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泗州隋唐文化旅遊城

泗州隋唐文化旅遊城

發布時間: 2021-03-09 23:10:05

1. 泗州的演變發展

古泗州或者老泗州 遺址在2013年的江蘇省盱眙縣境內。《鳳陽府志》雲:「泗州南瞰淮水,北控汴流,地雖平曠,而岡壟盤結,山水朝拱,風氣凝翠,形勝之區也。」
古泗州在夏商周時均為徐國。春秋時,徐國為吳國所滅,徐屬吳國。越國滅吳後,徐又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後,徐屬楚。秦屬泗水郡,即建國以後的山東省泗水縣。楚漢相爭時徐屬西楚。西漢王朝建立後,徐先屬楚後屬沛國,即建國以後的江蘇沛縣。東漢光武年初並入東海(今山東郯城),後為臨淮郡,即今天的泗洪縣臨淮鎮。漢明帝永平15年(公元72年)改為下邳國,治下邳,(建國以後的江蘇邳州)。三國時亦為臨淮,也屬下邳。晉時,下邳屬縣,在淮南置臨淮郡於盱眙,徐屬臨淮。後魏將徐縣置南徐州,梁改東徐州,陳改安州,後周時改為泗州,自此,泗州得名。到了隋朝,隋將泗州改成徐城縣,屬下邳郡,後又復名泗州。唐至德年初,泗州隸屬河南道,轄縣六,即:臨淮、漣水、徐城、下邳、宿遷、虹縣(今泗縣)。五代時,泗州為南唐所據,周世宗取之,仍為泗州。宋建隆2年(961),廢徐城縣,乾德元年(963),以楚州之盱眙,濠州之招信來屬。太平興國三年(978)割漣水置漣水郡,泗州轄臨淮、招信、盱眙三縣屬淮南路。景德3年(1006)移臨淮縣到徐城驛,自此,臨淮始不為郡。宋熙寧5年(1072),分屬淮南東路。南宋紹興11年(1141)和議割予金,仍為泗州,系防禦史治所,屬南京路,轄淮平、虹縣、臨淮、靈璧、濉寧五縣。元至元27年(1290),盱眙、天長來屬,初屬河南行省。至正年間,揚州置淮南行省改州隸,革在城臨淮縣,州始親民。到了明朝,泗州屬鳳陽府,轄盱眙、天長。清雍正2年(1724),泗州升直隸州,五河來屬,轄盱眙、五河、天長三縣,屬鳳陽府。
據《泗州志》雲:「泗州在州境極南,面長淮對盱山,城肇於宋,舊有東西兩城,皆土築,明初始更磚石為之,合為一城,汴河徑其中,周九里三十步,高兩丈五尺」。泗州城有城門5座,東門有回龍橋,西門有永寧橋,南門仿岳陽樓制,巍然壯觀。在南門與西門之間開一門曰香花門,北門名朝闕樓。泗州城諸門皆有水關,西門金剛渡,北門鐵窗欞。為防洪,城外還建有6道月城,6道月門,月門像雙閘門套閘一樣,城外發大水時,先堵住月門,行人從月城堤上出入。這種形式的古城在國內是罕見的。
泗州城雖然地勢低窪,夙稱澤鄉水國,但由於她水陸交通發達,系中原之咽喉,南北之要沖,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唐、宋時,皇家漕糧皆在此中轉,成群結隊的船隻在此停泊。當時有詩贊道:「官艫客鯿滿淮汴,車弛馬驟無間時。」
泗州城當時不但水陸交通發達,經濟繁榮,更兼有泗州十景:即浮梁練影、回瀾晚鍾、淮水浮煙、盱山聳翠、禹王台曉月、靈瑞塔朝霞、濕翠堂春霽、掛劍台秋風、九岡山形蜿蜒、一字河流環帶。還有全國當時五大名剎之一的普照王寺,其主體建築僧伽塔,高300尺,影投淮水,蔚為壯觀。這些迷人的景緻,歐陽修稱她:「蒼雲碧天竹色靜,暖日撲地花日繁。」蘇東坡贊她:澹涓涓,玉宇清閑,望長橋,燈火亂。」到了明朝,泗州城更是船舶如流,店鋪林立,商賈如雲,酒旗斜豎。泗州城的政治、經濟、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
泗州城的空前繁榮除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外,還有一個及其重要的原因,即明祖陵的修建。朱元璋打下江山後,在泗州城北13里處找到了朱家祖墳。於是大興土木建造了明代第一陵——明祖陵。在此朱元璋葬下了高祖、曾祖衣冠及祖父的屍骨。明祖陵的聲威既給泗州城帶來了空前繁榮又給其帶來隱患。最終使這座形勝之區的千古名城,於康熙19(1680)年,遭到滅頂之災,被黃河奪淮的滾滾狂濤淹沒在洪澤湖底,「永為黿鼉之窟。」成為世界上的第二個龐貝。由此,在民間至今到處流傳著水母娘娘沉泗州的神話傳說。
