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外旅遊與文化論文

中外旅遊與文化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3-10 06:13:40

『壹』 中外旅遊文化對比分析的論文怎麼寫啊

收到了您的 求助,
我真的會寫, 但需要5個小時完成這個文章, 這的沒有時間呀回

中西方的旅遊文化對比,答你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1,發達國家的旅遊發展史,美洲已經有160年的旅遊發展進程,而中國的旅遊發展史還是處於初級。
2, 遊客心理:發達國家(西方國家)的遊客的旅遊是有思想性的和有目的性,計劃周密的旅遊,而中國人的旅遊遊客的旅遊心理是從眾性的,計劃盲目導的。
3,旅行社的工作能力,西方已經經過了100多年的錘煉,有著很豐富的接待、設計、組織經驗,中國很多的旅行社還在根據中國的遊客摸索適合中國特色的旅行社管理、經營的方法

『貳』 求一篇旅遊文化的論文.

游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叄』 旅遊與文化的文章

旅遊類職業論文鑒賞 一 旅遊美學作為研究旅遊審美活動和審美價值的新興學科,它運用美學的基本原理,指導人們(旅遊者,從事旅遊業的人員)如何欣賞自然美、藝術美和社會美,揭示其審美特徵,通過觀賞,進一步了解這個地區和國家的自然風光、文化藝術和民情風俗,加深對人類文明的體驗,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審美教育。 中國傳統美學講究真、善、美一致的原則,筆者認為此是古典美學的精髓,在旅遊美學中亟應繼承和發揚。真即符合客觀規律,真實是美的基礎,不真則不美!善是最高目的,功利性,它是美的前提,不善也不美。美則是在真、善的基礎上最佳的感性顯現。追求真、善、美統一應該說是旅遊美學重要特徵之一。 在開發旅遊資源,建設旅遊景觀方面,人們不滿足大自然的恩賜,依靠物質力量和聰明才智,挖空心思,大力移植人造景觀,收得較好的經濟實效本無可厚非。但各地微縮景觀,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什麼世界名勝城,民俗文化村以及淪為宣傳封建迷信鬼文化之類所謂景觀,隨處可見。除了暫時的經濟效益以外,更無審美教育可言。隨著人們審美層次的提高,不久必將被唾棄!此風不宜提倡!盡善也,未必盡美也!這些杜造的偽景觀,不真實,美也就無從談起。什麼美的享受和審美教育豈非全落空了嗎?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與善的基礎上,以其賞心悅目的形象,訴諸人們 旅遊類職業論文鑒賞 二 美好的景物只能在真與善的基礎上,以其賞心悅目的形象,訴諸人們的感官,喚起令人愉悅的審美感情。當徐霞客登上蓮花峰,目睹黃山萬峰起伏、雲霧奔騰的迷人景色時,他不禁「狂叫欲舞」起來……這就是黃山給霞客帶來的強烈美感。旅遊美感使人身臨其境,具有全方位投入、立體感的特徵,只有旅遊能給人從游、觀、聽、嗅、觸等多方面獲得美的信息量。不難設想人們置身於舞檯布景一樣的人造景觀中會產生什麼激動人心的美感啊! 「美麗的城郭,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薔薇色的春天和金黃色的秋天,難道不是我們的教師嗎」?(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到大自然中去,面對祖國的美好

『肆』 求一篇論文:在旅遊文化中,對國際遊客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

q12as根據我搜集的一些網站來看,建議看看這個,要做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推薦一個網站 http://www.lw54.com ,裡面的畢業設計什麼的全是優秀的,因為精挑細選的,網上很少有,都是相當不錯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別的相關範文很多的,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範文寫作網站,希望對你有幫助,這些精選的範文網站,裡面有大量的範文,也有各種文章寫作方法,注意事項,應該有適合你的,自己動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參考一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園網的話,請在下面的網站找:
畢業論文網: http://www.wsdxs.cn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畢業設計: http://www.wsdxs.cn/html/sf/lw/2009/0928/146347.html
開題報告: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實習論文: http://www.wsdxs.cn/html/shixi
寫作指導: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

