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呼倫貝爾旅遊業發展的論文

呼倫貝爾旅遊業發展的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1 17:51:15

『壹』 呼倫貝爾的旅遊業發達嗎

比較發達,因為呼倫貝爾草原是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大家對草原都非常嚮往,再加上呼倫貝爾這幾年的發展也是很好,所以來呼倫貝爾旅遊的人特別多,大多是長江一南的遊客。特別說明今年呼倫貝爾市今年各個地區普遍雨水都非常大,草長的是近5年來最好的一年,所以今年是呼倫貝爾的旅遊年,看草原的朋友們可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還有很多國家級的旅遊城市值得考慮

『貳』 <草原旅遊的發展與趨勢>論文。。幫幫忙!快啊

『叄』 呼倫貝爾旅遊資源百度知道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北山侵華日軍要塞遺址、白音哈達景區、金帳汗蒙古部落、內鄂溫克博物館、容巴彥呼碩旅遊景區、西旗知
青文化展、巴爾虎博物館、東旗甘珠爾廟、諾門罕戰爭遺址、額爾古納俄羅斯家庭旅遊戶、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敖魯古雅獵民點、嘎仙洞、布蘇里山莊、達斡爾
風情園、朝鮮人家、吊橋公園、牙克石鳳凰山莊及鳳凰山滑雪度假區、滿洲里國門、中俄互市貿易區、呼倫湖小河口、冰雪園、阿爾山雪域