神話歸神話,其實泗州城的沉因有二:一是黃河南徙,攔入清口,遏淮不得直下。加之康熙19年山洪暴發,淮河下游淤塞,河水高出堤外數尺,靈瑞塔在水中如砥柱,後與州城一起沉沒;二是明代治水專家潘季馴採取蓄清、刷黃、濟運的治河方針,大築黃河兩岸堤防,堵塞決口,束水攻沙,同時修築高家堰(即洪澤湖大堤),迫淮水入黃河攻沙。他大修黃河北岸的太行堤,又修築黃河南岸堤防,把黃河兩岸堤防向下延伸到淮陰。經過這次大規模治理,黃河一時趨於穩定。但以後由於河床不斷淤高,黃河兩岸決口增多。在明萬曆統治時期的23年(1596~1619年)中,黃河決口18次,幾乎年年決口。在明朝統治期間,淮河流域的變化,除黃河主流由向南轉而向東,經徐州奪泗奪淮,災區下移到江蘇和山東以外,還修建了洪澤湖大堤,並在大堤上修建了泄水閘壩以分淮入海入江。明萬曆32年(1604年),還開辟了微山湖以下至駱馬湖之間的運河,以避免黃河航運的危險,這就是現在的韓庄運河的一部分。雖然暫時換來了黃河的太平與安寧,但卻人為的抬高了水位。潘季訓被削職後,朝廷特派巡按御史邵陛前往泗州治水,邵陛所築的邵公堤和保護明祖陵的磚石堤,雖然換來了暫時的太平,但其結局已註定了泗州城難逃淹沒的厄運。據查:自明萬曆19年到21年(1591——1593),泗州連續3年大水,洪水翻城而下,魚游城關,舟行樹梢,百姓死者不不計其數。到了清朝,異族統治者只知築壩攔水,不思疏導根治水患,最終導演了這座千古名城沉沒的悲劇。
泗州城沉沒後,州署移治於盱山西北麓,懸絕淮湖。直到97年後的乾隆42年(1777),「巡撫閔公,以治隔淮湖,控馭不便,虹最近泗,請裁虹歸泗,版圖、民賦一並於泗,並以城為州治 ┄┄上從其請。」乃將州治由盱山遷於虹(今泗縣城),仍轄盱眙、天長、五河三縣。是時。虹縣降為虹鄉。《鳳陽府志》載:新泗州「北枕屏山,南襟長淮,重岡東拱,靈璧西環,盤龍、朱山障其左,鹿鳴、陰靈繞其右,扼徐淮之門戶,通兗豫之舟車。雖原野平曠之區,而風水結聚,自然昌明,東南大都會也。」
裁虹歸泗的泗州,於民國元年4月廢泗州為泗縣,直屬安徽省。到1949年泗縣析出一部置泗洪縣,隸屬江蘇省。1955年盱眙縣亦由安徽省劃歸江蘇省。
據《泗虹合志》雲:古泗州雖有十景,然其舊也,非其新也。新泗州有虹鄉八景,即:赤山暮雨、羊城春色、屏山晚照、陰陵夜月、柏蒲荷風、盤龍積雪、隋堤煙柳、汴水晴波。
1、赤山暮雨:赤山在州東北70里,蜿蜒千尺,土石皆紅。在暮色細雨之中,飛虹滴翠,如龍飛鳳舞,翩躚而行。古人在游赤山詩中寫道「雲中隱隱草菲菲,也學高人去採薇。行到桃園流水處,杖頭挑得明月歸。」
2、羊城春色:羊城湖在州西四十里,相傳為古虹舊治,已久沒於水。據傳常於霧靄之中見樓台城郭之狀,宛如海市蜃樓。每逢春季,湖濱芳草萋萋,野花爭艷,鹿逐羊跑,兔跳鳥飛,更兼有八角琉璃井點綴其間,更加景色迷人。有詩為證,清人龔起暉詩雲:解凍波紋碧,春歸沙際暄。渚浦藏宿鷺,野水下清鳶。燕舞香泥墜,魚驚綠藻翻。杖藜從此過,歸帶碧香痕。
3、屏山晚照:屏山在州北20里,環翠如屏,故名屏山。此山似虎睡狀,又名卧虎山。山出美石。傳說在山坡有潔白巨石,在夕陽映照之下,銀輝四射,站在北城門樓上亦可見。古人稱為奇景。
4、陰陵夜月:陰陵山在州西50里,山雖不大,卻名見《史記》,久負盛名,且有「陰陵山萬丈高,雀鳥難行之說。」此山為楚霸王失道處,往日山徑迂迴,夜深人靜,明月高懸時,猶顯得幽靜迷人。明人葉志淑詠道:「陰陵山北小村東,舊說重瞳向此迷。今日偶經征戰地,殘陽古木任鴉棲。」山北有古跡虞姬墓,墓碑上有副名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還有一闋《虞美人》詞:楚歌聲逐愁雲起,夜帳明燈里,振衣獻舞拭龍泉,拚取一腔熱血灑君前。顧騅無語軍情變,似雪刀光亂。桃花片片墮東風,花作源頭芳草淚絲紅。
5、柏蒲荷風:在州北50里的柏家湖,每當荷花開放時節,清香馥郁,別具一番情趣。滿湖荷花,白綠相映,景色優雅。古代文人墨客,常泛舟湖上,吟詩作畫。
6、盤龍積雪:盤龍山俗稱老山,在州北30里。山石層層,盤旋而上,形如盤龍,且鱗甲宛然。山上曾建玉皇閣,在皚皚白雪相映下,尤為壯觀,古人稱之為盤龍積雪。
7、隋堤煙柳:隋堤,即汴堤,汴水即通濟渠,又叫隋唐運河。開挖於公元605年,千里汴堤夾岸植柳,濃蔭遮地,似一片綠海。陽春時節,林間桃紅杏白,競相爭輝,鳥雀爭鳴,蜂飛碟舞。唐白居易詠隋堤柳雲「大業年間煬天子,種柳成行傍流水。大業年間春二月,柳色如煙絮如雪,西有黃河東接淮,綠影一千三百里。」
8、汴水晴波:唐李益詩曰「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行人莫向長堤望,風起楊花愁煞人。隋大業年間,隋煬帝欲往揚州觀瓊花,發動民夫百萬,開挖通濟渠,河長千餘里,過宿州、靈璧經泗州穿城而過。尤以青陽鎮一帶水闊而深,飛橋似長虹。依橋俯視,只見汴水碧波,清澈見底。游魚淺綠水,白帆點點晴。晚霞夕照,魚歌互答。故有汴水晴波之說。」

