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石獅旅遊經濟發展狀況
『壹』 整個石獅市的發展趨向
個人認為:
龜湖公園,德輝廣場一帶將是未來城市發展方向。
至於經濟命脈,石獅的主要產業當然是服裝行業。其次據說是石材。
應該是服裝行業為主導的。
『貳』 旅遊對泉州經濟的影響
州: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與創新
21世紀是個性化的時代,品牌是目的地的一張獨特名片。21世紀是「體驗經濟」的時代,品牌為「體驗」提供了堅實的保障。21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品牌成為21世紀的競爭利器。但同時,也有人指出「恐怖主義是21世紀的毒瘤」,進入21世紀之後,戰爭、疾病、災難等無一不對敏感的旅遊業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也許正如著名國際旅遊咨詢專家沃比克(Bertvan Walbeek)所指出的:旅遊界巨頭和相關人士需要了解這樣一個簡單的道理,即在旅遊市場營銷中,創造知名度,推廣環保、友好、安全的目的地形象才是至高無上的追求。因此,旅遊目的地品牌也成為目的地應對危機、恢復重振的基石。
品牌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是體驗經濟時代的要求。旅遊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體驗經濟,旅遊產業就是閱歷產業。一個目的地能否能深入消費者心中,關鍵在於品牌的三個「度」,即知名度、美譽度、忠誠度。其次,品牌是目的地的重要無形資產。如果把目的地當成是一個企業,好的品牌就是目的地的一筆重要的無形資產,使其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的同時,在目的地遭遇危機時也為迅速反彈提供了堅實的保障。第三,品牌是目的地誠信經營的載體。旅遊目的地通過品牌對消費者做出質量、服務、價值等多方面的承諾,消費者通過對品牌的選擇,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保證。第四,品牌建設是目的地競爭的利器。品牌建設提出了目的地鮮明而獨特的市場形象、定位了清晰的細分市場、並對將獲得的旅遊體驗的質量以及環境等方面做出了綜合保障。
品牌建設的必要性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改革開放以後又成為市場經濟、私營經濟活躍的地區之一。但隨著泉州地區沿海城市晉江、石獅等的崛起和發展,作為旅遊目的地的「大泉州」的旅遊形象在市場上並不突出,旅遊目的地品牌尚未形成,這些都嚴重製約著泉州作為旅遊目的地的綜合發展和迅速崛起。「大泉州」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的必要性主要在於:(1)泉州地區景點分散,眾多星星,缺乏月亮。泉州傳統旅遊景點分散,而且經營規模較小,缺乏真正的上規模上檔次的旅遊精品。(2)泉州旅遊企業普遍小、弱、散、差,個體營銷能力有限,亟待在「大泉州旅遊目的地」的品牌下整體營銷。(3)長久以來,泉州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的市場形象顯得陳舊,模糊。亟需要樹立泉州嶄新的旅遊目的地形象,在此框架下整合多種資源,開發新型旅遊項目。(4)泉州在區域內定位不明確。泉州作為旅遊目的地在廈漳泉閩南「金三角」中定位不明確,閩粵贛區域合作中定位不明確,在閩粵贛皖13省區域合作中也不明確。
品牌建設思路
筆者認為,未來旅遊業的競爭,將會從地域資源為基礎的競爭逐漸轉化為不同「類型」旅遊目的地的競爭。目的地的獨特個性將在旅遊競爭中起到關鍵的作用。因此,目前我國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要打造中國「類型」旅遊目的地名牌。所謂「類型」旅遊目的地就是旅遊目的地不再是一個「地域」的概念,而是一個「功能」的概念,例如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會展旅遊目的地、特種旅遊目的地等。但長期以來,泉州很少注重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的個性塑造,在許多遊客眼裡,泉州僅僅是一個空間地域性的概念,而不是一種「類型」的旅遊目的地。隨著旅遊競爭的不斷激烈,各個旅遊目的地都在尋找自己獨一無二的品牌形象,例如杭州為「愛情之都」,廈門為「溫馨之都」,三亞為「休閑之都」,成都為「成功之都」,上海為「時尚之都」,青島為「帆船之都」,深圳為「歡樂之都」,哈爾濱為「冰雪之都」,廣州為「美食之都」,香港為「動感之都」等。泉州要想在眾多的旅遊目的地中突顯,就要在立足於自然人文資源的基礎之上,又不囿於現有資源,把泉州打造成為「海濱休閑之都」的類型旅遊目的地品牌。從而在新一輪的「類型」旅遊目的地競爭中搶得先機。
作者: 遠非 封 2006-12-18 09:50 回復此發言 刪除
--------------------------------------------------------------------------------
