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遊改革發展重點領域
⑴ 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如何選擇
專家預測:未來,文化旅遊的市場空間將有望達到2萬億元。在這個背景下,把文化與旅遊攥成「拳頭」,既抓住了文化與旅遊的內在聯系,又順應了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的規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發力。
1、聚焦「大融合」,在統籌兼顧上發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提速增效,必須以統籌全局的視野加快推進「三個融合」,充實完善旅遊產業內容、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
2、規劃「大項目」,在強化支撐上發力。文化旅遊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一個個項目的支撐。當前,正從點狀開發、線路統籌向區域聯動轉變,必須通過區域內規劃布局和實施重大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建設在優化結構中的強大引擎作用,推進文化旅遊產業聚集發展,在更大時空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發休閑、體驗和度假型產品。
3、開發「大產品」,在有效供給上發力。需求決定供給,供給引領消費。當前,我國文化旅遊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旅遊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為此,必須以「用戶為王、體驗至上」為核心,充實完善旅遊產品供給、優化旅遊產品結構,更好地順應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滿足快速增長的大眾化、個性化旅遊消費需求。
⑵ 文化和旅遊部正式成立,看旅遊+文化如何發展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但並非所有文化都可以拿來做旅遊,也並非隨隨便便就可以轉化為有文化影響力、有市場吸引力的旅遊產品和品牌。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文化做旅遊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首先,文化要有足夠影響力。文化影響力有多大,市場吸引力就有多大,你可以在市民廣場上搞,也可以搞文化園之類的東西,但那肯定是凝聚市民意志與精神用的,當然還有一個前提,這個人物是有正面導向作用的。
其次,文化要便於活化為產品。文化轉化為產品有三種路徑,文化需要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歷史中走出來,從傳說中走出來,這是一個文化物態化、活態化和業態化的過程。
⑶ 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未來文化與旅遊如何做到融合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以及全域旅遊的大力推進,人們對旅遊品質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旅遊日受青睞。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去體驗不同地方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文化與旅遊如何融合?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立足實際,切實加強規劃引領作用。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重在規劃。要深刻把握方針政策,結合旅遊發展的新時代、新階段和新要求,突出前瞻性和實用性,編制出台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專題規劃,進一步凸顯獨特的文化與地域資源稟賦,為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提供更為科學、可行的引導。
2、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不是簡單疊加、硬性配對,只有選擇那些具有市場價值、具備在旅遊產業上發光發熱的文化資源,才能真正推進文化與旅遊的有機融合。
3、創新理念,打造文化旅遊個性品牌。品牌是文化旅遊業的名片,要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影響力、競爭力的文化旅遊品牌,使文化旅遊具有更鮮明的總體品位和整體形象。
4、依託資源,積極開發文化旅遊商品。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文化旅遊商品,完善旅遊整體文化形象,增加旅遊業的附加值。
⑷ 我國旅遊文化未來發展趨勢有哪些
未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出遊增多進行的特色旅遊服務等。
二、旅遊空間擴展的趨勢 科技的進步,旅遊的空間活動范圍更加廣闊,不但可以輕易地進行環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遠的宇宙太空發展,出現革命化的新的旅遊方式。
三、遠程旅遊迅速發展 在未來2O年間,世界旅遊業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是遠程旅遊的增加,到2020 年區域內旅遊 和洲際游的比例將從目前的82:18 上升為76:24,未來2O年洲際旅遊平均增長速度將 達到5.4%,高於世界旅遊平均增長速度一個百分點。
四、旅遊大眾化趨勢 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 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不再明顯。