『伍』 旅遊文化論文

旅遊文化新解
摘要:旅遊文化因旅遊活動而產生,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文化應重新劃分為原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
化,二者是旅遊文化的組成部分。原生性旅遊文化使次生性旅遊文化得以實現、次生性旅遊文化提高原生性旅遊文化層
次,二者在性質、構成、研究重點等方面有區別。
關鍵詞:旅遊文化;原生性旅遊文化;次生性旅遊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旅遊文化是旅遊的核心內容,是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因素,
卻一直沒有成為研究熱點。目前研究的重點是旅遊文化的各
種分支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比如:旅遊主體文化與旅遊客體文
化[1]、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2]、旅遊文化與歷史文化[3]、旅遊文化
與旅遊資源文化等。筆者認為,旅遊文化研究的基礎應是旅遊
文化概念的確定。
二、旅遊文化概念的研究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遊
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一書中,指出旅遊文化是「在吸
引和接待遊客與來訪者的過程中,遊客、旅遊設施、東道國政
府和接待團體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受這
種學說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旅遊文化是以旅遊活動為核心
而形成的文化現象和文化關系的總和[4];有的學者認為,旅遊
文化是旅遊與文化的一種深層次的結合[5];有的學者認為,旅
游文化是旅遊者這一旅遊主體藉助旅遊媒介等外部條件,通
過對旅遊客體的能動的活動,碰撞產生的各種旅遊文化現象
的總和[6]。學者們對於旅遊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握到了旅遊文
化的外延,但對旅遊文化內涵的闡述卻稍嫌不足。
三、旅遊文化的再認識
(一)旅遊文化概念界定
謝春山從「整合」的角度,認為旅遊文化是因旅遊活動而
產生,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這一概念不僅明確了旅遊文化
的外延,即因旅遊而產生的文化和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那
些不被旅遊業所利用的一般文化不可以統稱為旅遊文化,從
而彌補了「總和說」的不足;而且揭示了旅遊文化的特點,即旅
游文化是一種動態的文化,是隨著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發展而
變化的文化。本文在此觀點的基礎之上,將旅遊文化劃分為原
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化,從而打破「碰撞說」中的三
體文化和六要素文化的傳統界定。
(二)原生性旅遊文化
原生性旅遊文化是指因旅遊活動所產生的文化,它不僅
是旅遊活動的直接產物,也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內容。具體包
括:旅遊者文化(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的消費文化、
審美文化和休閑文化等內容);旅遊產品文化(即因旅遊活動
而生產的旅遊產品所具有的娛樂文化、愉悅文化等內容,其中
主題公園文化最為突出);旅行社文化(旅行社在為旅遊者組
織旅遊活動時所體現的服務文化、審美文化等)。
因旅遊活動而產生的原生性旅遊文化,其文化內涵註定
是由旅遊活動所賦予的。雖然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形成原因唯
一,但其內涵可以通過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影響以及旅遊者的
不斷學習而得到提升。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層次的
旅遊者所承載的旅遊動機、審美需求不同,所生產的旅遊產品
的文化內涵便有所不同,並形成了多樣的原生性旅遊文化。由
於旅遊活動在追求愉悅的同時也要遵從一般的行為規范,如
道德、法律規范等,所以原生性旅遊文化具有一定的規范性,
即要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社會規范、以及旅遊地習俗、旅遊地
居民的行為模式。
(三)次生性旅遊文化
次生性旅遊文化指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業的生
存要依靠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而這六要素是先於旅遊
業而產生的,所以不能將其文化內涵籠統地歸為旅遊文化,因
而稱其為次生性旅遊文化。其具體內容包括:旅遊資源文化、
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目的地文化。
次生性旅遊文化在與原生性旅遊文化不斷的碰撞與整合
中,逐漸遠離自身文化,增添旅遊文化色彩。次生性旅遊文化
的形成是由旅遊地居民、旅遊者、旅遊業共同創造的。不管是
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一旦成為旅遊者的造訪對象,有旅遊
業介入,便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如果是名人來游,可能會留
下墨寶、遺跡與客體共存,當地居民也會由此演繹出種種傳說
附會其上;如果發展成風景名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還要為其
規劃、定級,旅遊企業則忙著設計開發。這些文化現象固然是
旅遊者和旅遊業創造的,但一經附著而成為吸引後來旅遊者
親臨其境的旅遊對象,它們也就轉化成次生性旅遊文化。
四、原生性旅遊文化與次生性旅遊文化的關系
(一)二者的聯系
1.二者是旅遊文化的組成部分
原生性旅遊文化與次生性旅遊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子文化。
本文所界定的旅遊文化是指由旅遊活動所引起,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原生性文化強調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顯示出
來的特殊的欣賞取向、審美情緒、心理狀態和旅遊產品、旅行社
的愉悅、娛樂文化等,其主要是由旅遊活動所引起的文化。次生
性旅文化包括那些先於旅遊活動而產生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以
及旅遊業所依賴的六要素中為旅遊產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活
動的發生是由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媒介共同構成的,同樣
旅遊文化也是由原生性旅遊文化、次生性旅遊文化共同構成
的,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可能獨自構成旅遊文化。
