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地區民族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思考的模式及特點
1. 怎樣做到將民族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
要想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樹立鮮明的主題旅遊形象,實現文化資源保值增值,必須著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文化旅遊品牌。在草原文化的大背景下,要抓好品牌的創意、設計和開發,沿歷史發展脈絡,融入蒙古族原生態文化和現代文化創意,以新型的旅遊產品為載體挖掘特色文化資源,設計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特點的文化旅遊產品;
要進一步挖掘知名旅遊景點景區的文化潛力,對發展條件好、潛力大的景點景區,以迎合當代人文需求的形式展現景區的歷史文化底蘊、民族風俗習慣、地域文化特色等,豐富文化內涵,提高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將其打造成引領內蒙古文化旅遊發展的新品牌,做到主題突出、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從不同層次向外界展示和宣傳全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旅遊資源;要引導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文化旅遊熱點地區建設,以名鎮、名街建設為重點,提高市場化運作水平,打造文化旅遊特色產業集聚區。
另外,我區文化旅遊產品結構相對單一,旅遊體驗也不全面,草原文化旅遊產品設計存在既重復又割裂的現象,品牌效益難以發揮。只有將不同地域的文化習俗進行優化重組,才能使文化旅遊產品形成互補優勢,形成優質文化旅遊產品鏈;只有打破地域界限,資源共享,才能滿足遊客對文化內涵的需求,才能提升整個區域的旅遊經濟水平。
因此,有必要對全區文化旅遊品牌進行有效整合,根據文化旅遊資源空間分布特點,發揮規模效益和聯動效應,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形成文化旅遊產業集群。旅遊產業的創新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要注重提高從業者的文化素養,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創意,把體現人文關懷、提升文化內涵貫穿於旅遊的全過程。文化旅遊化需要培育多樣的旅遊載體,發揮政府的引導功能,拓寬遊客的參與領域,把形象化、通俗化、大眾化的文化元素貫穿其中,讓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一同肩負起我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使命和責任。
當前,內蒙古旅遊業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雄厚的產業基礎,獨特的資源優勢,廣闊的發展空間和難得的發展機遇。隨著「十三五」宏偉藍圖的徐徐展開,我區必將迎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春天。
2. 文化旅遊資源對新疆旅遊的作用
前不久,新疆吐魯番地區與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的經紀人公司達成意向,張藝謀將設計一場類似「印象劉三姐」的大型晚會——交河印象,用吐魯番地區獨特的文化資源提升吐魯番的知名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副廳長韓子勇認為,這一做法值得推廣,新疆應當用文化資源延伸旅遊產業鏈條。
韓子勇認為,在不斷開發自然景觀的同時,新疆應該加強文化資源品牌建設,打造常態定點的品牌文化演出節目,「自然風光也好、文物資源也好,不可能再多一個天山、多一個喀納斯。但是如果利用我們的文化資源去打造一些比較成功的演繹項目,就會多出一個景觀來;現在去陽朔的人,我想不僅僅是去看陽朔,更為它的劉三姐大型實景演出,現在去麗江的人,我想不單純是麗江古城,也為他的麗江印象。」
韓子勇介紹說,目前,新疆已經有多個文化旅遊項目開始籌備,「一個就是吐魯番地區和張藝謀的這個團隊准備做的交河印象,還有就是昌吉的天池也想打造一台當地的文化資源和旅遊相結合的項目;還有就是喀什在土曼河開發項目中,也有一個大型的演出。」
如何成功的打造、開發一系列常態定點的品牌文化演出節目?韓子勇認為應該從多方面來考慮:「我想還是觀念和認識的問題,怎麼樣利用我們傳統的文化資源,用時代的眼光、用現代人的審美習慣、欣賞習慣結合在一起。再一個就是人才,既懂藝術、又懂管理;還有就是社會投入,政府支持,特別是一些有實力的集團和企業能夠介入定點常態演出項目的開發。」
3. 關於文化旅遊的發展模式
旅遊經濟發展模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特定時期內旅遊產業發展的總體方式。
我國一些學者就試圖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總結旅遊經濟發展模式的不同劃分,如從旅遊業的形成、發展同國民經濟關系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超前型發展模式和滯後型發展模式;從旅遊業發展的調節機制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又可以分為市場型發展模式和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從旅遊類別發展的先後順序出發,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可分為延伸型發展模式和推進型發展模式。
從以上劃分的內容來看,它們主要的差異就在於政府主導下的模式運行與市場機制調節的模式運行。
美國學者將這兩種運行模式賦予了一個一般意義上的定義:「價值驅動型(value—driven)」和「市場驅動型(Market— driven)」。(見美國.查爾斯.R.戈爾德耐,《旅遊業教程——旅遊業原理、方法與實踐》第八版,412頁,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很顯然,前者就是以政府為主導的旅遊發展模式,而後者則是市場自發調節的發展模式。
1、從旅遊發展的空間結構看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是以經濟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旅遊業發展為先導,然後向中心城市以外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逐漸推進的。
2、從資源的開發與產品生產組合看
旅遊產品由以觀光旅遊為主向多種旅遊產品推進。
3、從旅遊組織和旅遊的運作方式看
旅遊形式由團隊旅遊為主向散客旅遊居優勢、團隊旅遊與散客旅遊相結合的方向演進。
4、從旅遊設施的建設看
旅遊設施建設以高等級為主,由高等級向中、低等級推進,最終形成以中等級為主體的高、中、低等級結合的設施體系。
5 、從政府的管理看
旅遊產業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的主導作用由主要進行微觀的支持和管理向宏觀的調控和管理演進。
經濟發展觀不同
(1)經濟增長驅動型發展觀
經濟增長驅動型發展觀是指從經濟的角度出發,國家、地區和企業將旅遊發展的經濟功能置於首位的發展觀念。
(2)雙重動力型發展觀
雙重動力地發展觀是指從社會和經濟相結合的角度出發,既考慮旅遊業發展的社會功能,又考慮其經濟功能。
(3)可持續發展觀