2 【泉州】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與創新
泉州旅遊品牌創新
任何品牌都會老化,所以都需要更新,旅遊目的地品牌也需要管理和創新。
1、品牌形象創新品牌創新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目的地形象,清晰界定新的目的地形象並注入新的文化、社會、經濟、環境的內涵,品牌形象創新不是徹底的拋棄,而是「破繭而出,羽化成蝶」的過程。
對泉州來說:從「歷史文化名城」到「海濱休閑城市」,原有「歷史文化名城」的形象顯得陳舊和模糊,也並不適應已經發展了的現實。根據建設「大泉州」的思路以及泉州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把泉州定位為「濱海休閑城市」不僅符合泉州的實際情況,也適應泉州下一步發展的需要。泉州的各種傳統文化,戲曲、宗教等都可以發揮休閑娛樂的功能,從而也找到了適合的現代利用途徑。泉州的各種特產:石雕、陶瓷、茶葉等也成為商貿的重要內容。此外,該形象還指出了海濱是泉州發展的方向。
2、品牌傳播創新傳統的品牌經營只注重品牌的樹立,依靠傳統的途徑進行品牌形象傳播,而忽略了品牌形象的有效傳播。要認識到品牌的傳播就是要抓住「眼球」,在「注意力」經濟中,知名度和美譽度就是一種生產力。要從關注「品牌形象」到關注「注意力」。
對泉州來說,首先,要繼續採取傳統的方式,通過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路等媒介有意識地向公眾介紹「大泉州」整體品牌形象;其次,要做好公共關系工作,盡快形成品牌的良好形象,提高泉州目的地品牌的美譽度。再次,通過大型活動的舉辦吸引廣泛的注意力。例如體育賽事、展覽、大型會議等等,都是借題發揮,推介目的地的好機會。最後,還可以通過創辦城市的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一兩項活動來製造轟動效應。例如「濰坊的風箏節」、「哈爾濱的冰雪節」、「寧波的服裝節」。泉州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經濟方面的優勢,舉辦「海峽兩岸時裝周」、「陶瓷·石雕工藝展」等等。
3、品牌管理創新創建旅遊目的地品牌固然重要,但是也不可忽視品牌的日常管理,在管理中政府應該起到主導的作用。
首先,政府要增強品牌經營意識,把旅遊目的地品牌的經營和管理擺到戰略管理的高度。旅遊目的地品牌的樹立將會帶動泉州各產業的蓬勃發展。其次,要把旅遊目的地的「硬體」建設和「軟體」建設結合起來,把提高目的地的精神文明程度、塑造文明的旅遊形象作為旅遊品牌管理的重要內容。另外,建設目的地通達的旅遊信息系統和做好目的地的安全管理也是旅遊目的地品牌管理的主要內容。
還有一篇見:
http://post..com/f?kz=156105064
《論泉州旅遊業綜合名牌戰略的實施 》
『叄』 石獅的經濟概述
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5億元、財政總收入1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42億元,分別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第一。
2008全年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增長16.5%;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18.1%、16.6%,三次產業比重為4.9:53.4:41.7。農業總產值23.3億元,增長1%;水產品產量33.6萬噸,增長4.8%,其中海水產品產量33.52萬噸,位居全省第二名。財政總收入22億元,增長22.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增長23.1%。金融機構存貸比例提高到72%,石獅農村合作銀行正式開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8.4億元,增長15.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5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5元,保持全省第一,實際增長9.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59.99億元,比年初增長4.7%。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5.9億元,增長30%,101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1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76.5%;協盛協豐一期投產,鴻山熱電廠、PTA等一批大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47億元,增長14%;紡織服裝業產值254.8億元,增長11.5%,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7%。第三產業再上新台階,完成增加值134.7億元,增長13.6%,拉動經濟增長5.7個百分點。
