧;窟窿山中通一孔令人稱奇。山色之優美,古跡之奇異,令人耳目一新。
景區有山皆奇,有水皆秀,鬼斧神工,妙境天成,素有「黃土高原小桂林」之雅稱。蟒河的水清澈見底,終年不斷,主要水景有:出水洞、二龍戲珠、水簾洞、飲馬泉、小黃果樹瀑布、流銀瀑布、黃龍瀑布、黑龍瀑布、天龍瀑布、蟒湖等;蟒河的山層巒疊嶂,奇峰突兀,主要山景有:蓮花峰、望蟒孤峰、孔雀峰、石人山、窟窿山、三盤山等;數百萬年形成的地表鈣化景觀,據專家評價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
蟒河景區共有動物285種,種子植物882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有黑鸛、金雕、金錢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為我國地理分布的最北限;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紅豆杉、無喙蘭,二級保護植物有山白樹、連香樹,其中紅豆杉屬北方極少見的亞熱帶樹種。葯用價值極高的山茱萸在蟒河分布最廣,歷史悠久,因此蟒河又稱「山萸之鄉」。
九女仙湖 位於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東距晉城市3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一處佔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樂為主的自然風光旅遊景區。主體景觀為一回水長達20華里的高峽平湖,擁有晉城市境內最大的水域面積,並以湖中聳立的巨石奇觀——九女仙台及九仙女的傳說而得名。
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於山西第二大河——沁河,發源於山西省沁源縣,往南經安澤、沁水、陽城、晉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後注入黃河。此外,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補充水源,延河泉是山西省最著名的泉水之一,素有「山西第一大泉」的美譽,是我國北方不可多得的軟水之一,不僅水量大,而且水質好,硬度低,適用於日常飲用和深加工,可謂得天獨厚。
山裡泉自然風光旅遊區位於太行山南部,晉豫兩省的澤州、陽城、濟源三縣市的交匯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里造就了舉世罕見的、獨特神奇的地質地貌奇觀,濤濤的沁河水九曲十八彎盤繞婉延猶如一條蛟龍雄踞在大山深處。景區近鄰207國道18公里,距晉城市區50公里、濟源市區51公里。侯月鐵路從景區穿越而過並設有車站,交通十分便利。景區內有風光秀麗、群峰壁立的山川;有湍流不息的沁河;有清泉溪流;有美麗寬闊的湖面、清澈的湖水碧波盪漾;有寶貴的名勝古跡、美麗動人的人文景觀與傳說;有豐富的野生資源(彌猴群);有現代氣息中型水力發電站(拴驢泉水電站);有環境幽雅、服務上乘,集食宿、娛樂、休閑、會議、培訓於一體的度假村。這里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原始生態環境保護完整,是人們旅遊、度假的理想勝地。
門票價格:30元/人
王莽嶺旅遊風景區(Mt.Wangmang scenery spot)包括華北最大的生態旅遊目的地王莽嶺、世界圍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觀掛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錫崖溝等。
該景區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之最險要處,由高低錯落的五十多個山峰組成,是太行山風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處僅800米。駐足山頂、太行雄姿盡收眼底。中原大地舉目可睫。境內植被茂密,覆蓋率達96%,暑期氣溫保持在180C—200C之間,素有「清涼聖境」之美譽。山上由下氣候迥異,氣象變化萬千,一年四季皆為旅遊勝地。
棋子山風景區
棋子山,又名謀棋山,位於距陵川縣城10公里的侯庄鄉東北。棋子山山勢平緩,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樹成林,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經國家有關部門考察論證, 陵川棋子山均為中國圍棋發源地。棋子山方圓數十里之內,顏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圍棋辭典》所稱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該區主要景點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縣「棋子山旅遊度假區」規劃中的重要景點之一,相傳是圍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謀棋消閑之所。