『肆』 淺述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的論文的參考文獻

在呼倫貝爾草原旅遊,可以騎馬乘駝暢游草海,可以坐「勒勒車」環湖漫遊,可以臨湖垂釣,可以入林狩獵,盡享草原風光。這個我有的,要嗎

『伍』 高分求一篇以「呼倫貝爾市經濟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文章

「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倫貝爾。草原青青在夏季。一場新雨,跟著一陣微風,青草婆娑起來,忽擺忽動,忽俯忽仰,歌態輕柔,舞姿曼妙,巡巡碧浪卷向天邊,整個世界變得芬芳。」「草原的林,特別珍貴。草原告訴我,草原有森林,如同沙漠中有了水,在他們心中,是一種倚靠,是一種力量,每當壓力陡升時,他們就會想起身後的林。」長期關注環境保護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在《托起草原》中這樣描述呼倫貝爾。
自古以來,呼倫貝爾就以水草豐美的草原,松濤激盪的林海,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而聞名於世。
覆蓋著浩瀚森林的大興安嶺,由北向南把呼倫貝爾分東西兩部分,嶺東是著名的北國糧倉——松嫩平原,嶺西是馳名中外的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森林還是黑龍江、額爾古納河、松花江、嫩江等3000多條河流的主要發源地。千百年來,正因為有大興安嶺森林涵養水分,調節空氣,增加降雨,形成天然保護屏障,呼倫貝爾草原才得以水肥草美,繁茂蔥郁,松嫩平原才能成為北方糧倉。
大自然是多麼寬厚地善待呼倫貝爾人民。
幾千年來,無論是呼倫貝爾先民還是現代人,徜徉在這幅天然的水墨畫中,即使是喧囂的都市生活也不曾打破她的安詳與寧靜。
於是,畫卷之中與畫卷之外的人們將她看做是造化神奇的一方凈土,上蒼賜給人類的童話仙境。
「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在樹林中奔跑玩耍,穿梭在樹里行間,累了就躺在又松又軟、鋪滿金黃色落葉的林間土地上,深深吸著飽含負離子的空氣,還有樹木花草的清香,就像血液被過濾了一樣,元氣倍增,全身舒服。森林是一座天然的氧吧,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氣加濕器。」市委常委孟松林在他的文章里這樣說。
然而,要想保住這樣的人間仙境可不是那麼容易。
呼倫貝爾曾有個說法,叫「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其生態環境之優可見一斑。可老一輩說,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建國初期,數萬林業大軍開進了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隨著一聲聲「順山倒」,一棵棵參天大樹在電鋸的轟鳴聲中悲壯地倒下,為了新中國建設的需要,呼倫貝爾的木材被裝上火車一列列運往內地;一支支墾荒隊伍也陸續進入了呼倫貝爾草原腹地,茫茫草原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良田,呼倫貝爾生產的糧食成為全國「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的盤中餐;還有煤炭、皮革、牛羊肉、乳製品……呼倫貝爾就像共和國母親的「長子」一樣竭盡所能、慷慨無私地為新中國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本來,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泉水、豐美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是大自然向人類伸出的「橄欖枝」。但是,如果我們不注意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味地索取,「橄欖枝」就會變成毒刺,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人類自己。
而當時的呼倫貝爾只顧滿懷激情地投身到新中國建設的熱潮中,卻絲毫沒有察覺到砍伐森林、開墾草原、過度放牧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惡果。
直到有一天,當人們從不同角度審視這片富饒土地的時候,才驚恐地發現,在計劃經濟的指揮棒下,大面積採伐原始森林,無節制地開墾草原等人為的不合理利用,加之多年氣候乾旱,人口較快增長,帶來的是草原沙化退化和嚴重的水土流失。
草原腹地,一條綿延萬里沙地,步步緊逼,吞噬草原,埋沒村莊,大片草原靜靜地消失在沙化中。
號稱擁有內蒙古70%水資源的呼倫貝爾,水資源危機已悄悄走來,市內7條河流一度斷流。
境內兩大水系旱澇災害頻發,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捲了嶺東三旗市,肥沃的土壤被洪水捲走,留下無數傷痕累累的侵蝕溝……
這一切,無不向呼倫貝爾敲響了生態安全的警鍾。
嚴酷的現實告訴人們,並不是所有的草原都是田園牧歌的風光。當人類的意志打碎了自然的韻律,當生態環境被落後的生產力和愚昧的思想觀念所扭曲,我們失去的將是自己的生存空間。
退耕退牧,保住大自然賜予的生態遺產
呼倫貝爾的決策層及時調整方向,一系列保護措施陸續開始實施——
1984年,打破「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舊體制,實行「草場公有,承包經營,牲畜作價,戶有戶養」的草畜雙承包責任制;
1989年,實施 「落實草原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到戶責任制」的草場「雙權一制」改革,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
從1997年開始,呼倫貝爾不再批准新開荒,已批准未實施的也不準繼續開發;