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500.1億元,增長13.0%;財政總收入50.6億元,增長1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129元,三次產業比重為3.1:58.1:38.8,城鎮化率達到75.5%,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第23位,多年保持福建省省第2位;人均GDP、人均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化率、人均汽車保有量、城鄉低保標准、新農保標准、新農合標准等多項指標,均位居全省縣市第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石獅在完成土地改革基礎上開始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到1956年春,基本上實現以農業合作為標志的農業社會主義改造。1958年,石獅和全國廣大農村一樣,也出現人民公社運動,出現二個基層經濟政治合一的聯合體。這一時期,農業在國民經濟比重較大,且種植業占重要組成部分。1987年建市時,80%以上人口、97%土地、70%經濟的比重在農村。隨著經濟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比重逐年降低。農業勞動力從1985年的50.05%降為1988年30.17%,而工業加工業的勞動力卻從1985年的23.91%上升到1988年的38.27%。耕地減少,僅1985年到1987年,石獅鎮就減少耕地1281.5畝,減少4.15%。石獅農民生產性投資占純收入的比例由1983年的13.46%下降為2.50%,農業投資下降,生產後勁不足。1985年,生態惡化,種養萎縮,石獅鎮水土流失面積達27.7萬畝,占土地面積的23%。隨著石獅工商業的發展,農業某些方面諸如勞動力、耕地的減少是不可避免的,致使農業在國民經濟比重降低,農業內部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1991~1995年,工業小區開發、道路興建等基礎設施建設,佔用較多耕地,1990年石獅耕地82154畝,1995年銳減為56940畝。對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加大對農業保護、扶持力度,1995年5月,全市共劃定農田保護區136片,總面積51128畝。增加投入,改善水利等基礎設施,加快農業內部結構調整。鼓勵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建設菜籃子工程基地,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取得了好的效果,確保在工業迅速發展形勢下,農業不滑坡。1988~1997年,農業產值逐年穩步增長。1997年農業產值43073萬元,比1990年增長107%,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表現為種植業比重逐年降低,畜牧業穩定增長,漁業發展迅速。1997年,藍色產業繼續壯大,漁業生產明顯加強,水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勢頭良好。1997年水產品產量18.6萬噸,比1996年增10.86%,產值6.5億元。新增淺海和灘塗養殖面積1179畝,新增產量760噸。以1988年與1997年石獅農業內部結構狀況分析,所佔比重最小的是林業,1988年僅佔0.1%,1997年佔0.13%,但是石獅林業,特別是沿海防護林建設,對抵禦台風、風沙侵蝕,保護石獅生態環境起著極其重要作用。畜牧業產值基本上逐年穩步增長,但所佔比重卻是逐年下降,1988年佔11.8%,1997年佔7.1%;比重降低最多的是種植業,1988年佔26.94%,1997年卻只佔8.18%,減少18.76%;比重增加最多的是漁業,1988年佔61.15%,1997年升到84.56%,增加23.41%,石獅漁業是農業內部結構中的主體。
截止2013年10月石獅農業生產平穩,全市完成農業總產值23.9億元,增長1.6%。水產品產量254472噸,增長1.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14353元,增長1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石獅境內工業有電力、皂燭、釀酒、印刷、碾米、煙絲、造船、農械、木器、竹器、布鞋、金屬工藝、美術工藝、皮革等行業。「文化大革命」期間,石獅民間辦起小工廠、小作坊,加工螺絲、小五金,還辦起像章廠33家。石獅的傳統工業是首飾加工、錫器、通草畫工藝品。生產汽車配件、小五金、塑料製品等製造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很小。