陵川縣文為流傳的葦水村李老爹觀棋「爛柯」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該洞洞深約10米,高4米左右,洞內岩石上有一處極似圍棋棋盤線條的痕跡並有像圍棋棋子印了去的凹痕。洞內清泉四季奔流,洞外壁上刻有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題「箕子洞」。象天枰也是陵川縣「棋子山旅遊度假區」,規劃的重要景點之一,主體工程長42米,寬33米,建築面積1386平方米粉,棋盤為21米×21米,號稱「天下第一枰」。1998年7月13日,中國棋院院長陳祖德和中國圍棋總教練、「棋聖」聶衛平為「象天枰」進行了揭幕,並在巨型棋枰上進行了圍棋表演。
門票價格:60元/人
羊頭山與神農城:羊頭山又名首陽山,位於澤、潞二州交界處,橫跨高平市與長子縣、長治縣。因山頂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頭而得名,頂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勢凌霄漢。"羊頭夕照"為高平古八景之一。
羊頭山為炎帝神農傳說中心之一,又是高平市的旅遊區之一。山頂舊有神農城,山下有神農井和五穀畦。北魏時還在山頂留下了造型精美、內容豐富的石窟與造像塔。山頂四面造像塔建於北魏初期,距今已1500餘年則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之一。石塔四面造像,均刻一佛二菩薩,塔身之上為四坡水式塔頂,基座為罕見的羊頭狀。此外還有兩座唐塔和其它景緻、文物。
神農城位於羊頭山西山巔,明代《羊頭山新記》:"上有古城遺址,謂之神農城,城內舊有廟,今廢。"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神農城建於何時,毀於何時均不說,但現存有石柱、石階、石質井架,原建築輪廓大致可辨。神農井與五穀畦:在羊頭山神農城下60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側有井,謂神農井。二泉南流20步相合而南。《寰宇記》:"神農嘗五穀之所,上有神農城,下有神農泉。"
清、白二泉下30米處還有五穀畦,又稱井子坪。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其下有神農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種,相傳神農氏得嘉穀於此,始教播種,謂之五穀畦。"
莊裡五穀廟與炎帝陵:莊裡村五穀廟,又稱神宵殿。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莊裡村原名裝殮村,因傳說炎帝死後在這里裝殮而得名,後以諧音改稱莊裡。莊裡五穀廟分上下兩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門,東西有鍾鼓樓,正殿三間,始建年代不說。院中有已伐古柏樹根盤,周長6.2米,生長期當達二三千年。據此可知此廟建築年代甚早。現存正殿為明代建築物,屋脊琉璃磚上刻有"炎學神農殿"及"大明嘉靖門年"字樣。殿中樑上有清代修繕的記載。殿中原有長1.5米、高1米的暖閣。正中為炎帝塑像,兩邊為後妃、太子,現塑像已毀,但座台仍存。東西兩壁的精美壁畫,毀於"文革"期間。有數截斷碑,已無法連貫。正殿東西的鍾樓、鼓樓,建築均很陳舊。東廂房即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東、西廂房已毀,戲台為後來所建。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為五穀廟廟會。舊時廟會盛大。主辦廟會的首領從七村八社中推舉。逢會之日,人們要敲鑼找鼓,由社首端著炎帝塑像到七村領先去出巡,場面熱鬧非凡。所以,民間流傳有"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穀廟里當社首"之說。
高平清化寺:清化寺在高平市神農鎮境內,有上、中、下之分。上清化寺即《羊頭山新記》中所說的清化寺,在羊頭山正東稍南1.5里,"建自後魏孝文帝太和之歲,初名定國寺,北齊改宏福,隋末寺廢,唐武則天天授二年重修,改今額,有碑,乃唐鄉貢明經牛無敬撰並書"。其略曰:"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現寺已不存,廢墟有石碑一通,為明正德二年(1507年)所立,碑文中亦記有"神農游履於羊頭山嘗谷於此"等語。
中清化寺又名六名寺,位於羊頭山山腳中段,相傳建於唐貞觀六年(623年),由上下兩院組成。上院有正殿五間,已坍塌,磚牆、石柱猶存。院中有一水池,名蓮花池。水自石制龍嘴中流出,經化驗為優質礦泉水。廟前四尊石獅,為石雕精品。下院巨石上刻一"空"字,為該寺院的明顯標志。此寺距上清化寺約200多米。按迷信說法,是於一夜間由上清化寺搬來的。"搬寺"那一個夜間,周圍七村領先社,凡有牲畜的人家都曾夢見有人借牲畜使用。第二天一早發現各家的牲畜大汗淋漓,上山一看,原來的清化寺已被搬到了現在中清化寺所在的地方。