2. 江蘇省泗縣景點有哪些

泗縣旅遊景點
一、瑞麟庵本不是庵,原址為「鎮水廟」,但一度時間廟里無人居住。明崇禎年間有幾位尼姑化緣到此,見廟宇空閑,地處鄉間,難得清靜,便據廟為庵。後因尼庵上空突然現出狀似麒麟之物,時人以為祥瑞,因而稱為「瑞麟庵」。
據駱氏家族譜牒記載,駱姓自元初時因避亂徙居虹鄉,俟後家族稍有寬裕,於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6)設立家堂廟,佔地約30畝。其後於順治11年(1654年)、道光四年(1824年)、咸豐五年(1885年)、1996年、2008年先後5次重修,其中順治11年,道光四年,咸豐五年留有碑文,現存於庵中。
泗縣人民政府於2003年12月將瑞麟庵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由泗縣人民政府出資10萬元及當地村民集資重建瑞麟庵。
2010年12月,泗縣人民政府再次將瑞麟庵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盤龍山,俗稱老山,位於縣城東北30華里。環山之石,盤伏如龍,故名。山上曾建玉皇廟,前後兩進,有王母殿、靈官殿、彌陀殿、地藏王殿。山南有百子堂,三官殿。民國37年(1948),全部建築毀於炮火。今盤龍上處處是斷瓦殘碑,礁鱗狀山石尚存。西南山腰有古銀杏一棵,粗需兩人合圍,30里外清晰可見,現已被山民還願焚香燒死,旁植小銀杏一棵。山頂重建的廟宇,雄偉壯觀,內塑大佛,供人瞻仰,香火不斷。為泗縣游覽聖地。
三、隋唐大運河途經豫、皖、蘇三省,在安徽境內有150多公里。當年隋煬帝開鑿大運河通濟渠出河南後,經安徽淮北、宿州、泗縣,在江蘇盱眙入淮。安徽境內的隋唐大運河除個別段落被改造使用至今,其餘段落已淤塞。目前,唯一「存活的」的隋唐大運河遺址處在我縣境內,西起唐河交叉點,橫穿泗城後向東北至濉河,全長約25公里的,遺址基本保持了隋唐大運河通濟渠的原貌,功能已經發生改變,但仍可發揮著灌溉、分洪的水利作用。

3. 泗州城什麼時候能開發出來作為旅遊勝地

泗州城
旅遊攻略方法/步驟
明珠電視塔
明珠電視塔去參觀那真是白來上海了。它也是上海古老的建築之一了,也伴隨著上海的成長。要想「一覽眾三小」那就上它的觀光塔頂去試試吧!包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特別是到了晚上那種燈光璀璨是任何地方都不可比擬的。我想上海的夜景也就非他莫屬了。
旅遊攻略
外灘
要想見識的古老歐式風格,我想也只有外灘具備了。年代更新,建築也在從建,唯有外灘一直保持著老上海的腔調。不管是建築物、橋面、地形、還是周圍酒店都有著舊上海的回憶。上海的金碧輝煌,皇室底蘊就在此處要彰顯了。
旅遊攻略
環球金融中心
一直就是金融的世界。而這一稱呼就要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得到具體的體現了。到目前為止它是世界第三大高樓,堪比上海地標性建築。而且與金茂大廈、東方明珠電視塔比鄰而據。要想到上海旅遊吸點「財氣」就來此吧!
旅遊攻略
4南京路
說到南京路大家肯定都會豎起大拇指,因為它是世界聞名的商業街區。主要以南京路步行街而聞名。而且上海最好看、最著名的景點都可以與南京路相接。在南京路上走走都覺得身在天堂之中。什麼東西在南京路都可以買到、什麼牌子也都可以在南京路看到、什麼想吃的也可以在南京路吃到,一到晚上這里就熱鬧的一塌糊塗,人擠人那是常見的事情。來這里可要長點心啊!

4. 歷史上的泗洲古城被淹沒的原因是什

你好,舉手之勞,煩請採納,謝謝!
古泗州城位於今江蘇盱眙縣的淮河岸邊,唐代至明代,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有水陸都會之稱,管轄著江蘇、安徽的大片地區。曾經是歷史上淮河下游的一座重要都市,它扼守淮河兩岸及南北大運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埠岸,具有突出的戰略、交通和經濟位置。泗州城始設於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黃河奪汴入淮,泗州城遭滅頂之災,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全城徹底被泥沙埋沒。1986年以來,盱眙地方的有關部門和學者開始提出古泗州城遺址考古的課題。它是中國惟一一個災難性古城遺址,被稱為中國的「龐貝古城」。