可持續發展觀是指旅遊業發展要從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等方面利益相協調的角度出發,確保旅遊業發展利用的資源能用來「滿足當代人的需要,而不危及滿足今後各代人需要的能力」的發展觀念。
旅遊業發展具有的特徵是:第一,在政府總體規劃下的循序漸進發展。第二,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的發展。 第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的發展。
2、從觀光型旅遊為主向度假型旅遊為主轉變
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中,觀光型旅遊並不會完全失去市場,但在傳統的旅遊客源國家中度假旅遊將更為盛行,將會逐步取代觀光旅遊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
3、追求更為靈活多變的旅遊方式
在追求個性化的浪潮下,旅遊者不再青睞於旅行社固定包價的旅遊方式。散客旅遊和家庭旅遊在旅遊者人數中所佔比例將逐漸增加。
4、在旅遊中追求更多的參與性和娛樂性
各國在旅遊產品設計開發中都注重安徘豐富的娛樂活動,改變旅遊方式,增加遊客的參與感,那些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傳統地方特色同時又和娛樂相結合的旅遊產品尤受遊客喜愛。
4. 怎樣發展新疆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旅遊
新疆是具有一定異域色彩的地方,這也是它的主要特色,充滿神秘色彩內,但是新疆要發展好旅容游應該考慮的基礎是可進入度,景區客容納度,新疆的自然環境不比江南水鄉清醒雅緻,所以旅遊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當重要。在者,我覺得新疆發展旅遊應與周邊地區的旅遊發展相互合作,做長線旅遊。
5. 新疆吐魯番盆地有什麼特點
「最熱、最低、最旱、最甜」的吐魯番,突厥語的意思是「富庶豐饒之地」,天山山脈與塔克拉瑪干沙漠之間這片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包含了西域風物的全部經典。
吐魯番盆地被稱為「火洲」是天山東部一個封閉的盆地。盆地東西長約240公里,南北寬約75公里,四周全是山峰。作為「火洲」的象徵,是一條長100公里的火焰山。這就是唐僧玄奘一行經過的火焰山,據說他們曾在火焰山下的高昌古城居住過。盆地上有「火」,也有風。四周的高山無法阻止強勁的風。人們可以看到在風的作用下形成的沙山:有山脊、山坡和山谷,和山地完全一樣,然而它的山體全部是細紗。
最低的地方
提到吐魯番盆地,人們就會聯想到它是全國地勢最低的地方。據統計,吐魯番盆地低於海平面以下的面積就有4000多平方公里。這4000多平方公里中又有2000多平方公里是低於海平面100米以下的低地。整個盆地的最低處,是盆地南緣的艾丁湖,這里低於海平面155米,是全國地勢最低處。它也是世界第二低地。
最甜的地方
封閉的盆地,稀薄的雲量,極高的氣溫,匯集成吐魯番地區一種不為人注意,卻是十分重要的資源:極為豐富的熱能。這使盆地內農業、園藝業發展具有其他任何地區難以比擬的自然條件。據統計,吐魯番盆地每年的晴天在300天以上,而雲量在八成以上的陰天,不過1—3天,無霜期平均達到268天。這么豐富的熱量資源為農作物和瓜果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生長環境。吐魯番盆地出產的無核白葡萄是全世界最甜的葡萄,所以吐魯番被來自各地的朋友們稱作「最甜的地方」。
最乾的地方
與酷熱的氣候相表裡,吐魯番是我國最乾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降雨量極低,比被稱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還要少。據氣象資料,吐魯番盆地西南部的托克遜縣年平均降水量僅3.9毫米。東部的鄯善縣不過25毫米。吐魯番市居中,為16毫米。
但當地的年蒸發量理論上可達1600毫米。雖然它北面冰封雪掩的博格達峰可以提供較為豐富的水源,但由於天熱風急,地面河流里的水流不了多遠就被蒸發幹了,因而勞動人民發明了地下人工渠。人們每隔一定的距離,向地下挖一個豎井,從井底向前後兩端平行挖去,造成一節渠道。把渠道一節一節連接起來,便形成了數公里到數十公里長的大渠。利用大渠引水可減少高溫的蒸發,充分發揮水的作用。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坎兒井。
吐魯番的降雨季節主要在夏季,由於雨量小、雨點粗,當地人形容,下雨時只要站在雨點和雨點之間,就不會淋濕衣裳。
最熱的地方
吐魯番是我國氣溫最高的地方,歷史上就有「火洲」之稱。據觀測,這里的最高氣溫達到過攝氏49.6度,地表溫度也曾達到攝氏89.2度,當地民間有沙窩里蒸熟雞蛋、石頭上烤熟面餅的說法。吐魯番日最高氣溫高於攝氏35度的炎熱日年均100天以上,高於攝氏40度的酷熱日年均35-40天。
不諳內情的人常常疑問:這么酷熱的天氣,當地人怎麼生活?原來,這里氣溫雖然高,但相對濕度卻很低,高溫低濕,雖熱而不悶。另外晝夜溫差很大,常可達20度。正午朗日高照,炎熱如夏,早晚則清涼宜人,十分舒適。
吐魯番的春天也較烏魯木齊等其他新疆城市要早40多天,當這些地方還是冰雪封凍時,吐魯番盆地已經綠染枝頭,適宜旅遊的季節每年較新疆平均時間長4個月左右。
在吐魯番市區以東2公里處聳立著一座古塔——額敏塔。其全稱為額敏和卓報恩塔,又稱蘇公塔,當地維吾爾群眾稱之為吐魯番塔。該塔建於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是新疆伊斯蘭教的著名建築,也是全國唯一的一座此種建築風格的古塔,屬於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額敏塔塔身用灰黃色磚砌成,呈向上均勻收縮的圓柱體形。塔高44米,底部直徑10米,下粗上細,頂呈盔形,別具一格。塔身砌磚表面裝飾有菱格紋、水波紋、變體四瓣花紋、山紋等幾何圖形共15種,都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紋樣,構造精緻,頗為壯觀。塔的內部結構,沒有基石,也沒有木料,而是用磚砌出72級螺旋體中心柱。既可加固塔身,又可作樓梯攀登,直上塔頂。塔身在不同高度和方向開出14個窗口,人們沿梯可直上塔頂的瞭望室,欣賞四周風光。
這里既有乾燥寂靜的沙漠,也有飄香的果園、茂密的森林和草場;既有炎炎的火焰山,也有清冽的天山的雪;這里有星羅棋布的古城、烽燧、石窟寺群、遠古岩畫、神秘墓葬,在荒煙、蔓草、遺忘中湮滅的絲綢古道,以及眾多的化石山、硅化木群;還有載歌載舞的人們、飄香的葡萄美酒、古樸的村莊,望不到邊的葡萄園,以及清真寺彎彎新月下的人們別樣的生活。
這里還是野生動物與植物的樂園,戈壁灘上奔跑的羚羊、野駱駝,雪線上盛放的雪蓮花,處處美不勝收……
6. 如何促進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為主題1500字論文
淺思加快新疆文化產業發展
內容提要:新疆擁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特色文化資源。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文化建設成效顯著,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隨著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呈多層次、多形式和多樣性發展趨勢。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挖掘和整合文化資源,解放文化生產力,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積極探索新疆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新疆文化 文化產業 產業發展
