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依託水庫資源發展綠色旅遊

依託水庫資源發展綠色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3-11 14:00:00

Ⅰ 永興島發展旅遊業可以依託哪些資源並指出永興島發展旅遊業的限制條件

1、熱帶 西沙群島的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 2、永興島淡水資源缺乏,原因是:珊瑚島面積小,海拔低,難以集水(島上無河流、湖泊) 3、列出該島獲取淡水資源三種可能方式 收集雨水; 海水淡化; 從島外輸入淡水

Ⅱ 申論 關於浙江生態省建設的

申論要背一些資料和常用理論知識點。再反復練習寫作。最好是有老師的批改,這樣會比自己摸索要快很多.試卷訓練批改網站www.zzshenlun.com
由中政申論提供的申論電子書"申論80分製造手冊"可以在一品公務員論壇上獲得。

Ⅲ 如何開發生態游

生態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到生態環境優良優美、空氣質量最高的地方去旅遊,而這樣的地區卻非自然保護區莫屬。所以要開發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優勢。那麼保護區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學的開發生態旅遊?保護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生態旅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社會的需求和國際趨勢。現在就個人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
1 生態旅遊發展的國際趨勢。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歸自然,並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託的復合觀景、度假休閑及專項旅遊,使世界的生態旅遊產業市場需求不斷轉型升級,以森林旅遊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遊業已在世界各國迅猛發展,遊客人數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成為旅遊業發展最快的部分,如肯亞,尚比亞,台灣,不丹,日本等。但是,與熱潮澎湃的大眾旅遊相比,我省的自然保護森林生態旅遊資源卻幾乎依然保持「靜養深閨」的狀態。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說,森林旅遊以其良好的綜合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特性,已成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陽產業」。

2 生態旅遊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經濟效益。

1982年9月,我國建立首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志著我國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開始起步。到上世紀末,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已達953處,經營總面積85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85%,其中國家森林公園306處。1994至1998年,森林公園接待遊客年均增長率為15%以上,年均接待遊客達5000萬人次,占同期國內旅遊總人數的10%以上,全國森林公園接待遊客總數達3.5億人次,森林公園直接收入2.6億多元,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150億元,有近12萬農民依託森林公園,通過從事森林生態旅遊業走上了脫貧的道路。1999年,全國森林公園直接旅遊收入超過5億元。就我省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言,它的發展歷經從原來依靠砍伐森林資源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轉向利用水資源開發小水電的進展模式,如今已經開始以科學的發展觀,持續有效利用森林資源走上生態旅遊的科學發展模式,使社區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生活。所以對更高層的國家管理機構而言,開發生態旅遊是使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科學之道。

3 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是引用自己的自然優勢。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類等昆蟲和野生動物最理想的地方,因為它有酷熱和寒冷,潮濕和乾旱,石灰岩與茂密的森林,低窪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變的植物群落與分明的季節變化,使得這里的自然資源多樣性豐富多彩。

3.1 自然資源。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地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風的影響,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夏半年受副亞熱帶高壓的影響,其西緣偏南汽流給雨區輸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隨著雨季的到來生長加快;南緣則是熱帶輻合區和台風活動的雨帶,山區在副高壓的控制下,雨季結束後即轉為旱季。地質地貌幾經造山運動的影響,以及流水、風力等各種外力作用,形成多樣性的地貌,地勢陡峻,丘陵豐富,嶺谷排列有序;由於地形豐富多樣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土壤組合,雨量充沛,動物植物種類多樣性,林種豐富。

3.2動物資源。 保護區境內物種資源豐富,是難得的物種基因庫。據初步調查統計,該區現已發現脊椎動物5綱33目77科449種,其中魚綱5目14科43種;兩棲綱2目7科34種;爬行綱3目10科76種;鳥綱15目21科211種;哺乳綱8目25科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2種(華南虎、豹、黃腹角雉等9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熊、藏酋猴、水獺、鴛鴦、穿山甲、白鷳等5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占自然保護區內449種陸生脊椎動物的13.81%。另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脊椎動物」共257種,占保護區內陸生脊椎動物總物種數的57.24%。廣布種76種, 佔16.93%。還有更豐富的昆蟲資源。

3.3植物資源 。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尖闊混交林,灌叢與草地交疊,森林覆蓋率為73%,活立木蓄積量為6100萬m3。保護區植物種類組成較豐富,植被外貌終年常綠,群落結構多樣性,藤本植物較多。有維管束植物1333種(含珍稀瀕危植物2種和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0種),隸屬於290科1031屬。其中,以熱帶、亞熱帶植物種為主,佔56%,世界廣布種佔19%,熱帶種佔18%,溫帶種佔7%。植被的植物種類組成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杜英科、金縷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礬科和杜鵑花科為主,大多數是當地發生發展起來的華南植物區系,是特有科屬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規劃。

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不能人雲亦雲,因為全省各個保護區的資源大同少異,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那絕對不能把遊客從千里之外吸引過來,尤其是那些地處偏遠山區的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競爭壓力更大。所以,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必須有自己的產品,讓旅遊消費者在休養度假、享受高質量的空氣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同時,使人們能夠看得到和聽得到野生動物資源的實物聲音,使他們從感官上獲得自然中的產品,有所收獲。所以,自然保護區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到一些實在的、看得到、摸得著、聽得到的生態產品。

4.1觀賞動物資源的引進與保護。觀嘗動物資源絕對不象動物園中的那樣,動物被長期關閉在一個狹窄的場所中;保護區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動物資源引到遊客觀察的視野范圍內,讓遊客用望遠鏡就能觀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那種親臨的「快感」體會不言而喻。但是,這是一個長期而有科學的計劃,是一個系統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歸與放生。短尾猴是靈長類動物,是人類喜歡的野生動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區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懼怕人類?看過《獵人和狼》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獵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飼養,狼崽與獵人共處一家,後來飼養長大的狼把親狼帶回家,獵人與狼互不相擾,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為好友。這說明動物與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區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須講究科學與方法,在目標景區附近插種各種各樣的「果類」植物,營造一個靈長類動物喜歡的棲息環境,但應盡量避免破壞原生態,與此同時,利用同類的聽覺和嗅覺與繁殖的季節性將人工飼養馴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鳥類的引歸與放歸。雉科鳥類的引歸相對簡單一些,飼養與繁殖、人工孵化與研究同時進行,科學研究與雉科鳥類資源的引進同步進行,人工孵化也可以開發成為旅遊科教宣傳項目的一個內容。利用雉科鳥類繁殖快、數量多與成活率高的特點,將一定繁殖數量的雉科鳥類放歸大自然,這樣不但在給保護區增加鳥類資源,同時,也會引來更多的鳥類和食肉動物資源,增加生態旅遊的可觀性。

4.1.3觀賞昆蟲的引歸與保護。蝴蝶愛花蟲子愛草,我們可以利用「蝴蝶效應」種花引蝶,當然必須種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鳳蝶,碧鳳蝶,青斑蝶,青鳳蝶,獒夾蝶等昆蟲喜歡的植物,給昆蟲種類營造一個「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態,遊客在欣賞「奇花異草」的同時,也能欣賞到色彩斑瀾的蝴蝶,給遊客一種容入自然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才是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產品和特色。

4.1.4放生項目的開發引用。放生項目的開發是尖對飼養動物的繁殖而言的,當繁殖到一定數量後,進行一次放生宣傳,讓繁殖成功的動物「生於斯,放於斯,回歸大自然」,同時讓所有「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參與到放生行動中去,增加收入,增強宣傳,寄教於樂,多重目標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4.2野生珍貴植物資源的馴化與展示。遊客自遠方來,能夠進到保護區已經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讓他們爬山到某一個山頭上去觀賞各種珍稀珍貴的植物,這樣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規劃時要適度考慮將一些珍稀珍貴植物種子或引種馴化,在景區中培育研究和馴化展示。