古泗州城始建於1500年前。當年,隋文帝開鑿洛渠,由洛陽帝宮西苑至洛口入黃河,自板渚引黃河水,經開封、商丘、靈璧、夏丘至臨淮(今盱眙縣城淮河對岸)入淮。唐開元年間,徙泗州於臨淮縣。這里溯淮而上,可通濠梁、穎壽,順淮而下,可抵淮陰、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經運河可直達長江,沿汴河西行,可抵開封、洛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漕運中心,商賈雲集,輜銖喧鬧,是座曾經輝煌了900多年的古代港口城市。
古泗州城呈橢圓形,長1.9公里,寬1公里,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共5個城門,每個城門外都有扇形的瓮城,因此形狀酷似少了一隻腿的烏龜。古泗州城原是汴河漕運中心,後被黃河奪汴入淮洪水淹沒,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洪水淹沒於洪澤湖底,現有1/10淹沒在淮河水中,其絕大部分與盱眙縣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古泗州城隨後失蹤320餘年。古城的絕大部分遺址,專家估計沉埋在旗桿灘和城根灘的田園下。當地民間一直有「水母娘娘沉泗州」的傳說。
古泗州城淹沒後,泗州遷址至現鳳陽府虹縣(今泗縣),所以一直以來,泗縣又稱泗州。當地的地方戲曲被稱為「泗州戲」。
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垮,而是日積月累的洪水淹沒,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築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張敏所長說,這是全國惟一一個災難性古城遺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三百年前的城市狀況。盱眙計劃將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開發古泗州城旅遊資源。古泗州城遺址經過開發,可以成為中國的「龐貝古城」。

5. 古泗州城的人文歷史

古泗州城始建於1500年前。當年,隋文帝開鑿洛渠,由洛陽帝宮西苑至洛口入黃河,自板渚引黃河水,經開封、商丘、靈璧、夏丘至臨淮(今盱眙縣城淮河對岸)入淮。唐開元年間,徙泗州於臨淮縣。這里溯淮而上,可通濠梁、穎壽,順淮而下,可抵淮陰、山陽(今淮安市淮安區),經運河可直達長江,沿汴河西行,可抵開封、洛陽,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漕運中心,商賈雲集,輜銖喧鬧,是座曾經輝煌了900多年的古代港口城市。
古泗州城呈橢圓形,長1.9公里,寬1公里,面積約2.5平方公里,共5個城門,每個城門外都有扇形的瓮城,因此形狀酷似少了一隻腿的烏龜。古泗州城原是汴河漕運中心,後被黃河奪汴入淮洪水淹沒,於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洪水淹沒於洪澤湖底,現有1/10淹沒在淮河水中,其絕大部分與盱眙縣城第一山隔淮河相望。
古泗州城隨後失蹤320餘年。古城的絕大部分遺址,專家估計沉埋在旗桿灘和城根灘的田園下。當地民間一直有「水母娘娘沉泗州」的傳說。
古泗州城淹沒後,泗州遷址至現鳳陽府虹縣(今泗縣),所以一直以來,泗縣又稱泗州。當地的地方戲曲被稱為「泗州戲」。
泗州城不是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沖垮,而是日積月累的洪水淹沒,因此泗州城下的建築根基、街道布局都保存完好。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張敏所長說,這是全國惟一一個災難性古城遺址,它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了三百年前的城市狀況。盱眙計劃將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開發古泗州城旅遊資源。古泗州城遺址經過開發,可以成為中國的「龐貝古城」。