新疆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要沖,古代中國、印度、伊斯蘭和希臘等四大文化體系交匯於此,形成了新疆多民族、多宗教、多語種、多風俗的特色文化資源。進一步加快新疆文化產業發展,不僅是有效提升民族文化內涵和群眾道德素質的重要手段,更是新疆建設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增強綜合實力的重要途徑和維護國家文化戰略安全的重大舉措。
一、新疆文化建設的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全國各省區市一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新疆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文化建設步伐顯著加大。通過不斷加大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繁榮文化市場,保護和傳承歷史文化遺產,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立,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保障程度不斷提高,新疆文化建設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繁榮發展的新階段。
文化藝術事業欣欣向榮。新疆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90個,年均演出9000餘場。藝術門類從以各民族歌舞音樂為主發展到歌劇、話劇、京劇、秦腔、豫劇、新疆曲子、兒童劇、雜技、曲藝、交響樂等各類藝術平衡發展的局面。一大批突出時代主旋律、具有濃郁民族風情和地域特色的優秀劇目在國內外舞台上一展風采。維吾爾歌劇《木卡姆先驅》、歌舞《我們新疆好地方》、話劇《吳登雲》等20多部作品先後獲得國家文化部「文華獎」等多個獎項。雜技「高空鋼絲」等在全國雜技比賽和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分獲「金獅獎」、「銀獅獎」。
新聞出版行業異彩紛呈。新疆現有出版社13家,比1978年增加7家,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和錫伯6種文字年出版各類圖書、音像製品和電子出版物約3000種。650餘種圖書、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獲國家、省部級獎項。報紙98種,較1978年增加了58種,少數民族文字報紙佔42%,有國內唯一的柯爾克孜文報紙《克孜勒蘇報》、世界唯一的錫伯文報紙《察布查爾報》。全疆縣以上新華書店有96家,其他書店1500多家,較1988年增長了7倍。各類印刷企業4000多家,印刷業年工業產值近11億元。
廣播影視事業精品迭出。新疆有省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兵團電視台、教育電視台各1座,地級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9座、廣播電視台8座。開辦廣播節目121套,用維、漢、哈、蒙、柯5種語言全年播出52萬小時,綜合覆蓋率達93.54%;開辦電視節目141套,用維、漢、哈、蒙、柯、英6種語言全年播出57萬小時,綜合覆蓋率達93.48%。2003年以來,新疆有328件廣播影視作品獲國家級獎項,其中6件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26件獲「中國新聞獎」,《新廣行風熱線》欄目榮獲全國十大名欄目。天山電影製片廠攝制的四部影片獲中國電影「華表獎」,《買買提的2008》被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為迎奧運獻禮影片。
對外文化交流不斷擴大。1998年以來,新疆出版物陸續走入中亞、歐美、東南亞及港澳台市場,《福樂智慧箴言選粹》、《新疆自然保護區》等40多種圖書進入「中國對外圖書推廣計劃目錄」。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與美國蒙勒克好萊塢電影公司聯合製作的《神秘中國—絲路之謎》一片在全球在線播放,其DVD銷往歐美地區。僅2000年至2006年,新疆與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文化交流項目達425個。新疆廣播電視「走出去工程」自2004年開始實施以來,中央和新疆的廣播電視節目先後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土耳其五國落地播出。
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加快。2001年新疆成立了文化產業管理機構,文化產業的管理、服務和規劃工作有序展開。自2002年起,新疆先後組織歌舞團、歌劇團等演出單位及民營企業的文化產品參加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首屆及第二屆文博會,2007年參加第三屆文博會的參展單位達48家,涉及文化、廣電、出版、旅遊等多個領域,展品包括和田玉、民族工藝品、精品圖書、影視作品、歌舞演出等多方面內容,與國內外客商簽約1.2億元。新疆各地文化部門也積極發揮組織協調作用,力促產業項目與市場接軌。隨著新疆文化領域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吸納就業人數不斷擴增,文化資源開發經營規模日益擴大,文化產品項目投資日漸活躍,新疆文化市場發展趨勢良好。據統計,2008年新疆文化產業增加值近14億元,同比增長35%以上,經營性文化產業機構萬余個,從業人員數近3萬人,已基本形成了集國家、集體、私營、個體等所有制並存,演出、娛樂、音像、網吧等門類齊全品種多樣以及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市場經營格局。絲綢之路、龜茲樂舞、和田國玉等文化品牌聲名鵲起。
當然,新疆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隨著各族人民群眾的文化鑒賞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呈多層次、多形式和多樣性發展趨勢,這既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顯現了文化產品的供需矛盾。一是認識不足,資金投入少,文化體制改革相對滯後。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對文化重要性的認識相對不足,傳統的思維觀念導致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潛力認識不夠。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對新疆文化事業的投入顯著提高,但由於基數小、歷史欠賬多,投入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管理仍沿用事業管理體制,一些改革措施難以落實、成效難以顯現。現行的文化產業體制還存在政企不分、職能交叉、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概念模糊等問題。文化企事業單位長期屬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營模式,從業人員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文藝單位「等、靠、要」問題突出,市場適應能力弱。二是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人才缺失嚴重。目前,新疆文化基礎設施普遍處於落後、老化的現狀,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有限,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還不強,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外來文化沖擊和對民族傳統文化挖掘傳承的缺失,一些民間文藝、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逐漸消亡,急需拯救、恢復與傳承。而因自然環境、生活待遇、發展空間等方面因素的制約,文化事業隊伍中人才外流嚴重。三是文化資源產業化經營不到位。目前,新疆文化建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日益呈現,但因受到傳統文化事業管理體制的制約,文化資源整合難度較大,文化企業單體規模較小,導致文化產業產值總量較小,整體競爭力偏弱,文化產品市場影響力小。四是文化產品精品缺乏,「走出去」能力有待提高。新疆的文化產品的傳播與其擁有的地緣優勢,文化資源的豐富、獨特性不相稱。主要表現為一些文化產品如雜技、歌舞、音樂等在國際、國內市場的展示方面,還主要局限於為經濟或宣傳形象「搭台」的層面。