五、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就旅遊業的市場運作而言,第一個層次的競爭是價格競爭,這是最低層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競 爭方式;進一步是質量競爭;而最高層次則是文化的競爭。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 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 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在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的過程之中沒有文化就沒有競爭力。因 此,旅遊業發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內涵。無論是文化性、生態性、探險性還是度假性的旅遊項 目,也無論是辦旅行社,還是建飯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可以說,對文化內涵的注重 已經成為旅遊業競爭的起點,起點高則發展餘地大。其次要注重文化的形式。豐富的文化內 涵需要恰當的文化形式來表現,文化形式必須要和文化內涵緊密地結合。最後,還要注重過 程的文化性。旅遊經營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活文化的經營,這種活文化的經營就必須注重過程 的文化性。如各地普遍組織的各類旅遊文化節,從項目構思、總體框架到開展過程,都要充 分體現獨具本土特色的文化內涵,才能形成特品。
六、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 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 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 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所謂工業旅遊,是指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 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它起源於上世紀30 年代的法國,當時雪鐵龍 公司讓遊客參觀其生產流水線,欣賞其汽車生產工藝。後來,世界各國著名現代化工業企業 紛紛仿效,汽車、鋼鐵、飛機、釀酒、電器、石油、飲料、食品、陶瓷等行業先後開放生產 製作過程,讓遊客一覽眼福。工業旅遊不僅滿足了遊客對於工業企業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的 好奇心,還有利於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農業旅遊與工業旅遊相比內涵更為豐富。它不 僅包括田園風光的游覽、 村水鄉的休閑度假,還包括農產品的自摘、自食享受,民風鄉 情的體驗等。可以說農業旅遊是全方位、多層次綜合性的休閑娛樂活動。此外。各類會展也 會吸引大批的參與者,他們盡管有不同的目的和意圖,但都要在會展所在地進行購物、住 宿、餐飲和娛樂,於是便形成了會展旅遊。在我國,會展旅遊始於上世紀5O年代末6O年 代初,而商業性運作的會展旅遊起步較晚,直到1990 年代後期才姍姍起步,但發展迅 速。最具代表性的如1999 年在昆明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僅在半年時間內其旅遊收 入就高達1 15 億元,超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
七、旅遊業將日益走向規范和法治之路 我國旅遊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經營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從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來 看,還顯得不夠成熟。特別是許多旅遊企業還缺乏行業自律的自覺性,只考慮本企業的眼前 利益,不考慮整個行業的長遠發展。如一些旅遊企業競相削價、惡性競爭就是一個突出的例 子。旅遊企業集團化是解決我國旅遊企業多、雜、散、亂等現象較好的方法,這是因為企業 集團有利於實現規模效益和產業結構優化,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有利於在信息高度發達條 件下實現資源共享、對外宣傳、開發客源市場和組接待。同時,在市場經濟下,建立規范的 法治體系既是保障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旅遊立法、旅遊 執法的重點是提高旅遊質量和整頓市場秩序。今後則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要保障市場 的全面規范和提升企業信用,即保障合法經營、保護合理競爭。
八、旅遊服務逐漸向人性化和社會化方向發展 隨著旅遊業從經驗管理走向科學管理,標准化服務的實施使服務質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 於旅遊需求的多樣性、多變性等特點,標准化服務的弊端逐漸顯露。因此,未來旅遊服務將 通過人性化的服務滿足不同遊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遊客滿意。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服 務范圍在不斷拓寬,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做得很不夠。發達國家基本上實現了旅遊服務 社會化,它的服務對象包括旅遊者、各類企業以及政府等。今後我國旅遊服務的觸角也將會 不斷延伸,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一方面通過開展度假游等繼續為旅遊者提供服務;另 一方面通過積極開展商務游、會展游擴大對企業、政府的服務。通過承攬其他各種專項旅遊 服務,真正實現旅遊服務全面化、社會化。
九、旅遊業科技化趨勢日益突出 發達國家高科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始於20 世紀70 年代,而且迅速得到了推廣普及。高科 技在旅遊業中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以下3 個方面: 一是旅遊資源開發的高科技化。近年來在各種高科技主題公園建設過程中使用高科技對各種 旅遊環境的模擬已成為現實,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海底游、南北極游、太空游等旅遊 方式已成為可能啕。 二是旅遊服務的高科技化。各類旅遊企業如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交通運輸企業等可以利 用信息網路技術開展網上咨詢、網上預定、網上在線付款等業務,並且形成各部門具有代表 性的信息系統,如:旅遊目的地信息系統、計算機預訂系統、飯店管理系統、開張與結算計 劃等。信息網路技術在旅遊業中廣泛應用,能夠極大地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三是旅遊企業營銷管理的高科技化。目前,國內旅遊企業多採用傳統的面銷方式,各旅行社 存在小、散、弱、差的狀況。這種局面要得到切實轉變,必須調整旅遊經營管理體系。旅遊 企業只有轉變傳統的營銷觀念,積極觸網,開展旅遊電子商務,建立自己的內部業務處理和 管理信息系統,並與互聯網高度融合,建設面向代理商的電子分銷系統和面向遊客的在線銷 售系統,創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品牌,才能逐步實現規模化、網路化經營。傳統旅遊企業 與新興的旅遊網站之間的整合與戰略聯盟是大勢所趨,是我國傳統旅遊企業與旅遊網站的共 同出路與新的增長點。針對不同規模的旅遊網站和企業,應有不同的選擇:中小旅遊企業可 以採取「人主市場」的方式,利用旅遊代理商的知名度和資源優勢開拓國內及園際市場;大型 的旅遊企業可採用「網社合一」的方式,把旅遊網站作為一種新渠道,投人資金和人力完善網 絡服務,建立國際知名的品牌形象。