6. 隋唐時期的建築

隋唐時期的建築
【趙州僑】隋朝最著名的橋梁工程是趙縣安濟橋,它是隋代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的。因趙縣古稱趙州,故安濟橋又名趙州橋。趙州橋是一座全長50.82米,凈跨度長達37.37米的單孔橋,是當時中外跨度最長的石拱橋。此橋在技術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單一的大橋拱兩端的上方,再各做兩個小橋拱。這樣節省了修橋的材料,減輕橋身的重量和橋基的壓力,水漲時,還可以增大排水面積,減少水流推力,延長橋的壽命,是具有高度科學水平的技術與智慧的創造。趙州橋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一座最古老的石拱橋,橋之修成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仍屹立於趙縣洨水之上,至今車馬仍可通行。建國初期邢台地區的特大地震,也未受影響。
趙州橋的另一特色是造型美觀大方,雄偉中顯出秀逸、輕盈、勻稱。橋面兩側石欄桿上那些「若飛若動」、「龍獸之狀」的雕刻,確實令人贊嘆不已,體現了隋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在世界橋梁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橋旁的碑石和橋身上刻著由唐到明的銘文,在贊揚著這座雄偉壯麗的大橋和勞動人民的工程師。趙州橋在人民群眾心目之中,被認為是自己的驕傲。民間流行樂曲《小放牛》中也有「趙州橋什麼人兒修」的歌詞。只不過不知李春的姓名,誤歸功於魯班,說成是魯班仙師修的罷了。
【城市與宮殿建築】隋唐兩代的建築,因歷經兵火破壞,實物所存者寥寥無幾。但從記錄來說,隋煬帝建迷樓,出「能構宮室」者項升之手,千門萬(片庸),使真仙游其中,亦當自迷。建西苑有山有海,龍鱗渠繞渠建十六院,窮極華麗。所有這些,一方面能看出隋煬帝的窮奢極欲,另一方面則看出隋代建築技術發達的水平。唐代玄宗有涼殿,王拱建「過雨亭子」,吸收了東羅馬的建築法。涼殿是一種水殿。「過雨亭子」則是從屋頂上將泉水引過,除門以外,像水簾一樣四面下注以取涼。據說唐明皇人很胖,長安是大陸性氣候,夏日十分亢熱。明皇受不了,王拱就發明了這個法子。坐在裡面,涼爽如秋。有一天,一位老臣在亭中奏事,時間過久,竟凍得瀉了肚子雲雲。武則天以降,權臣貴戚爭在長安建築宅第,也都重門疊戶,畫桷飛甍,極盡奢麗。
唐都長安則是當時舉世矚目的偉大都市。它那種棋盤格式的營建方法,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模式。日本的平城京奈良、平安京京都和渤海國已經墮毀的石刻,都是具體而微的長安。以至五代福建閩國王審知所建築的福州城也是在模擬長安,雖屢經兵火,迄今福州市北舊五坊七巷的情況也還具有唐代長安坊里曲的規制。
唐代的長安城以南北向的朱雀門大街為中軸,把長安分為兩半。東屬萬年縣,西屬長安縣。初唐四大詩人之一的駱賓王,就是長安縣的主簿。皇城居中,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設在皇城以南,故名南衙。宿衛部隊,後來為宦官所掌握的軍隊——神策軍的軍部設在皇城以北,故名北司。城內南北大街十一條,東西大街十四條。其間設東西兩市及一百零八坊。坊下有里,里下有曲,里曲之中,千門萬戶都是民居。所以王維詩說:「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城北諸里,多為妓寮。《李娃傳》後衍為《綉襦記》中鄭元和的汧國夫人李亞仙作妓時就住在那裡的鳴珂曲。