1978年以後,國有企業在石獅國民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很小,個體、私營經濟比重大。石獅居民利用閑人、閑房、閑資創辦以生產服裝為主的家庭式企業,而後,內聯外引逐步發展以聯產為主的個體、私有企業,引進外資辦「三資」企業,通過內聯擴大企業規模。同時,以股份合作發展企業集團。隨著國內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石獅小商品市場的發育,服裝業迅速崛起,高速發展,成為石獅工業的主要支柱產業。石獅市的產品結構以紡織服裝為主,1991年無論是企業數量、職工人數、產值、上繳稅金,或者是固定資產、流動資金等,均佔全市各類企業的60%左右,鞋業、服裝原輔材料、玩具等也初具規模。 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加多寶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1991年,在石獅僅有27家小規模印染企業、14家小型電鍍企業時,就規劃建設了全國最早的污染集中控制區——祥芝大堡集控區。國家環保總局高度評價了超前於產業經濟發展的該項目。時任國家環保局局長、原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曲格平,在視察大堡集控區時,高度贊揚並欣然命筆題詞:「大堡工程,南華生輝」。
2008年工業總產值427.9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16.61億元,增長29.6%,其中紡織服裝業產值193億元,增長1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31.58億元。
2013年01月18日,石獅市政府榮獲「2012中國創意產業推動獎」殊榮,成為獲得該獎項的唯一一家政府機構 。
『肆』 石獅現在的產業是什麼
石獅,位於歷史名城泉州和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石獅人勇立潮頭,揚帆奮進,將一個海隅小鎮建設成為初具規模、充滿活力的現代化貿工港口旅遊城市。
這里是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石獅隨鄭成功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台胞近60萬人,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好對台經貿文章。至2001年底,全市批准外商投資項目1551個,投資總額25.38億元,2001年三資企業總產值88.3億元,成為石獅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這里是購物天堂、旅遊勝地。石獅素以"有街無處不經商,鋪天蓋地萬式裝"聞名遐邇,全市10條商業街、8個專業市場、10座商業城,在全國設立近3000個營銷網點,奏響了一曲"全國跑石獅,石獅跑全國"的大流通交響樂。石獅名山勝景眾多,人文薈萃,濱海自然資源豐富,是旅遊觀光的絕妙去處,以購物旅遊、名勝旅遊、濱海旅遊為重點的旅遊體系基本形成。
這里是一片投資熱土。水、電、路、港口、通信等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投資環境日臻完善。人均供水量、供電量全省第一,郵電綜合實力居全國縣(市)第一名。石湖萬噸級碼頭、梅林五千噸級對台專用碼頭的建成,更為港口經濟的騰飛插上雙翅。
這是一個初具現代文明氣息的僑鄉新城。建市十三年來,綜合經濟實力增長了二十倍以上,各項經濟指標均居全國縣級市前列,先後榮獲全國經濟百強縣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
石獅,這座東南沿海充滿活力的貿工港口城市,正以嶄新的姿態、堅實的步伐與世紀同行!絕妙去處,已形成包括購物旅遊、名勝旅遊、濱海旅在內的較為完善的旅遊體系。1999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2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3.798億元,創匯4200萬美元
『伍』 福建石獅市主要以發展什麼產業為主
中國唯一一座名字像“繞口令”的城市,就在福建,當地人都讀不準!
我們常說每片樹葉的葉脈都有彎曲大小之別,更何況是其它事物呢。今天小編要跟各位讀者介紹這樣一座城市,它作為我國600餘座城市中的一席,也是我國所有城市中唯一一座名字像“繞口令”的城市,讀起來非常拗口,就在我國的福建省境內。
石獅雖說還只是座縣級市,但它的經濟實力在全國縣級市中都是有目共睹的。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石獅憑借自身的綜合實力入圍中百強縣市榜,可見一斑!石獅市境內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雖說它是一個沿海城市,但全境並輩只有大海才是特色,像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朝天寺、800年歷史的海上航標姑嫂塔和獨特成林的靈秀山都為石獅市所特有的旅遊資源,都很值得一看哦!