二、新疆發展文化產業的優勢與潛力
新疆地域廣袤,民族眾多、在長期的歷史變遷中孕育了燦爛的文化,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優越的地理位置。新疆位於亞洲中心腹地,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要沖,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國接壤,是我國與鄰國交界最多的省區之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通往歐洲的「咽喉」。目前已形成了民航、鐵路、公路環形布局,縱貫南北、橫連東西、通達率不斷提高的交通網路格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為新疆文化大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豐富的自然資源。新疆地域遼闊,地理形態復雜多樣,自然風光獨具特色,旅遊資源豐富多彩,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還是舉世聞名的「瓜果之鄉」。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朴中深藏博大、本真、原初性,處處展現著文化的獨特、神秘與魅力。
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新疆是多教匯集地,原始宗教、薩滿教、襖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先後在新疆廣泛傳播。古文化遺址、絲綢之路、克孜爾千佛洞、交河故城、尼雅遺址、樓蘭遺址等豐富的文化遺跡享譽中外。《十二木卡姆》獲聯合國「世界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產代表作」,英雄史詩《瑪納斯》等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優秀的文化底蘊是新疆文化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石。
多民族的異域風情。新疆是多民族、多宗教、多語種地區,多元兼容並包的文化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產業發展素材,13個世居民族就使用著10種語言,我國四大史詩在新疆就有《瑪納斯》、《江格爾》和《格薩爾》三部。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歌謠曲賦、舞蹈、服飾、建築、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多種文化載體與形式,都展示了濃郁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特徵,民族文化絢麗多姿,獨特神秘,魅力無限。
三、加快發展新疆文化產業的途徑
新疆獨具特色、豐厚質朴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源泉。大力挖掘和整合民族文化資源,解放文化生產力,在深度開發和挖掘保護中形成規模、做成產業、打造品牌,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是當務之急。
一是轉變觀念,多渠道發展文化產業。充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創新思路,著眼於市場需求,培育和扶持文化企業。加大對國有文化企業的改造力度,加快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使之成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新型文化企業。充分調動民營資本和社會力量,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投資文化產業,積極吸引外資參與相關領域文化產業經營,使文化資源開發與地區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機制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力量相互促進,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製成份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二是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加強對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組織協調機構,將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全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研究制定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扶持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用於階段目標的實施與建設。加快組建具有規模優勢的文化產業集團,扶持其做大做強。重視文化產品的銷售推介,加大新聞媒體的強勢宣傳,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加強文化產品目標市場的營銷,開發市場潛力。建立新疆文化產業網站,構築快速、便捷、現代化的宣傳營銷網路平台,利用文化資源和品牌最引人注目的閃光點,推介新疆的文化形象和產品,擴大對外影響力和吸引力。
三是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鼓勵支持特色文化產品的開發,深入挖掘、提升文化資源的內涵,探求適合產業發展的途徑和模式。圍繞和闐玉文化、伊犁酒文化、新疆民族風情旅遊、歷史文化旅遊、民族歌舞、民族飾品開發、民族飲食等主題,進一步挖掘並做大做深,打造既具民族文化特色又有市場潛力的知名文化品牌。積極促進文化企業科技水平的提升,不斷為靜態的文化資源注入活的時代因素,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表現技巧激發文化資源的釋放力、創造力,增強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表現力、吸引力,突出地方性、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市場競爭力,努力實現文化產業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統一。