故後稱妓院所在為北里,即源於此。東西兩市共有商業二百二十行,早上開市鳴鉦,黃昏閉市也鳴鉦,各坊皆有總門也是早啟晚閉。城南隅有曲江,是當時游覽之地。杜甫《麗人行》所說「三月三日天氣晴,長安水邊多麗人」,即指曲江,現在已成為一片桑田。除文獻記載外,唐代長安城的遺跡,地下考古也已經基本探明。現在西安是一處大都會,面積不亞於建國前的北京。據地下考古探索,唐代的長安可能相當於今天西安市的七倍。關於長安城的情況,已故向達教授有《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專書,現西安師范專科學校歷史科曹爾(馬琴)同志,也有專門研究長安里巷的論文,可供參考。
唐代的宮殿,當然都已圮毀。但在本世紀三十年代從城下掘出了唐大明宮和興慶宮的圖石,可以看出其規模。今天大明殿遺址、麟德殿等三個殿座的土台尚在,興慶宮也在,改為興慶公園。
【塔寺】唐代是封建統一王朝中佛教全盛的時期。佛寺之多,僧侶之眾以及占據大片庄園,已經導致了唐政權財政危機,因而出現會昌(武宗年號)滅佛之事。只從建築技術著眼,卻推進了建築技術,出現了不少新的建築結構方法。可惜的是這些勞動者從勞動中所取得的技巧直到後此宋人的《木經》和《營造法式》才作了總結。傳世實物因兵火及自然破壞所存無幾,現在唐代寺院尚有跡可尋的,第一是西安大雁塔所在的慈恩寺。該寺是大唐三藏法師玄奘譯經的所在地,只不過歷代增修的主要只是大雁塔。其次西安古韋杜之間的興教寺。該寺也是玄奘的建置,是一處規模宏大,僧房櫛比的大建築群。唐代日本到中國來的留學生都住在興教寺的僧寮中。有名的僧是、高向玄理、空海等人都在那裡住過,現在日本來西安的旅遊者,都要去興教寺觀光。邱州(現稱彬縣)的昭仁寺,也是一處大寺,是唐太宗為超度征討薛仁果時陣亡將士而建的。有一塊《昭仁寺碑》為朱子奢撰,其書法與名書法家虞世南極為相近,為後世書家所推重,昭仁寺也因此特別著名。而其建築結構方法,也自具特點。現在,當時建築雖只剩一處大殿,然其大殿的梁棟結構,也為舉世所矚目。山西現有的唐代建築尚有五台山南禪寺的大殿、佛光寺的東殿,芮城廣仁王建的正殿、平順天台庵正殿。此外北京南城的崇效寺和憫忠寺也是唐代的古寺。憫忠寺,已改名法源寺。而且兩寺歷代增修改建,只存了個規模格局,已非唐代之舊了。
塔是與寺俱來的建築,原為梵語Stūpa或thtūpa之譯音之轉,或釋為率諸婆(萃渚波),或稱寶塔,亦作浮圖。《魏書·釋老志》說:「西涼自張軌後,世信佛教。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舊式,村塢相屬,多有塔寺。」西涼建國在公元400年,則中國有塔應在公元五世紀初期。惟漢《夏承碑》中已見塔字,可能是用中國故有的字以稱印度傳入的建築。但從印度傳入的塔的形狀,是像今日北京北海瓊島的白塔和白塔寺的白塔,與我們印象中的寶塔,並不一樣。所以碑別字的塔字,也往往寫作會,以像其形。thtopa或Sto-pa本義墳墓,乃佛教藏舍利及佛牙之所。1940年11月頃,日本《朝日新聞》發表過一篇題為《塔》的專文。認為中國式的塔乃中國古代的台洛與印度的擒相結合而成。不過中國式的塔也由來甚久。楊衙之《洛陽伽藍記》所記永寧寺塔,塔上有火齊,亦即金頂,櫓有飛擁,上邊還掛著風鈴,已完全嵩山中國式塔的形狀。其時在北魏孝文帝遷洛未久之時。河南登封篙山中嶽廟塔,更是北魏尚稱大代時的建築,都在五世紀初。南朝則蘇州平門內報恩寺的涼寺塔為蕭梁時所建(今塔乃南宋重建),時在六世紀初,去西涼、大代也不過百年。是後琳宮梵宇的浮圖,多數均為中國式了。可見中國文化融合的力量。