『陸』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柒』 地理議論文 有關石獅的資源 人口 環境 1000字左右
地理環境
石獅市位於台灣海峽西岸閩東南沿海突出部,自古以來就是商品經濟活躍地區,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泉州灣的起點之一。東距台中港134海里,南至廈門特區97公里。
石獅發祥地——鳳里純朴、軒昂的古獅
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域
距今1300多年前的隋唐年間,當地鳳里庵有一尊石獅,頗具靈氣,鄉民商賈以之問路,名聞遐邇,石獅亦由此得名。宋、元至明清年間,石獅已成為閩南沿海商貿集散地。1949年9月2日,石獅解放,屬晉江縣管轄;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石獅升格為省轄縣級市,轄石獅、蚶江、祥芝、永寧四鎮。1988年,石獅市人民政府正式掛牌辦公。現下轄鳳里、湖濱2個街道辦事處及靈秀、寶蓋、蚶江、祥芝、永寧5個鎮。
面積與人口
石獅總面積159.59平方公里,市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7平方公里,總人口44. 2萬人,其中本地人口29. 2萬人,外來常住人口15萬之多。
自然條件
石獅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0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911- 1233毫米之間;礦產以優質海砂和優質花崗岩為主。海岸線67公里,長而曲折,擁有石湖、祥芝、梅林3個天然良港。石湖港與台灣鹿港對渡傳為史話。祥芝港為我國6大漁港之一,梅林港是省定台輪停靠點和對台貿易實驗點。迄今這3個港口已正式立項,批准建成五千噸至萬噸級多功能綜合碼頭。
主要特點及優勢
綜合改革試驗區。石獅建市以後,省委、省政府把它作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和福建省軍民共建文明城試驗點,賦與石獅享受地級市經濟管理許可權和擴大對外開放的16條優惠政策。最近又批准在石獅永寧設立對台貿易試驗點。同時,石獅大抓投資、價格、金融、土地開發和財稅等體制的改革,鼓勵國有、集體、個體、外資等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並引導他們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
著名僑鄉。石獅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台胞祖藉地之一。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灣同胞有30多萬人。全市累計批准成立的三資企業從建市前17家發展到1097家,投資總額17億美元,其中利用外資達14.6 億美元。
「民營經濟」為主。非國有經濟約佔80%,市政府緊緊把握「民辦」這個顯著特點,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建設一個新城市,使石獅成為全民改革、全民開放、全民置業、全民辦教育、辦科技、辦文化、辦精神文明、全民辦一切事業的「中國民辦小特區」。
市場發育較早。石獅是我國著名的服裝城和小商品集散地,以服裝為主的國產小洋貨價廉物美,遠銷國內外,每天吸引數萬名客商,全市共有18條商業街、8座商業城、17000多個大小店鋪,並按「商品專業化、產品檔次化、管理規范化、服務系列化」的要求,建設大市場、大流通和大網路。
基礎設施超前。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石獅抓住規劃這個龍頭,認真搞好城市總體規劃和社會經濟規劃,基礎設施超前發展。先後建成22萬伏輸變電站、日供水20萬噸自來水廠、10.5萬門程式控制電話和遍布全市的標准水泥道路,總投資逾10億元。近期開通的泉州青陽機場、福廈高速公路離我市僅5公里,與我市的2 個萬噸碼頭相呼應,形成了海空立體的交通網路。
風景獨特。石獅是「購物天堂」,又是旅遊觀光的絕妙去處。
由於三面臨海,海濱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海沙優質,海灣水天一色,海島風光旖旎,海蝕地貌千姿,構成一幅幅絢麗壯觀的天然海濱美景,已開發的有閩南黃金海岸度假村、伍鴻海濱風景區等。
石獅歷史悠久,人文會翠,名山勝景,文物眾多,著名的有寶蓋山風景古跡區、金釵山風景古跡區、靈秀山風景古跡區、永寧城隍廟、鎮海古跡旅遊區等。著名的姑嫂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公元1131-1162年,從塔上四周瞭望,襟東海(台灣海峽)、挹金紫(紫帽山)。全市的主要旅遊機構有石獅中旅社、石獅旅行社,開展各種國內外旅遊業務。三星級酒店有2家,還有中高檔星級酒店10多家,歌舞廳、夜總會等娛樂場所100多處,度假村、游樂園、海濱浴場50多個,相互配套,流光溢彩,使人樂而忘返。目前,旅遊業已成為石獅經濟發展的又一大增長點,僅1994年,全市就接待旅客130萬人次,其中國外旅客7萬多人次。
開拓意識較強。石獅人素有較強的開放意識、商品意識、競爭意識和風險意識,「 愛拼才會嬴」是石獅人的品格。市場競爭使石獅群獅起舞,積極性、創造性不斷迸發,處處充滿活力和生機。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5億元、財政總收入1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42億元,分別比增15.2%、21.2%和25%,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第一。2007年1—10月份,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88.8億元、財政總收入18.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9.9億元,分別比增15.6%、21.4%和19.3%。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
全市總人口303120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100934人。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族、滿族、畲族等少數民族,通閩南方言。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聞名於世,是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經過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而形成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石獅已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於2003年動工興建、總投資15億元的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2005年開業至今,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和中國十大創新市場。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台,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構成了石獅獨具特色的紡織服裝商貿區。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紡織服裝上游項目相繼進駐石獅,如總投資22.38億元的 PTA、總投資12億元的協盛協豐5萬碇紡織等項目,進一步加快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