四是提高國民素質,提升環境文化內涵。文化素質決定勞動力的素質。努力建立公共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與國民經濟、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相適應的機制,不斷夯實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設立新疆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護和扶持民族文化事業發展,加大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保護和傳承力度,加大對優秀文學藝術原創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鼓勵各民族文藝工作者創作出更多優秀的文化作品。鼓勵各地充分挖掘本地民族文化,在異域風情上大做文章,提升文化內涵。如在城市建設、環境綠化等方面,突出新疆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在建築風格上,努力將民族風格與現代審美統一起來,形成不同民族風格的特色建築風景帶。在環境綠化美化亮化中,將新疆的胡楊樹、沙棗樹、紅柳等特色植物與現代城市綠化景觀植物相結合,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環境綠化美化風景線,打造獨具魅力的城市景觀植態環境。
五是加強人才培養和人才隊伍建設。文化產業本身是內容產業,其核心和源頭就是創造、創新和創意,這一切都取決於人的智慧。文化產業大發展,必須實施人才興文戰略。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拓寬人才選拔途徑,培養和引進一批經營管理人才、文化經紀人才和科技創新人才,逐步建立一支懂政策、會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隊伍,建立起引得進、留得住、用的活的人才引進和使用機制。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專院校、企業參與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和培訓。
參考文獻:
1、張運德:《以先進文化為導向推進新疆文化產業發展》,《新疆社科論壇》,2004年第3期。
2、《文化產業政策匯編》,文化部文化產業司,2004年。
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50周年籌委會辦公室:《新疆50年》,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年。
4、2007-2008年《新疆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
7. 新疆的旅遊特點
在新疆,民俗文化旅遊前景廣闊。新疆傳統文化中富於表演和展示性的內容很多,演唱類的如維吾爾族的「十二木卡姆」演唱、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演唱、蒙古族的「江格爾」演唱等;雜技類如「達瓦孜」表演;民族體育類如賽馬、馬上競技、摔跤、叼羊等等。民族歌舞是新疆傳統文化中最富表演與展示性的形式。新疆久負「歌舞之鄉」之盛名,各民族的傳統歌舞藝術多姿多彩,僅以舞姿來看,維吾爾族輕盈舒展,哈薩克族風格粗獷剽悍,柯爾克孜族活潑,塔吉克族剛健,烏孜別克族動作優美輕快,塔塔爾族開朗奔放,風趣幽默,與各自的傳統音樂、舞蹈語言以及民族服飾等共同構成風格各異、內容獨特的藝術表演形式。由著名藝術家王洛賓改編的新疆民歌唱遍全世界有華人的地區,一曲「達坂城的姑娘」就吸引了許多國內外遊客到達坂城旅遊觀光。由此,以精品意識開發和包裝民俗文藝,提高其藝術欣賞性、娛樂性、參與性,並融入現代科技,就有可能形成產業,成為旅遊業魅力不減的重要精神支柱。特色是旅遊之魂,文化是特色的基礎,民俗則是最有特色的文化。在新疆47個民族和睦共處的大家庭中,民俗文化不斷傳承廣大。新疆的民間藝術豐富多彩,有維吾爾族的麥西來甫、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高空達瓦孜、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會、吐魯番葡萄節等;民俗文化也異常豐富,涉及到生產、生活、歲時、禮儀習俗等各個方面。例如:古爾邦節、那達慕大會、肉孜節、叼羊、賽馬等。此外,還有與新疆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絲綢文化、茶文化、陶文化、酒文化、…幾乎與旅遊相伴而行,是景點之需,也是遊客之需。
8. 國家用來對新疆旅遊業發展政策有哪些
新疆具有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發展旅遊業的前景十分廣闊。改革開放以來,新疆旅遊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旅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旅遊產品日益豐富,旅遊業在推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對外開放,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旅遊業正在成為自治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最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加大了旅遊業向西傾斜的力度,並下發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這些,都極大地促進新疆旅遊業的發展。同時,也應該看到,新疆旅遊業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與旅遊發達省區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與新疆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相比,優勢和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為進一步加快新疆旅遊業發展,特做以下決定:
一、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新興產業之一。
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為加快新疆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已決定將旅遊業列為全區經濟發展具有優勢和潛力的產業,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充分利用新疆的區位、資源和市場優勢,盡快實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加快培育旅遊支柱產業,利用旅遊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地區經濟的整體發展,努力實現從旅遊資源大區向旅遊強區的跨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指導思想。以《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通知》精神為指導,實施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大旅遊發展戰略。依託資源優勢,大力開發和發展名牌旅遊產品,最大限度地促進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的轉化,增強旅遊業的產業帶動和輻射功能,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全區國民經濟最具活力的支柱產業,以旅遊業的大發展推動自治區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