2.原生性旅遊文化使次生性旅遊文化得以實現
在旅遊活動中,原生性旅遊文化負載著主要的旅遊文化
因子,通過旅遊媒介、在相異的文化區域和景觀空間中出現,
與次生性旅遊文化發生碰撞,原生性旅遊文化傳播到旅遊地,
對旅遊景觀和旅遊地的原有文化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
逐漸背離原有文化。就次生性旅遊文化而言,自然和人文資源
是先天的。如果沒有原生性旅遊文化人的參與及傳播,次生性
旅遊文化便不會實現並廣泛傳播。
3.次生性旅遊文化提高原生性旅遊文化層次
次生性旅遊文化本身是社會文化產物,是文化的載體,並
在社會文明進步中逐步形成的。賦有文化內涵的次生性旅遊
文化在原生性旅遊文化追求愉悅的過程中,提高了原生性旅
游文化的層次。在旅遊活動中,次生性旅遊文化所呈現的景觀
特徵、風土人情,能激發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審美文化、愉悅文
化,使旅遊者的文化層次和旅遊產品的文化層次得到提升。只
有在原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化相互交融時,旅遊文
化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與認可。
(二)二者的區別
1.構成不同
原生性旅遊文化以旅遊者文化和旅遊產品文化、旅行社
為核心,包括旅遊者的文化素質、興趣愛好、性格心理和旅遊
產品的象徵意義、文化內涵等。次生性旅遊文化以旅遊資源文
化和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目的地文化為核心,包括自然旅遊資
源文化和人文旅遊資源文化以及旅遊企業文化等內容。
2.性質不同
原生性旅遊文化中以旅遊者文化為核心,主要屬於精神
文化性質。次生性旅遊文化中以旅遊資源文化為核心,吸引旅
游主體的是它自身的物質形態,所以說次生性旅遊文化以物
質文化為主。
3.研究重點不同
原生性旅遊主體文化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旅遊者的
文化修養,提高旅遊者其審美能力,以求獲得更多的精神愉
悅,同時也為旅遊企業生產高質量的旅遊產品提供思路和理
論依據。次生性旅遊文化的研究側重是旅遊規劃和旅遊資源
開發。旅遊資源本身的文化內涵是其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合理
利用旅遊資源的文化,使它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五、旅遊文化建設
(一)原生性旅遊文化建設
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建設,主要在於旅遊者自我意識的覺
醒和旅遊產品的文化層次的提升。原生性旅遊主文化層次的
提高,有利於加深對旅遊的理解,獲得更高的愉悅滿足。提高
原生性旅遊主文化的層次包括豐富旅遊者的自然知識、人文
知識、社會知識和完善旅遊產品質量。它一方面有待於基礎教
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賴於旅遊業的幫助、引導。
在基礎教育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基礎教育包括旅遊教
育的普及力度,為潛在旅遊者提供旅遊所必需的文化知識和
審美需求。在旅遊業方面,旅遊業者應把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和
旅行社服務水準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失時機地為旅
游者提供文化含量較高的產品和服務。首先,美化景觀的外在
形式,使其滿足旅遊者的審美感知力。旅遊者通過感知的自動
篩選,與自己的某種情感結構聯系起來,在以物抒情或寄情於
物的心理活動中得到特殊的審美體驗。其次,增添旅遊產品的
意境,豐富旅遊者審美想像力。再次,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
涵。這有助於提高旅遊者審美理解力。同時,要加強思想道德
建設,提高全民素質,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這是發展原生
性旅遊文化的必然要求。
(二)次生性旅遊文化建設
次生性旅遊文化指旅遊資源文化、旅遊地文化和旅遊企
業文化。其建設應由旅遊者、旅遊業、旅遊地居民共同參與,賦
予自然旅遊資源和旅遊企業以文化意味。作為旅遊對象,旅遊
資源的吸引力程度又不完全取決於本身,還要受到人們審美
情趣的影響。旅遊資源自然越符合人的審美情趣,它對於旅遊
者吸引力也就越強。想要保持旅遊資源的本身魅力,關鍵要挖
掘旅遊資源中的獨特性,給旅遊者創造文化沖擊。
旅遊資源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它的文化內涵與生俱來。首
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已決定開發的旅遊資源進行有選
擇的挖掘,留精華去糟粕。其次,對於選擇挖掘的文化內涵,要
尊重歷史、忠於事實,盡量恢復其本來面目,不可隨意改變。最
後,要堅持整理保護。
旅遊活動改變了旅遊地文化,但如果旅遊地為了吸引旅
游者,使自身文化特色消失、提供世俗化和庸俗化的旅遊產
品,便失去了本地的原有文化,喪失了吸引旅遊者的根本動
力。在旅遊目的地文化建設中,政府的作用最為重要。其不僅
要制定有關旅遊地文化保護的法律、法規,使旅遊地的文化保
護有法律依據,還要向旅遊地居民宣傳保護當地文化的重要
性,提高其保護當地文化的積極性。
旅遊企業是為旅遊者服務的,其文化建設越符合旅遊者的
實際需要,就越會得到豐厚的利益回報。所以,旅遊企業的經營
者要在對客服務中,了解旅遊者的審美、飲食、消費、娛樂、交通
習慣,尊重旅遊者的民族習俗、宗教觀念、政治理念等,為旅遊
者提供方便但不失莊重,熱烈但不失理性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楊俊皎,楊鶴寧.旅遊文化的詮釋[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2006(3).
[2]徐菊鳳.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
游學刊,2005(4).
[3]謝春山.歷史與旅遊的交匯:旅遊文化淵源探析[N].光明日
報,2007-07-7(A06).
[4]王德剛.試論旅遊文化的概念和內涵[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1999(4).
[5]陽國亮.多維視角旅遊文化研究簡論[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04(2).
[6]沈祖祥.旅遊文化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6.
[7]周其樓,等.淺談旅遊審美主體的心理積淀對旅遊審美的影
響[J].經濟師,2005(8).
[8]張繼濤.論旅遊主體文化的成因[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5(4).
[9]鄒本濤.旅遊文化建設論綱[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4(2).
[10]謝元魯.旅遊文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陸』 關於旅遊文化方面的論文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柒』 旅遊與文學論文