工貿旅遊港口城市。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王老吉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目前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港口經濟帶。石湖港年貨物吞吐量已超千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50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東埔等國家級漁港,初步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以新沙堤鮑魚育苗、永寧海水網箱養殖為特色,以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為輻射帶動的藍色產業基地。石獅人文歷史悠久,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工業和購物旅遊與以黃金海岸、紅塔灣為主的濱海旅遊互相促進;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遊與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公園為主的休閑旅遊交相輝映,構成獨具特色的旅遊體系。成功舉辦了國際和全國帆船冠軍賽、首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等各類活動。
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出發,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台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6.8億元。建市以來,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台經貿這篇文章。至2007年10月份,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049家,投資總額44.2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24.7億美元。2007年1—10月企業自營出口4.4億美元,比增50.6%,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全市進行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和岸線規劃,加大城鄉規劃建設力度,全面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85平方米。先後建成220KV變電站2座、110KV變電站5座,3座110KV變電站在建,實現通往福州、廈門的雙回供電線路的架設。建成日供水20萬噸和7萬噸的自來水廠各1座,實現向全市轄區供水,總投資2億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總供水能力達35萬噸/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基本實現全市村村通公交車,村村通自來水。建成可靠的郵電通訊網路,全市城鄉電話用戶30多萬戶,行動電話用戶近27萬戶,有線電視用戶5.4萬戶,互聯網寬頻用戶2萬多戶。同時,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總投資58億元的鴻山熱電廠建成後將淘汰服務區所有燃煤鍋爐和導熱油爐,進一步增強了石獅發展後勁。
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石獅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市擁有高等職業學校3所、中專1所、中學15所、小學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進行列;建成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海峽兩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個一體化的縣級市電子政務綜合辦公平台。全力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先後建成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游泳館、老乾老齡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醫療衛生設施,華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3億元的石獅市新醫院正在抓緊建設中。建設博士後工作站,加快引進人才步伐,切實關愛外來員工。加快建設和諧社會步伐,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安定穩定。通過不懈努力,石獅先後榮獲了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文化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首屆平安縣(市)等榮譽稱號。
稍微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捌』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比較穩定,但是就今年來說的話,其實全國各地的旅遊發展都並不怎麼好,大多數都是因為疫情這個原因導致的。今年的旅遊業發展就是比較慘淡的,絕大多數時間大家都是不能夠出遊的。
一、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旅遊業發展非常不好。我們都知道,從今年年初一月份開始一直到六七月份,每個人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出去會被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說這一整年旅遊業的發展都並不怎麼好。縱觀整個全球來說,旅遊業的發展都非常不好,因為大家都害怕出去會被感染。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都是比較平穩的,但是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玖』 石獅市二十年來的變化
石獅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年輕城市,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處文化歷史名城泉州與經濟特區廈門之間,與台灣隔海相望,市域三面臨海,海岸線長67.7公里,全市面積160平方公里。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市,現轄7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常住人口30萬,外來流動人口40萬。建市以來,石獅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好機遇、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新機制,充分發揮愛拼敢贏的人文精神,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200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0.2億元、財政總收入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11.6億元,分別比增16.5%、22.3%和23.2%,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居全省前列。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22位,保持全省十強縣(市)第2位,成為福建省唯一入選《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的縣級市。