4.3社區景觀與人紋。在保護區范圍內有一部分屬石灰岩地區,岩石構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雲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動的水質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流動性使不同濃度的飽和水溶液相混合產生混合溶蝕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許多的裂隙、溶溝,甚至落水洞、溶蝕漏斗、溶蝕窪地等。保護區中有一個洞穴,深約200米,在洞中沿途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時,使水中CO2含量減少,造成碳酸鈣的重新沉積,使洞穴中寬廣的地方沉積景觀豐富。由於大氣降水的大部分都從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這個地區地下水十分豐富,而地表水相對較少,所以,保護區中水庫成為養一方人的飲水資源,成為社區自覺保護的水資源;還有風水林和流傳著一人一天耕種10塊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的建設。 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設計應由保護區專業人員參與設計與確定。功能分區及設計構思 分為三大功能區塊:沿水庫環線區,登山觀賞區、動物觀賞景區。

4.4.1郊遊徑:在現有道路基礎上設立,一條環繞水庫的鵝卵石環道,寬度為2米,總長3.5公里,主要是供遊人步行使用,同時設計一些錘釣小屋。

4.4.2健行徑:在主環路外圍形成一條游覽路,鼓勵遊人進行各種健身活動,路面寬為2米,總長8公里,材料可採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徑:在健行徑的外圍設登山徑,總長10公里,依山勢而曲折變化,適合登山愛好者。在以上三條主要環道之間,依據人的步行習慣及功能分塊要求,形成許多步行小徑,路面可為砂土,碎石等。

4.4.4停車場:在主入口處,設置停車場,遊人僅可步行游覽,簡化交通及安全性。

5 開發生態旅遊要遵守的原則。

保護區的功能與職績是保護自然資源與環境,所以很多自然保護區犧牲了發展的機會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得很好,但是,這是一個片面性的不發展的極端認識。所以,自然保護區和它的社區要持續有效的發展,開展生態旅遊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為此,開發生態旅遊是以不破壞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首要條件,同時還要對當地的生態具有保護作用。成功的生態旅遊開發要保護好三個主要對象,一是資源環境的保護,二是社會文化的保護,三是經濟利益的保護,這三個內容對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為了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開發生態旅遊應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5.1承載力控制原則。在對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遵守生態規律,遵循生態容量的基本規律,精心測算最佳遊人數量,線路和關口的遊客容量。

5.2自然環保原則。生態旅遊不同於大眾旅遊,生態旅遊主要是以回歸自然為主題,貴在自然,貴在原始,應盡可能減少人為景觀,避免開發造成的環境損壞,規劃設計要簡朴、實用、方便,外觀要與自然環境容為一體。

5.3社區參與原則。開發生態旅遊,環境效益是根本,社會效益是最終目標,經濟效益是直接動力,只有社區的地方經濟發展了,社區的農民才會自覺主動地保護生態旅遊環境的保護。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的過程中,要讓當地農民參與到旅遊服務中去,這樣即可以增強地方特有的文化氣氛,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讓當地農民從生態旅遊的發展中受益,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直接緩解他們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壓力。

5.4環保教育原則。生態旅遊與傳統的大眾旅遊不同,除了享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的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環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項目時,必須認真考慮在旅遊區中設計一些啟示遊客環境意識的設施和旅遊項目。

5.5加強旅遊規劃管理原則。生態旅遊資源是一種極為珍貴稀缺的資源,保護區應當認識到生態旅遊資源的價值,對生態旅遊要有科學的規劃管理,使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得到持續有效的利用和保護。

5.6清潔生產原則。在實際動作設計過程中,盡量不向環境中排放廢物,把旅遊對環境質量的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承載力范圍內,盡量使用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

5.7利潤回投原則。為了使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持續有效的落實,在生態旅遊經營中也要求把旅遊經營所得經濟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環境保護中,使旅遊資源得持續的保護與利用。

5.8專業人員的培訓原則。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一個保護與利用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專業多知識廣,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保護性開發意識,有很強的保護素質和保護知識,與大眾旅遊的服務培訓不同,從事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經營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有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Ⅳ (維護生態環境,保護美麗河湖)的作怎麼寫