1999年,全面啟動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工程」。呼倫貝爾盟被國家正式批准為全國生態示範建設試點地區。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撤盟建市以後,歷屆領導者都把保護好美麗的家園放在呼倫貝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位。
全力破解生態難題的呼倫貝爾,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開門」的秘訣一樣,全面啟動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並制訂了《呼倫貝爾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和《呼倫貝爾草原保護與生態型綠色產業發展規劃》,把保護生態環境、治理污染、發展綠色經濟納入全市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中。
這是一個在25萬平方公里大地上實施的宏偉工程,這是一個在古老草原上以千萬畝、百萬畝為計量單位的偉大生態創舉。
大力實施退耕:水肥條件差,坡度大於15度,產量低而不穩的耕地,要退;水土流失嚴重的,風蝕沙化和存在潛在沙化危險的耕地,要退;江河源頭和河流兩岸引起面源污染的,也要退!
3年裡,呼倫貝爾共退掉不適合耕種的土地300餘萬畝。
為了鼓勵退耕,各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阿榮旗對退耕戶種草給予種子補貼,並協調龍頭企業、養殖基地、養殖大戶與種草農戶簽訂單,保證收購草產品。
莫旗組織退耕大戶到遼寧鐵嶺學習榛子種植技術,大力推廣經濟林栽植技術,還通過林草、林葯兼作,引導退耕戶栽植桑樹、果樹、多年生中草葯和牧草,確保退耕地增加收益。
鄂溫克旗通過推廣糧草混播,第二年便可打草或放牧,既恢復了植被,又獲得了效益。
令人欣喜的是,退耕不但沒有減產,反而實現了「退中有進」,全市農業連續3年豐收,增產糧食25億公斤,今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50億公斤,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呼倫貝爾還把休牧禁牧作為保護草原的最有效手段。在草原退化嚴重、生態十分脆弱的區域定期發布休牧禁牧令:對重度退化沙化的草場實行常年禁牧,對中度退化的草場實行季節休牧,對輕度退化的草場實行劃區輪牧。
著力提高牧民的生態意識,鼓勵牧民發展飼草料生產,控制草原牲畜放養數量,在乾旱草原區和草場沙化退化嚴重區域進行圍欄封育,以戶為單位,以嘎查為基本單元,進行集中連片建設。在沙化嚴重區域人工補播牧草種子,加快草原植被的恢復。
到目前,已圍欄3000萬畝,補播牧草200萬畝。近3年每年完成季節休牧4000萬畝以上,年度禁牧500萬畝,逐步解決了草原超載過牧問題,實現了草畜動態平衡。
牧區還實施了生態移民工程,新右旗政府投資在旗所在地建起「蒙古大營」,上百戶牧民被遷到城裡集中居住。
如今,草原植被得以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天然草原退牧還草項目區的植被高度平均提高10-15公分,產草量每畝平均提高20-30公斤,草群中優良牧草的比例明顯增加。
呼倫貝爾在推行草畜平衡、開展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以及基本草牧場保護等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
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牧民達來是退牧還草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你看,這『草庫倫』里的草長得就是高,也比外面綠。」他指著網圍欄里禁牧休牧的草場高興地說。
由於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如今成了草原的守護神。
為了改變超載過牧現象,呼倫貝爾不再盲目追求牲畜頭數「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而是實施牧區牲畜壓縮戰略,對牛羊實行「計劃生育」,提高良種率和產出率,形成少養、精養的生產模式,草原自然載畜量由過去的600萬頭只減少到400萬頭只。
畜牧業也不再是牧區的特權。呼倫貝爾從實際出發調整畜牧業發展方向——牧區,發展生態型畜牧業;農區,發展轉糧型畜牧業;城林區,發展高效型畜牧業,使畜牧業實現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在政府的倡導下,許多農民蓋起了棚圈,養起了牛羊,搞活了農家小院的庭院經濟。
阿榮旗向陽峪鎮解放屯的退耕還林戶姜濤,2002年把10多畝地退下來後,在政府引導下種苜蓿草養羊。「以前種大豆是廣種薄收,一畝地收入300元就不錯了。現在10畝草、100多隻羊,每年能賺二三萬元,還有退耕還林補貼。你說這日子美不美!」
隨著農區畜牧業的發展,呼倫貝爾農區牲畜頭數連續4年超過牧區,占總量的64%。2008牧業年度,全市牲畜存欄1447萬頭只,牧業四旗只有491萬頭只。
以糧食換生態,本是退耕還林工程的初衷。而在農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這一政策不僅綠了山水,還富了農民。
莫旗在登特科鄉北石場村、西瓦爾圖鎮永安村等地建起了13個生態示範園區,通過林果糧間作,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他們還抓住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的機遇,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耕地面積減少了60萬畝,3年當中卻增產糧食5億多公斤,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阿榮旗霍爾奇鎮有986戶農民在1.2萬畝退耕地里種植了黃芪、防風和黃芩等中葯材,由河北華祈、呼倫貝爾哈慈等制葯企業,提供籽種和技術服務,收益頗豐。