下清化寺是現神農鎮政府院內。上、中、下清化寺皆為佛寺,都在神農鎮境內,而且都與炎帝神農的傳說有關。1995年6月在團池一古墓中發現的墓誌銘上刻有"澤州高平縣神農鄉團池村"的字樣,刻石時間為寧元符二年(1099年),說明這里很早以前就是神農傳說的集中地區。
莊裡五穀廟與炎帝陵:莊裡村五穀廟,又稱神宵殿。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莊裡村原名裝殮村,因傳說炎帝死後在這里裝殮而得名,後以諧音改稱莊裡。莊裡五穀廟分上下兩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門,東西有鍾鼓樓,正殿三間,始建年代不說。院中有已伐古柏樹根盤,周長6.2米,生長期當達二三千年。據此可知此廟建築年代甚早。現存正殿為明代建築物,屋脊琉璃磚上刻有"炎學神農殿"及"大明嘉靖門年"字樣。殿中樑上有清代修繕的記載。殿中原有長1.5米、高1米的暖閣。正中為炎帝塑像,兩邊為後妃、太子,現塑像已毀,但座台仍存。東西兩壁的精美壁畫,毀於"文革"期間。有數截斷碑,已無法連貫。正殿東西的鍾樓、鼓樓,建築均很陳舊。東廂房即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東、西廂房已毀,戲台為後來所建。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為五穀廟廟會。舊時廟會盛大。主辦廟會的首領從七村八社中推舉。逢會之日,人們要敲鑼找鼓,由社首端著炎帝塑像到七村領先去出巡,場面熱鬧非凡。所以,民間流傳有"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穀廟里當社首"之說。
炎帝陵在五穀廟之東側,"炎學陵"碑現嵌於五穀廟上院東廂房之後牆中央。這里原來是個亭子,石碑即立於亭中,是"文革"中守廟人為保護該石碑而將其壘入牆中的。碑高約95厘米,寬約65厘米。中間書"炎帝阮"三個大字。立碑時間書於右邊,為"明萬曆三十九年彀旦"。左下端是立碑人"申道統"的落款。申是當地的一位秀才,碑上再無其它內容。碑的後面,即五穀廟之東即為炎帝陵,亦稱神農冢。據當地人傳說,在"炎帝陵"碑的後面原有地道直通正殿後的墳墓中。傳說地道中還有一盞石制的萬年燈,每年農歷四月初八五穀廟會時,社首在端著炎帝像出巡歸來後,還要給萬年燈添油,一次添一桶多。
高平炎帝廟:高平炎帝廟有高廟、中廟和下廟之分。高廟位於羊頭山中段馬鞍形山嶺之上,羊頭石西南170步。原有正殿五間,塑有神農及後妃、太子像,後廟、神像俱毀,僅留遺址。
炎帝中廟在高平市神農鎮下台村,建設規模較大,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為三進院。下院南為戲台,舊戲台已毀。現戲台為近年新建。西廂為禪房,東廂為看樓。中院建有太子祠,是元代修建的無梁殿。建築風格別致。左右兩側分別為葯王殿和蠶姑殿。後院為炎帝正殿。東西配典分別供關帝、高謀。
高平市神宵鎮境內有炎帝文化古跡遺址景點40餘處,高平境內祭祀炎帝興建的廟宇遍布全市,有數十處之多,如橋北、箭頭、永錄、伯方、賈村等地均有炎帝廟保存至今,這在全國實屬罕見,是高平市特有的炎帝文化景觀。我們相信,只要各級黨政領導充分重視,社會各界大力支持,高平的炎帝文化旅遊開發事業一定會順利發展,一定會把這塊土地建成炎黃子孫銘記始祖功勛,振奮民族精神而尋根問祖、瞻仰朝拜的勝地。
門票價格:30元/人
㈢ 三國時的高平在哪裡
高平市隸屬於山西晉城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澤州盆地北端,位於太行山西南邊緣,地理坐標東經112°40'——113°10'、北緯35°40'——36°0',東與陵川縣接壤,西與沁水縣為鄰,南與澤州縣毗連,北與長治縣、長子縣相接,是晉城市的北大門,因其四面群山環繞、中部相對平坦而得名。高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的故里,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的發生地,也是太行太岳革命老區和聞名全國的「煤鐵之鄉」、「黃梨之鄉」、「生豬之鄉」和「上黨梆子戲曲之鄉」。高平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景點有:定林寺、二仙廟、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遊仙寺、金峰寺等。名優特產有高平「十大碗」、高平燒豆腐、高平絲綢。
㈣ 高平二百公里內旅遊錫涯溝