1湖泊流域水質總體穩定,水環境依然脆弱
1.1.1柘林湖水質整體處於III類,部分入湖支流相對較差由《2000-2011年柘林湖水質狀況報告》的監測數據可知,近10年來柘林湖湖體水質由2003年的I類水質下降到Ⅱ類;再從2004年開始下降到Ⅲ類水質,持續到目前一直保持在Ⅲ類水質。其中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和總氮4項指標的變化趨勢圖如圖1和圖2所示,總磷和總氮維持穩定在Ⅲ類,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穩定在Ⅱ類〔5〕。由於柘林湖湖泊水面積較大,水質空間分布差異較大,總體水質較好的情況下,沿岸帶及部分庫灣水質明顯差於湖心和壩上處水質,局部入湖水域還存在一定污染問題,水環境依然脆弱。
1.1.2柘林湖水體整體呈中營養狀態,但在部分季節局部湖灣水體中藍藻成為次優勢類群之一,局部湖灣生態安全問題需引起重視在2010-2011年的調查中發現在枯水期和平水期,湖區的浮游植物類群從硅藻門演替為當前局部湖區藍藻門占優勢。柘林湖部分湖灣的浮游植物群落中藍藻門藻類成為次優勢類群之一,表明柘林湖部分湖灣水體呈現一定的富營養化趨勢。湖區的浮游植物類群從河流特徵的硅藻門演替為當前局部湖區藍藻門占優勢,表明柘林湖湖區外源輸入的增加,水質的惡化,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凸顯。因此,需要在流域尺度上降低入湖負荷,開展流域生態安全的保護與湖泊生態治理,阻止局部湖灣富營養化趨勢的蔓延,逐步維護湖泊生態系統穩定。
1.2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有待加強、飲水安全存在隱患柘林湖湖區范圍目前共有3個湖庫型飲用水源地,分別為源口水庫取水口和東渡取水口和柘林大壩三附壩取水口飲用水源地,主要供應武寧縣城區、共青城市和德安縣的居民供水,「十二五」期間也將作為南昌市和九江市的備用飲用水源地,因此柘林湖水源涵養功能的保護顯得尤為突出重要。但是目前柘林湖飲用水水源地處於開放狀態,隔離防護設施落後,水源地自動監測、應急預警和規范化建設能力相當薄弱,飲水安全存在很大隱患,因此,亟需在流域治理的基礎上以預防污染為主,確保飲水安全。
1.3漁業發展尚未規范,水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
1.3.1過量發展網箱養殖已給生態環境帶來危害近年來,網箱水產養殖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據調查柘林湖庫區內副壩附近、武寧縣湖區境內共有22000餘箱網箱,345座養魚庫灣,柘林湖湖區網箱養殖面積共6593.13hm2,養殖面積佔全湖區水面面積的20%,且無證養殖的個體戶屢禁不絕,存在個體戶將化肥和養豬廢渣投入網箱進行水產養殖的現象。
1.3.2非法捕撈屢禁不絕,水生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據漁業聯合執法隊調查,湖區非法捕撈形式包括扳罾燈光誘捕、拖網捕撈、非法漁具捕撈等。非法捕撈造成漁業資源減少,水生動物多樣性破壞。2003年前,用傳統方式每天每船可捕撈柘林湖湖魚200kg之多;2008年每天每船的捕撈量已經降到50kg以內,且魚的種類比較單一。另據漁業部門在柘林湖的不同水域進行竹排銀魚燈光試捕,結果顯示:永修水域每網只捕到幾尾,武寧水域每網僅捕獲0.25kg銀魚,與往年試捕的每網5~10kg相差甚遠。
1.4旅遊發展加速,污染風險增大近年來柘林湖流域人類活動強化,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2010年旅遊接待人數共80.77萬人次,其中國內旅遊人數達到79.5萬人次。2011年9月西海高速全線通車後,柘林湖的旅遊人數成倍增加,帶來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加快柘林湖生態保護和污染治理對提高柘林湖生態系統抗干擾能力至關重要。柘林湖東岸的廬山西海是一個新開發和正在規劃建設中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種投資項目紛至沓來,中信集團將投資150億元用於中信廬山西海開發建設項目,建設生態度假地,項目的建設將使原本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且今後還將發展水上旅遊產業,污染風險突增。水環境保護和旅遊開發二者之間的矛盾亟須通過系統的保護規劃和實踐來進行解決。
1.5人為侵佔湖濱帶嚴重、緩沖能力下降湖泊自然帶普遍受到人為干預,沿湖濱帶人為侵佔現象嚴重,開發與保護矛盾日益突出。沿河湖鎮區段建設了很多居民房,特別是武寧縣縣城污水處理廠和工業園區就在湖邊,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直排入湖;沿湖一百多公里建設了很多農田,農葯和化肥直接排入湖中,沒有相應緩沖帶的攔截,對水土影響較大。此外風景名勝區周邊建設了柘林湖賓館、北戴河賓館和清水山莊等賓館,廢水只經過簡單的微動力和化糞池後也直排入湖,因此湖濱緩沖帶緩沖能力下降,亟需對湖濱帶進行生態修復建設。
1.6水土流失較嚴重、礦山徑流污染大城鎮開發建設和礦山開采產生的水土流失等已成為水土流失的新問題。盡管近幾年來修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但由於積重過深,林分質量下降,森林保土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仍然比較嚴重。流域存在礦產資源的開采,不但排放大量采礦廢水(井坑涌水、廢水堆淋溶水、選礦廢水、尾礦庫溢流水),而且破壞地表植被以及產生大量固體廢棄物。柘林湖湖區內強度流失區主要分布在武寧縣城、武寧縣工業園、魯溪鎮316國道兩側;中、輕度流失主要分布在石渡、新寧鎮、官蓮、巾口、澧溪等鄉鎮。
1.7流域環境基礎設施尚未到位,歷史欠賬多
1.7.1生活和工業污水收集與處理系統缺乏柘林湖湖區總人口為38.9萬人,每天產生生活污水量近3萬t。湖區范圍僅武寧縣建設了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目前一期1萬t/d處理規模已建成投運,由於污水管道建設尚未完善,只接納了城區周邊部分生活污水,沿湖分散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未能全部進入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直排入湖,未經處理及脫磷脫氮的廢水給柘林湖帶來極大的壓力。此外武寧縣工業園區和太陽升項目園區的工業污水處理廠還未建設,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率較低。
1.7.2生活垃圾收運及處理系統存在缺陷目前柘林湖從垃圾收集到處理還沒有完善的運行機制。柘林湖流域范圍內的垃圾清運范圍局限於老鎮區和旅遊接待區,由於距離分散和資金缺乏等原因其它沿湖和沿河村落生活垃圾尚未得到有效收集,鄉鎮垃圾轉運系統亟待完善。部分鄉鎮由於缺乏轉運系統,收集的垃圾就地選擇一處位置進行簡易填埋,未進行無害化處置,未經過處理的垃圾滲濾液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環境。部分鄉鎮由於沒有合適的垃圾填埋場,就地對垃圾進行簡易焚燒,焚燒的煙氣對周邊及湖區環境污染很大。
1.8管理機制體制尚未理順,流域綜合管理迫在眉睫
1.8.1環境監測執法,生態觀測及科研能力建設嚴重滯後柘林湖流域內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十分滯後,無自動監測能力和應急監測能力,且監測裝備條件較差,缺乏常規的監測儀器和現場快速監測儀器,無法對柘林湖生態環境實施有效的監控。同時區內修河流域和柘林湖的生態觀測與科研工作較為薄弱,尚未科學全面地掌握柘林湖區域目前陸生、水生生態系統結構狀況及其變化趨勢。因此亟需對湖區投入強有力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對生態服務功能的現狀及其恢復情況進行長期跟蹤觀測,以及對柘林湖湖泊生態系統健康與安全進行深入地調查評估。
1.8.2環境管理存在「斷裂帶」柘林湖流域管理缺乏統一的管理機構,由於流域范圍涉及修水、武寧、永修及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區域,在環境保護過程中存在交叉管理,重復管理,職權不明確等各種體制問題,導致許多生態保護工作不能很好的深入開展。
2柘林湖面臨的主要形勢
2.1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流域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既要解決做大產業規模與調整產業結構之間的矛盾,又要解決日益加大的資源環境壓力與保護生態環境的矛盾。目前柘林湖流域范圍的修水縣和武寧縣經濟發展正處於結構調整階段,農業逐步走向規模化,工業新老企業更新,流域內各縣近幾年經濟發展較為迅速,尤其以工業發展最為迅速。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內外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基礎設施投入的增加,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和優化,集體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的興起,將步入穩定增長階段,社會經濟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突出,生態環境保護的壓力加重。
2.2生態環境保護形勢柘林湖流域內主要河流的水質目前基本穩定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中的Ⅱ~Ⅲ類標准,但流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亟需轉變觀念,需從水質保護向水生生態保護轉變,從污染治理向防治並舉轉變,從點源控制向非點源控制轉變。三方面轉變難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在這些方面相關部門還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2.3環境風險防範形勢目前柘林湖景區開發活動加快,網箱養殖及化肥投料威脅到飲用水源安全,線源(流動源)尤其是船舶增加了水污染事故發生的風險。
3柘林湖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對策
對於柘林湖的水污染防治與保護工作,應以控源與強化管理為首要措施,湖泊水體以保育為主,輔加治理。同時,流域產業結構調整十分重要,這正是與其它類型湖泊治理思路的核心不同之處。因此,對柘林湖水污染防治採取「分區保水、上游活水、湖邊治水、湖面管水」為主要內涵的柘林湖保護與綜合防治的新理念。
3.1以湖泊生態安全為核心,保證湖區水質柘林湖目前處於水質良好和中營養狀態階段,經過對柘林湖進行水環境容量分析,除總磷現狀負荷接近III類環境容量值外,其它指標現狀污染物遠小於III類環境容量值,因此影響流域經濟發展和柘林湖水體水質的主要制約因子為總磷,其主要污染來源於居民生活、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和化肥流失。因此,今後需要開展湖面網箱水產養殖取締工程,取締網箱養殖改為清水放養各種濾食性魚類;實施清水入湖工程,加快建設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和沿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接管率和處理率;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清六改四普及」,即清垃圾、污泥、路障;改水、改廁、改房、改欄、改路、改環境;普及電話、沼氣、有線電視和太陽能),重點對沿柘林湖兩岸鄉鎮和沿修河兩岸鄉鎮進行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對湖區周邊畜禽養殖採取污染治理措施,並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範區;加大廬山西海風景名勝區周邊的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對賓館飯店污水實行回用與零排放工程,降低旅遊業對水域的環境脅迫。採用以上措施能有效減少氮磷及其他污染物入湖負荷,避免湖體局部富營養化,使柘林湖水體水質達到功能要求。
3.2以柘林湖入湖河流生態保育為重點,削減入湖污染負荷柘林湖主要入湖河流有13條,在對柘林湖湖區治理的同時,需加強對入湖河流的生態保育和污染負荷削減,對污染較重的主要入湖河流,如沙田河、修河上游、橫路河、盤溪河等河流實施生態保育工程,對入湖河段緩沖帶進行生態護岸及內河清淤、疏浚整治工程,並配套相關景觀樹木和景觀石,岸線旁邊種植水生植物,配置宣傳標識牌樹木的種類可以根據當地氣候和景觀需要配備,主要以常年青的灌木喬木為主,在岸線水域周邊種植荷葉、紫根水葫蘆、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工程的實施能有效加快河流流速,提高河濱區的水體自凈功能,種植的水生植物也能攔截一定的污染入湖負荷,對水質起良好凈化作用。
3.3嚴格區域排放標准,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與湖泊保護的關系「十一五」期間,我國水環境管理實施從目標總量控制向容量總量控制轉變,從單純化學污染控制向水生態系統保護的方向轉變,迫切要求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現有水質標准體系。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著手於水質基準、標准和流域污染物總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並取得了初步成果〔6,7〕。然而,目前我國保護和管理湖泊水體的唯一標準是《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與富營養化相關的水質指標僅總氮和總磷2項,利用這些指標難以解決湖泊水華和生態退化問題。尤其缺少度量生態響應和初級生產力的指標,如表徵初級生產力的葉綠素和生物量等指標。因此,建立科學的營養物基準,制定適合的環境質量標准與排放標准等,基於水環境承載力提出適於柘林湖流域的環境優化和經濟增長模式,是有效解決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關鍵舉措。
3.4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流域土地資源調控方面,湖區范圍內嚴格劃定「三線」。根據柘林湖湖區不同區域生態環境敏感程度、土地開發利用程度、經濟社會發展特點以及湖區產業布局等因素,將柘林湖區劃分為紅線保護區、黃線控制區和藍線優化控制區3類功能區,嚴格執行「三線」環境保護措施。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分不同產業實施資源利用調控。在農業方面,需要重點關注規模化畜禽養殖和種植等農業面源對湖泊的污染威脅,充分發揮區域內良好生態環境和特色農業資源優勢,促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在工業方面,需嚴格環境准入,優化布局,以工業園區為平台,以骨幹企業為依託,推廣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進節能減排降耗,針對柘林湖流域的鎢礦、銻礦和煤礦等主要礦產發展綠色礦業經濟。在第三產業方面,需要以生態旅遊和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依託柘林湖豐富的旅遊資源,突出柘林湖的生態特色,展示當地民俗文化,通過景點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景區知名度的不斷提高,遊客的快速聚集,形成以觀光、覽勝、度假為主的游賞項目框架,把風景區建成「江西最熱、中部叫響、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3.5強化自動監控,創新管理方式湖泊的保護離不開流域有效的監管,因此按照「控源+強化管理」的思路,在外源控制的同時,開展柘林湖全流域環境監管與綜合管理。由於湖泊面積大,監管難度大,因此必須優化監測網路、加強湖區水質和水生生態自動監控能力建設,並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創新,促進柘林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Ⅳ 如何開發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到生態環境優良優美、空氣質量最高的地方去旅遊,而這樣的地區卻非自然保護區莫屬。所以要開發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優勢。那麼保護區如何才能有效地、科學的開發生態旅遊?保護區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對生態旅遊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包括社會的需求和國際趨勢。現在就個人觀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