——中國休閑服裝名城。石獅以服裝聞名於世,是中國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經過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輔料、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擁有3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2000多個;以石獅為中心,連接晉江、泉州等周邊地區而形成的福建服裝板塊,共有紡織服裝企業1萬多家,年產值達500億元,是我國乃至世界重要服裝板塊。石獅服裝50%出口,許多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定單生產。石獅已成為全球性服裝加工貿易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成為中國五大服裝跨國采購基地之一。於2003年動工興建、總投資15億元的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2005年開業至今,已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和中國十大創新市場。以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為平台,以石獅服裝城為中心,連接鴛鴦池布料市場(全國四大布料市場之一)、塔前服裝輔料市場、洋下服裝輔料面料綜合市場及塔前服裝機械市場,構成了石獅獨具特色的紡織服裝商貿區。近年來,隨著一批大型紡織服裝上游項目相繼進駐石獅,如總投資22.38億元的 PTA、總投資12億元的協盛協豐5萬碇紡織等項目,進一步加快了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優化升級。
——工貿旅遊港口城市。石獅工業已形成以紡織服裝為主導,以五金機械、印刷包裝、鞋業鞋材、體育用品、食品飲料、電子信息為支柱的產業體系。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王老吉順利投產,帶動了彩印、易拉罐、制蓋和包裝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港口一直是石獅經濟最活躍的地帶,目前石獅擁有石湖、祥芝、永寧3個深水良港,形成了以國家一類口岸石湖港為龍頭,以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石湖港工業區為重點的港口經濟帶。石湖港年貨物吞吐量已超千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60萬標箱,占泉州地區集裝箱總吞吐量的半壁江山,躋身中國港口內貿集裝箱碼頭五強。石獅是全國漁業百強縣市和福建省漁業十強縣市,水產品產量居全省第2位,主要海產品有200多種,淺海灘塗面積8183 公頃,擁有祥芝、東埔等國家級漁港,初步形成以華寶化工、明祥食品為龍頭,以新沙堤鮑魚育苗、永寧海水網箱養殖為特色,以祥芝水產品批發市場為輻射帶動的藍色產業基地。石獅人文歷史悠久,海浪沙灘和海蝕地貌構成的絢麗濱海風光與海絲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獅、燈謎、南音、潑水節、踩球舞等民間文化相互融合;以石獅服裝城為主的工業和購物旅遊與以黃金海岸、紅塔灣為主的濱海旅遊互相促進;以姑嫂塔、六勝塔、林鑾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廟、洛伽寺為主的名勝旅遊與以靈秀山森林公園、寶蓋山生態公園為主的休閑旅遊交相輝映,構成獨具特色的旅遊體系。成功舉辦了國際和全國帆船冠軍賽、首屆閩台對渡文化節暨蚶江海上潑水節等各類活動。
——著名僑鄉、對台窗口。巍峨高聳的姑嫂塔、石湖塔就是當年海上導航的標志,從這里出發,石獅人隨鄭成功去開發台灣,隨洋船遠渡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如今全市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近30萬人,祖藉石獅的台胞30多萬人。廣大僑胞和港澳台胞素有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熱心於家鄉的建設和發展,幾年來捐辦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等公益事業的資金達7億多元。建市以來,石獅充分發揮僑台優勢,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做活對台經貿這篇文章。至2007年底,全市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2057家,投資總額45.1億美元,外商實際到資25.2億美元。2007年企業自營出口5.8億美元,比增58.6%,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日臻完善的基礎設施。全市進行新一輪城市總規修編和岸線規劃,加大城鄉規劃建設力度,全面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至29.72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85平方米。先後建成220KV變電站2座、110KV變電站5座,3座110KV變電站在建,實現通往福州、廈門的雙回供電線路的架設。建成日供水20萬噸和7萬噸的自來水廠各1座,實現向全市轄區供水,總投資2億多元的引水工程竣工通水,總供水能力達35萬噸/日,人均供水量全省第一,日供水量全省第三。基本實現全市村村通公交車,村村通自來水。建成可靠的郵電通訊網路,全市城鄉電話用戶30多萬戶,行動電話用戶近27萬戶,有線電視用戶5.4萬戶,互聯網寬頻用戶2萬多戶。同時,建成了沿海大通道、沿海防潮防洪工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總投資58億元的鴻山熱電廠建成後將淘汰服務區所有燃煤鍋爐和導熱油爐,進一步增強了石獅發展後勁。
——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石獅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市擁有高等職業學校3所、中專1所、中學15所、小學70所,教育水平居泉州市先進行列;建成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海峽兩岸科技孵化基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政府、企業、社會信息化進程,率先在全省建成第一個一體化的縣級市電子政務綜合辦公平台。全力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先後建成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游泳館、老乾老齡活動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一批公共設施。不斷完善醫療衛生設施,華僑醫院、婦幼保健院和「120」急救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投資3億元的石獅市新醫院正在抓緊建設中。建設博士後工作站,加快引進人才步伐,切實關愛外來員工。加快建設和諧社會步伐,深入開展平安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保持安定穩定。通過不懈努力,石獅先後榮獲了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市和福建省教育先進城市、文化先進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城市、首屆平安縣(市)等榮譽稱號。
『拾』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