退耕後的日子火了,在「退」中得到真正實惠的農民笑了。
1996年,鄂倫春旗政府鄭重宣布:禁獵。世世代代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人,為了保護生態,造福子孫,以博大寬厚的情懷,主動放棄世代相傳的原始狩獵方式,放下手中的獵槍,成為大森林真正的守護神。
今年4月,幾百隻白天鵝棲息在二卡濕地生態自然保護區里,時而振翅高翔,時而掠水嬉戲,時而尋窩覓食,時而交頸情語,神態高貴安詳又從容不迫,好一幅自然天成的美麗圖畫。可忙壞了拿著長焦相機的兩位攝影愛好者。
經過十幾年的禁獵和休養生息,呼倫貝爾重新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狍子鑽進羊圈,與羊共同起居生活;野豬領走家養的母豬,生出一窩野豬崽;剛出生不久的小犴和森林調查隊「玩」熟了,竟在森調隊宿營的地帳篷里住了好幾天,直到母犴找來,才戀戀不舍地離去……這樣的故事,在今天的呼倫貝爾已不是奇聞。
就連一度銷聲匿跡的馬鹿、獐子、水獺、猞猁等珍稀野生動物也開始頻頻露面。
植樹造林,構建祖國北疆生態屏障
1978年,我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將在橫跨北部13個省區市,全長7000公里,面積占國土42%的版圖上,建設「綠色萬里長城」——三北防護林體系。這項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
在這場植樹運動中,呼倫貝爾數十萬林業職工在25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擺開了戰場,豎立起一座座「綠色豐碑」。
1998年,免渡河、烏奴耳、巴林、南木、柴河、紅花爾基6個地方林業局被列入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范圍。
此後的10年裡,天保工程、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在呼倫貝爾第次拉開帷幕。
穩定減少森林採伐量,把森林採伐量從每年600萬立方米降到200萬,而生長量每年大於1000萬立方米,實現了采育平衡,永續利用。
10年間,呼倫貝爾地方林業天保工程區森林面積增加了26.9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增加了2114餘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增加了0.75%,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了雙增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蓄積量增長了6468.27萬立方米,構築起我國北方的綠色生態屏障。
推行林業分類經營改革,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利用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吸引各種社會主體投資發展林業,全民義務植樹常規化運作,各種社會造林模式層出不窮,「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治理、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促進了資金、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向林業建設流動和聚集。
2007年,滿洲里啟動了「多元投資,億元綠化」方案,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邊防林更新改造、城郊林建設和城市綠化工程,累計投入1億元,植樹63.25萬株。
說到植樹造林,不能不提到莫旗塔溫敖寶鎮的一位普通農民——李振海。
1984年,當「環保」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些陌生的時候,40歲的李振海卻帶著一家人搬進深山,搞起了荒山綠化。25年裡,他為15000畝荒山披上了綠裝,還帶動起村裡十幾戶村民加入到造林隊伍中,他還無償為學校、部隊、機關提供了價值20多萬元綠化苗木。為此,國家林業部、農業部、全國綠化委員會給他頒發了「全國綠色獎章」。
已經66歲的李振海依然雄心不減,他要在有生之年用樹木營造起一座「綠色萬里長城」。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胡錦濤總書記在我區視察時強調:「要切實保護好內蒙古這塊遼闊草原,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做出貢獻。」
「呼倫貝爾是中國最美的草原,大興安嶺的主體在呼倫貝爾,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是270萬呼倫貝爾人的責任和使命。」市委書記曹征海庄嚴表態。
5月的呼倫貝爾,春意盎然,月牙形沙丘上長出了一行行整齊的楊柴,去年干插的黃柳尖也鑽出了嫩綠的新葉,遠處一叢叢「中葉錦雞兒」散開的黃色小花在沙海中搖曳。
在新左旗甘珠爾沙地,「飛播牧草示範區」、「保護草原青年促進會治沙區」、「圍欄封育區」的牌子一塊連著一塊,千餘名林業工人聚集在沙海中,邊緣地帶已經被他們用「Z」字形沙障固定住了,中間是人工播種機進行混播草籽作業後留下的一行行印跡。
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金維林告訴記者,由於地質、氣候和歷史原因形成呼倫貝爾沙地,由三條沙帶和一些零星沙地組成,沙化面積達1957.8萬畝。這無疑是呼倫貝爾所有綠色守望者最大的一塊心病。