1 生態旅遊發展的國際趨勢。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類生活水平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停地提高,追求回歸自然,並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依託的復合觀景、度假休閑及專項旅遊,使世界的生態旅遊產業市場需求不斷轉型升級,以森林旅遊為主要形式的生態旅遊業已在世界各國迅猛發展,遊客人數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成為旅遊業發展最快的部分,如肯亞,尚比亞,台灣,不丹,日本等。但是,與熱潮澎湃的大眾旅遊相比,我省的自然保護森林生態旅遊資源卻幾乎依然保持「靜養深閨」的狀態。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說,森林旅遊以其良好的綜合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特性,已成為具有活力和希望的「朝陽產業」。

2 生態旅遊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經濟效益。

1982年9月,我國建立首個國家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志著我國自然保護區森林旅遊開始起步。到上世紀末,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已達953處,經營總面積85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0.85%,其中國家森林公園306處。1994至1998年,森林公園接待遊客年均增長率為15%以上,年均接待遊客達5000萬人次,占同期國內旅遊總人數的10%以上,全國森林公園接待遊客總數達3.5億人次,森林公園直接收入2.6億多元,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150億元,有近12萬農民依託森林公園,通過從事森林生態旅遊業走上了脫貧的道路。1999年,全國森林公園直接旅遊收入超過5億元。就我省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言,它的發展歷經從原來依靠砍伐森林資源為主的生存模式,逐步轉向利用水資源開發小水電的進展模式,如今已經開始以科學的發展觀,持續有效利用森林資源走上生態旅遊的科學發展模式,使社區的老百姓逐步走上脫貧致富的生活。所以對更高層的國家管理機構而言,開發生態旅遊是使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科學之道。

3 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是引用自己的自然優勢。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是全省研究蝴蝶、蜻蜓、蛾類等昆蟲和野生動物最理想的地方,因為它有酷熱和寒冷,潮濕和乾旱,石灰岩與茂密的森林,低窪的平原和高山,以及多變的植物群落與分明的季節變化,使得這里的自然資源多樣性豐富多彩。

3.1 自然資源。 華南虎省級自然保護區地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風的影響,冬半年盛行東北季風,夏半年受副亞熱帶高壓的影響,其西緣偏南汽流給雨區輸送充沛的水汽,森林植被隨著雨季的到來生長加快;南緣則是熱帶輻合區和台風活動的雨帶,山區在副高壓的控制下,雨季結束後即轉為旱季。地質地貌幾經造山運動的影響,以及流水、風力等各種外力作用,形成多樣性的地貌,地勢陡峻,丘陵豐富,嶺谷排列有序;由於地形豐富多樣性,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土壤組合,雨量充沛,動物植物種類多樣性,林種豐富。

3.2動物資源。 保護區境內物種資源豐富,是難得的物種基因庫。據初步調查統計,該區現已發現脊椎動物5綱33目77科449種,其中魚綱5目14科43種;兩棲綱2目7科34種;爬行綱3目10科76種;鳥綱15目21科211種;哺乳綱8目25科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62種(華南虎、豹、黃腹角雉等9種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熊、藏酋猴、水獺、鴛鴦、穿山甲、白鷳等5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占自然保護區內449種陸生脊椎動物的13.81%。另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脊椎動物」共257種,占保護區內陸生脊椎動物總物種數的57.24%。廣布種76種, 佔16.93%。還有更豐富的昆蟲資源。

3.3植物資源 。保護區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尖闊混交林,灌叢與草地交疊,森林覆蓋率為73%,活立木蓄積量為6100萬m3。保護區植物種類組成較豐富,植被外貌終年常綠,群落結構多樣性,藤本植物較多。有維管束植物1333種(含珍稀瀕危植物2種和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10種),隸屬於290科1031屬。其中,以熱帶、亞熱帶植物種為主,佔56%,世界廣布種佔19%,熱帶種佔18%,溫帶種佔7%。植被的植物種類組成以殼斗科、樟科、木蘭科、杜英科、金縷梅科、山茶科、安息香科、山礬科和杜鵑花科為主,大多數是當地發生發展起來的華南植物區系,是特有科屬分布中心之一。

4 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規劃。

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不能人雲亦雲,因為全省各個保護區的資源大同少異,如果沒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那絕對不能把遊客從千里之外吸引過來,尤其是那些地處偏遠山區的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競爭壓力更大。所以,自然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必須有自己的產品,讓旅遊消費者在休養度假、享受高質量的空氣和優美的自然環境的同時,使人們能夠看得到和聽得到野生動物資源的實物聲音,使他們從感官上獲得自然中的產品,有所收獲。所以,自然保護區在規劃設計時,應考慮到一些實在的、看得到、摸得著、聽得到的生態產品。

4.1觀賞動物資源的引進與保護。觀嘗動物資源絕對不象動物園中的那樣,動物被長期關閉在一個狹窄的場所中;保護區如何把野外的野生動物資源引到遊客觀察的視野范圍內,讓遊客用望遠鏡就能觀察到自然界中的野生動物,那種親臨的「快感」體會不言而喻。但是,這是一個長期而有科學的計劃,是一個系統工作。