(三)基本原則。
1、堅持依法治旅,實施以政府為主導,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發展戰略。
2、堅持以國際旅遊為先導,邊境旅遊為支撐,國內旅遊為基礎的發展方針;
3、堅持把旅遊業作為最具發展潛力的支柱產業加以培育,形成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4、堅持統一規劃、整體設計、突出特色、重點開發,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精品;
5、堅持保護第一、合理開發,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良性循環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模式。
二、加快旅遊業發展的目標
(四)總體目標。在2005年把新疆建成我國連接中亞和歐洲的重要國際旅遊地區,旅遊總收入排名進入全國中上水平,成為21世紀初全國旅遊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以"絲綢之路"為主線,樹立起新疆旅遊的國際品牌形象,使高品位的自然景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文化景觀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旅遊精品,新疆旅遊在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形象和佔有份額大幅度提高,旅遊設施、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達到全國一流水平,重點旅遊景區間形成快捷、安全、高效的旅遊交通網路,旅遊經濟總量和實力明顯提高。到2010年,旅遊產業實力進一步鞏固、壯大,實現從旅遊經濟大區向旅遊經濟強區的歷史性跨越。
(五)旅遊經濟增長目標。到2005年,實現旅遊發展倍增計劃。
國際國內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0.9%,達到136.82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全區GDP的7.45%以上。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數年均增長7.9%,達到38.64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長9.5%,達到1.64億美元;國內旅遊者人數年均增長9.5%,達到133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長11%,達到123.21億元人民幣。
(六)旅遊產業發展目標。大力開拓入境旅遊客源市場,到2005年,在保持獨聯體、日本、美國、韓國等國入境者穩定增長的情況下,東南亞、歐洲、中東市場得到進一步開發。國內旅遊客源市場不斷拓展,全年旅遊接待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的地區達到6個,超過300萬人(次)的地區達到4個。旅遊星級賓館超過400家,力爭3至4家國際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國際旅行社,2至3家國內旅行社進入全國百強國內旅行社,2家旅遊企業公司成為上市公司。
三、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開發特色旅遊產品
(七)進一步加快發展以五大旅遊區為重點的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喀納斯生態旅遊區應以加快開發喀納斯湖、白哈巴河、烏倫古湖等生態旅遊為重點;以天池和博斯騰湖為重點的風景旅遊區,應建成觀光、休閑、度假為主的旅遊目的地;以吐魯番為重點的古文化遺址旅遊區,應圍繞絲綢之路,深入挖掘古文化遺址的深刻內涵;喀什民俗風情旅遊區要突出濃郁民俗、民風、民情的渲染;伊犁塞外江南旅遊區以伊寧市為中心,加快那拉提、唐布拉景區建設,成為觀光、休閑、度假的旅遊勝地。
(八)加快旅遊名城建設步伐。2005年前,把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建成國際知名旅遊城市;把喀什、伊寧、哈密、阿勒泰、阿克蘇、石河子、克拉瑪依、昌吉等市建成全國優秀旅遊城市。2010年,把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阿勒泰、伊寧、喀什建成社會文明、環境優美、功能齊全,交通便捷的國際旅遊城市。
(九)開發建設旅遊精品線路。以"絲綢之路"為主線,以"三線"為骨幹,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大旅遊線路網路。重點建設、推出的"三線"是:吐魯番-庫爾勒-塔中-和田-喀什線,主要以體驗民俗風情、歷史訪古、長壽文化、探險、觀光、考察為主;烏魯木齊-天池-克拉瑪依-烏倫古湖-喀納斯湖線,主要以生態觀光、工業旅遊、休閑、度假為主;烏魯木齊-奎屯-喬爾瑪-那拉提-巴音布魯克-金沙灘-烏魯木齊線,以農業旅遊、休閑、觀光、考察為主。同時,繼續抓好旅遊購物、冰雪風光、商務旅遊、都市風光、探險考察、民俗風情旅遊等多功能精品線路的推廣。
(十)開發名牌旅遊產品。要堅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場、統籌規劃、圍繞重點、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則,盡快開發建設一批在國內外影響大、特色鮮明的旅遊產品。2005年前,把天池、喀納斯、葡萄溝、南山西白楊溝、金沙灘等建成成熟的、與國際接軌的世界級旅遊精品;2010年前,全區重點旅遊地州市均有1至2個世界級或國家級旅遊精品。
四、加大宣傳促銷力度,大力拓展旅遊客源市場
(十一)大力拓展海內外旅遊市場。大力發展入境旅遊,充分利用新疆向西開放的地緣優勢,繼續鞏固、拓展與中亞、西亞及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旅遊購物市場,著力開發美國、日本、韓國、西歐市場,努力擴大台港澳市場,形成多元化的入境客源市場格局。積極發展國內旅遊,加強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周邊省(區)旅遊市場的協作,重視挖掘區內客源市場潛力。
(十二)辦好旅遊節慶活動。大力開發、發展會展旅遊、商務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都市旅遊、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節慶旅遊等新興旅遊市場,積極申辦、組織各種全國性、國際性會議、展覽、文化、體育、經貿等大型活動,借勢造市,形成良好的旅遊效應。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方式,努力把烏魯木齊"烏洽會"、吐魯番葡萄節、博州那達慕大會、喀什達瓦孜等辦成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的旅遊節慶活動。
(十三)重視旅遊整體形象的包裝和宣傳。各級黨政和有關部門要把宣傳新疆旅遊整體形象作為對內、對外宣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單位要與旅遊部門密切配合,開辟旅遊專欄節目,並積極向中央新聞單位和國內外傳播媒體輸送、交流宣傳新疆的旅遊節目,重點推出新疆旅遊名牌。各級外宣、外事、旅遊、文化、新聞、影視等部門要積極邀請國內外新聞記者、旅行商及名人名家等,到新疆重點旅遊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和采訪,盡快提高新疆旅遊產品的知名度。