唐代最著名的中國式塔是大雁塔和小雁塔。大雁塔在今西安南部慈恩寺內,為唐奘宗李治永徽三年(652)為母追薦冥福而建,大唐三藏法師玄奘的譯經院即設在塔下。塔七層,高六十四米,每層的面積較廣,高度亦較高,故顯得特別壯觀。每層四面皆有窗門,可以看到西安的全貌。塔最下層門牆嵌有褚遂良所寫的楷書《聖教序》,保存尚比較完好。塔名本來叫報思寺塔。因為有個美麗的神話:說建塔時,長安的王公士庶紛紛解囊布施。一天一位僧人見雁群過此,一雁忽自投地,撥毛置地,然後飛去,僧人理解它是拔毛布施,因名雁塔。事見《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當然這是和尚的附會,以誇耀佛教的威靈。俗稱「雁過拔毛」即由此引申而來。另外唐代登了進士第的人,要到雁塔游覽並題上自己的一個名字,即所謂「雁塔題名」。已故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羅福頤先生曾藏有韓愈等人題名刻字的宋拓本,在《文物》上作為封面發表。
小雁塔是西安西部薦福寺塔,建於唐中宗景龍元年至三年(707—709)。薦福寺規模不大,但塔初建時高至十五級,因屢次地震,已圮,現在存十三級。因失修,已不像大雁塔尚能容人登覽,較大雁塔為小,故俗稱小雁塔。
另興教寺塔,為玄奘分藏舍利之所(南京報恩寺塔也有玄奘舍利,傳為西安移去)。其形制也略似大雁塔。
唐代與中國式塔相似的樓閣建築有:南昌的膝王閣,在江西南昌江濱,為唐永徽四年(653)太宗弟李元嬰所造。據王勃《膝王閣序》說:「飛閣流丹,下臨無地」,又說:「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崗巒之體勢。」當時應是備極壯麗的建築之一。但已久圮,現正重修,基座方出江面。
至於黃鶴樓,雖因唐人崔顥《黃鶴樓》詩,而格外聞名。樓之始建則相傳在三國吳黃武年間(222—228)。
【陵墓】帝王陵墓的建造是歷代建築技術的高度集中,也是我國古代文化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陵寢之制大體上初創於秦漢時期。驪山秦始皇陵「封土為陵」,規模宏大。唐代的陵寢基本上已改為「因山為陵」,制度更加完備。唐代二十一個皇帝有二十個皇陵(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乾陵),其中在陝西咸陽附近的有十八陵,史稱「關中十八陵」。「關中十八陵」中最大的一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昭陵位於陝西省禮泉縣九峻山的主峰,鑿山建陵,開創了唐朝依山為陵的制度。陵墓的營建工程浩繁,布局精心,據說是由唐代著名畫家閻立德和閻立本兄弟倆參加設計的。陵園周長六十公里,園內還有一百六十七座功臣貴戚的陪葬墓。陵山有垣牆圍繞,牆四隅建有角樓,正中各開一門,南曰朱雀,北曰玄武,東曰青龍,西曰白虎。陵園內主要的建築是獻殿和寢宮。馳名中外的「昭陵六駿」石刻浮雕,原來就立在玄武門內東西兩廡。六駿是唐太宗騎過的六匹戰馬,曰:「特勒驃」、「青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馬咼)」、「白蹄鳥」。「昭陵六駿」神情各異、栩栩如生,據說在雕刻之前由閻立本繪制圖樣。今存四駿在陝西省博物館,「颯露紫」和「拳毛(馬咼)」二駿今存美國費城大學博物館。
「關中十八陵」中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西北六公里的梁山上,亦因山為陵,氣勢雄偉,陵園周長約四十公里。據《唐會要》卷二十《陵議》記載:「乾陵元宮,其門以石閉塞,其石縫鑄鐵,以固其中。」由於陵墓堅固,似無盜掘的痕跡。今因技術及經濟等問題的局限,昭陵、乾陵均尚未揭開。但已發掘的作為乾陵陪葬墓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懷太子墓,均是深入地下數十級,三桁多室,甬道均多壁畫的地下宮殿。