4.1.1野生短尾猴的引歸與放生。短尾猴是靈長類動物,是人類喜歡的野生動物之一,如何把野外短尾猴吸引到景區附近和如何使野生短尾猴不懼怕人類?看過《獵人和狼》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獵人把狼的糼崽抱回家飼養,狼崽與獵人共處一家,後來飼養長大的狼把親狼帶回家,獵人與狼互不相擾,你不侵我,我不犯你,成為好友。這說明動物與人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把野外短尾猴引到景區附近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必須講究科學與方法,在目標景區附近插種各種各樣的「果類」植物,營造一個靈長類動物喜歡的棲息環境,但應盡量避免破壞原生態,與此同時,利用同類的聽覺和嗅覺與繁殖的季節性將人工飼養馴化的短尾猴放生到大自然吸引野生短尾猴。

4.1.2雉科鳥類的引歸與放歸。雉科鳥類的引歸相對簡單一些,飼養與繁殖、人工孵化與研究同時進行,科學研究與雉科鳥類資源的引進同步進行,人工孵化也可以開發成為旅遊科教宣傳項目的一個內容。利用雉科鳥類繁殖快、數量多與成活率高的特點,將一定繁殖數量的雉科鳥類放歸大自然,這樣不但在給保護區增加鳥類資源,同時,也會引來更多的鳥類和食肉動物資源,增加生態旅遊的可觀性。

4.1.3觀賞昆蟲的引歸與保護。蝴蝶愛花蟲子愛草,我們可以利用「蝴蝶效應」種花引蝶,當然必須種上一些寄主植物,如巴黎翠鳳蝶,碧鳳蝶,青斑蝶,青鳳蝶,獒夾蝶等昆蟲喜歡的植物,給昆蟲種類營造一個「花的海洋」,既自然又生態,遊客在欣賞「奇花異草」的同時,也能欣賞到色彩斑瀾的蝴蝶,給遊客一種容入自然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才是保護區開發生態旅遊的產品和特色。

4.1.4放生項目的開發引用。放生項目的開發是尖對飼養動物的繁殖而言的,當繁殖到一定數量後,進行一次放生宣傳,讓繁殖成功的動物「生於斯,放於斯,回歸大自然」,同時讓所有「熱愛大自然的遊客」參與到放生行動中去,增加收入,增強宣傳,寄教於樂,多重目標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4.2野生珍貴植物資源的馴化與展示。遊客自遠方來,能夠進到保護區已經是很不容易,如果再讓他們爬山到某一個山頭上去觀賞各種珍稀珍貴的植物,這樣未免太不人性化。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規劃時要適度考慮將一些珍稀珍貴植物種子或引種馴化,在景區中培育研究和馴化展示。

4.3社區景觀與人紋。在保護區范圍內有一部分屬石灰岩地區,岩石構成主要是可溶性岩,如石灰岩、白雲岩等。在自然界不流動的水質很容易達到飽和狀態,流動性使不同濃度的飽和水溶液相混合產生混合溶蝕作用,使岩石易被富含二氧化碳的雨水所溶解,在地表形成許多的裂隙、溶溝,甚至落水洞、溶蝕漏斗、溶蝕窪地等。保護區中有一個洞穴,深約200米,在洞中沿途溫度升高或壓力降低時,使水中CO2含量減少,造成碳酸鈣的重新沉積,使洞穴中寬廣的地方沉積景觀豐富。由於大氣降水的大部分都從落水洞、地表裂隙通道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因此,這個地區地下水十分豐富,而地表水相對較少,所以,保護區中水庫成為養一方人的飲水資源,成為社區自覺保護的水資源;還有風水林和流傳著一人一天耕種10塊地的神奇故事。

4.4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的建設。 景觀規劃與觀賞路線設計應由保護區專業人員參與設計與確定。功能分區及設計構思 分為三大功能區塊:沿水庫環線區,登山觀賞區、動物觀賞景區。

4.4.1郊遊徑:在現有道路基礎上設立,一條環繞水庫的鵝卵石環道,寬度為2米,總長3.5公里,主要是供遊人步行使用,同時設計一些錘釣小屋。

4.4.2健行徑:在主環路外圍形成一條游覽路,鼓勵遊人進行各種健身活動,路面寬為2米,總長8公里,材料可採用本地石材。

4.4.3登山徑:在健行徑的外圍設登山徑,總長10公里,依山勢而曲折變化,適合登山愛好者。在以上三條主要環道之間,依據人的步行習慣及功能分塊要求,形成許多步行小徑,路面可為砂土,碎石等。

4.4.4停車場:在主入口處,設置停車場,遊人僅可步行游覽,簡化交通及安全性。

5 開發生態旅遊要遵守的原則。

保護區的功能與職績是保護自然資源與環境,所以很多自然保護區犧牲了發展的機會而把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得很好,但是,這是一個片面性的不發展的極端認識。所以,自然保護區和它的社區要持續有效的發展,開展生態旅遊是必要的而且很重要,為此,開發生態旅遊是以不破壞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首要條件,同時還要對當地的生態具有保護作用。成功的生態旅遊開發要保護好三個主要對象,一是資源環境的保護,二是社會文化的保護,三是經濟利益的保護,這三個內容對生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為了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開發生態旅遊應堅持以下幾個基本原則。

5.1承載力控制原則。在對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應遵守生態規律,遵循生態容量的基本規律,精心測算最佳遊人數量,線路和關口的遊客容量。

5.2自然環保原則。生態旅遊不同於大眾旅遊,生態旅遊主要是以回歸自然為主題,貴在自然,貴在原始,應盡可能減少人為景觀,避免開發造成的環境損壞,規劃設計要簡朴、實用、方便,外觀要與自然環境容為一體。

5.3社區參與原則。開發生態旅遊,環境效益是根本,社會效益是最終目標,經濟效益是直接動力,只有社區的地方經濟發展了,社區的農民才會自覺主動地保護生態旅遊環境的保護。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的過程中,要讓當地農民參與到旅遊服務中去,這樣即可以增強地方特有的文化氣氛,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讓當地農民從生態旅遊的發展中受益,改善當地農民的生活,直接緩解他們對生態旅遊資源的壓力。

5.4環保教育原則。生態旅遊與傳統的大眾旅遊不同,除了享受豐富的森林資源,它的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環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開發生態旅遊項目時,必須認真考慮在旅遊區中設計一些啟示遊客環境意識的設施和旅遊項目。

5.5加強旅遊規劃管理原則。生態旅遊資源是一種極為珍貴稀缺的資源,保護區應當認識到生態旅遊資源的價值,對生態旅遊要有科學的規劃管理,使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得到持續有效的利用和保護。

5.6清潔生產原則。在實際動作設計過程中,盡量不向環境中排放廢物,把旅遊對環境質量的不利影響控制在環境承載力范圍內,盡量使用如太陽能和風能等清潔能源。

5.7利潤回投原則。為了使資源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持續有效的落實,在生態旅遊經營中也要求把旅遊經營所得經濟收入的一部分回投到環境保護中,使旅遊資源得持續的保護與利用。

5.8專業人員的培訓原則。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一個保護與利用的系統工程,涉及的專業多知識廣,要求從業人員具有保護性開發意識,有很強的保護素質和保護知識,與大眾旅遊的服務培訓不同,從事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經營的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專業的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等有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