市一次黨代會上,市委明確提出「生態立市和構建山川秀美呼倫貝爾」的發展戰略。
2002年,在沒有納入國家投資范圍的情況下,呼倫貝爾毅然啟動實施了「沙地樟子松行動」,共栽植樟子松大苗近百萬株,面積達1萬多畝。
市二次黨代會又進一步提出「有進有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的發展戰略。
為此,市委、市政府重新編制了《呼倫貝爾市防沙治沙10年規劃》。
近幾年,呼倫貝爾每年都要召開全市防治草原沙化現場會和工作會議,市長羅志虎反復強調:「有效治理好沙地,徹底改變我市沙化地區面貌,應該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和首要工程來抓。要利用幾年乃至更長時間,打一場徹底的沙地治理殲滅戰」。
市委、市政府還與沙區各旗市區簽訂了防沙治沙「軍令狀」,從上到下統一認識,從下到上凝聚力量。
沙區各旗市在草場嚴重退化沙化區域實行項目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殲滅戰,做到了治理一塊,保存一塊,見效一塊。
一項又一項治沙工程在呼倫貝爾展開,一批又一批治沙青年熬成了老專家。
善待大自然,它會給人們豐厚的饋贈;
破壞大自然,它會給人們百倍的報復。
由於呼倫貝爾把生態建設作為又好又快發展的切入點和基礎建設來抓,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整體遏制,局部好轉」,荒漠化和沙化首次實現逆轉。
在這場人與沙的較量中,呼倫貝爾已累計投入防沙治沙資金7000多萬元,治理流沙面積40多萬畝,封育沙地樟子松240多萬畝,保護草場500多萬畝。
許多昔日的荒灘、荒漠,重現草木蔥蘢、繁花鋪地、流水潺潺的景象,沙丘穿上了「綠裙」,昔日沙進人退的地方出現了人工綠洲……
地區發展就像做人,人品做到極處,無有它異,只有本然。改革開放30年來,呼倫貝爾始終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細節。沒有向資源索取,沒有向環境索取,沒有向國家索取。
參加全國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羅志虎市長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呼倫貝爾已把建設生態環境作為全市工作的頭等大事,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興安嶺林海,爭取多向北京輸送「綠色」。為保證北京的藍天能多一些,呼倫貝爾正在下大力氣進行「生態支持」。
守望綠色,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2008,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萬眾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之後,我們又迎來了改革開放30周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30年的變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回眸呼倫貝爾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尋訪呼倫貝爾守望綠色的足跡,它的真正意蘊是什麼?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看到了退還政策給呼倫貝爾人民帶來的喜悅和實惠,也切實感受到了發展生態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光明前景。這不由得使人想起老子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說明在天地之間,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才是真正的和諧之道。
難怪許多人來到呼倫貝爾,都會情不自禁的跪倒在這至尊至美的大草原大森林面前。我想,面對這亘古的草原和林海,你不由得不被震撼、被感動、被凈化,被再次喚起對於自然的無限敬仰和熱愛。
當生命中最本質的追求,在極其特殊的環境中凸現出來時,就有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氣勢和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成為超越時空的精神圭臬。
生態文明,體現的是人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在呼倫貝爾備受推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也被呼倫貝爾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GDP不是惟一的衡量指標,生態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保護不了生態環境,我們就是歷史罪人!」市委書記曹征海的話擲地有聲。
10年來,呼倫貝爾累計關閉小煤礦458座。
「十一五」期間,圓滿完成列入自治區淘汰落後產能的鋼鐵、水泥、煤炭行業的關停項目。
2007年,淘汰落後產能鋼鐵10萬噸、水泥15萬噸、煤炭10萬噸。
今年7月, 華能呼倫貝爾公司分別爆破拆除兩座冷卻塔,並計劃到2010年,關停29.65萬千瓦火電小機組。
呼倫貝爾在「擇商選資」上也越來越挑剔——無論上什麼項目,首先要過環保關,缺乏技術含量、投入產出比不高、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資,投資再大也絕不動心。
一擇一選之際,金鳳凰銜枝南來。淘汰掉了落後產能,騰出了環境容量,為可持續發展創造出環境空間。3家世界500強企業和50餘家國內知名大企業先後入駐呼倫貝爾,為呼倫貝爾更好更快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