(十四)完善旅遊宣傳促銷手段。運用影視、歌曲、廣告、互聯網等多種宣傳促銷形式,提高宣傳促銷的影響力、覆蓋面和科技含量,增強旅遊宣傳促銷實效。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組織各旅遊單位參加國內外旅遊交易會及各種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加強與國內外旅遊界的合作。簡化赴海外促銷人員審批程序,實行一年申請、一年有效的政策。積極創造條件在主要客源國(地區)設立旅遊宣傳促銷窗口或辦事處,與國家旅遊局駐外辦事處密切合作,努力推銷新疆旅遊品。
五、強化旅遊管理,提高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改善旅遊環境
(十五)加快旅遊法制建設。抓緊制定、完善地方性旅遊法規和政府規章,建立健全旅遊法制體系。健全旅遊行政執法體系和質量監督網路,盡快組建新疆旅遊執法大隊,提高旅遊執法隊伍素質和執法水平。建立全區統一的旅遊投訴電話系統,及時受理投訴,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十六)進一步調整、充實旅遊發展規劃。要按照自治區"十五"規劃的總體要求,繼續抓緊做好全區《旅遊發展規劃》的充實完善工作。各地要按照統籌規劃、突出特色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地區的旅遊發展規劃,提高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確保旅遊景區(點)的永續利用。
(十七)認真做好旅遊開發項目的立項工作。對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重大旅遊開發項目,要積極爭取列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的計劃安排要統籌考慮旅遊開發項目,對那些符合新疆旅遊投資導向、特色鮮明、具有一定規模的旅遊項目,要優先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計劃,予以積極支持。自治區計劃等部門要切實加強旅遊規劃和項目管理工作。各地在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計劃和年度基建技改計劃時,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旅遊項目建設資金,加大對重點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旅遊基礎設施國債項目要按照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模式進行管理。
(十八)建立健全旅遊市場綜合治理機制。全區各地和重點旅遊地區政府要建議旅遊市場綜合治理聯席會議制度,統一協調處理旅遊市場綜合整治的重大問題;各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旅遊市場秩序。
(十九)強化旅遊安全管理。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實責任制,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特別是重、特大惡性事故的發生。重點旅遊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旅遊企業、旅遊景區(點)都要制定旅遊安全事故緊急處理預案;以110、120為中心建立社會聯動系統,及時查處刑事、治安案件,處理人身財產安全事故和其它突發事件。
(二十)加速形成旅遊社、旅遊飯店、旅遊定點企業的規范服務標准。加強旅遊企業服務質量規范管理,牢固樹立服務質量第一的觀念。強化旅行社和導遊人員管理,規范導游解說和團隊運作。加強星級飯店評定工作,將更多的旅遊飯店納入星級飯店的標准化、規范化管理軌道。繼續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經驗,提高新疆飯店管理總體水平。切實加強對旅遊購物等定點單位和旅遊車輛的管理。
(二十一)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級旅遊區(點)。在繼續鞏固和發展烏魯木齊市、吐魯番市、庫爾勒市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創建成果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創建城市范圍,力爭早日將喀什市、阿勒泰市、伊寧市創建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全區重點旅遊市、縣開展建設"旅遊強市(縣)"活動,進一步提高城市的旅遊經濟實力和在全國的知名度。積極組織實施國家頒布的《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工作,規范景區景點的設施標准、服務質量,爭創國家頒布的"A"級旅遊景區(點),進一步提高旅遊景區(點)的綜合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二十二)加速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旅遊從業人員隊伍。建立旅遊人才和從業人員教育、培訓體系,充分發揮區內院校旅遊專業的辦學優勢,加快培養高、中級旅遊管理人才和實用人才,優化旅遊行業隊伍的學歷和職稱結構。採取多種形式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加強職業道德和業務素質建設。抓好旅遊企業重點是星級賓館和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工作,健全員工持證上崗制度,到2005年,旅遊從業人員持證上崗比例達到80%以上。
(二十三)營造良好的旅遊大環境。實施旅遊暢通工程,各執法檢查部門和單位不得隨意途中攔截檢查旅遊車輛,旅遊城市要為旅遊車輛入城提供方便。加強旅遊城市、旅遊景區(點)和旅遊沿線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維護新疆旅遊的良好形象。
(二十四)認真做好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保護工作。要嚴格制定科學的開發和保護方案,堅持開發和保護並重,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堅決杜絕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盲目開發、低水平開發和破壞性開發,努力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十五)大力發展邊境旅遊。要充分發揮旅遊中心城市和邊境口岸的地緣優勢。
通過制定相關優惠政策,著力改善邊境旅遊環境,規范市場秩序,逐步建立與邊境旅遊相適應的市場體系和服務功能。
六、圍繞旅遊發展加速交通建設,完善旅遊配套功能
(二十六)加快旅遊航空交通建設。把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建成西部國際旅遊的主要進出口岸,形成連接主要旅遊客源國、省內外重點旅遊城市及旅遊景區的旅遊航空網路。圍繞主要客源國市場開拓,積極開辟烏魯木齊至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及歐洲等國際航線。圍繞重點旅遊景區加快區內航空支線建設。