Ⅵ 國家對資源依託型旅遊資源的政策是什麼

依託資源,礦電結合
努力打造隆陽工業經濟橋頭堡
瓦窯鎮位於隆陽區東北部,地處保山,大理,怒江三州,市結合部.東臨瀾滄江與永平縣隔江相望,南與板橋鎮接壤,西與瓦房鄉及雲龍縣漕澗毗鄰,北至道人山與雲龍縣舊州鎮相交,320國道,大保高速公路及金六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隆陽區乃至保山市內聯外通的窗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鎮國土面積487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2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677人,其中少數民族12513人,約占總人口的35%,少數民族中以白族,彝族居多.全鎮共有耕地30383畝,森林覆蓋面積達52%,地勢以山區,半山區,河谷地區分布,立體氣候明顯.
"十五"期間在"穩糧,促畜,擴林,壯企"和"調優農業,擴大工業,改善交通"的思想指導下,瓦窯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達11073萬元,財政收入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2萬元,鄉鎮企業收入達20203萬元,創生產總值13850萬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處呈現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
瓦窯具有豐富的礦產,水利和天然草場等自然資源,在礦電工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將為瓦窯的社會經濟發展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瓦窯,保山北大門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瀾滄江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希望無限,未來無限,商機無限,緊緊圍繞市,區"兩級帶動,輻射周邊"的發展戰略,沐著新時代的春風,以飽滿的熱情和嶄新的精神風貌,昂首闊步,挺進小康.
一,依託資源,礦電結合,打造保山工業經濟橋頭堡.
瓦窯具有十分明顯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特別是資源優勢,無論是產資源,水利資源,還是其他的諸如氣候,草場等資源,這在其他鄉鎮都是無可比擬的.
(一)資源分布
1,礦產資源
瓦窯地處著名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多急彎成礦帶中南部,鐵,銅,鉛,鋅,金等成礦地質條件及為有利,鎮內迄今已探明有多種礦產,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2處,其餘小型礦床(點)數十處.主要礦產有鈦鐵,鐵,銅,鉛,鋅,金,鎳,硅等.鎮內主要礦產資源區域分布如下:
大雪山—下麥庄銅鎳礦區
該礦區面積276.02平方公里,現有小型銅鎳礦床1個,鉛鋅,礦點1處,累計探明儲量:銅433金屬噸,鎳8.71金屬噸,鈷10.65金屬噸.
核桃坪銅鐵鉛鋅礦區
該礦區東西長約90公里,南北寬10-27公里,面積1266平方公里.區內現有鉛鋅中型礦床1個,鐵,銅,鉛,鋅小型礦床(點)18個.累計探明儲量:鐵181.44礦石萬噸,銅33910.85金屬噸,鉛鋅165678.63金屬噸.通過進一步的地質勘查工作,在此區域內初步查探獲資源量鐵1.03億噸,銅25萬噸,鉛鋅36.08萬噸.
油房河金礦,硅石區
北東邊以馬鞍山-大麥地,阿新寨為界,南西邊以繁榮-落馬場為界,北西及南東邊至縣為界,面積61平方公里.區內現有金礦點6處.通過進一步開展地質勘察工作,預期增加金資源儲量1000千克.硅礦儲量豐富,開采前景巨大.
金廠河銅鐵礦區
經施工zk1,zk2,zk3鑽孔驗證,均見到了厚大銅鐵多金屬礦體.3個鑽孔控制礦體長300米.其中銅礦體厚20.3-45.1米.單工程平均品位0.47-1.51%,鐵礦體厚105.43-308米,TFe品位28.83-31.84%.伴生金0.37-1.39g/t.初步估算資源量銅25萬多噸,鐵1億噸,伴生金6噸.鐵達大型,銅,金達中型規模.
黑牛凹金礦區
主要圈定V1,V2兩條礦體.
V1礦體長750米,厚1.31-5.41米,平均3.42米,單工程平均品味Au1.57-8.70g/t,礦體平均品位2.57g/t.
V2 礦體長310米,厚1.40-4.07米,平均1.80米,單工程平均品位Au0.80-1.40g/t,Pb0.90-1.09%, Zn0.47-1.09%.
礦藏類型為氧化礦.儲量估算,獲金屬量1.21噸,為小型規模.
松坡鐵礦區
該礦區地處松坡村境內,經過地址勘探查明,鐵礦儲量達中型規模.
2,水利資源
瓦窯鎮有較好的水利資源條件,除瓦窯河外,全鎮的河流主要有15條,多分布在河谷地區和半山區的14個村民委員會,即匯入瓦窯大河的:隔界河,莊房河,挖溝河,石灰窯河,彎刀河,澡塘河,大出水河;直接匯入瀾滄江的:鰍魚河,小沙河,滴水河,清水河,雪山河,板坪河,小田壩河.
這些河流水源穩定,落差較大,具有很大的水電開發優勢.現投產使用的瓦窯河三級電站,建於1974年,裝機容量2×2500KW,正在施工中的電站有:瓦窯河四級電站裝機容量2×3500KW,有望在2007年底投產使用;灣帕河二級電站,裝機容量2×800KW,預計在年底進行發電;灣帕河三級電站,裝機容量2×3500KW,有望在2007年底投產使用.瓦窯河二級電站已完成了均地平整工作,雪山河電站已完成招商引資工作.
3,其他資源
旅遊資源.道人山野苤菜堪稱中國一絕,曾在斯里蘭卡世界食品博覽會上獲得大獎,在區內外乃至滇西久負盛名,從山腳1600多米到山頂3566米的立體氣候,高山杜娟和每年火把節的"苤菜會",在戶外觀光,野地探險方面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小灣電站截流,瀾滄江碼頭建成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景觀將再現於瓦窯,滄江漂流也將吸引大批的遊客,滄江黃燜雞已成為瓦窯的一個品牌,已經打出了滇西.另外,老營水磨群,李家大院也不失開發前景.
草場資源.全鎮境內有天然草場近20萬畝,適於規模發展養殖業.
(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分析
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工業立鎮,工業興鎮,工業強鎮,工業大鎮"的新理念,確立了"扶強做大龍頭企業,鞏固提升老牌企業,引進建立新興企業"的工作思路,樹立"親商,愛商,扶商,安商"的思想,全力實施"11311"工程,以飛龍有色金屬公司,乾鑫硅業公司,保山新興礦業公司,瓏陽天寶礦業公司為重點,全力打造知名度,效益度雙高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共帶動作用,使全鎮的工業經濟始終保持良好的勢頭.
通過"走出去,請近來"的工作方針,已引進十餘家企業在瓦窯投資50000多萬元.其中飛龍公司,新興礦業公司,萬成工貿公司,瓏陽天寶礦業公司的礦產采選日處理量分別達到了750噸,200噸,200噸,350噸和2000噸,瓦窯硅業公司,乾鑫硅業公司的硅礦冶煉日處理量達到了90噸,100噸,保隆實業,瓦窯河二級電站,灣帕河投資開發公司的發電量將達到6400,12600,6800千瓦時.
據2005年末的統計數據,該年全鎮共完成工業產值16655萬元,比2000年增10234萬元,年均增長21.7%;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3850萬元,比2000年增7797萬元,年均增長18.1%;完成工業增加值5770萬元,創利潤2037萬元,上繳稅金824萬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瓦窯鎮的經濟建設中,工業的主導地位已經逐步確立,提升和帶動經濟發展的能力正逐步增強.
另外,由於工業的發展所帶動的其他行業的經濟增長也非常明顯,如餐飲服務,交通運輸,蔬果種植等,較之2000年以前,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給瓦窯鎮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為農村剩餘勞力創造了巨大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市場,真正實現三贏——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僅從已投產或在建的幾家重點企業職工情況來看:飛龍公司500人,新興公司76人,萬成公司53人,瓦窯硅業公司82人,鋅業公司32人,瓏陽天寶公司2000人,乾鑫公司80人.僅7家公司就需要職工3000來人,按人均日工資30元計,全鎮每月勞工收入至少可達250萬元,可以這樣認為,工業的發展為農民的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全鎮小康社會的加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以項目為支撐,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
強化工業首位意識,抓住省,市,區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有利時機,以項目為支撐,發展工業經濟.
經濟發展,重點在工業,難點在工業,希望和出路也在工業,沒有工業經濟的先行突破,就不會有區域經濟的整體突破,工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我們要牢固確立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提高對發展工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首先,推進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強有效途徑."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農業產業化,而實現企業產業化,必須靠工業化來帶動.其次,推進工業化,是培植財源的支柱.我鎮能不能發展,關鍵在工業,要實現富民強鎮新跨越,根本途徑就是抓住機遇,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實踐已經證明,工業經濟是財政投入的主要來源,只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培育新的工業企業,才能加強財政收入,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後勁.
結合我鎮特點,我們確立的戰略是:以項目為支撐,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發展.
大力推進礦電產業.充分挖掘不能資源,加強電源點建設.全力支持瓦窯河二,四級電站,溫帕河二,三級電站,雪山河電站及110KV變電站建設,建成一批中小型變電站,增強電力保障能力,進一步解決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以飛龍公司,新興公司,萬成公司,瓏陽公司等為龍頭,堅持"規模經營,規范開采"原則,整合礦產資源,實施礦電結合,引資對金,銅,鉛,鋅等礦產資源進行開采和加工.
依託生物資源發展新型工業和特色經濟.道人山苤菜是瓦窯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年產 斤以上,並且在滇系一帶已經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國際食品博覽會還曾經獲過獎,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入技術和資金,進行新產品開發,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此帶動一方產業的發展.瓦窯的氣候從低熱河谷到高山氣候呈立體分布,適於各種經濟作物的生長,已有的統計數字表明,全鎮包括新植和鐵改泡工程,已發展泡核桃4.6萬畝,"十一五"期間還要發展2萬畝,總數將達到6.6萬畝.另外,大枇杷,茶葉,蠶桑,養殖等產業也極具發展前景,我們要繼續抓好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
以集鎮建設為基礎,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按照"小城鎮,大戰略"的總體方針,努力建設清潔優美的自然環境,先進完善的設施環境,高效規范的體制環境和健康和諧的人文環境,著力將瓦窯打造成精品集鎮.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工礦企業陸續增加,瓦窯的流動人口,暫住人口將不斷增加,再加上小灣電站建設搬遷,為集鎮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應該深入探索經營集鎮的新思路,加快存量資產的盤活,規范土地開發一級市場運作,千方百計籌集集鎮建設資金,加快瓦窯集鎮四期開發步伐,推動村鎮經濟發展.