⑸ 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有哪些趨勢
1.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2.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3.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遊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⑹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⑺ 文化和旅遊機構改革為旅遊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機構改革,文化和旅遊合並,讓文旅融合更加緊密,在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的整合上更加容易,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繁榮發展。
⑻ 2017年改革發展的重點領域包括什麼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什麼內容 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國發[2014]35號) (五)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1.改革考試科目設置。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別出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試點要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
⑼ 旅遊發展的歷史改革的基本框架
全域旅遊開發的四大架構發布日期:2016-10-13全域旅遊開發要因地制宜,根據區域的資源特色,以及面向的主要市場的特徵,來選擇合適的發展架構。全域旅遊發展基本遵循以下四種架構:全域景區化,全域度假升級,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四種架構相互融合,共同作用,也可單獨支撐,形成全域旅遊的良性發展。
一、 全域景區化架構
全域景區的建設不等於全域內景區的簡單加總,而是將景區自身的美學、文化、觀賞、休閑價值擴展到整個區域。這種發展架構適合於自然環境優良的區域。
與現有的景點景區相比,全域景區化具有整體美化區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服務水平提升、豐富旅遊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區域競爭力和知名度等諸多好處,是發展全域旅遊最根本的一點,當然也是最為艱辛、跨越時間最長的步驟,需要遵循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的推進。
全域景區化的實現有兩種模式:一是「精品景區+精品線路」模式,一是全域無景區化模式。
「精品景區+精品線路」模式:適合於觀光型的區域旅遊,在區域內選擇若干個精品景區進行重點打造,並將連接精品景區的線路進行精細化打造。精品景區包含自然生態型景區、文化型景區、商街城鎮型景區以及人造景區等類型。
全域無景區化模式:表面上與全域景區化自相矛盾,實則是實現全域景區化的另一條途徑,適合於不以觀光為目的的區域旅遊。在旅遊對象較為廣泛的前提下,強調打破門票經濟,採用開放式的經營方式,使旅遊更加自由。全域無景區化崇尚到處都是滯留點,隨時都能成行,因此,對區域的景觀打造、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服務設施建設有著更高的要求。
二、全域度假升級架構
全域度假旅遊是在一個區域內以度假產業來引領觀光旅遊和其他休閑旅遊,即以旅遊業的高端產業引領中低端產業的發展來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模式。
在大眾休閑度假時代,全域度假升級是全域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需要客觀的評價區域的資源、市場和資本,衡量發展全域度假的基本條件,構建具一定標準的度假產業模式,配置度假設施,營造度假氛圍和場景,打造度假生活社區。在產品上,設計龍頭度假項目和輔助度假項目,並形成度假品牌。
三、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架構
新型城鎮化與美麗鄉村旅遊規劃建設是全域旅遊開發的重頭戲,用旅遊產業,引導城鎮和鄉村實現就地城鎮化。
具體的打造方式,是在區域內選擇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城鎮和鄉村,作為全域旅遊在新型城鎮化方面的突破口和切入點,按照「城鄉一體、區域協調、城鄉均衡、基本服務均等化」的原則,構建「向心發展、組團布局、統籌融合」的城鎮發展體系,從全域產業布局、綜合交通、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信息與社會管理等方面構建全域城鎮化發展的支撐體系。 著力打造集現代新城、活力新區、特色新街、優美新居於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結構,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全域「旅遊+」架構
旅遊是一個無邊界的產業。「旅遊+」,是多方位、多層次的,「+」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旅遊+」以巨大的市場力量和市場機制,為所「+」各方搭建巨大的供需平台,「旅遊+」是實現全域旅遊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隨著經濟社會和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旅遊+」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各地旅遊+的內容也各有側重,各有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地選擇「旅遊+」的優先領域重點突破。本文所指的「+」,可以是工業、農業等大產業,可以是創客、教育、文化、養生、養老、休閑運動等具體產業,也可以是互聯網、交通、購物等關聯性產業。任何一個所加的產業,都可以單獨支撐起全域旅遊的特色,也可相互疊加,起到更好的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