(二十七)建成高等級旅遊公路網路。圍繞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精品線路建設,盡快形成烏魯木齊至各主要旅遊城市、旅遊景區,以及旅遊城市、旅遊景區間的高等級旅遊公路網路。交通部門要在重點旅遊區和旅遊線路上增開旅遊客運專線。加快建設烏魯木齊-托克遜-庫爾勒、奎屯-伊寧高等級公路;改造升級伊寧-新源、奎屯-喬爾瑪-巴音布魯克-金沙灘、阿克蘇-庫車-庫爾勒、喀什-紅其拉甫、阿圖什-喀什-奧依塔克等干線公路及旅遊公路。
(二十八)發展鐵路旅遊運輸網路。圍繞西部大旅遊線路的規劃、開發,提高蘭新鐵路線路的利用率,盡快形成新疆與內地省(區、市)旅遊城市、烏魯木齊與區內旅遊城市的鐵路旅遊運輸網路。提高旅遊列車檔次和運行速度,增開"朝發夕至"豪華舒適的旅遊專列。
(二十九)完善旅遊配套功能。各地、各部門要通力配合,盡快完善旅遊城市、旅遊景區景點、旅遊交通沿線的通信、郵政、電力、銀行、醫療、供水、餐飲、環保等服務設施和功能。徹底治理旅遊景區(點)臟、亂、差現象,加快公共廁所工程建設,堅持"誰經營、誰負責"的原則,風景區(點)、旅遊線路沿線的加油站、停車場等沒有建立規定水沖廁所和環保廁所的,旅遊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有權取消其經營資格。
七、實行政策傾斜,扶持旅遊業發展
(三十)進一步加大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自治區計劃、財政、旅遊等部門要積極想辦法爭取國債和中央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計劃、財政部門要確保自治區每年260萬元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0萬元旅遊發展基金和200萬元旅遊宣傳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並以此為基數每年遞增15%。各地也要不斷加大對旅遊業的財力支持。要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通過上市發行股票等方式進行融資。
(三十一)充分發揮口岸優勢,搞活邊境旅遊。要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和旅遊購物通關檢驗手續。要利用新疆與哈薩克口岸邊民互市免簽證的便利條件,不斷擴大旅遊購物貿易,並在稅費徵收上予以優惠。外匯管理部門要組織有關商業銀行在定點旅遊購物市場、邊境口岸設立外匯兌換點,為遊客提供方便,防止外匯流失或進入黑市進行非法交易。自治區外辦、公安等部門要繼續向國家有關部門爭取我方人員赴哈方邊境地區進行"一日游"或"多日游",以及在新疆主要城市和重點邊境口岸對境外遊客實行72小時免簽證和落實簽證有關政策。對於赴海外旅遊促銷人員的審批,實行一次申請、一年有效的辦法。同時,抓緊新增13個開放縣(市)的有關報批工作。
(三十二)充分發揮市場價格機製作用,合理運用旅遊景區(點)票價調節淡旺季遊客流量;民航部門要加大民航機票分季節、時段、航線進行差別定價的力度。
(三十三)對賓館、飯店實行與一般工商企業同等的用電、用水、用氣價格。各地要加大對旅遊賓館、飯店繳納各種費用情況的檢查清理力度,對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該減少的要減少,該取消的要堅決取消。
(三十四)各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旅遊投資者解決在項目開發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對經營有困難的,經有關部門認定,自企業開業之日起,3年內免繳生產經營場所房產稅。對旅遊經營項目用地,只收征地費,免收土地使用權出讓費。
(三十五)繼續大力推進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旅遊強縣"活動。對人選的旅遊城市,自治區有關部門要在基礎設施項目立項、資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三十六)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外各種經濟成份在新疆投資旅遊建設、興辦合資旅行社和其他旅遊企業。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國家、集體、部門、企業、個人一齊上,內外資一起上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引導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財務投入旅遊業,努力擴大旅遊發展規模,積極完善多元化的旅遊市場主體。有關部門要認真篩選好的旅遊設施項目並爭取進入國家《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享受有關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商進行投資。鼓勵新疆旅遊企業參與國內區域性經濟合作,加強與區外旅遊企業的合作交流。
(三十七)鼓勵開發生產旅遊紀念品和旅遊商品;對開發生產旅遊紀念品的經營者享受免徵3年所得稅的政策。
八、切實加強對旅遊業發展的領導
(三十八)各級黨政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發展旅遊業重要性的認識,堅持政府主導型的旅遊業發展戰略,加強對旅遊工作組織協調領導和支持力度,及時研究解決本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難點、"熱點"問題,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進一步強化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旅遊行業的管理職能。各相關部門要強化旅遊產業意識,主動配合旅遊部門工作,增強為發展新疆旅遊業服務的意識,切實轉變觀念,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從各方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三十九)加強行業管理,規范旅遊市場秩序。要嚴格實行旅行社准入制度,凡未經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工商部門不得辦理營業執照。要不斷規范旅行社、導遊人員的經營行為,健全投訴機制,完善處理程序,提高投訴結案率,依法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旅遊產品和服務必須實行明碼標價,打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無照經營旅遊業務、擾亂旅遊市場的行為。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旅遊消費,堅決抵制和嚴厲打擊"黃、賭、毒".
(四十)加強旅遊安全和衛生保障工作。各地區、各有關部門都要高度重視旅遊安全工作,切實做好旅遊區(點)和旅遊城市的社會治安、交通管理、衛生防疫等工作。要建立預警聯動系統;制定旅遊安全、消防事故緊急處理預案,落實安全、消防責任制,防止旅遊意外安全事故特別是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旅遊者安全。
(四十一)自治區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要進一步發揮其宏觀協調作用,堅持例會制度,及時協調處理全區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自治區人大要抓緊制定《旅遊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自治區旅遊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的橋梁作用,強化行業自律。