以集鎮化建設為載體,大保高速公路,金六二級公路,瀾滄江碼頭等重點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集鎮聚集,進一步繁榮集鎮商貿市場,帶動農村集鎮經濟發展.利用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培育一批有較強帶動力和輻射力的礦電產品市場及農副產品市場.大力發展文化娛樂,餐飲服務,維修護理,信息咨詢等服務業,活躍零售消費市場,推動消費升級.挖掘民族地區文化資源,弘揚民族文化,帶動旅遊經濟發展.積極推動以流動人口,農業農村為服務對象的第三產業,使小集鎮成為瓦窯第三產業的聚集中心,樹立保山北大門良好的對外窗口形象.
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快捷,更優惠,更方便,更全面的服務.
招商引資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環境的競爭.環境就是陣地,就是機遇,就是生產力,優化投資環境就是鞏固陣地,搶抓機遇,發展生產力.瓦窯在地緣和資源方面,與其他鄉鎮相比,還有較大優勢,比如水電,礦產資源,交通等,都是其他鄉鎮無法與我們相比的,但由於我們工業起步較晚,缺乏資金,我們只有營造比其他地區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良的環境,在同等條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瓦窯投資.因此,我們要舉全鎮之力,從領導到一般幹部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經濟環境,牢固樹立為外商,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樹立識大體,顧大局的意識,把為企業,為客商服務作為職能工作的硬指標,硬任務來完成,作為一項重要職責來完成,盡量為到瓦窯的投資商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優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為客商服務,讓客商感到,瓦窯的政府就是服務型政府,陽光政府,遵守規則的政府,講究效率和誠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實公開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車"服務,把瓦窯打造成為招商引資的"環境窪地",快捷高效的"服務高地",聚才引鳳的"風水寶地".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大發展,都希望吸引國內外客商來本地投資.為此必須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得客商願意來投資.實際上投資環境就是客商的要求.我們要從一般客商的需求出發,結合鎮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們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努力——
(一)運作速度.整個社會的運行主要是突出一個快字,快就能生效益,快就拔人先籌,快就充滿活力,快要從幾方面來構築:
1,辦事效率:首先是政府的辦事效率,力求建立科學的體制,優良的運作機制,良好的公務員素質.機構不重疊,職能不交叉,職能無空當,架構精簡科學;該管的要管好,不該管的要放開,公開明示管的內容與標准,運作流暢,銜接嚴密,多並聯少串聯,實現網路化,規范化,減少審批程序,形成辦事人員直接處理,上級檢查,一般不超過兩個層次,對非規范事項處理要明確處理許可權,該誰批的直接審批;辦事人員要業務嫻熟,標准明確,運作快捷,不拖拉,不擱置,缺位有人補.其次是社會辦事效率,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辦事快,具有良好的社會風氣.
2,流通速度:商品的進出,運輸速度要快,交通要便捷.資金運轉速度要快,銀行匯款,轉賬要及時,實現網路化,即匯,轉,立即到位.退稅簡便及時.
3,通訊速度:要有健全的寬頻網路體系,便捷的通訊方式.
(二)經營成果.任何一個企業都希望經營成本低,只有成本低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才具吸引力.降低成本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1,物價指數低:要想盡一切辦法控制物價指數,使本地區成為低消費區,這是一切成本的基礎.
2,土地價格低:土地是一切企業所必需的投入,要控制土地的利潤,要嚴格控制地價,為企業留有較大的利潤空間,降低土地價格有利於其它各種經濟的發展.
土地使用權的出售一次性付出成本較大,可考慮出售與出租相結合,出售土地使用權也可考慮按揭方式.
3,水,電價低:降低水,電價是一個方面,取消中間層,取消增容費,推廣節能節水措施,利用太陽能,增設儲能設備,同樣可降低成本.
4,勞動力價格: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既要考慮勞動者的待遇,又要考慮企業的成本,要及時制訂適宜的指導價格和最低工資待遇標准,減少勞資糾紛.
5,稅費標准適宜:要堅決杜絕亂收費現象,堅決實行稅費政策,保證不多收,不漏收,既保證國家稅收和企業的利益,又保證競爭的平等公平.
(三)社會秩序.社會秩序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必備條件,沒有秩序,沒有規范的社會,一切均無保障,社會秩序要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進行保障:
1,法制健全: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違法與合法界定清晰易於操作和把握,法律,法規之間要協調一致,互不抵觸,對違法的懲處明確防止隨意性.
嚴格依法行政,舉報方便,監管嚴密,執法公正.
有關經濟運行的法律,法規,要有對法人和自然人的行為規范和運作規則,並盡量與國際慣例一致.
2,市場運作規范:社會信譽程度高,對欺詐,欺騙行為監管嚴格有效,市場管理有序,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得力.
3,治安良好:人身安全企業財產有保障,報案方便,反應迅速,制止案件發生的措施嚴密,破案堅決有效.
4,交通流暢:路網完備合理,路面平整通暢,管理科學,交通事故處理快捷,堵車調動靈活.
(四)工作方便.企業的運作離不開社會,需要配合,支持和服務,這方面條件如何,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1,人,財,物調配: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要有足夠的各類人才儲備和來源,人才問題必須考慮組成結構,既要有高級的也要有低級的,使得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從人才市場或其它途徑迅速招到合乎需要的人;資金調動方便,其中包括調匯,融資,貸款,拆借等各個方面,使企業急需的資金能有廣闊的渠道支持;原材料及產品的調動方便,其中包括各種倉儲業,物流業,對於急需的物資應有一定的拆借服務.
2,合作配合:許多企業需要產品配套的企業,要營造良好的企業配套環境,便於企業發展.對於訂單較大需要聯合生產或轉廠的要有一定的方便空間.對於研發新產品需要合作的企業應有一定的條件.
3,水,電,通訊使用方便:開戶增容方便,快速,使用有保障,不斷,不停,安全,穩定.
4,信息,培訓方便:獲取各種信息無障礙,各種培訓有場所,有教材,有師資.出國,出境培訓手續辦理方便.
5,各種服務齊全到位:要有資詢服務,信息服務,法律服務,社會服務,生產服務,科技服務的相應機構,能提供高質量,及時的服務,為企業解決急需解決的問題.
6,保險業齊全:有較為完善的保險機構,開展門類齊全的各類保險,解脫企業在運行中的風險承擔及事務處理.
(五)生活舒適.生活舒適是留住人的重要條件,要使人願意在這里生活,工作.
1,自然環境:要自然環境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環境保護嚴格,空氣清新,水質優良.
2,生活環境:居住條件良好,食品供應豐富,衛生環境優良,購物方便,品類齊全,質量優良,檔次齊備.
3,社會環境:人與人相處和諧,互助友愛風氣盛行;獲取新聞方便,能及時了解其家鄉和所關心的新聞動態;子女上學有保證,並能獲得高水平的教育,使得客商及有關人員願意把子女留在本地接受教育;文化娛樂健康豐富,要有不同檔次的文化娛樂生活,要經常不斷地組織高雅藝術作品的展演,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要使整個社會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使得大家生活在這里能得到熏陶愉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六)政府態度.政府對客商的態度相當重要,許多事往往是預見不到的,需要政府協調,即使沒有特殊的事要政府出面,政府的熱情,關心,支持,指導,幫助也是必需的.
態度的最終體現還要靠政府的協調能力,要樹立一個政府的觀念和形象,各部門之間不要政出多門,標准不一,互相推諉,相互扯皮,有問題應由政府攬過來辦,或一個窗口對外,形成內部程序,有矛盾內部解決,不要讓客戶跑來跑去,不要把我們內部問題暴露在客商的面前,使人反感.
投資環境是一個大系統工程,政府起主導作用,是策劃者,實施者,推動者,組織者,全社會要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瓦窯作為鄉鎮一級的政府,我們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好上級制定的相關政策,把握好原則,在職權范圍內盡可能地為投資商提供便利的服務,真正做到"親商,愛商,扶商,安商",營造出一個快捷,方便,安全,舒適的投資環境.
瓦窯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當前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鎮一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闡明了我們的工作思路:調優農業,壯大工業,搞活商貿,發展科教,擴大勞務,改善交通.我們要在"十五"期間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群策群力,真抓實干,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錢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瓦窯有著優越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有著一班真抓實干,精誠團結的領導隊伍,有著勤勞智慧的4萬各族兒女,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瓦窯將崛起於保山的北大門,成為隆陽乃至保山工業經濟的橋頭堡.
以「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為口號的「2006中國鄉村游」內涵豐富,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 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另一方面,通過與外來遊客交流溝通,可以促進農民轉變觀念,破除陋習,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同時,隨著旅遊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以「春賞花、夏耕耘、秋摘果」等為內容的農業觀光游備受遊客青睞,以「住農屋、吃農飯、干農活」為內容的農民生活體驗游正在成為一種新時尚。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啟動儀式上說,在新的一年裡,全國旅遊行業將堅持服務農村的宗旨,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中心任務,扎實工作,開拓創新,發揮旅遊拓寬農民創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農,城鄉互動,推出更多的鄉村旅遊產品和線路,把全國鄉村旅遊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河北省平山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旅遊資源豐富、風景獨特的旅遊資源大縣。目前,在西柏坡紅色之旅的帶動下,周圍的駝梁、正定古城、趙州橋、蒼岩山等旅遊景區迅速發展,生態旅遊、綠色旅遊正在興起,旅遊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Ⅶ 生態旅遊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託,開發具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農產品、田園風光,是一種新型的「農業+