「稍稍改變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不食野生動物,拒絕使用一次性衛生筷子,不亂挖亂墾草原,處處講環保,形成一種社會氛圍,讓人們聽到呼倫貝爾就想起綠色,看到呼倫貝爾就想起純凈,吃在呼倫貝爾就想起健康。」這是市委常委孟松林的期待,也是全體呼倫貝爾人的追求。
人人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率先在呼倫貝爾各級黨政機關開始。節約,從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做起,機關辦公用紙雙面化,下班前電腦提前關閉,勤儉辦會,勤儉辦事,勤儉辦文,勤儉辦活動……
生態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普通市民也懂得了隨手關燈拔插頭,接受了「禁塑」,學會了垃圾分類……
上半年,全市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總量控制指標呈下降趨勢,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95%以上。嫩江流域呼倫貝爾段、額爾古納河流域水體水質基本保持穩定並有所改善。
2007年底,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發起的「圈點新天府」評選中,呼倫貝爾以第8的位次入選中國十大「新天府」。
前不久,華能伊敏煤電公司成為全區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
走進呼倫貝爾,撞入視野的是一望無際的水墨畫似的綠色。你不必刻意去尋找,隨時都有一種生命的悸動讓你心跳。
在看似荒涼的沙地里,你會發現許多生命的奇跡。即使在嚴冬,路邊一蓬蓬的沙生植物,任憑雪壓風摧,始終倔強地站立著,既不昂首張揚,也不低眉自慚,只要你用心感受,就可以領略到她骨子裡的那份對生命的追求和摯愛。有了她,再大的草原也不寂寞。走過草原,總覺得有伴相隨,有另一種生命在草原上呼應。
據此,我們可以找到人類與自然對話的許多語言,她會無聲地告訴我許多關於生命的秘密,有關草原的命題會在用心感受中折射出許多新的亮點。
綠色,寄寓更多的也許是一種生命的渴望。
今天,生命的綠色依然在呼倫貝爾蔓延,讓每一個呼倫貝爾人由衷地欣慰。
因為有了這樣的綠色,我們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唱,可以看到天光在流水中盪漾,可以呼吸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可以感受歲月四時的輪轉和變化。
在這蔓延的綠色中,有呼倫貝爾人的氣魄,有呼倫貝爾人的智慧,也有呼倫貝爾人對夢想的追求。
生態文明不斷刷新著人們的呼倫貝爾印象,因為呼倫貝爾留住了綠色的基脈。
「在歐亞大草原中,內蒙古東部仍是最好的草原」國際草地大會專家說。
「它是我國品質最優的天然草原,也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的頂級草原群落。可以建成我國最好的現代草原畜牧業生產基地。」這是中科院院士劉興士的呼倫貝爾印象。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希望,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能夠形成一種共識,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們的命根子,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她。
曾經在呼倫貝爾插隊的北京知青、著名詞作家克明這樣推薦呼倫貝爾:「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夠擁有8萬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場。站在高處你的目力所及之處都是一望無際的青草,綠到天邊,綠到極至,成了藍。這是中國最寧靜的城市。
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擁有11萬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山嶺之巔,你極目遠眺,讓你感受到無邊無際的沉靜和安寧。這是我們這個越來越乾渴的星球上最富足的城市。
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竟能擁有3000多條河流,500多座湖泊,它們密匝匝地綴滿在聖潔的大地上。
在這座城市裡,天鵝為什麼竟如此大膽,見到騎馬的牧人從不驚慌,也不躲避?兒童為什麼從小就不傷害一朵野花?老人為什麼要向天鵝祭灑乳汁?蒙古包搬遷後,大地上為什麼不留一絲痕跡?這是因為,這里每個人都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敬意。
朋友,別以為呼倫貝爾是個天堂,其實她是魔鏡。在你沒想好之前,千萬不要踏上這片大地,因為,你一旦走進這座城市,你的一生中,將再也無法把這片綠色抹去。就像長調,永遠刻在你的靈魂里……」
「呼倫貝爾的發展來勢很好,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美麗與發展雙贏』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的內涵。」這是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對呼倫貝爾的最高褒獎。
這是一首改天換地的史詩。
這是一曲動人心魄的樂章。
呼倫貝爾生態示範區建設藍圖已經鋪開——到2010年,50%以上的旗市區要達到全國生態縣創建標准,其餘旗市達到80%以上的創建指標。到2015年,努力把呼倫貝爾建成國家級生態市,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區前列。