高平市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為山西省文物大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整理在冊的文物單位共有1600餘處,其中國保單位20處,省保單位5處,晉城市保單位113處。在國保單位中有四個「全國之最」:元代姬氏民居是中國最早的木結構民間住宅建築,開化寺壁畫是中國古代建築中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彩繪圖案,二郎廟金代古戲台是中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戲台,宋代崇明寺中佛殿擁有中國迄今唯一的斷梁結構。 高平市憑借其獨特的歷史積淀形成了炎帝農耕文化、長平之戰古軍事文化兩大品牌資源和古寺廟、古村落兩大特色資源。原村鄉的良戶村、河西鎮的蘇庄村被評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米山鎮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侯庄村、下馬游村、大周村、伯方村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河流、山體、水庫、湖泊、地勢等。主要資源代表:丹河、黃土高原地貌、趙庄水庫、釜山水庫、陳區水庫、杜寨水庫、米山水庫、遊仙山、韓王山等。
城市休閑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休閑街道、廣場、公園、特色店鋪等。主要資源代表:古城路步行街、小吃街、炎帝公園、七佛街、七佛山森林公園、西山公園、南湖公園、丹河市區段等。
休閑鄉村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休閑山莊、生態農業園等。主要資源代表:歸真山莊、候家莊、果則溝、老馬嶺公寓、長平垂釣園、寺庄黃梨園等。
工業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煤炭安全生產、低碳經濟、潞綢文化等。主要資源代表:興高低碳旅遊經濟示範區、丹朱嶺工業旅遊景區、吉俐爾潞綢文化產業園等。
紅色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的遺址和紀念地。主要代表資源:高平縣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中共高平抗日縣委舊址、高平瓦窯頭特別支部舊址、烈士陵園等。
非物質文化旅遊資源
主要包括民間文藝、技藝等。主要資源代表:黑陶、刺綉、麵塑、根雕、打鐵花、織麻布、地方戲、九蓮燈、鼓書、高平秧歌、八音會等。
景點
定林寺
定林寺
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區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後共有四進院子。中軸線上有山門、雷音殿、三佛殿及七佛殿等主要建築。前院東西有鍾鼓樓、配殿,中院有東西廊廡,後院有東西亭、東西閣等,寺東建有禪院一所。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仙廟
二仙廟又名真澤二仙宮,位於高平市區東南10公里河西鎮西李門村。坐北面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中殿、後殿,兩側建廊廡配殿,山門外建倒座午樓一座。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始建於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跡遺址在境內分布廣泛,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源地,傳頌著「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這里有炎帝居住過的羊頭山,有舉國無雙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宮內的雕花石礎和正殿「西遊記」木雕圖案,為國內現存雕刻之精品。
遊仙寺
遊仙寺位於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稱慈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進院落。從中軸線前端起,前為山門和春秋樓,面闊五間,東西各有翼樓五間。進山門入寺,迎面為毗盧殿,俗稱前殿。其後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間。中殿之後拾階而上,入後院,有七佛殿(俗稱後殿)五間,東西配殿五間。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峰寺
金峰寺
金峰寺位於高平市西北山東麓,寺坐西面東,依山勢而建,現存有元、明、清建築,四進院落,中軸線上山門、前殿、中殿、後殿,中殿為元代建築,三間見方,歇山式屋頂,寺內西閣之上,有座彌勒佛金裝塑像,每當皓月東升,正好對准佛爺鼓肚,實為奇觀。寺外清潭,月影照人,清澈可觀,舊時被稱為高平八景之一的「金峰夜月」即指此而言。
長平之戰遺址
長平之戰遺址,
故址在今山西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㈤ 高平有什麼景點