(1)保溫;光合呼吸;呼吸作用
(2)碳一氧平衡
(3)木質部;導管(或木質部中的導管,只填);蒸騰
(4)穩定性

Ⅷ 生態旅遊資源與水資源的關系

所謂生態旅遊就是依靠自然,人文,歷史來發展的服務業。水是萬物之源,孕育了生物,從而使環境更優美,供人欣賞。因此水資源的優劣,多少與生態旅遊的發展有直接必然的關系。

Ⅸ 水庫的旅遊價值及我國水庫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概況

17.1.1水庫的旅遊價值

水庫是人類為了某種目的需要(飲用水、灌溉、防洪、發電、航運等)而用人工建造的湖泊,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尤其是天然湖泊分布比較少的地區[1]。與天然湖泊不同,水庫是人工建築和自然山水相結合的復合體,主要由水體、水生生物、庫岸(盆)和水庫相關建築物四大部分構成。

水體是開展各種水上娛樂活動的重要場所。在這里可以開展劃(游)船、垂釣、水上滑水、水上摩托艇、水上高空滑翔傘等娛樂活動項目,還可以發展漁業。

水生生物包括各種水生動植物、微生物等。傳統觀賞植物(如睡蓮、荷花、金魚藻)都會引起遊客極大的觀賞興趣,同時,包括魚類、甲殼類(如蟹、蝦)、龜鱉類(如龜、鱉)、軟體類(如蚌)在內的各種水生動物為遊客提供了觀賞、垂釣、收集的娛樂機會。另外,大規模的水產捕撈、魚群洄遊活動也是遊客觀光的對象之一。

水庫庫岸是進行各種戶外遊憩活動的重要場所,其包括水庫河流的河漫灘、岸坡和水庫四周的山地等,它的旅遊價值主要體現在:為遊客提供了進行各類休閑活動的場所,拓展了遊客的旅遊活動空間。水庫庫岸的山地為登山、森林旅遊等活動提供了場所,實現了旅遊空間從水面向陸地的拓展。

水庫附屬人工建築物主要包括攔河大壩、水電站、專用建築物等。該類建築物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其中大壩是水庫的核心建築物和重要標志,也是重要的觀光對象之一。水庫的專用建築物還有過壩建築物、通航建築物(含船閘、升船機)等,其中船閘和升船機的整個運作過程對大多數遊客來說比較新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17.1.2我國水庫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概況

水利旅遊作為一項朝陽產業,近年來在我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水利部門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主要是利用一些大中型水庫,積極開發旅遊項目,不僅增加了收入,而且提高了社會知名度,成效顯著[4]。據水利部資料統計,截至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共修建了大小水庫近10萬座,現有100多處較為著名的水庫旅遊風景區。為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國家水利部已將水利旅遊與供水、發電並列為水利經濟的三大內容[2]。2001年水利旅遊比2000年增加了0.8億元,達到5.2億元,增幅為18.2%,2001年10月,水利部首批18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的評選和命名,拉開了發展水利旅遊的序幕,截至2005年底,我國已批准設立192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其中廣東有4個(表17.1)。此外,還有近千個省級水利風景區。水利基礎產業地位的確立,為庫區水利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庫區水利旅遊業必將成為水利經濟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5]

表17.1 廣東省獲評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名單(截至2005年)

我國的水庫旅遊事業雖已起步,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各地水庫經營狀況不一,很多的水庫還只是停留在「發電、養魚、賣水」的階段[6],一些水庫的旅遊開發起點低、規模小,沒有進行統一的規劃,缺乏科學的指導思想和有效的運作方式,造成效益低,有的甚至破壞了自然生態環境等。因此,如何開展這一工作還有許多問題亟待研究。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