『陸』 急需呼倫貝爾發展歷史論文

1950年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政府改稱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人民政府。

1952年建立鄂倫春自治旗,旗政府設於小二溝。1958年8月1日,撤銷索倫旗,建立鄂溫克族自治旗;8月15日撤銷莫力達瓦旗,建立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同年底,鄂倫春自治旗政府遷至阿里河。

1953年4月1日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行署,撤銷呼納盟。海拉爾和滿洲里為自治區直轄市。

1954年5月31日撤銷東部區行政公署,將原興安盟和呼納盟所轄區合並成立呼倫貝爾盟,成立呼倫貝爾盟人民政府,為一級政權。1957年2月21 日,改稱呼倫貝爾人民委員會。1958年6月1日撤銷呼倫貝爾盟人民委員會,改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機構,設行政公署。

1967年12月20日建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為臨時權力機構。

1969年8月1日,呼倫貝爾盟劃入黑龍江省建制。

1979年7月1 日呼倫貝爾恢復為內蒙古自治區建制。

1980年,撤銷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建立呼倫貝爾盟行政公署。

2002年,呼倫貝爾撤盟設市。

呼倫貝爾行政體制數經變化,海拉爾一直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柒』 呼倫貝爾的經濟

2013年,呼倫貝爾市地區生產總值(GDP)實現1430.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9.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GDP)56470元,可比價增長9.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3.07億元,增長5.8%;第二產業增加值682.17億元,增長12.2%,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587.56億元,增長12.1%,建築業增加值94.61億元,增長12.6%;第三產業增加值485.31億元,增長7.7%。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17.9:47.1:35.0調整為18.4:47.7:33.9。
2015年,呼倫貝爾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595.96億元,人均GDP達到63131元(摺合10138美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8.2%,增速居全自治區第3位。 2013年,呼倫貝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263.07億元,同比增長5.8%(可比價增速)。呼倫貝爾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005.88萬畝,增長0.5%。2013年糧食總產量120.12億斤,比上年增產7億斤,增長6.2%。在糧食作物中,小麥產量20.48億斤,增長23.2%;玉米產量61.03億斤,增長17.0%;大豆產量22.93億斤,增長8.8%;馬鈴薯產量7.85億斤,下降39.8%。糧食平均畝產299.42公斤,增長5.7%。
2013年,呼倫貝爾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1881.96萬頭(只),增長2.7%。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欄1700.66萬頭(只),增長8.7%;生豬存欄181.30萬頭,增長6.8%。2013年牲畜出欄808.3萬頭(只),增長4.9%。牲畜出欄率42.9%,比上年增長0.8個百分點。生豬出欄111.03萬頭,比2012年同期增加1.9萬頭,增長1.7%;牛出欄62.5萬頭,比2012年同期加13.2萬頭,增長26.8%;羊出欄628.6萬只,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8.4萬只,增長1.4%。良種及改良種牲畜1523.3萬頭(只),比上年減少44萬頭(只),減少2.8%。呼倫貝爾肉類總產量25.14萬噸,同比增長1.4%;禽蛋產量4.13萬噸,同比增長2.2%;牛奶產量120.93萬噸,較去年同期下降10.0%。 2013年,呼倫貝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50.02億元(不含其它項),增長12.9%。批發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857.96億元,增長16.1%,其中:批發業431.41億元,增長16.7%;零售業426.55億元,增長15.5%。住宿餐飲企業營業額97.49億元,增長16.9%,其中:住宿業16.78億元,增長13.2%;餐飲業78.01億元,增長17.7%。
2013年,呼倫貝爾共接待旅遊者1140.52萬人次,增長13.5%,其中:海外過夜旅遊者64.33萬人次,增長9.3%;國內旅遊者1076.19萬人次,增長13.7%;國際旅遊創匯4.43億美元,增長25.0%。旅遊業總收入278.83億元,增長30.5%。
截至2013年12月末,呼倫貝爾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1111.07億元,增長11.6%。其中,單位存款381.01億元,增長12.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659.93億元,增長11.0%。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618.59億元,增長12.3%。呼倫貝爾保險主體24家:財產保險公司12家,壽險公司12家。業務總收入30.31億元,增長22.1%。