景點
定林寺
定林寺[27]
定林寺位於高平市區東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坐北向南,前後共有四進院子。中軸線上有山門、雷音殿、三佛殿及七佛殿等主要建築。前院東西有鍾鼓樓、配殿,中院有東西廊廡,後院有東西亭、東西閣等,寺東建有禪院一所。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7]
二仙廟
二仙廟又名真澤二仙宮,位於高平市區東南10公里河西鎮西李門村。坐北面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中殿、後殿,兩側建廊廡配殿,山門外建倒座午樓一座。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廟始建於金、明清年代均有重修。[28]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29]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跡遺址在境內分布廣泛,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源地,傳頌著「精衛填海」的神話故事,這里有炎帝居住過的羊頭山,有舉國無雙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宮內的雕花石礎和正殿「西遊記」木雕圖案,為國內現存雕刻之精品。[29]
遊仙寺
遊仙寺位於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遊仙山麓,寺因山而得名,亦稱慈教寺。坐北向南,共有三進院落。從中軸線前端起,前為山門和春秋樓,面闊五間,東西各有翼樓五間。進山門入寺,迎面為毗盧殿,俗稱前殿。其後為中殿,左右各有配殿三間。中殿之後拾階而上,入後院,有七佛殿(俗稱後殿)五間,東西配殿五間。2001年5月26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
金峰寺
金峰寺[31]
金峰寺位於高平市西北山東麓,寺坐西面東,依山勢而建,現存有元、明、清建築,四進院落,中軸線上山門、前殿、中殿、後殿,中殿為元代建築,三間見方,歇山式屋頂,寺內西閣之上,有座彌勒佛金裝塑像,每當皓月東升,正好對准佛爺鼓肚,實為奇觀。寺外清潭,月影照人,清澈可觀,舊時被稱為高平八景之一的「金峰夜月」即指此而言。
㈥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的起源
炎帝行宮內的雕花石礎和正殿「西遊記」木雕圖案,為國內現存雕刻之精品。
炎帝神農氏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他興起於陝西寶雞一帶,居姜水之畔,傳說是牛頭人身。後來他率其部落遷徙中原,並向北發展,活躍於山西東南部地區。他嘗百穀,制耒耜,教民農耕,完成了漁獵到農耕、從游牧到定居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轉折。他是傳說中農業和醫葯的發明者,千百年來受到人民的尊崇和祭祀。相傳他因嘗百草中毒身亡,安葬於今高平市神農鎮莊裡(與裝殮同音)村。在高平境內,尤其是神農鎮境內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傳說和遺存,構成了一個文物繁密、種類齊全、內容豐富、品值極高的炎帝文化區。
遺跡:登上位於高平北部神農鎮的羊頭山,只見主峰高聳,山巒秀麗,松林茂密,古柏參天。相傳炎帝神農氏在此嘗百穀,教民農耕。山頂神農廟、神農城遺址尚存。城下有神農泉、神農井和傳說中神農氏耕耘過的五穀畦。除留存大量炎帝歷史遺存外,羊頭山還有北魏時期的石窟群。山頂有北魏四面造像塔一座,造型優美,古樸典雅,底座為伏羊,系山之標志。另有唐代石塔2座,巍然屹立,雄偉壯麗,在我國已屬少見。離五穀畦不遠,有始建於北魏的清化寺,遺跡尚存。武則天天授二年重修清化寺碑,字跡依稀可辨。羊頭山半山腰處,有一古剎六名寺,寺內有塔,一股清泉噴出。泉下有池,名九華池,泉水清醇甘美,飲者神清氣爽,無不贊嘆。
㈦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的主要景點
羊頭山又名首陽山,位於澤、潞二州交界處,橫跨高平市與長子縣、長治縣。因山頂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頭而得名,頂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勢凌霄漢。羊頭夕照為高平古八景之一。