談起文學與旅遊的關系,往往會想起緣於唐代詩人張繼的一句詩而享譽海內外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常常感嘆長江岸邊與洞庭湖畔一建再建的黃鶴樓和岳陽樓。單就風物景觀,憑心而論,祖國的大江南北,美景可謂數不勝數,楓橋和寒山小寺相比較其他名山古剎,實在微不足道。然而能吸引那麼多旅遊人前往,是文學使得寒山寺由寒而熱,且經久不衰。
旅遊離不開文學,這是由旅遊自身的規律所決定的。從美的角度認識旅遊的內在規律,旅遊恰是一個完整的審美過程。其中,旅遊的目的性為遊客身心得到美育,景觀是客體,游者為主體,二者之間的完美統一是客體之美升華為主體游者的身心愉悅。然而,景觀客體的許多美質常常被走馬觀花者所忽略,必須有賴於中間媒介才能達到完美,所以,文學和藝術自覺不自覺地擔當了這一美好使者。由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這其中的道理,在打造旅遊景點的時候,在下氣力進行景觀建設的同時,首先應注重文化內涵發掘的投入。文藝先行,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文學的規律而言,文學通過形象再現生活,而塑造形象需要意境,通過意境達到共鳴,由共鳴產生感染人、震撼人、啟發人的功能。俗話說:「看景不如聽景」,並不是說所看到的景觀與所聽說的景觀客觀上有什麼不同,只是所聽到的是經過了藝術加工產生了意境的景緻,而自己所看到的是由於多種因素制約沒有能產生意境和共鳴的景物。「人人都說家鄉美」中添加了感恩之鄉情,「情人眼裡出西施」源於一種沖動。人是有感情的,作家既最具感情,又具備獨特的審美視野,由於以強烈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靜可以為動,實能夠變虛,現實的景象與超現實的虛幻相互交融,於是無論寫景抒情或明理,都最容易創造出一種意境,引起世人共鳴。事實上,旅遊由於文學的加入,有了內涵,有了動力,永不會顯得蒼白與乏味。
〈旅遊交通與旅遊文學》本書由鐵道、交通、民航部門和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它由上、下編兩部分組成。上編系統地介紹了民航、鐵路、公路和水運交通運輸各種知識;同時還介紹了我國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對眾多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旅遊城市作了較詳細的介紹。下編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旅遊文學知識,精選了傳統文化精萃 以唐代山水田園詩為核心的歷代山水詩文680餘篇(首),每篇後有注釋和賞析。

『捌』 中西方旅遊文化差異的論文該從哪幾個角度入手

本人認為應當從人文歷史入手。既然是與旅遊有關,不妨以古代建築作為內入點和論據,因為古代容建築物是最具文化傳承性的,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標志,且這些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具象物質。比方說東方文明是一神論的產物,這個鮮明的特徵就體現在東方的建築物上,在東方最高大的古建築往往都是皇室建築。中國的紫禁城如此,阿拉伯地區的金字塔也是如此。而西方文明則是多神論的產物,所以那裡高大的古建築多是廟宇(教堂)。當然這些只是一方面,不過要些一個文化差異的論文因該足夠了。呵呵。

『玖』 中外旅遊文化對比的碩士畢業論文,相關的參考文獻或者理論資料,求中外旅遊文化研究生畢業論文

聞聞論文網可以寫中外旅遊文化對比方面的畢業論文,我在那裡定的一篇小論文,質量不錯,一周就好了,呵呵。下次的畢業論文也准備找他們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