『捌』 淺析影響現代旅遊業的發展

你的問題好像不太完整,是談影響還是發展。好像是要談影響,論文很多,不知道側重什麼,可以補充說明,以下參考,再附1篇論文。先謝謝100分
參考:
現代旅遊業的發展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並一直保持著較高速度的發展,尤其進入20世紀9 0年代以後,全世界每年旅遊者人數和旅遊收入的增長速度均超過10%,旅遊業發展的前途非常 光明。然而20世紀旅遊業的超高速發展並不僅僅帶來成群的遊客和繁榮的經濟,也帶來了成堆的 問題。旅遊業一直被稱為「無煙工業」、「朝陽產業」,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各產業中發 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人們回歸自然奔赴鄉村的時候,環境旅遊已成為現代旅遊的重要形式。所謂 環境旅遊就是發生在自然環境中的各種旅遊活動的總稱。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十分迅猛,市場潛 力巨大,因此許多城市已經把發展環境旅遊業作為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環境旅遊業也是發展我國現代旅遊業的先決條件。1發展現代旅遊業的基本條件旅遊業雖說是低門檻、低投入的第三產業,但是要想成功地把其建設成為 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手段,還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條件。1.1旅遊環境工業文明的飛速發展,刺 激了人們對於野外空間的需求。回歸自然的旅遊方式被看做是醫治城市病的良葯,良好的環境質量 已成為強大的旅遊吸引力。在環境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一個地方如果沒有高質量的自然環境 ,哪怕旅遊資源再好,也不可能成為旅遊勝地,所以要發展現代旅遊業就必須把環境搞好,良好的 旅遊環境是發展現代旅遊業的先決條件,也是首要的條件。1.2旅遊產品的開發旅遊產品的內涵 和外延極其豐富和廣泛,很難簡單地用一般產品的分類方法加以明確界定。有些事物與現象今天還 不能列為旅遊產品,但難保今後永遠不會被列為旅遊產品;有些事物與現象對於一部分人有吸引力 ,也許對另一部分人沒有吸引力。旅遊產品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決定了旅遊產品的復雜性;所以 旅遊產品的開發不僅要遵循一般產品的共同規律,而且應考慮其特殊的規律。首先,旅遊產品的開 發既要重視「有為」,更要重視「無為」。其次,旅遊產品開發既要「求實」,也要「求虛」。再 次,旅遊產品開發主要是一種產品的創新。最後,開發旅遊產品要注意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同時在旅遊產品開發時,必須注意遵循以下四個原則:①環境效益原則,②因地制宜原則,③經濟效益原則,④社會效益原則。1.3開發能力與效率一個國家要想成功地進 行旅遊開發,必須注意旅遊開發能力和效率的提高,將資源盤活,市場做大,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 大的回報。一是現有的經濟結構的改善,經濟開發程度越高和經濟越健康發展越有利於旅遊開發的 成功。二是旅遊接待設施的現狀和潛力。這是旅遊開發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旅遊效益。三 是交通便捷性,要能夠讓遊客來得容易走得輕松。四是旅遊開發的容量。五是地方政府管理和引導旅遊業發展的行政能力和水平,既要規范旅遊從業者的市場行為,又要疏導客流使其有序運行。2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模式2.1政府主導型模式就是按照旅遊業的自身特點,在以市場為主配置資 源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爭取旅遊業有更大的發展。政府主導型模式的主體是政府 ,基礎是市場。各級政府與各級旅遊管理部門和各類旅遊企業之間形成多重交叉組合的相關關系。 雖然它們在市場中的職責、分工各不相同,但市場的運作、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它們共同協作,由此 構成一個完整的促進旅遊業發展的體系。政府主導型模式的主要內容包括觀念主導、政策主導、管 理主導和資金導向等方面。實現政府主導型模式的主要措施有:建立和完善旅遊法制體系,使旅遊 管理納入法制管理的軌道;將旅遊管理部門納入政府部門序列,提高和擴大其許可權和職能,以適應 旅遊業大發展的需要;開征旅遊稅;增加宣傳促銷的投入等等。2.2市場需求型模式就是根據旅 游市場潛力協調各環節旅遊商品供給者之間的關系,使得他們在時間上、地區上協調地提供旅遊服 務,使得旅遊者的需求充分得到滿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 平也大大提高,這在很大意義上促進了現代旅遊業的大發展。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後必然要尋 求精神生活上的滿足,而一些城市卻由於嚴重缺乏傳統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從而只得大力發展各種 休閑娛樂設施來滿足需求。同時,自身的都市文明和經濟引力向這些城市以外的區域輻射。它的最 大特徵就是旅遊業的起步是在城市自身休閑娛樂需求的作用下成長起來的,雖然市場需求旺盛,但 是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滯後於需求的增長。因此今後要加大人造景觀的建設、城市環境的改良、 旅遊服務設施的提高以及服務的多樣化,盡快地把巨大的市場需求轉化為經濟和社會效益。2.3 經濟新增長點模式就是通過確定旅遊業為國民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緩 解目前的就業壓力,提高國有經濟的活力。與其他行業相比,旅遊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優勢在 於:一是市場前景廣闊,是永遠朝陽型產業。二是創匯能力強,換匯成本低,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 優勢。三是關聯帶動功能強,能直接或間接地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四是提供就業機會多,並且就 業成本較低。五是擴大國際交流,促進改革開放。六是促進區域間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因此, 選擇和確定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現實可行性,經濟增長點戰略也成為旅遊發展戰略體 系的一個重要方面。2.4資源主導型模式就是根據我國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地合理開發旅遊資源 ,爭取更大的旅遊空間和更適宜的旅遊環境。傳統意義上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如優美的山水風光 、眾多的名勝古跡、深厚的文化積淀、獨特的建築風貌以及典型的民風民俗等等。它們發展旅遊業 最突出的優勢就是擁有具有強大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這是我們發展旅遊業的最有利最重要的 因素,屬於典型的「資源型」發展模式。總觀這類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明顯地看出,正是自然與文化 資源的獨特性和綜合品位,使得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同時基礎設施、接待條件以 及人文環境等方面的改善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想讓旅遊業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就必須採用 保護性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杜絕過度開發或不合理開發的發生,否則就會給旅遊業發展帶來不 可挽回的損失。2.5可持續發展模式發展旅遊業,除了注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外,還要注重環 境效益,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從而保證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和 旅遊業的發展不可避免地造成旅遊目的地自然環境的損害,並對其社會文化產生消極影響,這也正 是迄今為止人們對發展旅遊和旅遊業的利弊產生激烈爭論的主要原因。旅遊研究者和旅遊工作者對 此應有較清醒的認識。1989年,「各國議會旅遊大會」通過的《海牙旅遊宣言》指出:保護自 然、文化和人文環境的不受損壞,是發展旅遊業的一個基本條件。因此,重視和保護好旅遊目的地 的環境,是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必然。《關於旅遊業的21世紀議程》指出:旅遊業必須在環境保護 方面採取行動,否則「可能對風光、野生動物、紀念物和建築物以及文化多樣性等造成無可挽回的 損失」,為此「從道義上講,旅遊業有責任帶頭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既反映了旅遊和旅遊業對環 境的嚴重威脅,同時也說明旅遊行業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就是要對旅遊資源 和包括資金、原料、能源、技術、人才等在內的經濟資源加以合理利用和大力保護,通過採取各種 有利措施,一方面使旅遊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並處理好開發、利用和保護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使經濟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只有這樣,才能使旅遊和旅遊業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業的發展戰略@龐海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系!武漢430060
@王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財稅系!武漢430060 中國;;現代旅遊業;; 戰略 環境旅遊業是發展旅遊業的重要戰略之一。發展現代旅遊業就必需突破過去「就資源論開發」的傳統 思想誤區,但還需具備一定的基本條件。因此應該因地制宜地採取相應的發展戰略。在實際操作過 程中,還應該注意可持續發展、投資負擔以及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問題。<1>魏向東主編.旅遊概論.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趙西萍主編.旅遊人力資源管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邸德海主編.旅遊管理信息系統.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4>歐陽斌.城市旅遊.城市發展研究,2001(4)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