7.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的景區價值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是以洛陽的山水植物和隋唐遺址文化為基礎;以遺址保護和促進當地植物產業發展為前提,集科研、科教、生產、旅遊和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我國第一個遺址植物園。以它為切入點,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遺址植物園規劃設計之路,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2010年中國牡丹芍葯協會將洛陽市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千姿牡丹園確立為中國牡丹傳統品種資源圃基地。這是我國唯一一個以收集、保護歷史傳統牡丹品種的重要場所,旨在對國內一些瀕危的傳統品種進行集中種植和研究。它的建立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中國牡丹品種育種的研究和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自駕車地址
王城大道南200米處靠近博物館;南門:古城路與市府東街交叉口向西130米路北;西門:王城大道與洛宜公路交叉口
公交車線路
乘車線路:乘坐29/K29路 49/K49路 60/K60路 62路 75/K75路 K26路 K37路 K92路 K99路 到隋唐城植物園西門下車 步行205米 ;乘坐60/K60路 68路 K34路 K68路 到積翠南街積翠北街口下車 步行263米 。 1號線牡丹園健康步道圍繞九色牡丹園、科技牡丹園、特色牡丹園、江南園等園路,長度為2200米,位置靠近公園西門;
2號線環湖健康步道圍繞狄公湖,全長2000米,靠近公園南門;
3號線百草園健康步道圍繞月季園、百草園、松柏園、木蘭瓊花園,全長1800米,靠近公園北大門。

8. 安徽省宿州市泗縣有沒有關於隋唐大運河與隋煬帝的傳說故事呢

大運河不經過安徽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