羊頭山為炎帝神農傳說中心之一,又是高平市的旅遊區之一。山頂舊有神農城,山下有神農井和五穀畦。北魏時還在山頂留下了造型精美、內容豐富的石窟與造像塔。山頂四面造像塔建於北魏初期,距今已1500餘年則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石塔之一。石塔四面造像,均刻一佛二菩薩,塔身之上為四坡水式塔頂,基座為罕見的羊頭狀。此外還有兩座唐塔和其它景緻、文物。 神農城位於羊頭山西山巔,明代《羊頭山新記》:上有古城遺址,謂之神農城,城內舊有廟,今廢。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神農城建於何時,毀於何時均不說,但現存有石柱、石階、石質井架,原建築輪廓大致可辨。神農井與五穀畦:在羊頭山神農城下60步有白、清二泉,左泉白,右泉清。泉側有井,謂神農井。二泉南流20步相合而南。《寰宇記》:神農嘗五穀之所,上有神農城,下有神農泉。
清、白二泉下30米處還有五穀畦,又稱井子坪。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其下有神農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種,相傳神農氏得嘉穀於此,始教播種,謂之五穀畦。 莊裡村五穀廟,又稱神宵殿。位於高平市神農鎮莊裡村,莊裡村原名裝殮村,因傳說炎帝死後在這里裝殮而得名,後以諧音改稱莊裡。莊裡五穀廟分上下兩院。上院原有正偏三門,東西有鍾鼓樓,正殿三間,始建年代不說。院中有已伐古柏樹根盤,周長6.2米,生長期當達二三千年。據此可知此廟建築年代甚早。現存正殿為明代建築物,屋脊琉璃磚上刻有炎學神農殿及大明嘉靖門年字樣。殿中樑上有清代修繕的記載。殿中原有長1.5米、高1米的暖閣。正中為炎帝塑像,兩邊為後妃、太子,現塑像已毀,但座台仍存。東西兩壁的精美壁畫,毀於文革期間。有數截斷碑,已無法連貫。正殿東西的鍾樓、鼓樓,建築均很陳舊。東廂房即為炎帝陵碑所在。下院的東、西廂房已毀,戲台為後來所建。
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為五穀廟廟會。舊時廟會盛大。主辦廟會的首領從七村八社中推舉。逢會之日,人們要敲鑼找鼓,由社首端著炎帝塑像到七村領先去出巡,場面熱鬧非凡。所以,民間流傳有走揚州,下漢口,不如五穀廟里當社首之說。 從莊裡村西行,過一條小河,就是炎帝行宮所在地故關村。故關炎帝行宮原名黃花館,佔地面積不大,建築也較為普通。在朝東偏開的門首石匾上刻有炎帝行宮四字。行宮古樸典雅,風格別具。正殿五間,坐北朝南建於石台之上,正殿西遊記木雕圖案和雕花石礎,堪稱雕刻之精品。
院內立有青石香台一座,有石碑數通,均系明、清兩朝重修炎帝行宮之始末和炎帝的有關歷史掌故。現存完整石碑二通,皆為重修碑記。一通立於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一通立於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碑文中記述了神農功績與重修經過。始建年代則因肇建太古,無文考驗。碑文還言及(神農)祠在換馬村東,見有墳冢,祠與宮其相去幾七百餘步。此宮亦為祭祀炎帝所建,建地又在神農城與炎陵之間。院內南面是戲樓,東西配殿是樓閣式兩層建築。 清化寺在高平市神農鎮境內,有上、中、下之分。上清化寺即《羊頭山新記》中所說的清化寺,在羊頭山正東稍南1.5里,建自後魏孝文帝太和之歲,初名定國寺,北齊改宏福,隋末寺廢,唐武則天天授二年重修,改今額,有碑,乃唐鄉貢明經牛無敬撰並書。其略曰:此山炎帝之所居也。現寺已不存,廢墟有石碑一通,為明正德二年(1507年)所立,碑文中亦記有神農游履於羊頭山嘗谷於此等語。
中清化寺又名六名寺,位於羊頭山山腳中段,相傳建於唐貞觀六年(623年),由上下兩院組成。上院有正殿五間,已坍塌,磚牆、石柱猶存。院中有一水池,名蓮花池。水自石制龍嘴中流出,經化驗為優質礦泉水。廟前四尊石獅,為石雕精品。下院巨石上刻一空字,為該寺院的明顯標志。此寺距上清化寺約200多米。按迷信說法,是於一夜間由上清化寺搬來的。搬寺那一個夜間,周圍七村領先社,凡有牲畜的人家都曾夢見有人借牲畜使用。第二天一早發現各家的牲畜大汗淋漓,上山一看,原來的清化寺已被搬到了現在中清化寺所在的地方。
下清化寺是現神農鎮政府院內。上、中、下清化寺皆為佛寺,都在神農鎮境內,而且都與炎帝神農的傳說有關。1995年6月在團池一古墓中發現的墓誌銘上刻有澤州高平縣神農鄉團池村的字樣,刻石時間為寧元符二年(1099年),說明這里很早以前就是神農傳說的集中地區。 高平炎帝廟有高廟、中廟和下廟之分。高廟位於羊頭山中段馬鞍形山嶺之上,羊頭石西南170步。原有正殿五間,塑有神農及後妃、太子像,後廟、神像俱毀,僅留遺址。
炎帝中廟在高平市神農鎮下台村,建設規模較大,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為三進院。下院南為戲台,舊戲台已毀。現戲台為近年新建。西廂為禪房,東廂為看樓。中院建有太子祠,是元代修建的無梁殿。建築風格別致。左右兩側分別為葯王殿和蠶姑殿。後院為炎帝正殿。東西配典分別供關帝、高謀。炎帝殿內現存較早的碑碣為清康熙九年(1670年)所立之《重修炎帝廟並各祠殿碑記》碑文中說:吾泫(泫指泫氏,高平古稱)有上、中、下廟,在換馬者為上,在縣之東關者為下,而余鄉(下台村)由其中也。奉敕建立其來久矣,創興之始杳不可考,重修則於至正元年。院中東側另有清宣統三年(1911年)所立之《重修炎帝廟暨村中諸神殿碑記》。碑文中亦稱:神農炎帝為萬民生成之主,開百代稼穡之源,……本邑(指高平)北界羊頭山有高廟,城東關有下廟,下台村建廟未知創自何代,稱為中廟.
炎帝下廟位於高平城東關.據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重修東關炎帝廟碑記》所言,是因是廟(指炎帝上廟)去縣治幾四十里,祭之期恐遠不逮焉,爰附東郭立廟,今所謂下廟是也。但問廟之建,無有能言其創始者。其重修則自宋元以迄,明諸碑記悉載之。據此可知,下廟之建當在宋或宋之前,中廟、高廟之立廟時間當更早。可惜上廟不存,下廟已毀。現存只下台中廟而已。
高平市神宵鎮境內有炎帝文化古跡遺址景點40餘處,高平境內祭祀炎帝興建的廟宇遍布全市,有數十處之多,如橋北、箭頭、永錄、伯方、賈村等地均有炎帝廟保存至今,這在全國實屬罕見,是高平市特有的炎帝文化景觀。我們相信,只要各級黨政領導充分重視,社會各界大力支持,高平的炎帝文化旅遊開發事業一定會順利發展,一定會把這塊土地建成炎黃子孫銘記始祖功勛,振奮民族精神而尋根問祖、瞻仰朝拜的勝地。
㈧ 羊頭山門票多少錢
羊頭山炎帝文化旅遊區(Emperor Yan cultural relic in Mt.yangtou)位於晉城市區北35公里的高平市神農鎮,華夏始祖一炎帝神農氏活動的遺跡遺址,在全鎮境內分布廣泛,多達40餘處。這里是華夏農業文明的發源地,這里傳頌著「精衛填海」的美妙故事,這里有炎帝居住過的羊頭山,有舉國無雙的明代「炎帝陵」石碑。炎帝行宮內的雕花石礎和正殿「西遊記」木雕圖案,為國內現存雕刻之精品。門票價格50左右。
㈨ 高平羊頭山旅遊路線(具體啊 謝了)
(羊頭山石窟3 作者:rhizome)
羊頭山地處長子、長治、高平三縣、市的交界處,相傳為神農得嘉禾之地。羊頭山是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寺院、石窟等建築成組成群地散存於山上。山腰至山頂共計有40餘洞窟,雕鑿於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為方形,一般為一石一窟,個別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內龕面整齊,四面滿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薩。洞外有許多小龕,有佛、菩薩、天王、力士、供養人等,形制各異,雕工精細。另外,山腰至山頂有千佛造像碑一通,唐制石塔6座,高約4-6米不等。山頂四面造像塔形制獨特,為北魏所造,塔座為伏羊。羊頭山石窟開鑿於北魏至唐。"羊頭夕照"為高平八大風景區之一。景點信息景區級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山西省高平市神農鎮
門票:通票30元(包括神農城、神農泉、神農井、神農廟、五穀畦、炎帝陵、炎帝中廟、炎帝行宮、清化寺、羊頭山石窟)
開放時間:8:00~18:00
聯系電話:0356-5889519 5889518
投訴電話:0356-5889519
景區官方網站: http://www.ydgl.cn
景區相關服務設施:羊頭山風景區設施配備齊全。內有停車場,收費5元;神農鎮上有加油站和衛生院;醫院在高平市有,市區有農行、工行、建行。
交通:
自駕
從高平市區沿207國道往北,到神農鎮境內沿環鎮專線旅遊公路往西後再往北直通羊頭山景區。
公車
高平市汽車站有開往羊頭山炎帝文化風景區的旅遊班車,可直達景區門口,各小景點之間步行即可。
住宿:
糧苑賓館
地址:高平市政府對面
電話:0356-5224840
價格:標准間 100元/間;普通兩人間 60元/間周邊景區:神農城 神農泉 神農井 神農廟 五穀畦 炎帝陵 炎帝中廟 炎帝行宮 清化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